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方案TOC\o"1-2"\h\u7190第1章引言 4315011.1背景分析 45331.2目的与意义 4253191.3研究方法 431140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5309822.1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588322.1.1增施有机肥料 561072.1.2深耕深松 5267212.1.3土壤调理剂应用 549262.2土壤病虫害防治方法 5293862.2.1农业防治 5213552.2.2生物防治 552942.2.3化学防治 5175702.3土壤水分调控策略 6168882.3.1灌溉管理 6105122.3.2覆盖保水 66182.3.3水土保持 61704第3章育种技术改进 6216263.1常规育种方法优化 6309943.1.1选择育种材料 6184523.1.2改良育种技术 6122583.1.3创新育种方法 662483.2生物技术育种应用 6255233.2.1分子标记技术 613273.2.2基因工程育种 784033.2.3转基因技术 7284273.3抗逆性育种研究 7319133.3.1抗旱性育种 761233.3.2耐盐性育种 7130573.3.3抗病性育种 7121913.3.4抗虫性育种 721202第4章播种与种植技术 7220174.1精准播种技术 777554.1.1种子质量筛选 7182634.1.2单粒精播技术 782284.1.3播种机具改进 8196794.2间作套种模式 8185574.2.1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间作 868184.2.2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套种 8137954.2.3豆科作物与其他作物间作 8197174.3播种深度与密度优化 8130904.3.1播种深度调整 829894.3.2播种密度优化 8309984.3.3播种方式改进 817583第五章灌溉与水肥一体化 9316425.1灌溉制度优化 9189855.1.1灌溉策略调整 98275.1.2灌溉设备更新 9117005.1.3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985565.2微灌技术应用 9205585.2.1微灌系统设计 9151625.2.2微灌设备选型与布置 947825.2.3微灌技术优化 917575.3水肥一体化技术 9125765.3.1水肥一体化系统构建 9313845.3.2水肥一体化设备选型 9285075.3.3水肥一体化管理策略 10245135.3.4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与推广 107153第6章农药与化肥施用技术 1048456.1农药减量施用技术 10287396.1.1优化农药品种选择 106576.1.2精准施药技术 10146316.1.3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0183286.1.4农药抗性治理 10219156.2化肥施用策略优化 10204146.2.1测土配方施肥 10174716.2.2深施覆土 1040176.2.3有机无机肥配施 10321066.2.4分次施肥 1190296.3生物农药与有机肥应用 1118106.3.1生物农药应用 11133756.3.2有机肥应用 11227626.3.3生物有机肥研发与应用 1111566.3.4政策扶持与推广 116743第7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1178517.1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11207857.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1121237.1.2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139467.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1275097.2.1面源污染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11243367.2.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1264557.3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12264447.3.1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1254147.3.2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措施 1223100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1267158.1农业机械配置优化 12314668.1.1农业机械现状分析 12193348.1.2农业机械配置原则 12173238.1.3农业机械配置方案 1360168.2智能农业技术发展 13144988.2.1智能农业概述 13192148.2.2智能农业技术体系 1339058.2.3智能农业技术应用 13310878.3无人化农业生产实践 14232998.3.1无人化农业生产概述 14185928.3.2无人化农业生产技术 14124608.3.3无人化农业生产实践案例 1428172第9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 14319569.1加工工艺优化 14177829.1.1粮食加工 14285579.1.2油脂加工 14318779.1.3肉类加工 14118649.1.4果蔬加工 15244099.2储运设施改进 15181369.2.1仓储设施 15304749.2.2运输设施 15286259.2.3储运一体化 15289479.3农产品品质保障技术 15213739.3.1质量检测技术 15160969.3.2防腐保鲜技术 15136359.3.3包装技术 1559269.3.4质量追溯体系 155704第10章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15376110.1农业技术培训与教育 152239410.1.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农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 162783810.1.2加强农业教育资源整合,发挥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在技术培训中的作用。 16333310.1.3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农民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161616710.2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 16571010.2.1建立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展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成果,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可度。 16534910.2.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162634510.2.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技术推广工作。 161477710.2.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6413410.3农业技术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展望 162559010.3.1完善农业技术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的政策措施。 162257310.3.2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开展农业技术研发。 16352410.3.3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技术改进提供信贷支持,降低农业技术改进的融资成本。 162117910.3.4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农业技术创新活力。 161570010.3.5产业发展展望:以农业技术改进为核心,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17第1章引言1.1背景分析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改进的支持力度,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2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等,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改进方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目的如下:(1)分析现有农业生产技术的局限性,探讨改进方向;(2)集成创新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3)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4)为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政策的实施。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1.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试验验证等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我国农业生产实际,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梳理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2)针对关键问题,提出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方案;(3)开展试验验证,评估技术改进方案的效果;(4)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等方面,评价技术改进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的深入探讨,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2.1土壤肥力提升技术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肥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的优劣。提升土壤肥力是实现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土壤肥力提升技术:2.1.1增施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措施。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料、绿肥、作物秸秆等。2.1.2深耕深松通过深耕深松,可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渗水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2.1.3土壤调理剂应用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如石灰、石膏等,可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2.2土壤病虫害防治方法土壤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病虫害,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2.2.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传播。2.2.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降低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如采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害虫。2.2.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标准进行防治。同时注意农药轮换使用,防止病原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2.3土壤水分调控策略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合理调控土壤水分,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3.1灌溉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实现土壤水分的合理供应。2.3.2覆盖保水利用地膜、秸秆等覆盖材料,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2.3.3水土保持采取梯田、梯地、植被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通过以上土壤管理与改良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提供有力支持。第3章育种技术改进3.1常规育种方法优化3.1.1选择育种材料在农业生产中,选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优化常规育种方法的首要任务是合理选择育种材料,包括地方品种、国内外引进品种以及野生资源。通过系统评价和筛选,挖掘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资源。3.1.2改良育种技术针对传统育种方法中的交叉授粉、自交纯合等环节,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花粉离体培养等技术,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3.1.3创新育种方法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摸索新型育种方法。如: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等,以拓宽遗传变异范围,创造新的遗传资源。3.2生物技术育种应用3.2.1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及基因定位等研究,为育种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育种效率。3.2.2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基因克隆、载体构建、遗传转化等技术,将具有抗病、抗虫、耐盐等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作物中,实现作物品种的改良。3.2.3转基因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逆、抗病、高产等性状的作物品种。同时加强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风险评估,保证转基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3.3抗逆性育种研究3.3.1抗旱性育种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开展抗旱性育种研究。通过遗传分析、基因挖掘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培育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作物品种。3.3.2耐盐性育种针对土壤盐渍化问题,开展耐盐性育种研究。通过筛选耐盐基因、构建耐盐性遗传转化体系等方法,培育耐盐性作物品种。3.3.3抗病性育种针对作物病害频发的问题,开展抗病性育种研究。通过病原菌与作物互作机制研究,挖掘抗病基因,培育具有抗病能力的作物品种。3.3.4抗虫性育种针对害虫危害,开展抗虫性育种研究。通过筛选抗虫基因、构建抗虫性遗传转化体系等方法,培育具有抗虫能力的作物品种。第4章播种与种植技术4.1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播种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播种效率的关键措施。本节主要介绍几种精准播种技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与可持续发展。4.1.1种子质量筛选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质量筛选,去除病斑、虫蛀、霉变等不良种子,保证种子发芽率及健康度。4.1.2单粒精播技术采用单粒精播技术,根据作物品种和土壤条件,精确调整播种量,实现单粒种子精确播种,减少种子浪费,提高作物产量。4.1.3播种机具改进优化播种机具设计,提高播种精度,降低漏播和重播现象,保证播种均匀、深度一致。4.2间作套种模式间作套种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本节介绍几种常见的间作套种模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2.1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间作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进行间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农民收入。4.2.2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套种利用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在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不同特点,进行套种,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4.2.3豆科作物与其他作物间作豆科作物具有生物固氮作用,与其他作物间作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4.3播种深度与密度优化合理的播种深度与密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本节探讨如何优化播种深度与密度,以提高作物产量。4.3.1播种深度调整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播种深度,保证种子发芽和根系发育。4.3.2播种密度优化根据作物品种、生育期和土壤肥力等因素,优化播种密度,使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4.3.3播种方式改进采用宽窄行、等距播种等方式,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减少病虫害发生,增加产量。第五章灌溉与水肥一体化5.1灌溉制度优化5.1.1灌溉策略调整针对不同农作物的需水特性和生育周期,调整灌溉策略,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灌溉制度。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减少无效蒸发和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1.2灌溉设备更新引进先进的灌溉设备,如喷灌、滴灌等,提高灌溉均匀度,降低水资源浪费。同时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灌溉效果。5.1.3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开发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实现灌溉水量、灌溉时间的自动调控,提高灌溉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5.2微灌技术应用5.2.1微灌系统设计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模式和土壤特性,设计合理的微灌系统。采用滴灌、微喷灌等微灌技术,使水分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盐渍化。5.2.2微灌设备选型与布置选择适合的微灌设备,如滴灌带、微喷头等,合理布置在作物种植区域。保证灌溉均匀度,提高水肥利用效率。5.2.3微灌技术优化针对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求,调整微灌技术参数,如灌水量、灌水时间等。实现水分与养分的精确调控,促进作物生长。5.3水肥一体化技术5.3.1水肥一体化系统构建结合灌溉系统,构建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灌溉管道将肥料与水分同时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肥同步供应。5.3.2水肥一体化设备选型选用适合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如施肥泵、肥料罐等。保证施肥均匀,提高肥料利用率。5.3.3水肥一体化管理策略制定合理的水肥一体化管理策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土壤状况等因素,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实现水肥平衡,提高产量和品质。5.3.4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对农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第6章农药与化肥施用技术6.1农药减量施用技术6.1.1优化农药品种选择根据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特点,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6.1.2精准施药技术采用先进的施药器械和设备,如静电喷雾、变量喷雾等,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流失。6.1.3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掌握最佳防治时机,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措施,减少农药施用量。6.1.4农药抗性治理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减缓病虫害抗药性发展,提高农药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6.2化肥施用策略优化6.2.1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实现化肥的精准施用。6.2.2深施覆土采用深施覆土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氨挥发和淋溶损失。6.2.3有机无机肥配施将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6.2.4分次施肥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分次施用化肥,满足作物不同阶段的养分需求,提高化肥利用效率。6.3生物农药与有机肥应用6.3.1生物农药应用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6.3.2有机肥应用加大有机肥施用比例,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依赖,降低农业面源污染。6.3.3生物有机肥研发与应用加强生物有机肥的研发,提高其肥效和稳定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环保、高效的肥料。6.3.4政策扶持与推广加大对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广成熟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7.1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7.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农田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以及促进土壤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7.1.2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1)优化作物布局,增加作物种类,提高作物多样性;(2)采用轮作、间作、套作等耕作制度,丰富农田生态系统结构;(3)保护和利用本地优势物种,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4)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降低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7.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7.2.1面源污染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磷等养分和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土壤、水体等介质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面源污染严重威胁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农产品安全。7.2.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1)优化施肥结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2)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农田排水污染;(3)合理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4)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7.3生态农业模式构建7.3.1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农业模式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管理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其特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多功能性和农民增收。7.3.2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措施(1)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农田生态功能;(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降低环境污染;(4)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5)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8.1农业机械配置优化8.1.1农业机械现状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机械类型单一、配套性不足等问题。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对农业机械配置进行优化。8.1.2农业机械配置原则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农业机械配置:(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宜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农业机械。(2)多样性原则:配置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满足多种农业生产需求。(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农业机械的投资成本。8.1.3农业机械配置方案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环节,提出以下配置方案:(1)耕作机械:推广旋耕机、深松机等高效节能型耕作机械。(2)种植机械:推广精量播种机、穴盘播种机等高效种植机械。(3)植保机械:推广无人机、自走式喷雾机等先进植保机械。(4)收获机械:推广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等高效收获机械。(5)农产品加工机械:推广粮食烘干机、农产品初加工设备等。8.2智能农业技术发展8.2.1智能农业概述智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智能决策、自动控制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8.2.2智能农业技术体系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1)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通信网络等,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2)农业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智能决策提供支持。(3)智能控制技术: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8.2.3智能农业技术应用智能农业技术在以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实现精准防治。(2)水肥一体化: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农田水分、养分供应的自动调节。(3)农业:应用于采摘、嫁接、施肥等农业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8.3无人化农业生产实践8.3.1无人化农业生产概述无人化农业生产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无人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8.3.2无人化农业生产技术无人化农业生产技术主要包括:(1)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植保、播种、施肥等环节,实现精准作业。(2)无人驾驶农业机械:通过导航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农田作业的自动化。(3)智能监控系统: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保障生产安全。8.3.3无人化农业生产实践案例以下为无人化农业生产实践案例:(1)植保无人机:在水稻、小麦等作物上,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无人化作业。(2)无人驾驶播种机: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上,实现播种的无人化作业。(3)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粮食作物收获环节,实现无人化作业。通过以上实践,无人化农业生产在我国已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供了有力支持。第9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9.1加工工艺优化9.1.1粮食加工对粮食加工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高效节能的磨粉、碾米等技术,降低能耗,提高出品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引入先进的色选、粒选设备,提升粮食加工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9.1.2油脂加工改进油脂提取工艺,推广使用物理冷压法、亚临界流体提取等技术,减少化学溶剂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油脂精炼设备的功能,提高油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9.1.3肉类加工优化肉类屠宰、分割、加工工艺,引入智能化切割、嫩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对低温肉制品加工技术进行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和保质期。9.1.4果蔬加工改进果蔬清洗、切割、包装工艺,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降低能耗。推广非热杀菌、真空冷冻干燥等新技术,提高果蔬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9.2储运设施改进9.2.1仓储设施提升仓储设施建设标准,采用隔热、防火、防盗等新型材料,提高仓储环境的稳定性。推广使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库存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化管理。9.2.2运输设施引进先进的冷链运输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跨境航空快递代理协议条款一
- 2024年租赁合同中的租赁车辆技术参数
- 2024年货物生产计件承包合同
- 2024年集体产权商业房产出售合同
- 2024年跨境物流运输服务协议范本版
- 2024年高标准建筑工地环保砂石运输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股权转让合同书模板
- 2024年高端水果采摘园租赁合作与投资合同3篇
- 2024年药品仓储物流药师租赁服务协议版B版
- 连铸工艺讲义
- 急性药物中毒的急救与护理课件
- 腊八国旗下演讲稿2篇
- 《故乡》学习提纲
- 河北省沧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中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别1总结课件
- 信息系统及信息安全运维服务项目清单
- 最新大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
- DB32-T 2948-2016水利工程卷扬式启闭机检修技术规程-(高清现行)
- 公司EHS(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检查表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心电图仪设计与制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