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及应急处理_第1页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及应急处理_第2页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及应急处理_第3页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及应急处理_第4页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及应急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及应急处理TOC\o"1-2"\h\u17310第一章信息安全基本常识 3273091.1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106841.2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419663第二章密码安全 430762.1密码设置原则 4147302.2密码管理工具的使用 55682.3密码泄露的预防与应对 515451第三章账号安全 6311323.1账号保护措施 6179923.1.1设置复杂密码 6155293.1.2定期修改密码 6182493.1.3启用二次验证 654553.1.4谨慎使用公共网络和设备 6317443.1.5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 6180013.1.6关注账号安全提醒 6230763.2账号异常的识别与处理 6154923.2.1异常登录行为 664753.2.2异常操作行为 679223.2.3异常通知 67573.2.4异常消费记录 7238623.3账号被盗的应急处理 7194643.3.1立即更改密码 755103.3.2启动二次验证 728473.3.3解绑异常设备 7144093.3.4检查账号绑定信息 7149373.3.5提交安全举报 7156633.3.6联系客服 7267603.3.7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77710第四章数据加密 774074.1数据加密的基本方法 7118894.1.1对称加密 7189374.1.2非对称加密 7228854.1.3混合加密 8201044.2加密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8267834.2.1加密工具的选择 8170964.2.2加密工具的应用 8154104.3加密数据的恢复与解密 8298774.3.1加密数据恢复 8265154.3.2加密数据解密 922964第五章网络安全 98515.1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996975.1.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9168025.1.2使用安全可靠的硬件设备 9325285.1.3安装并定期更新防护软件 99945.1.4加密敏感数据 9124315.2网络钓鱼的识别与防范 9250405.2.1网络钓鱼的定义 9118125.2.2网络钓鱼的识别 9222945.2.3网络钓鱼的防范措施 10265955.3无线网络安全 10128635.3.1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 10158245.3.2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030814第六章信息泄露预防 1065006.1信息泄露的途径与防范 10191826.1.1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1093306.1.2信息泄露的防范措施 1124816.2信息泄露的应急处理 1140966.2.1发觉信息泄露后的处理步骤 11308806.2.2信息泄露的后续防范措施 11130666.3个人隐私保护 11128316.3.1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 11185136.3.2建立良好的隐私保护习惯 1212313第七章移动设备安全 1229727.1移动设备安全措施 12191177.1.1设备锁定与密码保护 12148787.1.2开启查找功能 12167847.1.3安装安全软件 12222307.1.4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12198077.1.5谨慎连接公共WiFi 12233337.2移动设备丢失的应急处理 12246747.2.1立即启用查找功能 12319877.2.2联系运营商挂失 12149987.2.3密码修改 13161517.2.4报警处理 13212527.3移动支付安全 13260797.3.1使用正规支付渠道 13267807.3.2保护支付密码 13309497.3.3确认支付环境安全 13243797.3.4审核支付记录 1311807.3.5使用双重验证 1329054第八章软件安全 1385068.1软件安全的维护 13180638.1.1安全配置 13127728.1.2安全编码 14130828.1.3安全测试 1498008.2恶意软件的识别与防范 14263658.2.1恶意软件的类型 1466728.2.2恶意软件的识别方法 1454968.2.3恶意软件的防范措施 14186328.3软件更新与升级 15214848.3.1更新与升级的重要性 15169528.3.2更新与升级的方法 1529108.3.3更新与升级的注意事项 1527196第九章邮件安全 15315869.1邮件的基本防护措施 152869.1.1设置复杂密码 1542169.1.2开启两步验证 15111289.1.3使用安全的邮件客户端 15174749.1.4加密邮件传输 16116999.1.5避免使用公共WiFi登录邮箱 16169929.2邮件欺诈的识别与防范 1630839.2.1识别邮件欺诈的特征 16265939.2.2防范邮件欺诈 16312449.3邮件泄露的应急处理 1686919.3.1发觉邮件泄露的迹象 1624757第十章应急处理与法律援助 171945410.1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 172935210.1.1识别与报告 172650510.1.2停止攻击源 17997910.1.3保存证据 171749310.1.4恢复系统与数据 173056310.1.5评估与改进 17879210.2信息安全法律知识 172580010.2.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72572210.2.2信息安全法律责任 17756810.2.3信息安全法律救济 172514910.3法律援助途径与流程 181513110.3.1行政法律援助 18608010.3.2民事法律援助 183079110.3.3刑事法律援助 181196210.3.4法律援助流程 18第一章信息安全基本常识1.1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个人信息安全不仅关乎个人隐私和财产权益,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日益加大,因此,加强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以下严重后果:(1)隐私权受损: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隐私暴露,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2)财产损失:泄露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盗刷银行卡等犯罪行为,使个人财产遭受损失。(3)信用受损: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信用记录受损,影响个人在金融、就业等领域的权益。(4)社会秩序混乱: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1.2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产免受各种威胁、损害和滥用,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下为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1)保密性: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授权的第三方,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关信息。(2)完整性:保护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被非法篡改、破坏或丢失。(3)可用性:保证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和使用信息。(4)抗抵赖性: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无法否认已发送或接收的信息。(5)可靠性: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服务。(6)安全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保护信息资产免受各种威胁和损害。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权益。第二章密码安全2.1密码设置原则为保证个人信息安全,以下为密码设置的基本原则:(1)长度原则:密码长度应不少于8位,越长越安全。(2)复杂性原则:密码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及特殊字符,避免使用纯数字或纯字母。(3)避免使用个人信息:避免使用姓名、生日、手机号码等容易被他人获取的信息作为密码。(4)避免使用常见词汇:避免使用字典中的单词、常见成语或短语作为密码。(5)避免连续或重复字符:避免使用连续或重复的字符,如“56”、“aaaaaa”等。(6)定期更换密码:定期更改密码,以降低被破解的风险。2.2密码管理工具的使用网络应用的增加,管理众多复杂密码成为一项挑战。以下为密码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1)选择可靠的密码管理工具:市面上有多种密码管理工具,如LastPass、1Password等,选择一款安全、易用的工具。(2)统一管理密码:将所有密码存储在密码管理工具中,避免在不同应用中使用相同的密码。(3)设置主密码:为密码管理工具设置一个复杂且易于记忆的主密码,保证主密码的安全性。(4)加密存储:保证密码管理工具采用加密技术存储密码,防止数据泄露。(5)自动填充功能:利用密码管理工具的自动填充功能,减少手动输入密码的次数,降低泄露风险。2.3密码泄露的预防与应对预防密码泄露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以下为预防与应对方法:(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不明、未知来源的软件,避免遭受钓鱼攻击。(2)使用双重认证:在关键账户上启用双重认证功能,即使密码泄露,他人也无法轻易登录。(3)定期检查密码安全:关注网络安全动态,及时更改可能泄露的密码。(4)防范社交工程:不轻易透露个人密码,防范他人利用社交工程手段获取密码。(5)遇到密码泄露:一旦发觉密码泄露,立即更改相关账户密码,并通知相关平台采取安全措施。(6)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便在密码泄露后能够迅速恢复。第三章账号安全3.1账号保护措施3.1.1设置复杂密码为保障账号安全,用户应设置复杂且不易被猜测的密码。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长度不小于8位。3.1.2定期修改密码用户应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的好习惯,建议每3个月至少修改一次密码。3.1.3启用二次验证启用二次验证(双因素认证)可以大大提高账号安全性。在登录时,除了输入密码外,还需输入手机短信验证码或使用认证器的一次性密码。3.1.4谨慎使用公共网络和设备在使用公共网络和设备时,避免登录重要账号,以防泄露密码。3.1.5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不要为多个账号使用相同的密码,以免一个账号被盗导致其他账号安全风险。3.1.6关注账号安全提醒关注各类官方安全提醒,了解最新的账号安全防护措施。3.2账号异常的识别与处理3.2.1异常登录行为当发觉账号在短时间内频繁登录或登录地点与往常不同时应警惕账号可能被盗。3.2.2异常操作行为若发觉账号进行异常操作,如频繁发送邮件、添加好友等,应及时处理。3.2.3异常通知关注账号绑定的手机、邮箱等通知,若收到异常通知,如登录验证码通知、密码修改通知等,应立即核实账号安全。3.2.4异常消费记录定期检查账号消费记录,若发觉异常消费,应及时处理。3.3账号被盗的应急处理3.3.1立即更改密码一旦发觉账号被盗,应立即更改密码,以防黑客继续访问账号。3.3.2启动二次验证启用二次验证,增加账号安全性。3.3.3解绑异常设备登录账号安全中心,解绑所有异常登录设备。3.3.4检查账号绑定信息检查账号绑定的手机、邮箱等,保证信息无误。如有异常,及时更改绑定信息。3.3.5提交安全举报在官方渠道提交安全举报,提供相关证据,协助官方调查和处理。3.3.6联系客服如遇紧急情况,可联系官方客服,寻求帮助。3.3.7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在处理账号被盗事件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泄露给不法分子。第四章数据加密4.1数据加密的基本方法数据加密是指将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算法转换成无法直接识别的密文,以保护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加密基本方法:4.1.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AES等。对称加密的优点是加密和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4.1.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一对不同的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非对称加密的优点是密钥分发简单,安全性高,但加密和解密速度较慢。4.1.3混合加密混合加密是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一种加密方式。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首先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数据,然后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对称密钥。这样既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加密和解密的速度。4.2加密工具的选择与应用4.2.1加密工具的选择在选择加密工具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加密算法的安全性:选择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加密算法,如AES、RSA等。(2)加密工具的易用性:选择操作简单、易于管理的加密工具。(3)加密工具的兼容性:选择与现有系统和应用兼容的加密工具。4.2.2加密工具的应用加密工具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1)数据存储:对存储在电脑、移动设备等介质上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2)数据传输:对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3)数据备份: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防止备份数据被非法获取。4.3加密数据的恢复与解密加密数据的恢复与解密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加密数据恢复与解密的相关内容:4.3.1加密数据恢复加密数据恢复是指通过合法手段获取加密数据的过程。在数据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数据恢复环境的安全性,防止数据在恢复过程中被非法获取。(2)使用合法的恢复工具和方法,避免破坏加密数据。(3)在恢复加密数据时,保证密钥的安全性和正确性。4.3.2加密数据解密加密数据解密是指将加密数据转换成可读的明文数据的过程。在解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解密环境的安全性,防止解密数据在解密过程中被非法获取。(2)使用正确的解密算法和密钥,保证解密数据的正确性。(3)对解密后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删除敏感信息等,以防止数据泄露。第五章网络安全5.1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5.1.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安全防护的基础。用户应当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遵循网络安全规定,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定期更新密码,不在公共场合使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5.1.2使用安全可靠的硬件设备用户应当选用具有良好安全功能的硬件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功能,保证硬件设备的安全可靠。5.1.3安装并定期更新防护软件安装正版防护软件,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程序攻击。同时定期更新防护软件,以保证防护能力与最新的安全威胁保持同步。5.1.4加密敏感数据对于敏感数据,如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应当采用加密手段进行保护,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5.2网络钓鱼的识别与防范5.2.1网络钓鱼的定义网络钓鱼是一种利用伪造的邮件、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恶意软件或恶意的攻击方式。5.2.2网络钓鱼的识别用户应当学会识别网络钓鱼行为,以下为常见的网络钓鱼特征:(1)邮件或网站来源不明;(2)邮件或网站内容存在拼写、语法错误;(3)邮件或网站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4)邮件或网站中含有恶意或附件。5.2.3网络钓鱼的防范措施(1)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来源不明的邮件或网站;(2)谨慎提供个人信息,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站输入敏感信息;(3)定期更新浏览器、操作系统等软件,以增强防护能力;(4)使用防护软件检测并拦截恶意和附件。5.3无线网络安全5.3.1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无线网络存在以下安全隐患:(1)无线信号易被窃取,导致信息泄露;(2)无线网络易受到恶意攻击,如蹭网、中间人攻击等;(3)无线网络设备易被非法接入,导致网络瘫痪。5.3.2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措施(1)设置复杂的无线网络密码,提高密码安全性;(2)使用WPA2或更高版本的加密协议,增强无线网络的安全性;(3)定期更换无线网络密码,降低密码泄露风险;(4)关闭无线网络广播功能,降低被非法接入的风险;(5)使用防护软件检测并拦截恶意无线网络。第六章信息泄露预防6.1信息泄露的途径与防范6.1.1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1)社交工程攻击:通过欺骗、诈骗等手段获取用户个人信息。(2)网络钓鱼:通过伪造网站、邮件等手段,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3)木马病毒:通过植入病毒,盗取用户电脑中的敏感信息。(4)无线网络攻击:通过破解无线网络密码,窃取网络中的数据。(5)硬件设备丢失:如电脑、手机等设备丢失,可能导致其中存储的信息泄露。(6)数据库泄露:数据库安全措施不当,导致敏感数据被非法访问。6.1.2信息泄露的防范措施(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个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2)使用安全软件: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防止病毒、木马攻击。(3)加密存储和传输: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保证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4)定期更新密码:定期更改各种账户密码,提高账户安全度。(5)使用安全网络:避免在公共无线网络下进行敏感操作,使用VPN等工具保护网络安全。(6)管理好硬件设备:妥善保管电脑、手机等设备,避免丢失。6.2信息泄露的应急处理6.2.1发觉信息泄露后的处理步骤(1)立即停止使用受影响的账户或设备。(2)修改受影响账户的密码,保证安全。(3)检查其他关联账户的安全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4)启动杀毒软件,进行全盘查杀,清除病毒、木马。(5)检查网络设置,保证网络安全。(6)向相关安全机构报告,寻求专业帮助。6.2.2信息泄露的后续防范措施(1)深入了解信息泄露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个人防范意识。(3)定期检查硬件设备,保证设备安全。(4)关注网络安全动态,了解最新的安全资讯。6.3个人隐私保护6.3.1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1)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2)了解各类应用、网站等的安全政策,谨慎授权。(3)使用隐私保护工具,如隐私面具、VPN等。6.3.2建立良好的隐私保护习惯(1)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Cookies等隐私信息。(2)不在公共场合谈论敏感信息。(3)避免使用公共无线网络进行敏感操作。(4)随时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防范信息泄露风险。第七章移动设备安全7.1移动设备安全措施7.1.1设备锁定与密码保护为防止未授权访问,用户应保证为移动设备设置复杂的开启密码或生物识别认证(如指纹、面部识别)。建议定期更换密码,以增强安全性。7.1.2开启查找功能在移动设备上开启查找功能,如苹果的“查找我的iPhone”或安卓的“设备管理器”。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追踪丢失或被盗的设备,并进行远程锁定或数据擦除。7.1.3安装安全软件为移动设备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如杀毒软件、防骚扰软件等,以防止恶意软件攻击和隐私泄露。7.1.4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保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更新,以保证设备安全性和功能。更新往往包含漏洞修复和功能改进,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7.1.5谨慎连接公共WiFi在使用公共WiFi时,避免进行敏感操作,如登录银行账户、输入密码等。同时尽量使用VPN服务,以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7.2移动设备丢失的应急处理7.2.1立即启用查找功能一旦发觉移动设备丢失,立即使用其他设备或电脑登录查找功能,追踪设备位置并尝试远程锁定。7.2.2联系运营商挂失联系移动设备运营商,挂失手机号码,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号码进行恶意操作。7.2.3密码修改及时修改与移动设备关联的各类账户密码,如邮箱、社交账号、银行账户等,以防止信息泄露。7.2.4报警处理如设备丢失涉及财产损失或个人信息泄露,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警方介入调查。7.3移动支付安全7.3.1使用正规支付渠道在进行移动支付时,选择正规、可靠的支付渠道,如支付等,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支付软件。7.3.2保护支付密码保证支付密码的安全性,避免使用生日、手机号码等容易被猜到的密码。同时不要将支付密码保存在设备上或泄露给他人。7.3.3确认支付环境安全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保证网络环境安全,避免在公共WiFi或未知来源的网络上进行支付。7.3.4审核支付记录定期查看移动支付记录,关注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7.3.5使用双重验证为提高支付安全性,建议在支付时使用双重验证,如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等。第八章软件安全8.1软件安全的维护8.1.1安全配置为了保证软件安全,用户应当对软件进行安全配置。具体措施包括: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降低系统暴露的风险;修改默认密码,使用复杂且不易猜测的密码;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限制用户权限,仅授予必要的操作权限。8.1.2安全编码软件开发商应当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安全编码,遵循以下原则:遵循安全编码规范,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对输入数据进行验证和过滤,防止注入攻击;对输出数据进行编码,防止跨站脚本攻击;使用安全的函数和库,避免使用存在已知安全漏洞的组件。8.1.3安全测试在软件发布前,应当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包括:对软件进行代码审计,查找潜在的安全漏洞;使用自动化扫描工具检测已知的安全漏洞;进行渗透测试,模拟攻击者的攻击行为,评估软件的安全性。8.2恶意软件的识别与防范8.2.1恶意软件的类型恶意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病毒:通过感染其他程序或文件进行传播,破坏计算机系统;蠕虫:通过网络自动传播,占用系统资源,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木马: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窃取用户敏感信息;勒索软件:加密用户数据,要求用户支付赎金以解密;广告软件:强行推送广告,干扰用户正常使用计算机。8.2.2恶意软件的识别方法识别恶意软件的方法包括:观察软件的运行行为,如异常的网络请求、频繁的文件操作等;使用安全软件进行检测,发觉潜在的安全威胁;分析软件的代码和结构,查找可能的恶意功能。8.2.3恶意软件的防范措施为防范恶意软件,用户应采取以下措施:安装正规的安全软件,定期进行扫描和更新;软件时,选择信誉良好的网站和来源;不轻信邮件、社交媒体等途径传播的软件;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勒索软件攻击。8.3软件更新与升级8.3.1更新与升级的重要性软件更新与升级对于保障软件安全。更新和升级可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软件的安全性;优化软件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增加新功能,满足用户需求。8.3.2更新与升级的方法用户应当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软件更新与升级:通过官方网站或正规渠道更新包;使用软件内置的更新功能,自动检测并更新;在更新前,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更新过程中出现意外。8.3.3更新与升级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软件更新与升级时,用户需注意以下事项:保证的更新包来源可靠,避免恶意软件;在更新过程中,遵循官方指南,保证更新操作正确无误;更新完成后,重启计算机,保证更新生效。第九章邮件安全9.1邮件的基本防护措施9.1.1设置复杂密码为了保障邮件账户的安全性,用户应设置复杂且不易猜测的密码,建议使用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并定期更换密码。9.1.2开启两步验证开启两步验证可以大幅提高邮件账户的安全性。在登录时,除了输入密码外,还需输入手机短信验证码或使用认证器的动态验证码。9.1.3使用安全的邮件客户端选择信誉良好的邮件客户端,并保证其软件版本及时更新,以防止潜在的安全漏洞被利用。9.1.4加密邮件传输使用安全的邮件传输协议(如SSL/TLS),保证邮件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9.1.5避免使用公共WiFi登录邮箱在公共WiFi环境下,避免登录邮件账户,以防泄露账户信息。9.2邮件欺诈的识别与防范9.2.1识别邮件欺诈的特征邮件欺诈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发件人地址异常,如拼写错误或使用非官方域名;邮件内容存在明显的诱骗行为,如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转账等;邮件附件或可能含有恶意软件。9.2.2防范邮件欺诈对可疑邮件保持警惕,不轻易或附件;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核实邮件内容的真实性;使用邮件过滤功能,拦截垃圾邮件和可疑邮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防止恶意软件入侵。9.3邮件泄露的应急处理9.3.1发觉邮件泄露的迹象当发觉以下迹象时,应考虑邮件可能已泄露:收到大量垃圾邮件;邮箱被他人登录;收到来自陌生人的邮件询问个人信息或要求转账;邮箱中的邮件被删除或篡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