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规划设计实务手册_第1页
三农田规划设计实务手册_第2页
三农田规划设计实务手册_第3页
三农田规划设计实务手册_第4页
三农田规划设计实务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规划设计实务手册TOC\o"1-2"\h\u4746第1章引言 4131971.1农田规划的重要性 418561.2三农田规划的概念与原则 416541第2章三农政策与法规 4115452.1我国三农政策概述 5153912.1.1农业发展政策 5304782.1.2农村改革政策 576652.1.3农民增收政策 5130972.2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5253552.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74742.2.2《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520522.2.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224442.2.4《农田水利条例》 5257412.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政策动态 614882.3.1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6225292.3.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6221322.3.3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6305222.3.4农村土地整治 638292.3.5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动态 611854第3章农田资源调查与评价 6242193.1农田资源调查方法 673863.1.1地形调查 6179493.1.2土壤调查 6271423.1.3水资源调查 7317783.1.4气候资源调查 7300693.1.5农业基础设施调查 7161203.2农田质量评价体系 7134823.2.1土壤肥力评价 7176243.2.2水资源评价 7186093.2.3生态环境评价 7182853.2.4农田生产力评价 7302273.3农田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 8195813.3.1土壤物理改良 8146833.3.2土壤化学改良 873923.3.3土壤生物改良 8175793.3.4水土保持与地力提升 89256第4章农田分区与规划 8223394.1农田分区原则与方法 817124.1.1分区原则 896934.1.2分区方法 8268544.2农田保护区划分与规划 98454.2.1保护区划分 9312364.2.2保护区规划 9130024.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996364.3.1耕地整理与改良 9229814.3.2水利设施建设 9109524.3.3农田道路与林网建设 9300144.3.4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03151第5章农田水利规划与设计 1058755.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原则 10117625.1.1综合考虑原则 1043225.1.2因地制宜原则 10190015.1.3效益最大化原则 10107355.1.4可持续发展原则 1043625.2灌溉排水系统规划 1032515.2.1灌溉系统规划 10316795.2.2排水系统规划 10270635.3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1127935.3.1水资源合理利用 11206585.3.2水资源保护 118095.3.3水资源优化配置 118319第6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1106896.1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原则 11112296.1.1保护目标 11181296.1.2保护原则 11249046.2农田生态建设措施 1187976.2.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11303036.2.2农田土壤质量提升 1267926.2.3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12234766.2.4农田面源污染防治 1293866.3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292206.3.1生态种植模式 12225816.3.2生态养殖模式 1287296.3.3生态休闲农业模式 1222903第7章农田景观规划与设计 12232797.1农田景观规划理念 12275837.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55887.1.2保持农田生态功能 13280257.1.3尊重地域特色 13252317.1.4因地制宜 13220617.2农田景观设计方法 13281287.2.1农田景观布局设计 13198587.2.2农田景观色彩设计 13324637.2.3农田景观线条设计 13276607.2.4农田景观节点设计 1329837.3农田景观优化布局 13308027.3.1农田景观结构优化 1329577.3.2农田景观空间优化 13212657.3.3农田景观季节优化 1446317.3.4农田景观生态优化 142239第8章农田综合效益评价与监测 14277268.1农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47688.1.1生产力指标:主要包括作物产量、土地产出率、粮食单产等,反映农田的生产能力。 14294338.1.2资源利用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率、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等,反映农田资源利用的效率。 14241458.1.3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土壤质量、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评估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1492648.1.4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农民收入、农业产值、就业机会等,反映农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4199168.2农田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14262388.2.1指标权重确定:采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1416018.2.2数据标准化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 14107848.2.3综合评价模型构建:采用加权求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构建农田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14130568.2.4评价结果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农田综合效益的优势和不足,为农田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152838.3农田监测与管理 15189488.3.1农田监测: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长期、连续、动态的监测,主要包括土壤、气象、水文、生物等因子。 15197888.3.2监测方法:采用地面观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获取农田监测数据。 156058.3.3农田管理:根据农田综合效益评价结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农田管理: 1523447第9章农田规划实施与监管 1518109.1农田规划实施策略与措施 15158359.1.1实施策略 1545499.1.2实施措施 153559.2农田保护与监管体系 15132919.2.1农田保护 1635489.2.2监管体系 1626489.3农田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1664419.3.1政策保障 16139169.3.2技术保障 16159979.3.3人才保障 1643169.3.4社会参与 16316559.3.5宣传教育 1628414第10章农田规划案例解析 161164610.1国内农田规划案例分析 161981010.1.1案例一:某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161145410.1.2案例二:某地区农田生态保护项目 17768110.2国外农田规划案例分析 173043710.2.1案例一:美国精准农业项目 17567010.2.2案例二:日本农田多功能开发项目 172733410.3农田规划经验与启示 17第1章引言1.1农田规划的重要性农田规划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的农田规划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田规划还能够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2三农田规划的概念与原则三农田规划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针对水田、旱田和菜田三种主要农田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农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农田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农业发展现状和农民需求,合理确定各类农田的面积和布局,发挥地区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发展。(2)资源整合原则:整合各类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产业化经营。(3)生态保护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遵循生态规律,保证农田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4)科技创新原则: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田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5)农民参与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参与农田规划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农民权益。通过以上原则,三农田规划旨在构建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生态友好的现代农业体系,为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2章三农政策与法规2.1我国三农政策概述我国三农政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三大任务,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全面发展。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我国三农政策:2.1.1农业发展政策农业发展政策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主要包括: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2.1.2农村改革政策农村改革政策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主要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2.1.3农民增收政策农民增收政策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目标。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工就业创业、农村扶贫开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2.2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2.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等,并对农田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2.2.2《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对占用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征收耕地占用税,旨在加强对耕地的保护。2.2.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明确了基本农田的定义、保护原则、保护措施等,为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2.2.4《农田水利条例》《农田水利条例》规定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的要求,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2.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政策动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下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政策动态:2.3.1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我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标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2.3.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逐步扩大,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2.3.3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提高宅基地使用效率为目标,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政策。2.3.4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加大了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土地整治项目。2.3.5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动态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正朝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政策动态包括: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等。第3章农田资源调查与评价3.1农田资源调查方法农田资源调查是农田规划设计的基础,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农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常用的农田资源调查方法:3.1.1地形调查地形调查主要包括地形图的分析、地形地貌特征的识别以及地形参数的提取。通过地形调查,了解农田的地势、坡度、坡向等地形条件,为农田规划布局提供依据。3.1.2土壤调查土壤调查主要包括土壤类型、质地、肥力、酸碱度等方面的调查。可采用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获取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农田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参考。3.1.3水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及降水量的调查。通过收集水文地质资料、实地观测、遥感解译等方法,了解农田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农田灌溉和排水设计提供依据。3.1.4气候资源调查气候资源调查主要包括气温、光照、降水等气候因子的调查。通过收集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特征,了解农田气候条件,为作物种植布局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3.1.5农业基础设施调查农业基础设施调查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农田道路、农田防护林网等方面的调查。了解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的状况,为农田规划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3.2农田质量评价体系农田质量评价是对农田生产力、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下是一个简要的农田质量评价体系:3.2.1土壤肥力评价土壤肥力评价主要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及土壤质地、酸碱度等方面进行。通过评价土壤肥力状况,为农田土壤改良和施肥提供依据。3.2.2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及降水量的评价。评价农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时空分布特征,为农田灌溉和排水设计提供依据。3.2.3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主要从农田生物多样性、土壤侵蚀、农田污染等方面进行。了解农田生态环境状况,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质量提供参考。3.2.4农田生产力评价农田生产力评价主要从作物产量、品质、种植制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农田的生产力水平,为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田利用率提供依据。3.3农田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针对农田土壤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以提高农田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3.3.1土壤物理改良土壤物理改良主要包括深翻、松土、平整土地等措施,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3.3.2土壤化学改良土壤化学改良主要包括酸碱度调节、盐分改良、有机质提升等措施,以调节土壤pH值、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肥力。3.3.3土壤生物改良土壤生物改良主要通过增加有机物料、微生物菌剂等,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3.3.4水土保持与地力提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等高植物带、水土保持林等,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同时通过合理轮作、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地力提升。第4章农田分区与规划4.1农田分区原则与方法4.1.1分区原则农田分区应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遵循以下具体原则:(1)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3)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4)统筹兼顾,协调农田与其他用地关系。4.1.2分区方法农田分区可采取以下方法:(1)根据地形、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进行分区;(2)结合农业生产现状、农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进行分区;(3)参考行政区划、交通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分区;(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4.2农田保护区划分与规划4.2.1保护区划分根据农田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将农田划分为以下几类保护区:(1)粮食生产区:重点保障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业附加值;(3)农业生态保护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4)农业观光休闲区:发展农业旅游,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4.2.2保护区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农田保护区,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1)粮食生产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推广高效农业技术;(2)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品牌;(3)农业生态保护区:加强生态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水源;(4)农业观光休闲区: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农业旅游品牌。4.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4.3.1耕地整理与改良(1)开展土地整理,提高耕地利用率;(2)加强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4.3.2水利设施建设(1)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灌排条件;(3)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4.3.3农田道路与林网建设(1)优化农田道路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发挥防护功能;(3)实施绿化工程,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4.3.4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2)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3)加强农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第5章农田水利规划与设计5.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原则5.1.1综合考虑原则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气候、水资源等多种因素,保证水利设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5.1.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水资源状况,合理选择水利设施类型和规模,充分发挥地区优势。5.1.3效益最大化原则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同时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5.1.4可持续发展原则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维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2灌溉排水系统规划5.2.1灌溉系统规划(1)合理选择灌溉水源,保证灌溉水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2)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合理设计灌溉面积和灌溉制度。(3)优化灌溉渠系布局,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2.2排水系统规划(1)合理设计排水沟渠,保证排水畅通,降低地下水位。(2)排水沟渠布局应与地形、土壤和作物种植结构相适应,提高排水效果。(3)加强排水沟渠维护管理,防止沟渠淤积和损坏。5.3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5.3.1水资源合理利用(1)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水农业。5.3.2水资源保护(1)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水源污染。(2)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3)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5.3.3水资源优化配置(1)建立健全水资源调配机制,合理分配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2)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3)加强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第6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6.1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原则6.1.1保护目标(1)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生物多样性。(2)提高农田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3)降低农田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4)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6.1.2保护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3)分区分类,突出重点。(4)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6.2农田生态建设措施6.2.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排水能力。(2)优化农田道路布局,提高交通便捷性。(3)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增强生态防护功能。6.2.2农田土壤质量提升(1)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结构。(3)开展农田深松作业,提高土壤透气性。6.2.3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1)保护农田原生植被,恢复生态系统。(2)引入天敌昆虫和微生物,控制病虫害。(3)实施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创建生态农场。6.2.4农田面源污染防治(1)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建立农田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降低污染排放。(3)实施农田退水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6.3生态农业发展模式6.3.1生态种植模式(1)推广间作、套作、轮作等多样化种植技术。(2)发展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3)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6.3.2生态养殖模式(1)推广立体养殖、循环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2)加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排放。(3)发展生态渔业,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6.3.3生态休闲农业模式(1)开发农业旅游项目,提高农业附加值。(2)打造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乡村环境品质。第7章农田景观规划与设计7.1农田景观规划理念7.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田景观规划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自然生态的平衡,实现农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7.1.2保持农田生态功能农田景观规划应注重保持农田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7.1.3尊重地域特色尊重地域文化,体现地方农业特色,将农田景观规划与当地历史、文化、民俗相结合。7.1.4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条件,合理规划农田景观,发挥农田的最大生产潜力。7.2农田景观设计方法7.2.1农田景观布局设计结合农田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需求,合理布局农田、水体、林带、道路等元素,形成优美的农田景观格局。7.2.2农田景观色彩设计充分考虑作物生长周期和色彩变化,合理搭配作物种类,营造丰富多彩的农田景观。7.2.3农田景观线条设计利用农田、道路、林带等线性元素,创造流畅、优美的景观线条,提升农田景观的视觉效果。7.2.4农田景观节点设计在农田景观规划中设置观景节点,如观景台、休息亭、科普长廊等,为游客提供休闲、观赏、体验的场所。7.3农田景观优化布局7.3.1农田景观结构优化优化农田景观结构,提高农田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如增加农田绿化带、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7.3.2农田景观空间优化合理利用农田空间,提高农田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如采用立体种植、梯田景观等手法。7.3.3农田景观季节优化考虑季节变化,合理规划作物种植,使农田景观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风貌。7.3.4农田景观生态优化加强农田生态保护,采用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通过以上农田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法,旨在打造具有生态、美观、休闲、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田景观,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8章农田综合效益评价与监测8.1农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农田综合效益评价是对农田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农田综合效益,需构建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8.1.1生产力指标:主要包括作物产量、土地产出率、粮食单产等,反映农田的生产能力。8.1.2资源利用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率、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等,反映农田资源利用的效率。8.1.3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土壤质量、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评估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8.1.4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农民收入、农业产值、就业机会等,反映农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8.2农田综合效益评价方法8.2.1指标权重确定:采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8.2.2数据标准化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8.2.3综合评价模型构建:采用加权求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构建农田综合效益评价模型。8.2.4评价结果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农田综合效益的优势和不足,为农田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8.3农田监测与管理8.3.1农田监测: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长期、连续、动态的监测,主要包括土壤、气象、水文、生物等因子。8.3.2监测方法:采用地面观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获取农田监测数据。8.3.3农田管理:根据农田综合效益评价结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农田管理:(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田生产力。(2)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田生态环境。(4)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区域化战略,提高农田社会经济效益。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农田综合效益的提升,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9章农田规划实施与监管9.1农田规划实施策略与措施9.1.1实施策略本章节主要阐述农田规划实施的具体策略,包括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及推进科技创新等。9.1.2实施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保证农田规划的有效实施。(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建设。(3)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水利、道路、林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水平。(4)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布局,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5)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化耕地治理,提高农田质量。9.2农田保护与监管体系9.2.1农田保护(1)建立农田保护制度,明确农田保护范围、目标和措施。(2)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保证农田土壤环境安全。(3)严格农田占用管理,控制非农建设占用优质农田,保障农田资源可持续利用。9.2.2监管体系(1)建立健全农田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加强部门协同。(2)完善农田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农田利用现状和变化趋势。(3)加强农田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占用、破坏农田行为。9.3农田规划实施保障机制9.3.1政策保障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田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如农业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