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2页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3页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4页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茂名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④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拏(ná),撑(船)。②毳(cuì)衣,裘皮衣服。毳,鸟兽的细毛。③雾淞(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④)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

善解人意B.湖中人鸟声俱绝

四时俱备C.是金陵人,客此

不速之客D.上下一白

负势竞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A.解开/理解;B.都是“全,都”的意思;C.客居/客人;D.天上/向上;故选B。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同享受这快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理解:苏轼不愿独自赏月,去找张怀民同赏。“遂”字体现出他的毫不迟疑,可见张怀民是他的知己,是要分享快乐时首先想到的人。B.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理解:冬夜严寒,张岱却一个人撑船去西湖看。“独”字写出了张岱的形单影只。【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和理解句子。B.有误,“独往湖心亭看雪”中虽然用了一个“独”字,但张岱不是一人去赏雪,还有一“舟子”。虽有舟子为伴,但张岱仍然觉得“独”,表明他不愿与之为伍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孤寂的情怀和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单,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故选A。3.古文写景各得其妙。以上两篇文章中的写景文字都堪称妙绝,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其妙处。【答案】甲文写景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乙文写景句子“雾凇沆旸,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一幅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写景文字。【甲】文写景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是: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此句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造成虚实相生的效果,把无形的月色化有形的“积水”和“藻荇”“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乙】文写景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一幅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同时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在描写手法上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4.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理解。张岱游西湖,在十二月,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之时,又在更定即深夜以后,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与众不同、遗世独立、不随流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对湖中雪景的描绘以及“莫说相公痴”的“痴”字,表现他钟情山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来,(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是白茫茫的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2022秋·广东江门·八年级江门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古来共谈()(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4)晓雾将歇()【答案】共同、一起交相辉映四季消散【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共:共同、一起;(2)句意: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3)句意:四季长存。四时:四季;(4)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1)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竞:争相;(2)复: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西山后八日/又得钴鉧潭 B.得西山后八日/吾日三省吾身C.若牛马之饮于溪/若躇步跐蹈 D.若熊罴之登于山/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均译为“发现”;B.天/每天;C.像/你;D.在/向;故选A。8.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答案】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故断为: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答谢中书书》中“”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两篇文章运用了不同的手法写景,【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答案】美奇状示例:【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言之有理即可)【解析】①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题干“《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的提示,找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可知,“美”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2)根据题干“《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的提示,找到“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写出石头形态各异的特点,可以用“奇状”来概括。②本题考查写景手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甲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意思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是静景,分别展现晨雾消散之景与夕阳西下之景,“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是动景,分别展现猿鸟此起彼伏的叫声与争相跳跃的鱼儿,从不同角度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描绘了一幅秀美且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中,“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再如“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登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甲】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参考译文:(我)发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阻水堰。堰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2022秋·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从流飘荡(2)互相轩邈

(3)泉水激石【答案】(1)跟、随。(2)远

(3)冲击,撞击【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为: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2)句意为: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邈:远,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远处伸展。(3)句意为: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激:冲击,撞击。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答案】横斜的树枝遮蔽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词:蔽,遮蔽。昼,白天。犹,好像。交,相互。见:看见。日:太阳,阳光。【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还觅薛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薛、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山之阿,被薜荔分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是隐士所食之物。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蝉吟鹤唳

(2)遂葺宇其上【答案】(1)叫

(2)修(答成筑、造等相近的意思亦可)【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为:蝉鸣鹤叫。唳:叫。(2)句意为: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葺:修,筑。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答案】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句意为: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故断句为: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14.【甲】【乙】两文景异情同,两文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两文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隐退的思想感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甲】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对山水之美的生动描绘,从而引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以叙事开篇,交代了自己归隐一事;接下来通过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林中景致的美好,言语间尽是对大自然的热爱;结尾“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暗含自己喜欢隐居于此;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可见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参考译文:【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2022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②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③,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选自《黄冈竹楼记》)注:①椽:(chuán)放在模上架着屋顶﹑木条。②丁丁(zhēng):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脆悠远之声。③氅:(chǎng)用鸟类的羽毛缝制成的外衣。1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答案】考虑,想到只是于是【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②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③句意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1)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1)庭下,院子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耳:语气词,“罢了”。1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以其价廉而工省()

(2)宜鼓琴()【答案】因为弹【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1)句意: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以:因为。(2)句意:这里适宜弹琴。鼓:弹。18.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答案】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酒力醒”与“茶烟歇”表并列,“送夕阳”与“迎素月”表并列。正确断句为: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19.《记承天寺夜游》和《黄冈竹楼记》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谪居之时写下的散文,他们的情感抒发有何异同之处?请结合文章简析。【答案】相同点:都写了作者遭遇贬谪后的生活。不同的是《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黄冈竹楼记》则表达了恬淡之生活情趣和闲适之幽居心态。【解析】考查比较阅读。相同点:联系甲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文中“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的内容可知,两文都书写了谪居之乐,展现一份悠闲怡然的情致;不同点:《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文章开篇即写黄州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接着作者以声写楼,以声抒情,详写了在楼中可以领略到的种种别处无法领略的清韵雅趣。黄冈竹楼,是作者洁身自好的人格和高远情志的载体,是作者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作者把竹楼写得情趣盎然,实际上抒发了自己的飘泊无定之苦、仕途失意之叹;同时也传达出作者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以及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B.解衣欲睡

实是欲界之仙都C.沉鳞竞跃

负势竞上D.空谷传响

庭下如积水空明【答案】C【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与: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连词,和,同;B.欲:副词,想要/欲望;C.竞:都是“副词,争相,争着”;D.空:形容词,空旷/形容词,空灵;故选C。21.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2)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晓(早晨)、歇(消散)、乱(此起彼伏)”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如(好像)、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用平远的视角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用笔洗练,境界清新。B.《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如绘,苏轼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幽静迷人的夜景:清朗的月,斑驳的影,至清的水。C.《答谢中书书》的结尾“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露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也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D.《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只用一个“闲”字便道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的处境和夜游时自怨自艾的愁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有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仰视与俯视相结合的手法;B.有误,原文中没有写到“至清的水”,写的是“月光”;D.有误,没有表达“夜游时自怨自艾的愁绪”,表达的是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故选C。参考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夕日欲颓(坠落)C.怀民亦未寝(睡觉)

一百许里(约数,左右)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空谷传响(回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A.“念无与为乐者”的意思是: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故选A。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吧【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②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事自然流畅。B.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具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文章先叙事继写景后议论,全篇脉络分明,短小的篇幅蕴含丰富的内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这里写出了月的明,影的形,未写到水;故选C。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26.解释加点词语。①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②虽兵阵相接【答案】①曾经;②即使;【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①句意: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尝,曾经。②句意: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虽:即使。27.本文为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所作,虽然与《记承天寺夜游》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结合原文分析其相同之处。【答案】两文中苏轼都在逆境中自我开解,自我调适/没有悲观颓废,仍保持着自己的闲情雅趣,表现了他豁达乐观/积极向上/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甲文中苏轼被贬黄州,仍有兴致和友人庭中漫步,欣喜赏月;乙文中苏轼被贬惠州,游览松风亭,累了就随地休息。【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里面包含着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乙文为作者被贬惠州期间所作,作者在谪居生涯中常常苦中作乐,信步山野中排遣愁怀,领悟自然玄机。此次登松风亭未遂,却“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再次觉悟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为人坦诚、天真、乐观豁达的一面。可知两文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都表现了乐观、旷达、随缘自适的心境。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2022秋·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④,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⑤,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⑩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减)【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②猥:鄙贱。自谦之词。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④沦涟:泛起涟漪。⑤舂:这里指捣米。⑥静默:这里指已入睡。⑦鲦:一种细长的淡水鱼。⑧青皋:青草地。⑨雊(gòu):野鸡鸣叫。⑩天机清妙:性情高远。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四时俱备()

(2)沉鳞竞跃()(3)与山僧饭讫而去()

(4)然是中有深趣矣()【答案】都水中潜游的鱼离开这【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四季都具备。俱:都;(2)句意为: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水中潜游的鱼;(3)句意为: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去:离开;(4)句意为: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是:这。29.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答案】(1)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2)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2)非:如果不是。天机清妙:天性与众不同。岂:怎么,哪里。以:用。务:事务。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B.甲文运用了多感官描写,借视觉、听觉和嗅觉的立体感受传达自己和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C.王维适逢裴秀才温习经书,便自行夜登华子冈,看辋水夜景。此时独坐,又念及昔日同游时光,感慨万分。D.【乙】文中画线句“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的断句是正确的。【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是视觉,“猿鸟乱鸣”是听觉,并无嗅觉。故选B。31.读完【甲】【乙】两文,小顺将两文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对比,请帮他完成下表。材料情感相似处情感相异处甲文作者对自然山川的(1)之情独赏美景,有(2)之感乙文友人不在,有(3)之感【答案】喜爱/赞叹、赞美,欣赏,喜爱自得/期待遗憾/惋惜【解析】本题考查感情理解。(1)根据【甲】“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蕴含的赞美之情和【乙】“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的赞赏之意,可知,两文的情感相似处是:赞美(或喜爱、赞叹、欣赏、喜爱等);(2)根据【甲】“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有自得或期待之意;(3)根据【乙】“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可知有人遗憾或惋惜之意。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都具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我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2022秋·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市高级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于山中,尽享山之美景,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⑦。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拉余畅聊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闾里:乡里。④宗:推崇,归附。⑤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⑥谪,贬官。⑦矍(jué)然:吃惊注视的样子。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期日中,日中不至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D.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B【解析】考查一词多义。A.老朋友,旧交情\原因;B.到\到;C.……的样子\然而;D.一起\参与,这里指欣赏;故选B。3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答案】(1)庭院中(的月光)如同积水一般澄澈,水中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方山子)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交横:交错纵横。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2)所以:……的原因。此:这,这里。之:他。故,:原因。3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文章开头点明夜游的起因、出游的时间、人物、心情及游览的地点。B.甲文虽短,但运用多种写法,如“庭下如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院子里水的澄澈,描写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词人。D.乙文划线句正确的断句方式为“俯而不答/仰而笑/拉余畅聊/呼余宿其家”。【答案】B【解析】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B.“写出了院子里水的澄澈”有误,“庭下如积水空明”以积水比喻月光,写出了院子里月光的澄澈。故选B。35.结合【甲】【乙】两文,比较分析苏轼和方山子两人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答案】苏轼被贬官于黄州,他通过夜间寻友,和张怀民一起赏月景来排遣内心的忧愁。方山子怀才不遇,不被重用,他通过“遁于光、黄间”,隐居山林,“庵居蔬食”来自我排遣。(分别指出,有对原文的结合即可。)【解析】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苏轼自我排遣的方式是寻友一起赏景。根据乙文中的“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可知,方山子自我排遣的方式是隐居山林,“庵居蔬食”。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来,(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乙】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尘世上的人来往;他不坐车马,不穿礼服戴礼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拉着我愉快的交谈,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2022秋·广东清远·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开,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仪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南宋]陆游《入蜀记》)【注】①祠:供泰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3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达旦方渐止/旦辞爷娘去B.有时朝发白帝/朝三暮四C.故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四顾无纤翳/顾野有麦场【答案】C【解析】考查一词多义。A.早上\早上;B.早上\早上;C.所以\原来;D.看\看;故选C。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样快啊。【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太阳和月亮。(2)虽,即使。奔,飞奔的马。以,认为。3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谒妙用真人祠。()(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3)是日,天宇晴霁。()【答案】拜见全,都这【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参拜了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句意: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悉,全,都。(3)句意:这天,天空晴朗。是,这。39.给乙文划线句子划分停顿。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答案】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解析】考查断句。句意: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故断句为: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40.【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什么特点?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甲】文写三峡群山具有连绵不断、山势高峻的特点;【乙】文“峰峦上入霄汉”“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突出山的高峻(高耸)和奇美的特点。【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第一问:甲文的“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描写了群山连绵、险峻、高大的特点。乙文的“峰峦上入霄汉”“太、华、衡、庐皆无此奇”“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等语句,描写了巫山峰及其神女峰高、奇、秀的特点。第二空:甲文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乙文描绘了巫山及其神女峰高、奇、秀等特点。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2022秋·广东韶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诗夜游》)【乙】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注释:①临皋:亭名,在黄风南长江边上。4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答案】考虑,想到于是,就形容水的澄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2)句意: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就。(3)句意: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空明:清澈透明。4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1)寝:睡,卧。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2)但:只(是)仅仅。耳:同“尔”,语气词,罢了。4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实是欲界之仙都 B.步自雪堂/自三峡七百里中C.今者薄暮/日薄西山 D.顾安所得酒乎/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A.代词,这/动词,表判断;B.介词,从/介词,在;C.迫,逼近/迫,逼近;D.但是,可是/看;故选C。4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答案】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翻译: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根据意思可断为: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45.苏轼被贬黄州,却写出了若干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中就有《记承天寺夜游》和《后赤壁赋》,请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题目。【甲】文中“闲人”这一复杂情感,在【乙】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与客在月明风清之夜一面走,一面吟诗酬答。有良朋、美酒、佳肴,富有生活气息。(或深夜出游赏月,清闲无比,悠游自在,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2)人生的感慨。“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时间相隔不久,江山景色却再也认不出来,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情感。甲文中“闲人”包含着复杂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乙文中“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与客在月明风清之夜一面走,一面吟诗酬答,这种清闲自在体现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乙文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意思是: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包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是“人生的感慨”的体现。据此回答即可。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2022秋·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②。其隟③也,则施施④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⑤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②惴栗:恐惧不安。惴,恐惧。栗,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③隟:同“隙”,指空闲时间。④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⑤更相:互相。4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③居是州:④觉而起:【答案】①考虑,想到

②只是

③这

④睡醒【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2)句意: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3)句意:住在这个州里。是:这;(4)句意:睡醒了就起来。觉:睡觉。47.翻译下列句子。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答案】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②(我)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均为水生植物;交横:纵横交错;盖:大概;(2)以为:认为;凡:只要是;是:这个;之:的;异态:奇异姿态;皆:都。48.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闲人”既有贬官谪居之忧,也有能静赏美景之喜。B.【乙】文“僇人”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与下文陶醉于自然的松弛对比。C.【乙】文画线句“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的停顿正确。D.【甲】文“积水、藻荇”都是作者的想象,并非实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断句、手法。C.句意: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入深林”“穷回溪”为顺承关系,“幽泉怪石”点明所见景致;故断句为: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故选C。49.【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请说出两文作者情感的相同之处,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自己的启示。【答案】相同:两个语段都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旷达乐观的情感态度。启示: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擅于从身边寻找快乐。例如疫情给生活按下暂停键,但仍然可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将每天过得快乐又充实。【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启示。甲文,《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热爱自然),用与“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相对的“闲人”来写自己,表现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根据乙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可知,在作者被贬后有空闲的时间就无拘无束的游玩,亲近自然,赏山水之景,常常一醉方休,随缘自适;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旷达的心胸。据此可知两文作者情感的相同之处:拥有热爱自然,旷达乐观的情感态度。两人没有被贬,人生的不得意而抑郁堕落,而是懂得欣赏身边的美好,寻找快乐。启发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要擅于从身边寻找快乐。如:在成绩下降时,学会适当放松紧绷的神经,寓教于乐。【甲】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参考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2022秋·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5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盖石上一罅

(4)如匹练然【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

(2)飞奔的马

(3)大概

(4)……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略无阙处”的句意是: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2)“虽乘奔御风”的句意是: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飞奔的马。(3)“盖石上一罅”的句意是: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裂缝。盖:大概。(4)“如匹练然”的句意是:就像是一匹白练的样子。然:形容词词缀,……的样子。5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2)有人在圣老全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于(在)、屡(多次,屡次)、则(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52.【乙】文段中与【甲】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答案】两壁对耸上入霄汉【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重岩叠峰,隐天蔽日”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三峡山势高峻的特点。【乙】文中“两壁对耸,上入霄汉”也是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三峡山势高峻的特点。据此可填写作答。53.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甲文划线句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划线句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霄可以看出。【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甲】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意思是: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乙】文画线句子“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的意思是: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突出了三峡山势高峻的特点。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乙】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裂缝,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2022秋·广东潮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54.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任意东西(2)猛浪若奔(3)鸢飞戾天者【答案】向东或向西。飞奔的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