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_第1页
07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_第2页
07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_第3页
07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_第4页
07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8年级下册期末满分冲刺07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一、物理1.(2022八下·余杭期中)在物理学中,磁感应强度(用字母B表示,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应强度B越大,磁场越强;磁感线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1)图A为某磁极附近磁感线的方向和分布的示意图。若在1处放一枚小磁针,当小磁针静止时,其指向应是图B中的(选填“甲”“乙”“丙”“丁”)。(2)如果电阻的大小随磁场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则这种电阻叫磁敏电阻。某磁敏电阻R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变化的图像如图C所示。根据图线可知,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增大而。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是因为。(3)利用该磁敏电阻的R﹣B特性曲线可以测量图中磁场中各处的磁感应强度。①将该磁敏电阻R放置在磁场中的位置1处。小阳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该磁敏电阻R的电路,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D所示,其中磁敏电阻所处的磁场未画出。请你将该实验电路连接完整。123U/V1.503.004.50I/mA3.006.009.00②正确接线后,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该磁敏电阻的测量值为Ω。③根据该磁敏电阻的R—B特性曲线可知,1处的磁感应强度为T。(4)就现有的实验器材和电路,请提出一个有意义的可供探究的物理问题:。【答案】(1)乙(2)增大;没有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也不为零故图像不过原点。(3);500;1.0(4)磁敏电阻的阻值与磁场方向有关吗?(或磁极受撞击后磁场强弱是否改变?)【解析】(1)在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根据图片可知,1处的磁场沿水平方向,且向左,因此该点小磁针静止时沿水平方向,且N极向左,故选乙。

(2)根据图线可知,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增大而增大。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是因为:没有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也不为零故图像不过原点

(3)①只要测出磁敏电阻的阻值,就能根据图像确定对应的磁感应强度。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可知,除了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其它的都是串联,且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根据图D可知,只需将电流表的+接线柱与变阻器左上角的接线柱相接,再将变阻器左下角的接线柱与电源正极相接即可,如下图所示:

②此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为:R=UI=1.5V0.003A=500Ω;

③根据图像可知,此时1处的磁感线强度为500Ω。

(4)就现有的实验器材和电路,提出一个有意义的可供探究的物理问题:

2.(2022八下·长兴月考)如图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当用导线a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2)指针下方的物体A应由(填字母)材料制成。A.铜 B.铁 C.铝 D.塑料(3)实验发现: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指针偏转的角度将会(填“变大”或“变小”)。②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与接线柱2相连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填“变大”或“变小”)。【答案】(1)(2)B(3)变小;变大【解析】(1)滑动变阻器应该与开关串联,且接线“一上一下”,如下图所示:

(2)电磁铁吸引指针下方的物体A,从而使指针发生偏转。因为磁铁只能吸引铁、钴、镍,故选B。

(3)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大,而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即电磁铁的磁场变弱,因此指针偏转的角度将会变小。

②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与接线柱2相连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此时电流不变,但是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变少,则电磁铁的磁场减弱,因此指针B的偏转角度将会变小。3.(2022八下·兰溪月考)小组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2)如图乙所示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有机玻璃板上的小磁针分布状态,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的磁场相似。(3)小波猜想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可能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都有关。实验中,他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吸引的回形针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来研究的关系。【答案】(1)小磁针的指向(2)条形磁铁(3)控制电流大小不变;螺线管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解析】(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如图乙所示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有机玻璃板上的小磁针分布状态,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3)小波猜想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可能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都有关。实验中,他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吸引的回形针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控制电流大小不变,来研究螺线管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4.(2022八下·东阳月考)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特点”的实验中,小.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时:(1)可通过观察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2)如图乙是通电螺线管周围有机玻璃板上小磁针的分布状态,通过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的磁场相似。(3)要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的因素,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若开关S接“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现将开关S从“1”换接到“2”上,接下来他的操作是,这样可以探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强弱与匝数的关系。【答案】(1)小磁针的指向(2)条形磁铁(3)大头针;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解析】(1)可通过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如图乙是通电螺线管周围有机玻璃板上小磁针的分布状态,通过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3)要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的因素,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大头针。

将开关S从“1”改接到“2”时,通电螺线管的线圈匝数发生改变,此时需要控制通过螺线管的电流大小相同,即接下来的操作为: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5.(2022八下·浦江月考)(1)如图所示是电磁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是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发现的。(2)把直导线弯曲成螺线形,当螺线形线圈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此装置称为电磁铁。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猜想A: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猜想B: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面填空: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的不同,来判断磁性强弱的不同。①通过比较图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②通过比较C图甲、乙两电磁铁,发现猜想B不全面,应补充。(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水位自动报警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出现的情况是。A.红、绿灯同时亮 B.红、绿灯都不亮C.绿灯亮 D.红灯亮。【答案】(1)奥斯特(2)A、B;电流相同(3)D【解析】(1)如图所示是电磁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是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

(2)①验证猜想A,即他那就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线圈匝数相同,而改变电流大小,故选AB;

②C中两个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不同,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不同,即二者的磁场强弱不同。由于二者串联,那么通过两个电磁铁的电流大小相等,则:比较C图甲、乙两电磁铁,发现猜想B不全面,应补充电流相同。

(3)根据图片可知,当水位到达金属块A时,AB被接通,此时电磁铁产生磁场,将衔铁吸下来,接通红灯所在的电路,同时断开绿灯所在的电路,则此时红灯亮,绿灯熄灭,故选D。6.(2022八下·浦江月考)如图所示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装置。(1)实验中,AB棒的材料可能是(选填“塑料”或“铁”或“铝”)。(2)我们可以通过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还可以通过指针偏转的方向判断。(3)闭合开关,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表所示:次数AB棒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是否有感应电流1静止无2沿磁场方向运动(不切割磁感线运动)无3切割磁感线运动有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在该运动过程中,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能。(4)若将此装置中灵敏电流计换成,可进一步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答案】(1)铝(2)电流方向(3)切割磁感线;电(4)电源【解析】(1)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我们必须保证处于磁场中的这部分是导体。这些物质中,塑料是绝缘体,铝和铁是导体,但是铁很容易被磁化而吸引,不能在磁场中正常摆动,故选铝。

(2)图中的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在电路中没有电流时,指在表盘中央;当有电流时,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由此可知,我们可以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出电流的方向;

(3)三次实验中,只有在AB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电动机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此可知,我们需要在电路中添加电源,即将灵敏电流计换成电源。7.(2022八下·乐清月考)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哪些因素有关”,华华同学利用电源、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细铁钉、指针(带刻度)、电磁铁(用漆包线制作的一个六抽头电磁铁,每2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1)图甲实验中华华同学是根据来判断磁性的强弱。(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3)乙图中要使指针所指示数变大,则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移动(选填“左”或“右”)(4)华华同学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当线圈匝数从20匝换成10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答案】(1)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2)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3)左(4)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解析】(1)图甲实验中华华同学是根据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3)乙图中要使指针所指示数变大,就要增大通过电路的电流,减小变阻器的接入阻值,则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4)华华同学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当线圈匝数从20匝换成10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8.下面是小明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时,设计的系列实验装置。(1)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时,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①可通过观察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②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实验时是通过来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③如图乙所示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有机玻璃板上的小磁针分布状态,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的磁场相似。④本实验经过改进,还可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请说出一种你的改进方法。(2)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强弱”时,设计的电路如图丙所示。小明猜想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可能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都有关。实验中,他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吸引的回形针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控制,来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答案】(1)小磁针静止时N极(或S极)的指向;对调电源正负极;条形磁体;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2)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解析】(1)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时,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①可通过观察小磁针静止时N极(或S极)的指向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②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实验时是通过对调电源正负极来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③如图乙所示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有机玻璃板上的小磁针分布状态,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④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我的改进方法: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2)实验中,他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吸引的回形针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来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9.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后,小雨同学还想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使用的装置如图所示:铁块E、F上绕有导线并与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源、灯泡组成电路。线框abcd与灵敏电流计G相连。(线框abcd在铁块E、F上方,实验过程中线框不扭转)[猜想与假设]小雨做出了如下猜想:A.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的强弱有关;B.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1)小雨探究猜想A的设计思路如下:改变电磁铁的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保持线框沿竖直向下穿过电磁铁磁场的速度相等,观察并记录每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的格(2)要探究猜想B,实验时应保持电磁铁不变,改变线框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进行多次实验,分别记下每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的格数,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实验次数切割磁感线的速度电流计指针偏转格数1慢速1.5格2中速2.5格3快速4格[分析论证](3)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都相同时,,闭合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4)实验中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的好处是:。(5)按照小雨的设计思路探究猜想A,实验时在操作上存在的困难是:。【答案】(1)磁性强弱(2)磁性强弱(3)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交流评估](4)易于改变磁体的磁性强弱(5)难以控制每次移动线框的速度相等【解析】(1)猜想A探究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的关系,则:改变电磁铁的磁场强弱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保持线框沿竖直向下穿过电磁铁磁场的速度相等,观察并记录每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的格数。

(2)要探究猜想B,即探究感应电流大小与切割磁感线速度的关系时,实验时应保持电磁铁磁性强弱不变,改变线框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进行多次实验,分别记下每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的格数。

(3)根据表格可知,变化的因素为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则: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闭合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4)实验中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的好处是:易于改变磁体的磁性强弱。

(5)按照小雨的设计思路探究猜想A,实验时在操作上存在的困难是:难以控制每次移动线框的速度相等。10.夜幕下,路边LED灯将道路照得犹如白昼,这种LED灯是通过光电转换来供电的。如图是某小区利用太阳能给LED路灯供电的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其中,R是光敏电阻,此光敏电阻的阻值R、流过线圈的电流I与光照强度E(单位:勒克斯,符号:lx)之间的几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光照强度E/lx51015202530光敏电阻R/Ω603020151210线圈中电流I/mA21.427.330.031.632.633.3当线圈A中的电流I≥30.0mA时,动触点D与静触点G、H接触。(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照强度E的减弱而(填“增大”或“减小”)。(2)当光照强度增强时,电磁铁的磁性(填“增强”或“减弱”)。(3)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量通过再次转化储存在大容量蓄电池内。傍晚,当光照强度小于_lx(勒克斯)时,路灯开始工作。【答案】(1)增大(2)增强(3)15【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照强度E的减弱而增大。

(2)当光照强度增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则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大,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增强。(3)根据表格可知,当线圈电流为30mA时,此时的光照强度为15lx,则:傍晚,当光照强度小于15lx(勒克斯)时,路灯开始工作。11.(2022八下·龙游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1)要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通过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观察来确定,像这样的实验方法称为。(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电磁铁(线圈)50匝100匝实验次数123456电流/A0.81.21.50.81.21.5吸引铁钉的最多数目/枚581071114比较实验中的1、2、3(或4、5、6),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比较实验中的1和4(或2和5或3和6),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不会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有关?”你对此猜想是:。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利用本题电路说出你验证猜想的方法:。【答案】(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吸引铁钉的数目;转化法(2)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3)电磁铁在电流和匝数相同时,铁芯越大,磁性越强;在保证电流和匝数相同时,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通电螺线管中,观察铁芯吸引铁钉的数目。【解析】(1)要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观察2吸引铁钉的数目来确定,像这样的实验方法称为转化法。

(2)实验1、2、3中,线圈的匝数相同而电流大小不同,那么得到: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实验1和4中,通过的电流相同而线圈匝数不同,那么得到: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我的猜想是:电磁铁在电流和匝数相同时,铁芯越大,磁性越强。

验证方案:在保证电流和匝数相同时,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通电螺线管中,观察铁芯吸引铁钉的数目。12.()如图是小宇家的部分照明电路图。(1)该电路中接错的元件是(填写元件符号名称)。(2)一天小宇发现灯L不亮了,而灯泡没坏。于是他闭合开关S,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f各点,发现测试a、b、c三点时测电笔氖管发光,而测试d、e、f时不发光。这说明两点间发生了,于是他很快修好了该电路。(3)星期六晚上,小宇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电灯、电视机都停止工作,聪明的小宇立刻用测电笔进行测试,他测出家里的插座的两个孔都能使氖管发光,小宇感到很纳闷。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其原因可能是。【答案】(1)S2(2)c、d;断路(3)进户零线断路【解析】(1)在家庭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与用电器串联。根据图片可知,开关S2与灯泡、插座并联,一旦闭合会发生断路,则错误的元件是S2。

(2)测电笔接触a、b、c点时发光,则它们都与火线连通。而接触d、e、f时不发光,说明c、d之间存在断路。

(3)星期六晚上,小宇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电灯、电视机都停止工作,聪明的小宇立刻用测电笔进行测试,他测出家里的插座的两个孔都能使氖管发光,小宇感到很纳闷,其原因可能是:进户零线断路。13.如图所示,人们研究发现:一个放在磁场中的铁质球壳(截面有一定厚度),外面磁场的绝大部分沿铁质球壳壁“通过”,极少部分进人球内空间,这种现象称为“磁屏蔽”,试回答下列问题。(1)类比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球内的空气与铁这两种物质,谁的导磁能力强?谁的“磁阻"大?(2)人们从这一现象得到启发,为使精密仪器不受外界磁场的影响,可以将仪器放在什么地方?(3)有人为了研究地磁场对动物的影响,把一组小白鼠放在类似铁球内部空间的环境中将地磁场屏蔽掉,结果其寿命比放在正常环境中的另一组小白鼠的短,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铁的导磁能力强;空气的“磁阻"大(2)可以放在铁盒子中(3)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地磁场的影响,且是对生物有益的【解析】(1)磁场大部分从铁质外壳经过,而几乎不从里面的空气经过,这说明:铁的导磁能力强;空气的“磁阻"大。

(2)因为铁的磁屏蔽作用好,所以:使精密仪器不受外界磁场的影响,可以将仪器放可以放在铁盒子中。

(3)有人为了研究地磁场对动物的影响,把一组小白鼠放在类似铁球内部空间的环境中将地磁场屏蔽掉,结果其寿命比放在正常环境中的另一组小白鼠的短,这个实验说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地磁场的影响,且是对生物有益的。二、化学(共12题;共63分)14.(2022八下·舟山月考)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1)支持卢瑟福推测的依据是。(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是。【答案】(1)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α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2)B(3)质子【解析】(1)支持卢瑟福推测的依据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α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选B。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即质子数增大了,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是质子。15.(2022八下·舟山期中)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所列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组成的装置,D装置用来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把上面所列的装置正确连接成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E中CuO的作用是。(2)若正确称取0.9克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1.32克,B管质量增加0.54克,则有机物的化学式(最简式)为。【答案】(1)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2)CH2O【解析】(1)图E中CuO的作用是: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

(2)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1.32g×1244=0.36g;

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0.54g×218=0.06g;

则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9g0.36g0.06g=0.48g;

化学式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上述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中,只有实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另外两个装置被否定的原因分别是。(2)实验甲中锥形瓶底部放人细沙的作用是。(3)图丁为图丙的改进实验。实验时将锥形瓶倾斜即可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答案】(1)甲;乙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丙实验中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2)防止瓶底炸裂(合理即可)(3)2H2O2MnO2__2H【解析】(1)乙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丙实验中生成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而甲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且发生了化学变化,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甲中瓶底放细沙,是为了防止瓶底炸裂;

(3)图丁中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二氧化锰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H2O2MnO2__2H1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入。(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①量筒②药匙③试管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答案】(1)高锰酸钾→加热(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150;【解析】(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利用排水法F或向上排空气法D收集;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图2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导管a进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C中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则所得5%的溶液质量为50g×20%÷18.(2021八下·临海期末)前段时间,国外某服装企业被曝光非法抵制新疆棉花产品,引发关注。中国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棉花在化学实验中也经常被使用,如图为某科学小组同学进行的两组实验都用到棉花,其中图甲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图乙为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实验。(1)图甲实验与图乙实验棉花的作用有所不同,请判断图甲实验中棉花的作用是;(2)点燃酒精灯加热后,图甲和图乙实验水槽中连续、均匀冒出的一个个气泡均附着在液面之上(水槽中均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气体无毒),为进一步探究两者实验产生的气体是否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的方法是;(3)实验进行之后,图乙实验试管中原有的铁粉变成了另一种黑色物质(经鉴定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一样),水槽处附着的肥皂泡内气体为自然界中最轻气体,试写出图乙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答案】(1)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污染水槽(2)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气泡,若观察到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相同(或用燃着的木条接触气泡,甲能出现轻微的爆鸣声,乙没有,则不相同)(3)3Fe+4H2O≜Fe3O4+4H2↑(或3Fe+4H2O(g)Fe3O4+4H2)【解析】(1)图甲实验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污染水槽。

(2)为进一步探究两者实验产生的气体是否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气泡,若观察到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相同(或用燃着的木条接触气泡,甲能出现轻微的爆鸣声,乙没有,则不相同)。

(3)铁粉变成的黑色物质应该是四氧化三铁,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应该是氢气,则铁和水加热,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19.(2021八下·拱墅期末)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相关气体的制取实验(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据图回答问题:(1)若小乐选择装置A制取氧气,则装置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小乐选择装置E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选填序号)。①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②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立刻收集③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④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从装置A~E中选填),小乐尝试用装置F制取二氧化碳,请简要描述操作过程:。【答案】(1)2KClO3=△MnO2(2)BC;挤压软塑料管,将其内的液体药品压入上部,与纱布包中的块状固体药品接触。【解析】(1)装置A为“固态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的反应,因为试管口没有放上棉花,所以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为:2KClO3=△MnO2①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那么瓶中存在空气,会导致氧气不纯,故①正确;

②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立刻收集,那么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空气,会导致氧气不纯,故②正确;

③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只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偏小,而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故③错误;

④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氧气集中在瓶内,几乎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故④错误。

故选①②。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即选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因此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小乐尝试用装置F制取二氧化碳,其操作过程:挤压软塑料管,将其内的液体药品压入上部,与纱布包中的块状固体药品接触。20.(2021八下·下城期末)观察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实验室制取CO2,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填字母);若用正放在桌面上的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则气体CO2应从(选填“a”或“b”)端口通入;检验F中CO2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2)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制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装置(填字母);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C或E而不用D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答案】(1)B;a;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b端口,观察是否熄灭(2)A;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实验大理石和稀盐酸,那么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即选B。用正放在桌面上的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会集中在集气瓶的底部,则二氧化碳应该从长导管a进入,而空气从短导管b排出。检验F中CO2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b端口,观察是否熄灭。

(2)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应该选择“固态加热型”,即选装置A。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C排水法,说明甲烷气体难溶于水;选用E向下排空气法而不选用D向上排空气法,说明甲烷密度比空气小。21.(2021八下·绍兴期中)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査气密性.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1)小明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査装置的气密性?(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误差,其原因是:(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4)通过比较发现,小明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差距,你认为引起本实验的误差还有什么?(写出一种因素即可)【答案】(1)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2)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而造成实验误差(3)14%(4)可燃物的性质或实验装置【解析】(1)小明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检査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误差,其原因是: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而造成实验误差。

(3)广口瓶内氧气的体积:100mL65mL=35mL;

则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mL250mL×100%≈14%。22.(2021八下·杭州月考)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填序号,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或;固定仪器时的一条主要注意事项是。(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要。(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①④③⑥⑤(5)若使用B装置来进行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剂,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6)经查资料可知,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来制取NH3,那么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最好选用(填字母)装置来收集NH3,理由是。【答案】(1)酒精灯;锥形瓶(2)A;E;F;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3)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4)D(5)催化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6)A;G;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①为酒精灯,②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因此选择“固态加热型”,即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F;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E。固定仪器时的一条主要注意事项是: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要: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

②检查气密性;

①装入药品;

④加热;

③收集气体;

⑥取出导气管。

⑤停止加热。

即正确的操作数据为②①④③⑥⑤,故选D。

(5)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因此为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6)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来制取NH3,应该选择“固态加热型”,故选A;最好选用G装置来收集NH3,理由是:NH323.(2021八下·萧山期中)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该化学反应的类型是(填基本反应类型),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3)若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则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组合为(填字母);(4)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不高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排序:正确的实验顺序是(填序号)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固定试管。【答案】(1)试管;集气瓶(2)高锰酸钾=加热催化剂【解析】(1)指定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催化剂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三种,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的水倒流而使试管破裂;

(3)双氧水为液体,而二氧化锰为固体,因此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即A或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为了得到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选E。

(4)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不高,铁丝不能在里面燃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铁丝生锈,而表面的铁锈不能被点燃,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只会可能炸裂瓶底,而对铁丝是否燃烧没有影响,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则铁丝不会燃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验室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过程如下: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

⑦固定试管。

①加热;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则正确的实验顺序为:24.(2021八下·杭州月考)实验1中的红磷和实验2中的白磷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I.实验1中红磷需要稍过量的作用是,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Ⅱ.实验2中先把(含瓶塞、燃烧匙、药品及少量细砂)的集气瓶置于电子天平上称总质量,然后引燃白碳,反应停止并冷却后,再次称得总质量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的白磷(填“一定”或“不一定”)要过量。【答案】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4P+5O2=点燃2P2O5【解析】I.实验1中红磷需要稍过量的作用是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为点燃,则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

25.(2021八下·衢州期中)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1)用图甲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如果发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始终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2)通过上述实验,你获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写出两条性质)【答案】(1)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装置气密性不好(2)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解析】(1)用图甲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熄灭,则证明已满,如果发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始终不能集满,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

(2)由二氧化碳向盛有上下两层蜡烛的烧杯中倾倒时,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且不可燃。三、生物26.(2021八下·苍南期末)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问题。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标记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图。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2)步骤③中,从B瓶中挤出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3)步骤④中,用乙装置对叶片进行脱色,其目的是。【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或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2)瓶中二氧化碳被叶片吸收,用于光合作用(3)便于观察叶片遇碘液后的颜色变化【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或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

(2)B瓶内的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瓶内的二氧化碳消耗了,因此B瓶内挤出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乙装置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27.(2020八下·拱墅期末)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①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③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④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⑤取下A、B处叶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请分析回答:(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2)步骤②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请写出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表达式.(3)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填生理活动)。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将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或者转移完(2)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水→叶绿体(3)呼吸作用;CO2+Ca(OH)2=CaCO3↓+H2O(4)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解析】(1)因为该实验要通过检验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所以需要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的干扰,所以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植物体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或者转移完。

(2)能使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其生理活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4)28.李阳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绿色植物新鲜的叶片能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验证该假清设,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按照如石图装置,将装有新鲜叶片的瓶子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请根据上面文字回答问题:(1)李阳设计的实验,其预期结果应该是: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新鲜的叶片进行作用,使瓶子内的气体增多。(2)如果在实验开始时把该装置放到适宜的阳光下,则澄清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因为新鲜的叶片进行作用,释放了氧气,并吸收了作用放出的气体。(3)刘伟同学看了李阳的实验设计后,给李阳提了一个建议:应该再准备一套装置,瓶子里装上开水烫过的叶片,放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答案】(1)呼吸;二氧化碳(2)光合;呼吸(3)便于进行对照【解析】(1)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实验中试管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的产生了较多二氧化碳。因为绿色植物新鲜的叶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二氧化碳,故石灰水浑浊是由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的缘故。

(2)如果在实验开始时把该装置放到适宜的阳光下,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则澄清的石灰水就不会变浑浊;

(3)开水烫过的叶片,由于叶绿素被破坏,植物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叶绿素未被破坏的正常叶片形成对照实验。29.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图中实验,回答问题。气体成分吸入气体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4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操作说明:先捏紧甲管,松开乙管,向乙内呼气。再捏紧乙管,松开甲管,吸气。重复3~4次。(1)从表中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填“多”或“少”)。(2)按如图所示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状态。(3)实验中通入乙瓶的是(填“空气”或“呼出的气体”)。实验现象: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4)呼出的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的(填写生理活动),二氧化碳通过作用从组织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答案】(1)少(2)舒张(3)呼出的气体;乙(4)呼吸作用;扩散【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呼出的气体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是有差别的: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由于组织细胞的利用,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同时水分增加了。

(2)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按如图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3)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这样,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

一段时间后,乙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因此实验中呼出气体中较多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中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从组织细胞进入毛细血管。30.(2020八下·江干开学考)某农科所为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植物。图一表示某植物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图二表示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据图分析:(1)图一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2)图一中b点植物释放CO2降低,其原因可能是。(3)图二中所测气体为;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1)h(2)凌晨温度低,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3)O2;积累有机物,因F电氧气相对浓度高于A点【解析】(1)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图一中dh段,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余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说明这个阶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一直在积累,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h点。

(2)图一中b点植物释放CO2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凌晨温度低,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3)密闭大棚内气体含量发生变化的主要是02,和CO2,图中E、B两点的气体变化量为0,说明E、B两点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7点前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02含量下降、CO2含量上升,所以图二所测气体为O2.F点的O含量高于高于A点,表明一昼夜内O2的净积累量大于0,即有机物有积累。31.(2019八下·余杭月考)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等。(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ab段曲线说明。(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同样会使空气变污浊。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原因是。【答案】(1)大于(2)植物的呼吸作用、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3)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强(4)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解析】(1)甲处CO2浓度低于乙处,说明装置中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消耗了部分CO2。

(2)黑暗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甲处的CO2主要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原来空气中还没有消耗完的二氧化碳。

(3)分析图可知,ab段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增大。

(4)该实验说明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植物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在黑暗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会使得空气变污浊。32.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2)小东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10203040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025105由此得出的结论是:。(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移动。【答案】(1)氧气(2)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3)遮光;左【解析】(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2)分析表格可知,当试管与台灯的距离最近时,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最多,因此得到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减小,红墨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左移动。3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甲中曲线表示在恒温30°C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强度为B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的量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①变弱;②减少。(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C和30°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C时,B点将向(填左”或“右”)移动。【答案】(1)进行了光合作用(2)大于(3)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4)左【解析】(1)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水藻进行了光合作用。

(2)图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增多,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增强,氧气含量增多,不断得到积累,故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大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减弱,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

(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B点将向左移动。34.(2021八下·滨江期末)如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乙表示植物体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图乙中由曲线I代表的生理活动:。(2)在13时左右,曲线I代表的生理活动强度反而有所减弱,最可能与图甲中的(用图中的数字表示)结构有关。(3)在5~6时时段,判断植物体内有机物有无积累增加情况,并说明理由:(4)利用所学知识,请你为“如何提高大棚中农作物的产量”提一个合理化建议:【答案】(1)二氧化碳+水→光(4)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解析】(1)图乙中由曲线I代表的是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光叶绿体有机物+氧气。

(2)在13时左右,曲线I代表的生理活动强度反而有所减弱,阳光强烈时,气孔闭合,因此最可能与图甲中的6气孔结构有关。

(3)在5~6时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没有积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35.(2021八下·丽水期末)小科同学选用生长旺盛的蚕豆叶完成“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哪里散发出来的”活动。请回答:(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更多的是;(2)视野中呈半月形的是细胞;(3)小科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结构,并把观察结果用铅笔绘制在圆圈内(如图),接下去要表示各部分明暗的方法是(填字母)。A.用铅笔涂抹 B.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答案】(1)下表皮(2)保卫(3)B【解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