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解密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形象分析(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解密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形象分析(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解密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形象分析(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解密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形象分析(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解密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形象分析(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专题分层训练(解析版)解密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形象分析内容概览A·常考题不丢分一、人物的形象二、人物的作用三、物象的含义和作用B·拓展培优拿高分C·挑战真题争满分一、人物的形象(2023·陕西·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父子俩路遥掌灯时分,黄河的涛声渐渐地涨高了。一只手电光向渡口劈面照来,夜色中,像一柄明晃晃的剑。和往常一样,是民兵队长高三星察视渡口来了。他两腮鼓鼓的,一副随时准备和人吵架的模样。他有力地迈动着脚步,不断有些风干了的黄泥巴,从他赤裸的腿上掉下来。离河边约摸二百码的地方,手电光罩住了一个苍头发老汉。呀,这是他爸嘛!“怪事!你是前几天去河东镇子上看病的嘛,可肩胛上的麻袋里沉甸甸地背了些什么?”三星望着父亲,心里盘算着。职责感使他的神经系统很快地进入戒备状态。他本想先问候问候老人的病情,可嘴里不由得带着盘查的口气问:“你这是背了些什么嘛?!”老汉被手电光照得眼花缭乱,听见问话,才知道是儿子,便火气十足地说:“胡照啥哩,灭了!……给咱家地里闹腾的一袋化肥,怎?!”他眼珠子瞪得老大。听父亲一说,三星立刻警觉起来:化肥是国家统一分配物资,这袋化肥肯定是从私人贩子手里转来的。按规定应该收公!“这可是你老子!”他好像看见那些平时说他麻糜不分的人,正对他讥笑。“自己的老子又咋?!干事情,就不能徇私情!”他心里对自己大声呐喊。这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声,使他浑身的血液加快了循环,顿时产生了无比的激情和力量。高三星情绪激动地对须发苍苍的父亲说:“走,背到公社派出所去!”老汉嘻嘻一笑,说:“别给老子唱戏了!”说完留神一看,儿子那张严肃沉着的脸分明不是“唱戏”嘛,这才一下子慌神了。他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个入党才一年的儿子,一时不知说啥、做啥。呀呀!他总不能嘻皮笑脸地凑上去,给自家的儿子递一根纸烟嘛!他威严地咳嗽了一声,带着父亲对子女的那种家长优越感,十分气壮地对儿子吼道:“我把你这个龟孙子!人家的狗往出咬,你尽是往回咬哩!”说着丢下麻袋,顺手脱得一只鞋,眼看就要动武了。比老汉高一头的儿子,像一根石柱子钉在地上动也没动,一双大眼睛带着潮笑的神气看着老汉瞎诈唬。老汉手里的那只鞋掉在了地上。他感到,这只鞋的力量根本不是儿子的对手。光那两道目光就像两条厉害的鞭子,抽得老汉抬不起头来!“哎呀呀,又不是偷来的嘛!到了派出所,赔钱不算,丢人事大!”老汉抬起苍头,样子可怜地说。“不行。”“再不了,就这场了,高抬你的贵手!”老汉求饶地说。“不行!不行!”三星态度更强硬了。老汉一屁股坐在麻袋上,长送着气。三星耐心地劝解着老汉:“……爸爸呀,你真糊涂!咱要把眼光放远点嘛…………”对呀!老汉两道苍白间杂的眉毛上下跳了两下,顺手摸起那只鞋往脚上一蹬,一闪身站起来一一他自信领悟出了儿子的“话中话”!“啊呀呀,我这个瓷脑子!分不清个歪和好了!走走走,我把化肥背上,你在后面把老子押上,咱立马就到派出所去!”老汉这一非常举动,是高三星根本没有料想到的。他一时弄不清老汉心里又打什么“小九九”了。老汉见儿子“怔”住了,便自喜自乐地说:“你小子,精!有这么一件事,不扬股好名声?有股好名声,吃公家那碗饭,还难?我没念过书,是个睁眼瞎子,可耳朵不聋!你当我没听说大学要招生?”他望着表情严肃的儿子,精明地微笑了:只要自家受点委屈而能给儿子换来美事,那还不好?三星终于明白父亲这个“小九九”了。起先,他想笑。可他没有笑。父亲那自私的、可怜的笑容打消了他的笑意。他思想:“不管爸爸你如何打你的小九九,我有我的老主意哩!……好嘛,眼下只要你同意去公社派出所就好!”他对父亲说:“那咱就起身。”就这样,父子俩一前一后,沿着黄河畔坎坷的石头路,向公社派出所走去。波涛汹涌的黄河,在夜行者的脚下奔腾东去:听得见岸沿上一处、两处泥沙被波浪扑落入水的响动声。……公社张书记没睡,正伏在桌上看一张水利规划图哩。书记热情地接待了父子俩,并专心听取了事件本身情由,然后按政策作出了处理决定:按国家统一标价收公。现在,这一袋化肥的事情看来以喜剧结束了。张书记和三星不用提说,老汉更是高兴。他心想:“赔贴几块钱算个甚?张书记说了嘛,三星的光荣事要向全公社宣扬哩!”张书记倒了一杯开水,双手递到老汉手里,然后在桌上的一摞公文里寻找什么。他一边翻寻,一边对老汉说:“三星不为私情,敢和你老的不正确做法作斗争,咱们老一辈也要好好学习哩!”“学习,学习……这小子冒张劲大,全看你们好好指教呢!”老汉带着荣幸的神色,谦虚地说。张书记找到了所要找的材料,轻轻往老汉面前的桌面上一放,说:“看看,这是他的决心书。小伙子下决心咧!决心不报考大学啦,留下改变咱家乡的面貌呀!”“啊?!”老汉大吃一惊。喜剧尾声这个爆炸性的插曲,强烈地震动了老汉的心灵。第一次翻上老汉心头的是一阵恼怒的浪潮。等这股浪潮从心头落下并趋于平静的时候,他开始恼恨自己了——自己小看了儿子啊!这阵儿,好像有一团火球似的东西,在老汉的胸膛里滚动。他只熟悉那个光着腚子、拿着小铁铲在黄河滩上玩“修渠打坝”的三蛙:而对眼前这个个头高大、在黄河畔领导修建三级抽水站的突击队长兼民兵队长的高三星,他陌生了。老汉沉思了一会儿,对儿子说:“三娃,明儿一早,我自个背上这袋化肥往派出所送呀!回去甭瞒这事!得空,我在社员会上有话要说哩!……”(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开篇就将读者带进父与子的矛盾冲突中去。随着情节的推进,矛盾冲突更加激烈。这种矛盾冲突的根本其实是新旧观念的对立、是小农思想和新青年改革意识的尖锐冲突。B.高三星的一句“把眼光放远点”,让父亲误会儿子铁面无私背后有自私的打算。这个误会也增加了情节的波澜,不仅把故事推向高潮,也将三星这个人物的精神推向更高的境界。C.本文的语言质朴、平淡却不苍白。人物对白形象生动,体现了不同人物鲜明的个性。大量陕北方言的使用,让小说具备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这也是路遥小说语言的一贯风格。D.小说采用对比的手法,不仅有父子之间思想的对比,也有父亲自身形象的对比。将父亲先前的自私和最后思想接受洗礼后的转变进行对比,让小说的主旨更加深刻。2.高三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文中两处画线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A2.(1)粗犷硬朗、充满力量:他面容常带严肃,走路虎虎生风,充满男子汉气概;(2)大公无私、坚持原则:面对自己的父亲违反政策的错误行为,不包庇,不姑息,坚决将其送到派出所处理;(3)踏实能干、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成为民兵队长,踏实勤恳,带领家乡人民建设水利工程,并成为突击队长;(4)舍己奉公、理想远大:敢于牺牲,放弃自己报考大学的机会,扎根家乡,决心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任意三点即可)3.(1)开头描写黄河,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暗示了下文中父子激烈的矛盾冲突。(2)中间段落对黄河的描写以动衬静,通过写黄河的滚滚涛声,渲染出了父与子紧张冲突后各怀心事、闭口不言的寂静气氛。(3)烘托父子俩此刻各怀心事,不安的心情。(4)舒缓了叙事的节奏,增加了小说的文学意蕴。(任意三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这种矛盾冲突的根本其实是新旧观念的对立、是小农思想和新青年改革意识的尖锐冲突”说法错误,矛盾冲突的根本不是新旧观念的对立,也不是小农思想和新青年改革意识的冲突,结合小说内容可知,父子的冲突应该是自私落后的思想和大公无私、舍己奉公思想的对立。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他两腮鼓鼓的,一副随时准备和人吵架的模样。他有力地迈动着脚步,不断有些风干了的黄泥巴,从他赤裸的腿上掉下来”可知,高三星粗犷硬朗、充满力量:面容常带严肃,走路虎虎生风,充满男子汉气概;结合“‘自己的老子又咋?!干事情,就不能徇私情!’他心里对自己大声呐喊”“高三星情绪激动地对须发苍苍的父亲说:‘走,背到公社派出所去!’”可知,高三星大公无私、坚持原则:面对自己的父亲违反政策的错误行为,他不包庇,不姑息,坚决将其送到派出所处理;结合“而对眼前这个个头高大、在黄河畔领导修建三级抽水站的突击队长兼民兵队长的高三星,他陌生了”可知,高三星踏实能干、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成为民兵队长,踏实勤恳,带领家乡人民建设水利工程,并成为突击队长;结合“看看,这是他的决心书。小伙子下决心咧!决心不报考大学啦,留下改变咱家乡的面貌呀!”可知,他舍己奉公、理想远大:敢于牺牲,放弃自己报考大学的机会,扎根家乡,决心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开头段“掌灯时分,黄河的涛声渐渐地涨高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掌灯时分”,而“黄河的涛声”描写了具体的环境,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涛声渐渐地涨高了”也暗示了下文中父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间段“波涛汹涌的黄河,在夜行者的脚下奔腾东去:听得见岸沿上一处、两处泥沙被波浪扑落入水的响动声”的描写中,主要是写波涛滚滚的黄河水在夜晚发出的巨大声响,结合前文“父子俩一前一后,沿着黄河畔坎坷的石头路,向公社派出所走去”可知,此处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以此来渲染父子二人紧张冲突后各怀心事、闭口不言的寂静气氛。结合中间段环境描写中“波涛汹涌”“奔腾东去”“扑落入水的响动声”等词语可知,黄河水的汹涌澎湃恰如他们父子二人此时不安的心情,所以此处烘托了父子俩内心的不安。结合前文的情节内容可知,小说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极其激烈的阶段,此时插入环境描写的语段,可以舒缓叙事的节奏,增加小说的文学意蕴。(2023·河北沧州·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宇宙里的昆城(节选)①钟求是②六

张午界致亲友的一封信敬爱的亲友们: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相信你们能够尊重并支持我。一年前,我与美国南部的一家生命延续研究所签约,同意将本人的完整身体交给该研究所主持的人体冷冻项目,时间自今年十月起始,保存期五十年。我没有选择在更大的岁数进入“冬眠”,是因为希望在将来解冻之时能够复活较好的思考力,继续参与和见证时空物理的前沿研究。这是我敢于冒险的唯一目标。回顾现有的求知一生,我从中国东部的一座小城出发,初学合肥,续读香港,深造伯克利,而后漂流多个专业实验室。支持我努力向前走的是内心的好奇,这份好奇帮助我跨过开阔的太平洋,也渡过困难的时间段。现在,我不能放弃这梦想般的好奇。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物理学虽然十分艰难,但终于又一次走到大时代的前沿。这比一百多年前经典物理一统天下的场景更具想象的空间:当年的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论做到了彼此相容,但总归是两个不同形式的理论,它们的结合只是一种联邦。这次不同,天才而飘逸的M理论也许能用同一个方程去描述宇宙间的所有现象,对各个领域进行有效的带领,最终完成一场伟大的大统一。如果能够实现,这在人类探寻史上将是第一次,从而开创一个气势磅礴的物理帝国时代。我为这次整个冷冻过程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同时委托研究所保管少许的存款,以备将来醒后之用。假如不能复活,这一小笔钱则作为尸体处理的费用。此外,我还余下不多的一笔现金,已决定留给妻子和儿子。我爱我的儿子,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爱我的妻子,她是这个世界上现在让我惦记的女人。最后,我再次表达自己的期待。我渴望在五十年后醒转之时,能够见到超强对撞机产生的膨胀能量团,灵魂似的粒子组成了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景观。这像是一次朝圣之旅,让我们回到宇宙黎明之前的时代。人类是渺小的,但因为有了自主意识而变得伟大。不错,这不是宗教的创世神话,这是一种科学证明。再次感谢你们的理解!这是一份修改了至少五次的书信,见字便是告别!张午界2019.9.20七

一篇来自美国的新闻报道一次人体冷冻:越线还是立新【新环球网译自《科技先锋报》消息】二○一九年十月三日,据一位匿名人士透露,亚利桑那州一家生命延续研究所日前接纳一名华裔物理学家进行人体冷冻实验,双方签有合同。该物理学家今年五十六岁,健康指数良好,没有绝症病况。他希望在五十年后被唤醒,继续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美国联邦法律规定,只有被判定为临床死亡的人方可接受人体冷冻服务。此次这位身体健康的物理学家加入该项实验,应视为是对现有法律条文的越线,但也可能成为突破人们伦理认知的一次新尝试。八

我与从岚③坐在院子树下聊话二〇二〇年三月中旬,我挑了一个周末就去了昆城。那天中午,我与从岚一起吃了简餐,然后泡一壶茶,坐到院子的桂树下。桂树叶子茂盛,挡住了阳光。那个有些暖意的下午,在午界从小长大的院子里,我和从岚进行了聊天式的访谈。以下为这次对话的内容(根据录音整理)。-----钟求是:对了,关于午界,我还想知道一点。那篇关于人体冷冻的新闻报道,说是一位华裔物理学家,那么午界已入美国国籍了吗?徐从岚:那篇报道的说法是错的。午界呀,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这个我可以肯定.钟求是:噢,这么说午界一直是中国人?徐从岚:对的,午界一直是中国人,也一直是咱们昆城人。九

一则不能省去的补记就是那天傍晚,我推掉从岚的留饭,从宅院里出来,想一个人待一会儿。走在坡南街上,我脚步冲动,却没有目标。此时我脑子里装着从岚的话,也装着午界的种种往事,晃晃荡荡的,都快溢出来了。我拨过身子走进了路旁的一家小酒馆,端起白酒,使劲喝了一口,这种酒带着一股狠劲儿,有点冲嗓子,三四口下去,脸便有点热:喝下去的是酒水,浮上来的是苍茫。走出酒馆时夜色已降,街灯淡淡地亮着,照见旁边的一条溪流。溪流之上有一座木桥,桥栏上坐着几位闲聊的男女,我踱过去也坐在桥栏上,往上望去,天空布着一些星子,眼前忽然一亮,一道闪电在天边蹿过,随后一阵雷声响起。春天的夜晚,闪电打雷并不稀罕,稀罕的是此刻天空亮着星子果然,旁边有一位清秀女子表达了好奇:“呀,天上有这么多的星星,怎么还闪电打雷啦?”我接住了话头:“这是因为那片雷电云比较远,不在我们的头上。”女子的目光投向我:“比较远是多远呢?”此时又有闪电和雷声先后到达,我认真地算了算,说:“刚才雷电相差八秒钟,光速每秒三十万公里,太快了可以忽略不计;音速是每秒三百四十米,所以那云片离这儿大约两千七百二十米。”周围好几位年轻男女站起身凑过来,一位小伙子说:“哟,是位牛人哩。”另一位小伙子说:“不仅是牛人,说不定还是高级牛人。”女子又指向天空说:“那你说,天上的这些星星各有多远呢?”我拍起脑袋瞧着他们,慢慢地说:“它们每颗的远近都是艰难的计算题,我做不出来,只有张午界可以。他才是高级牛人!”一排声音差不多同时响起:“张午界是谁?”我没有作答,却举着脖子动一动嘴巴。我以为自己打出一个酒嗝,不想呼出的是声长叹。是的,我必须难过,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选自2023年1月《收获》,有删改)【注】①中篇小说《宇宙里的昆城》叙述了来自昆城的前沿物理学者张午界赴美国留学而接受前沿的超弦理论,并自愿被“冷冻”,以期在未来苏醒证明该理论。②钟求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③从岚:即徐从岚,张午界的妻子。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午界在信中用“初学合肥,续读香港,深造伯克利”几个结构相同的短句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简洁明了,条理清晰。B.作者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论的结合比喻成“一种联邦”,突出两种理论可以彼此融合,互相解释。C.小说第七小节的新闻从题目到内容,都表现出了媒体对这次超前的科学实验持保留的态度。D.小说使用现实中的人物钟求是,增加了文本的现实性;健康人进行人体冷冻实验、膨胀能量团等元素增添了科幻色彩。5.关于文中“一则不能省去的补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晃晃荡荡”赋予回忆以动感,用“溢”突出有关的回忆之多,表现了张午界事件带给“我”的冲击。B.“我”出酒馆时的环境描写和上文与从岚聊话前的环境描写遥相呼应,显示了当天时间的变化,同时渲染了氛围。C.文中清秀女子和“我”的对话层层推进,把对话推向高潮;“一排声音”"同时响起”表现了这些年轻人对张午界的好奇。D.本节用较多的笔墨写“我”,表现了“我”对张午界的超前选择和对难以想象的未来世界的迷茫和困惑,彰显了主题。6.张午界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7.请简要分析文本的叙述特色。【答案】4.B5.D6.①热爱真理,始终对科学执着探索:对宇宙、物理的好奇促使他执着追求;渴望在未来继续参与和见证时空物理的前沿研究,使他做出冷冻自己的决定。②热爱祖国,眷念故土:没有加入他国国籍,始终保持自己中国人、昆城人的身份。③关爱妻子和孩子:牵念妻子和儿子,留钱给他们,并在辞别信中表达对他们的爱意。7.①文本以时间为线组织叙事,条理明晰。文本跨度从2019年到2020年,故事依时间线索逐步展开。②叙述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③情节设计独特新颖。截取生活横断面,以碎片式事件从各个角度展开故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味。④采用小标题的形式,选材多样,形式新颖。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节,把书信、新闻、访谈记录等具有真实性的文体和叙述者的见闻融在一起,使叙述更为客观全面。【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可以彼此融合、互相解释”错,原文是“总归是两个不同形式的理论”。所以“互相解释”于文无据。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D.“彰显了主题”错,本文的主题是表达对张午界追求科学、探索未知的钦佩和对大家不理解他的惋惜;并非表达“我”对未来世界的迷花和困惑。写“我”的笔墨虽多。其目的在于衬托张午界。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回顾现有的求知一生,我从中国东部的一座小城出发,初学合肥,续读香港,深造伯克利,而后漂流多个专业实验室。支持我努力向前走的是内心的好奇,这份好奇帮助我跨过开阔的太平洋,也渡过困难的时间段。现在,我不能放弃这梦想般的好奇”可知,张午界热爱真理,始终对科学执着探索。由“那篇报道的说法是错的。午界呀,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这个我可以肯定”“对的,午界一直是中国人,也一直是咱们昆城人”可知,张午界热爱祖国,眷念故土。由“我为这次整个冷冻过程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同时委托研究所保管少许的存款,以备将来醒后之用。假如不能复活,这一小笔钱则作为尸体处理的费用。此外,我还余下不多的一笔现金,已决定留给妻子和儿子。我爱我的儿子,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爱我的妻子,她是这个世界上现在让我惦记的女人”可知,张午界关爱妻子和孩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特色的能力。由“张午界2019.9.20”“二〇一九年十月三日”“二〇二〇年三月中旬”可知,文本以时间为线组织叙事,条理明晰。从叙述人称的使用来看,“我与美国南部的一家生命延续研究所签约”“我从中国东部的一座小城出发”“我为这次整个冷冻过程支付了一定的费用”“我没有作答”文本叙述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由“一次人体冷冻:越线还是立新”“我与从岚坐在院子树下聊话”“一则不能省去的补记”可知,文本截取生活横断面来展开故事,情节设计独特新颖。由“六张午界致亲友的一封信”七一篇来自美国的新闻报道一次人体冷冻:越线还是立新”“八我与从岚坐在院子树下聊话”九一则不能省去的补记”可知,文本采用小标题的形式,选材多样,形式新颖。二、人物作用(2023·福建三明·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与墓石钟山解放海南岛战役之前,他已经是名连长了。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他负了伤。战役结束后,在他的坚持下,他转业回到了二龙山。他拒绝县里的工作安排,选择留在二龙山做了一名护林员。他每天在山林里转悠,这看看那摸摸,他会长时间在当年伏击地驻足,每次站在昔日的战场上,他就会想起多年前在这里打响的那场伏击战,想起那几个参军还不到一个月的女护士。她们站在院子里忙碌地布置着战地医院,有说有笑,她们讲话的声音很好听,像林地的鸟叫,她们的身影是那么生动,仿佛她们是一群来到他家的天使,院子里,整个二龙山都亮了。他望着她们的身影,就是那会儿下决心参加担架队的。他和二狗子抬一副担架,一趟趟地从阵地上抢救伤员,每次把伤员抬到院子里,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只要一看到她们,他浑身都是力气。二狗子受不了了,瘫坐在地上,他怕耽误抢救伤员,揪起二狗子的衣领往阵地上拖,二狗子的脖子被勒住了,一边咳一边说:你不累呀,这都跑了十八趟了。他们冒着敌人的炮弹和吱吱飞过的流弹奔波在后方和战场之间。远远近近的阵地已经焦灼了,枪炮声已经听不出个数了,像一锅沸腾的粥,他第一经历这种场面;最初他是慌乱的,甚至惧怕。往返阵地和医院几次之后,他看到了马花花、苏婉婉这些女兵,他慌乱的心开始镇定了。她们的年龄和自己相仿,甚至比自己都要小,她们在枪炮声中是那么镇定自若,仿佛置身战争之外,他看着她们冷静的样子,自己也随之沉稳下来。伏击战打到第三天上午,他和二狗子抬着一位伤员从山上撤下来,正往医院赶,离他家院子几十米时,他看到一发炮弹在他家院中央炸开来,有两个停放在院内等待救护的伤员被炸上了天,马花花、张小草她们奔出来,去拖那些躺在院子里的伤员,就在这当口又有几发炮弹落了下来,接二连三地在院子里炸响了。他亲眼看见,她们被炮弹炸飞,有的直接倒在了地上。关于她们的记忆在那一瞬间定格了。眼下一切都物是人非了,甚至看不到当年伏击战时的痕迹了,炮弹在山上炸出的坑,已被雨水冲平,上面又长满了蒿草,此刻在他眼前旺盛着。唯有那些留在山上的墓地在静静地立着。他每天起床站在院子里都会看到她们,他遥望片刻,然后就去山林里转悠。护林防火是他的工作,听着树林里的鸟鸣,仿佛是她们在唱歌,一想起有她们的陪伴,他的心情就愉快起来,他挺起胸,加大步伐,在林地里转了一圈,最后就回到她们身旁,他会冲她们说:这天真热。他又抬头望眼天:估计明天要下雨了。仿佛这几名女兵不是长眠在地下,而是就立在他的眼前。他站过了,说过了,又冲她们们低低说一句:我该回家了。然后曲了几曲折了几折,顺着自己踩出的小路一步三回头地向家走去。他已经二十大几了,母亲操心着他的婚事,二狗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二狗子领着自己的儿子上山来看过他。二狗子的目光一直瞄着他右臂空荡的袖管。在四平第三次战役中,他动员过二狗子和他一起参军,二狗子拉着他说:我不去,你听我话也别去,打仗会死人的,咱们二龙山埋了多少人呢。他甩开二狗子的手臂-他想到了那几个女兵,花样的年纪,她们都不怕死,一个男人说自己怕死,他从心底里瞧不起二狗子,自己报名参加了部队。从那以后,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觉得她们正在用目光望着他,他的一举一动似乎她们也能看得到,他就在她们目光的交织中一路向南。同村的人,不仅二狗子成家立业了,和他同龄的伙伴都已经成家过日子了。唯有他还孤单着。媒婆领着姑娘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媒婆们都说他心气高。他听了媒婆的议论,只能在心里苦笑一番,他不是看不上这些姑娘,是他忘不了那几个天使一样的护士。一晃他就三十出头了,错过了成家的最好年华。又一晃,人就到了中年。又是一晃,他到了退休的年纪。政府又派来了一名守林员。他虽然不再是守林员了,但多年养成的习惯,他每天仍在林地里转悠,转悠一圈之后。他就会来到她们的身旁,坐在她们的中间,目光依次地从她们的墓碑上扫过,张小草、马花花、苏婉婉、蔡蓉蓉,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们的样貌依旧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张小草生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马花花活泼调皮,睫毛很长,总是忽闪着眼睛看人。她为他包扎过伤口,用牙齿咬断绷带那一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一遍遍地把她们的音容样貌温习过了,他觉得她们就在他的身边。他就说:天凉了,该多穿点衣服,小苏哇,你身子骨弱,吃东西别贪凉。此时,正是冬天,山上山下被雪盖了,皑皑的一片。她们的墓地被他清扫过了,露出墓和碑,静静地立在他的眼前。坐过了,说过了,他慢慢地起身,沿着那条小路,又曲了几曲折了几折,向家走去。后来,他走了。政府就依他的遗嘱火化后把他葬在山坡上。人们发现,他的墓地在他屋后的上方,目光越过他的房顶,正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几个女兵的墓地。(节选自石钟山《守墓人》系列,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一个退伍老兵为当年在二龙山牺牲的护士们守墓的故事,那几座坟墓构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B.虽然故事的时间横跨了主人公的大半生,但作者把人物的主要活动聚焦于墓地这一特定空间,显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C.小说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既拉开了时间距离,又使小说情节紧凑集中,艺术描写更加真实,人物形象丰满立体。D.结尾写主人公的墓地与女兵们的墓地相对,进一步升华了“他”终生守护女兵们的情感,增添了文章的浪漫色彩。9.对小说中守护墓地相关情节的叙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下一切都物是人非了”暗示战争年代过去,人们已经淡忘了烈士当年所做出的牺牲,这与“他”坚持守墓一辈子形成鲜明对比。B.“听着树林里的鸟鸣,觉得仿佛是她们在唱歌”,既是“他”置身山林的真实感受,也是“他”永远铭记当年动人情景的形象表现。C.守护墓地时,“他”会坐在她们中间,和她们说话,一遍遍地温习她们的音容样貌,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护士们生命的延续。D.“曲了几曲折了几折”这一细节一再出现,既体现出“他”每次看望完墓地后的留恋不舍,又具有含蓄隽永、回环往复的审美效果。10.小说中,几个女护士虽不是主人公,却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1.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文中的人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作品却有直击人心的感染力。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答案】8.C9.A10.①勾连情节。小说情节时间跨度长,以为几位女护士守墓展开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②引领人物。几位女护士在精神上引领主人公参加革命,经历战争洗礼,实现品格的提升。③凸显主题。小说通过描写几位女护士青春美好形象,表现仰慕英雄,守护崇高的主题。④引发深思。引起读者对生命的长短与价值,对爱的意义的思考。11.①有活泼动人的青春魅力:女护士正值花样年华,虽身处险境,却镇定自若、有说有笑,展示了青春的美好与活力。②有令人钦佩的品质:年轻女护士英勇无畏的品质、主人公一生执著守护的精神令人感动。③有真挚深沉的情感:作者关注人物的内心,主人公对女护士的情感超越爱情亲情,感人至深。④有细腻感人的细节:主人公在坟前对逝去多年的女护士的叮嘱,令人动容。⑤有精巧完整的结构:小说聚焦墓地这个场景和守墓这一情节,穿插对过去的回忆,将回忆与现实奇妙交织,打动读者。【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小说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使小说情节紧凑集中,艺术描写更加真实”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的艺术效果是使小说情节更丰富完整,不能使小说情节紧凑集中,也不能使艺术描写更加真实。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A.“人们已经淡忘了烈士当年所做出的牺牲”错,文中写“眼下一切都物是人非了”暗示了战争年代已过去,但没有表现人们已经淡忘了烈士当年所做出的牺牲。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情节方面,本文中只有二三四三段插叙了几个女护士牺牲的事迹,其他段落都是记叙了小说主人公“他”为几个女护士守墓的事情,根据“他负了伤。战役结束后”“他已经二十大几了”“一晃他就三十出头了”“又是一晃,他到了退休的年纪”“后来,他走了”可知,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他”一生为几个女护士守墓的事情,时间跨度长,以为几位女护士守墓展开情节,起到勾连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的作用。人物方面,根据“她们站在院子里忙碌地布置着战地医院,有说有笑,她们讲话的声音很好听,像林地的鸟叫,她们的身影是那么生动,仿佛她们是一群来到他家的天使,院子里,整个二龙山都亮了。他望着她们的身影,就是那会儿下决心参加担架队的”“往返阵地和医院几次之后,他看到了马花花、苏婉婉这些女兵,他慌乱的心开始镇定了。她们的年龄和自己相仿,甚至比自己都要小,她们在枪炮声中是那么镇定自若,仿佛置身战争之外,他看着她们冷静的样子,自己也随之沉稳下来”可知,“他”之所以加入担架队并变得沉稳是受到几位女护士的精神感染,所以几位女护士在精神上起到引领主人公参加革命,经历战争洗礼,实现品格提升的作用。主题方面,根据“往返阵地和医院几次之后,他看到了马花花、苏婉婉这些女兵,他慌乱的心开始镇定了。她们的年龄和自己相仿,甚至比自己都要小,她们在枪炮声中是那么镇定自若,仿佛置身战争之外,他看着她们冷静的样子,自己也随之沉稳下来。”“有两个停放在院内等待救护的伤员被炸上了天,马花花、张小草她们奔出来,去拖那些躺在院子里的伤员,就在这当口又有几发炮弹落了下来,接二连三地在院子里炸响了。他亲眼看见,她们被炮弹炸飞,有的直接倒在了地上”可知,文本描写了几位女护士在枪炮声中镇定自若地救助伤员,面对炮弹轰炸勇敢保护伤员的事迹,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对崇高的赞美之情。读者方面,根据“那几个参军还不到一个月的女护士”“她们的年龄和自己相仿,甚至比自己都要小,她们在枪炮声中是那么镇定自若,仿佛置身战争之外”可知,这几位女护士虽然很年轻,却担负起了救助伤员的责任,危难面前勇于上前,她们的事迹引起读者对生命的长短与价值的思考。而主人公对女护士的情感超越爱情亲情,感人至深,引起读者对爱的意义的思考。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她们站在院子里忙碌地布置着战地医院,有说有笑,她们讲话的声音很好听,像林地的鸟叫,她们的身影是那么生动,仿佛她们是一群来到他家的天使,院子里,整个二龙山都亮了”“她们的年龄和自己相仿,甚至比自己都要小,她们在枪炮声中是那么镇定自若,仿佛置身战争之外,他看着她们冷静的样子,自己也随之沉稳下来”可知,文本描写了一群正值花样年华的女护士,她们虽身处险境,却镇定自若、有说有笑,展示了青春的美好与活力,很有感染力。由“马花花、张小草她们奔出来,去拖那些躺在院子里的伤员,就在这当口又有几发炮弹落了下来,接二连三地在院子里炸响了。他亲眼看见,她们被炮弹炸飞,有的直接倒在了地上”“战役结束后,在他的坚持下,他转业回到了二龙山。他拒绝县里的工作安排,选择留在二龙山做了一名护林员”“后来,他走了。政府就依他的遗嘱火化后把他葬在山坡上。人们发现,他的墓地在他屋后的上方,目光越过他的房顶,正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几个女兵的墓地”可知,年轻女护士们为救伤员而献出生命,“他”用一生的时间来守护护士们的坟墓,年轻女护士英勇无畏的品质和主人公一生执著守护的精神都令人感动,很有感染力。由“他负了伤。战役结束后”“他已经二十大几了”“一晃他就三十出头了”“又是一晃,他到了退休的年纪”“后来,他走了”可知,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他”一生为几个女护士守墓的事情,“他”对女护士的情感超越了爱情亲情,感人至深,很有感染力。由“他会冲她们说:这天真热。他又抬头望眼天:估计明天要下雨了”“他站过了,说过了,又冲她们们低低说一句:我该回家了”“他就说:天凉了,该多穿点衣服,小苏哇,你身子骨弱,吃东西别贪凉”可知,作者反复描写了主人公在女护士坟前的反复叮嘱,这一细腻感人的细节描写令人动容。文本二三四三段插叙了几个女护士牺牲的事迹,其他段落记叙了小说主人公“他”为几个女护士守墓的事情,文本的主要内容聚焦在墓地这个场景和守墓这一情节,穿插对过去的回忆,将回忆与现实奇妙交织,精巧完整的结构让读者令人动容。(2023·西藏拉萨·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泥人尹葛亮过年的时候,整理旧物。母亲发现一团蒙了灰的东西,用棉纸层层包裹着。打开来,是一只泥老虎。颜色斑驳,脊背上也已干裂出一道曲折的纹路。唯独面目还是勇猛凌厉的。这是尹师傅的作品,说起来,真已经有十几年没见过了。尹师傅是个泥塑艺人。第一次买下了尹师傅的作品,是一只“大阿福”。这也是尹师傅做得最多的一种娃娃。其实是一种儿童样貌的神,很硕大。尹师傅做这类泥人儿,真是得心应手。因为他有个一分为二的木头模具,将泥填实,倒出未就是个胖大的儿童的雏形。尹师傅先给它刷上粉嫩的颜色,然后寥寥几笔勾出眉眼,腮上润上胭脂,浓墨重彩地涂上肚兜、长命锁或者金元宝,就算是完工了。这只“大阿福”是我对尹师傅感兴趣的开始。尹师傅并不是南京人。老家是江苏无锡。无锡附近靠常熟有个地方叫惠山,出产着一门手艺,就是泥人儿。其中最著名的是袁、朱、钱这几家专业作坊。尹师傅的师承,就是这朱家。捏泥人是尹师傅的事业,其实在他手中也分着层次。比方说“大阿福”,这种泥人虽然喜庆,但近乎批量生产,尹师傅说叫作“耍货”,是为讨生计而做,不入流的。而作为一个创作型的艺人,其实高下在于能不能做“细货”。这“细货”按传统应取材于昆山一带的戏曲。泥塑并非南京的特产,这就使得他的本事在一众艺人中显得特立独行。加上他又总是很寡言,即使在一群年幼的拥趸注目之下,也依然是很安静地做手边的事情。由于他严肃的神情和沉默的态度,往往磨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渐渐对他失去了兴味。当然他也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做他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我便是其中的一个。而时间久了,尹师傅也终于认识了眼前的小朋友。有一天,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做的东西,有点儿老土。并拿了附近剪纸艺人的“森林大帝”作为辅证,说明他不够与时俱进。尹师傅扶了扶眼镜,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依然没有说话。但我不知道,我的话却在将来造成了他手艺的改革。以后的某一天,我发现尹师傅终于开始因人制宜,作品中出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人物。比如一休和尚、蓝精灵等,都是热播卡通片里的,做得惟妙惟肖。神情间的活泼,很难想象是出自严肃的尹师傅之手。出于友谊与感谢,尹师傅曾经为我专门做了一个铁臂阿童木。这时候,我们家里其实已经摆满他的作品了。及至我上了中学,朝天宫一带其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什么都在变,不变的大约只有尹师傅的泥人摊。生意没有更好,但也没有坏下去。顾客还是孩子们,一些长大了,不再来了,便有一些更小的接续上来。有一天,爸爸一回家来,脸上是很兴奋的神情。回房间翻了一阵,翻出许久不用的照相机。爸爸对我说:“毛果,我们去找尹伯伯。”我们到的时候,夕阳西斜,尹师傅正袖着手打盹儿。耳朵上夹着一支烟,人也有些佝偻。这中年人,这时候便显出了老相来。爸爸没有惊动他,只是拿着照相机,对着摊上的泥人拍了一阵。尹师傅醒过来,眼神有些发木。爸爸高兴地对他说:“老尹,你的玩意儿,遇到懂的人了。”尹师傅的嘴角便扬扬,说:“先生又玩笑,怕是没有比你更懂的。”爸爸摇摇头,说:“你可记得上次送我的那只泥老虎,我摆在办公室里,有个英国人见了,爱得不行。聊起来,原来他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客座教授,专门研究亚非文化的。他说难得见这样地道的民间艺术品,想要看你更多的作品。”尹师傅嗫嚅了一下,说:“是个洋先生吗?”爸爸说:“洋人也没什么,艺术无国界。只要是好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后来,我目睹了这个叫凯文的英国教授,在看到这些泥人时的反应。这间十多平方的斗室,是尹师傅的家,简朴到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立柜。其余的地方,满当当地摆着泥人。有的上了彩,有的还是素坯。因为太多,色彩又繁盛,任是谁都眼花缭乱。凯文轻轻抚摸其中一只“杀鬼钟馗”,眼里是一种疼惜的目光,仿佛对着初生的婴儿。他回过头来,用清晰的汉语对我们说:“这才是中国的!”这年的年尾,尹师傅的泥人,出现在了英国的《新世纪艺术年鉴》上。尹师傅婉拒了伦敦艺术双年展的邀请。他说:“我是登不上台面的,就是个手艺人。况且,生意走不开。还有,我儿子。”凯文再次找到他,是在第一年的秋天。凯文对爸爸说,他想和尹师傅谈谈生意的事。他说,他的弟弟开了一个工艺品公司,希望尹师傅能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他们会为他在中国安排专门的工作室,以后他的所有作品会直销海外。尹师傅摇摇头,说:“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凯文说:“您是个值得尊敬的艺术家,理应过上更好的生活。”尹师傅眼角低垂,说:“穷则独善其身。”(有删改)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嫩胖大、戴着长命锁或者金元宝的“大阿福”是尹师傅做得最多的一种娃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B.尹师傅嗫嚅着问“是个洋先生吗”,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了尹师傅的自卑心理,暗示他对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没有信心。C.小说聚焦手艺人尹师傅,叙写手法自然、朴素,语言质朴而显疏朗,真诚而有力量,能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产生共情。D.尹师傅家中简朴的家具摆设与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泥人摆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尹师傅对泥塑的热爱与执着。13.下列关于人物对话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又玩笑,怕是没有比你更懂的”道出传统匠人的手艺不被大多数人了解,缺乏市场,其艺术价值得不到体现的困境。B.“只要是好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暗示想要改变传统匠人的现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C.“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说明传统匠人受地域影响明显,生存空间受限,离开了该地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D.“穷则独善其身”道出了像尹师傅这样的匠人在经济大潮中仍守着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没有因名利而放弃传统坚守。14.葛亮在多部作品中都表达了他对“匠人”的理解:除了专注、打磨、任性,匠人还象征了一种文化传统。请结合选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尹师傅身上所体现的“匠人精神”。15.有位读者认为,小说中“我”这一角色完全可以隐去,用第三人称视角对这些人物展开平实的叙述,并不影响小说的质量。作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请你替作者说服这位读者。【答案】12.B13.C14.①专注: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和境遇,他都专注如一,不管“耍货”“细货”,都认真做好;②坚忍: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寂寞中坚守,安静地在朝天宫摆摊制作泥塑;③传承文化传统:精心制作出“杀鬼钟馗”等作品,得到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赏,将泥塑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④懂得创新:在“我”的建议下,因人制宜,创作出小孩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传承下去。15.“我”不能隐去。①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能使人物、事件描写得更真实自然,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小说中的“我”在与尹师傅的交往中成长,从“我”的视角出发,更能看到尹师傅的纯朴、执着和有情;③“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连接者,连接了知识分子(爸爸、凯文)和普通百姓(尹师傅)的相遇,是城市外来者和本地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是故事推进的关键人物。【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了尹师傅的自卑心理”分析错误。尹师傅嗫嚅着问话,是并无意愿把泥人推介给“洋人”,但也觉得不必直白表达的一种反应,并无自卑心理。另外“他对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没有信心”无中生有,从文中并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离开了该地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过分解读。“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只是说明像尹师傅这样的传统匠人比较念旧,多年扎根于斯,他熟悉这里的人,这里的人熟悉他,离开了这里,他怕找不到懂他的人。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题干中“除了专注、打磨、任性,匠人还象征了一种文化传统”的描述可知,解答本题可以从“专注”“韧性”“文化传统”以及“创新”几方面进行解答。首先,从“尹师傅做这类泥人儿,真是得心应手。因为他有个一分为二的木头模具,将泥填实,倒出未就是个胖大的儿童的雏形。尹师傅先给它刷上粉嫩的颜色,然后寥寥几笔勾出眉眼,腮上润上胭脂,浓墨重彩地涂上肚兜、长命锁或者金元宝,就算是完工了”“他又总是很寡言,即使在一群年幼的拥趸注目之下,也依然是很安静地做手边的事情”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尹师傅对工作认真专注,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和境遇,他都专注如一,不管“耍货”“细货”,都认真做好。其次,从文中“及至我上了中学,朝天宫一带其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什么都在变,不变的大约只有尹师傅的泥人摊”“尹师傅摇摇头,说:‘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尹师傅有着匠人的坚韧品质,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寂寞中坚守,安静地在朝天宫摆摊制作泥塑。再次,从文中“爸爸摇摇头,说:‘你可记得上次送我的那只泥老虎,我摆在办公室里,有个英国人见了,爱得不行……’”“凯文轻轻抚摸其中一只‘杀鬼钟馗’,眼里是一种疼惜的目光,仿佛对着初生的婴儿”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尹师傅传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精心制作出“杀鬼钟馗”等作品,得到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赏,将泥塑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最后,从“有一天,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做的东西,有点儿老土。并拿了附近剪纸艺人的“森林大帝”作为辅证,说明他不够与时俱进。尹师傅扶了扶眼镜,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依然没有说话。但我不知道,我的话却在将来造成了他手艺的改革”“以后的某一天,我发现尹师傅终于开始因人制宜,作品中出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人物……”等内容可以看出,虽然尹师傅传承了传统技艺,但并不是不动变通,他听了“我”的意见后,因人制宜,创作出小孩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传承下去。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对于小说中“我”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小说的叙述者,小说的情节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现的。比如对尹师傅性格的描写,“他又总是很寡言,即使在一群年幼的拥趸注目之下,也依然是很安静地做手边的事情”,所以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其他人物的看法态度。其次,小说中的“我”还是故事的参与者,比如“有一天,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做的东西,有点儿老土。并拿了附近剪纸艺人的“森林大帝”作为辅证,说明他不够与时俱进。尹师傅扶了扶眼镜,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依然没有说话。但我不知道,我的话却在将来造成了他手艺的改革”,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在结构上,“我”是尹师傅与其他人物间关系起到桥梁性作用,因为“我”,串联了知识分子(爸爸、凯文)和普通百姓(尹师傅)的相遇,因为“我”才有了爸爸与尹师傅的交往,又是因为爸爸让尹师傅与凯文产生联系,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我”这一人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能删去。三、物象含义和作用(2023下·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走向界碑(节选)王族排长田一禾想去执行,没想到连长肖凡却说,这个任务由他亲自去完成。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汽车连下喀喇昆仑山时会路过那里,任务便落在了汽车连头上。如果没有这个命令,田一禾带着十五辆军车,在三天后就下了喀喇昆仑山,就能回到叶城县的零公里。突然接到这个命令,下山时间只能推后。汽车兵上一趟喀喇昆仑山不容易,下山时便很迫切,哪怕一晚上不睡觉,也愿意把车开下山。下了山,海拔一低,就不会缺氧,头也就不再疼痛。但是命令来了,得服从。田一禾到了阿里首府狮泉河,去邮电局给对象马静发了一封电报,说他下山后最多待十天,然后就要上山。田一禾与马静是高中同学。田一禾参军入伍的那一年,马静考上了大学,之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去年,两人在通信中确定了恋爱关系。马静说,咱们不能只靠通信谈恋爱,应该见面,田一禾本以为今年入冬后就可以休假,不料汽车连又要上山,只能让马静来一趟。马静很快发回电报,说她一两天即可动身来新疆。田一禾算好下山的日子,给马静去电报确定了见面日期。不料,汽车连却接到了去一号达坂描红“中国”二字的命令,看来他下山的日子又得推后几天。他想起部队常说的一句话,舍小家顾大家。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利益是小,部队利益是大。阿里的军人在这方面的牺牲比比皆是,有一位排长准备结婚,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因为执行紧急任务上了山,那一去就是一年,一年后下山才得知,未婚妻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早已返回黑龙江与别人成家。①想到这些,田一禾暗自叹息,希望马静不要因为这些变心。车队很快上路,向多尔玛边防连驶去。山上有很多像一号达坂这样的地方,因为这个任务,一号达坂一下子被拉近。描红“中国”二字的任务已经明确,哪怕再模糊,平时再不关注的一座山,也将变得清晰。田一禾想,一号达坂在等着咱们汽车连。②如果连长肖凡去完成描红“中国”二字的任务,那就只能说一号达坂在等着肖凡一个人。迎面的阳光照过来,照着田一禾,也照着肖凡。田一禾劝肖凡在多尔玛边防连休息,他的身体好,由他去执行任务。肖凡说:“战士们都很辛苦,再说一号达坂的海拔太高,这个任务由我去完成。”田一禾有些吃惊:“你一个人去吗?”肖凡点了点头。田一禾说:“我的身体好,让我去吧。”肖凡却摇头。田一禾又说:“要不我陪你去,两个人在路上有个照应。”肖凡说:“一号达坂那么高,我之所以要一个人去,就是不想多一个人受罪,你陪我干什么?没那个必要。”③田一禾的嘴张了张,像被什么压着,没有吐出一个字。排长必须听连长的,这是规矩,而且还有军令如山一说,田一禾懂得这些,只能把想说的话压下去。有风从田一禾和肖凡身边刮过,像是把一股寒意砸在了他们身上,二人不由得颤抖了几下。喀喇昆仑山上的风不大,但是刮起来没完没了,历来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平时刮风倒也没什么,最多是冷一点儿而已,如果人遭受高原反应,再加上刮风,头就会更疼,呼吸就会更困难,好像有一只巨手,一把将气喘吁吁的人拎起,一甩手就扔向不可知的去处。现在刮过来的风,让田一禾和肖凡觉得说话费劲,于是便打住话题,踩一脚油门,加速向多尔玛边防连驶去。进入多尔玛院子后,田一禾抬头向上看了看,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是阿里军人常说的“天边边”。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④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像针扎一样让脑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样让双腿发软。边防线在一号达坂上,必须上去巡逻。担任巡逻任务的是边防军人,除了他们几乎没有人上去。平时,不上一号达坂,也有高原反应的头疼,而上一号达坂则举步维艰,一步三喘。战士们每次上去都议论,咱们如此艰难地爬上一号达坂,是为了什么?有的说,是为了到达,咱们到达就证明是坚守;有的说,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体现着中国的威严。说得都好。田一禾再次向肖凡提出请求,由他去完成这次任务。肖凡仍然不同意。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正到了边关。虽然在喀喇昆仓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热,必须在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这就是喀喇昆仓山精神———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只要喀喇昆仑山在,这些精神就在。外人认为他们傻,人生在世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去处,本无可厚非,他们为什么就不离开喀喇昆仑山,去氧气充足的地方,哪怕是喀喇昆仑山下的叶城县一带,至少能吃饱空气,白天走路轻松,晚上睡觉踏实。有一个说法,在喀喇昆仑山上的无人区,但凡出现人,那一定是军人。现在,田一禾也想当一回在无人区出现的人,哪怕肖凡不同意,他也想争取。(选自《广州文艺》2023年第8期,有删改)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突然接到去一号达坂描红“中国”二字的命令,田一禾无法与对象马静如约见面,在田一禾的心中部队的利益更大。B.从田一禾与肖凡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一号达坂海拔太高,描红任务并不容易,不让田一禾去体现了肖凡对下属的体恤。C.小说介绍一号达坂的具体海拔高度、上去一趟的艰难,为的是表现边防战士坚守边疆的不容易,突出他们的精神品质。D.田一禾多次向肖凡请求去完成描红的任务,他想对界碑敬一个军礼,然而肖凡始终不同意,这让田一禾心存不满。1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句①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田一禾内心的担忧,展现了边防战士的精神世界。B.语句②中“一号达坂在等着肖凡一个人”,表现出肖凡个人能力强,一人抵得上一个连。C.语句③抓住“田一禾的嘴张了张”这一细节,生动描绘出田一禾欲言又止的样子。D.语句④连用了三个“像……一样”的排比句,突出了在高原上巡逻时的举步维艰。18.“界碑”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具体作用。19.军旅文学往往采取宏大叙事,而这篇小说却有所不同,请从选材、叙述、主题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其特点。【答案】16.D17.B18.①结构上,“界碑”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线索。②人物形象上,田一禾多次主动提出想去给“界碑”描红,肖凡揽下任务,不想田一禾一起受罪,使田一禾与肖凡对国家的忠诚之心显露无遗,也展现了战友之间的关爱之情。②主旨上,“界碑”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边防战士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精神,表达出作者对边防战士由衷的赞美。19.①选材方面,这篇小说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取边防战士为“界碑”描红这一小事件来写。②叙述方面,小说在展开的过程中插入边防战士的爱情故事,写出平凡边防战士的个人感情世界,真挚动人。③主题方面,通过边防战士为“界碑”描红一事,表现和平年代的军人对国家的赤诚之情。【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D.“这让田一禾心存不满”错误,田一禾并没有不满,他一直在争取上一号达坂,一是为信念,二是为照顾战友。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B.“表现出肖凡个人能力强,一人抵得上一个连”错误,语句②是说明一号达坂是在等待那个给“中国”二字描红的人,而不是表现肖凡个人能力强。故选B。18.题考查分析小说中重要物象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此题中的“界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有助于肖凡、田一禾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表现对边防战士的歌颂。①结构上,“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描红‘中国’二字的任务已经明确,哪怕再模糊,平时再不关注的一座山,也将变得清晰”“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体现着中国的威严”从接受任务、肖凡与田一禾两人抢着上一号达坂给“界碑”描红、到战士们对上一号达坂的意义的议论,“界碑”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线索。②人物形象上,“田一禾劝肖凡在多尔玛边防连休息,他的身体好,由他去执行任务。肖凡说:‘战士们都很辛苦,再说一号达坂的海拔太高,这个任务由我去完成。’”“田一禾再次向肖凡提出请求,由他去完成这次任务。肖凡仍然不同意”“田一禾也想当一回在无人区出现的人,哪怕肖凡不同意,他也想争取”田一禾多次主动提出想去给“界碑”描红,肖凡揽下任务,不想田一禾一起受罪,使田一禾与肖凡对国家的忠诚之心显露无遗,也展现了战友之间的关爱之情。②主旨上,“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体现着中国的威严”“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只要喀喇昆仑山在,这些精神就在”“界碑”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边防战士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精神,表达出作者对边防战士由衷的赞美。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从选材、叙述、主题上分析小说的特点。这需要先了解军旅文学的宏大叙事,即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表现宏大的思想主题,而这篇小说不同。选材方面,“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从接受任务、肖凡与田一禾两人抢着上一号达坂给“界碑”描红,是边防战士为“界碑”描红的小事;叙述方面,“田一禾到了阿里首府狮泉河,去邮电局给对象马静发了一封电报,说他下山后最多待十天,然后就要上山……想到这些,田一禾暗自叹息,希望马静不要因为这些变心”“有一位排长准备结婚,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因为执行紧急任务上了山,那一去就是一年,一年后下山才得知,未婚妻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早已返回黑龙江与别人成家”插入田一禾与一位排长的恋爱故事,讲述着平凡边防战士的个人情感;主题方面,“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体现着中国的威严”“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只要喀喇昆仑山在,这些精神就在”通过边防战士为“界碑”描红之事,表达了和平年代边防战士对国家的赤诚,这些都有别于宏大主题的军旅小说。(2023·广东茂名·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别无选择刘索拉李鸣已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有才能,有气质,富有乐感。这是一位老师对他的评语。可他就是想退学,自从他有了这种想法后,上课就没魂了。于是他到王教授那儿去请教是否可以退学,王教授的回答却是:“老老实实学习去吧,你别无选择。”从此,李鸣老是赖在床上。李鸣和石白处不来,石白爱引经据典,把一本《和声学》学了七年,小提琴学了十五年,可还走调。连小个子也常常寻他开心。李鸣寝室住了四个人。石白搬出后,来了指挥系的聂风,从此引来了许多女生。留了大鸟窝式长发的森森,头发永远不肯趴在头上,就像他这个人一样。他不洗衣不洗澡,讨厌三和弦,喜欢不规律节奏,自谓之“妈的力度”。孟野的才气不在森森之下,人也出众,于是女朋友就猛吃飞醋,两人闹得天翻地覆。这疯子,门门功课都五分,可就是不照规章办事。他的作品里追求现代性,充满了疯狂的想法,一种渴望超越自身的永不满足的追求。李鸣觉得董客踏实得叫人难受,他本来想去聊天,结果一开头,李鸣就后悔了,马上出来了。戴齐钢琴弹的很好,总是在做作业,当他弹古典乐时,“猫”就会跳出来弹爵士,和他较量。她是个娇滴滴的女孩,动不动就咧嘴大哭;“懵懂”一天到晚只想睡觉,学得快忘得也快;“时间”做事精确非常,她疯狂地按照时间进行。贾教授认为风纪、风化都被这三个女生搅了。贾教授是主科教授之一,他不苟言笑,严谨有条,生活中唯一的事情就是讲课。贾教授对这个班的学生感到绝望,呼吁要对学生从生活到学习进行正统教育,端正文艺取向,不仅作品分析课绝不能沾二十世纪作品的边儿,连文学作品讲座也取消了卡夫卡。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地研究音乐,而无一创新。他恨那些没完没了地搞创新的家伙。学生们常常对抗贾教授,石白却认为贾教授是无所不知的圣人。他认为创新不过是西方玩剩下的东西,玩创新未免可笑,他觉得自己在这些问题上思考得比孟野、森森要深刻得多。他一心学作曲,可只能得四分,而李鸣这样的人居然也得了五分。又要考试了,学生们开始紧张备考。大课堂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功能圈:T-S-D。【注】这个功能圈大得足以使全体同学恐惧。小个子跳上讲台,告诉大家,牢记功能圈,你就能创作出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就离不开这个功能圈。结果谁也不敢把它撕下来,只好天天对着它准备考试。考试后马力回家探亲,结果让塌方的窑洞给砸死了。功能圈被人正式用镜框挂在了墙上,挂在黑板的正上方,小个子把玻璃擦得锃亮。当某国举行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的通知送到贾教授手上时,他皱起眉头,心事重重地去找金教授商量——金教授讲课吃花生米,却往嘴里扔进粉笔头。因为马力听他弹琴时打了个哈欠,他就站起来满面笑容对马力鞠躬:“祝您健康!”金教授建议让学生自愿报名,由老师评选后把最好的作品送出去。贾教授坚持要送一些规规矩矩的作品,以体现教学成果,而且特别强调绝不许学现代派。金教授最后回答他:“要么放弃比赛,要么让世界知道他们。”贾教授觉得这想法无聊,不过只好同意通过比赛来选出好的作品。董客一门心思求获奖,认为个人特点一文不值,他针对不同老师准备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并天天拉着乐队为他的作品排练,而他自以为高尚的作品却被“时间”骂为俗不可耐。森森挖掘了所有现代流派现代作品,但写出来的只是那些流派的翻版。他一直在探索,这种探索不断折磨他。有没有一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音响?他自己的追求在哪儿?他自己的力度在哪儿?他在寻找音乐的上帝。他比孟野更重视力度,孟野比他更深陷于一种原始的悲哀中。戴齐把自己关在琴房,他想酝酿一个充满他内心渴望的作品,但始终写了上句没了下句。这时,小个子要出国了,走前他反复擦功能圈,拼命打扫宿舍和马力的床铺。作曲系参加比赛的作品在礼堂举行公演,由专家鉴定,决定送谁的作品出国。音乐会正常进行,有的作品充满激情但思绪混乱,有的作品逻辑严谨但平淡无味。董客的几种风格的作品引起大家注意,森森的五重奏给人带来远古的质朴与神秘感,好像一道道质朴粗犷的旋律在重峦叠障中穿行、扭动、膨胀。作品演奏完,所有的人都不想说话,只想抓住什么揍一顿。孟野的大提琴协奏曲质朴得无与伦比,哀伤得如泣如诉,好像大地在毁灭中挣扎,万物唱着古老的曲调。把刚才人们听森森作品引起的激动全扭成了一种歪七扭八的痛苦。演奏会大大震动了贾教授。他认为森森和孟野,纯粹是蹂躏音乐,是音乐世界的大破坏者。评选委员会因为贾教授“法西斯音乐”说法,撒消了孟野的作品,保留了森森的作品,又一个夏季来临,作曲系这班学生的毕业典礼快开始了。森森的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布告一贴出,作曲系全体师生都跳了起来,李鸣也从被窝里爬了起来。现在,李鸣急于想去的就是教室,他想在典礼前去摘下那个功能圈。他蹬上讲台桌,伸手去取那镜框。突然小个子的话在他耳边响起来:“不,我带不走。”李鸣的手又缩了回来。毕业典礼开始时,森森还在琴房。他想起孟野,想起李鸣,想起“懵懂”……所有人在他面前掠过。在《莫札特朱庇特C大调交响乐》中,他打开窗户,看向清净如玉的天空,他哭了。(据《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有删改)【注】T-S-D:在音乐的和声领域,有一种二百多年间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和声体系——功能和声体系。主功能和声以主和弦为代表、其有稳定作用,共主和弦用T标记,下属功能和属功能分别以下属和弦和属和弦为代表,都具有不稳定性,分别以S、D标识。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序列用图式来表述便是“功能圈”。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的存在,功能和声体系曾一度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曲家们共同尊奉、一致格守,以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大致相同的作曲技法。但由于它过于封闭、严密,局限性大,难以发展,又几乎成了某种桎梏。2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李鸣决定要退学时,王教授直接以“你别无选择”回绝了他,而作者引用这句话作为小说的题目,可见李鸣在整部小说中占据主要的位置。B.石白“《和声学》学了七年,小提琴学了十五年,可还走调”,考试也只能得四分;李鸣常在宿舍睡大觉,但考试总得五分,小说在此表现了一种荒诞意识。C.在礼堂举行公演时,森森的五重奏与孟野的大提琴协奏曲把小说推向高潮;森森的“质朴与神秘”,孟野的“质朴”与“哀伤”,让人感到沉闷、痛苦。D.小说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塑造了一些“反英雄”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怀疑和否定传统价值观念,又有一定的追求,比如森森、孟野、董客、石白等人。21.关于小说的最后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森的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是意料中的事情,因为森森有着“妈的力度”,一直在探索,“在寻找音乐的上帝”,他比孟野更重视力度。B.按照贾教授的看法,森森是“音乐世界的大破坏者”,但他的参赛作品却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可以看出本文作者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念。C.森森获奖之后,“李鸣也从被窝里爬了起来”,表明李鸣之前的消极并不是真正的消极,他的“躺被窝”只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声的反抗。D.在《莫扎特朱庇特C大调交响乐》中,“看着清净如玉的天空”,森森哭了,这哭声浓缩着他的成功和失败、欣喜与苦恼,道出了追求者的艰辛。22.小说中写到“大课堂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功能圈:T-S-D。”试结合文本谈谈这个功能圈的含义及其作用。23.本文发表后,由于其对传统现实主义观念和审美观的反叛,被称为“当代中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派作品”。试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其“现代”性表现在哪些地方?【答案】20.B21.A22.①含义: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大致相同的作曲技法;象征着一切陈旧观念,一成不变的模式,是大学生们痛苦的象征。②作用:暗示了大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不知所措的情绪;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增加了小说的荒诞性成分。23.①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突破了传统的有头有尾讲故事的模式,全篇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事件。②没有塑造典型人物(中心人物)。小说以散点透视的方式描写了李鸣、石白、森森、孟野、贾教授、金教授等诸多人物,但没有一个中心人物。③夸张、变形的手法(黑色幽默的风格)。小说中,李鸣老是赖在床上,直到森森获奖后才从被窝里爬了起来;石白把一本《和声学》学了七年,小提琴学了十五年,可还走调;金教授讲课吃花生米,却往嘴里扔进粉笔头……体现了黑色幽默式的夸张、漫画化。④叙述角度的多重变化。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在叙述中作者常常变化视角,将“外视角”改为“内视角”。⑤象征意象的运用。小说中“T-S-D”功能圈捉摸不定的象征意义,给读者带来一种神秘莫测的阅读感受。⑥对传统规范的挑战和亵渎。李鸣、森森、孟野等人不满以贾教授为代表的传统艺术话语,以激烈的姿态对音乐学院的生活秩序进行反抗。⑦对适合于个性伸展的存在方式和自我价值的寻找。小说中李鸣、森森、孟野等人以不同的方式寻找着“自己的追求”,比如,森森一直在探索“一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音响”,最终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寻找。【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可见李鸣在整部小说中占据主要的位置”错误。小说以散点透视的方式描写了李鸣、石白、森森、孟野、贾教授、金教授等诸多人物,但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小说中的这些人物并无主次之分。C.“让人感到沉闷、痛苦”错误。由原文“……把刚才人们听森森作品引起的激动全扭成了一种歪七扭八的痛苦”可知,森森的作品带给人的是“激动”,对比之前“有的作品充满激情但思绪混乱,有的作品逻辑严谨但平淡无味”,森森和孟野的作品让人感到了一种明亮朴实的庄严。D.“小说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塑造了一些‘反英雄’式的人物,……比如……董客、石白等人”错误。董客、石白不属于“反英雄”式的人物。根据原文“董客踏实的令人难受”“石白却认为贾教授是无所不知的圣人。他认为创新不过是西方玩剩下的东西,玩创新未免可笑”可以看出董客、石白是和贾教授一样比较平庸、传统的人物。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是意料中的事情,因为森森有着‘妈的力度’”错误,强加因果。“妈的力度”与森森获奖并不构成一种必然的因累关系。此外,“森森的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也并非就是意料中的事情。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含义:结合注释“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的存在,功能和声体系曾一度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曲家们共同尊奉、一致格守,以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大致相同的作曲技法”可知,是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大致相同的作曲技法;结合注释“但由于它过于封闭、严密,局限性大,难以发展,又几乎成了某种桎梏”可知,象征着一切陈旧观念,一成不变的模式,是大学生们痛苦的象征。作用:结合“小个子跳上讲台,告诉大家,牢记功能圈,你就能创作出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就离不开这个功能圈。结果谁也不敢把它撕下来,只好天天对着它准备考试”可知,谁也不敢把它撕下来,只好天天对着它准备考试,暗示了大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不知所措的情绪;结合“又要考试了,学生们开始紧张备考。大课堂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功能圈:T-S-D。【注】这个功能圈大得足以使全体同学恐惧”可知,大课堂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功能圈,使全体同学恐惧,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增加了小说的荒诞性成分。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文章从作曲系这班的学生李鸣写起,分别写了班里的不同同学,写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小说突破了传统的有头有尾讲故事的模式,全篇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事件。没有塑造典型人物(中心人物)。文章写了想退学的李鸣,爱引经据典的石白,留了大鸟窝式长发的森森,才气不在森森之下的孟野,不苟言笑,严谨有条的贾教授,讲课吃花生米的金教授。小说以散点透视的方式描写了李鸣、石白、森森、孟野、贾教授、金教授等诸多人物,但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夸张、变形的手法(黑色幽默的风格)。结合“从此,李鸣老是赖在床上”“布告一贴出,作曲系全体师生都跳了起来,李鸣也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可知,小说中,李鸣老是赖在床上,直到森森获奖后才从被窝里爬了起来;结合“李鸣和石白处不来,石白爱引经据典,把一本《和声学》学了七年,小提琴学了十五年,可还走调。连小个子也常常寻他开心”可知,石白把一本《和声学》学了七年,小提琴学了十五年,可还走调;结合“金教授讲课吃花生米,却往嘴里扔进粉笔头。因为马力听他弹琴时打了个哈欠,他就站起来满面笑容对马力鞠躬:‘祝您健康’”可知,金教授讲课吃花生米,却往嘴里扔进粉笔头……体现了黑色幽默式的夸张、漫画化。叙述角度的多重变化。结合“可他就是想退学,自从他有了这种想法后,上课就没魂了。于是他到王教授那儿去请教是否可以退学”可知,写李鸣用第三人称“他”;结合“他不洗衣不洗澡,讨厌三和弦,喜欢不规律节奏,自谓之‘妈的力度’”可知,写森森用第三人称“他”;结合“他的作品里追求现代性,充满了疯狂的想法,一种渴望超越自身的永不满足的追求”可知,写孟野用第三人称“他”;……。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在叙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