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出师表》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1页
06《出师表》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2页
06《出师表》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3页
06《出师表》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4页
06《出师表》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师表》对比阅读(一)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乙】亮①躬耕陇亩②,好为《梁父吟》③。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④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⑤。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⑥之,谓⑦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⑧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⑨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隆中对》)【注释】①亮:诸葛亮。②陇亩:田野,草野。③好(hào)为《梁父吟》:喜爱唱《梁父吟》。《梁父吟》,古歌曲名。④莫之许:就是“莫许之”。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赞同,称许。⑤谓为信然:说是确实如此。谓,说。信然,确实如此。⑥器:认为有才能,器重。⑦谓:对……说。⑧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靠近。⑨枉驾:屈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3)时先主屯新野

屯:______

(4)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B.咨臣以当世之事

何陋之有(《陋室铭》)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D.凡三往,乃见

乃悟前狼假寐(《狼》)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做出评价。(答出两点即可)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将军宜枉驾顾之。【答案】1.

(1)亲自

(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3)驻扎,驻守

(4)访问,拜访

2.D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4.抱负远大,才能出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

5.(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2)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⑴句意为在南阳务农亲耕。躬:亲自;⑵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⑶句意为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屯:驻扎,驻守;⑷句意为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诣:访问,拜访。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动词,因为/介词,按照;B.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C.用在句末,判断句的标志/语气词,放在疑问句尾加强疑问的语气;D.用法和含义相同,副词,才;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故断为: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感受人物形象时,要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做事件上入手分析。根据文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可知,诸葛亮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可看出诸葛亮抱负远大,才能出众,通过徐庶对刘备说的话可从侧面看出诸葛亮抱负远大,才能出众;根据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对于先帝的三次虔诚的拜访,信任以及重用,诸葛亮很是感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可概括出诸葛亮是一个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的人。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⑴受任:接受任务;于:在;奉命:奉行使命;⑵宜:应该;枉驾:屈尊;顾:拜访;之:代词,代指诸葛亮。【点睛】甲译文: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乙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如此。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二)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被阙漏,有所广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①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②、社稷焚灭、山陵③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④,此复何忧!”【注】①江左:即今江苏江宁。②幽越:囚禁流放。③山陵:皇帝的坟墓。④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辅助齐桓公成为霸主。6.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以光先帝遗德(2)既诣王丞相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宜妄自菲薄

江左自有管夷吾B.志虑忠纯

深有诸虑C.悉以咨之

丞相亦与之对泣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江左营建始尔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10.填写下面的表格。选段比较点甲段乙段现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①______相关忧虑担心刘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执法不公;亲佞远贤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相应措施上表劝说,陈三条措施②______【答案】6.光:发扬光大

诣:拜访

7.C

8.(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期间我受到委任。(2)(温峤)陈述了主上被囚禁流放、国家灭亡、帝陵被毁的惨状。

9.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

10.

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

拜访王丞相,陈国家困顿之状。【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光:发扬光大;(2)句意:诣:拜访。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自己/副词,本来就;B.动词,思虑/动词,担忧;C.均为代词,均理解为“他”;D.代词,那时/语气词,表判断;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受任:接受任命;之际:……的时候;(2)陈:陈述;幽:囚禁;越:流放;社稷焚灭:指国家灭亡;酷:惨状。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温峤忠诚愤慨的感情深厚激烈,边说边哭,王导也随着他一起流泪。“言与泗俱”是“温忠慨深烈”的表现,进而引发“丞相亦与之对泣”的结果;故断为: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1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乙文“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可知,温峤初到江南,对眼前的种种情况很是担忧,于是拜访丞相王导,诉说晋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烧、先帝陵墓被毁坏的酷烈情况;据此可知面临的情况是“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温峤初到江南面对眼前的境况,采取的措施是“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即“拜访王丞相,陈国家困顿之状”。【点睛】参考译文:【甲】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乙】温峤出任刘琨的使节刚到江南来。这时,江南的政权建立工作刚着手,法纪还没有制定,社会秩序不稳定。温峤初到,对这种种情况很是担忧。接着便去拜访丞相王导,诉说晋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烧、先帝陵墓被毁坏的酷烈情况,表现出亡国的哀痛。温峤忠诚愤慨的感情深厚激烈,边说边哭,王导也随着他一起流泪。温峤叙述完实际情况以后,就真诚地诉说结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接纳他的心愿。出来以后,他高兴地说:“江南自有管夷吾那样的人,这还担心什么呢!”(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2)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3)先帝不以臣卑鄙:(4)遂许先帝以驱驰:1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人以包拯比黄河清B.亦知其名

其真无马耶C.臣本布衣

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D.躬耕于南阳

曹操比于袁绍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案】11.(1)不久(2)馈赠

(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4)奔走效劳

12.C

13.(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2)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求在诸侯那里闻名显达。【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回答本题要清楚句子的含义,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1)句意:不久又有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的人。寻:不久;(2)句意: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馈赠给当朝权贵。遗:读音“wèi”,意思是“给予”,在文中可译为“馈赠”;(3)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鄙:古今异义词,卑,身份低微;鄙,见识短浅;(4)句意: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介词,拿、用/介词,把;B.代词,他的/副词,难道,表示反问;C.都是名词,代指平民百姓;D.介词,在/介词,用在动词“比”后,表示比的对象,可译为“和”“与”;故选C。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回答本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果是省略句,还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语:立朝,在朝廷;贵戚,皇亲国戚;为之,因为他,意为因此;惮,害怕。(2)重点词语:苟全,苟且保全;闻达,闻名显达。这是一个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语序的变化。【点睛】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反而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正赶上兵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乙】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四)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①,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②。”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③,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②廨(xiè论):官署。③武王式商容之间:式,同“轼”,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3)席不暇暖

暇:()(4)吾之礼贤

礼:()15.用“/”划出下句的节奏。(每句划一处)(1)苟全性命于乱世(2)有澄清天下之志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17.【甲】文中的先帝和【乙】文中的陈仲举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4.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驱驰:奔走效劳。

暇:空闲的时间。

礼:以礼相待。

15.(1)苟全性命/于乱世(2)有/澄清天下之志

16.(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险的关头奉命出使。(2)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17.都能礼贤下士。先帝表现在三顾茅庐,诚恳地要求诸葛亮;陈仲举表现在刚到任就去拜访徐孺子。【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意是: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句意是: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3)“席不暇暖”的句意是:垫席都没坐暖。暇:空闲的时间(指时间短)。(4)“吾之礼贤”的句意是:我以礼来敬重贤能的人。礼:以礼相待。15.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1)“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意思是: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是介词结构后置,根据动补之间句读,正确的停顿是:苟全性命/于乱世。(2)“有澄清天下之志”的意思是: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根据动宾之间要句读,正确的停顿是:有/澄清天下之志。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受任(接受任命)、于(在)、际(时)、奉命(奉行使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言(言谈话语)、士(读书人)、则(准则)、世范(世间的规范)”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由【甲】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可知,刘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从【乙】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等语句中可知,陈仲举的言谈行为是世间的规范,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敬贤礼士。据此,可概括出两人都具有“礼贤下士”的美好品质。【点睛】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乙】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簙报告:“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五)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威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①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②乎!人君当神器③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④命善始者实繁克⑤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⑥,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⑦。竭诚则胡越⑧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⑨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⑩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节选,有删减)【注释】①浚;疏道水道。②明哲:明智的人。③神器:帝位。④景:大。⑤克:能够。⑥殷忧;深重的优患。⑦物:指自己以外的人。⑧胡越:指胡人和越人两个少数民族。⑨董:督责。⑩免:免于罪。18.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B.戒奢以俭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C.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D.终苟免而不怀仁

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1.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文中诸葛亮从当前形势出发,向后主直言进谏,提出了广开言路和A_________的建议(A处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魏徵采用B_________的方法委婉进谏,提醒唐太宗要C_________、D_________(C、D两处用原文回答)。【答案】18.D

19.(1)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2)(百姓像水一样)能够载起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该特别谨慎对待的。

20.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1.

A.严明赏罚

B.设喻/类比

C.居安思危

D.戒奢以俭【解析】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求:动词,要求,想要/动词,探求;B.以:连词,来/介词,把;C.诚:名词,诚心/副词,确实;D.苟:形容词,苟且;故选D。1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虽,虽然。下愚,地位低见识浅。可,可能。明哲,聪明睿智(的人)。(2)重点字词:载,承载。覆,颠覆。宜,应该。慎,谨慎20.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善始者实繁”和“克终者盖寡”是国君开始和结束的对比。故断句为: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威否,不宜异同”可得出:诸葛亮提出了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的建议。故A填写为:严明赏罚。根据乙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分析,首先用比喻/类比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据此分析,B处应填:比喻/类比。结合“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分析,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据此分析,C处应填:居安思危、D处应填:戒奢以俭。【点睛】参考译文:(甲)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乙)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要求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要求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六)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②举州委质③,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④。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①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②刘踪(cóng):刘表之子。③举州委质:把整个剂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意为投降。④吴会:吴国。2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亮少有逸群之才

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B.及魏武帝南征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C.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D.以亮为军师将军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2)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24.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2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刘备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分别是什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概括回答)。【答案】22.C

23.(1)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三次到他的草声之中拜访。(2)刘备得以用这支兵力,来与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迫击,把江南全部平定下来。

24.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25.

【甲】临崩

【乙】刘备失去时势,寡不敌众,没有立身之地【解析】22.考查一词多义。A.形容词,超过一般的\形容词,安闲,安逸;B.介词,等到,到了\连词,和;C.副词,立即,马上\副词,立即,马上;D.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故选C。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时,当时;以,认为;殊量,特殊的才能;乃,于是;于,到;(2)得,得以;克,攻克;悉,都。2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断句规则,通常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以及根据本句的意思“他向刘备献上奇特的计谋,亲自出使去看拜见孙权,向东吴求援”可知,“乃建奇策”是行为,“身使孙权”是后续行为,“求援吴会”是目的,正确的断句应为: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空:根据【甲】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刘备在临终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因此可知刘备此时面临的艰难处境则是自己命不久矣,因此此处应填:临崩;②空:结合【乙】文“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可知,此时的荆州的军队投降,刘备的处境十分艰难,寡不敌众,连一个立足之处都没有,因此此时的刘备面临的艰难处境可概括为:刘备失去时势,寡不敌众,没有立身之地。【点睛】参考译文:【甲】先帝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乙】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颇有英雄霸士的风范,身长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遇到汉末天下动乱,跟着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并不求声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干,于是三次到他的草庐去拜访;诸葛亮深感刘备确实雄姿杰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南下攻打荆州,刘琮献出荆州投降,而刘备处境变得十分艰难,寡不敌众,连一个立足之处都没有。诸葛亮当时年仅二十七岁,他向刘备献上奇特的计谋,亲自出使去看拜见孙权,向东吴求援。孙权本来就十分佩服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儒雅奇伟,对他很是敬重,即刻派遣三万大军用来帮助刘备。刘备才能借助这支军队跟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击,把江南一带都平定下来。后来刘备又向西夺取了益州。益州平定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后,再拜诸葛亮为丞相。(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②。苻坚③将问晋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⑥”。吾昔尝与玄共事,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⑦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改动)【注释】①郗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图谋夺取东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带地区。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展:鞋履和木展,形容不起眼的小事。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必能神补阙漏,有所广益()(3)人间颇有异同之论()(4)大功既举()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吾昔尝与玄共事B.愚以为营中之事

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D.悉以咨之

人间颇有异同之论28.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29.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30.甲文中诸葛亮北上伐魏之前,向朝廷举荐了一批文臣武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①_______,乙文中郗超力排众议,坚定相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觉的本领,同时也有②_______(用乙文原语句回答)的胸怀。【答案】26.

选拔

缺失疏漏

不同

成功,建立

27.A

28.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29.(1)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2)(荷坚)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或者(荷坚)已经贪婪地占据梁州、岐山一带,又对淮阴地区怀有野心。

30.

品德忠诚善良

“不以爱憎匿善”【解析】2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简拔,选拔。(2)句意为: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阙漏,缺失疏漏。(3)句意为:大臣中间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异同,不同。(4)句意为:谢玄大功告成后。举,成功,建立。27.A.都是副词,曾经;B.动词,认为\介词,凭借;C.介词,对于\介词,在;D.代词,他们\助词,的;故选A。28.考查断句。句意为: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虽”是即使的意思,句首连词,字前应断开。“亦”是也的意思,与“虽”构成了转折关系,字前应断开。故断句为: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2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必,一定;行阵,行伍,部队;得所,各得其所;(2)既,已经;狼,像狼一样;噬,吞并;虎视,虎视眈眈。30.第一空:甲末段中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点明了这些文臣武将的共同特点是“悉贞良死节”,即: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第二空:乙文中的“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意为: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由此句可知,郗超有“不以爱憎匿善”的胸怀。【点睛】参考译文:【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乙】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朝天下,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大臣中间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任用他一定能使他建立功勋的。”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八)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上①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上问魏征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对曰:“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尝曰:“炀帝多猜忌,临朝对群臣多不语。朕则不然,与群臣相亲如一体耳。”(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即唐太宗李世民。【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3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2处)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3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丧乱既平_________

②及召对多失次__________③悉以咨之_________

④性行淑均_________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34.结合【甲】文相关语句,简析唐太宗的性格特点。35.【甲】【乙】两文中魏征和诸葛亮在进谏和举荐人才上有何异同?【答案】31.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

32.

已经

到,等到

询问

公正、公平

33.①任用一位君子,则众位君子都会到来。②这些都是忠正贤明、以死报国的人,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34.知人善用,“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深刻意识到选用人才的重要性;虚心纳谏,“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虚心聆听魏征的意见并能够及时改正错误;以史为鉴,“炀帝多猜忌,临朝对群臣多不语。朕则不然,与群臣相亲如一体耳。”从隋炀帝性情多猜忌,每次临朝与群臣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