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_第1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_第2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_第3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_第4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立千古《红楼梦》章回解读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内容概括】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探春等人去找凤姐,去求凤姐办两件事,一件是请凤姐在社里做个监社御史,一是为惜春画园子找用具。凤姐知众人实则要其捐钱,就出了五十两银子。做画用具及贾珍那里的大观园图样也一并安排好了。入秋自后,黛玉病情加重,整日只在潇湘馆中养病。正觉无聊之时,恰逢薛宝钗前来探望。谈话中,黛玉承认了以前对宝钗的误解,二人终冰释前嫌,互为金兰。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黄昏后风雨交加,黛玉于当夜作《秋窗风雨夕》词。宝玉冒雨前来探望,黛玉以“渔翁”笑他,后又失语笑自己为“渔婆”,羞得满脸飞红。宝玉临走时黛玉又拿出玻璃绣球灯让宝玉提着看路。宝钗派人为黛玉送来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黛玉感念宝钗,羡慕她有母有兄,而悲叹自己孤苦无依,又思及与宝玉的相处,终有嫌隙。听着窗外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

本回以宝钗、黛玉二人互剖心迹为主线:李纨拉凤姐入诗社——赖嬷嬷贾府报喜——钗黛互剖心迹——林黛玉制风雨词——宝玉探望——宝钗派人送燕窝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译文:秋天的花儿惨淡,草儿枯黄,昏黄的灯光下夜晚显得格外漫长。已经感觉到窗外的秋色没有尽头,哪里还能够忍受凄风冷雨来增添凄凉。助长秋意的风雨来得如此迅速?打破了我在窗前的幽梦。我满怀秋天的伤感难以入眠,独自向屏风旁移动流泪的蜡烛。烛台上的蜡烛摇摇晃晃的燃烧,不由惹起我满腔的愁恨和思乡之情。由哪一家的庭院此时没有秋风吹过?双有哪一家的窗前此时没有秋雨沙沙。温软的被褥抵挡不住越来越强劲的秋风,深夜的漏声仿佛在催促秋雨更加急骤。一夜的秋风秋雨不绝于耳,好像陪伴灯前远离家乡的人在哭泣。烟雨迷蒙的小院渐渐萧条起来,寂寞的窗前只听见雨打竹叶的滴沥声不知道这凄风苦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我的泪水却早已经打湿了窗纱。赏析:这首诗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名正好成对儿,而且是反其意而对。春、江、花、月、夜是五个名词实字,秋、窗、风、雨、夕也是五个名词实字,所不同的是《春江花月夜》让人联想到温馨、和谐、恬静与舒适,而《秋窗风雨夕》却让人联想到凄凉、肃杀、喧嚣、惆怅。归根结底,不同的事物必然带给人不同的思想感受,不然,宋玉也不会在《九辩》里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了,张若虚的夜晚有花有月,调子是亮色的,温暖的;林黛玉的夜晚却只是有风有雨,调子是灰暗的,凄凉的。显然,这首诗是黛玉在秋夜里“闷制”出来的:举世无亲让她苦闷,宝钗不来让她郁闷,风雨交加让他烦闷,夜间无人让她憋闷,于是,一首遣闷吐心之诗流出笔下: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秋花已残,秋草枯黄,在这漫长的秋夜里,只有一盏孤单的秋灯,悄无声息地亮着,如孤单的自己;如此的境况,我已经分明感到来窗之外,秋意无尽,偏偏又起了秋风来了秋雨,焉能不倍感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风更大了,雨更急了,风雨敲碎了竹梢蕉叶的秋绿之梦,也敲醒了窗前之人,她不忍看不忍听,但又无法安然入睡,只得手持秋灯,移向屏后,那里无雨声,那里也无秋风。尽管如此,移灯时,那摇动的烛火还是让蜡烛悄然流下“泪”来。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她禁不住悲从中来,但却无可奈何,因为无处躲藏。因为哪里不是秋天,何处没有风雨,谁家的院子能把秋风秋雨关在门外,谁家的窗子又能把风声雨声隔在窗外?这既是自我逃避的无力,又是无奈之下的自我开解。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罗衾太薄,秋风太凉,院子里的更漏之声遥遥传来,夹着秋雨之声,雨似乎被这更漏之声催促得更急了。这是整夜的秋雨啊,这是整夜的秋风!这是叫人无论如何也不得安枕的秋风啊,这是搅得人离愁倍增的秋雨。远离故乡的黛玉睡不着,她只能待在灯前,一边哭泣,一边听着这愁煞人的秋风秋雨。“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凭窗望去,窗外的小院笼罩在一片雨后的烟雾里,似乎显得更加萧条,竹梢处的竹叶上还偶尔滴下几滴雨水,滴沥滴沥……不知过了多久,雨似乎小了,雨似乎停了,再看眼前打湿的窗纱,是雨吗?不是,那分明是我自己的泪水。诗题《代别离》是全诗的文眼所在,别离既有远离家乡的别离之情,又有青年男女的别离之思。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就是远在江南的故乡渺不可及,人生大事不知道如何结果。所以也可以说这首诗是黛玉对自己凄凉命运的预感。黛玉刚刚写完搁笔,宝玉就来探望,正是暗合“风雨故人来”之意,可以让黛玉孤苦的心得到一点点慰籍。黛玉先说宝玉像渔翁,继而又说自己像“画”上的渔婆。刚一说完,便“羞得脸通红”。脂砚斋批曰:“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林黛玉写作此诗时的复杂心情和曹雪芹如此安排的良苦用意。

《红楼梦》中的友情——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金兰契”始于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成于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脂砚斋道是“钗黛合一”范本。一开始,宝钗的突然到来,让黛玉心感不安。这也是人之常情,她与宝玉“一桌吃,一床睡,长了这么大”,宝钗来了,必定将宝玉陪她的时间“夺”去一些。更有金玉之论,似将黛玉与宝玉用无形的纱隔了起来——“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钗黛关系的转折点,是那次三宣牙牌令,宝姐姐听见林妹妹无意中说了《西厢记》之句,宝钗就给黛玉上了一堂课:“……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黛玉毕竟比宝钗小几岁,正是天真烂漫之时,虽是大家闺秀,也有不留心的一刻。听到宝姐姐如此耐心地教导她,她怎能不对眼前的这个大姐姐心生好感呢?再后来,宝钗来看望病中的黛玉,她看了黛玉的药方,劝黛玉用燕窝调养身子。而黛玉说自己的病,讲自己的心情,讲自己对当下处境的认知,讲自己的苦闷。这是黛玉的真心吐露。当然,她也换来了宝钗的宝钗的贴心回应,宝钗甚至承诺她:“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这话很诚恳,也很暖人,黛玉于是很认真地,打心底里认下了这个姐姐,否则以她“喜散不喜聚”的个性,她断不会要求宝钗“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这对于黛玉,实在是走心的嘱咐,或许黛玉有一肚子憋在心底里的话要倾诉,而宝钗,是此时最合适的人吧。这天下午,黛玉和宝钗认认真真的交了交心,这是黛玉打从心底里认可宝钗之后,最认真的一次心灵交流,因为黛玉先丧母又丧父,中间又没有兄弟姐妹,她太渴望有一个“亲人”来“管管”自己,说一说只有亲人才要以说的话,或者有个知心朋友谈一谈埋在心底里的小女儿心事。可是,“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下雨了,天也晚了,黛玉想着宝钗自然是不会来了,于是看书,偏拿起的书是《乐府杂稿》,其中又恰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又是秋天,又是闺中,恰自己远在故乡之外,恰宝钗也不能来,恰又是风雨之夜……于是她“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当然,命运并没有一直让黛玉愁惨下去,因为黛玉还有宝玉的爱情,当黛玉在愁惨之中刚写完这首无限悲愁的诗之后,宝玉就来了,他是冒着雨来的,来了就是一连串的慰问:“今儿好些?(第一问)吃了药没有?(第二问)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第三问)”,这还不放心,甚至还要“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才彻底放心。接下来就是两人“渔翁渔婆”和“玻璃绣球灯”的典故。命运并没有拿走黛玉所有的东西,她有宝玉的爱情温暖,以对抗整夜的秋风秋雨的凄凉。宝钗安排人送来了燕窝和雪花洋糖,这很细心,很周到,但因一场风雨,终使两人约会成空。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文学作品有一个细致的阅读,了解作品中的相关人物事件。《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宝钗因黛玉在行酒令时说过两句《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私下提醒,教导黛玉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儿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记》《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更好了,只是如今并听不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并不是书误了他,可惜他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宝钗的这番话可谓对黛玉推心置腹。而第四十五回宝钗探望黛玉时,关心黛玉的病情,又说了这样一段话:“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养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吊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对此,黛玉感激宝钗。又说自己“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宝钗)前日的话教导我”,承认“我竟自误了”。可以说,这正是黛玉对宝钗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2.简答题

⑴《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林黛玉向薛宝钗倾吐了哪些心声?

⑵《家》中写高老太爷临死前让觉新把觉民召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答案】(1)病情加重,感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对过去误会宝钗表示歉意;感激宝钗的昔日的教导;感伤自己的悲苦身世;担心自己碍事,只能处处小心。

(2)表现高老太爷是一个家庭观念非常强烈的人;写高老太爷临终发善的反省,丰富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立体化)。【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考核《红楼梦》的情节和《家》中写某情节的作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讲的是秋日里黛玉犯病,宝钗前去探望她,因宝钗觉得黛玉现吃的药过热,建议他吃冰糖燕窝粥,黛玉听了非常感动,就把自己心里的苦楚和所有的不便都将给宝钗听,宝钗开解黛玉,因说两人同病相怜,宝钗拿自己家的冰糖和燕窝给黛玉,要她不必央烦老太太和凤姐,省却了很多麻烦,黛玉不再对宝钗心怀芥蒂,两人真正成为了知己,所以叫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小说描写高老太爷临死前破例对觉慧表示的宽厚,是相当深刻的一笔;表明作者即使是对反面人物,也没有简单化,而是努力展示其性格的多面复杂性:重视家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红楼梦》是具体的局部内容,较好回答;《家》考核写作目的,要结合人物的形象特征和心理分析,有一定的难度。3.简答题。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说“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其中的“风雨词”指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促使此人作“风雨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这句话出自哪一位作家的哪一部作品?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答案】(1)秋窗风雨夕,林黛玉雨滴竹梢,令她心生凄凉,约好前来陪她说话的宝钗不能前来,读《乐府杂稿》,有《秋闺怒》《别离愁》等词,心有所感

(2)鲁讯的《兔和猫》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生命的无限博大的爱,对任意践踏生命者的深深责备。【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写到,“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由原文内容可知,其中的“风雨词”指的是《秋窗风雨夕》,作者是林黛玉。此时雨滴竹梢,令林黛玉心生凄凉,约好前来陪她说话的宝钗不能前来,读《乐府杂稿》,有《秋闺怒》《别离愁》等词,心有所感,于是写下这首“风雨词”。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弄清楚题目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再结合相关的名著内容作答。

由提示语“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可知,此句出自鲁讯的《兔和猫》,原文表述为,“我于是记起旧事来,先前我住在会馆里,清早起身,只见大槐树下一片散乱的鸽子毛,这明明是膏于鹰吻的了,上午长班来一打扫,便什么都不见,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我又曾路过西四牌楼,看见一匹小狗被马车轧得快死,待回来时,什么也不见了,搬掉了罢,过往行人憧憧的走着,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夏夜,窗外面,常听到苍蝇的悠长的吱吱的叫声,这一定是给蝇虎咬住了,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而别人并且不听到……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了,毁得太滥了。嗥的一声,又是两条猫在窗外打起架来。”作者想到鸽子的死,想到小狗的死,想到苍蝇的吱吱叫声,产生了对生命的思考。鲁迅写作《兔和猫》时,正是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军阀政府连年内战、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年代。鲁迅写猫吃弱兔的故事,表现了他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生命的无限博大的爱,对任意践踏生命者的深深责备。4.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故事。

(2)说着,就用包袱包了,叫了一个嬷嬷送出去,说:“赶天亮就有才好,千万别给老太太、太太知道。”婆子去了半日,仍就拿回来,说:“不但织补匠,能干裁缝、绣匠并做女工的,问了,都不认的这是什么,都不敢揽。”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上文中要织补的是什么?请简述相关故事。【答案】(1)秋节时分,黛玉嗽疾复发。(1分)宝钗前来探望,告诉她可用燕窝粥食补。(1分)黛玉自觉平日多心而错怪宝钗,并感叹自身无依无靠讨人嫌。(1分)宝钗戏说将来不过多费一副嫁妆,并说两人算是同病相怜。(1分)宝钗许诺送燕窝来,黛玉表示感谢。(1分)

(2)雀金裘。(1分)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了宝玉一件俄罗斯的孔雀毛做的氅衣,宝玉穿时不小心烧了个洞,(1分)因为第二天非得穿而又没有织补匠能补。(1分)晴雯夜里受寒伤风,身上烧得烫人,强撑着身子把氅衣补好。(1分)宝玉喜不自禁,晴雯却因劳累过度,晕了过去。(1分)【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并对名著的人物形象和重点故事情节要加以了解。此外,学生应对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考点要格外重视。这里学生应了解《红楼梦》“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和“晴雯补雀金裘”两个故事情节。5.根据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1)《红楼梦》“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说的是林黛玉和_____两人之间的倾心的交流。

(2)《三国演义》中著名的_____(战役名称)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______》(文学作品名称)再现了戊戌变法时期的清朝、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抗战胜利后的蒋介石统治时期三个不同时代的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答案】

薛宝钗

赤壁之战

《茶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考核文学名著的内容,主旨,注意根据原文作答。6.根据《红楼梦》前80回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名篇,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的反复渲染,进而表达了游子对远方家人温馨的思念之情。《红楼梦》中,“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林黛玉“闷制”了一首古体诗,是“拟《春江花月夜》之格”,表达了自己感怀身世的悲凄之情。【小题1】林黛玉这首诗的题目是A.《问菊》B.《葬花词》C.《题帕三绝》D.《秋窗风雨夕》【小题2】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诗句也有上述诗歌的“悲凄”之感。其中,名句“冷月葬花魂”,有的版本写作“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小题3】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金兰契”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最终逃脱不了“叹”“怜”的命运。有人认为,一部《红楼梦》,写出了包括钗、黛二人在内的众多女子“红袖啼痕”、“千红一哭”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全书表现的是男子“无才补天”“情痴抱恨”无奈。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以书中一个人物为例,说明理由。180字左右。

②林黛玉对薛宝钗的“金兰语”说:“你素日待人,是极好的,……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请联系《红楼梦》中有关薛宝钗的情节,以“赞宝钗”为题,写一首诗歌或一段抒情文字。情感充实。180字左右。【答案】

【小题1】D

【小题2】“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小题3】示例:赞宝钗:宝钗熟习人情世故,成熟稳重,处处替人着想,堪称“理想女生”。她自己过生日选菜点戏,都充分考虑到贾母的爱好,这是孝顺长辈的美德。当她知道黛玉读了杂书便好言相劝,知道邢岫烟将衣服当出去换钱,便主动帮她赎回还经常接济帮助她。这是多么善良的表现啊!当今社会,有些人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和权益而不注意尊重、体谅别人。和这些人相比,宝钗的美德在今天同样可贵,宝钗确实是温柔善良的“理想女生”。【解析】

【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秋窗风雨夕》是曹雪芹于第四十五回明说了的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故选D。

【小题2】本题考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本题涉及《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内容。本章节谈到,众人在中秋赏月后逐个散去,而黛玉触景感怀,史湘云见状过来陪伴,二人到凹晶馆联诗黛玉作冷月“葬花魂”,湘云说她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这一章“中秋联诗”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是表现贾府这个外强中干的大家族没落的笫一强音。结合这一章回內容,联系黛玉经常在大观园聚会赋诗和曾经葬花之事,即可解答本题。

【小题3】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有理有据即可。

【点睛】

平时要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注意加强积累。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平时要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注意加强积累。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7.“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太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红楼梦》)

林黛玉素来是心高气傲之人,却道出这段剖心之语。请简述这个故事情节。【答案】宝钗探望生病的黛玉,她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坦言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众说她读《西厢记》之类而心存感激,并述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兄母,只是略强一点,也算是同病相怜。于是两人冰释前嫌。【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本题可根据《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剖心的故事情节,结合着题中所给提示概括作答。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8.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弗罗洛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莱夫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巴黎圣母院》)B.多拉患了重病,在佩葛蒂去澳大利亚前夕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阿格妮丝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阿格妮丝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C.为了笼络关羽,曹操特意取异锦做战袍赐予关羽,可是,关羽将新袍穿在里面,旧袍穿在外面,以示不忘刘备旧恩。(《三国演义》)D.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旧疾。一天,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平肝健胃,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黛玉平常就嫌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担心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她们咒我?”硬是把宝钗赶走了。(《红楼梦》)【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D.黛玉没有生气,更没有赶走宝钗,而是对宝钗的关心非常感激,并对自己以前的误解表示歉意。9.阅读: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了,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为《秋窗风雨夕》。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秋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小题1)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春江花月夜》是

代著名诗人

所作。其中的著名诗句有:

2请就本段的人物性格进行简要的分析鉴赏。【答案】1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每空1分,诗句只要正确就得分)

2在本段塑造了黛玉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文采过人的形象。(2分)“喝了两口稀粥”是黛玉幼年多病的一个典型生活细节;黄昏细雨,是对黛玉凄苦内心的一种象征;“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这一细节是黛玉文学修养的体现,而她模拟《春江花月夜》所作的《代别离》一首更是她文才过人的具体体现。(2分,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多背多记就好。2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点评:高考中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虽然逐渐淡化,但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诗歌、文学作品的作者还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还是抓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10.以下关于《红楼梦》中相关内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赖嬤嬤辈分很高,她能请动贾母、王夫人到她家去赴宴,能当众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训导宝玉,数落贾兰的不是。B.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秋窗风雨夕》。C.凤姐将贾赦想讨鸳鸯的事情告诉了平儿,平儿也认为此事未必妥当。D.宝玉在诗社成立后的头一社就没有参加,李纨凤姐商议要罚他将每人的屋子都扫一遍。【答案】A【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