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案件审理程序指南_第1页
法律案件审理程序指南_第2页
法律案件审理程序指南_第3页
法律案件审理程序指南_第4页
法律案件审理程序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案件审理程序指南TOC\o"1-2"\h\u16498第1章法院受理与立案 3244031.1案件受理的条件与程序 3260871.1.1受理条件 3141981.1.2受理程序 397511.2立案登记制度及其操作 3140081.2.1立案登记 471611.2.2立案审查 4247581.3案件受理后的材料审查 4182271.3.1审查内容 4325301.3.2审查程序 414628第2章当事人诉讼权利与义务 4150522.1当事人诉讼权利 4264742.1.1出庭权 4187532.1.2辩护权 5141632.1.3申诉权 546802.1.4申请回避权 5128272.1.5诉讼保全权 581922.1.6查阅案卷权 540742.1.7上诉权 5282382.1.8申请执行权 5307012.2当事人诉讼义务 579702.2.1如实陈述义务 515322.2.2举证义务 55002.2.3出庭义务 5273062.2.4遵守法庭纪律 541222.2.5执行裁判义务 5247652.2.6支付诉讼费用义务 5196912.3第三人参加诉讼 5192812.3.1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6122252.3.2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6108102.3.3第三人权利与义务 612130第3章证据制度 6159743.1证据的种类与认定 63403.2证据的收集与提交 7179913.3证据保全与鉴定 729991第4章审判组织与审判人员 7149894.1审判组织的构成 7211804.2审判人员的回避 8301374.3合议庭评议与裁决 87183第5章审判程序 8177515.1第一审普通程序 8220355.1.1受理 966145.1.2审理前的准备 9229375.1.3开庭审理 9292765.1.4裁判 9297955.2第一审简易程序 9194665.2.1适用条件 991665.2.2审理流程 9226665.2.3裁判 9157935.3第二审程序 976445.3.1提起上诉 9167475.3.2上诉审理 9291165.3.3裁判 1067145.4再审程序 1054075.4.1启动再审 1095385.4.2再审审理 1062865.4.3裁判 108444第6章诉讼费用与司法救助 10144456.1诉讼费用的缴纳与退还 1063666.1.1诉讼费用的缴纳 1062566.1.2诉讼费用的退还 10142006.2诉讼费用的减免 10163376.2.1减免条件 10313346.2.2减免程序 1110186.3司法救助 11242476.3.1司法救助的条件 11158126.3.2司法救助程序 1145476.3.3司法救助方式 1117792第7章期间、送达与执行 11208757.1期间的计算与顺延 11215957.1.1期间的计算 11166457.1.2期间的顺延 1176537.2文书送达方式与要求 12225517.2.1直接送达 12191347.2.2邮寄送达 1251237.2.3公告送达 1214607.3执行程序与措施 12298417.3.1执行依据 1258527.3.2执行措施 12295067.3.3执行中止与终结 129324第8章简易程序与速裁程序 13197838.1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 13121258.2简易程序的审理特点 13322818.3速裁程序的适用与操作 1321020第9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14306889.1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14148089.1.1国际管辖权 14204989.1.2管辖权异议 14223209.2涉外民事诉讼的证据与期间 1425339.2.1证据 14269519.2.2期间 14137149.3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14242039.3.1承认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 1447369.3.2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 158376第10章法律文书的制作与送达 15505310.1法律文书的基本要求 151992610.2法律文书的制作流程 152496310.3法律文书的送达与生效 16第1章法院受理与立案1.1案件受理的条件与程序案件受理是指法院在收到当事人的起诉材料后,经审查认为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过程。以下是案件受理的条件与程序:1.1.1受理条件(1)当事人符合起诉条件;(2)诉讼请求明确、具体;(3)起诉书符合法定形式;(4)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5)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1.1.2受理程序(1)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2)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案件予以立案;(3)法院在立案后,通知当事人并送达起诉状副本;(4)当事人按照法院指定的期限缴纳诉讼费;(5)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受理条件;(6)对符合条件的案件,法院依法进行审理。1.2立案登记制度及其操作立案登记制度是指法院在受理案件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进行立案登记,保证案件得到及时、公正审理的制度。以下是立案登记制度的具体操作:1.2.1立案登记(1)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进行立案;(2)立案庭对案件进行编号,并在案卷封面注明案件编号;(3)立案庭将案件信息录入案件管理系统,以便查询和统计。1.2.2立案审查(1)法院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法定形式;(2)审查起诉状所附证据材料是否齐全、真实;(3)审查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1.3案件受理后的材料审查案件受理后,法院应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以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以下是案件受理后的材料审查内容:1.3.1审查内容(1)当事人主体资格;(2)起诉状的法定形式;(3)起诉状的诉讼请求是否明确、具体;(4)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5)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1.3.2审查程序(1)法院在立案后,对当事人提交的起诉状、证据材料等进行审查;(2)对不符合法定形式或内容的起诉状,通知当事人补正;(3)对证据材料不齐全的,通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补充;(4)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5)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依法进行审理。第2章当事人诉讼权利与义务2.1当事人诉讼权利2.1.1出庭权当事人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出庭参加诉讼,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陈述。2.1.2辩护权当事人有权对对方当事人的主张和证据进行反驳,提出自己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主张成立。2.1.3申诉权当事人对一审、二审裁判不服的,有权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2.1.4申请回避权当事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等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回避。2.1.5诉讼保全权当事人有权申请对对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保全,以保证诉讼顺利进行。2.1.6查阅案卷权当事人有权查阅本案的诉讼材料、证据材料等案卷材料。2.1.7上诉权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2.1.8申请执行权胜诉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2.2当事人诉讼义务2.2.1如实陈述义务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不得故意隐瞒或者虚假陈述。2.2.2举证义务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履行举证责任。2.2.3出庭义务当事人应当在收到法院传票后按时出庭,无正当理由不得拒不到庭。2.2.4遵守法庭纪律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庭纪律,尊重审判人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2.2.5执行裁判义务败诉当事人应当履行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不得抗拒执行。2.2.6支付诉讼费用义务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承担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鉴定费等。2.3第三人参加诉讼2.3.1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2.3.2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2.3.3第三人权利与义务第三人参加诉讼,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但第三人对其参加部分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的,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者申请撤诉。第3章证据制度3.1证据的种类与认定证据是法院审理案件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基本手段。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证据分为以下几种:(1)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表达的思想内容,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2)物证: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痕迹、物质等。(3)证人证言:指证人就其亲身经历或者了解的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4)鉴定意见:指具有专门知识或者技能的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后所作的意见。(5)勘验笔录:指法院对现场、物品等进行勘查、检验时所作的记录。(6)视听资料:指利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所固定的声音、图像等信息,用以证明案件事实。(7)电子数据: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的数据和信息,用以证明案件事实。对证据的认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证据必须符合法定形式,且取得、提交过程符合法律规定。(2)关联性原则: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具有实质性联系。(3)真实性原则:证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伪造、篡改。3.2证据的收集与提交证据的收集是诉讼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应当自行收集证据,也可以申请法院收集证据。收集证据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合法收集:收集证据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规定。(2)全面收集:当事人应当收集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全部证据。(3)及时收集: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收集证据。证据提交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书面证据:书证、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应当提交原件或者复印件。(2)证人证言: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可以提交书面证言。(3)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应当提交存储介质,并附相应的说明材料。3.3证据保全与鉴定证据保全是指为防止证据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法院依法采取措施对证据进行保护的行为。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证据鉴定是指法院委托具有专门知识或者技能的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当事人可以申请鉴定,法院也可以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证据保全和鉴定应当遵循以下规定:(1)必要性原则:证据保全和鉴定应当确有必要,不得滥用。(2)合法原则:证据保全和鉴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保证程序的公正、公开。(3)及时原则:证据保全和鉴定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第4章审判组织与审判人员4.1审判组织的构成审判组织是我国法院进行案件审理的基本单元,负责依法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审判组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合议庭:合议庭是由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审判组织,负责审理各类案件。(1)审判员:具有法官资格,负责主持庭审、指导审判活动、撰写判决书等。(2)助理审判员:协助审判员进行审判工作,具有一定的审判职权。(3)人民陪审员:代表人民群众参与审判活动,发表意见,与审判员共同行使审判权。(二)独任庭:独任庭是由一名审判员或助理审判员组成的审判组织,主要负责简易程序的案件审理。4.2审判人员的回避为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审判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应当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四)曾经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代理人、辩护人等。审判人员回避由院长或者审判委员会决定。回避决定作出前,审判人员不得停止对案件的审理。4.3合议庭评议与裁决合议庭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评议与裁决:(一)公开原则: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保证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二)民主原则:合议庭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三)依法独立原则:合议庭在评议案件时,应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四)公正原则:合议庭应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性,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作出裁决。合议庭评议案件后,应制作合议庭笔录,并由审判长签署。裁决结果应当在庭审结束后及时宣布,并依法送达当事人。第5章审判程序5.1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是指法院对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进行首次审理时所适用的程序。本节主要阐述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具体步骤和相关规定。5.1.1受理案件受理是指法院对起诉状或其他起诉材料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5.1.2审理前的准备审理前准备主要包括:送达起诉状副本、答辩状副本;调查收集证据;确定开庭时间、地点等。5.1.3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5.1.4裁判法院在审理结束后,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相应的裁判。5.2第一审简易程序第一审简易程序是指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可以适用的一种简化审理程序。5.2.1适用条件简易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5.2.2审理流程简易程序的审理流程主要包括:立案、送达起诉状副本、答辩状副本、开庭审理、裁判。5.2.3裁判简易程序中,法院在审理结束后,应当当庭宣判或者在规定期限内送达裁判文书。5.3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是指当事人对第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提起上诉,上级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程序。5.3.1提起上诉当事人对第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5.3.2上诉审理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主要审查第一审法院的裁判是否有误,并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进行审查。5.3.3裁判第二审法院在审理结束后,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裁判。5.4再审程序再审程序是指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发觉确有错误,依法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5.4.1启动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不服,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法院也可以自行发觉裁判错误,决定再审。5.4.2再审审理再审程序中,法院应当对原审裁判进行全面的审查,包括事实认定、适用法律等方面。5.4.3裁判法院在再审审理结束后,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裁判,原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第6章诉讼费用与司法救助6.1诉讼费用的缴纳与退还6.1.1诉讼费用的缴纳(1)当事人提起诉讼时,应按照法定标准缴纳诉讼费用。(2)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证人费、鉴定费、公告费等。(3)诉讼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缴纳,逾期不缴纳的,视为撤诉。6.1.2诉讼费用的退还(1)诉讼过程中,若案件因法定事由终止审理,已缴纳的诉讼费用应予以退还。(2)当事人胜诉后,已缴纳的诉讼费用可以根据规定部分或全部退还。(3)诉讼费用退还的具体程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6.2诉讼费用的减免6.2.1减免条件(1)当事人确有困难,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可以申请减免。(2)申请减免诉讼费用的当事人,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6.2.2减免程序(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费用减免申请。(2)人民法院审查申请,符合减免条件的,作出减免决定。(3)决定减免诉讼费用的,应公告并通知当事人。6.3司法救助6.3.1司法救助的条件(1)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可以申请司法救助。(2)当事人因特殊情况,如残疾、重病等,导致诉讼能力受限的,可以申请司法救助。6.3.2司法救助程序(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司法救助申请。(2)人民法院审查申请,符合条件的,作出司法救助决定。(3)决定给予司法救助的,应公告并通知当事人。6.3.3司法救助方式(1)免交诉讼费用。(2)减交诉讼费用。(3)缓交诉讼费用。(4)提供法律援助等其他救助措施。第7章期间、送达与执行7.1期间的计算与顺延7.1.1期间的计算(1)期间以时、日、月、年为单位进行计算。(2)期间的开始日不算在期间内,期间的末日计入期间。(3)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日。(4)期间中遇到法定节假日的,节假日不计入期间。7.1.2期间的顺延(1)因不可抗力导致诉讼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的,期间予以顺延。(2)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决定回避前,期间予以顺延。(3)其他依法应当顺延期间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7.2文书送达方式与要求7.2.1直接送达(1)直接送达是指将文书直接送交受送达人或其代理人。(2)直接送达时应核对受送达人或其代理人的身份,并告知送达事项。(3)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采取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委托送达等方式。7.2.2邮寄送达(1)邮寄送达是指通过邮政渠道将文书寄送受送达人。(2)邮寄送达时应使用挂号信或快递,并注明“法律文书”字样。(3)邮寄送达的,以挂号信或快递的收件回执为送达凭证。7.2.3公告送达(1)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公告送达。(2)公告应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或人民法院公告栏内进行。(3)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计算,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7.3执行程序与措施7.3.1执行依据(1)生效的法律文书是执行程序的依据。(2)申请执行人应向人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并附上法律文书等相关材料。7.3.2执行措施(1)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2)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4)对被执行人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进行强制传唤、拘留、罚款等。7.3.3执行中止与终结(1)执行过程中,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中止执行。(2)执行完毕或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终结执行。第8章简易程序与速裁程序8.1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简易程序适用于以下条件的案件:(1)民事案件争议标的额不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2)刑事案件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3)行政案件涉及金额不超过五万元;(4)其他适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8.2简易程序的审理特点简易程序具有以下审理特点:(1)程序简化,诉讼环节相对较少;(2)审理期限短,一般不超过三个月;(3)法官独任审判,无需组成合议庭;(4)庭审方式灵活,可以采用书面审理、电话审理等方式;(5)强化调解,鼓励当事人和解;(6)诉讼费用减半收取。8.3速裁程序的适用与操作速裁程序适用于以下条件的案件:(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2)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和证据无异议;(3)当事人自愿选择适用速裁程序;(4)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单一,权利义务关系明确;(5)其他适宜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速裁程序的操作如下:(1)案件受理后,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向当事人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等诉讼材料;(2)法院应当在十日内完成庭审并作出判决;(3)庭审过程中,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简化庭审程序,如不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4)判决书应当简明扼要,注明判决理由;(5)当事人对速裁程序裁判结果不服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再审案件不适用速裁程序。第9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9.1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9.1.1国际管辖权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权,应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国际条约和惯例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以下原则适用:(一)被告住所地原则:被告在我国境内有住所的,我国法院对其享有管辖权。(二)合同履行地原则:涉及合同纠纷的,合同履行地在我国境内,我国法院对其享有管辖权。(三)侵权行为地原则:涉及侵权纠纷的,侵权行为地在我国境内,我国法院对其享有管辖权。9.1.2管辖权异议当事人对法院的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答辩期内提出。法院应当对异议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9.2涉外民事诉讼的证据与期间9.2.1证据涉外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质证和认证,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证据的真实性:证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伪造、篡改。(二)证据的合法性: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三)证据的关联性: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9.2.2期间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但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期间。9.3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