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1页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2页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3页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4页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黄潭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宁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2突发事件的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突发事件的分类(一)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暴雨、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以及重大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除了没有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突发事件的分类(二)事故灾难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分类(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

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分类(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突发事件的分类(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事件的分类(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指的是传染病的暴发(在1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1种传染病病人)和流行(1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包括鼠疫、肺炭疽和霍乱的暴发、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等。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3人以上发生不明原因的疾病。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包括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和食物中毒,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的分类(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医源性感染暴发,药品或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漏等事件,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和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出现1例以上的死亡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研究的意义:(一)

突发事件对人类的危害:大量的人员伤亡社会多方面影响经济的影响心理伤害环境的危害(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突发事件的意义和重要性1.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状况,评价我国突发事件的流行形势,深入认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2.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突发事件在我国的流行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3.有助于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策略、援救措施和应对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4.有助于动态观察各个地区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处理情况,评价各个地区突发事件的防治水平。13现状重大传染病疫情

现有的传染病时有暴发和流行已消灭或被控制传染病死灰复燃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和暴发流行

人畜共患病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食品卫生安全

食源性疾病与中毒食物恐怖我国正处在突发现状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期2003年SARS暴发2004年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2005年:泗县甲肝疫苗、动物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暴发2006年:人禽流感2007年:人禽流感、水灾、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山东列车脱轨、手足口暴发、汶川大地震、奥运会、三聚氰胺奶粉污染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形势和挑战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长周期的自然变化人为破坏导致自然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发生改变经济体制转型

社会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人与人之间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无性繁殖技术:破坏抗生素滥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形势和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人流、物流加快信息流加快国际反恐形势日益复杂国际恐怖主义国内恐怖主义职业卫生安全核和辐射污染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的挑战核恐怖事件的威胁

核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1617相关制度建设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布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督导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医疗卫生人员的补助制度。时间法律、法规名称报告条款报告单位或人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第三十、三十三条单位: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人员:上述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三十八条发生食物中毒单位和接受病人治疗单位;卫生行政部门;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1987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从事预防、医疗和保健工作人员;卫生防疫机构;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条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卫生防疫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畜牧兽医部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部门1991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二十一、二十二条性病防治机构、从事性病防治诊断的个体医1991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医疗保健机构、个体开业医生1999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第五、六、七、八条发生单位、接受食物中毒治疗单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2001放射事故管理规定第八、九条发生单位或个人、卫生部门、公安机关2002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六、八条发生事故的用人单位、接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二十条突发事件发生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人民政府200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办法第九至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发生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法律法规

18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时间法律名称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7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1993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6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1998血站管理办法1999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放射事故管理规定2002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办法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19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严重(I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或人口稀少或不变地区,1个县(区)域内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10例及以上、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的县(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省份,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人间疫情有向其他省份扩散的趋势,或波及2个及以上省份;一次放射事故中放射损伤人数50人以上,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10人以上,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5人以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在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地区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乡(镇),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及以上,并在其它地区出现肺鼠疫、肺炭疽病例;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地(市);腺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县(区),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及以上;霍乱在一个地(市)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地(市),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2倍以上;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人间疫情局部扩散,或出现二代病例;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区)以外的地区;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0人以上,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20人以上,或中度放射损伤人数3—50人,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5人;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在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局部地区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流行范围在一个乡(镇)以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霍乱在一个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10—30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区);或地极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一周内在一个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1倍以上;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出现人问病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腺鼠疫在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20例;霍在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下;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未出现人问病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报告;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50人,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处置病员公共卫生管理稳定群众情绪寻求合作和援助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

处置病员严重的突发事件会造成大量传染病患者或伤员,医务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对于传染性疾病爆发,应组织专门的救护力量,设置定点医院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病因未明疾病爆发时,要充分注意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临时放假关闭公共场所暂停公共活动控制人员流动加强出入境检疫封锁疫区发放药物、设备执行隔离、观察公共卫生管理如果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扩散和保护高危人群。稳定群众情绪突发事件发生后,尤其是病死率较高疾病的爆发会造成群众心理恐慌。因此,要防止谣言,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同时解释群众疑问,指导群众做好个体防范,以稳定群众情绪,为救援或防治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过去处理疫情多是政府应对,缺乏社会动员通常是疫情保密,“内紧外松”,造成恐慌公众配合差政府的公信度下降加强公众沟通和社会动员公布疫情通过主流媒体用权威的消息战胜谣言加强健康教育正确防护积极参与寻求合作和援助所有地区和国家发生突发事件时必须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救援工作但当本地力量和技术有限时,积极争取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援助十分有必要若国内外同时出现重大疫情时,及时取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各国的合作,有利于吸取他国经验,提高本国工作效率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迅速恢复和重建遭受破坏的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预防和处理受害人群的心理疾患等。第二章、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第一节突发传染病特征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季节性地区性群体性和社会性效应滞后性第二节突发传染病的分期间期前期打击期处理期恢复期一、间期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此期应积极制定预案,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措施;建立与维护预警系统和紧急处理系统,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前期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此期应立刻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将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疏散到安全地方,保护即将受波及的设施,动员紧急救援人员待命,并实施发布预警消息,协助群众作好应对准备。三、打击期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其打击期长短不一,如地震和建筑物爆炸可能只有数秒,旋风和球场暴乱最长会持续几个小时,而传染病爆发和洪涝灾害则能连续达数月之久。四、处理期指灾害救援或爆发控制期此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救治伤病人员,展开紧急公共卫生监测;封锁疫源地,进行消毒,紧急展开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查事故原因,终止危害的扩大,清除环境中残存的隐患,稳定社会情绪等。五、恢复期指事件平息期此期主要是尽快让事发或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秩序,包括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评估受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可能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预防和处理;修建和复原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第三节、突发传染病调查处理基本原则反应快速目的明确调查与控制同步进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科学调查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隐私权第四节、疾病爆发调查疾病爆发(outbreak)定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类患者的情况。这种集中发病现象,往往是由于存在共同致病因素或共同传播途径所致。一、爆发调查的目的①及时找到应采取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蔓延②证实报告病例诊断,确定是否爆发流行③找出爆发的特异病因或病原④描述爆发疾病的分布特征⑤查明爆发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⑥找出已暴露于病因的易感人群,决定采取措施二、爆发调查的特点①调查开始时没有关于致病因素或传播方式的明确假设;②调查开始时首先要保护人群的健康;③一旦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就应采取防治措施,而不必等待问题完全阐明。三、疾病爆发的调查步骤(一)初步调查1.核实诊断

病人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资料(一)初步调查2.了解疾病发生概况①病例数量及分布②以往当地和临近地区有否类似疾病发生③近期内群众生活、生产和集体活动情况④可能的与发病有关因素?⑤措施、效果?(一)初步调查3.病例及相关资料收集病例调查:①确定是否该种疾病②是否为该次爆发病例其他必需资料:人口资料(二)初步分析、提出假设(三)深入调查分析、验证假设根据初步调查分析所形成的假设,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现场流行病学观察等,验证假设。一般涉及以下内容:1、暴露日期确定与平均潜伏期计算2、爆发因素的判断3、现场观察4、实验室检验1、暴露日期确定与平均潜伏期计算1)暴露日期的确定同源性一次爆露,可根据病例发生的时间分布,根据该病的潜伏期推定。也可根据有明确暴露时间的特殊病例来确定2)平均潜伏期计算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不同。根据爆发病例的暴露日期和时间分布可以计算疾病的平均潜伏期,并以此与最初诊断相验证2、爆发因素的判断爆发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性方法3、现场观察对爆发地区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即对可疑传播方式、传播因素进行现场观察,以了解爆发可能是在何种条件或何环节发生的4、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是确定爆发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初步假设采集各种标本进行检测影响因素检测的及时性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四)采取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评价在爆发调查过程中,调查与实施防治措施要紧密结合,要做到边调查、边分析、边采取措施,并不断对措施进行补充或修订,以及时控制疫情,防止疾病蔓延采取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可用日发病率下降作为爆发得到逐步控制的指标。但要注意发病率的自然下降,包括流行高峰后下降,感染来源自然消除,大部分易感者已经发病或感染,或者大量隐性感染获得了免疫力等。(五)总结报告1.总结报告的意义:总结经验教训,为防止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以技术报告形式发表可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以工作报告形式提交可为政府或卫生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五)总结报告2.

总结报告(技术性)的格式:1)报告题目、作者及其所属单位。2)当地背景(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等)以及流行情况(问题)简介。3)调查方法、对象和其他资料来源。4)调查结果临床诊断依据的结果(症状学、实验室检查等);发病分布的描述,流行曲线和暴露日期的推算,传染源或传播因素的证据;控制措施及其效果;流行的病因假设的验证分析等。(五)总结报告5)讨论 可能的病因学;传染源或传播因素、污染来源,控制措施的效果;结论与建议等。6)小结 有时可作为摘要放在报告前面。致谢尤其是要感谢调查中给予支持和合作的单位与个人。

二、爆发调查的分析1、时间分布2、地区分布3、人群分布4、平均潜伏期的计算5、暴露日期的推算6、爆发因素的分析7、传染源的分析1、时间分布对时间分布的描述,通常以横坐标为时间尺度,纵坐标为病例数,构成直方图或线图,称为流行曲线(epidemiccurve)因爆发类型、传播方式和易感者人数的不同,流行曲线各异1、时间分布(1)同源性爆发同源一次暴露引起的爆发:流行曲线为单峰型(如图I)。易感者同时受染,病例数骤然升高,迅速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持续时间通常与该病的潜伏期波动范围相一致(即潜伏期全距)。1、时间分布同源多次暴露引起的爆发:是指爆发引起的病例不是同时受染,而是分次受染的结果。每出现一批病例在流行曲线上有一个高峰。流行曲线为双峰型(如图II)或多峰型(图III)。特点:整个爆发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潜伏期的全距1、时间分布(2)连续传播性爆发致病性病原体从一个受感者转到另一个受感者,可通过直接接触或经中介的人、动物或媒介物而实现;此类型的爆发,在潜伏期长的疾病,病例数缓慢增多,整个流行过程持续时间长(图IV)。在潜伏期短而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流行曲线也可象同源性传播相似,可突升突降,但持续时间长于一个潜伏期(图V)1、时间分布(3)混合型流行由共同媒介传播引起的传染病爆发,可使人群中的传染源增多,防治措施不当时,又可通过人与人接触等方式连续传播,再引发一些新病例,称混合型流行,如经食物传播的伤寒、甲型肝炎等。2、地区分布根据实际情况,按病例发生的地点绘制出地区分布图或标点地图还可按不同地区计算罹患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用以探索爆发的来源3、人群分布按照人群不同特征分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罹患率4、平均潜伏期的计算平均潜伏期可用几何均数或中位数求出。对于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来反映其集中性,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几何均数反映集中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多呈对数正态分布计算潜伏期首先要确定暴露日期,属于一次同源暴露的疾病爆发流行且继发病例很少,则能较准确推算其最短、最长与平均潜伏期5、暴露日期的推算根据潜伏期可以推算暴露时间。(1)如果病原已知,同源性爆发的暴露时间推算方法有两种:①是从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或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即为同源暴露的近似日期。②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最短潜伏期,再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这两个时点之间的某个时间可能是同源暴露的时间。(2)如果病原未知,需首先推断潜伏期,然后再推暴露日期5、暴露日期的推算例图1示一次同源暴露的伤寒流行曲线。83例病例的第42例为中位病例,于3月29日发病,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14天,3月15日便是共同暴露的近似日期。另一种方法是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最短潜伏期7天,再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21天,这两个时点之间,即3月14日至17日之间的某个时间可能是同源暴露的时间。6、爆发因素的分析(1)相关性研究(生态学研究)以人群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进行暴露与疾病关系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由果及因,较迅速筛选出与疾病爆发有关的因素(3)因素对照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方法之一,按可疑暴露因素分组比较,直接验证暴露与爆发疾病的因果关系7、传染源的分析(1)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2)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从分子及基因水平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特征,查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原体分类和分型研究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结构第三章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仍是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重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振聋发聩地提出:“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一、传染病的控制策略1.预防为主:在疫情尚未出现前,针对可能暴露于病原体并发生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采取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一、传染病的控制策略2.加强传染病监测:监测内容包括传染病发病、死亡,病原体型别、特性,媒介昆虫和动物宿主种类、分布和病原体携带状况,人群免疫水平及人口资料等。常规报告哨点监测3.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1.传染病报告:具体要求参见《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甲类传染病病人和一类传染病中的“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病人必须实施隔离治疗,必要时可请公安部门协助。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可在医院或家中隔离,隔离通常应至临床或实验室证明病人已痊愈为止。丙类传染病中的瘤型麻风病人必须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痊愈才可恢复工作、学习。注意: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接受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措施,不得拒绝。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可在医疗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2)病原携带者: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后。在饮食、托幼和服务行业工作的病原携带者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病原携带者不得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疟疾病原携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