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电脑演示)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
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
(电脑演示)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了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
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功率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
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经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
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数减整十数
课件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
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
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2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小猫和小朋友们一起
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在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们能解决吗?能!
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课件演示:
1.40+20=60-20=60-40=
2.30+20=50-30=50-20=
师说: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
们能钓到许许多多的鱼!不过你们要记住只有得数等于6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花
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钓鱼。
课件演示:(小猫图)指名说得数
70+2020+4070-30
0+8080-50100-20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
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60的路就是回家的
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得数是60的呢?(学生活动)
20+3030+300+40
100-6040+2040-10
30-3070-1070-20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课件演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怎样计算?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看着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2.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
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
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L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
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
案例。
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请大家仔
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
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
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
7+2=3(盘)1(个)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
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并完善下表。
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6个每2个一盘分了3盘,恰好分完
6+2=3(盘)
7个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一个7+2=3(盘)1(个)
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究奠定基础。)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教师(出示下图):用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教师:很好,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用小棒来摆一摆这样的正方形。大家看好,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请你们用手中的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像
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出示下图),并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注意:教师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小棒,小棒的数量在8-76之间,且尽可能
保证每组学生的小棒数量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情况。
2.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随着交流在黑板上完成如下板书
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8根口口8+4=2(个)
9根□□19+4=2(个)1(根)
10根口□11104-4=2(个)2(根)
11根□□11111+4=2(个)3(根)
12根□□□12+4=3(个)
13根□□□113+4=3(个)1(根)
14根□□□1114+4=3(个)2(根)
15根□□□11115+4=3(个)3(根)
16根□□□□16+4=4(个)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及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1、2、3,可能是4或者5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列举出了这样的有规律变
化的许多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
律,最后又举了一些例子进行验证。看来动手做一做、写一写,举例说一说,这些
都是我们研究数学、发现规律的好方法。
4.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
教师: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呈现下图)。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
几根小棒?谁来猜一猜?
教师就如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可能剩几根小棒?有几种情况?
(2)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
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与余数
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填一填
A4-6=50
教师:题目是什么意思?
教师:口里可以填几,你能完整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交流,互相学习借鉴;进一步体会有余数的除
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教师:看来,大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
余数的除法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
运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出示情景图,谈话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
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如果要求“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估计有的学生采用分步计算,有的采用综合算式计算)
2.组织学生想一想。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
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
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
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
(29+25)4-9
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
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
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
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
(29+25)+9
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完成。
1.比一比,算一算。
16+244-818-9X230-64-3(16+24)4-8(18-9)X2
2.在里填“<”、“>”或。
7+7+7+87X4+117X9-77X7+7304-5+1304-(5+1)9-2X4(9-2)X4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今天,我们帮助笑笑他们解决了坐船过河的问题,回想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
数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
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7个草莓磁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儿份,每份是
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认识余数。
(1)出示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谈话: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怎样列式?
64-2=3(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小结: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2)思考第二个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放结果。
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4-2=3(盘).............1(个)
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余数就是两个数相除时不够除
而剩下的数。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将平时要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
法。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
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
今天学习的余数。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例1.6+2=3(盘)
74-2=3(盘)............1(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树林医生
教学内容:
课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
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森林中谁是大树的医生吗?
2.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想: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
喜鹊和黄鹏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虫子少?
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2.操作:先把一张纸条贴在黑板上,说明这是黄鹏的只数146只,再问:喜
鹊的纸条要比着黄鹏的怎么样?说明还要长,因为多38只虫子。
146只
黄鹏
多38只
喜鹊
有?只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式:146+38=184(只)
汇报算法。
小结:多的=少的+相差的。
4.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引导学生用纸条摆一摆。
146只
黄鹏
少12只
啄木鸟
卜有?只T
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少一块呢?从而发现: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146里面去
掉12,列式:14612=134(只)
小结:少的=多的相差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做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纸条图摆一摆,弄清题目数量关系,并在全班交
流,然后正确解答。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若有困难,就建议学生使用纸条图来帮助。
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
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
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
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
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就是1000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
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
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
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
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
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走一走:体验100米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
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确定10米长的距
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
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测出100米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
间。
(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是多少
米?1000米也可以说是1千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一一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米数10米100米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大约有多长。
①10个100米;
②100个10米;
③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④1000米能走多少步;
⑤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⑥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4、教师小结:1千米=1000米或1=1000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
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
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
/J\O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基本练习
书中37页L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
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
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
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
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
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
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
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
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
大约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
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
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
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
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
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复习
L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8()<387()<40指名回答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
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
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
44+6=22。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
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
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
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
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
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正确运算顺序进行
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自我评价纸口算纸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口算比赛
1、师:课前老师就听说我们二一班的同学们数学计算能力非常棒,今天老师
先准备了1分钟的口算题卡,想看看大家的计算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先来比一比
好吗?
师: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自我评价纸,老师会结合同学们的课上表
现,奖励给大家评价星星,这节课得到评价星多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准备一份小礼
物,希望同学们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这节课上展示出来。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1组1分钟口算。
3、反馈计算结果。教师订正,学生自己判,统计全对、错3个及以下、错5
个及以下、错5个以上学生数。
师:整体来看大家的计算速度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有的同学有点紧张了,没
关系,老师不会通过这一次比试就对大家下定论,因为这节课上我们还有很多的机
会来展示自己。请全对的同学在自我评价纸上画2个星星,错题在3个及以下的同
学画1颗星星。
(二)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8X34-4=6X8-5=
9X(64-3)=7+(9-6)=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题目,分组完成。指名侧板书。(教师提前写好)
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板书同学给订正,并总结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
指名4人侧板书并订正。
学生自我评价。(作对的同学涂1颗星星)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例3:7X(7-5)(77-42)4-7
师:大家看这两个算式,比较一下,和我们刚才完成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而且有括号)
师: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板书(混合
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
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以前我们学过了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中含有小括号的
算式,我们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指示)像这样加减乘除混合并有
小括号的算式,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也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我们
一起来看看具体计算顺序。
1、播放课件。(展示运算顺序)
2、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结合以前的学习你能试着总结一下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
样计算吗?
(学生试总结,教师课件出示完整过程及运算顺序,并板书)
3、经历完整运算过程,指名板书。
(算式条贴:(14+7)4-75义(16-9)
师:老师这有两道题,你选择其中一题,来试着算一算写在答题纸上。
(1)学生选择试算,指名板书两题。
(2)学生口述运算顺序并订正。
(3)学生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
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师:同学们又了解到了一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学们你们都得到多少颗评
价星。随机抽取学生问。选取得星多的同学到台前教师送一个小礼物。
师:同学们你们想得到惊喜吗?那老师就再给大家制造一些机会,我们来做一
些练习。同学们要加油了!
师:下面的活动同学们要涉及到和小组同学合作。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所在的学
习小组吗?(课前分好)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12-5)X348+(8-2)
34-(28-13)6X(7+2)(88—56)4-8
1、学生任选一题说说运算顺序。(全部说一遍)
2、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两道题目。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选2个算式,独立完成,后小组完成订
正。反馈各组学习情况,教师巡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师:刚才我们以各种形式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练习。从反馈情况看大家掌
握的还不错。看看自己的评价表,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X7(72-18)4-924+4+2
(4+5)X772-184-9244-(4+2)
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的
运算因为有了小括号,就改变了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看来小括号的作用还真是不
小。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两人一组,自选一组题目完成并互相订正完成,进行自我评价。
师:同学们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合作的也很好,尤其是组,这组同
学在自己的评价纸上再加一颗评价印章,希望其他组继续努力。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强调: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混合运算计时自选练习。(准备一组练习题)
为学生准备一组混合运算练习题,学生自己选择完成练习。遇到问题可以请同
组同学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老师会深入到同学们中间观察大家的表现,对于
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加上评价印章。
(五)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X+()}使等式成立
222=2
要求:1、独立思考,看你能想到哪些填法?
2、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本组想到所有填法。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发给各组1个纸条,便于各组记录所有填法)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1、总结评价印章情况,颁发神秘惊喜。
2、同学们谈感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第23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
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能力目标:通过借助认识路线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
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告诉学生班级所面向的方向,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
马上伸手指向相应的方向,要求学生指得又对又快。
如教师说:“东南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东南方向。
进行方向练习后,教师让同桌一名学生用学过的方向词描述摆的位置,另一名
学生用学具摆。
同桌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上台示范。
一、新投
1、引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辨认了方向,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
来认识路线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吧!
2、认识路线。
教师出示书中例图。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是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教师请学生观
察图,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学生打开书读一读淘气和笑笑都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读懂
后,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淘气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学生
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边讲边指路线图,重点强调行车路线的方
向。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在课本第22页填一填,填后再让学读一读。
再看图,4人一组说一说笑笑从动物园出发到广场的行车路线。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当小小解说员,说出行车方向和路线。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两条路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讨论后,教
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要坐车,想从哪一站上车到哪一站下车呢?行车的
路线是怎样的?
4人一组讨论,每个同学轮流说,其他同学帮忙将行车路线写下来。再请学生
上台指图说自己是怎么坐车的。
3、试一试。
学生小组交流第⑴题和第(2)题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回答第(1)题。教师
指导学生一起数4站,找出在哪站下车。
第⑵题,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向前数3站,认为是从光明
街上车的,有的学生向后数3站,认为是在育才路上车的。
三、练一练
1、做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让学生观察路线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标出
小红行走的路线方向。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小红是如何上学、放学的?可以说说小故事。比一
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的路线,书在说时,
教师应注意学生所说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沿途景物说故事。
学生说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上学、放学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
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2、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出示挂图。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都看到什么?获得了
什么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图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说一说。
第⑴小题,教师让学生读题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园”观察海底世
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观察它们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第⑵小题,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海底世界?教师让利小组内进行讨
论,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图中标出路当方向,也可以将路线方向写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指导。
学生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当回岛上的居民,说一说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该怎么
走。
3、做第3题
让学生画出自己回家的路线图
四、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以及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或
乘除混合运算,学会解答同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口算。
23+532-67X672+967-30
38+528+44X545-2364-9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
2.开火车连算。
教师用卡片先出示前两个数,再出示第三个数。
4+5=9-3=15-7=8+4=
3X8=244-6=364-9=4X8=
54+9=6X2=
3.算一算。
58-14+6=
交流:你还记得这道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有加有减,从左往右的顺
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二、互动新授
1.加减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算式。
53-24+38
师:观察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先算53-24=29(人)再加下午的38人,一共有67人。
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减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
哪一步呢?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减法有加法,我
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从左往右。
2.乘除问题。
你们真是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把你
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154-3X5
师引导观察这个算式,提问: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15+3=5,再算3X5=15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
有除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从左往右。
15+3X5
=5X5
=25
我们先算15・3,得出5,再把这个商5与原来的算式中的“X5”写在下一
行。接着我们计算5X5,其结果为25,将其写在第三行。25也是整个算式的结
果。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
算。(板书)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人算式里面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的。
2.完成教材练习H■•一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H^一第3题。
“哪张荷叶上的算式计算是对的?”学生判断,说说判断的方法,说说不对的
地方在哪里,把它改正过来。
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
的顺序依次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
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
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编排特点
与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