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市三中教育集团高2023级高二十月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的整个历史衍化过程,其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我们今天研究诸子之学,要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接着讲”无法局限于原来的范围,因为它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应该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和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更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材料二:“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就是“远施周遍”的爱。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阻止“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墨子·兼爱中》)的霸道行为,使穷苦人民和弱小的诸侯国家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兼爱”着眼于实利,没有停留在空泛的道德说教上。对穷苦人民“兼爱”,就要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子·非命下》),就要做到“为万民兴利除害”。对弱小国家“兼爱”,就是竭力帮助它不受大国的侵略。“兼爱”说是对儒家“仁爱”说的突破。孔子的学说以仁爱为中心,强调“亲亲”(爱其亲人)为本。人有亲疏之别,因此爱也有薄厚之分。墨子突破儒家“仁爱”的保守性和狭隘性,让人无亲疏、无等级、无差别的完全平等的“兼爱”,把人民从原来作为被“爱”的陪衬角色确立为被“爱”的主体对象,甚至要求君主也做到“爱民谨忠、利民谨厚”。这与古代的大同思想相通或相同。大同思想起源于三皇时代,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解释说,“《三坟》是伏羲、神农、黄帝等三皇的典籍,言大道也;《五典》是少昊、颛顼、高辛、帝尧、虞舜的典籍,言常道也”。这里的大道、常道即指“大同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诗经》里也有所体现,如《诗经·魏风》中的《硕鼠》篇,主题就是希望找到“安居乐业、劳有所获、永无悲号”的“乐土”。这里虽然没有说“大同”一词,但向往乐土的美好理想就是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大同思想在《墨子》一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墨子的“兼爱”思想,给大同社会绘制了详细的蓝图,最后在《礼记·礼运》中才得以有完整的表述。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历代贤人志士为此前赴后继。其中最著名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康有为写了《大同书》,设想未来的大同社会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高。国界消灭,全世界统一于一个“公政府”之下,没有战争。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没有贵贱等级。男女完全平等,家庭已消灭,不存在父权、夫权压迫。孙中山的大同理想主要内容是:土地国有,大企业国营,但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存在,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个阶级继续存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普遍改善,国家举办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公共福利事业供公民享用。孙中山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终生奋斗的理想,他说,努力普及博爱思想,使“地尽五洲,时历万世,蒸蒸芸芸,莫不披其泽惠”成为“人类之福音”。可见,孙中山的“博爱”思想是超越国界的。今天,大同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文化遗产,对解决全球发展的难题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摘编自李广星李之文《论墨子的兼爱大同思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照着讲”注重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主要是为了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为后继的思想发展提供理论之源。B.“接着讲”不仅要突破诸子之学原有的内在品格,还要突破诸子之学原有的思想范围,并实现与西方思想的逐步融合。C.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清晰的历史渊源,它超越了儒家“仁爱”的保守和狭隘,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思想的创造性。D.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有超越国界建设“大同社会”的理想,但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二人提出的设想有着很大的区别。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内涵完全不同又无法分离,二者呈现出辩证统一的关系。B.要实现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有必要把“诸子之学”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C.材料二多次引用《墨子》的原句来阐释“兼爱”思想,这本身就是“照着讲”的体现。D.“兼爱”大同思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所以中国历史选择儒家作为正统思想。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C.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4.为什么说墨子的兼爱思想“给大同社会绘制了详细的蓝图”?请结合材料二举例说明。(4分)5.面对当前全球发展的“四大赤字”(指治理、信任、和平、发展赤字),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呼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坚持公正合理,坚持互商互谅,坚持同舟共济,坚持互利共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4小题,16分)春秋时代的春与秋李舫公元前五百余年的某一天,两位衣袂飘飘的智者翩然相遇。时间,不详;地点,不详;观众,不详。但是,他们短暂的对话,却留下一段妙趣横生的传世佳话。其中的一位,温而厉,恭而安,儒雅敦厚,威而不猛。另一位,年略长,耳垂肩,深藏若虚,含而不露。这也许是他们的第二次会面,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后两千五百余年的岁月中,我们将渐渐知晓这场对话对于世界历史、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意义。一他们,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孔子是两千五百年来儒家的始祖,老子是两千五百年来道学的滥觞。这一天,年幼些的孔子将去向年长的老子求教。贵族世家的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尽管他被后世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但身世并不光彩,“绝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生而七漏,首上圩顶,所以他的母亲为他取名曰丘。与孔子相比,平民出身的老子身世颇为含混,除弥漫坊间的奇闻逸趣外,只知道他“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某一日,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从此一去不复返。孔子对老子一向有着极大的好奇。我们不妨想象这样的场景——两位孤独的智者踽踽独行,他们的神情疲倦而诡谲,赫然卓立,没人理解他们的激奋,更没人理解他们的孤独和愁苦。孔子的弟子曾点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颇得孔子的赞许。这是一幅春秋末期世态人情的风俗画,生命的充实和欢乐盎然风中。阳光明媚,春意欢愉,人们沐浴、歌唱、远眺,无忧无虑,身心自由,我们似乎从中感受到了春的和煦,歌的嘹亮,诗的馥郁。老子也徘徊在这春末的暖阳中,他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景象:“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在他的耳边,是呼喊声、应诺声、斥责声,世事喧嚣纷扰,世人兴高采烈,就像要参加盛大宴席,又如春日登台揽胜,媸妍良善邪恶美丽狰狞,又有什么分别,谁又能够分辨?“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在茫茫人海中,老子反复抒写自己“独异于人”的孤独与惆怅,在“小我”与“大众”之间种种难以融合的差异中,老子在反思、在犹豫、在踟蹰、在审视众生、在拷问自己。这孤独和惆怅曾吸引过年幼的孔子,而这一次,他想问的是,孤独和惆怅背后的机杼。历史的天空,就在这一刻定格。一个温良敦厚,其文光明朗照,和煦如春;一个智慧狡黠,其文潇洒峻峭,秋般飘逸。他们是春秋时代的春与秋。两千五百年前的这一刻,他们终于相遇。老子直言不讳。他认为孔子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其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他建议孔子,抛弃他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孔子、对于世人,都是没有好处的。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春秋年代,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二这次问礼对于孔子,是晴天霹雳,更是醍醐灌顶。老子与孔子性格迥异。老子致虚守静、知雄守雌,孔子信而好古、直道而行。然而,老子作为周守藏室之史,孔子作为摄相事的鲁国大司寇,两者自然都有辅教天子行政的职责,救亡图存的使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春秋左氏传》评价,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翻开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不难看到其中充斥的血污和战乱。诸侯割据,礼教崩殖,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坠落,世袭、世卿、世禄的礼乐制度渐次瓦解,各国诸侯假“仁义”之名竞相争霸,卿大夫之间互相倾轧。值此之时,老子的避世、孔子的救世,不可谓不哀不恸也。老子之高标自持、之高蹈轻扬,确是世俗之人、尘俗之世难以想象,更难以理解的。老子研究道德学问,只求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于世。当然,同样作为一代宗师,孔子也不会因为一次谈话而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志向。与其相咆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吧。孔子依然故我,宵衣旰食,席不暇暖,赶起牛车,带领他的弟子出发了。他们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纵使困难重重,也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春秋时代怎样的一幅画卷?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两千五百年前漆黑的长夜里,两位仰望星空的智者,刚刚结束一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对话,旋即坚定地奔向各自的未来——一个怀抱“至智”的讥诮,“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个满腹“至善”的温良,惶惶不可终日,“累累若丧家之狗”。在那个风起云涌、命如草芥的时代,他们孜孜矻矻,奔突以求,终于用冷峻包藏了宽柔,从渺小拓展着宏阔,由卑微抵达至伟岸,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秉烛探幽,才有了中国文化的纵横捭阖、博大精深。老子与孔子的这一次会面,尽管短暂,却完满地完成了中国文化内部的第一次碰撞、升华。(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和老子相遇的时间、地点等均不详,两人会面的场景颇具神秘感,给后人留下许多想象空间。B.文章提到孔子的身世并不光彩,老子的身世含混,是为了表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成才不易。C.同样沐浴在春末的暖阳中,孔子和老子的感受却不尽相同,是因为两人性情有别,思想理念不同。D.这次会面后,孔子并没有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志向,而选择周游列国,继续宣传自己的救世主张。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用齐整的短句勾勒孔子与老子的神貌,将两人并举,表明二者在这场历史对话中同等重要。B.文章引用《史记》关于孔子问礼的记载,使作者对这次会面的想象有了历史依据,增强了真实感和文化底蕴。C.“这是春秋时代怎样的一幅画卷?”这一问句饱含深情,一改前文冷静的叙写,引出后文对两位智者热情的赞美。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回望了两位思想巨人的这场对话,视野宏阔,富于思辨。8.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9.有人说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你认为本文是否体现了这种创作追求?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材料二: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节选自《国语·晋语三》)材料三:晋又饥,秦伯又忾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节选自《左传》)[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四年A晋饥B乞籴C于秦D缪公E问百里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徒,白白地,与《师说》中的“郯子之徒”的“徒”意思不相同。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C.矜,指怜悯,与《〈老子〉四章》中的“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不同。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枇杷白居易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把人与物联系在一起:惜年华时看到了野枇杷,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思。B.以“火”饰“树”,突出了枇杷之红之多,“翻”字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C.“绛焰”“琼枝”“红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枇杷果的肥大红润。D.颈联把山枇杷与桃李作对比,突出了山枇杷之美,表现了作者的欣赏之情。16.前人评本诗末二句:“含蓄蕴藉,寄慨遥深。”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作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鲁迅先生曾言:“吾辈之榜样如烁烁明星闪耀于眼前。”当代青年应与优秀的人同行,并及时反省自己,正如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进酒》中,李白一句“____________”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愤,也用“__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蔑视。(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勇敢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美德,常常会给自己带来______的收获。这种收获就是,你将一手造就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带来好运气。很多人一直很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当你坚定地承担责任勇往直前的时候,天地万物好像听到了一个指令,会齐心协力地帮助你、成就你。于是,贵人也出现了,机会也在最不可能滋生的崖缝中露出了细芽。其实,很多人在内心都愿意伸出友谊之手,这种手,有的时候是一个机遇,给谁都是给,为什么不给一个让我们心生好感的人呢?为什么不给一个让我们心怀敬重的人呢?为什么不给一个具备美德的人呢?于是你就得到了它。世界上的事,都是因人而异的。对你来说难于上青天的事,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可能就会______。所以,先让自己优秀起来吧,当你______的时候,机遇就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了。只要你像雄鹰,无数次张开翅膀,也许有一次正好刮过来了风,那就是一股上升的气流。如果你蜷曲在巢中,无论刮过怎样的风,对你都只是寒冷。你需要自己努力,将困苦变成优势。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写出两个句子。(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生气对人体的损伤不光是日积月累的,还有可能触发一些急性、危及生命的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说过,甚至经历过。生气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触发因素,让中风、心律失常、心梗等各种风险攀升。《欧洲心脏杂志》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愤怒爆发后的2小时内,缺血性中风发生风险上升3.62倍,心梗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高出4.74倍。即使在中度愤怒的情况下,室颤风险发生率也要高出3.2倍,强烈愤怒则更是高出16.7倍。还有一项近5万人的队列研究,经过9年的跟踪发现,经常生气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了23%,房颤和心衰风险分别增加16%和19%。生气不光是对心血管有伤害,①。它不仅能诱发荨麻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问题,对大脑也有损伤,让神经细胞连接数量减少,记忆力下降,让人更容易焦虑、失眠。长期生闷气还会影响内分泌,改变皮质醇的分泌规律,影响免疫力、性激素分泌,导致月经不调等问题。愤怒本身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它能够给我们动力,有助于推动我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但气大确实伤身,不论是一次性的暴怒,②,都对身体不好。20.下列句子中的“确实”与文中加点的“确实”,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这屋子又宽绰又豁亮,确实不赖!B.郦道元注《水经》,考证确实。C.他确实有一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D.这时的梁永生,确实是正在一面听汇报一面想问题。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来说去,世上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认识自己,一是如何认识他人。其实,这是一件事,知道如何认识自己,也就知道了如何认识他人。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宜宾市三中教育集团高2023级高二十月月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B2.C3.D4.(示例)①兼爱思想打破了亲疏和等级之间的差别,是《礼记·礼运》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思想的来源。②兼爱思想打破了穷富界限和强弱界限,对穷苦人民和弱小国家兼爱,是“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思想的来源。5.(示例)①“四个坚持”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的体现,是墨子、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思想的延续,具有“照着讲”的特征;②“四个坚持”的目标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是解决当前全球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具有“接着讲”的特征。【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材料一阐述了“照着讲”和“接着讲”两种研究方法的辩证关系,强调了思想的历史承继性和创造性。材料二则具体分析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其对大同社会的构想,展示了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比儒家和墨家思想,揭示了思想的突破与发展,并结合现代背景,探讨了这些古代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整体结构清晰,论证严密。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接着讲’不仅要突破诸子之学原有的内在品格”有误,材料一开头说“其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可知,“突破性”是诸子之学原有的内在品格,所以“接着讲”不是要突破其内在品格,而是“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A.“内涵完全不同”有误,根据材一“‘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可知,二者相互渗入和包含。B.“逐渐过渡”有误,材料一指出两者“无法分离”,“逐渐过渡”意味着二者的分离,选项与原文矛盾。D.“脱离社会实际”有误,墨家关注穷苦人民和弱国,不能说是脱离社会实际,这点所谓的不足更不是造成中国历史选择儒家作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对待贤明者的态度:意思是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B.是对待学问的态度: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没有思想的突破,仍然是“照着讲”的表现。C.是对待老师和真理的态度。D.强调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守正”“尊古”接近“照着讲”,“不守旧”“不复古”接近“接着讲”,最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相互渗透的观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原文中“墨子突破儒家‘仁爱’的保守性和狭隘性,让人无亲疏、无等级、无差别的完全平等的‘兼爱’……这与古代的大同思想相通或相同”“墨子的‘兼爱’思想,给大同社会绘制了详细的蓝图,最后在《礼记·礼运》中才得以有完整的表述。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内容,说明兼爱思想打破了亲疏和等级之间的差别,是《礼记·礼运》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思想的来源。②原文有“‘兼爱’就是‘远施周遍’的爱”“使穷苦人民和弱小的诸侯国家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对穷苦人民‘兼爱’,就要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就要做到‘为万民兴利除害’。对弱小国家‘兼爱’,就是竭力帮助它不受大国的侵略”“墨子的‘兼爱’思想,给大同社会绘制了详细的蓝图”“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说明兼爱思想打破了穷富界限和强弱界限,对穷苦人民和弱小国家兼爱,是“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思想的来源。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①墨子思想讲“兼爱”,讲“完全平等”;康有为写了《大同书》,设想未来的大同社会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的社会;孙中山阐释了自己的大同理想,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终生奋斗的理想。“四个坚持”的“坚持公正合理,坚持互商互谅,坚持同舟共济,坚持互利共赢”与以上三者的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的体现,是墨子、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思想的延续,具有“照着讲”的特征;②原文有“今天,大同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文化遗产,对解决全球发展的难题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据此可知,“四个坚持”是今天的“大同思想”,必然也有时代的突破性,其目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是解决当前全球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具有“接着讲”的特征。6.B7.C8.①“春”指年幼些的孔子,温良敦厚,其文光明朗照,和煦如春;“秋”指年长的老子,智慧狡黠,其文潇洒峻峭,秋般飘逸。②“春”指救世的儒家学说,“秋”指避世的道家学说。③“春和秋”指春秋末世的时代特征,既有充实欢乐的一面,也有萧瑟冷峻的一面。9.示例1:我认为本文体现了“感时忧国”的创作追求。①文本中孔子与老子会面的故事聚焦在两人对时代的忧思上。②作者由此引发的抒情和议论都与国家的文化兴衰有关。③读者从文本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热切的家国情怀。示例2:我认为本文没有体现“感时忧国”的创作追求。①文章讲述的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没有对当下的时代问题展开探讨。②作者赞美了孔子和老子会面对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没有感伤、忧虑之情。③读者从中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不易和中国文化的坚韧、博大。【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为了表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成才不易”错,目的关系不成立,文章提到孔子的身世并不光彩、老子的身世含混,只是对二人的身世背景进行介绍,不是“为了表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成才不易”。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前文冷静的叙写”错,前文的叙写并不完全“冷静”,也带有作者个人的主观色彩,如“他们短暂的对话,却留下一段妙趣横生的传世佳话”“我们将渐渐知晓这场对话对于世界历史、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意义”,表现了作者对孔子和老子的赞美。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①根据“一个温良敦厚,其文光明朗照,和煦如春”“一个智慧狡黠,其文潇洒峻峭,秋般飘逸”“他们是春秋时代的春与秋”,可知:“春”指孔子,温良敦厚,其文光明朗照,和煦如春;“秋”指年长的老子,智慧狡黠,其文潇洒峻峭,秋般飘逸。②根据“孔子是两千五百年来儒家的始祖,老子是两千五百年来道学的滥觞”“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可知:“春”指救世的儒家学说,“秋”指避世的道家学说。③根据“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春秋年代,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这是一幅春秋末期世态人情的风俗画,生命的充实和欢乐盎然风中”“在他的耳边,是呼喊声、应诺声、斥责声,世事喧嚣纷扰……又有什么分别,谁又能够分辨”,可知:“春和秋”指春秋末世的时代特征,既有充实欢乐的一面,也有萧瑟冷峻的一面。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如果认为体现了“感时忧国”的创作追求。①由“两位孤独的智者踽踽独行,他们的神情疲倦而诡谲,赫然卓立,没人理解他们的激奋,更没人理解他们的孤独和愁苦”“老子反复抒写自己‘独异于人’的孤独与惆怅”“老子在反思、在犹豫、在踟蹰、在审视众生、在拷问自己”“两者自然都有辅教天子行政的职责,救亡图存的使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等内容,可知孔子与老子会面的故事,聚焦于两人对时代的忧思上。②由“此后两千五百余年的岁月中,我们将渐渐知晓这场对话对于世界历史、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意义”“在那个风起云涌、命如草芥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秉烛探幽,才有了中国文化的纵横捭阖、博大精深”等内容,可知作者的抒情和议论都与国家的文化兴衰有关。③由“老子的避世、孔子的救世,不可谓不哀不恸也”“同样作为一代宗师,孔子也不会因为一次谈话而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志向”“老子与孔子的这一次会面,尽管短暂,却完满地完成了中国文化内部的第一次碰撞、升华”等内容,可以引发读者感受到作者热切的家国情怀。如果认为没有体现“感时忧国”的创作追求。①由“他们,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孔子的弟子曾点……无忧无虑,身心自由”“老子也徘徊在这春末的暖阳中……又有什么分别,谁又能够分辨”等内容,可知文章讲述的是历史人物孔子和老子的故事,而没有对当下的时代问题展开探讨。②由“此后两千五百余年的岁月中,我们将渐渐知晓这场对话对于世界历史、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意义”“历史的天空,就在这一刻定格”“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秉烛探幽,才有了中国文化的纵横捭阖、博大精深”等内容,可知作者赞美孔子和老子会面对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没有感伤、忧虑之情。③由“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老子与孔子的这一次会面,尽管短暂,却完满地完成了中国文化内部的第一次碰撞、升华”,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不易和中国文化的坚韧、博大,没有突出“感时忧国”。二、古诗文阅读10.ABD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四年(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四年”是时间状语,其后停顿,即A处;“晋饥”是主谓结构,结构完整,其后停顿,即B处;“于秦”是“乞籴”的后置状语,“于秦”后停顿,即D处。11.D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白白地。/同类的人。句意:我难道只白白地杀晋君就算完了。/郯子这一类人。B.正确。C.正确。怜悯。/夸耀。句意: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自我夸耀的人功业不会长久。D.“官衙”错误。这里指官吏。句意:设置官吏,负责管理。12.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为了不被诸侯嘲笑”错误,由原文“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可知,应是为了秦国的利益;“河东郡”错误,由原文“秦始知河东之政”可知,应是河东,即黄河以东。13.(1)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御”,迎战;“视”,探视;“师少于我”,状语后置,秦军人数比我们少。(2)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耻”,羞辱;“临女”,统治你们;“无乃……乎”,恐怕……吧。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②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③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④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可知,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②由原文“合大夫而谋曰:……公子絷曰:……公孙枝曰:……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可知,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③由原文“晋又饥,秦伯又气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可知,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④由原文“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可知,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参考译文:材料一:四年(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会更替发生,救援灾难体恤邻国,是国家的道义。应该卖给它。”邳郑的儿子豹说:“应攻打晋国。”缪公说:“憎恨它的国君,它的百姓有什么罪!”秦国终于卖给晋国粮食,运粮车从雍地一直接连到绛地。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请求向晋国买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没有卖给秦国粮食,并派军队攻打秦国。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队攻打晋国。材料二: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惠公问:“什么原因?”韩简回答说:“因为你出奔逃亡时依靠过秦国,回国继承君位时烦劳过秦国,饥荒时又吃过秦国卖给我们的粮食,秦国对我们有三大恩惠而我们都没有报答,所以他们才来入侵。如今你又出兵出击,秦军没有人不愤怒,晋军没有人不懈怠,所以秦军斗士众多。”惠公说:“但如今我不出击,回去后晋国一定会受到轻侮。一介匹夫尚且不可轻侮,何况一个国家呢!”晋军溃败,惠公驾车的马陷入泥泞之中不能行进。惠公呼叫庆郑说:“快用车来载我逃命!”但也未能救出惠公,于是晋惠公被秦军俘获。秦缪公班师回朝,到达王城,召集大夫们谋划,说:“杀死晋君,与将晋君放逐出晋国,与把他带回秦国,与放他回国恢复他的君位,哪个处理方法对我们秦国更有利?”公子絷说:“杀死他对秦国有利。”公孙枝说:“不可以。我们已经让大国的卿士在战场战败蒙耻,又杀他们的国君来加重这种耻辱,这样晋君的儿子就会想着为父报仇,臣子就会想着为国君报仇,这种事即使不是秦国干的,天下人谁不憎恨呢?”公子絷说:“我难道只白白地杀晋君就算完了?我将用公子重耳来代替他为国君。”公孙枝说:“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倘若行不通,必定被诸侯取笑。战胜大国却被诸侯取笑,不可以说是威武。杀弟弟而立他的哥哥,哥哥假如感激我却忘记了他的亲人,不可以说是仁义。如果没有忘记,这是秦国第二次施恩而没有成功,不可以说是明智。”缪公问:“那么该怎么办呢?”公孙枝说:“不如放他回去,和晋国缔结和约,恢复他的君位,但让他的嫡子做人质,使他们父子交替住在秦国,这样秦国就可以不受祸害了。”因此让惠公回晋国,让子圉到秦国为人质,秦国开始管理黄河以东的政务。材料三:晋国又发生了饥荒,秦缪公又送给他们粮食,说:“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况且我听说唐叔受封的时候,箕子曾说过:‘唐叔的后代必定会强大。’晋国难道是可以随便打主意的吗?我姑且多树立德行,以等待有才能的人。”从这时起,秦国开始在黄河以东征收赋税,设置官吏,负责管理。【答案】15.C16.①末二句意思是,山枇杷因为扎根于深深的石底,所以没有机会移到人家,受人欣赏。②末二句表面写对山枇杷的怜惜,实际是感慨自己,既含有作者不被赏识、难受重用的伤感,又含有对当政者的不满。③它托物抒怀,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寄托于对山枇杷的叙写之中,十分含蓄。【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写出了枇杷果的肥大红润”错误。三个比喻显示不出枇杷果的肥大,“绛焰”“红纱”是说枇杷果颜色鲜红,而“琼枝”则是写枇杷树叶。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的尾联“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意思是山枇杷因为扎根于深深的石底,所以没有机会移到人家,受人欣赏。作者此处对山枇杷拥有着美丽的容颜却不被世人所欣赏而感到惋惜,这里诗人运用了托物抒怀的手法,明里是说枇杷,其实是说的诗人自己。抱怨自己空有一身美好品质却在偏僻之所虚耗光阴,没有办法让所有人欣赏到。作者借对山枇杷的怜惜,实际是感慨自己不被朝廷重用,报国无门,其中既蕴含着对自己命运的伤感,又含有对当政者的不满。但作者在表达这种情绪时处理得非常巧妙,不说自己不被欣赏重用,而是说山枇杷不为世人所欣赏,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寄托于对山枇杷的叙写之中,含蓄内敛,更富韵味。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天生我材必有用钟鼓馔玉不足贵(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焉、材、馔。三、语言文字运用18.答案:出乎意料/意想不到如履平地/易如反掌出类拔萃【解析】:第一空,联系下文“为自己带来好运气”“机会也在最不可能滋生的崖缝中露出了细芽”可知,语境中的收获是意料之外的,可以填“出乎意料”(超出事先对情况、结果等进行的估计)、“意想不到”(料想不到)。第二空,根据“对你来说……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可知,此处的内容与“难于上青天”相反,可以填“如履平地”“易如反掌”(事情极容易办)。第三空,根据“所以,先让自己优秀起来吧”可知,此处的内容与“优秀”相关,可以填“出类拔萃”(超出同类)。19.答案:①只要你像骏马,无数次奋力向前,也许有一次正好遇到了伯乐,那就是一个美好的前程。②只要你像潜龙,无数次腾跃向上,也许有一次正好鼓起了怒涛,那就是一股雄起的动力。【解析】:形式上要与“只要……也许……那就是……”的句式一样,内容上要与文中积极向上的思想一致。20.【答案】B【解析】“考证确实”中的“确实”,是形容词,意思是真实可靠。A、C、D三项中的“确实”与文中加点的“确实”,都是副词,意思是“的确”,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21.还有一项针对近5万人的队列研究,经过9年的跟踪发现,经常生气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了23%,房颤和心衰风险分别增加16%和19%。【解析】句中语病有两处,一是介词残缺,应该是“针对……的队列研究”;二是不合逻辑,“经常生气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了23%”。22.①还会带来全身性的伤害②还是长期处于愤怒情绪中(每句2分,意思接近即可。)【解析】第①句,承接上句,确定关联词“不光……还……”;结合下面内容,可以确定“会带来全身性的伤害/损伤/问题等”。第②句承接上句,确定关联词“不论是……还是……”,确定内容“长期处于愤怒情绪中”或“长时间生闷气”。四、写作23.作文这是一道生活哲理类材料作文题。试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共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如何认识自己”与“如何认识他人”是世上两桩难事,引出核心概念。第二句话指出“如何认识自己”与“如何认识他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件事。厘清三个关键:①如何认识自己与认识自己有没有不同?结合具体的学生作文我们发现,学生在谈认识自己对认识他人的作用与关系时,其实都是谈的如何认识自己,你如何认识自己对你如何认识他人的影响,也就是说,认识自己与如何认识自己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只是表达的不同。②“其实”是一个转折,注意转折的重点是由二件事,转向一件事。所以论述的重点应在二者的关联中解决看似很难的两件事。所以在文章结构的展开上,应有一个段落来论述为什么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很难,提出这个问题;然后从二者合而为一的思辨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③“如何认识自己,也就知道了认识他人”,强调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的关系。因此在这里提供了方法论,也就是认识自己是基础,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认识他人,当然再延伸一下,认识他人也一定会反作用于认清自我。所以在结构展开时,如果考生从A影响B,B反作用A上去写是可必的,从“如何认识A有利于认识B”这方面谈也是完全符合题意的。范文:知人自知皆为智世有二难,一为如何认识自己,一为如何认识他人,世人常常如此认为。但其实,世仅有一难,知晓如何认识自己,便知如何认识他人,也惟有知人,自知方成智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只有明了知人与自知的先后顺序,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我们才能事半功倍,获得出人意料的收获。学会如何认识自己为知晓如何认识他人打下坚实基础。钱七虎7年赴美,通过在美的学习,他深深的认识到了中国防护工程的不足,短板,归国后通过对国内防护工程内容分析,并与其它相关领域的先进强国的经验相结合为国铸盾,守卫国家;“四战冬奥”的徐梦桃在屡次比赛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以此方法分析各国优秀运动员的优势,加以自身内化,终于夺得桂冠。君可见,唯有先学会认识自己,打牢基础,方能识他人,成就辉煌理想。“苔花如未小,也学牡丹开。”其实,学会认识他人,也可以为学会认识自己树榜样,形成良性循环,助力青春之梦实现。神舟十五号的发射成功便每一个中国航天员欢呼雀跃,但其中最欣喜的必然是驾驭舱中的邓清明。36岁,在宇航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住宅装潢协议范本(2024年修订)版
- 2025年度叉车安全操作培训课程优化与推广合同4篇
- 2025版厂房买卖及土地使用权变更与售后服务合同4篇
- 专业咨询顾问合作合同(2024年度版)版B版
- 2025年度拆除宴会厅墙体改造项目施工协议4篇
- 2024陶瓷杯系列新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企业股权激励计划税务筹划与合规合同3篇
- 2025年新能源电站设备购销合同协议4篇
- 2025年度医疗中心场地租赁及医疗设备租赁补充协议3篇
- 2025年度医疗设备存放租赁合同(2025年度)4篇
- 茶室经营方案
- 军队文职岗位述职报告
-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电抗器噪声控制与减振技术
- 中医健康宣教手册
- 2024年江苏扬州市高邮市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消费医疗行业报告
- 品学课堂新范式
- GB/T 1196-2023重熔用铝锭
- 运输行业员工岗前安全培训
- 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