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化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化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2、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3、学会通过分析孔子的生平大事总结他的志向追求。明白孔子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化思想探究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材孔子对后世的影响的史实,会在现实中找寻实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供应大量的原始材料,及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孔子生平大事,孔子思想核心,教化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详细表现,从而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正确的评价孔子及其思想。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授,使学生学习孔子那种为了自己的志向而追求的精神;用孔子的名言警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会吸取孔子的教化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的学习安排,从孔子身上吸取阅历和教训,立定雄伟的人生目标,做二十一世纪时代的主子,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深知时代给予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重点】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化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2.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其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见,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是孔子。孔子是一个教化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学问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主动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志向的社会。他的胜利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行相关,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二)讲授新课一、重温历史:追忆孔子的生平孔子的人生轨迹学生阅读课本第20页归纳:自学礼乐创办私学,收徒讲学从政生涯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十五岁时,孔子树立了怎样的志向?学生回答:立志学习礼乐,以传承礼乐为己任问题2:三十岁时,孔子起先从事什么事业?他所教授的内容来自于哪些典籍?学生回答:收徒讲学《诗》《书》《礼》《乐》《易》《春秋》问题3:五十多岁时,孔子的命运又发生了什么转变?结果如何?这反映了什么?学生回答:起先从政,但昙花一现,此后周游列国,宣扬政治主见,但没被接受。反映了孔子的主见不适应当时统治者统治的须要,没有反映时代的要求。问题4:从孔子的生平中可看出孔子有哪些志向追求?他是如何为此而努力的?学生回答:志向追求:追求礼乐,传承礼乐文化措施:创办私学,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试图复原礼乐。问题5:孔子树立这样志向追求的主要缘由有哪些?学生回答:社会因素:①社会大变革: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阶级上,“士”阶层起先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气。文化上,私学的兴起。②“礼崩乐坏”,违反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个人因素: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孔子决心通过复原周礼,担当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目的)老师总结: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实行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看法。他真正参加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由于政治志向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重读经典:倾听孔子的心声1、开创儒家思想的条件(1)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随着西周统治的崩溃,周平王东迁,社会形势混乱,王室掌管传统文化学术的官吏流散到周边各国,他们所驾驭的学术和某些典籍也流散到各国。春秋后期,一些文化职事人员已不能保持世袭爵禄,于是脱离官府,散落民间,以其驾驭的文化、学术学问谋生,成为士阶层。他们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传播不同的学问,宣扬自己的观点,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辉煌时代。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美“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改变。春秋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3)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溢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他开门授徒,相传有弟子3000人,其中有72贤人,将其学说和思想继承与发扬,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中心的思想流派——儒家。2、目的:通过复原周礼,担当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3、核心内容:礼和仁的思想(1)“礼”的思想[材料]: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敬重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的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用的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也是用不上的。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日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反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许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请思索:什么是“礼”?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②礼的实践方法(如何维护礼?):“克己复礼”,“正名”正名:指根据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③“礼”的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GB3④评价: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但是维护西周奴隶制统治秩序,违反历史发展潮流(2)“仁”的思想[材料]: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回答:对于一般人:孝敬父母,敬重兄长[材料]:子曰:“苛政猛于虎!”回答:对于统治者:“为政以德”——民本思想①含义:“爱人”[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②方法:“忠恕”之道(《论语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③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一般人: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反映儒家留意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见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4\*GB3④评价:进步性:有利于缓和阶级冲突,稳定社会秩序。局限性: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材料]:只有礼而没有仁,会加深社会对立,激化冲突;只有仁而没有礼,就会产生没有等级的爱,以致模糊上下尊卑的界线。所以须要“仁”和“礼”结合,“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这样的社会是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社会,才是孔子志向的社会。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克己复礼为仁”请思索:“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礼”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3)仁和礼的关系:“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相辅相成、不行分割,(4)怎样协调礼与仁的关系呢?[材料]: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论语》A、何为中庸?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②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当加以调和,使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材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B、如何达到中庸?和而不同C、如何评价中庸思想?中庸思想留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对统治者而言,能协调各阶层的利益,缓和冲突,方能长治久安。如何理解仁、礼和中庸三者之间的关系?仁——————————礼(伦理范畴)(政治范畴)中庸(方法论)总结:仁与礼要结合起来,仁要有礼的约束,礼要体现仁的精神,用中庸之道才能将仁与礼和谐统一起来。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4、孔子的教化思想①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②教化对象: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化对象。从而使文化教化下移。③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看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教学方法:擅长“因材施教”⑤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⑥培育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深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志向、对完备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和善、虚心、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切,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化原则。孔子爱教化、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同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老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诚心敬重。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宏大教化家。三、孔子的历史影响1、国内:①创办私学: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了“学在民间”的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②主见“内圣外王”:孔子主见的“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志向标准。③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久的影响: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国外:亚洲很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孔子在世界人类中有深广影响,尤其对东亚诸国产生过重大影响。据史籍载,早在汉唐之时,儒家典籍便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及东亚一些国家,并影响了他们的政治、文化、伦理和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学者将这一历史现象称之为“孔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他们特别重视儒家伦理思想,甚至将某些谈论儒家伦理的文章选进中小学课本中,如新加坡曾把“儒家伦理”定为中学生必读课。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已把儒家融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世界看孔子: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头起先,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闻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需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找寻才智。”——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儒学在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韩国尊儒最甚: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实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孔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追谥“文宣王”。清顺治二年(1645)御定文庙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十四年(1657),改称“至圣先师孔子”。本课总结: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重要思想;大教化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化理念;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儒家思想成为亚洲很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们供应了珍贵的精神财宝,总之:儒家伦理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是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类普世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宝,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提倡“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日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义利观”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练习:1、【典例】(2014年山东文综,13)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化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斗争的须要解题思路: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府垄断教化,受教化者都是贵族子弟,一般平民百姓无权接受教化,孔子的做法打破了贵族垄断教化的特权,使一般平民也有机会接受教化,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斗争和生产力的发展,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B、C两项错误。适应诸侯争霸斗争须要的思想流派是法家,D项错误。答案为A。2.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相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化、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