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5 唐宋诗词强化训练(学生版)_第1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5 唐宋诗词强化训练(学生版)_第2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5 唐宋诗词强化训练(学生版)_第3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5 唐宋诗词强化训练(学生版)_第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5 唐宋诗词强化训练(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唐宋诗词专练高考古诗歌阅读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特别是近两年高考试卷中考查的诗歌,其作者有唐代的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宋代的陆游、王安石、韩驹等人。从选材来看,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从考点来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第一节唐代诗歌【训练】1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赠怀素草书歌(节选)李白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题和诗句来看,本诗属于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都比较自由。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C.诗中作者既是写自己的观感,又是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2.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并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与李白诗作的相似之处。(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瘦马行(节选)杜甫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点出马之“瘦”,接下来从形态和动作两个方面具体渲染了它的瘦弱。B.瘦马身上的官字印记以及众人对其来历的讲述,表明它拥有非同寻常的经历。C.“天寒”“日暮”两句写瘦马既被遗弃又遭欺辱等境况,与往日经历形成对比。D.末二句用虚写手法,表达对瘦马得到惠养的期盼以及对其能否活到来年的担忧。4.瘦马为何“使我伤”?请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客中守岁在柳家庄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开篇点题,点明时间是除夕夜。同时表现作者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B.颔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的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C.颈联,“畏老偏惊节”,一“惊”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更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D.这首五言律诗用语平淡朴实,但感情真切,表现出流落在外的作者逢佳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畏老情绪。6.这首古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简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烟与塞尘”一句勾勒边塞景象的写法,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也有使用。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形成对比,强调突出友人此去路途的寂寞荒凉。C.诗歌第三联借用典故,赞颂了汉使将苜蓿和蒲桃(葡萄)带入中原的功绩。D.全诗从写景到叙史,又转为抒情,自由灵活,但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对友人的深情。8.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9分)西塞山怀古①刘禹锡王濬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①唐穆宗长庆年间,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有感而发,乃作此诗。②王濬: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沿长江而下伐吴。③千寻铁锁:东吴末帝孙皓命人用大铁索横于江面,以拦截晋船,终失败。④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下”“收”两字对举,一方势如破竹,一方闻风丧胆,强弱、高下立判。B.颔联直写战事及结果,纵有长江天险和千寻铁链,也改变不了东吴灭亡的结局。C.颈联“人世几回”“山形依旧”对比强烈,人世的悲恨相续衬出山川的冷漠无情。D.末句写六朝覆灭的遗迹,以破败的故垒和萧瑟的芦苇作结,借景抒情,余味深长。10.从全诗看,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有哪些?(6分)【训练】2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江亭晚望宋之问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写出了烟波浩渺,浸透了天边的云的深处;下句写村中炊烟冉冉,远远地飘出宁静的村庄,写出江村的宁静之美。B.颔联将“鸟归有迹”与“帆过无痕”进行对比,由远及近地写出浩渺江面鸟归巢和千帆过的黄昏之景。C.颈联写诗人一“望”一“看”,并没有明写“山”之壮美,而是以“水”之“柔性”衬托“山”之壮美。D.尾联写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回去时已到黄昏时分,让诗人顿生遗憾,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2.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大酺【注】杜审言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注】大酺:聚饮。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规模庆贺。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以一“通”字,把“毗陵”“震泽”“九州”的关系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B.颔联选择“伐鼓撞钟”“新妆袨服”的场景,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庆祝活动的热烈壮观。C.诗歌开端铺叙民情,结尾祈愿国家长存,年年岁岁五谷丰登,以民愿作结,浑然天成。D.诗人善于选取富有色彩的意象,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给人清新婉丽之感。4.本诗颈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都写到了柳,请简要分析二者有何不同作用。(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巽公院五咏·苦竹桥①柳宗元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②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③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注】①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五。②筠:竹皮。③谅:料想,实在。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以写实手法将桥、径、林贯穿起来,自然地引出下文写竹。B.三、四两句写笋箨中迸发出苦节,筠皮环抱着虚心,极具动感、画面感以及表现力。C.五至八句写在桥上俯视细流,仰听竹声,远观落日,近闻鸟鸣,是为了突出桥的形象。D.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意蕴,将自己的身世际遇与苦竹有机联系起来。6.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秋梦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寒风高吹,月满清砧,意境清冷而又高远,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点题,思妇夜梦阑珊,魂断难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边思”的孤独与痛苦。C.第五句移情于物,借“孤鸿”出塞,寄寓边思之情。第六句写秋叶辞林,暗含季节的更替,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8.古人善以阔远的空间来表达深远的情怀,试简析诗歌尾联“天外心”所蕴含的深刻情感。(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9分)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①上秋帆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9.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C.颈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帆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D.尾联“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多沐浴皇恩,是诗人语重心长的劝慰和对前景做了乐观的展望。10.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简要阐述。(6分)【训练】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公安①送韦二少府匡赞②杜甫逍遥公③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注】①公安:湖北公安县。②匡赞:韦匡赞,排行第二,生平不详。③逍遥公:韦二少府的祖先是北周时韦复和唐中宗时韦嗣立,均封为逍遥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借对韦匡赞贤良有德的称赞和对送别筵的珍惜,表达了两人的深情厚谊。B.颔联料想别后情状,嘱托韦二读了寄去的书信,不要将自己的诗作广泛地传播。C.“古往今来皆涕泪”句,借助议论表达诗人的人生体验,抒写了对自己命运的悲叹。D.诗的末句回到眼前:两人将分别,各自消失在遥远的地方,思此心中痛苦无限。2.请简析颈联的表达效果。(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连州腊日观莫徭①猎西山刘禹锡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箭头余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②。【注】①莫徭:即现时瑶族。②丽谯:城门更楼。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的题目即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B.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更有序,与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不同。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对这一民族勇敢豪放精神的讴歌与颂扬。4.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讥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答友问白居易大圭①廉②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销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注】①大圭:古代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②廉:棱角。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相对于大圭有棱角但不能断物的特点,宝剑更加锋利,用处更多。B.“铁销易如雪”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宝剑虽然锋利,但入炉易熔。C.最后一联点题:自己写作此诗的目的,是要帮助友人辨清才与德的关系。D.本诗作为哲理诗,以圭剑为喻,用对比手法,辩证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8.如何认识“才”与“德”之间的关系?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训练】4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汴河亭①许浑②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③还似景阳楼④。【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许浑: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③迷楼:隋炀帝所筑。④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中“广陵花盛”四字交待了隋炀帝东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B.诗歌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虽没有直接让隋炀帝出场,但其赫赫声威可想而知。C.“四海义师”一句写隋炀帝荒淫无道导致义军纷起,最终由唐一统天下,其中也暗含着历史教训。D.“迷楼”一句表达了对隋炀帝因奢侈荒淫而被大唐灭国的结局的嘲讽,抒发了对大唐强大国力的赞颂之情。2.这首诗的颈联一向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谈谈其精妙之处。(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岭南江行①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②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注】①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中,当时作者因谗被贬柳州,溯湘江进入岭南,继续乘船经灵渠入岭南水系到达柳州刺史任所。②黄茆:黄茅。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由近及远,写一直隐入茫茫云烟南流的江水、遍地的黄茅,凸显了环境的荒凉。B.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美好的景致让诗人心生快乐。C.“射工巧伺游人影”句,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写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政治环境的恶劣。D.“飓母偏惊旅客船”一句,既着意表现了行船环境的险恶惊心,也有一语双关之意。4.诗的尾联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②。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③。【注】①翻:通“反”。②安禄山为奇取边功,数次侵掠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③“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开头以“沙漠”“塞垣”等特有景物勾勒了一幅塞外图画,又用白描手法刻画了“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之景。B.“边城何萧条”一句中的“何”字和形容词“萧条”,强烈地暗示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与忧愁之重,为下文议论抒情做了铺垫。C.“一到”引出由前面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到后面议论抒情的转折,又巧妙指出了“边城何萧条”的具体原因;“胡虏”的反叛。D.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字字含情,情感浓烈。6.本诗所表达的诗人情感非常复杂,请简要分析并概括诗人的情感。(6分)第二节宋代诗词【训练】1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辛弃疾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①,工夫萤雪②边。麹生③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注】①一灯传:源于佛教以灯能照暗,以法传人,如同传灯。②萤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指学习刻苦。③麹qū生:指酒。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前两句,词人感慨光阴易逝,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表达对友人的劝勉之意。B.“一灯传”是说儒家精义薪火相传,体现了作者深谙文化传承精义,深通求学之道。C.下阕“西窗约”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友人不畏仕途险恶,早日与其相聚的愿望。D.下阕最后两句借用“沙岸”“片帆”“雁”等典型意象,点明送别之意,含蓄蕴藉。2.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君子应“德才兼备”,本词也有劝勉友人曹君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之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寄黎眉州①苏轼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③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④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注】①黎眉州:黎,四川人。②胶西:诸城。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入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C.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作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4.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书愤陆游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注】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C.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囯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6.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元日陈与义①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此诗作于建炎四年。②屠苏:屠苏酒。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8.本诗尾联中,诗人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训练】2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诉衷情【注】李清照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注】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此时词人已举家逃离青州,南迁至江宁。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从词人饮酒沉醉写起,以“卸妆迟”的细节描写,尽显其慵懒倦怠之态。B.“熏破”二字,从嗅觉角度写出梅香之浓郁,并为下文的相关描写做了铺垫。C.下阕前三句勾画了一幅沉寂静谧的月夜图,烘托出词人孤单清冷的内心世界。D.梅花虽残犹留余香,词人以梅自喻,借梅明志,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质操守。2.全词虽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含愁,层层写愁。试结合全词,简要说明。(6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9分)越王台[注]文天祥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春事暗随流水去,潮声空逐暮天回。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莫作楚囚愁绝看,旧家歌舞此衔杯。【注】越王台:在今广州市越秀山上。越王,指南越王赵佗。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作者被俘押送北上途中。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越王台已逾千年,“落落”既写冷落、荒疏的越王台,也映照作者此时的心境。B.颈联营造了凄凉而壮阔的意境,寓情于景,和“山河破碎风飘絮”异曲同工。C.虽已沦为“楚囚”,但作者以酌酒自我宽慰,悲伤之中透露出一丝自信的心绪。D.这首怀古诗并非歌咏胜景,而是吊古伤今,寄寓了作者深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叹。4.“春事暗随流水去”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初发太城①留别田父范成大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②。【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①太城:成都。②社:古代指土地神或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6.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6分)【训练】3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9分)书晁补之所藏与可【注】画竹三首(其二)苏轼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注】与可: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善画竹,元丰二年卒于陈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善画竹的文与可如今已离世,再也没有人画出这样的竹子。B.颔联写谁用像春天蚯蚓一样软的毛笔,把竹子画成了风中的柳条。C.颈联写文与可画竹的艰辛,瘦弱的身体攀爬悬崖,还会遇到蛟蛇。D.尾联以问作结,慨叹不知到何时才有高手画出像这幅画中的竹子。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送杨君之任永康欧阳修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注]。【注】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为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4.请赏析颔联的妙处。(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9分)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宋孝宗隆兴二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太白岭王安石太白巃嵷[注]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注】巃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