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1 强化训练(教师版)_第1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1 强化训练(教师版)_第2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1 强化训练(教师版)_第3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1 强化训练(教师版)_第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21 强化训练(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强化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江南春怀李白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写黄鸟不停啼叫,让诗人感到时光流逝,不禁感慨:美好的春日还能停留多久呢?B.“天涯”“江外”言漂泊之远,“华发”言年龄之大,从时空两方面写出了诗人的处境。C.“心飞”句表现理想的高远,“影滞”句描绘现状的困窘,虚实结合,拓展了艺术空间。D.七、八两句写自己一生追求真率自然,而田园久已荒芜,“烂漫”与“芜没”对比强烈。解析D项,本诗中的“烂漫”意为“放浪凌乱”,该句是说自己非常潦倒落魄,因此“烂漫”与“芜没”不构成对比。答案D★(2)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最后两句是说人生到了晚年,该何去何从呢?就让我高歌一曲,辞别华丽的宫阙吧;②前一句提出疑问,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无处归依的茫然,也透露出人到暮年的感伤;③后一句自答疑问,表达了诗人对仕进的厌倦和对回归田园的渴望。(每点2分,三点共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①,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②,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注①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争如我解花语”句。②杜甫诗《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时值清明,雨后放晴。既写出春天气候的倏忽多变,又写出了盎然春意。B.颔联上承首联,具体描绘花之烂漫,草之生机,带来浓郁的春天气息。C.尾联写诗人思念友人,回忆起与友人日边听流莺的日子,暗扣诗题。D.诗人精于用典,且善于变化,创造出新的意境,使诗歌语言寓警奇于平淡。解析C项,“日边听流萤”是诗人对友人生活的设想。答案C★(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答案①愉悦之情。首联、颔联写盎然春意,表达此情。②苦闷、落寞之情。颈联写年事渐高、游兴阑珊以及因病禁酒,表达此情。③思念之情。尾联设想友人在日边听流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④期许之情。全诗以春色美好反衬心情苦闷,又以心情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期许。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巨鱼纵大壑①钱起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龙摅②回地轴,鲲化想天池。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倾危嗟幕燕③,隐晦诮泥龟④。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注①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②龙摅:指龙飞腾上天。③幕燕: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安全。④泥龟:出自《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巨鱼遨游于大壑与天空,其势如同飞腾的龙,又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B.巨鱼不被理解,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不遇。C.诗歌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以营造宏大雄浑的意境,表现出刚健豪迈的诗风。D.最后两句点明巨鱼腾跃蕴含的意义,“逢明主”与前面的“乘时”遥相呼应。解析整首诗前十句集中描写巨鱼的形象,最后两句抒情。在描写巨鱼时,先总写它穿越江海大壑,如同乘时得势一般能施展抱负,它在穿越浪涛时,纵身一跃,鼓起鱼鳍,乘风破浪,简直要如同飞龙上天,环绕地轴;又如同鲲化为鹏徙往南溟天池。它肆意展现吞没船只的磅礴气势,这与在藻间嬉戏胸无大志的小鱼尤为不同。也因于此,在乱世中它嗟叹幕燕的苟且偷安,于不遇时,它讥讽泥龟的消极归隐。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作者借巨鱼来晓喻有志之士,希望他们得到明主的知遇,让自己的才能谋略得到充分施展。以此可见,A选项是对五、六句的解释,是正确的。B选项是对九、十两句的解释,结合注释和诗歌情感脉络,可知此处理解错误。C选项是对描写巨鱼时所运用的想象、夸张手法的解释,“龙摅回地轴”“方快吞舟意”等句都是显而易见的想象、夸张,其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宏大、雄浑的,展示了诗人的昂扬气度。D选项是对最后两句作用的分析,是正确的。答案B★(2)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案①全诗描绘了巨鱼大展雄风、志向远大、特立独行的形象。②寄托了诗人渴望知遇于明主、施展才华谋略、昂扬自信的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①,欻见②麒麟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注①骅骝:赤色的好马。②欻(xū)见:忽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开头两句交代了韦偃作画的原因,“怜君”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遭际的深切同情。B.诗人先总体评价韦偃“画无敌”,然后通过用笔和作画过程表现他画技的高超.C.三、四两句“扫”和“出”用得十分贴切,形象地表现出画家挥毫作画、下笔有神的情态。D.五、六两句写画中一匹马低头吃草,而另一匹马却昂首长嘶,透露出进取的渴望。解析A项,“‘怜君’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遭际的深切同情”有误,其中“怜”是喜爱的意思,原意应是诗人喜爱韦偃的画。答案A★(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国家处于危难存亡之时,能到哪儿去寻找到像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一起同生共死呢?②诗人由画中的马,联想到像千里马一样的良才难得,正值内乱外患,寓以选拔贤能,渴望人才为国效力,匡济时危的深刻含义。③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喜雨(南赣作)王阳明吹角峰头晓散军,横空万骑下氤氲。前族已贺洗兵雨,飞鸟犹惊卷阵云。南亩渐欣农事动,东山休共凯歌闻。正思锋镝堪挥泪,一战功成未足云。注作者王阳明曾任南赣巡抚,当时山贼肆虐,他在南赣崇义县打败以谢志山为首的起义军,勒石纪功。这首诗写的是战胜以后,在返回路上遇雨的情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用角声、雾气氤氲烘托战场上激战之后的情形,不打仗场面,却可感受到战场的气氛。“横空”二字体现了军队的气势。B.作者用“飞鸟犹惊”的夸张手法暗示打仗的激烈,用雨衬托打仗的紧张心情。C.五、六句展现出诗人打仗后还关心农事的细心,鲜明地展现一个关心民生的官员形象,同时与开篇的横空豪情相互映衬。D.末二句展现出作者的襟怀与气度,打胜仗后一切云淡风轻。这跟“回首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有相似的神韵。解析B项中,“衬托打仗的紧张心情”错,应该是用雨写出打仗后的轻松心情。答案B★(2)诗歌的题目是“喜雨”,你认为“喜”在哪里?(6分)答案①喜在打胜仗,从“散军”“前旌已贺”看出打仗告捷后大家心情的愉悦。②喜在农事正常进行,从“南亩渐欣农事动”看出作者联想到农田上农民正常耕作,丝毫不因战事而受影响,作者感动欣慰。③喜在当地局势太平,“一战功成”可见打仗后,当地局势太平,百姓生活安定,作者的心境平稳淡定。6.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初入淮河四绝句①(选二)杨万里其一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②方是远,中流③以北即天涯。其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④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注①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千,作诗以抒怀。②桑乾:永定河上游。桑乾河流域已沦入金人之手。③中流: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④王人:皇帝的使者。(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中,“天涯”原意为在天的边缘处,这里是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B.其四中,写中原父老面对面地向南使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的痛苦。C.其四中,以鸿雁和中原父老作强烈对比,从侧面传达出作者对中原父老的同情。D.两首诗中,其一侧重于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写,其四则为中原父老代言,主题鲜明。解析B项中“面对面地向南使……诉说”错,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并非实事。因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南宋使者到了北方后不可能直接跟遗民交谈,中原父老更不会面对面地向南使“诉不堪”。答案B★(2)请结合两首诗,简析“意不佳”的原因。(6分)答案①其一,诗人离开洪泽湖沙岸进入淮河,看到桑乾河流域已沦入金人之手,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所以“意不佳”。②其四一、二句,诗人想象中原父老见到“王人”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弦外之音是对南宋小朝廷的强烈谴责,所以“意不佳”。③其四三、四句,以鸿雁和中原父老作对比,借鸿雁一年一度能回到江南,反衬中原父老有国难回,所以“意不佳”。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题竹石牧牛(并引①)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②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③野次:野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修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B.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C.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D.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分析有误,由诗句“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可知,牧童与牛是李公麟添加的,并非苏轼这幅画本来就有的。答案B★(2)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6分)答案①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作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②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内容、语言与诗人感情的把握能力。要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作答。“戏咏”,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语言幽默而风趣。“峥嵘”一词较大,本是形容山的高峻突兀,这里却大词小用,形容石头,写出了野外怪石的特点。牧童称为“阿童”,充满一种纯真与稚气。“御此老觳觫”,“觳觫”本意是指恐惧得发抖,恐惧颤抖的样子。这里用来指代老牛,写出了牛在牧童鞭子之下不得不向前的状态。词人在下片写到“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由图中的石头与老牛,想要生活中牛用石头砺角。后面词人说“牛儿在石头上砺角尚可,但是不能让牛儿相斗,让我的竹子残损了”。这里蕴涵着深意,以开玩笑的语气语调,讥讽了当时北宋后期党争,以小见大,寓讽刺时政于幽默诙谐的词句中。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喜观①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一)杜甫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意答儿童②问,来经战伐新③。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④。注①观:杜甫的弟弟,杜观。②儿童:诗人的儿子宗文、宗武。③来经战伐新:这既是书中的内容,也是诗人向孩子们讲述的内容。《社诗镜铨》引卢德水注云,“是年郭子仪讨周智光。命大将浑瑊、李怀光军渭上,所调‘来经战伐新’也”。④秦:代指家多。(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渲染环境,三峡一带,两岸连山,层峦叠嶂,遮天蔽日。B.颔联直书实事,作者虽在病中,但因与弟弟相见,精神立马振奋。C.尾联“泊船”“归秦”分别与首联“巫峡”“终南”相呼应。D.本诗格律精绝,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特点。解析B项,“因与弟弟相见”错误,应是读到了弟弟的来信。答案B★(2)有人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体现这种情感的。(6分)答案①首联前句写巫峡两岸层峦叠嶂,遮天蔽日,暗指作者情绪低落;后句遥想终南山万里皆春,透露出一丝喜悦。②颔联写自己于病中收到弟弟来信,悲中见喜。③颈联写自己高兴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但回答的却是战事,喜中有悲。④尾联设想兄弟见面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渴盼团圆的急迫心情,表达想要回家的愿望,但“款款”二字说明这一愿望不能立马实现,仍然是悲喜相兼。(任意答3点即可)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咏史刘禹锡骠骑①非无势,少卿②终不去。世道剧颓波③,我心如砥柱。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注①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②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据《史记》载: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③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用作喻世事变化。(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C.第三、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解析B项“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仁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情”分析错误,诗人只敬重任安。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说明霍去病的官位显赫,接着用双重否定的词句,进一步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下句称任安的字,字里行间有一种亲切感,充满着敬重之意。答案B★(2)纵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案:①表达对不向权贵屈服、永远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任安的敬重和赞美。②表达与邪恶斗争的决心和勇气。③流露出了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感叹。解析“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这两句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终不去”,表明仁安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卫将军)。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举的方法来叙事。上句写霍去病,称其官职而不称名姓,说明霍去病的官位显赫,接着用双重否定的词句,进一步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一般世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骠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下句写任安,称其字而不呼其名,字里行间有一种亲切感,充满着敬重之意。“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说:如今的世道有如流水直下,只有我的心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诗人回到现实社会中来,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官场上更是如此,落井下石,互相倾轧。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对任安情有独钟,任安的这种行为,如今更是难能可贵。诗人把任安视为知己,他不向权贵屈服,永远不向邪恶势力低下那高昂的头。形势越是险恶,他越是坚强。“我心如砥柱”,是诗人的真心表白,是诗人与邪恶斗争的宣言。“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高位。”晚唐时宦官擅权皇权旁落,朝廷用人唯宦官之喜好,明于治乱之士无不痛恨,宦官亦忌惮正直之朝臣,所用之人大多无能之辈、戏嘘之人。这四句诗流露出了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感叹。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黄鹤楼陆游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平生最喜听长笛,聚石穿云何处吹。【注释】①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陆游(1125年-1210年)到京都临安参加科考,名列第一.却因此得罪秦桧。后被秦桧除名,直到秦松死后,才被重用,在朝廷担任枢密院编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奉回京又经过武昌,写下此诗。②绿玉枝:即绿玉杖,传说中仙人用绿玉杖。③苍龙:东方七宿的总称,此指东方。④李白晚年曾游黄鹤楼,写下《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手把仙人绿玉枝”化用了李白的诗句“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交代其行踪。B.“吾行忽及早秋期"既指这次游览忽然赶上了早秋时节,又暗指此时作者已开始进人晚年。C.额联写作者人蜀九年后才东归,因为在黄鹤楼中醉酒而延误了人朝补官缺而自责。D.颈联抚今追昔,点明了见证历史的黄鹤楼,如今却一片衰颇景象。【答案】C。“延误了入朝补官缺而自责”不恰当,阙,宫殿,此处借指南宋朝廷,暗寓朝廷宫圈破坏,国土未复。(2)有人对尾联甚为称道,请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6分)【答案】尾联睹用李白“黄鹤楼中欢玉笛”诗意形象地表现了平生喜欢听清厉的笛声,描绘出与玲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2分)情感与主题:末两句借眼前苍凉之景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暗瑜作者愿为收复中原而奔走呼号,可是南朱朝廷却置若网闻,对朝廷从不听取的优愤之情。(2分)整首诗看似写黄鹤楼,诗中交织着失意和寂宽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的一-腔爱国热情。(2分)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竹【唐】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题画【清】郑燮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竹》诗首联勾勒竹子近水、荫蔽村舍、松竹间杂且烟雨迷蒙等特点。B.《题画》诗首句传神地写出画中竹子似被大风吹卷而枝叶向上的姿态。C.《竹》诗通篇不着一“竹”字,而又处处紧扣“竹”的特点写竹咏竹。D.《题画》诗三个“扫”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轻视普通劳动者的态度。【答案】D(2)简要概括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答案】(1)同:都表达了对竹的喜爱和赞美。(2)异:《竹》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逍遥山水的隐逸之情;《题画》表达了诗人不甘庸常,自信傲睨,有大展鸿图,匡时济世的凌云之志。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南宋〕陈亮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①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②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椿大义③,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又成痴绝④。天地洪炉谁扇鞲,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注】①亏杀:辜负。②涕出女吴:春秋时,齐本大国,因齐君畏惧吴国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③一椿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④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片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讽刺了南宋统治者把纳币输绢的屈辱说成是爱民不爱金缯的行径。B.“冠盖阴山观雪”一句批判了南方豪门士族偏安一隅偷生享乐粉饰太平。C.“丘也幸,由之瑟”为过片,既以振作之态收束上片,又引出了下文设想中的救国行动的描述。D.本词词风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风相似,豪放苍凉沉郁。【答案】B【解析】(“冠盖阴山观雪”是说堂堂汉使到金廷求和,交涉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惟有陪侍金主出猎阴山,观赏北国雪景而已。这句承上文继续写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2)夏承焘先生认为陈亮和辛弃疾酬唱的几首《贺新郎》“最能见出他热烈激越的感情”,诗人在词中如何表达感情的,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直抒胸臆,“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并非有疑而问,乃是用肯定语调发出的谴责和质问。②用典抒情,“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借用历史故事(春秋时,中原大国齐的国君景公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只有流涕送女与之和亲;还有鲁国也曾因遭受强齐欺凌而不予反抗),来批判南宋统治者求和苟安的行径。③运用想象手法,叙事抒情。“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想象投奔这支抗金新军后大显身手的兴奋情景。(想象手法或叙事抒情,都可视为正确)(每点2分,答任意三点6分,如答相关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等,且分析有据,亦可酌情给分)【注释】缯(zēng):丝织品。累(lěi):缠绕牵连。冠盖:本指冠服和车盖,这里借指南宋使臣。阴山:今蒙古、宁夏一带。泛指中原群山。亏杀:辜负。辜负了我头上星星白发。意谓盼望北伐把我头发都等白了。涕出女吴:春秋时,齐君怕吴国来攻打而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希望吴国不要出兵。女吴:把女儿嫁给吴国,女是动词。成倒转:齐国本来强于吴国,所以这样说。这句说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丘:孔丘。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学生,性刚勇,弹起瑟来有“杀伐之声”。斩新:同崭新。旗麾:旗帜。别:别树一帜。一桩:一件。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拆开收合:比喻反复的加以说明。摇肢动骨:大显身手。话霸:话柄。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扇:拉动。鞴(bèi):炼铁风皮囊。淝水破:指前秦苻坚于三八三年被东晋大败于淝水。【译文】天下为什么如此离乱不息,我们还是从头开始说吧。病根就在于那种说爱百姓而不惜钱帛财货的冠冕堂皇的无耻叛卖,这样一来,治丝愈棼,情况就越发糟糕,纠缠不清了。人的脸色虽然越发脆嫩好看了,但奋发有为的壮气却消磨殆尽了。出使金国沟使臣虽然仪仗盛美,但无所成事,唯知借机去阴山观赏雪景。自己盼望恢复,连头发都等白了。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试问你宋朝因金的兴起而转弱的这种尴尬局面,到底何年何月才得改变?孔门有仲由这样的雄壮瑟音,实在是孔丘的荣幸。我们现在应该打出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抗战旗帜来。把鹅湖之会时我们所商议的那桩大义反反复复地广予宣传阐述。只要我们据地振臂一呼,那么就会八方响应,奋起抗金的战斗呼声震撼山河大地。可是这些却反成了人家笑为痴狂的话柄。国中无入主率、谋划恢复中原的宏业,犹如洪炉无入扇鞴‘样。想此中哪能有永远不化的顽铁。金国并非永远坚如铁板一块。只要君振臣励,上下齐心,努力共事恢复,那么就会有敌军破败,饥地分裂的大胜一日。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人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B.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米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C.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D.颈联写器中民情,“汉女”“植布”“巴人”“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答案:A(A项,“清新、明快”说法错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山中一夜雨,树杉百重泉”给人以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就像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所以这两句应是描绘出“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怎样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6分)【答案】①借景抒情。前两联写景,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②叙事抒情。第三联叙事,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用典尾联用典,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并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译文】千山万壑,长满了参天的古树,到处都是杜鹃鸟啼叫的声音。山中下了一夜的雨,百泉流淌,好像挂在树梢上。汉女向官府交纳用桐木花织成的布匹,巴人常为了芋田发生诉讼。希望学习文翁,翻新文化,教化人民,不要倚仗先贤的政绩不能超越。【注释】壑(hè):山谷。树杪(miǎo):树梢。汉女:汉水的妇女。输:交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变。倚:依赖。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赏析】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首联是说,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期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颔联是说,山里昨夜不停的下起了透彻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或像泻着百道清泉。首联从大处落笔,气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所谓“起四句高调摩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清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的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末两句是说,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文翁”是汉景帝时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所作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淳朴,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整首诗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这首赠别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泛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在艺术上这首赠别诗写的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下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①陈子昂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②,归邀麟阁名③。【注】①此诗作于696年,契丹人发动叛乱,唐王朝出兵征讨。②卢龙塞: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③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供奉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画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肃杀”“白露”渲染出送别时的气氛,烘托出朝廷军队东征阵容的庄重严肃。B.颔联表明此次出征定是一场苦战,规谏将随梁王出征的崔融,定要用好手中的佳兵。C.颈联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写出了军队征伐的气势。D.全诗写景不事雕琢,词句铿锵,刚健有力,撼动人心,一扫南北朝的“绮靡”诗风。解析B项,“此次出征定是一场苦战”错误。句中的“乐战”是“好战”之意。“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答案B(2)全诗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答案①盛赞唐军的仁义。“王师非乐战”写出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②劝勉友人要慎重兵事,垂恤生灵。“之子慎佳兵”要慎重兵事,少杀戮。③赞颂唐军的兵威,对征讨怀有必胜信心。“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定能击败叛军。④劝谏友人等将领们莫要贪功邀赏。“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希望友人能够以国家大义为重。解析“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盛赞唐军的仁义。“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表现出东征的气势。“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赢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秋兴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解析B项,“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错,应该是诗人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首联的意思是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答案B(2)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6分)答案①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首联与颔联看似诗人悠闲自在,实则是诗人不被重用后的无奈之举。②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自己效仿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只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③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伤。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手法,借“同学少年”的衣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解析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颔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愈发清晰。颈联借古人写心中事。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