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土地日(时评文章)-备战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1页
2024全国土地日(时评文章)-备战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2页
2024全国土地日(时评文章)-备战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3页
2024全国土地日(时评文章)-备战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4页
2024全国土地日(时评文章)-备战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时评文章)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日前,全国各地举办相关活动,让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24全国土地日”相关的时评文章,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4中考满分作文助力。同学们快来积累背诵吧!守护良田沃土夯实发展根基——在第三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2024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全社会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投身保耕地、守红线、促集约的生动实践。土生万物,地载万代。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承载着我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近年来,长沙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近三年平均每年净增加耕地2.16万亩,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更加强烈的担当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切实保护好每一亩耕地、使用好每一寸土地,为建设“三个高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篇章筑牢土地资源支撑。坚持以土为基,服务“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就保护耕地、节约资源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总书记勉励湖南“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为我们赋予了重要使命、寄予了深切期望。就长沙而言,随着经济总量万亿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千亿大关、常住人口千万大关的接连突破,城市能级和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给面临压力,节约集约用地任重而道远。特别是我们担负着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02.5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于254.61万亩的重要任务,这是坚决不能触碰的“红线”。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心系“国之大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上来,把土地保护利用摆在全局重要位置来抓,牢牢守住土地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生命线、安全线,切实统筹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坚持寸土必珍,守护粮食安全。粮安天下,地为根基。抓好耕地保护,才能护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确保中国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守住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两条底线”。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性、约束性作用,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做实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和耕地“一张图”系统,将“两条底线”精准落实到具体区域和地块,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抓好非农化和非粮化“两非治理”。用好“一码管田”智慧耕保系统,升级“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新型监管体系,严查各类违法占用耕地或者改变耕地用途行为,确保“良田粮用、农地农用”。坚持“粮食是底气、耕地是财富”,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科普、农乐体验、农田观光等新业态,做到稳粮有担当、产粮有根基、兴粮有支撑、种粮有实惠。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一大制度”。坚持“先补后占、以补定占、占一补一”原则,严格对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管控,一体推进耕地恢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耕地复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坚持聚土生金,抓好集约利用。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规划,优化用地结构。聚焦建设用地总量、住宅用地占比、国土开发强度3项重要指标,合理确定城镇居住用地规模,保障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抓好批而未供以及闲置、低效土地清理专项工作。严格标准,稳控用地增量。严控新增建设用地,鼓励优先使用存量土地,认真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等各类土地使用标准。立体开发,提升用地质效。抓好城市规划的“竖向设计”,推动城市空间的上下延伸,高水平、立体化推进“十大片区”建设、“一江两岸”打造和城市有机更新。聚焦“山顶林戴帽、山中果缠腰、山下吨粮田”的竖向发展蓝图,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坚持守土尽责,推动齐抓共管。保护耕地、集约用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凝心聚力、各方协同。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完善党政同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压紧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追责问责等机制。深化五级“田长制”落实,探索建立“田长+”联动机制,确保每一块耕地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护。健全投入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恢复、补偿谁”的原则,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抓好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项资金的整合使用,促进金融、社会资本、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积极投入参建。突出共建共治。坚持“政府+社会”“线上+线下”“专业+志愿”同题共答,多形式、多渠道、多维度开展保护耕地和集约用地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珍惜土地、齐心护地、节约用地的良好风尚。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关乎民生。让我们携起手来,倍加珍惜土地资源,持续推进耕地保护,走出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土地保护利用科学路径,为守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基彰显长沙担当、贡献长沙力量!1.土生万物,地载万代。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承载着我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2.坚持以土为基,服务“国之大者”。3.坚持寸土必珍,守护粮食安全。粮安天下,地为根基。4.坚持聚土生金,抓好集约利用。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5.坚持守土尽责,推动齐抓共管。保护耕地、集约用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凝心聚力、各方协同。6.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关乎民生。筑牢“耕”基,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沃土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日前,全国各地举办相关活动,让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全国土地日是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引导社会关注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的重要宣传平台。要以全国土地日为契机,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落实藏粮于地,全力提升耕地质量,让有限的耕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从而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为14亿多中国人端稳“中国饭碗”筑牢“耕”基。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耕地总量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为此,只有形成耕地保护合力,推动形成层层落实目标、层层压实责任、人人节约用地、人人保护耕地的良好局面,才能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一头牵动着14亿多人的吃饭大事,另一头牵动着国家的粮食安全。不论是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还是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稳数量、控用途、提质量,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让中国人的饭碗不仅端得稳、端得牢,更端得好、端得久。今天的耕地,明天的饭碗。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中国人的“铁饭碗”,我们要采取“长牙齿”的强有力硬措施,既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也要让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粮之本”才会越来越稳固。1.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2.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3.今天的耕地,明天的饭碗。筑牢良田“耕”基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以地为本。一条耕地红线,关乎亿万人口粮安全,维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列为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一,要求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分别保持在18.65亿亩和15.46亿亩以上,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稳定在315万平方公里以上,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业内人士表示,耕地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从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耕地保护“长牙齿”,最严密法治赋能最严格制度。我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从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到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再到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就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作出专门部署,端牢“中国饭碗”的法治成色更足。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专设耕地保护章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被首次纳入法律,让耕地保护迈出更新一步。——打好耕地保护“守卫战”,坚决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两道红线。“要稳住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首先要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郧文聚认为,应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更新迭代、健全完善制度建设。在安徽省霍山县,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技防手段,以“人防+技防”,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米”;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网格员通过监管平台前端手机App“随手拍”,及时上传疑似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线索至后台,转县(市)、乡(镇)开展核实处置,系统横向联动至全州行政执法人员……“人防+技防”,织密耕地保护防护网,以高质量、高效率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共同守好“饭碗田”。——用心筑牢良田“耕”基,打赢耕地保护“持久战”。“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这是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严格保护耕地的动员号令。业内人士认为,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占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用地,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以地为本。2.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3.打好耕地保护“守卫战”,坚决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两道红线。4.用心筑牢良田“耕”基,打赢耕地保护“持久战”。5.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这是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严格保护耕地的动员号令。6.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用地,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端好端牢“中国饭碗”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全国土地日,增进的是全社会的土地忧患意识,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引导人们节约用地、合理合法用地、珍惜土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古今中外的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耕地质量事关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耕地和粮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国家的食品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没有良好的耕地,粮食种植就无从谈起。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法律工作委员会近期收到的众多环境破坏、污染举报线索,来源于全国各地的关于耕地被破坏、非法占用的举报占总举报量一半以上,且存在村民投诉无效,土地长期被侵占的情形,值得警惕。我们当坚决维护国家耕地的稳定和完整,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加强耕地的保护与管理,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严守耕地红线,打好农田保卫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政策随之不断变革,渐渐形成了推行至今的土地承包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农业发展。如今,侥幸心理显然是不可取的。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和处罚力度,打消违法者的侥幸心理,使耕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力求从根本上杜绝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健全监管制度,加大打击力度。加强乡村建设,以乡镇村落为一个主体,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倡导互相监督;在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打好耕地保护持久战;加强乡村规划,严格区分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基本农田;加强保护措施,严格监管,从而确保耕地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深度挖掘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和高效利用新增集体建设用地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土地置换和挂钩复垦、拆旧等举措,将原先废弃闲置用地进行盘活,从而加大基本农田的储备量,尽可能实现成片式管理;用好铁路农资专列,助力粮食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增效开创新局面……只有注重保护和管理好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粮食资源,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粮食安全责任制,才能确保粮食生产能够持续发展。粮安天下,地为根基。守好耕地红线,国家粮食安全才能得到持续保障,人民生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严守耕地红线,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稳更好更久!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没有良好的耕地,粮食种植就无从谈起。3.严守耕地红线,打好农田保卫战。4.粮安天下,地为根基。5.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严守耕地红线,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稳更好更久!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各地纷纷开展“耕地保护进万村”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倡导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坚守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离不开耕地质量这个“关键变量”。“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创造新辉煌,实现量和质的“双提升”,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报道,到2022年底,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我国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2023年又新建和改造提升了8611万亩。从全国看,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一至两成,节本增效500多元。提升耕地地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对症开方、久久为功。健康耕层是农田地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耕地质量建设要聚焦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基础地力提升、新品种开发及其增产潜力挖掘、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等环节,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提高土壤蓄纳和稳定供应养分能力。要推行轮作模式,实行种养结合、分类施策,防止耕地退化,促进地力稳步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据报道,从2023年起,全国年均将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改造提升,解决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设标准低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约1个等级,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许多农田达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近年来,湖北省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科学施肥与节水农业,耕地质量等级连续五年提升,达4.49,高于国家平均水平0.27个等级,有力支撑了全省粮食增产增收。创新多元投入模式,夯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高标准农田“高”起来,资金投入不可或缺。据计算,建成一亩高标准农田需要投入1500到3000元不等,如果全部来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项目建设资金,财政压力较大。要在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的同时,推动建设模式和融资机制创新,构建政府投入、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要尊重农民意愿,算好高标准农田的增产账、增收账、增效账“三本账”,让广大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更好激发农民参与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湖北财政锚定支持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任务,扛牢扛稳地方财政投入的主要责任,多方筹资近34亿元,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展现财政新的担当作为。据报道,截至2023年10月底,湖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00余万亩,占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77.5%。加强耕地管护,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必须抓好全过程质量管理。按照项目化管理方式,根据建设特点,进一步细化实化项目前期工作、投资申报、项目下达、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监督管理等制度,促进高标准农田项目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好的同时还要用好、管好,这也是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的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做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只要我们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扎好长效运营“篱笆”,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就一定能确保粮食在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1.倡导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2.坚守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3.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4.耕地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对症开方、久久为功。5.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护航“良田粮用”,端稳“中国饭碗”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做到守土尽责,坚持“护田有方”,方能夯实粮食安全防线,端稳“中国饭碗”,不断增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的战略定力。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每一块土地,都是万象“耕”新、绘就“丰”景的基本盘,也是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年来,我国修订《土地管理法》,颁布《黑土地保护法》,修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以法治力量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多措并举助力“粮田”变“良田”,让老百姓的“粮袋子”更实、“菜篮子”更稳、“好日子”更足,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念好“实”字诀,防治一体化。土地政策法规不能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各地防治并举、齐抓共管,落实落细耕地保护责任。一方面,各地推出了“长牙齿”的硬措施,譬如山东率先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人;湖南严管耕地占补平衡,绘制耕保规划“一张图”。另一方面,各地严格督察、雷霆执法,通过公检法部门联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布耕地保护典型案例等方式,以最严执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织密保护网,升级“含新量”。科技创新,能够将一块块“试验田”转化为“示范田”,不断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粮食安全的“最大增量”。江苏常州应用无人机定期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重点监测,“空中侦察兵”成为智慧农田的标配;陕西西安,利用季度卫星遥感监测耕地情况,以更快速度、更高精度实现高效监管。随着科技“生态圈”与监管“产业圈”的深度融合,耕地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越发精细化、规模化、集约化,粮食安全防线成为智慧防线。宣传聚合力,共筑“安全堤”。深化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工作,不能空喊口号,而要切实营造出政府主动作为、群众“牵肠挂肚”的社会氛围。要推进宣传工作进机关,激励更多干部以实干构建耕地保护之基,以实绩作答粮食安全之问,努力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要组建耕地保护“流动课堂”,开展“宣讲进万家”活动,提升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让“撂荒地”“沉睡田”焕发活力,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形成联建联动、联防联治的大保护格局。仓廪殷实,天下安宁。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以“分亩必争”的精神、“龙口夺粮”的勇气,严守耕地保护这根线,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坚实基础。1.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2.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每一块土地,都是万象“耕”新、绘就“丰”景的基本盘,也是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压舱石。3.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4.念好“实”字诀,防治一体化。土地政策法规不能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5.织密保护网,升级“含新量”。科技创新,能够将一块块“试验田”转化为“示范田”,不断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粮食安全的“最大增量”。6.宣传聚合力,共筑“安全堤”。7.仓廪殷实,天下安宁。土地生生不息我们共同守护今天,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脚下这片土地,承载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天,无论我们正在经历什么,都值得静下心来,感恩大地母亲的养育惠泽,探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守护土地家园。这一天,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就是为了呼吁每一个人都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作为贯穿整个“十四五”期间的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体现了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时代要求。胸怀“国之大者”,将最严格制度落在实处作为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土地资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根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保护、开发、利用土地的进步史。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一以贯之强调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必须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牢记使命,守正创新。自然资源系统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我们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力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聚焦“稳住总量、优化布局、压实责任”三项任务,紧盯“严控新增、盘活存量、严格执法”三个环节,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经过各方努力,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耕地总量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我们坚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大力推进盘活存量用地,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2012年以来持续下降累计近45%,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存量用地的占比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部分地方占比超过50%,有效降低了发展所需的资源环境成本,持续增强了高质量发展后劲。尽管如此,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人多地少、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依然任重道远。当前,一些地方节约用地意识还不够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违法违规占地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时有发生,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各类因素复杂交织。因此,在土地问题上,我们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一体两面,坚定不移推进节约集约,毫不动摇严守耕地红线。严守耕地红线,端稳中国饭碗底气更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反复强调耕地红线千万不能突破,也不能变通突破,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从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到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从实施最严格的制度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从各级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到全面落实党政同责,耕地保护政策越来越严格。经过各方努力,耕地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北粮南运”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尤其是随着党政同责全面落地,18亿亩耕地红线越来越牢,我们端稳中国饭碗也越来越有底气。当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完成阶段性工作,“稳住总量、优化布局、压实责任”落地见效。随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落地,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得到优先保护,且足额足量、带位置分解下达至各地,实现应保尽保、可量化、可考核。国家层面首次建立了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让多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有了坚实的基础。各地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耕地整改恢复补充等措施,将山上的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推动果树苗木上山上坡,推动零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整合调整,让耕地布局更加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基于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目标,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机制,及时将通过耕地整改恢复等方式增加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集中连片。为了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土地权益,各地耕地整改恢复工作稳妥有序实施,要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留出一定过渡期,坚决杜绝“简单化”“一刀切”等强制复耕行为。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的总体要求,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持续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方面,着力健全“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从严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党政同责考核和耕地保护督察执法,持续配合立法机关完善耕地保护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