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章末试卷1_第1页
2024秋季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章末试卷1_第2页
2024秋季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章末试卷1_第3页
2024秋季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章末试卷1_第4页
2024秋季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章末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1.下列哪种动物在捕捉食物时,使用触手()A.水蛭 B.乌贼 C.扇贝 D.水螅【考点】M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腔肠动物的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组的被称为刺丝囊的刺细胞。如果触手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末端带毒的细线就会从刺丝囊中伸出,刺入猎物体内,麻痹或杀死猎物。【解答】解:水蛭属于环节动物;乌贼、扇贝属于软体动物;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在口的周围有许多触手,帮助捕食。故选:D。【点评】知道腔肠动物的特征是关键。2.河蚌是一种水生软体动物,有的能形成珍珠,其呼吸结构是()A.鳃 B.肺 C.入水管和出水管 D.外套膜【考点】M6: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呼吸器官,注意在学习时总结。例如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类和哺乳类的呼吸器官是肺。【解答】解: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有外套膜,分泌形成贝壳。故选:A。【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明确鳃是水中呼吸的器官,即可解答本题。3.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陆生脊椎动物 B.所产的卵都有卵壳 C.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D.蝮蛇属于两栖动物,大鲵属于爬行动物【考点】MH: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MI: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63: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解答】解:A、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型,A错误;B、爬行类能产有卵壳的大型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卵外没有卵壳保护,B错误;C、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C正确;D、蝮蛇属于爬行动物,大鲵属于两栖动物,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注意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的判断动物类型。4.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的是()A.扬子鳄 B.龟 C.蟾蜍 D.蛇【考点】MH: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31:类比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判断,可以从两栖动物的概念来解答。【解答】解: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一类动物,以青蛙、蟾蜍,蝾螈及大鲵(又称娃娃鱼)为代表,而扬子鳄、龟、蛇属于爬行类。故选:C。【点评】关键同时满足幼体和成体的两个条件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5.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①体表有鳞片或甲②完全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⑤【考点】MI: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解答】解: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体温都不恒定,故①②③是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故选:B。【点评】熟知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方式和生殖发育特点。6.下列关于鱼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的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着,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 B.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大多呈流线型 C.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这是在呼吸 D.鱼的身体有一条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考点】M2: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解答】解:A、鱼体表被覆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起保护作用,且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A正确;B、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三部分,B正确;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断相互交替张开和闭合,是鱼在呼吸,C正确;D、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7.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开始于爬行动物,最主要是因为爬行动物()A.有较复杂的肺 B.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更灵敏 C.体表有覆盖物(甲,鳞片等)可有效防止水分蒸发 D.生殖过程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考点】MI: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解答】解: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其中爬行动物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最主要是因为爬行动物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故选:D。【点评】熟知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方式和生殖发育特点。8.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下列运动形式与其依靠的结构对应错误的是(()A.骏马奔跑﹣强健的四肢 B.鱼类洄游﹣鳃 C.蚯蚓蠕动﹣肌肉和刚毛 D.大雁南飞﹣翼【考点】GF: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专题】33:归纳推理;451: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分析】生物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不同。【解答】解:A、斑马靠四肢奔跑,正确;B、鱼类靠鳍游泳进行洄游,错误;C、蚯蚓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正确;D、大雁靠翼飞行,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各类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和运动器官。9.如图是人体伸肘动作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B.进行伸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图中的③主要是由肌肉细胞构成的肌腹,④为肌腱 D.骨骼肌的收缩可以牵动骨改变位置,骨骼肌的舒张可以使骨复位【考点】GA: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GB: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专题】122:结构示意图;33:归纳推理.【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解答时从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等方面切入。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肌腹,④肌腱。【解答】解:A、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A正确;B、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正确;C、图中③肌腹,④肌腱,C正确;D、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D错误。故选:D。【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10.海尔•2018青岛马拉松10月28日开跑,赛事分设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健康跑(约5公里)三个比赛项目。下列关于跑步的描述错误的是()A.为奔跑提供动力的是肌肉 B.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C.运动的过程与神经系统有关 D.跑步时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考点】G1: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GB: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专题】33:归纳推理;451: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分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它们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人体的各项活动。【解答】解:A、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产生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在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后通过收缩为人体的运动提供动力,A正确;B、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B错误;C、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运动的过程与神经系统有关,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C正确;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正确。故选:B。【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的完成和运动系统的组成。11.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 B.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C.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 D.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点】G1: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G9: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GB: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专题】33:归纳推理;451: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肌肉)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才能完成。【解答】解:A、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A正确;B、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B正确;C、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C错误;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才能完成。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的结构以及运动的产生过程。12.2018年央视春晚的节目《沙场砺兵》中,杂技演员潘跃新的表演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飒爽英姿。潘跃新表演动作的完成中,骨所起的作用是()A.支点作用 B.杠杆作用 C.调节作用 D.润滑作用【考点】GB: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专题】33:归纳推理;451: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解答】解: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故选:B。【点评】明确在运动中,运动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即能正确解答。13.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只与环境因素有关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公鸡报晓是先天性行为,小鼠按杠杆取食是学习行为【考点】H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专题】33:归纳推理;45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解答】解: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A正确。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B错误。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C正确。D、公鸡报晓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小鼠按杠杆取食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14.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考点】H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专题】33:归纳推理;45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解答】解:A、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B正确;C、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说明了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C正确;D、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华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芹菜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野外采集的幼虫受环境影响太大。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关系。15.动物在生物圈中不具有的作用是()A.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能够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D.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考点】M8: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专题】33:归纳推理;42:生物与环境.【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解答】解: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能够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些动物能改善土壤,如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土壤肥沃,改良土壤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16.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同时也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取食植物的果实其实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农业害虫造成粮食减产,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 C.狐、狼等食肉兽有助生态平衡,不能彻底消灭 D.动物能把摄取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反唳了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考点】M8: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解答】解:A、动物取食植物的果实,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A正确;B、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它所携带的基因库也将随之消失,不可再生,B错误;C、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狐、狼等食肉兽以其它动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供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C正确;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把摄取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反唳了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D正确。故选:B。【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17.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D.维持生态平衡【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专题】演绎推理;生态系统专题。【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据此解答。【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题干中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说明动物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