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份月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经鉴定其年代距今约100万年以前,是中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存的古遗址,在学术研究上它添补了哪两处遗址之间的空隙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C.元谋人、半坡人D.北京人、河姆渡人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历史学家的著述3.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为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化石。它们体现了山顶洞人A.懂得人工取火B.会狩猎和捕鱼C.过着群居生活D.掌握钻孔技术4.以下北京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序号考古发现结论①北京人遗址:灰烬、烧石和烧骨等会使用磨制石器②山顶洞人遗址:穿孔骨针会建干栏式房屋③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0000—8000年栽培粟和黍的遗存原始农业形成④平谷上宅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的陶器贫富分化出现A.①B.②C.③D.④5.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观察如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表明中华文明具有A.多元性,以中原为核心B.统一性,文化特征一致C.先进性,文明世界领先D.延续性,文明没有中断6.如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B.南北经济差距明显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7.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8.一组打卡山西夏县西阴村。这里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西陵部落里有智慧的姑娘。一天在桑树下烧水,蚕茧落锅里,螺祖用树枝去捞,没想到却捞起一根洁白透明的长丝线。她尝试用这种丝线代替植物编织,就此发明了缫丝织绸。”2019年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据此可知A.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B.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C.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D.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9.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A.各部族的统一B.大禹治水C.禅让制的实行D.华夏族的形成10.《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A.禅让制取代世袭制B.中央集权的出现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郡县制度的出现11.《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驟彭彭……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最能佐证以上记载真实性的是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B.西周青铜器利簋的腹内铭文C.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D.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12.下列图片反映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末代君王残暴昏庸B.末代君王欺压人民C.早期国家刑罚残酷D.都被农民起义推翻13.《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从这段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信息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各诸侯国都“尊王攘夷”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楚国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14.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A.民族交融逐渐加强B.国家渐走向统一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15.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16.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人物论述韩非子“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王充“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A.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C.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增强了秦国的国力17.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可以反映出A.生产力的发展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人力获得解放D.农作物品种的增多18.从东汉起,“天府之国”就是成都平原代名词,而把成都平原塑造成“天府之国”的第一推动力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这座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永济渠D.大运河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据此,说明当时社会呈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为A.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春秋霸主相继,战国七雄并存D.铁犁牛耕,生产飞跃20.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A.周平王迁都洛邑B.社会生产力发展C.齐桓公称霸中原D.百家争鸣的出现二、非选择题2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李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1)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__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北京门头沟区东湖林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的粟和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图一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图二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图三(2)将活动二中图1、图2、图3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考古发现推论图①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图②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图③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4)综上所述,请你为李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2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鹰潭二中七年级某班同学组织开展了课外学史的活动,邀你共同探究:(12分)(方式一:时政学史)“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1)“轩辕”指的是谁?(1分)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1分)(方式二:歌谣学史)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从此家天下变公天下。夏A(人名)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B(地名),纣死商亡西周立。(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A.B.(2分)(方式三:史书学史)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3)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1分)“卫鞅”的变法给该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方式四:考查学史)如图河姆渡遗址(4)如果你有幸到河姆渡遗址参观,你可能会看见哪些文物,请列举两例?(2分)(5)以上学史方式,你认为最能了解到真实历史的是哪一种学习方式?为什么?(3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大事年表(部分)时间历史事件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诸侯争霸普遍使用铁器及牛耕,工商业渐趋发达百家争鸣商鞅变法李冰开凿都江堰秦灭亡六国,统一中国阅读以上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5.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阅读下列有关农业方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3)阅读材料三、概括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4)材料四反映了江南地区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摘编自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摘编自魏收《魏书·高祖纪下》(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依据材料一,归纳其改革措施。(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①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次改革的主要措施。②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改革?依据材料三,概括此次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改革产生的作用。(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23.同学们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时空定位】(1)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上面时间轴中的哪两个阶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即可)【经济发展】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2山西浑源出土战国牛带鼻环尊(2)上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变化?【政权争霸】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大国兼并小国数目齐桓公兼并35小国晋献公兼并19小国楚庄王兼并36小国秦穆公兼并20小国(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社会变革】材料: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4)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中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一点即可)(5)评判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依据,而在于变法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商鞅因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加以说明。

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份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DCADAA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CBADAADB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距今约100万年以前……是中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存的古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而学堂梁子遗址是中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存的古遗址,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它添补了元谋人、北京人两处遗址之间的空隙,故选A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与题干年代不符合,排除B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与题干旧石器时代不符合,排除C项、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资料,即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二手史料主要是文字史料、文献记录以及文学作品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属于第一手史料,故选C项;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历史学家著述、考古现场影像资料皆属于第二手史料,故ABD项为第二手史料,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项、B项、D项。3.【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在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故选D项;山顶洞人已经知道人工取火,但材料未涉及用火情况,排除A项;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也会捕鱼,材料未提及生产情况,排除B项;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材料未提及群居情况,排除C项。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栗和黍,证明原始农业形成,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③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正确,故选C项;北京人采用打制石器的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处于旧石器时代,“北京人遗址: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留很火种,①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错误,排除A项;“山顶洞人遗址:穿孔骨针”表明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光技术,干栏式房屋属于河姆渡人的建筑,②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错误,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贫富分化,但是此时并未出现贫富分化,④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错误,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在中国疆域范围内,广泛分布着人类文化遗址,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遗址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说明以中原为核心,故选A项;题意未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且文化特征有相似性,不完全一致,排除B项;题干并未对比,无法说明中华文明的先进性,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无法说明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广东石峡遗址和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玉钺、玉琮、龙首玉环等玉器图片可以看出,两地玉器有相似风格,说明两地存在文化交流,故选D项;材料中玉钺、玉琮、龙首玉环都属于玉器,不能反映青铜冶炼技术成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两地玉器的相似之处,不能得出南北经济差距明显,且都属于南方,排除B项;玉钺、玉琮、龙首玉环都不是农业生产工具,它们是礼器或饰品,不能得出农业生产工具先进,排除C项。7.【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陶寺遗址中墓葬规模、随葬品数量、种类差异较大,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墓葬随葬品的差异,没有提及农业生产技术,排除B项;陶寺遗址在山西,属于黄河流域,不能反映长江流域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青铜器是夏朝时期才出现的,材料没有提及青铜器的制造工艺,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山西夏县西阴村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发明了缫丝织绸的传说,这属于远古历史传说,2019年考古学者在西阴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说明考古发现印证了先民的发明创造,由此可见远古传说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价值,故选A项;探究历史的资料众多,考古发掘并非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但却是印证历史真相的有效途径,排除B项;远古传说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价值,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排除C项;远古传说需要依赖考古发掘来印证,而不是考古发掘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的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部族的统一,当时是部落联盟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不能概括全部内容,排除B项;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知代表的是禅让制;“天下为家”代表的是世袭制。“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而不是禅让制取代世袭制,排除A项;中央集权出现在秦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郡县制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牧野洋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牧野之战的过程,见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故选B项;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遗址,牧野之战与夏朝无关,排除A项;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带有神话色彩,不能作为历史史实,排除C项;史书《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由此可知,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王残暴昏庸,故选A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更多强调对诸侯王的欺压,与人民关系不大,排除B项;西周重视礼制,且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不体现刑罚残酷,排除C项;西周灭亡于少数民族,且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于秦朝,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崛起,争霸战争不断,故选C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体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强调天下所有的土地都是周天子的管辖范围,但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排除A项;各诸侯国都“尊王攘夷”的说法错误,春秋时期强大的霸主才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排除B项;楚国不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十几个诸侯国了”可知,西周800诸侯到春秋就剩下十几个,战国时期只有七个,最后秦统一全国,这体现了从春秋到秦朝,在争霸兼并战争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交融逐渐加强,但材料强调诸侯争霸兼并等,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但材料强调争霸与兼并,与文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促进了民族交融,材料正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故选A项;百家争鸣局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民族认同感,排除B项;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没有消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从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开始,发生在春秋战国之后,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韩非子认为秦国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都是由于商鞅的功劳,李斯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国富民强,王充认为商鞅为秦统一的帝王之业奠定基础,这些论述都肯定了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商鞅变法对秦国国力的影响,不单单是军事实力,排除A项;秦始皇同意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材料没有体现商鞅变法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没有提及具体的诸如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等内容,排除C项。1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信息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生产工具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项;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晚于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排除B项;这些生产工具都依靠人力操作,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生产工具没有涉及农作物品种,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水利工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选A项;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与成都平原无关,排除B项;永济渠是隋朝大运河的一段,与成都平原无关,排除C项;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与成都平原无关,排除D项。1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推动了传统统治秩序的崩溃和新的社会制度的形成,故选D项;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的形成是当时社会形态,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B项;诸侯争霸是材料现象,不是原因,排除C项。2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故选B项;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即我国开始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齐桓公称霸中原是春秋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百家争鸣的出现是思想上的变化,没有使地主阶级势力增强,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1.【答案】(1)A;B(2)图一对应推论3;图2对应推论2;图三对应推论1。(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重要意义: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4)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解析】(1)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可知,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即地图中的A所在位置。据“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可知,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即地图中的B所在位置。(2)据图一“炭化的粟和黍”可知,粟和黍属于粮食作物,即农业生产出来的,可以对应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据图二“半坡人的房屋”“河姆渡人的房屋”可知,原始先民已经不再主要依靠游猎生活,因为出现了定居房屋,且因为半坡人所在北方气候较为寒冷,有了半地穴式房屋,而河姆渡人所在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有了干栏式建筑,即图2可以对应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据图三“人面鱼纹彩陶盆”“猪纹陶钵”可知,原始先民已经可以使用陶器,这得益于原始制陶业的发展,而“纹彩”“猪纹”说明原始先民已出现审美观念,即图3可以对应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3)共同点:据活动三“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围墙环绕的宫城”“宫殿建筑群”可知,三处遗址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据“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可知,三处遗址都发现了墓葬;据“精美的玉礼器”“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可知,三处遗址都发现了礼器。意义:据“距今5300—4300年”“距今4300—4000年”“距今约4100年左右”可知,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4)主题: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即“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22.【答案】(1)“轩辕”指的是:黄帝;尊称:人文初祖(2)填空:A桀、B牧野(3)“卫鞅”是:商鞅;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文物:骨耜、陶器、玉器、骨哨、碳化稻谷、猪狗水牛骨头等(5)方式:考查学史,出土文物是第一手的史料,最具研究价值,传说、歌谣、后世的史书都对历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轩辕”指的是:根据方式一材料“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故“轩辕”指的是黄帝。尊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