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1页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2页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3页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4页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空定位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9年王莽篡汉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即位公元25年光武中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登基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新东汉西汉文景之治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汉武盛世(一)西汉的建立和汉初政治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刘邦)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1.背景:汉初,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凋敝,生产力遭到破坏;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2.措施:遵奉黄老无为之学,“与民休息”思考:从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初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呢?面对这一境况汉初统治者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也叫黄老学说,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既重视黄帝的治身之道,同时提倡老子无为的治国之道。其中,政治主张体现为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指的是统治者应当顺应民意,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减轻刑罚等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

=不妄为=顺天而为,施行仁政,以民为本适应汉初天下初定、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一)西汉的建立和汉初政治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一)西汉的建立和汉初政治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2、措施:“兵皆罢归家”,从军者务农;号召奴婢回归本土,免为庶人;弱末强本,减免田租,十五税一;减免徭役兵役,废除肉刑,减轻刑罚。增加劳力减轻负担致力生产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积极: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3、影响:(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1.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2.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与王国问题(1)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这种制度会导致什么后果?)

郡由中央直接管辖,国则由诸侯管辖(2)王国问题①分封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②分封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③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后因战略失当,被汉朝和梁国联手平定。◎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影响经济影响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出现“文景之治”政治制度影响解决措施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七国叛乱,但很快被平定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封国制对中央造成严重威胁汉承秦制,但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政策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1)中央:中外朝制度——设立中朝,架空相劝,加强皇权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政治领域加强皇权架空相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东汉增强尚书台的作用①目的:削弱外朝丞相权力,加强皇权。②形成: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选必1·P4】③发展: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收到削弱。【选必1·P5】(2)地方: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政治领域推恩令: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政治领域(2)地方: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天下为13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问题:刺史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吗?作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吏治清明。中央特派员?给皇帝打小报告?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政治领域(2)地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边疆:河西四郡,控制河西走廊;设西域都护府,经略西域问题:西汉经略西域的意义是什么?版图扩张: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疆域丝路畅通:保障了东西方之间交流要道的畅通,密切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国防安全:西域成为防止匈奴入侵的屏障;获得更好的战马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经济领域(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使用五铢钱,结束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2)实行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生产和销售。(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以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汉武帝下令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原料供应,规定只许用三官五铢钱,严禁民间私铸。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政府统一征收、运输、买卖;平准: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价格。算缗mín:对商人、手工业者等征收重税。告缗:凡有人告发商人隐匿资产不报或报告不实者,即奖赏所没收资产的一半。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从经济上巩固国家大一统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也。——《汉书·董仲舒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维护统治秩序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3.思想领域:尊崇儒术,将儒学奉为正统董仲舒意义: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3.思想领域:尊崇儒术,将儒学奉为正统问题:汉武帝为何抛弃黄老之学,选择了新儒学?黄老之学适应汉初恢复经济的需要;汉武帝时期,经济已经恢复,社会矛盾尖锐,黄老之学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儒学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问题: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有何不同?a、取各家之长,融合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外儒内法)b、强调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主张c、地位提高,成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同点目的实质不同点:方式和结果加强中央集权文化专制采用法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破坏,加速秦的灭亡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探究:秦汉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比较外儒内法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管理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征服西南,平定百越叛乱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4.军事领域:经略边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北方汉初,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北击匈奴,取得大胜。西面①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②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③张赛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1)民族关系: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丝绸之路”、中央管理机构、地方管理机构(护乌桓校尉和汉宣帝在乌垒城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和亲、战争、屯戍以及更有效地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链接·选择性必修1·P62】(纲上21)(3)边疆开发:推行屯成政策;移民屯田;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成卒屯田。(二)边疆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边疆治理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政治①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②设立中朝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③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选官制度④设立刺史,负责辖区内的巡视监察⑤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④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①措施:尊崇儒术②影响: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边疆治理民族关系: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边疆管理北方:汉初,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大胜西面:①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②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③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边疆开发:推行屯戍政策,移民屯田;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更张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王莽(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①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②经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③社会:流民问题,矛盾激化,社会动荡2、结果:①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②公元23年,王莽改制激化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四起,新朝被推翻。王莽(前45年-23年)1.西汉后期境况(背景)(一)王莽篡汉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材料:易代和复古是西汉末年颇为流行的社会思潮,最终实现这两个要求的希望都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这就是外戚王莽。——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一)王莽篡汉3.王莽改制目的

内容

结果

灭亡五铢钱大钱每个大钱不到五铢钱的两个半重

却要当50个五铢钱使用试图挽救社会危机①土地国有化,推行井田制;②禁五铢,多次改革币制;③任意改变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和行政区划措施不切实际,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二)“光武中兴”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定都洛阳(河南)背景:结果:出现“光武中兴”(政局稳定,经济重新发展起来)措施目的(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六次下诏释放释放奴婢文化提倡文教,重视儒学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节省政府开支;稳定社会秩序;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继承西汉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序号皇帝即位年龄死亡年龄……………………4和帝10275殇帝126安帝13317顺帝11308冲帝239质帝8910桓帝153611灵帝1234外戚宦官交替专政(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党锢之祸汉桓帝以后,东汉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一些正直的官员、士大夫、太学生上书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诬告为“党人”逮捕入狱,并扩大禁锢范围,史称“党锢之祸”。思考:指出东汉中后期历代皇帝的整体特点,由此引发的政治现象?(四)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党锢之祸”(3)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原因:2.起义:184年,张角,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起义军称为“黄巾军”3.影响:

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四大危机(1)追随刘秀一统天下的大将,成为朝廷新贵,权倾朝野,并逐渐形成“累世公卿”集团,即豪强地主。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庄园。(2)东汉庄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规模很大,内有依附农民和家内奴婢,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不用缴纳租赋,逐渐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豪强地主的发展迅速: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占有大量土地,享有政治特权,横行乡里的大地主经济:天灾人祸横征暴敛田庄经济发展土地兼并严重政治:平民地主豪强地主高门士族察举制地方割据土地兼并经济上——自己自足规模大政治上——影响地方政权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知识结构重点问题一、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1、西汉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P21】2、文景之治的背景、首要任务、政策措施、效果【P21】3、西汉初期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P21】4、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政治5点、经济4点、思想1点、边疆政策3方面)【P22-23】5、西汉的灭亡【P23】西汉疆域四至(P23图)二、王莽执政(国号新):9—25年6、王莽改制的目的、后果及新朝的灭亡(昆阳之战)【P23】三、东汉(25-220年)7、东汉建立、光武中兴(措施:政治、经济、思想;效果)【P23-24】8、东汉中后期的政局(特点):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②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P24】9、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的背景、时间、概况、影响【P24】10、两汉的文化:史学、科技方面的成就【P24-25】1.(2024·浙江1月选考,4)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由此可知()A.尚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