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02基础练_第1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02基础练_第2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02基础练_第3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02基础练_第4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02基础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基础练一、古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谈笑有鸿儒()(2)无案牍之劳形()(3)可爱者甚蕃()(4)陶后鲜有闻()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康肃笑而遣之3.下面对《爱莲说》这篇短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两句,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伏笔,是入题的准备。B.作者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两件事,是为了烘托出“予独爱莲”。C.作者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表达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D.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只喜欢牡丹的肯定和赞许。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1.①.博学的人②.使……劳累③.多④.少2.B3.D4.(1)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靠近赏玩它。【解析】【1题详解】考查词语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1)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儒:博学的人。(2)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神。劳:使……劳累。(3)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4)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2题详解】考查“而”字用法。例句中“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A.连词,表顺承关系。B.连词,表转折关系。C.连词,表顺承关系。D.连词,表修饰关系。故选B。【3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当就很多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故选D。【4题详解】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1)重点词语:斯,这。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重点词语:益,更加。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相互牵连也不长枝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当就很多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各题。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甲】(①南腔北调②普通)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乙】(①敏而好学②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丙】①(商酌②确定)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______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pì①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zuò②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5.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誊②做cuìtiē B.①誊②做zútiěC.①譬②作zútiě D.①譬②作cuìtiē6.结合语境,为文中【甲】【乙】【丙】三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甲】①【乙】①【丙】② B.【甲】①【乙】②【丙】①C.【甲】②【乙】②【丙】① D.【甲】②【乙】①【丙】②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理解:这段话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待人接物的坦率、真诚。B.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理解:这段话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诚恳谦逊,又严谨认真。C.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理解:这句话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时,心里只装着读者,而不追求文章的文学性。D.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理解:这句话通过一些小事,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8.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竟然是一以贯之,严格律己。 B.他同样是一以贯之,严格律己。C.他竟然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9.下面是一位同学评价叶圣陶先生的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源于仁心,成于①,②誉满天下;出自③,为在大气,文章名传④。A.①细处②德行③真意④内外 B.①小节②德行③真意④八方C.①细处②诗词③感情④内外 D.①小节②诗词③感情④八方【答案】5.D6.B7.C8.D9.B【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譬如(pìrú):比如;②以身作则(yǐshēnzuòzé):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③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④妥帖(tuǒtiē):安置得妥妥帖帖;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甲】:“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普通”指平常的;一般的。联系本文第①段“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可知此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叶圣陶和其他地方人就用带有方言的口音来交流,因此此处应填“南腔北调”;【乙】:“敏而好学”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耻下问”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联系本文第①段“他对普通话生疏”“让我帮他修润”可知,这里表达的意思是虽然叶圣陶先生地位尊贵,但是他依然谦虚地请我帮忙修润普通话,因此此处应用“不耻下问”;【丙】:“商酌”指商量斟酌。“确定”指明确而肯定。联系本文第①段“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可知,这里叶圣陶叮嘱“我”根据自己的判断下结论就可以,因此这里应填“确定”;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联系本文第④段“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可知,这里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在写文章时追求文章完美,因此C项“心里只装着读者,而不追求文章的文学性”表述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联系本文第①段“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可知,叶圣陶先生为了不让我在修润他的课本文字过程中有负担,直接让“我”提确定性的意见,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宽厚待人;再联系本文第②段“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可知,叶圣陶先生亲自送客也体现出了他的宽厚待人;综合以上可知划线句在此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①段和第②段都体现的是他的宽厚待人,以及第③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可知,此处应是“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拓展。①空:“细处”指细微之处。“小节”指非原则性的细小事情。联系本文第②段“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以及第④段“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可知,从描写叶圣陶先生的小事,体现叶圣陶先生注重生活细节,因此此处应填“小节”;②空:“德行”即道德品行的素质。“诗词”指诗和词。联系本文第③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可知,这里作者强调的是叶圣陶先生的美好品德,因此此处应填“德行”;③空:“真意”指能够高度集中在练功上的意念。“感情”指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联系本文第③段“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可知,这里突出了叶圣陶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意念非常的坚定,因此此处应填“真意”;④空:“八方”泛指周围各地。“内外”指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结合对联的常识“仄起平收”,“外(wài)”为仄声,“方(fāng)”为平声,因此此处应填“八方”;故选B。一、选择题10.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C.《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D.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童话集《倪焕之》、长篇小说《稻草人》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可知,“代表作有童话集《倪焕之》、长篇小说《稻草人》等”表述有误,不选D。二、对比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1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立) B.可爱者甚蕃(多)C.囚法不当死(法律) D.将弃官去(离开)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纪昀《河中石兽》)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欧阳修《卖油翁》)C.杀人以媚人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乃委手版归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⑵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14.【甲】文用______的表现手法,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的特点。【答案】11.C12.B13.⑴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⑵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14.①.托物言志②.王逵争辩③.富有才能④.为官正直【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C.句意: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法:根据法律;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指石兽;B.而:都是连词,表转折,但是;C.以:连词,为了/介词,用;D.乃:连词,于,就/副词,才;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1)句中“之(提宾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