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加工车间安全手册_第1页
机械制造加工车间安全手册_第2页
机械制造加工车间安全手册_第3页
机械制造加工车间安全手册_第4页
机械制造加工车间安全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造加工车间安全手册TOC\o"1-2"\h\u17931第一章安全管理总则 3111911.1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378791.1.1本车间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保证生产安全。 345571.1.2本车间安全生产目标:实现零、零伤害、零损失,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3273371.2安全生产责任制 3178201.2.1车间主任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车间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3204811.2.2班组长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所管辖区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3152651.2.3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职责,保证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 315381.2.4员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3138371.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50151.3.1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在车间得到有效执行。 483021.3.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323131.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以适应生产发展和安全要求的变化。 4148091.3.4车间应加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保证全体员工熟悉并遵守各项规定。 48741第二章设备与设施安全 423432.1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4246052.2设备维护保养与检查 5133712.3安全防护装置及设施 530224第三章作业环境安全 6231573.1作业场所环境要求 6169693.2作业场所安全通道与标识 6214333.3作业场所通风与照明 627858第四章电气安全 71824.1电气设备安全操作 743974.1.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7323334.1.2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47544.1.3操作后的收尾工作 7238794.2电气设备维护保养 7223484.2.1定期检查与维护 7186274.2.2特殊情况下的维护 7194484.3电气预防与处理 763984.3.1预防 8219294.3.2处理 832098第五章火灾预防与应急 8210555.1火灾预防措施 8327635.1.1加强火源管理 81235.1.2电气安全管理 8301585.1.3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8137085.1.4安全生产培训 8191055.1.5消防安全检查 8133525.2灭火设施与器材 8195015.2.1灭火器 8229105.2.2消火栓 9306875.2.3火灾报警系统 9139375.2.4疏散指示标志 9101215.3火灾应急处理 981985.3.1火灾报警 973485.3.2疏散逃生 9225065.3.3灭火行动 9101015.3.4应急救援 9139455.3.5报告 919698第六章卫生与防护 9188626.1职业病防治 9130446.1.1职业病防治基本要求 9145636.1.2常见职业病及其预防措施 103226.2个体防护装备使用 10315686.2.1个体防护装备的分类与作用 10119266.2.2个体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1080956.3作业场所卫生与清洁 1077846.3.1作业场所卫生要求 1053976.3.2作业场所清洁制度 1124036第七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11110447.1安全培训内容 114567.2安全培训方式 11251847.3安全培训考核 1229694第八章处理与报告 12169308.1分类与等级 12141218.1.1分类 12164938.1.2等级 1260198.2报告与调查 13152908.2.1报告 13259228.2.2调查 13239858.3处理与整改 1383138.3.1处理 13292668.3.2整改 134835第九章安全检查与考核 142069.1安全检查制度 14210969.1.1目的与意义 14115169.1.2安全检查的组织 1427589.1.3安全检查的内容 14219589.1.4安全检查的程序 142249.2安全考核标准 14285959.2.1考核对象 14218949.2.2考核内容 15176859.2.3考核标准 15111369.3安全检查与考核结果运用 15205869.3.1对安全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 15130199.3.2安全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员工晋升、评优、奖金等挂钩。 15191759.3.3对安全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培训、补考,直至考核合格。 15276049.3.4对在安全检查与考核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1562249.3.5安全检查与考核结果作为车间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纳入车间整体工作考核。 1517866第十章安全文化建设 151702210.1安全文化理念 15899810.2安全文化活动 16264110.3安全文化氛围营造 16第一章安全管理总则1.1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1.1.1本车间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保证生产安全。1.1.2本车间安全生产目标:实现零、零伤害、零损失,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生产设备正常运行。1.2安全生产责任制1.2.1车间主任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车间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1.2.2班组长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所管辖区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1.2.3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职责,保证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1.2.4员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1.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3.1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在车间得到有效执行。1.3.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2)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3)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4)安全生产报告和处理;(5)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演练;(6)安全生产奖惩制度;(7)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和报告;(8)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管理;(9)安全生产环境保护;(10)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事项。1.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以适应生产发展和安全要求的变化。1.3.4车间应加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保证全体员工熟悉并遵守各项规定。、第二章设备与设施安全2.1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为保证车间内设备的安全运行,操作人员必须遵循以下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前准备:操作人员应详细了解设备的功能、功能、结构及操作方法,熟悉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操作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2)开机操作:在开机前,应检查设备电源、气压、液压等系统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不得擅自改变设备运行参数。(3)设备运行: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如需暂时离开,应停机并切断电源。(4)紧急停车: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危险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切断电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设备清洁与维护:操作人员应在设备停机后进行清洁与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2设备维护保养与检查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车间应制定以下设备维护保养与检查制度:(1)日常维护保养: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运行正常。(2)定期检查:车间应设立设备检查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检查等。检查中发觉问题,应及时整改。(3)专业维修: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维修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协助。(4)设备更换:当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更换新设备,保证生产顺利进行。2.3安全防护装置及设施为保证车间内操作人员的安全,以下安全防护装置及设施必须配置:(1)防护装置:设备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栏、限位开关等,以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或设备故障造成伤害。(2)安全警示标志:车间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3)紧急停车装置:设备应配备紧急停车装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机。(4)消防设施:车间内应配置足量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检查、维护。(5)急救箱:车间内应配备急救箱,并存放在易于取到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进行紧急救治。(6)安全培训与教育:车间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生产安全。第三章作业环境安全3.1作业场所环境要求作业场所的环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面要求:作业场所的地面应保持平整、清洁、无油污、无积水,并定期进行清扫。对于特殊作业场所,如高温、高压等环境,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2)设备布局:作业场所内的设备布局应合理,设备之间的间距应满足操作、维修和安全通道的要求。(3)物料堆放:物料堆放应整齐、有序,不得占用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设施。堆放的物料高度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制。(4)安全防护设施:作业场所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防护罩、警示标志等。(5)安全通道与出口:作业场所应设置宽敞、明亮的安全通道和出口,并保持畅通。3.2作业场所安全通道与标识作业场所安全通道与标识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的宽度、高度和转弯半径应符合相关标准,并保持畅通。安全通道不得堆放任何物品,不得随意更改或占用。(2)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设置在明显位置,标识醒目,易于识别。安全出口数量应根据作业场所面积和人员数量合理设置。(3)标识设置:作业场所内的安全标识应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标识应设置在醒目位置,易于识别。3.3作业场所通风与照明作业场所的通风与照明对保障作业安全。(1)通风:作业场所应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保证空气流通。对于产生有害气体、粉尘的作业场所,应设置专门的通风系统,以满足卫生和安全要求。(2)照明:作业场所的照明应满足作业需求,不得低于规定的照度标准。对于危险区域、通道和出口等位置,应设置应急照明设备。作业场所通风与照明的设置和维护应定期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第四章电气安全4.1电气设备安全操作4.1.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应接受严格的电气安全培训,保证熟悉所操作的电气设备功能、结构及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电源是否稳定,绝缘是否良好。4.1.2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2)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裸露的导电部分,以免发生触电。(3)操作时,应遵循“先断电源,后操作”的原则,保证设备处于安全状态。(4)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切断电源,并及时报告负责人。4.1.3操作后的收尾工作操作完成后,应关闭设备电源,检查设备是否恢复正常,做好清洁和整理工作,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4.2电气设备维护保养4.2.1定期检查与维护(1)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4.2.2特殊情况下的维护(1)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由专业人员及时进行维修,保证设备安全。(2)在设备更换部件或进行升级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安全。4.3电气预防与处理4.3.1预防(1)加强电气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2)建立健全电气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3)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安全可靠。(4)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3.2处理(1)当发生电气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采取措施进行现场救援。(2)对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3)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4)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五章火灾预防与应急5.1火灾预防措施5.1.1加强火源管理车间内应严格控制火源,包括明火、高温设备等。禁止在禁火区域使用明火,需使用明火时应办理相关手续,并采取安全措施。5.1.2电气安全管理车间内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安全运行。禁止私拉乱接电源,避免电气设备过载、短路等引发火灾。5.1.3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车间内应严格管理易燃易爆物品,按照规定存放、使用。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分类、标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1.4安全生产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掌握火灾预防知识和技能。5.1.5消防安全检查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车间消防安全设施正常运行。5.2灭火设施与器材5.2.1灭火器车间内应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灭火器应定期检查、更换,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5.2.2消火栓车间内应设置消火栓,并保证其水源充足、阀门灵活。消火栓附近不得堆放杂物,便于火灾时迅速使用。5.2.3火灾报警系统车间内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及时发觉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5.2.4疏散指示标志车间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保证火灾时员工能迅速、有序地疏散。5.3火灾应急处理5.3.1火灾报警发觉火情时,应立即按下火灾报警按钮,启动火灾报警系统。5.3.2疏散逃生火灾发生时,员工应按照疏散指示标志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避免拥挤、踩踏。5.3.3灭火行动现场员工应立即使用附近的灭火器、消火栓等灭火设施进行灭火,如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5.3.4应急救援如火场有人员伤亡,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5.3.5报告火灾发生后,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查和处理。第六章卫生与防护6.1职业病防治6.1.1职业病防治基本要求为保证员工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车间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落实以下基本要求:(1)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证员工在健康状态下上岗。(2)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3)定期对车间内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保证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4)加强员工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6.1.2常见职业病及其预防措施以下为车间内常见的职业病及其预防措施:(1)尘肺:加强车间通风,使用吸尘设备,定期检测空气中粉尘浓度,佩戴防尘口罩。(2)噪声聋:合理布置车间设备,使用隔声、吸声材料,佩戴防噪耳塞。(3)振动病:使用减振设备,限制振动工具的使用时间,佩戴防振手套。6.2个体防护装备使用6.2.1个体防护装备的分类与作用个体防护装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头部防护:安全帽、防尘帽等,用于保护头部免受撞击、挤压等伤害。(2)眼部防护: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用于防止异物进入眼睛,预防紫外线、红外线等伤害。(3)呼吸防护: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用于防止吸入有害物质。(4)手部防护:防护手套、防护套袖等,用于防止手部受到机械伤害、化学品腐蚀等。(5)足部防护:安全鞋、防砸鞋等,用于防止足部受到撞击、挤压等伤害。6.2.2个体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为保证个体防护装备的有效性,员工应掌握以下使用与维护方法:(1)正确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保证尺寸合适、功能齐全。(2)按照说明书正确佩戴,保证防护效果。(3)定期检查、更换防护装备,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4)妥善保存防护装备,避免损坏、丢失。6.3作业场所卫生与清洁6.3.1作业场所卫生要求作业场所卫生要求如下:(1)保持车间内环境整洁,无杂物、油污、积水等。(2)定期清理车间内的废物、废液,避免污染环境。(3)保持车间内空气质量良好,无有害气体、异味。(4)保证车间内设备、工具摆放整齐,便于操作和检查。6.3.2作业场所清洁制度为保持车间内卫生,应建立以下清洁制度:(1)每日清洁:员工在下班前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扫,保持地面、设备、工具清洁。(2)定期清洁:每周对车间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包括地面、墙壁、设备、工具等。(3)专项清洁:针对特定设备、部位进行清洁,如油库、配电室等。(4)卫生检查:定期对车间卫生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第七章安全教育与培训7.1安全培训内容为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车间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安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使员工了解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2)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让员工掌握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3)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制造加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及应急处理等。(4)设备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熟悉设备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5)个人安全防护:教育员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6)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员工了解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高防范能力。7.2安全培训方式安全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以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1)集中培训: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系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2)分岗位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安全生产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3)现场培训: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和讲解。(4)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安全培训,提高培训效果。(5)班前会、安全活动: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等时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讲解。7.3安全培训考核为保证安全培训效果,应进行以下考核:(1)培训前考核:了解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培训提供依据。(2)培训过程考核:对培训过程进行跟踪,保证培训质量。(3)培训后考核:评估培训效果,检查员工对安全生产知识的掌握情况。(4)定期考核: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测试,保证员工安全意识不断提高。(5)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晋升、奖励等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培训。第八章处理与报告8.1分类与等级8.1.1分类机械制造加工车间按照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机械:包括设备故障、设备损坏等;(2)安全:包括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3)交通:包括车间内车辆等;(4)环境污染: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污染等;(5)其他:包括人员伤亡、物品损失等。8.1.2等级根据严重程度,可将分为以下等级:(1)轻微:造成轻微损失或影响,无人员伤亡;(2)一般:造成一定损失或影响,无人员死亡;(3)较大: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有人员伤亡;(4)重大: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有人员死亡;(5)特别重大: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影响,多人死亡。8.2报告与调查8.2.1报告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车间负责人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车间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报告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原因、损失、伤亡情况等。8.2.2调查发生后,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调查组,对进行调查。调查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调查内容包括:(1)现场勘查;(2)原因分析;(3)责任认定;(4)处理建议;(5)整改措施。8.3处理与整改8.3.1处理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迅速、妥善处理,减轻损失;(2)严肃处理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罚;(3)总结教训,防止类似再次发生。处理措施包括:(1)对现场进行清理、整顿;(2)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3)对责任人进行处罚;(4)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5)对进行调查报告,提交公司领导。8.3.2整改整改应结合调查报告,针对原因和责任,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责任;(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4)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应急能力;(5)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保证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第九章安全检查与考核9.1安全检查制度9.1.1目的与意义为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车间生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检查制度。本制度旨在明确安全检查的责任、内容、程序和要求,使安全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9.1.2安全检查的组织(1)成立安全检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车间的安全检查工作。(2)车间主任为安全检查第一责任人,对车间的安全检查工作负总责。(3)车间安全员具体负责安全检查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安全检查计划。9.1.3安全检查的内容(1)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包括设备的安全性、防护设施的完好性、设备维护保养情况等。(2)作业环境安全检查:包括作业场所的整洁、通风、照明、安全通道等。(3)劳动防护用品检查:包括员工是否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的质量等。(4)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包括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9.1.4安全检查的程序(1)制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地点、内容、人员等。(2)按照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记录,提出整改措施。(3)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保证整改措施的落实。(4)定期对安全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问题原因,制定预防措施。9.2安全考核标准9.2.1考核对象本车间所有员工均应参加安全考核。9.2.2考核内容(1)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包括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2)安全操作技能:包括设备操作、防护设施使用、紧急处置等。(3)安全意识:包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安全行为的自觉性等。9.2.3考核标准(1)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2)安全操作技能: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