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2《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2《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2《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2《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孔雀东南飞并序》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语文选修班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5周,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课展开,通过深度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及其反映的社会背景,同时结合统编版教材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2.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伦理道德进行深度思考,形成独立见解。

3.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了解并感悟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5.情感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语文选修班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了初步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文化内涵及诗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尚不深入。

2.能力层面:学生在分析、解读古诗文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能存在论述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的问题。

3.素质层面: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缺乏热情,课堂参与度不高。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自律性,能遵循教学秩序,但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能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包含《孔雀东南飞并序》一文。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包括诗歌朗诵音频、课文背景介绍资料、作者生平介绍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在多媒体设备上提前加载相关教学资源,确保课堂上的顺利展示和讨论。

4.其他:准备黑板、粉笔等基本教学工具,以便于板书重要知识点和讨论结果。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中国古代的悲剧爱情故事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被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的作品,它描绘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的古诗文知识,如五言律诗、古诗的韵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作者、诗歌结构及主题。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如比兴、对仗、抒情等手法。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诗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中的象征意义。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课文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形象有哪些特点?课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背景?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创作一首五言律诗,表达对爱情、生活的感悟。

教师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4.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代爱情诗歌,如《长恨歌》等,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知识点梳理1.《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知识:

-作者:佚名

-创作年代:东晋

-文学体裁:长篇叙事诗

-诗歌背景: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风俗和婚姻制度

2.诗歌的结构与内容:

-结构:全诗分为序和主体两部分,序言概述故事背景,主体部分详细叙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内容: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因家庭压力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

3.诗歌的艺术特色:

-比兴手法:通过孔雀东南飞等形象比喻,表达人物的悲欢离合。

-对仗工整: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抒情性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4.人物形象分析:

-刘兰芝:聪明、刚烈、忠贞、有牺牲精神。

-焦仲卿:忠厚、懦弱、对爱情忠诚。

5.社会背景分析:

-婚姻制度:封建礼教对婚姻的束缚,导致悲剧发生。

-家庭伦理:家族利益高于个人幸福,人物命运受其影响。

6.诗歌的文学价值:

-《孔雀东南飞并序》被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诗歌展现了早期叙事诗的特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7.诗歌的鉴赏方法:

-关注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创作意图。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比兴、对仗等。

-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8.相关知识点拓展:

-古代叙事诗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常见主题和表现手法。

-现代文学作品中对于古代爱情诗的借鉴和改编。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孔雀东南飞并序》,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结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深入理解了这篇古代叙事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古代叙事诗的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婚姻伦理。

2.当堂检测:

(1)选择题:

a.《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作者是什么时期的诗人?

A.唐代B.宋代C.东晋D.西晋

b.以下哪项是《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比兴手法?

A.对仗B.比喻C.象征D.赋

c.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背景?

A.唐代B.东晋C.宋代D.明代

(2)简答题:

a.请简要描述《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刘兰芝的形象特点。

b.请举例说明诗中的对仗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3)应用题:

a.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尝试创作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你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感悟。

b.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在我国古代叙事诗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内容逻辑关系①知识点重点阐述:

-诗歌背景:《孔雀东南飞并序》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风俗和婚姻制度,突显了封建礼教对个人命运的压迫。

-艺术特色:比兴手法、对仗工整、抒情性强,这些特色体现了古代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人物形象: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刻画,深刻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压力下的抗争与无奈。

②重点词句分析: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通过孔雀的比喻,表现了主人公的悲凉和留恋。

-“举案齐眉,意恐迟迟”:描写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深厚的爱情,以及面对分别时的恐惧和不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体现了刘兰芝的刚烈和对爱情的忠贞。

③知识点逻辑关系:

-背景知识与社会背景:诗歌的背景知识解释了社会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两者相互关联。

-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通过艺术特色的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又进一步强调了艺术特色的表现力。

-诗歌结构与主题:诗歌的结构安排有助于表达主题,主题则贯穿于整个诗歌结构之中,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授《孔雀东南飞并序》这节课时,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小组讨论和创作实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教学策略方面:在导入环节,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较好。但在新课呈现环节,讲解新知时,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今后,我应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互动性。

2.教学管理方面: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时间分配上还需进一步优化。今后,我将加强对课堂时间的把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在教学总结方面,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1.知识方面:学生掌握了《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作者、结构、艺术特色等知识点,对古代叙事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技能方面:学生在分析、解读古诗文方面取得了进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鉴赏和评价。

3.情感态度方面:通过学习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学生认识到了封建礼教对个人命运的压迫,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然而,在教学中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