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中学、南沙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中学、南沙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中学、南沙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中学、南沙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中学、南沙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南沙中学、南沙一中2024年秋季学期10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试卷命制:南沙一中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憔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2.下列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A.塔里木河水蒸发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C.高山冰川融化 D.跨流域调水工程3.文字描述中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A.大气运动和太阳辐射 B.水的三态变化和重力C.太阳辐射和重力 D.大气运动和重力【答案】1.D2.B3.C【解析】【1题】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④,D正确;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ABC错。【2题】下列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B对;塔里木河水蒸发,属蒸发环节;高山冰川融化,形成径流;跨流域调水工程,属于地表径流环节,ACD排除。【3题】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太阳辐射和重力,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4.三峡库区水位基本不变,维持在低水位状态的时段在A.6-9月 B.4-7月 C.2-5月 D.10-12月5.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水位由175米降至145米)的主要目的是A.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 B.增大库区水面保障生物繁殖C.增大水库调蓄洪水能力 D.冲刷沉积于水库的淤泥【答案】4.A5.C【解析】【分析】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水位升高,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水位下降,收入等于支出为零,水位基本不变。【4题】本题以水平衡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图表信息的解读.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由题中图可以看出,12-6月期间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水位下降,6-9月入库与出库水量持平,水位最低,且没有变化,10-12月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库区水位升高.故选A。【5题】考点:地理图表分析判断能力、水库的作用。在洪水来临之前腾空库容是为了迎接汛期大洪水,增大三峡水库的调蓄能力,确保长江荆江河段和洞庭湖(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故选C。6.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答案】A【解析】从题意可知,此时M点吹的是东南风,说明是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是气旋系统,而且是东南风,可知其偏向方向是向右,所以是北半球,故选A。读“我国某地区河流流域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7.该河位于我国()A.华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8.图中A汛期主要的补给类型为()A.雨水 B.冰川融水 C.积雪融水 D.地下水【答案】7.D8.C【解析】【分析】【7题】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根据所学知识判定:这是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河流在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在夏季有降水量补给,形成两次汛期,D正确;华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没有春汛,ABC错误;故选D。【8题】图中A为春汛,是由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降雪多,冬季积累的冰雪在春季气温升高,融化补给河流,所以A汛期主要的补给类型为积雪融水,C对。故选C。【点睛】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河流都有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除有夏汛外,还有春汛;西北地区河流有夏汛。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①乙之前②乙到丙③丙到丁④丁之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A.甲之前 B.甲→乙C.乙→丙 D.丙→丁11.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答案】9.D10.B11.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9题】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即②④所述时段洞庭湖补给长江。【10题】注意理解题意: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至乙时段、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甲至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而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故B正确。【11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功能,在上游修建防护林,会增加下渗水量,延长雨水转化为河流水的时间,从而使洪峰峰值减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故D正确。下图为印度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13.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答案】12.B13.C【解析】【分析】【12题】印度洋海域的洋流是冬逆夏顺。从图中看是顺时针,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结合选项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13题】印度洋海域夏季吹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是图中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C正确。故选C。【点睛】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皆为暖流。读世界部分地区的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14.图示大洋环流可能位于A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区 B.北大西洋中高纬海区C.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 D.北太平洋中高纬海区15.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流②对沿岸热带雨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B.①处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C.洋流④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影响D.顺着洋流③航行,可以从南美洲到澳大利亚【答案】14.A15.C【解析】【14题】根据回归线位置判断,图示大洋环流是中低纬度环流,B、D错。洋流呈顺时针方向,位于北半球。可能位于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区,A对,C错。故选A。【15题】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②是寒流,对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A错。①处没有寒暖流交汇,没有世界著名的渔场,B错。洋流④是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影响,C对。顺着洋流③航行,是在北半球航行,不能到澳大利亚,D错。故选C。【点睛】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影响;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影响。红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靠近中蒙边境的荒漠草原上。红驼食性广杂,主要以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沙生植物为生,它属游走性动物,吃一顿要走几十千米,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起到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复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差异性17.造成红驼分布区与同纬度沿海地区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光照【答案】16.B17.B【解析】【分析】【16题】根据材料可知,红驼以啃食沙生植物为生,同时其粪便可以改善土壤和促进沙生植物生长,这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项。【17题】红驼分布区位于大陆内部,水分条件差,主要为荒漠草原植被,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水分条件好,主要为森林植被,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差异,B对;热量差异主要体现为纬度差异或者海拔差异,A、C错;光照影响植被生长,但一般不决定植被类型,D错。故答案选B。【点睛】同纬度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沿海与内陆,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基础是水分差异。“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除林区农民传统的烧荒种植外,大量棕榈油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是造成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两大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②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③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9.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答案】18.A19.C【解析】【18题】由材料可知,林区农民使用“烧芭”这种传统农耕方式,烧荒种植造成雨林被破坏,①正确;由材料可知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这是造成雨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故②正确;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没有达到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的程度,③错误;④雨林深处闷热潮湿,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迁居此处的人口不多,④错误。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①②,A对,BCD错。故选A。【19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雨林被毁可能导致该地区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加大,①对;雨林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雨林消失可能导致珍贵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减少,威胁其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对;该地气候湿润,降水多,沙源少,且风力较小,不易形成沙尘,③错;雨林地区气候条件差,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较少,雨林被毁也不能引起大规模人口迁入,④错;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①②,ABD错误,C对。故选C。【点睛】森林的作用:1、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保育土壤。森林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固碳释氧。4、净化大气。5、有调节温度功能。6、降低噪声污染。7、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载体。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1.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答案】20.A21.B【解析】【分析】【20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甲到丙距离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甲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为温带草原带,丙为温带荒漠带,A正确。故选A。【21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上题可知,中纬度沿海地区为森林带,越靠近内陆地区水分越少,依次形成草原带、荒漠带。该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延伸,形成的基础是水分的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的分异规律或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22.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23.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答案】22.D23.B【解析】【22题】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里斯本气温低于雅典,这是由于里斯本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因而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雅典。故选D。【23题】两地年降水量有差异,雅典降水量低于里斯本,这是由于雅典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水汽较少,所以雅典年降水量小。故选B。【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为了恢复河流的原始生态,目前一些国家开始折除一些大坝。下图为某水库大坝被拆除前后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4.拆除大坝后,M处河段()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冬夏水温明显下降C.利于淡水鱼类养殖 D.水体航运能力提高25.拆除大坝后,对水库原有库区的影响是()A.蒸发量及下渗量增加 B.土层厚度增加C.水体污染加剧 D.植被覆盖率提高【答案】24.A25.D【解析】【24题】拆除大坝后,水库调节径流的作用消失,大坝下游M处河段径流季节变化增大,A正确;拆除大坝前,该水域多为大坝深层水,拆除大坝后,该水域水深变浅,多为表层水,因此拆除大坝后,该水域夏季水温上升,冬季水温下降,B错误;拆除大坝后,该地区水域面积减小,不利于淡水鱼类养殖,C错误;河道水位下降,水体航运能力会下降,D错误,故选A。【25题】拆除大坝后,库区水体覆盖面积减少,滩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D正确;拆除大坝后,该区域湿地面积减少,蒸发量及下渗量减少,A错误;拆除大坝后,库区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增强,土层厚度降低,B错误;拆除大坝后,水体更新速度变快,水体污染程度减轻,C错误,故选D。【点睛】大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坝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减少水旱灾害,保证供水,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然而,大坝建设也会破坏、淹没大量珍贵的农田、土地和各种风俗文化、文物建筑,移民代价大。此外,大坝建设会阻止鱼类洄游,减少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大坝还会减少泥沙淤积,向海洋输送泥沙减少,导致三角洲萎缩,海水入侵加剧;减少下游水量,造成下游地区用水困难。最后,大坝建造过程和建完水库后蓄满水对当地的地质构造造成额外压力,可能导致各种地质灾害,如地震‌。第Ⅱ卷(共5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题。26.伊塞克湖(下图)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区域的平原低地主要分布在伊塞克湖湖盆区内东西两侧.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粮区和畜牧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1)说明伊塞克湖水位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简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3)分析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答案】(1)特点: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原因: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2)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面积大,水量大,冬季降温慢。(3)湖泊终年不冻,周边气温适宜;河湖中鱼类等资源丰富,利于候鸟觅食;建立保护区,为候鸟提供安全的越冬场所;湖盆东西两侧产粮区和畜牧区,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解析】【分析】本题以伊塞克湖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小问1】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取决于补给水源的特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湖泊地处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降水少,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所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且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小问2】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说明冬季气温较高,原因应从影响气温的角度考虑,如纬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据图可知,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且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面积大,水量大,冬季降温慢,所以冬季气温较高,不易结冰。【小问3】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应从多冬季气温、食物等方面分析。据上题分析可知,湖泊终年不冻,周边气温适宜,自然条件适宜;且河湖中鱼类等资源丰富,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利于候鸟觅食;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候鸟提供安全的迁徙、过冬、繁殖之地,越冬场所;据材料可知,湖盆东西两侧分布产粮区和畜牧区,食物来源充足,为候鸟提供食物。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时,就容易形成雾。在南美洲智利中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南缘,有个叫丘贡戈的海边渔村(图中M地),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一年也难洗一次澡,而现在他们不仅可以天天洗澡,还可以养花种菜。这都得益于立在山头的大量塑料网,来自太平洋的浓雾在网上凝结成水,再顺着软管流入收集装置中,解决了当地的用水问题。(1)说明洋流对M地气候的影响。(2)除“雾中取水”以外,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可行措施还有哪些?(3)简要分析M地沿海夏季多雾的原因。(4)图中阴影部分海域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若一艘油轮因意外事故发生石油泄漏,造成大面积海洋石油污染,说明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答案】(1)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气温降低,降水减少)。(2)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适度开采利用地下水等(3)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水蒸发旺盛;受秘鲁寒流影响,海面较冷;暖湿气流经过时容易凝结形成雾。(4)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上升的海水将海水底部的营养盐分带到海水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5)有利: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不利:扩大污染范围【解析】【分析】本题以南美洲西海岸区域图及相关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综合运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