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复习课件_第1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复习课件_第2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复习课件_第3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复习课件_第4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时序坐标前23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前221年前209年前202年前138年前119年9年25年220年秦灭六国陈胜、吴广起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东汉灭亡设置西域都护秦朝建立西汉建立东汉建立前207年秦朝灭亡刘邦建立汉朝前60年西汉灭亡秦朝建立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单元知识归纳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原因(1)社会基础: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经济基础: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增强;(3)个人因素: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积极策划,重用人才。2.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中国咸阳(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2.中央政治结构(1)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2)三公九卿制度:由______、太尉和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丞相皇帝秦统一中国3.地方行政制度(1)概况:进一步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2)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意义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秦统一中国郡县制(三)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中国领域措施影响/作用文化统一文字:将_____作为通行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济统一货币:以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统一________(量同具)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交通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水路:开凿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开发民族关系北方:统一岭南,设郡南方: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扩大国家管辖范围,维护国家安全小篆灵渠度量衡1.历史学家翦伯赞在评价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时说:“它以恢弘的气度、尚法的精神,统一六国,首次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这个王朝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西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它以恢弘的气度、尚法的精神,统一六国,首次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A项正确;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唐朝是在推翻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图所示文物共同表明秦朝(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C.消除了各地区的经济差异

D.开始改变统治地方的方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秦半两、秦铜权、秦铜量”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图片反映的是秦朝在经济上的统一管理,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各地区的文化,无法得出各地区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消除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秦朝在经济上的统一管理,与统治地方的方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1.表现(1)秦始皇:赋税、徭役、兵役沉重;法律严苛;实行“________”,禁锢思想言论;(2)秦二世:统治残暴,残酷剥削民众。2.影响引起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短命而亡。秦末农民大起义焚书坑儒(二)陈胜、吴广起义1.概况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______”政权。2.结果起义军失败,陈胜、吴广被杀害。3.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虽然陈胜、吴广失败了,但他们引发了全国性的反抗暴秦的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秦末农民大起义张楚(三)秦朝的灭亡秦末农民大起义1.项羽与巨鹿之战(1)背景: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2)概况: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2.刘邦灭秦(1)背景:①刘邦网络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强大起来;②巨鹿之战后,秦朝内部矛盾加深。(2)概况:公元前______年,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国灭亡。2073.黄鹤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打算编排一部历史情境剧,各幕的名称暂定为:遇雨失期、揭竿而起、张楚政权等。该历史情境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秦国商鞅变法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张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C项正确;商鞅变法是商鞅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进行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秦灭六国,建立秦朝,排除B项;楚汉之争是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2)性质:争夺国家统治权的战争;(3)结果: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2.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高祖(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2.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3.内容及影响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措施影响/作用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增加了农业劳动力,有助于农业生产恢复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相应的减免徭役和兵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匈奴采取_____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和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三)“文景之治”1.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__________,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2)下诏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3)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有的年份还下令免去田租。(4)每逢灾荒之年,国家积极赈济灾民,开放皇家专有的山林池泽,保障民众温饱。(5)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以农为本2.表现(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①手工业:文景时期,______、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丝织品有锦、绣、绢、纱等,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②商业: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成为富商大贾。(2)汉代长安城经过十几年的营建,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热闹繁华。(3)民族交往汉景帝时期,与_____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纺织匈奴4.西汉初年,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由此可见,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西汉初年,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C项正确;题干强调汉初经济凋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解除大将兵权均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5.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都减轻了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让自己名垂青史C.稳固西汉统治

D.改善农民生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因此,题干中他们的根本目的是稳固西汉政权,C项正确;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是汉初稳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排除AD项;使自己名留青史是汉初统治者的主观愿望,排除B项。故选C项。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一)削弱地方势力1.背景:(1)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2)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2.措施及作用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措施影响/作用实施“_______”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削爵、夺地、除国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豪强离开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建立刺史制度抑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恩令(二)推动经济的发展1.农业:(1)汉武帝时期,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2)新型播种工具_____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耧车2.收回铸币权和盐铁酒官营(1)背景:①国家财政困难;②商人控制冶铁铸币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③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2)措施: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②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对商人征收________。(3)作用: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五铢钱车船税(三)尊崇儒术1.背景(1)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2)新儒学中君权神授,大一统,忠君守礼的思想迎合了君主中央集权的需要。2.举措(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2)在长安兴办_____。3.作用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太学(四)北击匈奴1.背景(1)匈奴:冒顿单于率领匈奴统一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2)汉朝: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改变汉初推行的和亲政策,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2.过程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反击匈奴,公元前_____年的漠北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使其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大一统王朝的巩固1193.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_____、敦煌四郡。大一统王朝的巩固酒泉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的异同点。皇帝 秦始皇 汉武帝不同点政治建立皇帝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车轨,修驰道 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思想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岭南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相同点 政治上都采取了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都统一了货币,采取了产生重大影响的措施;思想上都采取措施加强了思想控制;军事上都打击了匈奴6.《晋书·舆服志》记载:“(汉代)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以后),诸侯寡弱,贫者至(开始)乘牛车。”这表明推恩令的实行(

)A.缩小了贫富差距

B.完全清除了诸侯C.阻碍了经济发展

D.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汉代)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以后),诸侯寡弱,贫者至(开始)乘牛车”和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使得诸侯的势力被分散削弱,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诸侯寡弱后,贫者至乘牛车,从侧面反映了诸侯势力的减弱,中央集权的加强,D项正确;题干中说的是诸侯贫者开始乘牛车,并未体现缩小贫富差距,排除A项;“完全清除了诸侯”说法错误,推恩令只是削弱了诸侯势力,并没有完全清除诸侯,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推恩令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7.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A.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B.顺应自然,保障民生C.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皇权,C项正确;以法治国,巩固统治不符合题意,且汉代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顺应自然,保障民生,是道家思想,但是秦朝没有实行,排除C项;反对攻伐是墨家主张,秦朝和汉朝都没有实行,排除D项。故选C项。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_____,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光武中兴”(1)背景: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尖锐。(2)统治措施:①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惩处;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3)影响: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东汉的兴衰洛阳3.社会经济发展(1)农业:①人们通常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②王景治河(2)手工业: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①当时发明的_____,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②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东汉的兴衰水排(二)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1.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特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反复出现,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2)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的弊端;(3)影响: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社会混乱。2.豪强大族势力(1)特点:①占有很大的田庄;②拥有巨额财富;③拥有私人武装;④长期担任朝廷中的要职,世代为官。(3)影响:是东汉晚期出现割裂局面的重要因素。东汉的兴衰(三)黄巾起义1.概况创立太平道的______,在社会底层传教10多年,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长期准备,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终于爆发。2.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东汉的兴衰张角8.观察并识读下面疆域图,结合地图中历史地理信息,辨识这幅地图是(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东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朝代的都城是洛阳,西域是中央政府的一部分。东汉的都城在洛阳,东汉时期西域是中央政府的一部分,B项正确;西汉的都城是长安,排除A项;秦朝的都城是咸阳,排除C项;东晋的都城是建康,排除D项。故选B项。9.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皇帝早逝、外戚专权、宦官专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早逝,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除掉外戚,又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因此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D项正确;诸侯强大威胁中央出现在西汉前期,与图示内容无关,排除A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排除B项;“母后主政皇帝无权”体现的只是外戚专权,排除C项;故选D项。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范围汉朝人把今天甘肃阳关、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2.背景(1)匈奴严重威胁着西汉边境;(2)西域小国林立,被匈奴奴役。玉门关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3.概况(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100多人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2)第二次:公元前______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他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大量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地方,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长安。4.影响(1)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119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1.主要线路与交通建设(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__________——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北非(2)海上丝绸之路: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斯里兰卡汉朝向西域输出手工业产品和技术等;西域向中原输出高档消费品和农牧产品及文化艺术等。2.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河西走廊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汉朝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1)概况: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____________,以西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2)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都护府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2.班超经营西域(1)背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2)概况:①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_____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②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甘英抵达安息,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③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班超10.“波斯(伊朗的古名)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古代瓷器业的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答案】A【解析】据材料“波斯(伊朗的古名)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可知,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易桑麻”,反映出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远道而来,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兴盛,A项正确;材料强调“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未涉及瓷器业的兴盛,排除B项;材料强调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东国),收取中国的丝绸和麻制品,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波斯商人通过遥远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做买卖,D项片面,排除D项。故选A项。11.“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遂命郑吉兼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以后便成为了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据所学知识,“神爵二年”应该是(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前68年

D.公元68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遂号‘都护’以后便成为了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它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故“神爵二年”应该是公元前60年,A项正确;公元前68年不是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排除C项;公元60年、公元68年属于东汉时期,排除BD项。故选A项。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1.概况(1)西汉: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2)东汉: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被称为“蔡侯纸”2.作用(1)对传播文化: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2)对世界: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蔡伦(二)医学与数学成就1.医学张仲景成就编写《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评价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是中医_________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______”华佗东汉末年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发明了“_______”,用于进行各种手术;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伤寒杂病论临床理论医圣麻沸散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2.数学至迟成书于东汉时期的《__________》,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有今天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三)司马迁与《史记》(1)概况:西汉史学家________所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2)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____。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九章算术(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___末年,张角、张陵分别创立了____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2.佛教(1)概况:①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传入中国;②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传播开来。(2)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丝绸之路东汉太平道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2.西汉时期,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去,汉武帝用了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