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市级名校2024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慝本若擎。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不融于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那范的一项是
A.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
写、描绘和歌唱人民。
B.归根结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常
常陷于斤斤计较。
C.今年春节期间,武汉市向全体市民奉上了“免费旅游大餐”:在大年初一对市民免费开放了11家景区。据不完全
统计,春节期间持身份证入园的游客超过15万人次。
D.苏轼的《水调歌头》纵览古今变迁,横贯天地流转,是一篇久负盛名的浪漫主义杰作,宋人曾称赞:“中秋词,
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与早期作品相比,相形见细的逊色了许多。
B.在利益的驱使下,现在依然还有许多不法分子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
C.透明化的售票手段不仅能提高售票效率,也能体现售票公平。
D.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国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5.古诗文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用落花喻人,来表达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句子是;
,神弗福也。(左丘明《曹刿论战》)
6.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偶有嫌隙或遇到危难时,观音菩萨常会出手相助。而观音菩萨的身上,既有神性又有人
性。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
②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2)某一人物对另外一人物的认知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相关故事情节
简要分析。
①鲁滨逊对野人(《鲁滨逊漂流记》)
②“我”对范爱农(《朝花夕拾》)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风子传
厦多产细竹,坚实可为箸。武生以火绘其上,作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门楼阁,精夺鬼工。人奇之,每得其双
箸,争购钱数百。于是武生之交戚贫者,因以为利。生顾未尝售也,颇自矜重,一箸成,辄把玩不释,保护如头目。
或醉后痛哭,悉焚之,醒复悔,悔而复作。然新①不轻与人。好事者每蜩②其谋醉时,竞酒招之,造必尽欢。酒甜,以
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③臂起,顷刻完数十箸,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
或遇贫士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④为之,虽累百不倦。于是滇之士夫或相馈遗,皆以武生箸为重。王公大人游
于流者,不得武生箸即不光。
(选自《虞初新志•武风子传》,有删改)
(注)①靳:jin,吝惜,不肯给予。②喟:jian,短视,偷看。③摄:捋。④忻xin然:高兴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辄把玩不释释:
②淮必尽欢造:
③或于酒中以箸相展属:
④滇之士夫或相馈/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武生以火绘其上以其境过清
B.悔画复作乃记之而去
C.因以为利不足为外人道也
D.置酒招石有良田美池桑竹石属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②王公大人游于滇者,不得武生箸即不光。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武生是个怎样的人?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梅花岭记(节选)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国急。督相史忠烈公②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
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③者?”副将军史德感慨然任之。忠烈喜日:“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此为吾
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逆为诸将所拥而行。至
小东门,大兵④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日:“我史阁部⑤也。”被执至南门,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
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注)①江都:今江苏扬州。②督相史忠烈公:即史可法,明末政治家、军事家。③临期成此大节:指到城破时将史
可法杀死,以成全他与城共存亡的节义。④大兵:即清兵。⑤史阁部:史可法时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集诸将而谙之()⑵德威流那()
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3.翻译句子。
⑴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⑶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诸子论“和”》)
4.本文精心叙写了史可法城陷前后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亦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②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
摩荡③,如镜中,复如画中。①印持:僧人名。②西冷:桥名。古时原是西湖从北山到孤山的渡口。③摩荡:荡漾。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阴/晦明变化者(《醉翁亭圮》)
B.相与步于中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C.欣然起勺/性行淑均(《出师表》)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3.语段(一)中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说说作者“闲”“在何处?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悲见,后被贬为黄州因
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4.同样是描绘月色之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一)(二)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一种即可)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史为婆,可以知兴替
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典出《旧唐书•魏微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代谏臣魏徵病故后,唐太宗在哀痛之余对朝臣的感叹之言。意即对照铜镜可以整理
好衣帽,借鉴历史能够预知世代兴衰,听取他人教训才能明了自身得失对错。
②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很自然会形成记录和反思历史的传统、或者说正是因为善
于借鉴历史经验才能成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延续。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不仅创造了多种史
书体例,形成了丰富的史料资源,而且善于总结历史规律、反思经验教训,形成历史反思的文化传统。“以史为饕”
的意识,平在《尚书》论证“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时就出现了,《诗经・大雅・藩》则明确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的说法。此后,这一思想沉淀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③“以史为鉴知兴替”,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忧患意识。《周易-系辞上》有言:“生生之谓易。”世间万物生生不
已,一切皆处于流变之中。变动不居的世界要求人们居安思危、革故鼎新。汉代刘向《说苑》讲:“故无常安之国,
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明锐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没有哪个朝代仅通过安于现
状就能保持永续不衰,贤明与否决定着国运或安昌或危亡。明知不愿走向危亡却不采取可以安昌的方法,这无异于缘
木求鱼。类似的告诫在史书中屋见不鲜:《荀子・成相》问“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晋葛洪《抱朴子》言
“前事不忘,将来之姿也”;唐房玄龄等人《晋书》讲“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显而易见,“以史为姿”首先
强调从前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换言之,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
识,功成名就之时更要防患于未然。对于国家而言,太平盛世并不必然长存,越处盛世越要警惕潜在危机。这就是盂
子所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④“以史为鉴知兴替",要求我们具备务实精神。以史为鉴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借鉴,要解决的也是真实的现
实问题,它针对的是理论教条和抽象空谈。明清二朝更替之际,儒家学者在震惊之余做出深刻反思,意识到理学不务
实际、空谈心性致使明朝衰败灭亡。顾炎武《日知录》有言:“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
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盂。……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
宗社丘墟。”空谈误国,古今皆然,因此学术要“经世致用”。这即清代实学之用意。真正的学术应源于生活并助推
生活,因此章学诚主张“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史学所以能够经世乃在于其“非空言著述也”,而是“切合当时人事”。
清代实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表明,可为世人明鉴的历史一定是修己安人、治国安邦的务实之学。后人以史为鉴
更要避免教条僵化和高谈宏论,而应以务实精神应对现实问题。
⑤“以史为紫知兴替”,更要明白未来指向。“以史为塞”意味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把握社会发展大势,这是一
种面向未来的历史态度。《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知道吗?”孔子答:“商朝继承夏
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就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
以知道的。那继承周朝的某个朝代,即使在一百代以后,它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依此类推而知道的。”明了兴替损益
的规律,甚至可以放眼百世之久。这就是说读史可使人明智,鉴往可预知未来。但预知未来并非目的,未来的意义在
于当下。既然历史规律已经提示社会走向,人可以反思社会走向和当下利弊,这就使未来视角具有了批判现实的意义。
黄宗霰在《明儒学案》中说“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正是这种以未来视角反思当下的历史意识使
黄宗羲看到君主专制的弊病,指出应“以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一深刻的民主理念和公仆意识在两百多年后引起梁
启超等人的重视,成为戊变法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以未来视角反思现实生活,根据历史经验推动现实走向合理,这
才是“以史为鉴知兴替”的深意所在。
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也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应有的历史凝思。正是因为勇于解放思想、敢
于革故鼎新,中国才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
发展少,当前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改革发展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断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结合全文内容,具体来说,“以史为鉴知兴替”蕴含哪几个方面的内涵?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1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
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
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样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
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玳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
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
紊。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
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
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
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
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
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健其长处得到发展,
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
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
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禁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
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眩”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
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
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
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
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
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蕙不前,
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
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④段主要论证了什么?
4.第⑤段的作用是什么?
5.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三、应用
12.依据以下材料说说当下民众在汉字运用及书写上的现状以及出现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小廖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90后”大学生,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拼文案、写策划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写文案的时候,想写得高大上一点,但是常常找不到理想的词,最后只好用通俗的语言代替,却削弱了我要的那种
表达效果。”他说。据调查,此现象较为普遍。
材料二: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目前高校“失
写症”现象很严重,大学生们用电子笔记拷贝课件、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连
篇错字,常令老师们叫苦不迭。
材料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期举办的网络活动“全民熔热冰封汉字行动”吸引了6亿人次参与。对此,中国
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唐正大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一个契机,能够鼓励国人更多地阅读一些古代典
范书籍。他建议从《古文观止》读起,阅读一些在汉语发展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作家作品,以丰富语言知识储备和
积累。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写作
题目:走在这条路上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析】
A项,趋之若鹫:意思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使用不恰当。B
项,井然有序: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形容做某件事有条理。使用恰当;C项,星型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
年纪为豆蔻年华。使用不恰当;D项,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使用不恰当。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
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
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
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
语感能力。A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B项语意不明,句中“发电量不能输送”,“发电量”
改为“发的电”。C项介词错用,“在”改为“对”,引出对象。D项否定词使用错误,去掉“不”。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
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
逻辑分析法。
3、D
【解析】
D,“杰作”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故选九
4、C
【解析】
A.“相形见细”和“逊色”重复冗赘,删除“相形见细的”;选项错误;
B.“仿造伪劣产品”,不合逻辑,删除“伪劣”;选项错误;
D.语序不当,“发扬和继承”对调;选项错误;
故选C。
5>(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小信未孚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
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
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孚”等字词的书写。
6、(1)①【示例】人性:观音菩萨听说红孩儿变作自己模样,心中大怒,说明他也有人的七情六欲;观音菩萨担心悟
空把净瓶骗去,要悟空留下一根毫毛作当,说明他多疑;观音菩萨用计诱红孩儿上当,宽严相济引导其归顺佛门,说
明他循循善诱。(答出两点即可)
神性:观音菩萨能转瞬间用净瓶装得一海水,并且能用紧箍咒儿等神力降服红孩儿,说明他神通广大。(答出两点即可)
②【示例】人性:因情况紧急,观音菩萨来不及梳洗就随悟空去降妖,说明他也如人一样需要日常生活;观音菩萨听
从悟空建议,让陈家庄的人得见真身,说明他性格随和。(答出两点即可)
神性:观音菩萨在悟空到来前便知他要来,说明他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池里养的金鱼可以成精,荷花花苞可以变为
兵器,他能用一个竹篮收服鲤鱼精,都说明他神通广大。(答出两点即可)
(2)①示例:鲁滨逊刚开始对野人极度恐惧,建而对其深恶痛绝并想要将他们消灭殆尽,但在冷静思考后决定和他们
互不干扰,最后与野人正面交锋,凭借文明人的机智和枪林优势,赶跑了野人,并救起一名俘虏“星期五”,使他成
为自己忠实的仆人。(意思对即可)
②示例:在日本初见范爱农,“我”对他们随身携带绣花鞋以及互相让座等行为嗤之以鼻;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
“我”主张发电报回国,范爱农强烈反对,“我”觉得他极其可恶;后回乡遇到范爱农,“我”与范爱农冰释前嫌,
成为好友;共事一段时间后,“我”离开南京,范爱农学监的工作丢失,后溺水身亡,“我”内心悲凉,并作诗悼念
他。(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考查对名著具体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①《西游记》中当观音听说红孩儿变作她的模样时,原文是这样写的:
悟空来到南海,把事情经过给观音细说了一遍。菩萨听说,心中大怒道:“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恨了一声,将手中宝
珠净瓶往海心里扑的一损,唬得悟空毛骨悚然。观音为何听说后如此大怒?原来红孩儿在号山干了这事,他假变观音
菩萨模样把前去请观音来帮忙的猪八戒又骗入洞中,吊在一个皮袋里。慈悲为怀的观音可以容忍很多事情,但是不允
许任何人冒充自己。红孩儿这个行为是对观音形象的一个挑衅,所以观音听说后勃然大怒,恨了一声,将手中宝珠净
瓶往海心里扑的损。由此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所具有普通人的情感和特点。
神性:观音扔净瓶入南海,把四海五湖的水装满净瓶,用来对付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观音立即托着净瓶,叫木吒借来
托塔天王的天罡三十六刀,与悟空一起前往号山。结果红孩儿被观音用计困住,说明菩萨法力高强,神通广大。
②《西游记》第四十九回原文:行者见了,忍不住厉声高叫道:“菩萨,弟子孙悟空志心朝礼。”菩萨教:“外面俟
候。”行者叩头道:“菩萨,我师父有难,特来拜问通天河妖怪根源。”菩萨道:“你且出去,待我出来。“行者不
敢强,只得走出竹林,对众诸天道:“菩萨今日又重置家事哩,怎么不坐莲台,不妆饰,不喜欢,在林里削蔑做甚?”……
行者没奈何,只得等候。不多时,只见菩萨手提一个紫竹篮儿出林道:“悟空,我与你救唐僧去来。”行者慌忙跪下
道:“弟子不敢催促,且请菩萨着衣登座。”菩萨道:“不消着衣,就此去也。”原来观音这次不顾形象紧急编制法
器,以这种半裸露的姿态出现,实在是因为这件事关系太大。说明他也如凡人一样也有日常生活的需求;行者道:“菩
萨,既然如此,且待片时,我等叫陈家庄众信人等,看看菩萨的金面。一则留恩,二来说此收怪之事,好教凡人信心
供养。”听从悟空的建议,表现菩萨心肠软,好说话的凡夫俗子的一面。
神性:根据原文,……诸天道:“我等却不知。今早出洞,未曾妆束,就入林中去了,又教我等在此接候大圣,必然
为大圣有事。”有未卜先知的神性;菩萨即解下一根束袄的丝绦,将篮儿拴定,提着丝绦,半踏云彩,抛在河中,往
上溜头扯着,口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提起篮儿,但见那篮里亮灼灼一尾金
鱼,还斩眼动鳞。菩萨叫:“悟空,快下水救你师父耶。”行者道:“未曾拿住妖邪,如何救得师父?”菩萨道:“这
篮儿里不是?”表现菩萨法力高强、神通广大,用一个竹篮收服鲤鱼精。
(2)①根据原著的大致内容: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他在这
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
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可能出现的野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
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
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逊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
为“星期五”。他开始教导“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并渐渐学会了说话。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
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
②“我(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憎恶到喜爱的过程。范爱农对鲁迅故意刁难。鲁迅与范爱农是在日本
留学期间相识的,并且有过激烈争吵。原因是革命党人徐锡麟、秋瑾被反动政府杀害,浙江籍留日学生召开同乡会,
就是否给北京政府发电,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发生了分歧。鲁迅主张发电声讨,范爱农则主张不必发电,理由是“杀
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年轻气盛的鲁迅是不理解这一切的,只是偏激的认为这范爱农离奇,
而且很可恶。“再见面时,两个原来态度主张完全不同的人竟然境遇相同,一个在“故乡做教员”,一个“教着几个
小学生糊口”,恍如隔世的感伤、历尽艰辛的感慨,使彼此不免有了一番“嘲笑和悲哀”。这时的范爱农已经衰老了
许多,布马褂、破布鞋,生活窘困;他回到故乡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只得以酒消愁。而在故
乡教书的鲁迅同样也处于苦闷中,于是两人在饮酒中慢慢相熟,在酒后的疯话中渐渐相知,前嫌尽释、误会解除,而
作者至此也开始亲切地使用“爱农”的称呼。文章最后以“现在不知他惟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
业了罢”,表现作者对亡友的深深怀念。
二、阅读
7、1.①放下②去、往③同嘱嘱咐、嘱托④赠送,给予
2.B
3.①(武生)喝酒喝得尽兴了,(人们)把火和筷子错杂地摆放在前面却不说话。
②王公大人到滇地游玩(在滇地游玩的王公大人),没能得到武生的筷子就算是不光彩的事。
4.技艺精湛,特立独行,乐于济贫。(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
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注意“属”是通假字,同“嘱”嘱咐、嘱托;“遗”在这里读作“环说”,赠送、
给予的意思。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
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A.用/因为;B.都是连词,表顺承;C作为/介词,对、
向;D.代词,他/助词,的。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
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以”,把;“陈”,摆
放;“箸”,筷子;“光”,形容词用作名词,光彩的事。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
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
握,再适当拓展。
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根据“武生以火绘其上,作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门楼阁,精夺鬼工”,
可知武生技艺精湛;根据“生顾未尝售也,颇自矜重,一箸成,辄把玩不释,保护如头目”,可知武生特立独行;根
据“或遇贫士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为之,虽累百不倦”,可知武生乐于济贫。
选自《虞初新志》作者:张潮年代:清
参考译文:
滇地多产细竹,(细竹)坚硬扎实可做筷子。武恬用火烫的方法在上面绘画,作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门楼阁,
精妙绝伦,巧夺天工。人们对之感到惊奇,每每为求得他的一双筷子,争相用数百钱购买。于是武恬的那些贫穷的朋
友、亲戚,〔常常)借此来谋利。武恬却不曾出售,颇为矜持,一根筷子做成了,就把玩不放手,像保护自己的性命一
样。有时(他)醉酒后痛哭,(把筷子)都烧毁了,酒醒后又后悔,后悔而后又再做,但是不轻易给人。有好事的人趁
他买醉时,拿酒招待他,他一到必定喝得尽兴。酒喝得酣沉了,人们把火和筷子错杂地放在(他)面前却不说话。他
伸出双臂站起,顷刻之间就制作完成几十双,挥挥手头也不回(就走了)。有人在喝酒过程中以做筷子的事来嘱托他,
他就发怒,披衣而去,终身不再与其相见。有时遇到贫士以及佛门、道家之人,把穷困情况告诉他,他就欣悦地为他
们做筷子,即使做上百双也不厌倦。
于是滇地士大夫有时相互之间赠送礼品,都把武恬做的筷子看得很珍重。王公大人到滇地游玩,没能得到武恬做
的筷子就算是不风光的事。
8、1.告诉,对……说泪
2.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3.(1)到此时,史德威找他的尸骨却找不到,就把他的衣帽葬了。(2)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
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3)按照客观规律养育人民,人民就和睦;用道德来教育人民,人民就团结。
4.大战前,从容安排后事;城破后,首先拔刀自裁;被俘后,慷慨就义。
【解析】
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
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的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语”:告诉,对……说。“涕”:眼泪。所以千万不要
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
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译为:二十五日,城陷落了,史可法拔刀要自杀。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D“是”:此。“乃”:于是。“以”:把。(2)“所以":用来……。
“曾”:通“增”,增加。(3)“畜”:养育。“养”:教育。还有“畜之以道”“养之以德”介宾短语后置句(状
语后置句)的翻译。
4.要求简要概括史可法城陷前后的三件事。文言文情节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
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
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是战前从容安排后事-“二十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是写城破后首先拔刀自裁。“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
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是写被俘后慷慨就义。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
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
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顺治二年四月,江都被包围,情况很危急,督师扬州的宰相史可法知道局势难以挽救,就召集众将告诉他们:“我
发誓与此城一起殉难,但仓促之中我不能落到敌人手里而死,谁能到时帮助我完成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慷慨地应
允。史可法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以同姓的身份做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给母亲,将你列入族谱的孙辈之
中。”
二十五日城陷落了,史可法拔刀要自杀,将军们果然争着上前抱住,史可法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流着眼泪
而不忍拿刀,于是史可法被将军们簇拥着走了,到小东门,清军的兵士象树林般密密麻麻地来到,兵马副统帅马鸣麻、
扬州太守任民育、以及众将如都督刘肇基等都死了。史可法就瞪大眼睛对敌人说:“我就是史阁部。”于是他就被抓
住并带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来称呼他,劝他投降。史可法大骂敌人而被杀。当初史可法曾留下遗言:“我
死后,应把我葬在梅花岭上。”到此时,史德威找他的尸骨却找不到,就把他的衣帽葬了。
9、1.D
2.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特莱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①苏轼满腹才华却被贬黄州,有职无权,才能无以施展,可谓职闲;②他趁夜出行,庭中赏月,醉心空明月色,可
谓情闲;③作者以闲人自称,既有被贬的惆怅苦闷,也有赏月中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可谓心闲。
4.示例一: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语段(一)(二)分别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堤上柳枝来表现月光的明亮。示例二:都运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语段(一)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荐;语段(二)将湖面比作镜子,将美景比作画。
【解析】
1.A透明/明朗。B散步/步。C出行/品德。D都是“寻找”。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空明:清澈透明。藻芳: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交横:交错纵横。
3.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
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
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C
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
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4.考查对写景手法的理解。“庭下如积水室明,水中莲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
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时月初上,
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同样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通过描写堤上柳枝来表现月光的
明亮。
【点睛】
译文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
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
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
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文,曾经和印持等诸位兄弟朋友在喝酒后乘小船游览,从孤山回来.当时是初月照耀的在新修的堤上,柳树枝都倒影
在湖面上,很是空旷,好像镜子一般,又像是在画中一般。
10、1.①忧患意识(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②务实精神(或“避免教条僵化和高谈宏论,而应以务实精神应
对现实问题。”);③未来指向(或“以未来视角反思现实生活,根据历史经验推动现实走向合理”)。
2.①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并加以阐释;②开篇直接点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引起下文的论述。③
从唐太宗感叹魏徵谈起,引用典籍,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首先,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并加以阐释,引出论点;②接着,阐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
替”历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③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内涵;④最后,总
结论点,回到现实,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解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结合“第③段'以史为鉴知兴替',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忧患意识。”
可以概括出:我们要具备忧患意识;结合“第④段'以史为鉴知兴替',要求我们具备务实精神。”可以概括出:我
们要具备务实精神;结合“第⑤段'以史为鉴知兴替',更要明白未来指向。”可以概括出:我们要明白未来指向。
2.要求学生识记议论文开头的一般作用:引出文章的话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本文分析。
首句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旧唐书•魏微传》)并加以阐释;从唐太宗感叹魏徵谈起,引用典
籍,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开篇直接点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引起下文的论述。
3.要求学生分析论证思路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
写出思路即可.如本文:首先提出论点首先,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并加以阐释,引出论点:接
着,阐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然后,从忧患意识、务实精神、未来指向等三个
方面分别阐述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内涵;最后,总结论点,回到现实,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
汲取智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1、1.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或答出:用人之所长,避人之缩短。)
2.举例论证,列举了一个技艺并不精湛,但是却又指挥才能的杨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
没有不可用之人。这一观点,进而论证本文中心论点。
3.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
4.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强调了用人要从自己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
5.言之成理即可。可从正确利用他人和自己的长处,避开短处的角度作答。
【解析】
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
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
心论点。结合“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
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分析得出论点: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结合“第二段举了杨潜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
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的例子”是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
人。这一观点,进而论证本文中心论点。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四段,结合其内容概括即可。结合“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考,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
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概括得出: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
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
4.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文结尾段的一般作用。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强调……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
或希望人们……;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
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然后结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
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分析: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强调了用人
要从自己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
5.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从对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全面。长远地看的角度作答。也可以正确利用他人
和自己的长处,避开短处的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好的故事课件
- 2024年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武术五步拳身体素质练习教学设计
- 2024年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核心素养】37核能-浙教版科学九上探究学案(原卷版)
- 2024年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阳曲县精神病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公司费用预算表格模板(详细版)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市场营销体系(6版)
- 2023年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
- 钢结构加工厂考察报告
- 发电机检修作业指导书
- 薪酬与福利管理实务-习题答案 第五版
- 废旧物资处置申请表
- GB/T 37234-2018文件鉴定通用规范
- 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
- 质量检查考核办法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基本素质发展初一-初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