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14篇|默写一遍过
1.《琵琶行》(白居易)
溶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
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
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
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复(),初为《()
()》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语花()滑,()()泉流冰下难。冰
泉冷()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
声。银瓶()破水()(),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当心(),
四弦一声如裂()。东船西()悄无言,()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
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头银()击节碎,血色罗
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
色故。门前冷落()马稀,老大嫁()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
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
红()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o同是天涯()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居卧病潺阳城。潺阳地僻无音乐,终岁
不闻丝竹声。住近渝江地()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
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
()()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重
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湿。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
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绮子弟的追捧。
(2)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3)(2016•全国卷印)严格地说,寻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
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4)(2015•全国卷口)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
之前的准备过程。
(5)《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
A日E","o
(6)《琵琶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7)《琵琶行》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轻细特点的句子是"",表现了乐声流畅特
点的句子是""。
(8)《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
句是","。
(9)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
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10)《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的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1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地出场的诗句是
II〃
,O
(12)《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诗句是
II〃
/O
(13)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表达出被贬而沦落
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之情。
(14)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
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情。
(15)《琵琶行》中的","
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
目.
Atz.•,o
(17)","是《琵琶行》全
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共鸣。
(18)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
无声,以此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19)《琵琶行》中","两
句运用联想,描摹了琵琶女演奏的乐音陡然高昂,如瓶水四溅,跃马拼杀。
(20)《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
目.
•/o
(2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IIII
IO
(2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的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还沉浸在音乐
的境界里的诗句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孙仲谋处。舞()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得()()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犹记,()火扬州路。可堪回首,()()祠下,一片神()社鼓。
凭谁问:廉()老矣,尚能饭否?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6•全国卷I)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
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
最终却""。
(2)(2015・重庆高考)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
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HII
I/O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
历史人物而不禁感叹的两句是","。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II〃
/O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三句,简洁地描绘了
刘寄奴居处的自然环境。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
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
目.
•/I
O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希望朝廷能够像赵王那样派人
询问廉颇"",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但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
国立功。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
”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3.《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
北()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腰()回,()牙高();各抱地势,()心斗角。盘盘焉,
困困焉,蜂房水(),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
空,不()何虹?高低()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朝歌夜(),为
秦宫人。明星(),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也;渭流涨(),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
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
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玉石,金块珠(),
弃掷(),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开万人之心也。秦爰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多于机上之工
女;钉头(),多于在()()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
缕;直栏横(),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多于市人之言语。使
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r),
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
六国各爰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爰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
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之,()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9•全国卷口)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
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2017•全国卷I)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爰护自
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2〃
I/•
⑶(2016・全国卷口)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4)(2015・重庆高考)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II〃
/O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5)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
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句子是
HII
IO
(7)《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倒置式的
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
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
(9)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复道横越空
中,曲折绵延,极言其构筑精巧。
(10)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
11〃
IO
(11)《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
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
(1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描写了
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13)《阿房宫赋》中,写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句子
目.
Atz.•ill
4.《师说》一一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业解()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
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爰
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之不知,惑
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
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
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则足羞,官盛则近()。"呜
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弘、师襄、老()o郑子之徒,其贤
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业有专(),如()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1)(2019•全国卷印)《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
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
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
来说,可谓","。
(3)(2018・全国卷I)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爰好,而"",则
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4)(2014•大纲卷)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
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5)《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6)韩愈在《师说》中阐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
〃II
IO
(7)《师说》中,韩愈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句子是
11II
IO
(8)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0
(9)韩愈在《师说》中用
",,"三句阐明了古
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
(10)《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
是:,?
(1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的意思一致。
(12)韩愈在《师说》中表现当时普通人才能低下却耻于从师学习的句子是
11〃
//O
(13)韩愈在《师说》中强调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老师的句子
目.
Atz.•rio
(14)《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
",,”的态度。
(1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中所表达的""的观点是相同的。
(16)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
一句是:,。
(1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目.
Atz•/o
(18)韩愈在《师说》中援引孔子的言论",",
旨在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愚妄。
5.《劝学》一一荀子
1、易错字
君子曰:学不可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君子博学而日()()乎(),
则()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登高而招,()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
闻者()o()()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乂)()()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龙生焉;积善成(),而神明自
(),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0
()()一跃,不能十步;()马十(),功在不舍。()而舍之,朽木
不折乂)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利,()骨之强,上食()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六()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也。
2、理解式名句默写
1.《劝学》开篇就提出全文中心论点"",说明很早以前中国人
就提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民。
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荀子在《劝学》
中也说","。这些至理名言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越老师或后
人可以超越前人的思想。
3.《劝学》中的开头","两句,以"木"与"金"为喻
说明学习可以使人的缺点得以改正的道理。
4.《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
善尽美的句子是","。
5.《劝学》一文中阐释"思"与"学"的关系,强调要重视思考,更要重
视学习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通过骑马可以奔驰千里的事例,从反面证明积累的必要
性的句子是",,"。
7.《劝学》中作者通过人乘船就可以横渡江河的事例,证明"站在巨人的
肩膀上总是更容易成功"的句子是",,"。
8.《劝学》中点明有道德学问的人之所以超越一般人,能取得成功,并非
他们和一般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9.《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
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
10.《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
两句就借“风雨"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11.《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
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12.《劝学》中用",”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的道理,从反面论述了积累的必要性。
13.《劝学》中以劣马为例说明坚持不懈就会成功的句子是(1)
",";以良马为例说明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步成功的句子是
(2)",
14.《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就像雕刻打磨。只要坚持不懈,再
难的事也可以做到的句子是","。
15.《劝学》中蚯蚓能够","的原因是用心专一。
16.《劝学》中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的后果。
17.(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I)《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
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8.(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HI)《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的观点。
19.(2018年高考全国卷HI)《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
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6.《登高》一一唐杜甫
风()天高()()(),()()沙白鸟飞()o
无边()木()()下,不()长江()()来。
万里悲秋()()客,()年多()独登台。
()难苦恨()()(),()()新()()酒杯。
1.杜甫在《登高》开篇写自己登高见闻,以""描绘出
一幅精美的图画,六种意象自然成对,视觉、听觉融为一体。
2.杜甫《登高》中","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木
萧萧、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中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3.在《登高》中,杜甫看到眼前秋景,百感交集,以","
两句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着笔,概括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愁苦生活。
4.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登高》中用","两
句写出了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日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5.(2016年高考北京卷)《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
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7.《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回首月明
中。
雕()玉()应犹在,只是朱()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
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李煜《虞美人》词中",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
无尽的痛苦之情。
(3)《虞美人》中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
穷幽怨和仇恨之情的句子是","。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a2,,
•O
(5)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愉悦,但它却使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倍感烦恼,他在
《虞美人》中怨问苍天的一句是:?
(6)"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
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
目.
Atz•Io
(7)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
目.
•Io
8.《逍遥游》一一庄子
北()有鱼,其名为()。鳗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若()天之云。是鸟也,海
运则将()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者,()怪者也。《谐》
之言曰:"鹏之()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其正色()?其远而无所()()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大舟也无力。()杯水于()()之上,则
()为之(),置杯焉则(),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
()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风;背负青天,而莫
之()()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与学()笑之曰:"我()起而
飞,()()()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以之九万里而
南为?"()()()者,三()而(),腹犹()然;适百里者,宿
()粮;适千里者,三月()粮。()二虫又何知!
小()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不知()(),
()()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者,以五百岁为春,五
百岁为秋;上古有大()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
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之,不亦悲乎!汤之问()也是()。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鲤。有
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拎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
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
()()而上,不过数()而下,()翔()()之间,此亦飞之()
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一官,行()一乡,德合一君,()征一国者,其自视也,
亦若此()。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之而不加(),()世()
之而不加(),定乎内外之分,()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
()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风而行,()然()也,()
有五日而后()。彼于()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天地之正,而()六气之(),以游无穷者,彼且()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逍遥游》中庄子用","形象地描绘出体形硕大的鳗
朋号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的情景。
2.庄子《逍遥游》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鳗鹏挥动翅膀拍击水面,
直上云霄的句子是","。
3.鳗鹏虽然能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但作者认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HII
IO
4.《逍遥游》中","形象地表达出积累的重要作用,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5.《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一一舟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
结论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6.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与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
"图南"的句子是","。
7.《逍遥游》中作者举了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说明生命短暂,总会错过
一些美好的东西,以此表现"小年"的句子是","。
8.《逍遥游》中大鹏鸟飞翔的气势是"",而斥需的飞翔空间却只
日〃〃
ZSxbKAEo
9.《逍遥游》中","两句赞扬了宋荣子"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心态。
10.《逍遥游》中","两句赞扬了宋荣子能认清物我
之分,辨明荣辱的界限。
11.《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其局限的句子是
HII
/O
1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
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13.《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
后指出八百年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14.成语“扶摇直上"形容迅速上升,后比喻仕途得志,地位等迅速上升。
这个成语就是由庄子《逍遥游》中""一句化用而来的。
15.天之苍苍,??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
遥游》)
16.《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
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17.《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11/〃O
18.《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
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19.《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需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9.《锦瑟》一一李商隐
锦()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望帝春心托()()0
()海月明珠有泪,()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然。
(1)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鲸人泣珠和良玉生
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
11,,
(2)"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中的
两句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
戚难言之情。
(3)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
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
是:?。
(4)《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
A目tz.・./
O
(5)李商隐《锦瑟》中的","
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爰慕和无尽的哀思。
(6)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
11//
/O
10.《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尽,千古风流人物。故()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空,惊()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一时多少
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巾,谈笑间,()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发。人生如梦,一()还()
江月。
(1)(2019•全国卷印)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
浇愁的无奈之感。
(2)(2018•全国卷I)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
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
功。
(3)(2017•山东高考)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才苗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4)(2015•全国卷I)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
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生动
地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
II〃
//O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由怀古转为对自身命运慨叹的句子
目.
Atz•IIO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三句塑造了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自信而富有才略的儒将形象。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
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
形象的词句是:,,。
11.《赤壁赋》一一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来,水波
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
之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之所如,
()万顷之()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而歌之。歌曰:"桂()兮兰桨,击空明兮()
流光。渺渺兮()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者,()歌而
和之。其声呜呜然,如()如(),如泣如诉,余音()(),不绝
如()。舞幽()之潜蛟,泣孤舟之()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千里,()旗()空,()酒临江,横()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鹿,驾
一叶之扁舟,举()()以相属。寄()()于天地,渺()海
之一()o哀吾生之()(),羡长江之无穷。()飞仙以()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自其不
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而莫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
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用之不(),是造物者之无尽
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相与枕()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1)(2019•全国卷口)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
的乐声之美。
(2)(2018・全国卷口)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IIH
IO
(3)(2016•全国卷印)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
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4)(2014・全国卷口)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5)《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II〃
/O
(6)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横执长矛、饮酒作
诗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7)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
目11II
7K,o
(8)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
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9)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
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
慢、很慢的语句是:,。
(10)《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HII
IO
(11)《赤壁赋》中客人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
日〃〃
ZE,o
(12)《赤壁赋》中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
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
(13)在《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
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14)《赤壁赋》中,苏轼感受着江上微拂的清风,看着眼前平静的江面,
不由得",,"。
(15)《赤壁赋》中","两句,描绘出秋江的
爽朗与平静,这也正是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16)《赤壁赋》中用","来写游人任
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17)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实现了质的飞跃:"
——忘记了空间;""一一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
""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12.《离骚》屈原
长()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兮,()
朝淬而夕替。既替余以()兮,又申之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
死其()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眉兮,
谣()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周容以为度。怦郁邑余()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死以流
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伏清白以死直兮,固
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
马于兰()兮,驰()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
冠之()岌兮,长余佩之()0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
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章。民生各有
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
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
句是","。
(3)《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
的语句是:,。
(4)《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爰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
贬黜的句子是:,。
(5)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
是:
⑹《离骚》中表明屈原怨恨楚怀王昏辖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
11〃
/O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
状的两句是","。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11〃
/O
(10)《离骚》中用大鸟和一般的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
两句是","。
(11)屈原《离骚》中,作者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写用荷叶做衣服
的两句是",",写要加长自己的佩带的
一句是"”。
(1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
""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13)在《离骚》中,屈原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之后,用
""来表明要坚持理想,即使遭受极刑也不改变的决心。
(14)《离骚》中,屈原在投机取巧、违背准绳的世俗面前,内心烦闷失意、
走投无路,却表示"",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这种丑态。
(1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兴手法来表现群小嫉妒他才华的一句
目.
Atz•o
(16)《离骚》中表达屈原"只要保持本心确实美好,哪管别人是否了解自
己”的句子是:,。
13.《氓》《诗经》
氓之(),抱布()丝。()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期,子无良媒。()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笑载
言。尔卜尔(),体无()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嗟鸠兮,无食桑()!于嗟女兮,无与士
()!士之耽兮,犹可()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自我()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
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室劳矣。()兴夜(),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
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矣。
及尔()老,老使我怨。()则有岸,()则有泮。总角之(),
言笑()()o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将来可能这样考]
⑴《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爰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
句子是:,。
(2)女子对爰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爰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
一文中,集中体现在","。
(3)《氓》一诗中,直接表现女子不再相信爰情,并直接劝告其他女子不要
沉溺于爰情的句子是","。
(4)《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氓》中,男主人公占卜结果显示"",随后女主人公提
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车行业劳动合同与租赁合同解析通则
- 标准劳动合同简易模板
- 吊篮采购合同参考范本
- Module 1 Unit 1 Hello!(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一年级上册
- 企业股权转让法律合同
- 度购物中心户外广告牌制作安装合同
- 技术转让与许可合同样本
- 计划生育政策变动导致的劳动合同终止范本
- 交通建设合同转让协议书
- 9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胶带输送机司机培训
- 市政工程旁站监理方案
-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课程教案
- 千年菩提路解说词
- 渗透检测报告
- DB4401-T 1-2018老年人照顾需求等级评定规范-(高清现行)
- 值班、交接班制度课件
- 领导干部道德修养1
- 房地产现金流量表
- 《ANSYS有限元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综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