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理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迈字贯之,兴化军仙游人。嘉定十年进士,为潭州观察推官。丁内艰,调浙西安抚司干官。考廷试,详定官王元春欲私所亲置高第。迈显擿其缪,元春怒,嗾谏官李知孝诬迈在殿庐语声高,免官。调南外睦宗院救授。真德秀方守福州,迈竭忠以裨郡政。俄召试学士院,策以楮币,迈援据古今,考究本末,又因楮以及时事,言:“君子之类虽进,而其道未行;小人之迹虽屏,而其心未服。”真德秀病危,闻迈所对,善之。帝再相乔行简,或传史嵩之复用,迈上封事曰天下之相不与天下共谋之是必冥冥之中有为之地者且旧相奸憸刻薄天下所知复用则君子空于一网矣又言吴知古、陈洵益挠政。轮对,言:“君不可欺天,臣不可欺君,厚权臣而薄同气,为欺天之著。”迈由疏远见帝,空臆无隐,帝为改容。言者劾迈论边事过实,魏了翁侍经筵,为帝言惜其去,改通判漳州。蒋岘劾迈前疏妄论伦纪,请坐以非所宜言之罪,削二秩。久之,复通判赣州。改福州、建康府、信州,皆不行。淳祐改元,通判吉州。右正言江万里袖疏榻前曰:“迈之才可惜,不即召,将有老不及之叹。”帝以为然。有尼之者,遂止。知邵武军。在郡,诏以亢旱求言,迈驿奏七事,而以彻龙翔宫、立济王后为先。时郑清之再相,以左司郎官召,力辞。以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亦辞,改侍右郎官,谏官焦炳炎论罢。予祠,卒,赠司农少卿。迈以学问词章发身,尤练世务,易祓戒潭人曰:“此君不可犯。”夺势家冒占田数百亩以还民。李宗勉尝论迈,然迈评近世宰辅,至宗勉,必日“贤相”。徐清叟与迈有违言,迈晚应诏,谓清叟有人望可用。世服其公云。(元·脱脱等撰《宋史·王迈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相/不与天下共谋之/是必冥冥之中有为之地者/且旧相奸憸刻薄/天下所知复用/则君子空于一网矣/B.天下之相/不与天下共谋之/是必冥冥之中有为之地者/且旧相奸憸刻薄/天下所知/复用/则君子空于一网矣/C.天下之相不与/天下共谋之/是必冥冥之中有为之地者/且旧相奸憸刻薄/天下所知/复用/则君子空于一网矣/D.天下之相不与/天下共谋之/是必冥冥之中有为之地者/且旧相奸憸刻薄/天下所知复用/则君子空于一网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内艰,古丧制名,一般子遭父丧称丁内艰或丁内忧,子遭母丧称丁外艰或丁外忧。B.教授,官职名,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今指高等学校教师的最高专业职称。C.轮对,“轮当面对”的简称,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对”有“对策”之意。D.赠,指朝廷赐予死者或死者亲属官职、爵位或其他荣誉称号,又称“追赠”“追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迈颇受好评,他在入仕之后,真德秀、魏了翁、江万里等人都表示过对他的肯定。B.王迈忠心为国,策楮币事、论复用旧相事、在邵武军驿奏七事等可见他的忧国之心。C.王迈不畏权势,曾直言乔行简等人“奸憸刻薄”,又助百姓夺回被豪强侵占的良田。D.王迈为人公正,李宗勉、徐清叟都曾经陷害过他,但王迈不计前嫌,仍然称赞他们。4.把文中画横线的向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迈显擿其缪,元春怒,嗾谏官李知孝诬迈在殿庐语声高,免官。(2)蒋岘劾迈前疏妄论伦纪,请坐以非所宜言之罪,削二秩。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这句话是说规矩既有______也有规范性。既然______了规矩,便要有规范。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以规范的形式书写是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共识。有了形,具其神,才能形神兼备,这也是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发展演化阶段所形成的特点。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______。汉字的“形”赋予其“神”,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规范汉字书写尤其重要。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如果对毎个汉字______,其中的笔画都有示意,表形的特点决定了汉宇的形义关系。因此,书写规范对于识字、读文、释意这一认知系列而言非常重要。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工具性树立历久弥新寻根溯源B.工具性竖立经久不衰追根究底C.实用性树立历久弥新寻根溯源D.实用性竖立经久不衰追根究底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汉字经历的发展过程漫长,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B.汉字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C.汉字凝聚的中华文化丰富深厚,经历的发展过程漫长D.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助于中文学习。B.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C.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D.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3、下面对“学习金字塔”中所反映的规律,归纳不恰当的一项是A.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平均学习保持率各不相同。B.学习者参与度越高,主动性越强,平均学习保持率越高。C.因为阅读的学习保持率低,所以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提升学习保持率。D.老师不宜采用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要多给学生讨论、演练、实践的机会。4、下列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李玉本来和同学约好去看电影,但身体不适无法前往。他给同学发了短信:“我偶染微恙,不能前往,望见谅。”B.李玉对朋友说:“他如此诚信邀请,你如果直接拒绝而却之不恭,那就太失礼了。”C.李玉在给老师的感谢信中写道:“多谢先生付出心血,玉成此事,学生定当鼎力以赴,不失恩师所望!”D.周末朋友们到家中聚餐,晚饭后李玉送大家到门口说:“各位慢走,我还要收拾一番,只能就此留步了,抱歉。”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欧阳修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①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③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注)①逡巡:这里指顷刻间,形容时间极短。②当:作为。③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字精妙,“闻”“敲”二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在,匠心独运。B.“旋”与“忽”“逡巡”等一连串快速的动作,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C.采莲女随手采摘莲花酿酒,花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D.这首词描写了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趣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2.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6、(1)______,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郴州旅社》)(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3)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6)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7)人生到处知何似,________。(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8)_______,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且有1/4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困难很大。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根据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改编)材料二: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值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近年来,垃圾问题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国际“零废弃联盟”在全球推广“零废弃”理念,促垃圾减少。如,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根据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改编)材料三: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照此运行,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它,走上人类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以生态理念为基础,提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报道,德国一些企业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有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根据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改编)1.根据相关内容,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B.批判者认为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垃圾问题不可解决,注定工业文明不可持续。C.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分类后可起减少垃圾处理和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D.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使用。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工业文明的科学和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C.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它是对各种文明的回归。D.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3.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A.“城市垃圾困境的破解之道”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点,它给人们敲响了治理垃圾问题的警钟。B.材料二说传统垃圾大多是自身演化而生,易回自然,因此纯棉衣物是最合零废弃理念的商品。C.材料三先作出“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的判断,然后用发达国家实践成果作为论据证明。D.材料一先摆出现实数据引起读者兴趣,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但实施困难。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独腿人生罗伟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个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5岁的年纪。车行了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人只有一条腿!我猛然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段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的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也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我下了车,给他5元。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你被朋友看见……”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了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我因车费超出原计划而误解车夫,到后来得知缘由而逐渐对车夫另眼相看、心生敬佩,这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B.“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是因为我看到车夫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爬上了坡,我便不再担忧。C.“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这既表现出我对朋友对人力车夫心存偏见而不满,也暗示了我与朋友之间思想上产生了较大的隔阂。D.“独腿人生”作为小说的标题,不仅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即便人生有再多的不如意,也要乐观、顽强的生活下去。2.小说行文中插叙了独腿车夫载着两个韩国人蹬车八十多里逛成都的事情,有何用意?3.“我”认为独腿车夫拥有“一种圣洁的东西”,请结合独腿车夫的形象谈谈你的感受。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古代的全民文化水准低,识文断字的是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来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所以,留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为俗文学。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东周之前的三代,虽有战争,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来“礼崩乐坏”的战国、汉魏晋等朝代要小得多,中央集权专制较之后的时代为弱,意识形态上也比“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动乱,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诗经·国风》中。《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是后来人为发起的如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所不可比的。《诗经》中的“雅、颂”,属于高雅文学,但其文学表现手法和音乐形制同“国风”没有很大的区别和对立,“风”和“雅”“颂”三而合一作为诗经“六义”中的三义一并称之,这实在是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甚至是相融在文学上曲折的反映。汉时,乐府的民间采诗活动在目的上和诗的规模、内容以及语言的丰富性上,与《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以后,随着语言文白的分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来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来。到了唐宋时代,虽出现了“说书”和由此而产生的话本,但作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为文学的主流了。这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阶层出现了,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加之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明清时,俗文学走向高峰。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另一路由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说的二水分流、双峰并峙。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人以“从《诗经》到《红楼梦》”的说法来概称我国整个古代文学史,而这古代文学史一头一尾的标志性著作却都是俗文学呢!(摘编自王泽清《古代俗文学的兴衰及其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来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B.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是古代俗文学存在的有力证据。C.《诗经·国风》产生于一个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中,阅读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D.汉以后的语言文白分野及城市发展在很长时间使得俗文学没有振兴起来,无法成为文学的主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先明确概念,由高雅文学的介绍引出俗文学概念,并对两种文学的产生原因分别进行论证分析。B.文章在论证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时,既有与“新乐府运动”的比较,又有与高雅文学“雅”“颂”的比较。C.文章从城市发展、文学发展、政治制度以及文人自身这几方面论证了引发俗文学另一个高潮的原因。D.文章用两次高潮两次否定概括俗文学的发展脉络,即两次高潮的波峰和两次否定的波谷的起伏发展。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俗文学的第一次高潮的出现与夏商西周时代的战争破坏力小、中央集权专制程度较轻有关。B.人们把“风”与“雅”“颂”在“诗经六义”中并称,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高雅文学和俗文学是相融相和的。C.“新乐府运动”在创作的主观自觉性上高于《诗经·国风》,《诗经·国风》在诗歌规模、内容和语言丰富性上超过了汉乐府。D.古代俗文学的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城市的发展对俗文学既有推动作用,也有制约作用。10、(四)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①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己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②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藉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③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于是乡亲共喻之(_______)(2)口不臧否人物(_______)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乃就吏A.参加B.就职C.趋向D.靠近3.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A.带领B.荐举C.援引D.延请4.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C.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D.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5.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6.文本末尾提到“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分析皇帝保护阮籍的原因。7.根据文本的内容,完成表格。事迹性格傲视权贵谢绝出任曹爽府上参军母亲去世,依然与人围棋11、(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赐爵列侯,剖符世世不绝,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迁为太尉,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脸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摘编自《汉书·卷四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迁”古代指升官。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擢、拜、除、署等。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也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C.薨,指诸侯死。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D.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褒贬称号,如“文”“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人,后迁徙到沛,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入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叛乱,所向披靡。C.周勃墓木讷刚强,质朴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汉高祖据此认为可以把大事托付给他。D.周柏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2)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了,这就沧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的境地。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藴含的恳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面向本校(统称“中华中学”)同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B2.A3.D4.(1)王迈公开指出王元春的错误,王元春非常生气,唆使谏官李知孝诬奏王迈在殿庐高声喧哗,(王迈)被免官。(2)蒋岘弹劾王迈,说王迈之前的奏疏中对纲常的讨论不合法度,希望朝廷以“讲了不该讲的话”的罪名判王迈有罪,王迈被官降两级。【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天下的丞相,不跟天下人商量国事,这必然是在暗中行事。况且旧相奸险刻簿,天下人都知道。如果被重新起用,君子将被网罗一空啊。”“天下之相”,做后边句子主语,之后断开,排除CD;“复用”,是针对前面情况的假设,单独成句,之前断开,排除A。故选B。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A项,“一般子遭父丧称丁内艰或丁内忧,子遭母丧称丁外艰或丁外忧”错误,子遭父丧称丁外艰或丁外忧,子遭母丧称丁内艰或丁内忧。故选A。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D项,“李宗勉、徐清叟都曾经陷害过他”错误,原文“李宗勉尝论迈,然迈评近世宰辅,至宗勉,必日‘贤相’。徐清叟与迈有违言,迈晚应诏,谓清叟有人望可用”,意思是,“李宗勉曾经弹劾王迈,但王迈评论近世的宰辅到李宗勉的时候,一定会称赞李宗勉为‘贤相’。徐清叟与王迈言语不和而失合,王迈后来被皇帝接见,却说徐清叟得人心有声望,可以重用”,可知李宗勉、徐清叟并不是陷害他。故选D。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擿”,指责;“缪”,错误;“嗾”,唆使;“免官”,意义上被动,(王迈)被免官。(2)中“劾”,弹劾;“坐”,罪名;“削二秩”,官降两级。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王迈字贯之,是兴华军仙游的人。嘉定十年中进士,随即被任命为潭州观察推官。为母亲守孝期满后,调任浙西安抚司干官。后参加廷试,详定官王元春想把让他亲近的考生名列前茅,王迈公开指出王元春的错误,王元春非常生气,唆使谏官李知孝诬奏王迈在殿庐高声喧哗,王迈因此被免官。后调任南外睦宗院教授。真德秀当时正在福州做长官,王迈竭尽全力辅佐真德秀做好福州的政务。不久,朝廷召王迈参加在学士院举行的皇帝面试,要求发表有关楮币问题相关观点,王迈引证古今,探究楮币问题来龙去脉,又借讨论楮币问题言及当时的政治,说“君子之类的人虽然被进用,但他们的理论没有得到施行;小人的行迹虽有所收敛,但他们的内心并不信服。”真德秀病重,听闻了王迈有关楮币的观点,赞赏不已。皇帝再次让乔行简担任丞相,有传说史嵩之将被重新启用,王迈就给朝廷上密奏说:“天下的丞相,不跟天下人商量国事,这必然是在暗中行事。况且旧相奸险刻簿,天下人都知道。如果被重新起用,君子将被网罗一空啊。”又说吴知古、陈洵益阻挠朝廷行政。轮到王迈对策时,王迈说:“君王不能欺骗上天,臣下不能欺骗君主,厚待权臣却看轻同胞,是最明显的欺天。”王迈地位低微,与皇帝关系疏远,见了皇帝,直言无讳,皇帝听了深受震动。言官弹劾王迈对边疆事物的说法不符实情,魏了翁侍奉经筵,在皇帝面前说了为王迈的离开而可惜的话,于是改为漳州通判。蒋现弹劾王迈,说王迈之前的奏疏中对纲常的讨论不合法度,希望朝廷以“讲了不该讲的话”的罪名判王迈有罪,王迈被官降两级。过了一段时间,王迈又被任命为赣州通判。后又改任福州、建康府、信州,都没有施行。淳祐改年号,王迈调任吉州通判。右正言江万里袖子里带着奏疏,在皇帝榻前进言说:“王迈的才华做一个通判,太可惜了,不尽快召回朝廷,王迈将有年龄老大却来不及一展才华的悲叹。”皇帝非常认可江万里的话。但召回王迈遭人阻止,于是就没有召回王迈。后来王迈执掌邵武军。王迈在郡为官时,因天亢旱,朝廷下诏天下臣子建言献策。王迈迅速上奏讨论了七件事,以废龙翔宫、立济王后为先。当时郑清之再次出任丞相,召王迈做左司郎官,王迈竭力推辞。后朝廷命他以直秘阁的身份,提点广东刑狱,王迈也推辞。朝廷改任王迈为侍右郎官,谏官焦炳上赎弹劾王迈,王迈因此被罢官。后使王迈任祠禄官,王迈死后,赠司农少卿。王迈凭借学问词章成名,特别精通谋身治国的事情。易袚告诫潭地的人说:“这个人不能冒犯。”王迈曾经夺回豪强侵占的数百亩田地还给百姓。李宗勉曾经弹劾王迈,但王迈评论近世的宰辅到李宗勉的时候,一定会称赞李宗勉为“贤相”。徐清叟与王迈言语不和而失合,王迈后来被皇帝接见,却说徐清叟得人心有声望,可以重用。当世的人都佩服王迈的公正。2、1.A2.D3.B【解析】1.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第一处,工具性指某物具有的能被人利用的特性。实用性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申请的主题必须是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承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突出的是说规矩能被人利用的特性,不是其能产生积极效果,故选用“工具性”。第二处,树立:建立;建树。其对象是抽象的事物。竖立:指为使物体与地面垂直而立。其修饰的对象是具体的事物。此处指建立了规矩,规矩是抽象的事物,故选用“树立”。第三处,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语境中“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又汉字不断地演化发展,应是更加的鲜活,故选用“历久弥新”。第四处,寻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追根究底,追根源;追问底细,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语境中的对象是汉字,又“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应侧重追溯根源,故选用“寻根溯源”。故选A。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注意对比排除。括号内的语句承接上句,保持主语一致,主语应是“汉字”,排除AC;按照逻辑顺序,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前,才能凝聚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排除B。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不仅规范汉字书写”关联词位置不当,复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后,排除AC;“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语序不当,前后句语意轻重颠倒,排除D。故选B。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3、C【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整体解题思路为:读—思—写。1.读:图标组成要素。2.思:画面内容弄懂数据含义。3.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然后认真看各个选项是否正确。本题中,C项,“因为阅读的学习保持率低,所以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提升学习保持率”无中生有。故选C。4、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A项,“微恙”,敬词,称对方的病。句中用来称自己的病,不得体;B项,“却之不恭”,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句中用于对方,不得体;C项,“玉成”,请人帮助或感激帮助成全的客套话。句中指老师帮助了自己,正确;D项,“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句中用于自已不再送客人,不得体。故选C。(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5、1.C2.“惊起”的前句写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后句写船因无人打浆而在沙滩上搁浅了,用“惊起”二字写从姑娘们从醉酒中醒来时的惊讶情态,既表现了“醉”字,又写出了“醒”,起到从醉眠到苏醒的转折作用。【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采莲女随手采摘莲花酿酒”说法错误。“厮”在这里是“相互”的意思,与下句“相”字同义;“酿”这里指“混合”,诗句的意思是“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搅在一起”,并非是采摘莲花酿酒。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文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词的主旨,即作者或者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中,题干是“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第三句“醉倚绿阴眠一饷”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6、雾失楼台巴山夜雨涨秋池山气日夕佳徒有羡鱼情驽马十驾落日故人情应似飞鸿踏雪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涨、羡、驽、驾、鸿。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1.C2.C3.B4.①首段先举出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批判工业文明,接着列出学者的错误观点进行驳论。“但是”一转,做出“因此”的结论,开启下文。②全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首段,先提出垃圾问题根源在于工业文明;然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展开议论。最后提出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以“生态文明”代替“工业文明”。思维缜密,逻辑严谨,不回避问题,论证有力。③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例如,用传统垃圾与现代垃圾的形成与消解不同作对比,批判学者论断的荒谬;末段列举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和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的例子,说明“零废弃”理念与创新。5.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②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③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错误,发展模式应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B项,“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错误,原文内容为:“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D项,“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错误,原文为“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C项,“对各种文明的回归”无中生有,原文为“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城市……之道”不是论点,而是引起论点的话题。C项,概括不全面,缺少了“生态理念”这一重要“道理论证”因素。D项,“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错误,原文写的是“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故选B。4.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材料四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论证特点分析一般从三个角度答题:论证思路:①提分解式:提出论题(论点)、分析问题(展开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②驳论式: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论证的结构模式:a、总分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也有可能是两种结构相结合,称作综合式。论证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如引证、例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结合“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但是”“因此”等分析,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驳论,“但是”一转,做出“因此”的结论,开启下文。结合“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分析,提出问题。结合“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分析,然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展开议论。结合“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等,提出解决办法。全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结合“如,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分析,运用举例论证。结合“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分析,运用对比论证。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等分析概括即可。8、1.B2.(1)插叙这一事件,有利于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独腿车夫留百十米距离不走,不是怠惰,而是出于关心。朋友不理解车夫的用意妄加揣测,我因而不满,坚决要走。(2)有利于丰富人物形象。小说插叙这一情节,让独腿车夫用幽默轻松的语调自述,从而将独腿车夫善良、乐观、坚强的一面展现出来,使独腿车夫的形象更生动丰满。(3)有利于深化本文主旨——即使是面对艰难的人生,也要拥有一颗善良、乐观的心,坚强、自信的生活。3.纵观全文,独腿车夫拥有的“一种圣洁的东西”,便是他身上所具备的美好的精神品质。(1)他,为人诚恳、善良。例如:当我最终以3元钱坐上了他的车,车夫诚恳的告诉我以后要再往前一站再下车,即使是知道价钱不合理,也依然答应载我去朋友家,哪怕觉得我当时误解了他也不改他的柔和语气。(2)他,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例如:在上一段缓坡的时候,即使我提出下车推车,他仍然坚持要骑上去,即使独腿蹬车艰难前行也要坚持,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证明了自己。(3)他,面对质疑,乐观自信、自尊自爱。例如:两个韩国人,不怀好意偏要坐他的车,但他自尊自爱,积极应对,乐观自信的心态让他改变了两个韩国人的态度,也使读者深受感染。【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是因为我看到车夫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爬上了坡,我便不再担忧”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对独腿车夫与命运抗争精神的敬佩和赞赏。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插叙和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要求,如本题“小说行文中插叙了独腿车夫载着两个韩国人蹬车八十多里逛成都的事情,有何用意”,然后到文中找到这部分内容,接着结合插叙的作用从形象、情节、主旨几个方面分析。“插叙”作用有四: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三是,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四是,加上插叙,有时可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就本文来看,小说中间插入插叙了独腿车夫载着两个韩国人蹬车八十多里逛成都,“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车夫的幽默、乐观和坚强,丰富了人物形象,这是形象上的作用;文中写独腿车夫载我留下百十米不走,看似怠惰,结合插叙的内容可以看出车夫不是怠惰,再结合车夫的解说可以看出是出自对我的关心,插入的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是情节方面的作用;从主旨的角度来看,车夫的人生可以说是艰难的,但车夫表现出的生活态度依然是坚强、乐观的,深化了主旨。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题干要求考生结合独腿车夫的形象来谈自己的感受。题干已经明确指出“我”认为独腿车夫拥有“一种圣洁的东西”,那么考生应结合小说的情节分析这“圣洁的东西”是什么。从文中来看,车夫告诉“我”“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以实情相告,表现出车夫的诚恳善良;如载“我”上坡的时候,“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这展现出车夫虽然身残却志坚的精神;如车夫面对韩国人时候,他的乐观自信,这些都是“圣洁的东西”。9、1.A2.D3.B【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扩大范围,“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来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说法有误,不能用文字写文学史的是老百姓,百姓不“识文断字”是“留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责族文学史”的原因。故选A。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曲解文意,“两次高潮的波峰和两次否定的波谷的起伏发展”分析有误,第二次否定不是俗文学的低谷,第二次否定与“又一次高潮”是一致的表现。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曲解文意,“高雅文学和俗文学是相融相和的”理解有误,原文是说,“‘风’和‘雅’‘颂’三而合一作为诗经‘六’”中的三义一并称之,这实在是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甚至是相触在文学上曲折的反映”。故选B。10、1.晓喻;开导;使明白;让……明白;劝解;劝说赞赏;称赞;说好话2.B3.C4.C5.等到嵇喜来吊丧(哀悼),阮籍露出白眼(翻白眼、做白眼),嵇喜不高兴地离开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这件事情,就带着(送、拿)酒携着琴拜访(造访、到)他(家阮籍很高兴,才露出眼珠。6.不随便评论人物、有远识、有才干,;不拘礼教(或傲然独立、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拉拢名士(或没有触及到权贵集团的根本利益。7.拒绝官府的征召任命有先见之明(有见地、有见识)不拘礼法(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字词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结合“乡亲”“共”分析,应该译为开导、使……明白;和“否”对应,应该译为赞赏。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字词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结合“吏”分析,应该译为就职,B项正确。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字词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结合“帝”“为大将军”分析,应该是援引的意思。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疾”是“辞”的原因,“时人”作为“服其远识”的主语,综合C项正确。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及”译为等到,“吊”译为哀悼,“退”译为离开,“造”译为造访。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段语句内容理解。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皇帝保护阮籍的原因,“口不臧否人物”,不随便评论人物,“时人服其远识”,有远识、有才干,拉拢名士。“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不拘礼法。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结合事迹分析人物的性格,“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己去,济大怒”,傲视权贵。“以疾辞”“服其远识”,有先见之明。“母亲去世,依然与人围棋”,可见其不拘礼法。11、1.B2.A3.D4.(1)前几天我命令列侯回到封国,还有不少人没有成行,丞相是我记住的器重的人,应当为我做列侯就国的表率。(2)一年多后,每当河东郡的守尉巡行到绛县。绛侯周勃自己总担心被杀,常常披着盔甲。让家人手持兵器接见守尉。【解析】1.这句话在断句是要注意关注句子中的名词如:勃、廷尉、吏,曰,以及“以……为”的句式等,另外还要注意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来断句。点睛: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方法引导: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四、明语法,辨句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2.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点睛: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注重平常的积累,在高中阶段要注意下列六个方面的知识积累: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六、表示时间的词。3.D项“周勃位高权重,仕途顺利”错误。点睛: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本题常见的设题陷阱为张冠李戴、时间颠倒、无中生有等等,平时做题注意总结。本题设错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和上下文的推断能力。4.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如该题翻译两句,第一句涉及三种句式,第二句有词类活用。参考译文:绛侯周勃,沛县人。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到的沛县。周勃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高祖当初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胡陵。周勃跟随汉王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回师平定三秦,到秦地后,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周勃以将军的身份随从高祖征讨反叛汉朝的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把他们打败。周勃被封赐列侯的爵位,高祖分剖符信保证周勃的爵位代代相传,永不断绝。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做为食邑,号称绛侯。周勃以将军身份随从高祖在代地征讨反叛汉朝的韩王信,降服了霍人县。再向前到达武泉,攻击胡人的骑兵,在武泉北边把他们打败。又转移到铜鞮进攻韩王信的军队,打败了他们。回师降服了太原郡的六座城。在晋阳城下,攻击韩王信的胡人骑兵,击败了他们,攻下了晋阳。随后又在硰石攻击韩王信的军队,把他们击败,追击败兵八十里。回师进攻楼烦的三座城,趁势在平城之下攻击胡人骑兵,周勃所率领的士兵在车马大道上抵御敌兵,战功最多。周勃晋升为太尉。燕王卢绾反叛,周勃以相国的职位代樊哙领兵,攻下蓟县,随从高祖出征,共俘获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这和年俸二千石的官各三人,另外还打败了两支军队,攻下了三座城,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俘虏丞相、大将各一人。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忠厚,高祖认为可以嘱托大事。周勃不喜爱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