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专题24诗歌鉴赏之情感-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专题24诗歌鉴赏之情感-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专题24诗歌鉴赏之情感-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专题24诗歌鉴赏之情感-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专题24诗歌鉴赏之情感-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4诗歌鉴赏之情感专题导航目录TOC\o"1-3"\h\u常考点01分析情感 1常考点02评价诗歌情感 4拓展常考点诗歌鉴赏之情感 6常考点归纳常考点01分析情感【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南歌子苏轼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既写了天气由雨转晴的变化过程,又写了作者归来后疲惫而又自在的状态。B.本词化用庄周梦蝶及许汜贪恋置产的典故,既增添了思想容量,又使其显得典雅含蓄。C.“笑豪英”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只知置办产业,谋求私利,无远大志向。D.本词具体写了词人冒雨回家、和衣而睡、酣然入梦,再到湖边漫步的过程,因事抒情。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3.看意象、炼字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4.看注释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1.忧国伤时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2.人生志向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3.人生感受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D.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4.思乡怀人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5.长亭送别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变式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对梨花赠皇甫秀才韦庄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且恋残阳留绮席①,莫推红袖诉金卮②。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③。(注)①绮席:盛美的筵席。②金卮:酒器的美称。③明朝难重持:语出沈约《别范安成》:“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梨花起兴,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花开的繁盛,并以乐景反衬哀情。B.颔联将过去与眼下交织在一起,看似平铺直叙,却内蕴情绪,充满沧桑感。C.五句写相逢会饮时的情景,夕阳西下,而饮宴不散。虚词“且”字意味深长。D.六句劝慰友人,美酒当前,莫辞一醉。“红袖”指佐酒歌女,用了借代手法。2.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常考点02评价情感【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裴迪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王维在辋川时期所写诗歌比较接近。B.首联中的“灞陵”即霸陵桥,是唐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以此指代长安。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寺中昙兴上人山院的空寂幽静。D.诗人最后感叹世间浮名无需在意,而像昙兴上人无所挂碍、安心于禅才是真谛。2.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技巧点拨】此类试题一般时题干中给出名家就诗歌某方面的内容的评价,然后考生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答题时要先明确题干中名家评价语的含义,往往有一些专用的术语,要认真读题干,明确其内容所指,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基本上就是列举事例佐证名家的观点即可。【变式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喻西境朱熹北岭苍茫雨欲来,南山腾踯翠成堆。稚杉绕麓千旗卷,野水涵空一鉴开。客路情怀元倥偬,今晨游眺却徘徊。自然触目成佳句,云锦无劳更剪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苍茫”二字,状出空阔辽远的场景;“翠成堆”,描绘了群山环抱、抵苍翠欲滴的风貌,“腾踯”二字,用拟人手法,照应“雨欲来”三字,间接写出云层翻滚的场景。B.颔联,“绕”与“涵”相对,以前句之动显后句之静,用前句之疏形下句之密,促成视觉意象的变换。涵,原来是包容的意思,这里形容出碧水连天的壮观景象。C.颈联,诗人被这瞬息变换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时间竟/忘记了自己还要赶路,旅途中的心情原是那般迫不及待,而今日清晨游览后,又不愿离开。D.前两联描摹山野景象,让读者身临其境,让诗人顿感心旷神怡,如人画境;诗人用笔墨记录这段偶遇,为后两联发出感慨做铺垫。2.朱熹说过“未觉诗情与道妨,尽除理障出理趣”,请结合本诗的尾联,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拓展常考点诗歌鉴赏之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归燕诗张九龄(注)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注)张九龄:唐玄宗时期名相,直言敢谏。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海燕”暗指作者本人,海燕之“微渺”隐喻自己出身不高。B.颔联“岂知”与“只见”形成对照,突出玉堂在燕子心目中地位很重要。C.第六句中的“日几回”用数量词写出了燕子在华堂衔泥作巢,整日辛劳。D.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致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神韵来表达感情。2.尾联写到的鹰隼有何含义?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杨万里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②第一功。(注)①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按例延请至此亭烹茶。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B.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C.颈联的“晴”字对前两联作了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也暗含局势平静之意。D.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感时伤怀之作。4.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西亭子送李司马①岑参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为君题,惜解携②。草萋萋,没马蹄。(注)①乾元二年五月,岑参任虢州长史,本诗是作者于虢州西山亭子为送别友人(李司马,生平未详)而作。②解携:别离,分手。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西亭子送李司马”,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点明了送别地点和送别的对象。B.“使君五马天半嘶”衬托出西亭之高;“丝绳玉壶为君提”为下文“酒行未醉”埋下伏笔。C.“坐来”三句,以“望”字领起,由远及近写登亭后所见,有声有色,透露着春的气息。D.“草萋萋,没马蹄”以景结情,想象友人途中情景,借萋萋春草表达别情,意味隽永。6.前人评说此诗“飘飘有凌云之气,无限凄婉”,请结合诗歌说说你的理解。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①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②、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④,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⑤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⑥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释)①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婉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②消:经受。③落红:落花。④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⑤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⑥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继承了《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并且贯穿全篇,构成了整体的象征意蕴。B.这首词多用反问,下阙反问句“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中的“君”指的是同官王正之。C.这首词与李清照的《一剪梅》都写到了“闲愁”,但它们所表达的“闲愁”却是大相径庭。D.本词词尾运用“斜阳”“烟柳”等常见意象,以景结情,委婉含蓄地折射出词人复杂的心境。8.罗大经《鹤林玉露》云此词:“词意殊怨。”请结合全词,分析此词为何会流露出怨怼的情绪。专题24诗歌鉴赏之情感专题导航目录TOC\o"1-3"\h\u常考点01分析情感 1常考点02评价诗歌情感 6拓展常考点诗歌鉴赏之情感 8常考点归纳常考点01分析情感【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南歌子苏轼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既写了天气由雨转晴的变化过程,又写了作者归来后疲惫而又自在的状态。B.本词化用庄周梦蝶及许汜贪恋置产的典故,既增添了思想容量,又使其显得典雅含蓄。C.“笑豪英”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只知置办产业,谋求私利,无远大志向。D.本词具体写了词人冒雨回家、和衣而睡、酣然入梦,再到湖边漫步的过程,因事抒情。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答案】1.C2.(1)轻松愉悦之情,上片写词人冒雨赶路,归来酣睡,轻松愉悦。(2)老来一事无成的苦闷。下片写词人醒后想到归来后“老去”、“才尽”,胸无大志可能会被英雄豪杰嘲笑,心情苦闷(3)摆脱红尘俗物后的旷达淡然之情。湖边沙路漫步,豁然开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C.“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错误,联系上一句“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可以知道词人情感的变化,转为了老年一事无成的自嘲,因此“笑豪英”应该理解为被豪英嘲笑。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应答出“情感变化的过程”。如上阕描写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开头两句写冒雨归来,和衣而眠,接着“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用典,表示行旅生活结束后的一身轻松。这里流露出轻松愉悦之情。如下阕前三句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这两句借用前人诗意,集中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接着笔锋一转,“求田问舍笑豪英”中“求田问舍”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笑豪英”是说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于放弃自己早年立下的报国的壮志,在自嘲中写出了一事无成的苦闷。如下阕最后两句“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抛弃世俗的功利之心,与开头写人、马在雨水泥泞中艰难跋涉的情景相呼应,表现出此次行役归来后轻松、欣慰的旷达之情。【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3.看意象、炼字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4.看注释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1.忧国伤时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2.人生志向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3.人生感受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D.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4.思乡怀人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5.长亭送别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变式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对梨花赠皇甫秀才韦庄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且恋残阳留绮席①,莫推红袖诉金卮②。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③。(注)①绮席:盛美的筵席。②金卮:酒器的美称。③明朝难重持:语出沈约《别范安成》:“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梨花起兴,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花开的繁盛,并以乐景反衬哀情。B.颔联将过去与眼下交织在一起,看似平铺直叙,却内蕴情绪,充满沧桑感。C.五句写相逢会饮时的情景,夕阳西下,而饮宴不散。虚词“且”字意味深长。D.六句劝慰友人,美酒当前,莫辞一醉。“红袖”指佐酒歌女,用了借代手法。2.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A2.①对相聚的珍惜之情。去年今日,两人此地相逢,时隔一年,有幸重新会面,诗人倍感珍惜,饮宴至黄昏时分。②对分别的不舍之情。明朝分别后,可能再也难得把酒言欢,诗人不胜悲伤,依依惜别;③对国事的忧虑之情。多事之秋,干戈扰攘,诗人满腹愁情,忧虑重重。【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A.“比拟”错,应为“比喻”。诗的首句“林上梨花雪压枝”中将盛开的梨花比喻成雪,此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不是比拟。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的首联“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写出了写作此诗的季节和作者当时“不胜悲”的情感,作者是为何事悲伤呢?接着诗的颔联解答了这一疑问,“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去年的此时此地与友人相别,而今天又故地重逢,所以会“且恋残阳留绮席”,和朋友饮宴直至黄昏时分,表现了作者对这次重逢倍感珍惜之情。诗的颈联“且恋残阳留绮席,莫推红袖诉金卮”,是说今天就让我们喝酒喝个痛快。尾联是承接上联而来,“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中“腾腾战鼓正多事”表明此时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国家战事频仍,从中可体会出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深深忧虑之情。而“须信明朝难重持”则是又上联形成呼应,明朝分别后,可能再也难得把酒言欢,表现了作者对今日相聚的珍视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常考点02评价情感【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裴迪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王维在辋川时期所写诗歌比较接近。B.首联中的“灞陵”即霸陵桥,是唐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以此指代长安。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寺中昙兴上人山院的空寂幽静。D.诗人最后感叹世间浮名无需在意,而像昙兴上人无所挂碍、安心于禅才是真谛。2.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答案】1.C2.示例:同意。平静的叙述,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竹径”“山泉”“鸟啭”“深林”以简淡的笔墨描绘出寺庙山院的清寂,着色清淡素雅,在平静淡然的勾勒中,传达出对县兴上人的崇敬和仰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昙兴上人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的向往。【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错误,颔联全写动态。颔联:“穿”“听”二字动态感十足。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应该理解“平静的叙述”的含义,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诗歌中“入门穿竹径”“鸟啭深林里”运用了白描手法对昙兴上人所居住环境的勾勒,画面闲适、安静、淡雅,属于一种“平静的叙述”。“安居向十年”“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写出了昙兴上人的“心闲”,作者对昙兴上人的生活感到艳羡,宁可放弃“浮名”,从此“栖禅”,远离尘世,表现了作者对安闲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技巧点拨】此类试题一般时题干中给出名家就诗歌某方面的内容的评价,然后考生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答题时要先明确题干中名家评价语的含义,往往有一些专用的术语,要认真读题干,明确其内容所指,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基本上就是列举事例佐证名家的观点即可。【变式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喻西境朱熹北岭苍茫雨欲来,南山腾踯翠成堆。稚杉绕麓千旗卷,野水涵空一鉴开。客路情怀元倥偬,今晨游眺却徘徊。自然触目成佳句,云锦无劳更剪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苍茫”二字,状出空阔辽远的场景;“翠成堆”,描绘了群山环抱、抵苍翠欲滴的风貌,“腾踯”二字,用拟人手法,照应“雨欲来”三字,间接写出云层翻滚的场景。B.颔联,“绕”与“涵”相对,以前句之动显后句之静,用前句之疏形下句之密,促成视觉意象的变换。涵,原来是包容的意思,这里形容出碧水连天的壮观景象。C.颈联,诗人被这瞬息变换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时间竟/忘记了自己还要赶路,旅途中的心情原是那般迫不及待,而今日清晨游览后,又不愿离开。D.前两联描摹山野景象,让读者身临其境,让诗人顿感心旷神怡,如人画境;诗人用笔墨记录这段偶遇,为后两联发出感慨做铺垫。2.朱熹说过“未觉诗情与道妨,尽除理障出理趣”,请结合本诗的尾联,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答案】1.B2.(1)这两句评价语是说诗歌抒情与说理并不妨碍,除去阻碍真知的错误思想就会领悟到饱含至理的理趣。(2)眼前出现的景象,全都成为美妙的诗材;如同彩云一般的锦缎,哪里还用人为剪裁。尾联,诗人即景生情,信手拈来都是佳句,诗人非常享受创作过程中遇兴遣词的乐趣。(3)尾联启示读者,生活中不必局限拘泥于眼前的境况,转变关注点,懂得任运随缘,就会换一份心境,多一分收获。【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用前句之疏形下句之密”分析错误。“稚杉绕麓干旗卷,野水涵空一鉴开。”环绕山脚的幼杉,就像无数锦旗漫卷;映照天空的野水,宛如一面明镜散开。诗人在此又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杉树和涧水比作锦旗和明镜,所以,是用前句之密形下句之疏。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炼句的能力。首先分析评价语的意思。“未觉诗情与道妨,尽除理障出理趣”,“诗情”指诗歌抒情,“道”指诗歌说理;“理障”指阻碍真知的错误思想,“理趣”指饱含至理的理趣。这两句是说诗歌中抒情和说理二者并不妨碍,排除阻碍或者换一种角度就能领会到理趣。然后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体会诗情。“自然触目成佳句,云锦无劳更剪裁”意思是眼前出现的景象,全都成了美妙的佳句,如同彩云般的锦缎,哪里还用人为的剪裁?朱熹眼前出现的景象,全都成了美妙的诗材;这些“佳句”更是无需剪裁,自然天成。接着分析尾联中传递出的“道”和“理趣”。结合诗歌标题和前面几联可知,本诗是朱熹途经新喻县,看见此处风景秀丽,顿感心旷神怡,即兴创作了这首诗。诗的前四句描摹山野景象,令人如入画境;后四句抒发愉悦心情,更让人感悟深刻。诗人表面写景色之美,却又不受眼前境况的束缚,貌似不经意间的诗句,能包含至理的“理趣”。拓展常考点诗歌鉴赏之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归燕诗张九龄(注)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注)张九龄:唐玄宗时期名相,直言敢谏。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海燕”暗指作者本人,海燕之“微渺”隐喻自己出身不高。B.颔联“岂知”与“只见”形成对照,突出玉堂在燕子心目中地位很重要。C.第六句中的“日几回”用数量词写出了燕子在华堂衔泥作巢,整日辛劳。D.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致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神韵来表达感情。2.尾联写到的鹰隼有何含义?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案】1.D2.(1)“鹰隼”暗指李林甫等人。(2)①诗人告诫李林甫等人,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②表达自己要忠于朝廷,尽力为朝廷做事的想法;③自知不是李林甫等人对手,不得不退让,心中有牢骚和无奈。【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本诗没有细致描写燕子的体态和神韵,而是多用叙述与议论抒发感情。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注释“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再看“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两句,可知,作者是借海燕表明自己的心意,说自己无心与鹰隼竞争,请鹰隼不要猜疑。既然他是受到李林甫等人的毁谤,那么可见鹰隼暗喻李林甫等人。首联诗人借“海燕”之“微渺”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颔联“岂知泥滓贱”,“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颈联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尾联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无心与物竞”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杨万里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②第一功。(注)①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按例延请至此亭烹茶。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B.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C.颈联的“晴”字对前两联作了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也暗含局势平静之意。D.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感时伤怀之作。4.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3.A4.①对英雄远逝的感慨。颈联上句写千载英雄已如飞鸿远逝,杳无踪影,抒发了对英雄的缅怀和时无英雄的叹息。②对南宋朝廷苟且求安的忧虑。颈联下句写六朝故地暂趋平静,触发诗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担忧。③对屈辱现实的无奈。尾联写诗人过江汲水煎茶,身负接待金使之命,想起延请使者至金山吞海亭烹茶的惯例,国耻身辱,齐聚心头。【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A.“初秋景象”错误,结合首联“霜冻”并联系颈联的“雪晴”,可知应为冬日。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但与“六朝形胜”连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写气候的晴朗了。扬子江畔,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十分相像。此时宋金已缔结和议,宋朝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苟安局面,因此扬子江畔,这古战场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平静之意。“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飞鸿”,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尾联回到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西亭子送李司马①岑参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为君题,惜解携②。草萋萋,没马蹄。(注)①乾元二年五月,岑参任虢州长史,本诗是作者于虢州西山亭子为送别友人(李司马,生平未详)而作。②解携:别离,分手。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西亭子送李司马”,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点明了送别地点和送别的对象。B.“使君五马天半嘶”衬托出西亭之高;“丝绳玉壶为君提”为下文“酒行未醉”埋下伏笔。C.“坐来”三句,以“望”字领起,由远及近写登亭后所见,有声有色,透露着春的气息。D.“草萋萋,没马蹄”以景结情,想象友人途中情景,借萋萋春草表达别情,意味隽永。6.前人评说此诗“飘飘有凌云之气,无限凄婉”,请结合诗歌说说你的理解。【答案】5.C6.①“飘飘有凌云之气”,是说诗中所写西亭子之景给人以凌驾云天之感,既通过“与云齐”“无端倪”的直观感受,突出凌空之势,又借助“群山向下”“飞鸟低”等意象,营造了深远开阔的意境。②“无限凄婉”,是说后六句抒写诗人不忍与友人别离的愁情:“为君题”的复唱,流露出深厚的友情;“惜解携”,直写心怀,感情诚挚动人;结尾处以景抒离情,凄切感人。【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由远及近写登亭后所见”错误。“无端倪”是写总的感受。“红花绿柳莺乱啼”描绘了西亭子周围景色,是近景。“千家万井连回溪”是俯望山下景色,是远景。这几句景物描绘,由近及远,用笔极自然,深远的景物中透露着春的气息。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的开头四句写登亭。首句点出西亭的方位及其“高高”的特点,次句承首句以“直上千尺”来直写其高,以“与云齐”来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