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一板块信息类阅读第一讲文本知识概述(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一板块信息类阅读第一讲文本知识概述(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一板块信息类阅读第一讲文本知识概述(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一板块信息类阅读第一讲文本知识概述(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一板块信息类阅读第一讲文本知识概述(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非连续性文本专题第一讲非连续性文本知识概述【知识精讲】高考信息类阅读选文涉及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本以及新闻、传记等实用类文本,本专题主要涉及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新高考的论述文阅读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非常严谨。所选文本论点鲜明,一般会在文本的首段就亮出文章的论点;有些文本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结构层次清晰。一、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类型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阐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2.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书面成果,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的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等文体特点。3.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时评是评说最近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或最新出现的某一个问题,或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等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4.书评就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书评不同于读后感,它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一般包含介绍、评价、推荐几部分。书评采用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以传播书的内容、评论书的价值、推介书籍的特色等。二、议论文的主要特点2021年、2020年的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主要考查论述类文本,对应的文体为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常见文体。议论文应该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如《劝学》《过秦论》《师说》《拿来主义》等作品都是典型的议论文。1.内容的说理性。议论文以议论和说理为主,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有的议论文直接阐明理论,有的议论文则以某种理论为指导来论述某一问题。2.语言的概括性。议论文需要对具体事物做理论上的分析,它的语言往往是抽象而概括的。理论性越强,语言的概括性也就越强。3.写法的逻辑性。议论文是议论和说理的,它的写法就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把文章写得有条有理、言之有理,才能使读者信服。总之,议论文主要是针对客观事物或者存在的问题,用概括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理论和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人信服,并受到启发和教育。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明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论点又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是议论的根本、灵魂,它既是论证的出发点,又是论证的落脚点。论点解决的是“证明什么”的问题。就内容而言,议论文的中心是作者直接而且明确提出的见解和主张,这见解和主张在文章中表现为鲜明的观点,且这观点在全文中起统率作用。从结构而言,议论文的主要对象,就是被全文主要论据所证明的那个论点,也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准确、鲜明的。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第三,论据,是立论的根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新颖。论据按照类型进行划分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信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运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严密地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在议论文中,论点是核心,论据是基础,论证是联结论据和论点、将论据导向论点的枢纽与关键。四、论证角度论证角度就是从不同层面论述想要说明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驳论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如《拿来主义》中,作者先一一提及“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几种取向,再一一辩驳,方才立起“拿来主义”的新观点。需要指出的是,驳论是手段,立论才是目的。驳论是为了证明立论的正确性,是证明自己的立论的一种手段。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作者在展开说理论证的时候,可以是立论,也可以是驳论,还可以是立论和驳论相结合,也就是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五、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是指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一般来说,引论处于开头,必须明确论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就是主体,应选用论证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点;结论处于结尾部分,归纳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模式主要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类别阐释总分式论证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结构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横向分解论点,论证中心。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等形式。并列式递进式文本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并不只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后文的论证是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递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对照式在论证过程中,将一正一反的两种看法或论据加以对照比较,或明辨是非,或突出其中一个方面。对照式,可以是正反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反论据材料的对比。论述类文本全文采用正反对照式论证结构的不多见,一般是相邻两段之间或主体段落内部的正反对照。六、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常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阐释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文本中的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度。演绎、归纳都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可以辨明是非利弊,达到否定错误论点、阐明正确论点的目的,让人印象深刻。类比论证通过将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这种论证方法通过比较客体事物的与主体事物的相同特点,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与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统称为比较论证。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比喻论证往往能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论证文本的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假设论证假设材料中能产生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假设论证的一般方法是: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引用论证引用他人科学或权威的观点,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数据论证列出客观、实证的数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对点精练】一、【T8联考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元代的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米芾等人,南宋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画的文人画,但它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文人画”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元文人画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从此,倒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把“形模”放在非常次要地位。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样一种美学指导思想,是宋画主流所没有的。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自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金文小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在人物画中有所谓“铁线描”“莼菜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正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它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这本身也正是一种净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元代名画家名书家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画师、书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对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要求和理想。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大兴的另一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这是唐、宋和外国都少有和不可能有的。宋人开始了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影响对画面的欣赏。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是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更重要的一面,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深受老庄哲学及禅宗哲学的影响,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因此山水画作的“情”与“境”成为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唐代王昌龄在诗论杂著《诗格》中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山水画从五代至宋元时期便开始接触到“意境”的问题,五代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可忘笔墨,而有真景”,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有“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之语,这可视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发端。至“元四家”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意境说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画都明显地流露出了主观意象的表达,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空间境象的真实更多地具备了“意造”的成分,有意识地以意造境,物象与思想达到了高度统一,使意境得以充分表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表现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象。几十个峰峦,数十棵树木,笔墨苍健清润,雅洁淡逸。王蒙的《具区林屋图》用笔老辣朴质,树石杂生,波光粼粼,给人以置身世外的感觉。《富春山居图》局部图明清时期山水画的意境仍趋于主观。明代形成了以禅喻画的理论观点,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上也有了一定的禅意。清代的石涛大力提倡“笔墨当随时代”,使意境的表现具有了多样性,对近、现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历代文人、画家对“意境”的含义作了很多较为精辟的论述,如:评价唐代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北宋郭熙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清代笪重光的“实景、真景、神景”意境论等。近现代的理解更是多元,李可染说“意境”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诗的境界。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意境的实质就是一幅山水画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能引人入胜、情景交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意境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课题和最高追求,画家心中的“情”决定着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更决定着“境”的显现。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摘编自王保安《山水画的“情”与“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代的文人画不注重审美客体的形似与写实,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气韵生动”这一人物画标准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B.线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从原始陶器纹饰到青铜礼器纹饰,从中国人物画中的“铁线描”“吴带当风”到中国的书法艺术,都体现了线条的美。C.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了意境的概念,是提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第一人;随后五代至宋元时期,荆浩、郭熙等也触及了山水画的意境问题。D.“情”和“境”是评价中国传统山水画品格的重要标准,是构成意境的要素,意境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追求,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丰富,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文人画即山水画。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人物画,元代画家王蒙的《具区林屋图》则为山水画。B.元代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了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据此可知,苏轼表兄文与可在洋州任上所画的《筼筜谷偃竹》,应该不属于文人画。C.“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籀”为籀文,是一种汉字形体,“八法”即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赵孟頫借此阐述了书画相通的观点。D.中国画有画上题字作诗的现象,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增加审美因素。古人评价唐代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说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先分析了中国文人画的确立时间,接着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对元代文人画特点的论述,每个特点的分析均以宋画为参照,于对比论证中得出结论。B.材料二先提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评价标准,再阐述意境说的发展历程,后列举文人、画家的观点来说明“意境”的含义及实质,最后以意境的营造作结。C.材料一引用《艺苑卮言》中的话语,论证了元代文人画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而不注重“形模”的特点,以“元四家”之一倪云林之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D.材料一阐明“文人画”的确立时间,“大概”“似”等词,推测之中反见严谨;材料二论及意境说的进一步发展时,用“明显”“更多”与之呼应,逻辑严密。4.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的理解。(4分)5.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在一次大型画展上,某博物馆展出了这幅价值连城的名画。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以该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向观众作推介。(6分)二、(深圳中学2022届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2019年2月21日是第二十个“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正式发布了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号召国际社会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关注。全球濒危语言的保护现状,不得不说有点“骨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现存的语言有7000多种,但有95%的语言目前只由占全球总数4%的人使用,平均每个月就有两种语言消失。语言学家不无忧虑地感慨,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将快过濒危动植物;语言学可能将成为历史上惟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不过,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参与范围也在扩大。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一些改观,表现为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的提升。澳大利亚的语言学家与谷歌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为了帮助原住民儿童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易运输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记录孩子们的语言技能,并协助老师追踪他们的学习进度。在新西兰,有人开发出帮助爱好者练习毛利语的人工智能程序。该程序不仅能用英语和毛利语回复信息,还能过滤语法错误。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助。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仅被开发出了冰山一角。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从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帮助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救。(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材料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少数民族语言多达140种,其中大部分处在濒危状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主持“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项目,出版了一套“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我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系统梳理了上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语言普查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记录、传承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认为,濒危语言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公约中加以保护。但是,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与我们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专家产生了分歧。他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包括语言,因为语言并未列入保护对象。当时我对此很不理解,但是后来多次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们一起讨论,才感觉到语言问题比一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复杂得多,面要广得多,主要是因为语言的本质是作为交际工具服务于民族、族群等社会群体,跟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濒危语言委员会议上,我提出一个议案,既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没有包括语言,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另外做一个公约,保护濒危语言?因为濒危语言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举办,通过了《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草案)》,以期有效地保护和抢救濒危语言。但一般来说,像行动纲领、宣言之类的东西,是没有约束力的,我还是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形成一个约束性的文件,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那样。语言作为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交际功能、文化载体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资源保护功能上承担的义务要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得多,深得多,也复杂得多,需要采取硬性措施来保护濒危语言,才能避免民族文化因语言消失而蒙受损失。(摘编自孙宏开《语言是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三:仙岛人是分布在云南省盈江县中缅边界的一个人群,使用属于藏缅语族的仙岛语。据2002年12月统计,仙岛人只有76人,分布在芒俄寨和芒缅村两地。据老年人回忆,50年代以前仙岛人的人口比现在多,还坚持使用自己的母语。但5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语言兼用、语言转用的现象不断增多。目前,居住在芒俄寨的大部分人已失去母语,转用了汉语;而居住在芒缅村的仙岛人,虽还普遍使用仙岛语,但大多是双语人。总的看来,仙岛语已处于濒危状态。仙岛人对本族语言虽有着天然的、浓厚的感情,但普遍意识到使用仙岛语的人太少,在目前社会开放的条件下,完全有可能被使用更普遍的语言所代替。这种开放型的语言观念在仙岛人中占主流,特别是青少年,认为不管使用什么语言都以实际需要为准,不担忧母语是否会消亡。(摘编自戴庆厦《中国濒危语言研究面临的几个理论问题》)6.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麓宣言》是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它的发布促进了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护,挽救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B.语言学家认为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快过濒危动植物,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相比,保护语言多样性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C.借助人工智能进行语言存档,为濒危语言建立“数据博物馆”,这样就能够避免因最后一位使用者去世而使该语言灭绝的情况。D.作者指出了濒危语言保护工作在未来具有的可能性,但也意识到人工智能无法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的问题。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在促进互动学习、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B.相较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在交际功能、文化载体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资源保护功能上要承担更广、更深、更复杂的义务。C.语言的本质是一种交际工具,被普遍使用的语言往往是能更好地服务于该民族、该族群的语言,因此语言的使用应以实际需要为准。D.材料一、二的观点存在相通之处,都认为濒危语言的保护不能单纯依赖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还需要合理的政策、资源和社区支持。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道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方言肖其山川风土”是古今中外的普遍共识,南北朝的颜之推亦持此论,认为“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讹钝”。B.联合国出台的文件《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中认为:“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涵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C.体现少数民族英雄精神的史诗《格萨尔》《玛纳斯》等均以其本民族语言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倘若语言的传承断档,史诗就会失传、消亡。D.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濒危语言志》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一份珍贵的语言文化遗产。9.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10.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保护和抢救仙岛语?(6分)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非连续性文本专题第一讲非连续性文本知识概述【知识精讲】高考信息类阅读选文涉及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本以及新闻、传记等实用类文本,本专题主要涉及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新高考的论述文阅读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非常严谨。所选文本论点鲜明,一般会在文本的首段就亮出文章的论点;有些文本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结构层次清晰。一、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类型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阐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2.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书面成果,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的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等文体特点。3.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时评是评说最近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或最新出现的某一个问题,或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等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4.书评就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书评不同于读后感,它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一般包含介绍、评价、推荐几部分。书评采用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以传播书的内容、评论书的价值、推介书籍的特色等。二、议论文的主要特点2021年、2020年的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主要考查论述类文本,对应的文体为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常见文体。议论文应该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如《劝学》《过秦论》《师说》《拿来主义》等作品都是典型的议论文。1.内容的说理性。议论文以议论和说理为主,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有的议论文直接阐明理论,有的议论文则以某种理论为指导来论述某一问题。2.语言的概括性。议论文需要对具体事物做理论上的分析,它的语言往往是抽象而概括的。理论性越强,语言的概括性也就越强。3.写法的逻辑性。议论文是议论和说理的,它的写法就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把文章写得有条有理、言之有理,才能使读者信服。总之,议论文主要是针对客观事物或者存在的问题,用概括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理论和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人信服,并受到启发和教育。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明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论点又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是议论的根本、灵魂,它既是论证的出发点,又是论证的落脚点。论点解决的是“证明什么”的问题。就内容而言,议论文的中心是作者直接而且明确提出的见解和主张,这见解和主张在文章中表现为鲜明的观点,且这观点在全文中起统率作用。从结构而言,议论文的主要对象,就是被全文主要论据所证明的那个论点,也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准确、鲜明的。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第三,论据,是立论的根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新颖。论据按照类型进行划分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信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运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严密地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在议论文中,论点是核心,论据是基础,论证是联结论据和论点、将论据导向论点的枢纽与关键。四、论证角度论证角度就是从不同层面论述想要说明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驳论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如《拿来主义》中,作者先一一提及“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几种取向,再一一辩驳,方才立起“拿来主义”的新观点。需要指出的是,驳论是手段,立论才是目的。驳论是为了证明立论的正确性,是证明自己的立论的一种手段。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作者在展开说理论证的时候,可以是立论,也可以是驳论,还可以是立论和驳论相结合,也就是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五、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是指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一般来说,引论处于开头,必须明确论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就是主体,应选用论证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点;结论处于结尾部分,归纳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模式主要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类别阐释总分式论证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结构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横向分解论点,论证中心。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等形式。并列式递进式文本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并不只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后文的论证是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递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对照式在论证过程中,将一正一反的两种看法或论据加以对照比较,或明辨是非,或突出其中一个方面。对照式,可以是正反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反论据材料的对比。论述类文本全文采用正反对照式论证结构的不多见,一般是相邻两段之间或主体段落内部的正反对照。六、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常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阐释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文本中的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度。演绎、归纳都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可以辨明是非利弊,达到否定错误论点、阐明正确论点的目的,让人印象深刻。类比论证通过将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这种论证方法通过比较客体事物的与主体事物的相同特点,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与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统称为比较论证。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比喻论证往往能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论证文本的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假设论证假设材料中能产生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假设论证的一般方法是: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引用论证引用他人科学或权威的观点,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数据论证列出客观、实证的数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对点精练】一、【T8联考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元代的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米芾等人,南宋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画的文人画,但它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文人画”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元文人画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从此,倒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把“形模”放在非常次要地位。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样一种美学指导思想,是宋画主流所没有的。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自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金文小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在人物画中有所谓“铁线描”“莼菜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正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它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这本身也正是一种净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元代名画家名书家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画师、书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对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要求和理想。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大兴的另一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这是唐、宋和外国都少有和不可能有的。宋人开始了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影响对画面的欣赏。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是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更重要的一面,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深受老庄哲学及禅宗哲学的影响,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因此山水画作的“情”与“境”成为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唐代王昌龄在诗论杂著《诗格》中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山水画从五代至宋元时期便开始接触到“意境”的问题,五代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可忘笔墨,而有真景”,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有“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之语,这可视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发端。至“元四家”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意境说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画都明显地流露出了主观意象的表达,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空间境象的真实更多地具备了“意造”的成分,有意识地以意造境,物象与思想达到了高度统一,使意境得以充分表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表现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象。几十个峰峦,数十棵树木,笔墨苍健清润,雅洁淡逸。王蒙的《具区林屋图》用笔老辣朴质,树石杂生,波光粼粼,给人以置身世外的感觉。《富春山居图》局部图明清时期山水画的意境仍趋于主观。明代形成了以禅喻画的理论观点,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上也有了一定的禅意。清代的石涛大力提倡“笔墨当随时代”,使意境的表现具有了多样性,对近、现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历代文人、画家对“意境”的含义作了很多较为精辟的论述,如:评价唐代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北宋郭熙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清代笪重光的“实景、真景、神景”意境论等。近现代的理解更是多元,李可染说“意境”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诗的境界。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意境的实质就是一幅山水画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能引人入胜、情景交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意境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课题和最高追求,画家心中的“情”决定着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更决定着“境”的显现。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摘编自王保安《山水画的“情”与“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代的文人画不注重审美客体的形似与写实,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气韵生动”这一人物画标准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B.线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从原始陶器纹饰到青铜礼器纹饰,从中国人物画中的“铁线描”“吴带当风”到中国的书法艺术,都体现了线条的美。C.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了意境的概念,是提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第一人;随后五代至宋元时期,荆浩、郭熙等也触及了山水画的意境问题。D.“情”和“境”是评价中国传统山水画品格的重要标准,是构成意境的要素,意境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追求,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1.C【王昌龄“是提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第一人”于文无据,文中提到王昌龄在诗论杂著《诗格》中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王昌龄是从文学领域提出意境概念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丰富,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文人画即山水画。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人物画,元代画家王蒙的《具区林屋图》则为山水画。B.元代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了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据此可知,苏轼表兄文与可在洋州任上所画的《筼筜谷偃竹》,应该不属于文人画。C.“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籀”为籀文,是一种汉字形体,“八法”即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赵孟頫借此阐述了书画相通的观点。D.中国画有画上题字作诗的现象,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增加审美因素。古人评价唐代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说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2.C【A项,文人画和山水画是两个概念,有的文人画是山水画。B项,元代之前也有文人画;文与可在洋州任上所画的《筼筜谷偃竹》属于文人画。(学生可结合课内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来理解和判定。D项,“诗中有画”是评价诗歌生动形象,意境优美,如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中有诗”是评价画有诗意,有意境。)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先分析了中国文人画的确立时间,接着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对元代文人画特点的论述,每个特点的分析均以宋画为参照,于对比论证中得出结论。B.材料二先提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评价标准,再阐述意境说的发展历程,后列举文人、画家的观点来说明“意境”的含义及实质,最后以意境的营造作结。C.材料一引用《艺苑卮言》中的话语,论证了元代文人画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而不注重“形模”的特点,以“元四家”之一倪云林之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D.材料一阐明“文人画”的确立时间,“大概”“似”等词,推测之中反见严谨;材料二论及意境说的进一步发展时,用“明显”“更多”与之呼应,逻辑严密。3.A(【“每个特点的分析均以宋画为参照,于对比论证中得出结论”说法有误,第二个特点没有以宋画为参照进行对比论证。】4.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的理解。(4分)4.①笔墨是指绘画时所运用的线条和色彩,是用来描绘审美客体、表现审美主体情感的形式和技巧。②常借鉴书法艺术的表现方式。③它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④对笔墨的突出强调,是文人画的重要特点,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次创造性发展。(每点1分,共4分)5.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在一次大型画展上,某博物馆展出了这幅价值连城的名画。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以该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向观众作推介。(6分)5.各位观众,大家好!你们现在有幸看到的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它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我馆的镇馆之宝。下面我给大家隆重推介这幅传世名画。这幅画注重意境营造,是山水画上品:画作描绘了初秋时节富春江一带的山川景色,抒发出画家宁静淡泊的情怀,营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它的文学趣味浓厚,是文人画精品:画作不注重对山水实景的形模,而是强调画家的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意在表达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笔墨运用精美,是水墨画妙品:借线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浓淡位置绘山川美景,并传达情感意兴,笔墨苍健清润,雅洁淡逸,极具审美意义。画上题字作文,是中国画珍品:文和画直接配合,成为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的线条美相得益彰,也加重了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体现身份意识1分,表达的条理性1分,每个特点1分,共6分)二、(深圳中学2022届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2019年2月21日是第二十个“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正式发布了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号召国际社会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关注。全球濒危语言的保护现状,不得不说有点“骨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现存的语言有7000多种,但有95%的语言目前只由占全球总数4%的人使用,平均每个月就有两种语言消失。语言学家不无忧虑地感慨,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将快过濒危动植物;语言学可能将成为历史上惟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不过,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参与范围也在扩大。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一些改观,表现为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的提升。澳大利亚的语言学家与谷歌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为了帮助原住民儿童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易运输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记录孩子们的语言技能,并协助老师追踪他们的学习进度。在新西兰,有人开发出帮助爱好者练习毛利语的人工智能程序。该程序不仅能用英语和毛利语回复信息,还能过滤语法错误。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助。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仅被开发出了冰山一角。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从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帮助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救。(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材料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少数民族语言多达140种,其中大部分处在濒危状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主持“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项目,出版了一套“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我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系统梳理了上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语言普查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记录、传承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认为,濒危语言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公约中加以保护。但是,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与我们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专家产生了分歧。他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包括语言,因为语言并未列入保护对象。当时我对此很不理解,但是后来多次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们一起讨论,才感觉到语言问题比一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复杂得多,面要广得多,主要是因为语言的本质是作为交际工具服务于民族、族群等社会群体,跟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濒危语言委员会议上,我提出一个议案,既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没有包括语言,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另外做一个公约,保护濒危语言?因为濒危语言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举办,通过了《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草案)》,以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