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命题趋势】文言翻译是高考必考的考点,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明白、通顺,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具体来说,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所谓“达”,是指泽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真题再现】【2020年新高考Ⅰ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考点详解】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对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文意。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1.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一个同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例如: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例句的“急”是什么意思?联系下文,“法宽则失罪”与“法急则人残”是结构相同的一对句子,在这样的句子中,相对应的词语的意思通常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可见“急”与“宽”词义应相反,当理解为“严”。整个句子应译为: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刑法过严就会残害百姓,刑法过于宽松,就会让一些罪犯受不到惩治。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厂读音。被称为词类活用。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例如:将”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字是翻译该句的关键。“多”指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形容词,在该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称赞、赞扬”。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3.转换古今句式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例如: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李将军之谓也?这道题考查的重点除了“其”和“谓”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外,还考查古今句式的转换能力。本句是文言文中典型的宾语前置句,“李将军”是动词“谓”的宾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将其放在动词“谓”的后面。译文: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4.巧译修辞句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拟、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要根据上下文灵活恰当地翻译。例如: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深矣。“不惜美锦”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美锦”比喻“国家大事”。译文:大王您设置官位选择合适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会使官位虚设。现在您拿国家大事让我来决断,这说明您对我了解得太深刻了。5.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如果从操作层面讲,文言文翻译还可用这几个词来概括其方法:“留”,即保留文中不必译和不能译的词语,如时、地、人、事、官职、书名等专有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一般人都理解,可保留不译(硬要译,反而显得不通顺)。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可以不译。“换”,即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音节不一致的词,例如“吾子淹久于敝邑”(《殽之战》)。“吾子”是敬词,相当于今天的“先生们”;“淹”可用“停留”或“留守”换译;“敝”是谦词,“敝邑”即我们国家。“补”,即将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使句意完整通畅,例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将“焉”后省略的“而未至”(却没有到达)补进去翻译才连贯。否则文意不通(“足以至焉”,怎么会“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呢?)。词类活用的翻译,要补上相关词语,如“使……”“以……”“用(拿)……”“为……”“像……”等等。“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而现代汉语里又没有合适的词翻译它们,可以删去。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足语尾助词,翻译时可删去。“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该句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不余欺”应调整为“不欺余”,即“没有欺骗我”。又如:师不必贤于弟子。句中“于弟子”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将原句调整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即“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套”,对固定结构套用句式进行翻译。“转”,对一些委婉形象的说法要做合理的转换。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译,译出的译文一定要准确保持原意,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气畅达,文句形象生动,即符合常说的“信”“达”“雅”的要求。【对点训练】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又论河北籴法之弊,以为“度支岁费钱缗五百万,所得半直,其赢皆入贾贩家。今当有以权之,遇谷贵,则官于澶、魏,载以给边;新陈未交,则散籴价以救民乏;军食有余,则坐仓收之。此策一行,谷将不可胜食矣。”朝廷是向计,始置便籴司于大名,以向为提点刑狱兼其事。节选自《宋史·薛向传》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朝廷始议北侵,公则威名素著,至都,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将发,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涂痰苦,岂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疾笃,卒于师。武帝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侯。(节选自《南史•杨公则传》)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董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故详延特起之士,庶几乎!今子大夫待诏百有馀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而不同,考之于今而难行,毋乃牵于文系而不得骋与?各悉对,毋讳有司,明其指略。(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恤军士战殁者家,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还视部事。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虛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拔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カ,卒不能夺。(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①草窃:草寇。(1)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阿蓝答儿当国,惮世祖英武,谗于宪宗。遂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参知政事,钩校京兆钱谷,煅炼群狱,死者二十余人,众皆股栗。良弼力陈大义,词气恳款,二人卒不能诬,故宣抚司一无所坐。既渡江,攻鄂州。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其言皆见采用。至元初,数遣使通日本,卒不得要领,于是良弼请行。帝悯其老,不许,良弼固请,乃授秘书监以行。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舟至金津岛,其国人望见使舟,欲举刃来攻,良弼舍舟登岸喻旨。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天明,其国太宰府官,陈兵四山。良弼数其不恭罪,仍喻以礼意。太宰官愧服,求国书。良弼曰:“必见汝国王,始授之。”越数日,复索书不已,至以兵胁良弼……良弼终不与。日本知不可屈,遣使介十二人入觐。(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1)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2)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仁宗从之。明年,贼入寇,仲淹自将庆州兵捍贼,贼引去。仁宗思其言,乃复以琦、仲淹为招讨使,置府泾州,益屯兵三万人,而使尧臣再安抚泾原。既还,因论沿边城砦、控扼要害、贼径通属及备御轻重之策为五事上之。又请泾、原五州营田,益置弓箭手,及请彻潼关楼橹,皆报可。节选自《宋史·王尧臣传》(1)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2)明年,贼入寇,仲淹自将庆州兵捍贼,贼引去。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刪改)(1)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2)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六月壬申,诏曰:“朕从百王之末,追望上世之风,邀乎何相去之远?法令滋章,犯者弥多,刑罚愈众,而奸不可止。往者按大辟之条,多所蠲除,思济生民之命,此朕之至意也。而郡国毙狱,一岁之中尚过数百,岂朕训导不醇,俾民轻罪,将苛法犹存,为之陷阱乎?有司共议狱缓死,务从宽简,及乞恩者,或辞未出而狱以报断,非所以究理尽情也。”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选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有删改)(1)往者按大辟之条,多所蠲除,思济生民之命,此朕之至意也。(2)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模拟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杨嗣复,字继之,仆射于陵子也。初,于陵十九登进士第。浙西观察使韩滉有知人之鉴,见之甚悦。滉有爱女,方择佳婿,谓其妻柳氏曰:“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于陵秩满,寓居扬州而生嗣复。后滉见之,抚其首曰:“名位果逾于父,杨门之庆也。”因字曰庆门。嗣复七八岁时已能秉笔为文。年二十,进士擢第。元和十年,累迁至刑部员外郎,改礼部员外郎。时父于陵为户部侍郎,嗣复上言与父同省非便,请换他官。诏曰:“应同司官有大功以下亲者,但非连判及勾检之官长,则不在回避之限。如官署同,职司异,虽父子兄弟无所避嫌。”再迁兵部郎中。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大和四年,丁父忧免。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吉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赠左仆射,谥曰孝穆。(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B.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C.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D.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谥”,带有评价作用的称号。表扬的如“宣”,批评的如“厉”,同情的如“哀”。C.“父忧”,对父亲去世的婉辞。“丁忧”是指遭父母之丧,官员一般停职回家守丧。D.“秩满”,指古代官吏任职期满。一般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也是十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嗣复天生贵相,少有文才。他七八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韩滉认为他的名气和地位会超越他的父亲,是杨门的庆事,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B.杨嗣复为人谨慎,懂得避嫌。担任礼部员外郎时,因为他的父亲是户部侍郎,于是上书说和父亲同在尚书省不便利,请求更换其他职务。C.杨嗣复不重预言,不信应验。皇帝问预言应验的图谶从何而来,杨嗣复认为是因为光武帝、隋文帝相信谶书,其实班彪引用预言是扭曲本意来制止贼乱。D.杨嗣复很有见地,深谙用人之道。他认为古人提拔士兵作为将领,不是在太平之时,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平时应该按资历逐级提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2)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5.杨嗣复担任礼部员外郎为何要请求改任别职?皇帝拒绝他的理由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为郡县吏,避乱南渡。孙权统事,岱诣幕府,出守吴丞。权亲断诸县仓库及囚系,长丞皆见,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出补余姚长。会稽东冶五县贼吕合、秦狼等为乱,权以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将兵讨之,遂禽合、狼,五县平定,拜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攻围,即降,三郡克定。权留岱镇长沙。交阯太守士燮卒,权以燮子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代燮。岱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为广州,岱自为刺史。遣良与时南入,而徽不承命,举兵戍海口以拒良等。岱于是上疏请讨徽罪,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或谓岱曰:“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岱曰:“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婴城固守,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遂行,过合浦,与良俱进。徽闻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斩送其首。徽大将甘醴、桓治等率吏民攻岱,岱奋击大破之,进封番禺候。岱既定交州,复进讨九真,斩获以万数。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徽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权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黄龙三年,以南土清定,召岱还屯长沙沤口。会武陵蛮夷蠢动,岱与太常潘浚共讨定之。顷之,廖式作乱,攻围城邑,零陵、苍梧、郁林诸郡骚扰,岱自表辄行,星夜兼路。权遣使追拜岱交州牧,及遣诸将唐咨等骆驿相继,攻讨一年破之,斩式及遣诸所伪署临贺太守费杨等,并其支党,郡县悉平,复还武昌。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权闻之叹息,以让群臣曰:“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于是加赐钱米布绢,岁有常限。太平元年,年九十六卒,子凯嗣。遗令殡以素棺,葬送之制,务从约俭,凯皆奉行之。(选自《三国志•吕岱传》,有删节)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B.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C.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D.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7.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幕府,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因将帅出征时住帐幕,故名幕府,后借指将帅,也指幕僚。B.刺史,又称刺使。“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C.蛮夷,与戎狄合指华夏民族以外的民族。“蛮夷”指南蛮和东夷,“戎狄”指北戎和西狄。D.股肱,指大腿和胳膊,为躯体重要部位,引申为辅佐君王的重臣,也喻办事得力的人。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岱处事细致。他担任吴县县丞时,孙权亲自判决各县仓库和囚犯的案件,他都能依法回答询问,令孙权十分满意。B.吕岱战功卓著。他先后平定了会稽东冶、长沙三郡的动乱和士徽、廖式的叛乱,多次受到孙权的嘉奖、提拔。C.吕岱有勇有谋。面对士徽的抵抗,他能预料敌方心理,分析形势,知己知彼,考虑周密,当机立断作出决策。D.吕岱清廉奉公。他多年在外任职,为国不辞劳苦,家人生活困难。去世前,还留下遗言,殡葬仪式务必从俭。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2)顷之,廖式作乱,攻围城邑,零陵、苍梧、郁林诸郡骚扰,岱自表辄行,星夜兼路。10.孙权知道吕岱家人生活困难后态度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人,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也。元符三年,以后复辟恩,补假承奉郎。豪民席势犯法,狱具上,尹盛章方以狱空觊赏,却不受。子諲以闻,诏许自论决,章大怒,劾以他事勒停。宣和初,复官。淮南仍岁旱,漕不通,有欲浚河与江、淮平者,内侍主其议,无敢可否,发运司檄子諲行。子諲言:“曩有司三日一启闸,复作澳储水,故水不乏。今复故制,严禁约,则无患。”使者用其言,漕复通,进秩一等。建炎元年,金人犯亳州,子諲自勤王所以书遗金人,言兵势逆顺,令退保河外。张邦昌僣位,使其甥刘达赍手书来,子諲不启封焚之,械系达于狱。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金人破江西,移兵湖南,子諲闻警报,率军民以死守。金人围八日,登城纵火,子諲率官吏夺南楚门遁,城陷。坐敌至失守落职罢。初,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諲乞致。绍兴元年,移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剧盗曹成据攸县,子諲军于安仁,遣使招之,成听命。子諲又遣将西扼衡阳,南守宜章,成逡巡不敢南向者百余日,诸郡遂得割获。成忿子諲扼己,拥众而南,子諲率亲兵拒之。会官军溃,度不可遏,单骑入贼中,谕以国家威灵。成不服,执子諲归。会宣抚司都统制马扩遣人持吴敏檄谕成,成许受招,始释子諲。诏提举江州太平观。胡安国方避地湖南,以书抵秦桧,言:“子諲忠节,可以扶持三纲,愿怜其无救而陷于贼,复加收用。”起知广州。时恐贼度岭,故就用子諲守之。又以言者罢,遂致仕。寻起知江州,进徽猷阁待制。金使议和将入境,子諲不肯拜金诏,乃上章言:“自古人主屈己和戎,未闻甚于此时,宜却勿受。”忤秦桧意,乃致仕。子諲相家子,能修饬自见于时。友爱诸弟,置义庄,赡宗族贫者。退闲十五年,号所居曰“芗林”。卒,年六十八。(选自《宋史·向子諲》,有删节)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B.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C.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D.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侄,文中指向子諲是钦圣宪肃皇后的堂兄弟的儿子;按辈分,向子諲应称皇后为姑妈。B.漕,从水从曹声,“水”指“水运”,“曹”意为“粮草”,合起来表示通过水道转运粮草。C.勤王,尽力于王事的意思。文中是指宋代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向子諲起兵希望救援皇帝。D.戎,即北戎,与南蛮、东夷、西狄同为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的称呼。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子諲通晓水利治理。淮南大旱时,他反对疏通黄河与江、淮的治水建议,提出恢复旧制的主张,使淮河漕运畅通。B.向子諲坚决主张抗金。面对金人的入侵,他不仅写信劝金人退兵,遣将勤王而且亲自参加作战,有力抗击了金兵。C.向子諲为国奋不顾身。面对强盗曹成招安后再次叛乱,他抗击失败后,不顾个人安危,单骑入贼营对其晓知国家大义。D.向子諲注重修身自守。他不愿与奸臣张邦昌、秦桧为伍,对兄弟友爱,并置办田庄赡养救助家族中贫穷困苦的人家。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豪民席势犯法,狱具上,尹盛章方以狱空觊赏,却不受。(2)子諲忠节,可以扶持三纲,愿怜其无救而陷于贼,复加收用。15.向子諲反对“金使议和”的理由是什么?结果如何?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命题趋势】文言翻译是高考必考的考点,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明白、通顺,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具体来说,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所谓“达”,是指泽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真题再现】【2020年新高考Ⅰ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答案】(1)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回来了再当面报告。(2)如今萧何未曾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解析】第一句中,“可”,认可、赞同;“从事”,做、施行;“辄”,第一个“辄”:总是,第二个“辄”:就;“便宜”,最合适的方式;“闻”,使……知道。句意: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回来了再当面报告。第二句中,“徒”,只是;“议论”,发表见解;“文墨”,指文书辞章,也指从事文书辞章写作;“不战”,从不上战场;“顾”,表转折,却,反而;“何也”,为什么。句意:如今萧何未曾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参考译文: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楚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回来了再当面报告。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次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战功大小各有等差。如今萧何未曾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可是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如同猎狗。至于像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等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现今萧何发动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考点详解】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对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文意。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1.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一个同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例如: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例句的“急”是什么意思?联系下文,“法宽则失罪”与“法急则人残”是结构相同的一对句子,在这样的句子中,相对应的词语的意思通常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可见“急”与“宽”词义应相反,当理解为“严”。整个句子应译为: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刑法过严就会残害百姓,刑法过于宽松,就会让一些罪犯受不到惩治。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厂读音。被称为词类活用。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例如:将”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字是翻译该句的关键。“多”指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形容词,在该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称赞、赞扬”。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3.转换古今句式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例如: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李将军之谓也?这道题考查的重点除了“其”和“谓”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外,还考查古今句式的转换能力。本句是文言文中典型的宾语前置句,“李将军”是动词“谓”的宾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将其放在动词“谓”的后面。译文: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4.巧译修辞句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拟、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要根据上下文灵活恰当地翻译。例如: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深矣。“不惜美锦”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美锦”比喻“国家大事”。译文:大王您设置官位选择合适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会使官位虚设。现在您拿国家大事让我来决断,这说明您对我了解得太深刻了。5.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如果从操作层面讲,文言文翻译还可用这几个词来概括其方法:“留”,即保留文中不必译和不能译的词语,如时、地、人、事、官职、书名等专有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一般人都理解,可保留不译(硬要译,反而显得不通顺)。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可以不译。“换”,即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音节不一致的词,例如“吾子淹久于敝邑”(《殽之战》)。“吾子”是敬词,相当于今天的“先生们”;“淹”可用“停留”或“留守”换译;“敝”是谦词,“敝邑”即我们国家。“补”,即将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使句意完整通畅,例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将“焉”后省略的“而未至”(却没有到达)补进去翻译才连贯。否则文意不通(“足以至焉”,怎么会“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呢?)。词类活用的翻译,要补上相关词语,如“使……”“以……”“用(拿)……”“为……”“像……”等等。“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而现代汉语里又没有合适的词翻译它们,可以删去。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足语尾助词,翻译时可删去。“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该句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不余欺”应调整为“不欺余”,即“没有欺骗我”。又如:师不必贤于弟子。句中“于弟子”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将原句调整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即“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套”,对固定结构套用句式进行翻译。“转”,对一些委婉形象的说法要做合理的转换。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译,译出的译文一定要准确保持原意,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气畅达,文句形象生动,即符合常说的“信”“达”“雅”的要求。【对点训练】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又论河北籴法之弊,以为“度支岁费钱缗五百万,所得半直,其赢皆入贾贩家。今当有以权之,遇谷贵,则官于澶、魏,载以给边;新陈未交,则散籴价以救民乏;军食有余,则坐仓收之。此策一行,谷将不可胜食矣。”朝廷是向计,始置便籴司于大名,以向为提点刑狱兼其事。节选自《宋史·薛向传》【答案】度支每年要花费五百万钱财(用于买进粮食),所买的东西只值一半的价钱,其中的利润都进了商贩家里。【解析】①保留句中的专有名词。句子中的“度支”机构名,“贾贩家”专用名词,要保留不翻译。②转换句子活用的词语。“岁”名词作状语,每年;“费”名词动用,花费;“直”通假字,通“值”,价值;“赢”,名词,“利润”。翻译时要注意转换。③调整语序。“钱缗五百万”,调为“五百万钱财”。=4\*GB3④补充省略的内容。“花费五百万后面”没有说明做什么,要结合后文内容补充,根据后文“谷贵”“军食”可知是买粮食,因此补充“用于买进粮食”。=5\*GB3⑤拆解词语,逐词翻译。把“所得”“半”“其”“入”变为相应的双音节词语。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朝廷始议北侵,公则威名素著,至都,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将发,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涂痰苦,岂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疾笃,卒于师。武帝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侯。(节选自《南史•杨公则传》)【答案】现在国家不认为我衰老软弱,任命我为前锋,与古人相比,(我)还是被朝廷看重的啊。【解析】①保留句中的专有名词。句子中的“国家”“古人”专用名词,要保留不翻译。②调整语序。“方于古人”,介宾短语后置句,调为“于古人方”;“见知重”,被动句,译为“被赏识”。③补充省略的内容。“以”和“见”前补充“我”。=4\*GB3④改变说法。“前驱”变为“前锋”。=5\*GB3⑤拆解词语,逐词翻译。把“以”“朽”“懦”“方”变为相应的双音节词语“认为”“衰老”“软弱”“比较”。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董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故详延特起之士,庶几乎!今子大夫待诏百有馀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而不同,考之于今而难行,毋乃牵于文系而不得骋与?各悉对,毋讳有司,明其指略。(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答案】帝王治理的方式,难道不是事理相通、脉络连贯的吗?为什么有安逸和辛劳的差别呢?【解析】①保留句中的专有名词。句子中的“帝王”专用名词,要保留不翻译。②删除。“夫”,发语词,删掉不翻译。③转换句子活用的词语、通假字等。“与”通“欤”,句尾语气词,表反问。=4\*GB3④改变句子中比喻等说法。“同条共贯”,在同一枝条、同一钱串上,结合上文“帝王之道”,变为本意“事理相通、脉络连贯”。=5\*GB3⑤套用固定句式。把“岂……与”“何……也”译为“难道不是……?”“为什么……呢?”。=6\*GB3⑥拆解词语,逐词翻译。把“道”“逸”“劳”“之”“殊”变为相应的双音节词语“方法”“安逸”“辛劳”“的”“差别”。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恤军士战殁者家,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还视部事。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答案】(秦纮)急驰到固原,巡行战败的地方,亲自祭奠阵亡将士,掩埋他们的尸骨,抚恤战死者的家属,调换守边将领。【解析】①保留句中的专有名词。句子中的“固原”“将士”“军士”“守将”专用名词,要保留不翻译。②删除。“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删除。③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军士战殁者”调为“战殁军士”。=4\*GB3④补充省略的内容。句首加主语“秦纮”。=5\*GB3⑤拆解词语,逐词翻译。把“驰”“至”“按行”“所”“躬”“祭”“掩”“其”“骼”“恤”“家”“易”分别译为“疾驰”“到”“巡行”“战败”“地方”“亲自”“祭奠”“掩埋”“他们的”“尸骨”“抚恤”“家属”“调换”。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答案】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过,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解析】①转换句子中通假字。“搢绅”同“缙绅”,当官的人。②补充省略的内容。“搢绅同尤”,从句意看,应是被动句,在前面加“被”。③套用固定句式。“自非”译为“如果不是”。=4\*GB3④改变句子中的说法。“有罪在不赦”,改变说法,译为“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过”。=5\*GB3⑤拆解词语,逐词翻译。把“尤”“遐”“弃”译为双音节词语“指责”“远远”“抛弃”。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虛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拔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カ,卒不能夺。(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①草窃:草寇。(1)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答案】(1)草寇偶尔作乱,不仅是风俗顽劣剽悍,或者是武备空虚造成的。(2)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详解】(1)草寇偶尔作乱,不仅是风俗顽劣剽悍,或者是武备空虚造成的。(“间”,偶尔,1分;“顽悍”,顽劣剽悍,1分;“抑”,或者,1分。句意2分)(2)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数,屡次,1分;沮,通“阻”,阻挠,1分;夺,改变,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于是(辛弃疾)就上奏折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一致,差遣兵士攻城掠地,一点儿也没有停息的时候。请依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创建一支军队,用湖南飞虎做名字,只隶属于三牙、枢密院,专门听从帅臣节制调度,或许能让蛮夷獠民知道军威,望风惧怕降服。”皇帝下诏委任他进行规划。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阿蓝答儿当国,惮世祖英武,谗于宪宗。遂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参知政事,钩校京兆钱谷,煅炼群狱,死者二十余人,众皆股栗。良弼力陈大义,词气恳款,二人卒不能诬,故宣抚司一无所坐。既渡江,攻鄂州。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其言皆见采用。至元初,数遣使通日本,卒不得要领,于是良弼请行。帝悯其老,不许,良弼固请,乃授秘书监以行。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舟至金津岛,其国人望见使舟,欲举刃来攻,良弼舍舟登岸喻旨。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天明,其国太宰府官,陈兵四山。良弼数其不恭罪,仍喻以礼意。太宰官愧服,求国书。良弼曰:“必见汝国王,始授之。”越数日,复索书不已,至以兵胁良弼……良弼终不与。日本知不可屈,遣使介十二人入觐。(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1)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2)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答案】(1)到了卫,被派遣到京兆调查秦、蜀两地的民情状况,不到一个月,完全掌握实情回来报告世祖。(2)金津守官邀请他进入木板建造的房屋,率领军队包围板屋,灭掉烛火大喊大叫,赵良弼镇定自若。【分析】(1)“至”,到;“如”,到;“察访”,调查;“逾”,超过;“还报”,回来报告。(2)“延”,邀请;“以”,率领;“环”,包围;“凝然自若”,镇定自若。参考译文:阿蓝答儿把持国事,忌惮世祖的英俊威武,向宪宗进献谗言。于是就让阿蓝答儿任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担任参知政事,查对京兆的钱谷,把许多人逮捕下狱,害死二十余人,大家都感到恐惧。赵良弼力陈大义,言辞语气恳切忠诚,这二人最终不能诬陷,所以宣抚司无一人被诬有罪。至元初年,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日本,最终抓不住要领,于是赵良弼请求前往。皇帝怜惜他年纪大了,没有同意,赵良弼坚决请求,于是授予他秘书监一职前往。赵良弼上奏:“我父兄四人,以死效忠金,请让翰林将这些刻于碑上,我即使死在遥远的他乡,也没有遗憾了。”皇帝答应他的请求,给他三千兵马前往,赵良弼拒绝了,只和书状官二十四人一起前往。船行驶到金津岛,那国人远远望见来使的船只,想要拿着武器来攻打,赵良弼舍船登岸喻示旨意。金津守官邀请他进入木板建造的房屋,用军队包围板屋,灭掉烛火大喊大叫,赵良弼镇定自若。天亮后,该国太宰府官列兵在四山之上。赵良弼列举他们的不恭敬之罪,但仍喻之以礼。太宰官羞愧臣服,请求看国书。赵良弼说:“必须见到你们的国王,才能把国书给他。”过了几天,又要国书,甚至用武器威胁赵良弼……赵良弼最终没有给他。日本知道不能让他屈服,派遣十二个使者入朝进见帝王。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仁宗从之。明年,贼入寇,仲淹自将庆州兵捍贼,贼引去。仁宗思其言,乃复以琦、仲淹为招讨使,置府泾州,益屯兵三万人,而使尧臣再安抚泾原。既还,因论沿边城砦、控扼要害、贼径通属及备御轻重之策为五事上之。又请泾、原五州营田,益置弓箭手,及请彻潼关楼橹,皆报可。节选自《宋史·王尧臣传》(1)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2)明年,贼入寇,仲淹自将庆州兵捍贼,贼引去。【答案】(1)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到普通百姓。(2)第二年,敌人入侵,范仲淹亲自率领庆州部队抵御敌人,敌人引兵撤退离开。【分析】第一句中,“故事”,按照旧例;“至”,到;“存问”,慰问;“及”,惠及。第二句中,“明年”,第二年;“入寇”,入侵;“将”,动词,率领;“捍”,抵御;“引去”,撤退离开。参考译文: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将要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到普通百姓。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以恩德慰劳他们,让他们归顺,并宣布因为平定了叛贼而蠲免租赋二年。”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第二年,敌人入侵,范仲淹亲自率领庆州部队抵御敌人,敌人退走。宋仁宗想起王尧臣的话,于是又重新起用韩琦、范仲淹做招讨使,驻在泾州,增加驻军三万人,而使王尧臣再次安抚泾原。回来之后,趁机论述沿边各城寨、军事要地、敌方路线以及防御战备、轻重物资等的计谋策略共五件大事上奏皇帝。又请求在泾、原等五州军垦营田,增加弓箭手,以及请求撤掉潼关的望楼,都答复说可以实行。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刪改)(1)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2)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答案】(1)李迪到了之后,让先前搜捕逃兵的士兵都停止行动,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兵,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巡行示众。(2)当初,皇上将要册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没有资格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怨恨他。【解析】(1)关键词:阴,暗中;部勒,部署;晓,晓谕;徇,巡行示众。(2)关键词:起,出身;母,动词,母仪,作母亲的仪范;衔,怨恨。参考译文:真宗驾临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州。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让先前搜捕逃兵的士兵都停止行动,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兵,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巡行示众。当初,皇上将要册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没有资格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怨恨他。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六月壬申,诏曰:“朕从百王之末,追望上世之风,邀乎何相去之远?法令滋章,犯者弥多,刑罚愈众,而奸不可止。往者按大辟之条,多所蠲除,思济生民之命,此朕之至意也。而郡国毙狱,一岁之中尚过数百,岂朕训导不醇,俾民轻罪,将苛法犹存,为之陷阱乎?有司共议狱缓死,务从宽简,及乞恩者,或辞未出而狱以报断,非所以究理尽情也。”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选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有删改)(1)往者按大辟之条,多所蠲除,思济生民之命,此朕之至意也。(2)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答案】(1)过去颁布的法令中的一些定为死刑的条文,大多予以免除,这也是我想救百姓性命的最真诚的心愿。(2)明帝深沉坚毅,果断有识,率意而行,完全有做众臣之明君的大气概。【分析】第一题得分点:“大辟”,死刑;“蠲除”,免除;“此朕之至意也”,判断句式,这也是我想救百姓性命的最真诚的心愿。第二题得分点:“断识”,果断有识;“任心”,率意;“盖”,完全。参考译文:六月初一,明帝诏令说:“我自继位以来,虽极力效仿以往各朝代帝王们施政的长处,想重现过去好的社会风气,但现在看来,想做到那些并不是件容易事。法令越是明确地昭示天下,违法的人越是增多,刑罚实行得普遍,而各种犯罪活动仍不能制止。(既然如此,我打算把)过去所颁布法令中的一些定为死刑的条文,大多予以免除,这也是我想救百姓性命的最真诚心愿。然而各地判处死罪的案件每年仍多达数百,这岂不是我在治理国家中引导不够,使百姓轻视犯罪,将苛严的法令仍然保留,从而把百姓引入误区吗?有关执法人员在议定案件的处理意见时,务应宽松为本。有些向我请求宽恕的犯人,有的还来不及申诉情由,但案子已经判决,这不是讲法理尽人情的做法啊。”评论说:明帝深沉坚毅,果断有识,率意而行,完全有做众臣之明君的大气概。【模拟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杨嗣复,字继之,仆射于陵子也。初,于陵十九登进士第。浙西观察使韩滉有知人之鉴,见之甚悦。滉有爱女,方择佳婿,谓其妻柳氏曰:“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于陵秩满,寓居扬州而生嗣复。后滉见之,抚其首曰:“名位果逾于父,杨门之庆也。”因字曰庆门。嗣复七八岁时已能秉笔为文。年二十,进士擢第。元和十年,累迁至刑部员外郎,改礼部员外郎。时父于陵为户部侍郎,嗣复上言与父同省非便,请换他官。诏曰:“应同司官有大功以下亲者,但非连判及勾检之官长,则不在回避之限。如官署同,职司异,虽父子兄弟无所避嫌。”再迁兵部郎中。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大和四年,丁父忧免。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吉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赠左仆射,谥曰孝穆。(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B.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C.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D.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谥”,带有评价作用的称号。表扬的如“宣”,批评的如“厉”,同情的如“哀”。C.“父忧”,对父亲去世的婉辞。“丁忧”是指遭父母之丧,官员一般停职回家守丧。D.“秩满”,指古代官吏任职期满。一般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也是十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嗣复天生贵相,少有文才。他七八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韩滉认为他的名气和地位会超越他的父亲,是杨门的庆事,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B.杨嗣复为人谨慎,懂得避嫌。担任礼部员外郎时,因为他的父亲是户部侍郎,于是上书说和父亲同在尚书省不便利,请求更换其他职务。C.杨嗣复不重预言,不信应验。皇帝问预言应验的图谶从何而来,杨嗣复认为是因为光武帝、隋文帝相信谶书,其实班彪引用预言是扭曲本意来制止贼乱。D.杨嗣复很有见地,深谙用人之道。他认为古人提拔士兵作为将领,不是在太平之时,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平时应该按资历逐级提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2)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5.杨嗣复担任礼部员外郎为何要请求改任别职?皇帝拒绝他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B2.D3.A4.(1)我看过的人很多,没有人能像杨生这样尊贵而且长寿、他生儿子一定当宰相。(2)因为杨于陵从太子少傅的职位上退休,年老多病,杨嗣复请求辞官侍奉父亲,皇帝没答应他。5.①因为当时他的父亲杨于陵任户部侍郎,杨嗣复为避免与其同在尚书省任职而招猜疑。②不是共同负责同一事务和考核官员。官名相同但分管不同,这些都不必避嫌。【分析】1.“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中“决事”动(谓)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项。“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中“近代隋文帝”作主语,“信”作谓语,“此言”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嗣复回答说:“汉光武喜欢用预言一类的书来决断事情,近代的隋文帝也相信这种话,从此,这种说法一天天地滋长,班彪《王命论》也援引过,大概是假意如此说用来防止叛贼作乱,并不是真正看重。”故选B。2.D项,“故官员任期也是十年”表述错误。古代地方官一任三年,任内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根据考课决定升迁或降职。故选D。3.A项,“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初,于陵十九登进士第。浙西观察使韩滉有知人之鉴,见之甚悦。滉有爱女,方择佳婿……”,可见是韩滉愿意把女儿嫁给杨于陵,而不是杨嗣复。故选A。4.第一句关键点:阅:经历考察;无如:没有谁比得上;为:做。第二句关键点:以:因为;致仕:退休;恳辞:恳求辞官;不之许:宾语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不许之”,没答应他。5.根据文本“元和十年,累迁至刑部员外郎,改礼部员外郎。时父于陵为户部侍郎,嗣复上言与父同省非便,请换他官”可知,当时他的父亲杨于陵任户部侍郎,杨嗣复为避免与其同在尚书省任职而招猜疑,所以杨嗣复在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请求改任别职。根据文本“诏曰:‘应同司官有大功以下亲者,但非连判及勾检之官并官长,则不在回避之限。如官署同,职司异,虽父子兄弟无所避嫌’”可知,皇帝认为他们父子不是共同负责同一事务和考核官员。且官名相同但分管不同,这些都不必避嫌,所以皇帝拒绝他的请求。参考译文:杨嗣复的字是继之,是仆射杨于陵的儿子。一开始,他父亲杨于陵十九岁就考中进士,浙西观察使韩滉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看见他十分赏识。韩滉有一个女儿,刚要选择女婿,就把女儿嫁给他,并回去对妻子说:“我看到的人很多,今后显贵并长寿没有比得上他的,他有儿子一定当宰相。”后来杨于陵任期满了,居住在扬州并生了杨嗣复,韩滉摸着他的头说:“你的名声和地位都超过你父亲,这是杨家值得庆贺的事。”因此定字叫庆门。他七八岁就能拿笔写文章,二十岁考中了进士。元和十年,多次升迁到礼部侍郎。当时他的父亲杨于陵任户部侍郎,杨嗣复上疏说和父亲同在尚书省任职不便,请求改任别的职务,皇帝下诏说:“同部门官员有大功以下丧服的亲戚,只要不是共同负责同一事务和考核官员的长官,都不要回避。官名相同但分管不同,即使是父子和亲兄弟也不避嫌。”两次升任为兵部郎中。文宗即位,任命他为户部侍郎。因为父亲杨于陵是在太子少傅任上退休的,年龄大身体多病,他恳切辞官想要侍奉供养父亲,皇帝没有答应他。大和四年,父亲去世,为服丧而免职。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职责。三年正月,进阶为金紫,食邑七百户。帝延英对宰相说:“人们说的符咒预言的话,从哪里开始的?”嗣复回答说:“汉光武喜欢用预言一类的书来决断事情,近代的隋文帝也相信这种话,从此,这种说法一天天地滋长,班彪《王命论》也援引过,大概是假意如此说用来防止叛贼作乱,并不是真正看重。”皇帝又说:“天后任用人才,有从平民身份到达宰相职位的,果真可以顶事吗?”嗣复曰:“武则天皇后注重刑罚,看轻官员,这都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大业罢了。凡是用人的道理,要经历试验才能看出,能否在艰难之时掌管政务或者须当在无事之事提拔。不如暂且按照资历等级,提拔士兵作为将领,不是太平之时,大概不能获得而任用。”宣宗即位,征拜他为吏部尚书。大中二年,从潮阳回京,到岳州生病,一天就去世了,当时六十六岁。追赠为左仆射,谥号孝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为郡县吏,避乱南渡。孙权统事,岱诣幕府,出守吴丞。权亲断诸县仓库及囚系,长丞皆见,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出补余姚长。会稽东冶五县贼吕合、秦狼等为乱,权以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将兵讨之,遂禽合、狼,五县平定,拜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攻围,即降,三郡克定。权留岱镇长沙。交阯太守士燮卒,权以燮子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代燮。岱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为广州,岱自为刺史。遣良与时南入,而徽不承命,举兵戍海口以拒良等。岱于是上疏请讨徽罪,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或谓岱曰:“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岱曰:“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婴城固守,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遂行,过合浦,与良俱进。徽闻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斩送其首。徽大将甘醴、桓治等率吏民攻岱,岱奋击大破之,进封番禺候。岱既定交州,复进讨九真,斩获以万数。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徽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权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黄龙三年,以南土清定,召岱还屯长沙沤口。会武陵蛮夷蠢动,岱与太常潘浚共讨定之。顷之,廖式作乱,攻围城邑,零陵、苍梧、郁林诸郡骚扰,岱自表辄行,星夜兼路。权遣使追拜岱交州牧,及遣诸将唐咨等骆驿相继,攻讨一年破之,斩式及遣诸所伪署临贺太守费杨等,并其支党,郡县悉平,复还武昌。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权闻之叹息,以让群臣曰:“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于是加赐钱米布绢,岁有常限。太平元年,年九十六卒,子凯嗣。遗令殡以素棺,葬送之制,务从约俭,凯皆奉行之。(选自《三国志•吕岱传》,有删节)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B.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C.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D.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7.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幕府,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因将帅出征时住帐幕,故名幕府,后借指将帅,也指幕僚。B.刺史,又称刺使。“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C.蛮夷,与戎狄合指华夏民族以外的民族。“蛮夷”指南蛮和东夷,“戎狄”指北戎和西狄。D.股肱,指大腿和胳膊,为躯体重要部位,引申为辅佐君王的重臣,也喻办事得力的人。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岱处事细致。他担任吴县县丞时,孙权亲自判决各县仓库和囚犯的案件,他都能依法回答询问,令孙权十分满意。B.吕岱战功卓著。他先后平定了会稽东冶、长沙三郡的动乱和士徽、廖式的叛乱,多次受到孙权的嘉奖、提拔。C.吕岱有勇有谋。面对士徽的抵抗,他能预料敌方心理,分析形势,知己知彼,考虑周密,当机立断作出决策。D.吕岱清廉奉公。他多年在外任职,为国不辞劳苦,家人生活困难。去世前,还留下遗言,殡葬仪式务必从俭。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2)顷之,廖式作乱,攻围城邑,零陵、苍梧、郁林诸郡骚扰,岱自表辄行,星夜兼路。10.孙权知道吕岱家人生活困难后态度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答案】6.D7.C8.A9.(1)士徽凭借几代的恩宠,被全州人依附,不可轻视他。(2)不久,廖式叛乱,进攻围困城镇,零陵、苍梧、郁林诸郡受到骚扰,吕岱自己上表请战出兵,星夜兼程。10.①称赞吕岱勤于国事;②懊悔自己不早知;③责备大臣不尽职。【分析】6.“徽”是主语,“怀”是谓语,“逆计”是宾语,主谓宾俱全,宾语后断开,排除BC。“未虞”意思是“没有料到”,“没有料到”的事情是“吾之卒至”,句意完整,“若”意思是“如果”,表假设的关联词,一般放句首,排除C。故选D。7.C.“北戎和西狄”错误,应指“西戎和北狄”故选C。8.A.“他担任吴县县丞时”错误,应是“代理吴县县丞”;“他都能依法回答询问,令孙权十分满意”不准确,应是“吕岱处置事务的方法和应对提问,很合孙权心意”。故选A。9.(1)“藉”,凭借;“累世”,几代;“为……所”,被;“附”,依附;“易轻”,轻视。(2)“顷之”,不久;“攻围”,进攻包围;“骚扰”,被动句,受到骚扰;“表”,上表。10.首先到文中找到孙权知道吕岱家人生活困难后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是孙权的感叹,孙权的感叹中有对吕岱勤于国事的称赞——“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有自己没尽早知道的懊悔——“而孤不早知”,有对臣子不尽职的责备——“股肱耳目,其责安在”。参考译文:吕岱,字定公,广陵郡海陵县人。做过郡县的官员,躲避战乱南渡长江。孙权统管国事,吕岱前来孙权幕府,代理吴县县丞。孙权亲自查点各县仓库的储存和监狱的囚犯,县令县丞都来拜见,吕岱处置事务的方法和应对提问,很合孙权心意,便征召到郡署为录事。出任补为余姚县县长,招募精健人员,共得一千多名。会稽、东冶五县贼寇吕合、秦狼等人作乱,孙权以吕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领兵前往征讨。于是生擒吕合、秦狼,五县于是被平定。吕岱被任命为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岱督率孙茂等十将跟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而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的官吏一道进入阴山城,聚合兵众抗拒吕岱。吕岱进攻围寨,这些人众全都投降,三郡于是平定。孙权留下吕岱镇守长沙。交趾太守士變去世,孙权以士燮的儿子士徽为安远将军,兼任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接代士燮。吕岱上表建议在南海三郡设置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另置广州,吕岱自任为刺史。孙权派遣戴良与陈时南往,而士徽不服从命令,发兵防守海口以抵拒戴良等人。吕岱于是上疏请求征讨士徽抗命之罪,督领兵卒三千人日夜渡海进军。有人对吕岱说:“士徽凭借几代的恩宠,被全州人所依附,不可轻视他。”吕岱说:”如今士徽虽说心怀反计,但未曾料到我会猝然杀到,如果我军轻装悄然疾进,攻其无备,一定能打败他。如果我军滞留不疾速挺进,使他产生疑心,固城坚守,到时七郡的少数民族云集响应,即使有智谋之人,又有谁能打败他们?”于是进军,过合浦时,与戴良合兵共进。士徽听说吕岱前来,,果然大为惊惧,不知如何是好,当即率领兄弟六人赤膊跪迎吕岱。吕岱将他们全部斩首,并送首级至京城。士徽大将甘醴、桓治等率领官吏百姓攻打吕岱,吕岱奋击将他们打得大败,晋封为番禺候。于是取消广州,仍恢复交州如前。吕岱平定交州后,又进军讨伐九真,斩首与俘获贼兵数以万计。又派遣从事南往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教化,招引境外扶南、林邑、堂明诸国王,各自派使者前来进贡。孙权嘉赏吕岱的功绩,晋升他为镇南将军。黄龙三年(231年),考虑到南方清平稳定,吕岱被召还率军驻扎长沙郡沤口,吕岱讨交州。时逢武陵地区少数民族骚动,吕岱与太常潘濬共同领兵讨伐平定。潘浚(潘濬)去世,吕岱接替他处理荆州文书公务,与陆逊都在武昌,故督管蒲圻。不久,廖式作乱,进攻围困城镇,零陵、苍梧、郁林诸郡受到骚扰,吕岱上表自动请战出兵,星夜兼程。孙权派遣使者追授吕岱为交州牧,并派遣诸将唐咨等人不断地前往增援,攻讨了一年,将廖式打败,斩杀了廖式及他任命的伪官员临贺太守费杨等人,收编他们的队伍。郡县都被平定,又回到武昌。吕岱清明守正廉洁奉公,他所处过的地方都称道他。当初在交州时,多年未给家中钱财,妻子儿女饥饿困乏。孙权听说叹息不止,因此责备群臣说:“吕岱出征,身处万里之外,为国家勤苦办事,家中如此困顿,而我未能及早知晓。您们身为股肱耳目之臣,责任哪里去了?”于是加倍赏赐吕家钱米布绢,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数目。太平元年,吕岱九十六岁去世,儿子吕凯继承爵位。他留下遗言,以一般棺材收殓安葬他,送葬规模和礼仪,务必节约俭朴。吕凯对这些遗言全部照办。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人,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也。元符三年,以后复辟恩,补假承奉郎。豪民席势犯法,狱具上,尹盛章方以狱空觊赏,却不受。子諲以闻,诏许自论决,章大怒,劾以他事勒停。宣和初,复官。淮南仍岁旱,漕不通,有欲浚河与江、淮平者,内侍主其议,无敢可否,发运司檄子諲行。子諲言:“曩有司三日一启闸,复作澳储水,故水不乏。今复故制,严禁约,则无患。”使者用其言,漕复通,进秩一等。建炎元年,金人犯亳州,子諲自勤王所以书遗金人,言兵势逆顺,令退保河外。张邦昌僣位,使其甥刘达赍手书来,子諲不启封焚之,械系达于狱。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金人破江西,移兵湖南,子諲闻警报,率军民以死守。金人围八日,登城纵火,子諲率官吏夺南楚门遁,城陷。坐敌至失守落职罢。初,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諲乞致。绍兴元年,移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