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四)古代诗歌阅读(测)(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四)古代诗歌阅读(测)(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四)古代诗歌阅读(测)(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四)古代诗歌阅读(测)(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四)古代诗歌阅读(测)(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遣兴【1】杜甫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注释:【1】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这首诗写于此时。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生”四句描写风急蓬飞的景象,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B.“客子”两句写出诗人飘零异地的人生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C.“怅望”两句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结,并运用了细节描写。D.全诗以比兴起笔,继而以赋展开,结尾以问答形式,直抒胸臆。2.本诗中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3.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C.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2.诗人为什么要“谢”残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罗旧驿①王阳明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布谷鸟啼村雨暗,剌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②天北是神州。【注释】①罗旧驿,位于贵州的驿站。诗人被贬途经此地。②五云,五色瑞云,常用指皇帝所在之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罗旧驿独特景致:细雨中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刺桐花遮掩着潺潺的溪水。B.诗人经过青杨瘴,适逢炊烟轻轻地从天空飘过,给人轻盈而又朦胧缥缈之感。C.“芳杜洲”化用屈原《九歌·湘君》的典故,推陈出新,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D.尾联写诗人来到万里天涯的夜郎,遥想天北。而“天北”与首联“南来”遥相呼应。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的作用。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重九①张孝祥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万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与君相遇更天涯,拚了茱萸②醉把。[注]①乾道二年六月,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落职东归,重九日应湖北蕲州知州仲弥性之邀来蕲州逗留。②茱萸,一种植物,这里指茱萸制成的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起首两句描绘了一幅重阳秋景图。“冉冉”“盈盈”分别写出了枝条的柔弱低垂、菊花的鲜润秀丽。B.“故人”两句写出了宴会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C.下阕由上阕对情境的描写转向情感的刻画,“此身到处为家”一句,信手拈来,语言朴实无华,包含无限思绪。D.天涯沦落,故人相遇,把彼此的感情寄托在酒上,下阕后二句喝茱萸酒照应题目,将抒怀推向了高潮。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至后①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青袍白马③有何意,金谷铜驼④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⑤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注释】①此诗作于安史乱后第二年冬至之后,当时作者在蜀地做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②剑南:这里指蜀地;作者曾在洛阳长住,视之为故乡。③青袍白马:指幕府生活。④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⑤棣萼:《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棣萼,比喻兄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判断,这首诗与《蜀相》写作的季节一致。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写出自己当前的处境,闲官卑位。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遭到战争破坏,物是人非。D.诗人运用典故,以棣萼比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2.作者在尾联中写道“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凄凉心境的具体表现。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其二)叶梦得八月十日,与强少逸游遒场山,放舟中流,命工吹笛舟尾,迎月归作。舵楼横笛孤吹,暮云散尽天如水。人间底事,忽惊飞堕,冰壶千里。玉树风清,漫披遥卷。与空无际。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常恨孤光易转,仗多情使君料理。一杯起舞,曲终须寄,狂歌重倚。为问飘流,几逢清影,有谁同记。但尊中有酒,长追旧事,拚年年醉。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小序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为全词奠定了感伤基调。B.上片紧承小序,既描写了月光之下的美好景物,也隐含着词人情怀。C.下片以“恨”字统领,通过描写人的活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D.这首词上片着力写景,下片叙事、抒情,三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2.请赏析“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一句的妙处。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冬夜即事曾巩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市粟易求仓廪实,邑尨①无警里闾安。香清一榻氍毹②暖,月淡千门霿凇寒③。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注]①尨(mánɡ):毛多色杂的狗。②氍(qú)毹(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③谚曰:“霿凇重霿凇,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理罢公事,收起官印,顿感轻松,因为百姓免于仅吃素食而欣喜。B.颔联写粮食充足、里闾安定,透露出作者作为治理一方的父母官的欣慰之情。C.颈联由室内写到室外,霿凇兆年丰,虚实相生,诗韵趣味俱存,境界由小及大。D.颈联通过“一”与“千”“暖”与“寒”的对比,寄情于物,借景抒怀,突出国泰民安的景象。2.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离不开细节描写,请结合诗歌的尾联对此简要赏析。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国棋王逢杜牧玉子纹楸一路饶①,最宜檐雨竹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伏柱②,鏖兵不羡霍嫖姚③。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②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③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入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B.“羸形暗去春泉长”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拟人,说明王逢进攻起来突兀迅速,拔旗斩将,野火燎原,令人难以招架。D.颈联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攻防有序,稳健而凌厉,令人惊叹。2.本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春夕①崔涂②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③烟景有谁争。【注】①《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②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③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我送春归去,表达诗人凄楚的情怀。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的愁苦,溢于言表。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的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2.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造语新奇,后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就此评价作简要分析。十、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因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1.下列对上述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展现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既写物境也写心境。B.孟诗前四句写景气势宏大,描写洞庭湖的雄伟壮阔景象,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C.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D.孟诗中“舟楫”这个典故使用得体。“端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2.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十一、(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摸底演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田家谣(节选)陈造倏凉骤暖茧易蛾,大妇络丝①中妇织。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②气顽过日。明年原得如今年,剩贮二麦③饶丝绕。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注】①络丝:缠丝。②阿姑:丈夫的母亲。③二麦:指大麦和小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气忽凉忽暖,蚕蛹就已破茧成蛾,蚕事就进入了抽茧制丝的阶段。B.大妇忙得不能及时吃饭,中妇却偷懒修饰打扮,这让公公有些不满。c.小妇刚刚过门,年龄尚小,不好让她辛苦,只是让她陪着婆婆嬉戏。D.这首民谣以公公的口吻叙述了儿媳应对蚕事的事情,读来非常亲切。16.这首民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九)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①《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B.李诗的一、二句描写: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C.高诗虽写到了冰雪,但气候回暖,画面透着生机和希望;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D.李诗一、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16.两首诗都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情,但相比而言,李诗抒情直而白,高诗抒情曲而妙。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四)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遣兴【1】杜甫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注释:【1】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这首诗写于此时。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生”四句描写风急蓬飞的景象,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B.“客子”两句写出诗人飘零异地的人生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C.“怅望”两句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结,并运用了细节描写。D.全诗以比兴起笔,继而以赋展开,结尾以问答形式,直抒胸臆。2.本诗中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3.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1.C2.B3.“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满眼烽火,到处戎车。反映出安史之乱中国家衰乱的现实。“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战乱中诗人颠沛流离、漂泊流徙,记录了黎民百姓的生存困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C.“用了细节描写”错误。“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揭示了阻隔回乡路途,亲人不能团聚的原因,家乡一带到处是烽火连天,安史叛军在函谷关以东正向官军发动进攻,战乱未息,道路阻绝。这细节描写,而是取景宏阔,粗笔勾勒。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技巧的能力。B.“遥知兄弟登高处”,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遍插茱萸少一人”,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诗句都是联想想象,有虚无实。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揭示了阻隔回乡路途,亲人不能团聚的原因,家乡一带到处是烽火连天,安史叛军在函谷关以东正向官军发动进攻,战乱未息,道路阻绝。满眼烽火,到处戎车。反映出安史之乱中国家衰乱的现实。“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什么时候这种局面才能结束,展望前途,曲折坎坷,遥望故乡,归家无期,回顾自己,年华已逝,诗人不由得发出感慨。战乱中诗人颠沛流离、漂泊流徙,记录了黎民百姓的生存困境。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C.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2.诗人为什么要“谢”残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答案】1.B2.(1)因为在诗人眼里,残灯不嫌弃自己,孤舟中能整夜与自己相伴相依。(2)“嫌”字将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残灯对诗人的陪伴。(3)既表达了残灯陪伴下的宽慰与温暖,也表达了不能归乡的无奈自嘲与落寞孤寂。【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错误,由“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可知,“不眠”的原因是“乡音无伴苦思归”。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炼字及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人情感的能力。首先找到“谢”残灯的诗句,分析“谢”的原因。“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意思是“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可见诗人认为残灯不嫌弃自己,在孤舟中整夜陪伴自己,给自己以一丝温暖和陪伴,姑且纾解身在异乡的孤独寂寞。然后分析诗人这样说流露出的情绪。“残灯”本是物象,照亮是灯的物理属性,而此次诗人却说“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不嫌”“许相依”都是人的行为态度,这里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诗人从残灯的一线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丝的温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谢它们,而唯有孤灯相伴,更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也是诗人不能归乡的无奈和自嘲。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罗旧驿①王阳明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布谷鸟啼村雨暗,剌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②天北是神州。【注释】①罗旧驿,位于贵州的驿站。诗人被贬途经此地。②五云,五色瑞云,常用指皇帝所在之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罗旧驿独特景致:细雨中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刺桐花遮掩着潺潺的溪水。B.诗人经过青杨瘴,适逢炊烟轻轻地从天空飘过,给人轻盈而又朦胧缥缈之感。C.“芳杜洲”化用屈原《九歌·湘君》的典故,推陈出新,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D.尾联写诗人来到万里天涯的夜郎,遥想天北。而“天北”与首联“南来”遥相呼应。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的作用。【答案】1.C1.①诗人作为贬客,且天天行走在万山峰顶之间,旅途何其艰辛;然而佳山胜水洗尽愁肠,日日饱览也算胜游。②首联写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作者的旷达襟怀。③纵观全诗,首联起了大气包举、笼罩全篇的作用。(大意符合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理解有误,此时勾起乡愁,没有流连忘返之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句作用的能力。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句作用的能力诗句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内容上,首联“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意思是:我这个贬客每天都在赶路,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座山,一路南来,爬山涉水,就当它是一场游览吧。作者把被贬的旅途当成是胜游,写出了大自然的魅力,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结构上,首联是总领句,二三两联承接首联对被贬途中的景物展开具体的描写:耳边布谷鸟不停在鸣叫,眼前的小村,因为下雨显得昏暗,路旁的刺桐花没精打采,石头小溪显得格外幽静。南地的炊烟轻快的在青杨上空飘过,在芳杜州我心头涌起一股惆怅的乡思;同时,与尾联“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表现的乐观豁达的情怀相呼应。纵观全诗,首联起了大气包举、笼罩全篇的作用。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重九①张孝祥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万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与君相遇更天涯,拚了茱萸②醉把。[注]①乾道二年六月,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落职东归,重九日应湖北蕲州知州仲弥性之邀来蕲州逗留。②茱萸,一种植物,这里指茱萸制成的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起首两句描绘了一幅重阳秋景图。“冉冉”“盈盈”分别写出了枝条的柔弱低垂、菊花的鲜润秀丽。B.“故人”两句写出了宴会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C.下阕由上阕对情境的描写转向情感的刻画,“此身到处为家”一句,信手拈来,语言朴实无华,包含无限思绪。D.天涯沦落,故人相遇,把彼此的感情寄托在酒上,下阕后二句喝茱萸酒照应题目,将抒怀推向了高潮。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简要分析。【答案】1.B2.①清高自持。碧树黄花象征词人内心的高洁追求,表现其虽受谗言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壮志难酬。词人因谗言落职,抱负无法施展,有一种悲愤无奈之情。③豪迈豁达。词人经历坎坷,看透世事不过如梦一场,与故人相遇,诗酒高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错。“玉节有光华”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高尚的节操。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乾道二年(1166)六月,三十五岁的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而落职东归,应湖北蕲州仲弥性之邀于重九日来此逗留。是词冠题“重九”,作于知州仲弥性宴席上,上片写途经蕲州聚会重九的情景,下片借题发挥以抒怀达意。开头二句中,“碧树”是“绿树”,在重阳到来的秋季,树还能保持自己的绿色,不畏严寒侵袭,这是难能可贵的;“黄花”,谓菊花;“冉冉”和“盈盈”都是形容词,形容菊花枝条柔弱低垂、花瓣清澈端庄。“菊花”自古就是高洁君子的象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此处的碧树黄花象征词人内心的高洁追求,表现其虽受谗言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见词人清高自持。“世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吐出入官场以来的满腔郁愤,真诚地向世人表白,词人在经历了世俗的坎坷之后,对所有世事、世路早已看惯,不过如梦一场。也就是说,词人现今对世间功名富贵早已看得很淡薄。作者本来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和政治才干的人,他积极支持收复中原的主张,由于南宋政权腐败,他却两次无端被贬谪,抱负无法施展,有一种悲愤无奈之情。所以,深谙世态炎凉的他,也就难免产生超脱尘世、返归自然的思想。可见词人壮志难酬。虽然被贬,但词人并未过于伤感,“世事只今如梦”,带着一种看透尘世的洒脱。“高会仍逢戏马”,遇到友人,词人可以与之开怀畅饮,此句写宴会上大家一边饮酒,一边驰马取乐或观看操练。“与君相遇更天涯,拚了茱萸醉把”,词人与故人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是英雄惜英雄,就冲这能辟除邪恶之气的茱萸酒,拚了大醉一场又何妨!词人经历坎坷,看透世事不过如梦一场,与故人相遇,诗酒高歌。可见其豪迈豁达。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至后①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青袍白马③有何意,金谷铜驼④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⑤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注释】①此诗作于安史乱后第二年冬至之后,当时作者在蜀地做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②剑南:这里指蜀地;作者曾在洛阳长住,视之为故乡。③青袍白马:指幕府生活。④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⑤棣萼:《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棣萼,比喻兄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判断,这首诗与《蜀相》写作的季节一致。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写出自己当前的处境,闲官卑位。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遭到战争破坏,物是人非。D.诗人运用典故,以棣萼比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2.作者在尾联中写道“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凄凉心境的具体表现。【答案】1.A2.(1)官位低微,有志难伸,心情落寞;(2)眷恋故乡,身在四川,心在洛阳;(3)心系国家,局势动荡,心感悲哀;(4)思念洛阳亲友。【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由《蜀相》诗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以判断出,该诗写于春天。本诗写于冬至,季节不一致。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杜甫此诗写于剑南节度使严武处,“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视之为故乡。杜甫此时虽蒙朋友严武的器重,过着青袍白马的幕府生活,但有志不得伸,有乡不得归,身在四川,心在洛阳。只好借诗咏怀,排遣苦闷。“金谷铜驼非故乡”,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此句正是典型的杜甫思想,国家局势动荡,心系国家而倍感凄凉。“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其二)叶梦得八月十日,与强少逸游遒场山,放舟中流,命工吹笛舟尾,迎月归作。舵楼横笛孤吹,暮云散尽天如水。人间底事,忽惊飞堕,冰壶千里。玉树风清,漫披遥卷。与空无际。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常恨孤光易转,仗多情使君料理。一杯起舞,曲终须寄,狂歌重倚。为问飘流,几逢清影,有谁同记。但尊中有酒,长追旧事,拚年年醉。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小序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为全词奠定了感伤基调。B.上片紧承小序,既描写了月光之下的美好景物,也隐含着词人情怀。C.下片以“恨”字统领,通过描写人的活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D.这首词上片着力写景,下片叙事、抒情,三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2.请赏析“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一句的妙处。【答案】1.A2.(1)运用想象,写嫦娥充满情谊,热情周到地将月光洒遍人间,增强了感染力;(2)间接地突出了此夜月光的皎洁、明亮、柔和;(3)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此时陶醉在月光之中的愉悦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为全词奠定了感伤基调”错误。小序“游遒场山”“吹笛舟尾”“迎月”交代了人物和事件,笛声和月夜的景物描写也看不出感伤情绪。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描绘了皎洁的月光洒遍人间的景象。“料”字是“料想”之意,为想象之语,“殷勤”是“周到”之意,“殷勤”“偏”“知”等处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月光人的性情,月光遍洒大地,描写了月色的美好,明亮皎洁,殷勤周到,充满情谊,其实这正是月光下人的独特感受,表达了作者在月色下陶醉的喜悦之情。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冬夜即事曾巩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市粟易求仓廪实,邑尨①无警里闾安。香清一榻氍毹②暖,月淡千门霿凇寒③。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注]①尨(mánɡ):毛多色杂的狗。②氍(qú)毹(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③谚曰:“霿凇重霿凇,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理罢公事,收起官印,顿感轻松,因为百姓免于仅吃素食而欣喜。B.颔联写粮食充足、里闾安定,透露出作者作为治理一方的父母官的欣慰之情。C.颈联由室内写到室外,霿凇兆年丰,虚实相生,诗韵趣味俱存,境界由小及大。D.颈联通过“一”与“千”“暖”与“寒”的对比,寄情于物,借景抒怀,突出国泰民安的景象。2.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离不开细节描写,请结合诗歌的尾联对此简要赏析。【答案】1.A2.①尾联写作者感到丰年的征兆,不禁起身挑灯卷帘向外望去。②这个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切,塑造了一个忠于职守,心系国家人民的官员形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百姓免于仅吃素食而欣喜”理解有误,应为“因为自己免于尸位素餐而欣喜”。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人从处理完毕政务后的心绪起笔,到为百姓来年的幸福生活而高兴结束,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勤政爱民。尾联“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意为:听说这冰花预示着丰年,提过灯笼、卷起帘子,仔细观看。诗人感到丰年的征兆,不禁起身挑灯卷帘向外望去。“笼烛卷帘看”的动作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冬夜里的感受和心境,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切,突出了一位心系百姓、责任感强的地方官员形象。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国棋王逢杜牧玉子纹楸一路饶①,最宜檐雨竹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伏柱②,鏖兵不羡霍嫖姚③。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②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③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入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B.“羸形暗去春泉长”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拟人,说明王逢进攻起来突兀迅速,拔旗斩将,野火燎原,令人难以招架。D.颈联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攻防有序,稳健而凌厉,令人惊叹。2.本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C2.①首联描绘了淅淅沥沥的秋雨、萧萧瑟瑟的修篁的环境,诗人与友人窗下摆棋对弈的场景,给人幽雅又惬意的感受。“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感伤。②中间两联运用比喻和典故,表现了友人高超的棋艺,可以看出两人对弈之趣。然而这种惬意会随着友人的离开而不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③尾联诗人借与好友王逢相约,要将万余日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运用拟人”错,应为比喻修辞。“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突兀迅速,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分析抒情手法的能力。回答本题抓住“句句写‘棋’”“怎样借‘棋’写别情”这两个关键词,回答时应该按照“描写了与棋有关的什么事,抒发了什么别情”的内容逐句分析即可。这是一首颇有趣味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作者的友人王逢是一位棋艺高超的围棋国手,于是作者紧紧抓住这点,巧妙地从纹枰对弈一路出发,以爽健的笔力委婉深沉地抒写出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首联“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起首即言棋,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下笔,一下子便引发人悠悠缕缕的棋兴。“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感伤。颔联“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羸形,指棋形羸弱。这是赞美友人绝妙的棋艺,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说他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淙淙流淌,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进攻起来突兀迅速,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然而这种惬意会随着友人的离开而不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颈联承前,使事言棋,赞叹友人的棋风:“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这两句说王逢的棋动静相宜,攻防有序,稳健而凌厉。防御稳固,阵脚坚实,就像老子修道,以静制动,以无见有。进攻厮杀,首尾相应,战无不胜,较之霍去病鏖兵大漠,更加令人惊叹。这四句淋漓兴会,运用典故,写出王逢的棋风不仅有老子的守道风范,还有霍去病的勇敢和谋略,极力渲染烘托,表现出友人高超的棋艺和自己真挚的友情。尾联“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如今他遇上王逢这样棋艺高超,情投意合的棋友,该是多么欢乐啊。可是友人就要离去了,留下的将仅仅是“最宜檐雨竹萧萧”那种美好的回忆。因此这两句含蕴极丰,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春夕①崔涂②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③烟景有谁争。【注】①《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②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③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我送春归去,表达诗人凄楚的情怀。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的愁苦,溢于言表。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的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2.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造语新奇,后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就此评价作简要分析。【答案】1.B2.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叫,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一联十四个字写出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加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月三更”,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颈联中的“动”是“动辄(动不动)”之意,“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了。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烘托渲染: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曲折层递: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人虽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十、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因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1.下列对上述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展现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既写物境也写心境。B.孟诗前四句写景气势宏大,描写洞庭湖的雄伟壮阔景象,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C.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D.孟诗中“舟楫”这个典故使用得体。“端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2.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答案】1.C2.不同点:①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奸佞的不屑;②而孟诗用“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更多地表达了诗人正当年富力强,希望得到引荐,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的愿望,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C.“发泄内心的愁闷”错误,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因此该句表现的“豪迈的气概”。“扣舷独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慨。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情感需要结合诗人生平、诗歌意象等进行比较鉴赏。张诗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的“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中,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与愤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对奸佞的不屑。孟诗中,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引出下文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十一、(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摸底演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田家谣(节选)陈造倏凉骤暖茧易蛾,大妇络丝①中妇织。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②气顽过日。明年原得如今年,剩贮二麦③饶丝绕。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注】①络丝:缠丝。②阿姑:丈夫的母亲。③二麦:指大麦和小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气忽凉忽暖,蚕蛹就已破茧成蛾,蚕事就进入了抽茧制丝的阶段。B.大妇忙得不能及时吃饭,中妇却偷懒修饰打扮,这让公公有些不满。c.小妇刚刚过门,年龄尚小,不好让她辛苦,只是让她陪着婆婆嬉戏。D.这首民谣以公公的口吻叙述了儿媳应对蚕事的事情,读来非常亲切。16.这首民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

(1)B

(2)①歌颂了田家的劳动生活。②赞美了纯朴和美的家风。③为田家丰收高兴,祝愿田家年年丰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偷懒”错误,原文是“辍闲”,是忙里偷闲的意思,不是在偷懒。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诗,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并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诗先集中笔墨写农家三妇。在蚕已作茧、蚕事正忙之时,大妇绕丝,中妇织帛。中妇年轻,忙里偷闲,不时还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妇操劳顾家,忙得连吃饭都不能及时,一直辛苦到蚕事结束。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写出了田家的勤劳和劳动的热情,赞叹之意已包融在字里行间;这田家辛劳而又和美的情景,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