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41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思想内容(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41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思想内容(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41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思想内容(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41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思想内容(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41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思想内容(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1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思想内容【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对作品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莽作〈孩儿塔〉序》运用白描、整散结合等手法,表现了对革命作家及其作品的深情。B.窦娥的誓愿导致众多的人遭受灾难,的确不应当。此类文学作品的导向是错误的。C.周邦彦的《苏幕遮》主要用生活中的词语,生动地表现出荷之神韵、己之乡愁。D.李清照的《声声慢》把原词牌押的平声韵改为仄声韵,使音调急促,情感凄凉。2.一年一度的上海市高中跨校明信片互寄活动又开始了,围绕“青鸟翱际,遥以寄情”主题绘制海报,拟写宣传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高耸的山势写得淋漓尽致。C.《登高》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D.《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承上总结,“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4.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田园景物,用实笔描绘,使之具体形象,生动美好;而写官场生活,则用比喻,如“尘网”“樊笼”等,使人望而生恶。B.《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借留别来表明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C.《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化,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D.《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5.对《春江花月夜》(节选)意境理解有误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A.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B.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浓厚水墨彩图,格调沉重抑郁,读来让人伤神。C.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D.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6.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各题。浪淘沙·感事明刘基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B.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7.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D.《马嵬》其二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句,“绿肥红瘦”运用对比、借代、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逐渐消逝,从而表达了自己的伤春惜春之情。反复和设问手法的运用,更强化了这种情感。结构上紧承上文,对侍女回答的反诘。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句,寓情于景,动静结合。描绘了孤寂、清冷、落寞的意境,反衬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C.“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成对的鸟儿在池上夜宿;云开月来,花儿在摇曳着自己的影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反衬了抒情主人公的愁苦之情。“弄”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月下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顾影自怜的人性美。D.《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中,“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不相同。上片“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9.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定风波》虽从下雨写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写遇雨的经历,而在通过遇雨的经历、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B.《可以预约的雪》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开始,由人到花,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并进一步展开思考,在理清了两者的关系之后,提倡要从容地面对生活,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具有意义。C.《春末闲谈》从细腰蜂捕获小青虫这样一个自然界极其平常的小事入笔,以细腰蜂类比统治者,小青虫类比被统治者,指出统治者像细腰蜂一样用麻痹的手段来控制被统治者的思想。这样的写法既新奇恰切,又浅显生动,使“闲谈”的内容变成了庄严的主题。D.《想念地坛》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以自己对地坛的印象、感受和写作生活为起点,论述了安静、零度、柔弱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性,作品批评了当今社会许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张人要不断地回到生命的原点,排除干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有价值的生活。10.下列对《雨霖铃》一词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B.全词围绕“伤离别”进行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象,情景交融。C.这首词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通过想象刻画心理。D.这首词主要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作者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11.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鮑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

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C.《夜归鹿门歌》

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则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D.《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则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12.好同学赴国外深造,离别之后对他表达思念之情,以下句子最不合适的一项()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深。D.故人何在,烟水茫茫。13.下面的诗句与语境最为吻合的一项是()A.“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B.“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漫步在成都城外,不由得融入到鸟语花香、一片明媚的春色里,心旷神怡,久久不想离去。D.“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天的夜晚,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心绪平静,渐渐入梦,一夜好眠。14.下列诗句,表达了爱国之情的一项是()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5.下列诗句,表达了思乡之情的一项是()A.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16.对屈原的《湘夫人》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篇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诗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屈原对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B.《湘夫人》中写湘夫人等待湘君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与《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千古以下,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D.鸟萃苹中,罾在木上;麋食庭中,蛟在水裔,这种以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17.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杯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王玄谟贪功而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D.“凭谁问:廉颜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18.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险遭杀身之祸。这首著名的词中,他借咏史,抒发了郁积胸中的块垒。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D.本词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词人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的豪情。19.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诗人开篇说自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表达了他不与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诗人住在这样的屋子里觉得清净闲适。C.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等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新自然的图画。D.诗尾的“返自然”照应开头的“爱丘山”,这里的“自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20.下面对宋词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表现了生活的美好。B.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上片重写情,下片重写景,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C.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通过写一天中由朝至暮、由暮至夜的感触,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晚景凄凉的沉重、孤寂的心情。D.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21.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2.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孙仲谋那样英明果断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流露出对孙权的欣赏之情。)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北伐的痛心与愤懑之情。)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委婉劝诫韩侂胄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老的苍凉抑郁之情)2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以冷色调为主,描绘了萧瑟、凄清的秋江景色。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14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明的境界。B.颔联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的窸窣之声,长江的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宏”的对句之中,抒发了诗人虽年老多病、飘零他乡却仍然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D.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24.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A.“辞京”“卧病”“地僻”等词语点出诗人也是“沦落人”。B.“苦竹”“杜鹃”等意象营造了住地凄清的氛围。C.两处问答照应“终岁不闻丝竹声”,写出诗人“无音乐”的苦闷。D.春花秋月的美景让诗人暂时忘却痛苦,自斟自饮中独得其乐。25.下列对课文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设想站在地球“边上”俯瞰地球,想像着那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B.《红烛》一诗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C.《归园田居》一文通过勾勒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D.《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以叙述自己的故事,来述说琵琶女的坎坷经历,进而抒发自己的人生遭际。26.下列选项中,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高》中“悲”意蕴丰富:有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有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有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也有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B.《归园田居(其一)》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C.《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年纪轻轻就被重用并建立丰功伟业的周瑜的追忆,体现了词人白发早生、仕途不平、壮志难酬的感伤。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27.小明郊游时不巧遇到了一场雨,只好沮丧地坐在亭中等待雨停。他的朋友想用一句与听雨相关的诗句来启发他的赏雨之情。以下各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B.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萧闲此中意,适对清秋雨。28.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名作,情感深沉哀婉,词的开头用七组叠词,新颖别致,堪称创举,七组叠词由外到内,极富层次地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感受。B.“沉郁顿挫”常用来形容杜甫诗歌的风格,其中“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登高》一诗的颈联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依的悲苦心情一起倾泻出来,这正是杜甫诗风的集中体现。C.《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想象大胆丰富,其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反衬出天姥山的高耸雄奇。D.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黑暗的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以及渴望回归田园

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29.依据第三单元所学古代诗歌内容,完成下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它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引用和化用合理,比喻巧妙,并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寻求解脱。诗中既有苦闷、怅惘,又有坚决不妥协的傲岸、自信。C.《登高》是一首古体诗,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杜甫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全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后四句抒情,“悲秋”意蕴丰富,既有感于自然,也蕴含着身世之悲和家国之忧。D.《念奴娇·赤壁怀古》乃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所作。作者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观景顿生种种联想,既有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也有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遂作词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身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30.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登高望远,词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刘裕与孙权,借吟咏他们的业绩,对韩侂胄进行讽刺与劝诫。B.“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从回顾刘裕生平,揭示出蓬门陋巷、低微出身,并不妨碍英雄建功立业。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运用省略、倒置的手法,使语言产生一种顿挫苍凉的艺术效果,恰当表达了词人的情怀。D.“凭谁问”到结束,词人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以身许国的豪迈之情。31.下列对杜甫的《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意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C.尾联中“恨”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藉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离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3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33.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充分体现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质朴中见精巧,平淡中见深味。B.“守拙归园田”一句,“守拙”呼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呼应“性本爱丘山”。C.“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田园生活自然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的生活状态。34.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先说本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暗示了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的原因。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由上文转接而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3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 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C.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36.下列对《短歌行》中的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的和乐。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37.下列选项中,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高》中“万里悲秋”之“悲”意蕴丰富:有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有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有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也有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B.《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C.《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年纪轻轻就被重用并建立丰功伟业的周瑜的追忆,体现了词人白发早生、仕途不平、壮志难酬的感伤。D.《琵琶行》作为一首抒情长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道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38.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杜甫的《登高》每联对仗,句法谨严,写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B.《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两首诗均为古体诗,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完全相同。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五四”所焕发的自由雄阔、雄奇奔放的气概。D.茹志鹃的《百合花》所讲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39.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40.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晚泊七里滩许浑天晚日沈沈①,归舟系柳阴。江村平见寺,山郭远闻砧。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②心。[注]①沈沈:通“沉沉”。②子陵:严子陵,与刘秀是同学好友。刘秀后来登基做了皇帝,次征召子陵做官,严子陵婉言拒拒,后隐居于七里滩(今浙江桐庐县)。41.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景?请简要分析。42.这首诗体现了许浑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4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立,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本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都写到了燕子,燕子的形象在两诗中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峽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4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嗟”字,开篇就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此别”、“谪居”四字,紧扣题目中的“送”和“贬”两字,下笔不俗。B.颔联紧承首联写送别之地送别之景,饮酒相送之时,听到一声声猿啼,看到一行行归雁,选声配色,不言情而情自显。C.颈联上句写青枫江上帆行渐远,下句写白帝城边古木稀疏,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一联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D.本诗中间两联情景相融,苍凉中蕴含送别之情味。所写之境,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4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东溪注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皇祐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4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二是诗人自己“爱闲”。B.坐临孤屿,野鸭眠岸,老树着花,诗人推己及物,物我两忘,由此想到了闲意。C.岸旁老树,春深着花,诗人说它“无丑枝”,洋溢着作者人老心红的青春气息。D.本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边叙边议,写景抒情结合,充满着强烈的喜悦之情。47.尾联写“情虽不厌住不得”,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本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4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花里逢别起笔,自去年春天在长安与友人分别已一年,花开花落,作者触景生情,不由引发下文对世事变幻的感叹。B.颔联“世事茫茫”既指个人命运,亦指国家前途。面对黯然无光的春天,作者忧愁苦闷低沉失落,一筹莫展,难以成眠。C.尾联作者登楼望月,借明月这一特殊意象,传递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李儋早日来访畅叙友情的急切之情,点明了寄诗的用意。D.本诗语言平白晓畅,无穰丽绝艳之词,首联因花思友,尾联因讯登楼,中间四句自述近况,于质朴浅切中流露真挚的感情。49.后人评价此诗是“仁者之言”,但又是“不负心语”,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渭川田家(唐)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注释)①雉雊:野鸡鸣叫。②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5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园田居》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经历,洋溢着诗人愉快的心情,采用了朴素的白描手法,自然清新。B.《渭川田家》描绘了田家暮归的图景,既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的渴望,又流露出诗人身在官场不得归隐的苦闷。C.两首诗都在结尾处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渭川田家》更是借用“式微”的典故,独抒胸臆。D.从内容看,两首诗都是吟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从体裁看,《归园田居》是五言律诗,而《渭川田家》则为古体诗。5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后人所推崇,以下山水田园诗最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A.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B.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雨望》)C.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52.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千古江山”起笔高远,怀古伤今,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B.词人对刘裕的赞颂既是对南宋当权者的一种激励,也是对自己报国壮志的一种含蓄表达。C.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仍然希望为国效力。D.下片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和亲身经历,表现出词人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郁寡欢。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闲望吴融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离开家乡越州入长安求仕,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5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通过对周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着力突出一个“闲”字。B.雨是点点滴滴,花是一枝两枝,临水横斜,景致优美疏淡、色彩浓艳明丽。青山疏雨、临水野花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C.诗歌以“狂飞”写蛱蝶爱芳草,以“稳睡”写鸳鸯的惬意,动静结合,用词形象而贴切,其自乐自适的物情宛然在目。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的《渔家傲》有相似之处。54.全诗情感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①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②,三黜名惭柳士师③。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①元和十年(815),刘禹锡被排挤到荒远的岭南州郡,而柳宗元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剌史。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本诗即为此而作。②黄丞相: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③柳士师: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5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采用工笔,把诗人同友人十余年屡遭挫折的经历展示出来,并为下文的展开创造了条件。B.颔联以典明志。黄霸清名满天下,而诗人“重临”,则是流徙南荒,苦闷自嘲。柳士师“直道事人”三次遭贬,暗指诗人因坚守正义而遭打击。C.颈联写两位迁客翘首仰望北回的大雁直至它消失,耳旁传来哀猿的悲啼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D.尾联“桂江”“连山”并无相连,但山水相望、思念相牵。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56.试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本诗丰富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兖州城楼①杜甫东郡趋庭②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注)①此诗和《望岳》同是诗人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当时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②趋庭:典出《论语注疏·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鲤,孔子之子伯鱼。后因以“趋庭”为承受父教的代称。此指到兖州看望父亲。5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紧紧围绕“登兖州城楼”展开,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观览与思考。B.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C.“秦碑”是秦始皇命人所记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诗人借古讽今,批判当朝统治者好大喜功,提醒统治者当以秦朝覆亡的历史为戒,否则将重蹈覆辙。D.“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关照“秦碑”、“鲁殿”,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反思。58.本诗的颔联“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祝英台近·北固亭(南宋)岳珂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5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词写景视听结合,鸣榔声、风涛声交汇,淡烟层雾,意境朦胧,烘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B.“频看剑”,与辛词“看吴钩”的心境相似,而一个“频”字,更能看出词人内心情感的浓烈。C.词人登临北望,此时有美妙的新声传来,词人的情感因此而由悲转乐,构思巧妙。D.“历历数、西州更点”,可见词人深夜未眠,内心的苦闷久久不能排遣,以景结情,但景语亦情语。60.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卢汝弼叶满苔阶杵满城,此中多恨恨难平。疏檐看织蟏蛸网,暗隙愁听蟋蟀声。醉卧欲抛羁客思,梦归偏动故乡情。觉来独步长廊下,半夜西风吹月明。6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落叶、杵声起兴,引出满腹愁情。“杵满城”即满城尽是捣衣之声。B.第三句为“诗家语”,主语实是诗人自己,写他无奈中看蜘蛛于檐下织网。C.第四句拟人,写“暗室”尚且因蟋蟀声而愁,更何况是多愁善感的诗人呢?D.颈联“抛”字化抽象为具象,旅人思绪本为无形之物,却像可以抛掉一般。62.本诗尾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情感?试简要分析。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浣溪沙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1)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2)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1)被酒:醉酒。(2)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63.在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了作者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阙回忆了往日与妻子在一起的生活片段。B.“被酒莫惊春睡重”,词人当日醉酒,睡梦沉沉,“莫惊”一词,表现出妻子对词人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怀。C.“当时只道是寻常”,表明词人正在从哀痛中恢复过来,体现出他豁达的内心。D.全词情景相生,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也极为动人。64.在本词的上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这些意象有何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6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D.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66.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6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诗人焦灼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更深处推进了一步。B.颈联用“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仿佛叶离母体是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下,表现了诗人离愁的深重。C.颈联中,诗人把无形的“离心”“乡梦”与眼前有形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乡愁之浓。D.尾联以景结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想借酒消愁而不得的苦闷之情。68.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6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70.“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7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赏析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72.对诗歌意境和意蕴赏析错误的一项()A.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B.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歌表现出他很消沉。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D.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73.下面各项对诗句理解有错的一项()A.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B.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C.这一首诗的结句写道“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横流。因为伤神,诗的意境低沉,反映了他消极的人生观。D.“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诗人若干年前就听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其实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74.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B.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黄生认为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C.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此为基础酝酿成诗词的意境。因此我们可以肯定黄生探讨创作问题的方法错了,是倒果为因了。D.五、六两句写得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艳压群芳了。专题41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思想内容【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对作品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莽作〈孩儿塔〉序》运用白描、整散结合等手法,表现了对革命作家及其作品的深情。B.窦娥的誓愿导致众多的人遭受灾难,的确不应当。此类文学作品的导向是错误的。C.周邦彦的《苏幕遮》主要用生活中的词语,生动地表现出荷之神韵、己之乡愁。D.李清照的《声声慢》把原词牌押的平声韵改为仄声韵,使音调急促,情感凄凉。【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手法、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B.《窦娥冤》写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这不仅表明窦娥的冤屈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她的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所以“此类文学作品的导向是错误的”说法不正确。故选B。2.一年一度的上海市高中跨校明信片互寄活动又开始了,围绕“青鸟翱际,遥以寄情”主题绘制海报,拟写宣传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拟写宣传语的能力。题干中“青鸟翱际,遥以寄情”意为借书信传递深情厚谊。A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这四句表达明君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的情怀。不符合高中生跨校联谊的主题。B想,“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借喻自己怀恋旧居的情怀,表达一种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不符合高中生跨校联谊的主题。C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意为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渲染悲凉气氛,表达诗人忧伤的情绪,不符合高中生跨校联谊的主题。D项,“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意为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此句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表达别后的思念之情,符合高中生跨校联谊的主题。故选D。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高耸的山势写得淋漓尽致。C.《登高》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D.《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承上总结,“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A项,“‘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说法错误,应该是表明自己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故选A。4.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田园景物,用实笔描绘,使之具体形象,生动美好;而写官场生活,则用比喻,如“尘网”“樊笼”等,使人望而生恶。B.《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借留别来表明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C.《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化,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D.《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与分析能力。B项,“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错误,《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描绘的是梦中的情境,“梦游”非“游历”。故选B。5.对《春江花月夜》(节选)意境理解有误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A.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B.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浓厚水墨彩图,格调沉重抑郁,读来让人伤神。C.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D.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综合鉴赏古诗。B项,“格调沉重抑郁,读来让人伤神”说法错误,本诗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所以并非“沉重抑郁”“让人伤神”。故选B。6.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各题。浪淘沙·感事明刘基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B.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理解能力。A项,“奠定昂扬的基调”错误,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项,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D项,“孤高”判断无据,“枫自落”主要是作者人生失意、才华被埋没的写照。故选B。7.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D.《马嵬》其二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所给出的注释阅读诗歌,正确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基调和情感变化明显的地方,再和选项进行比对。D项,“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说法错误。《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颔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颈联中“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所以,本诗思想内容上的独到之处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唐玄宗,而看不出“深深的同情”。故选D。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句,“绿肥红瘦”运用对比、借代、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逐渐消逝,从而表达了自己的伤春惜春之情。反复和设问手法的运用,更强化了这种情感。结构上紧承上文,对侍女回答的反诘。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句,寓情于景,动静结合。描绘了孤寂、清冷、落寞的意境,反衬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C.“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成对的鸟儿在池上夜宿;云开月来,花儿在摇曳着自己的影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反衬了抒情主人公的愁苦之情。“弄”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月下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顾影自怜的人性美。D.《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中,“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不相同。上片“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描绘了孤寂、清冷、落寞的意境,反衬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错误,以凄清之景衬孤独之情,应是正衬。故选B。9.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定风波》虽从下雨写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写遇雨的经历,而在通过遇雨的经历、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B.《可以预约的雪》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开始,由人到花,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并进一步展开思考,在理清了两者的关系之后,提倡要从容地面对生活,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具有意义。C.《春末闲谈》从细腰蜂捕获小青虫这样一个自然界极其平常的小事入笔,以细腰蜂类比统治者,小青虫类比被统治者,指出统治者像细腰蜂一样用麻痹的手段来控制被统治者的思想。这样的写法既新奇恰切,又浅显生动,使“闲谈”的内容变成了庄严的主题。D.《想念地坛》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以自己对地坛的印象、感受和写作生活为起点,论述了安静、零度、柔弱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性,作品批评了当今社会许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张人要不断地回到生命的原点,排除干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有价值的生活。【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比较熟悉课文内容以及其主旨、手法等,结合选项一一分析。B项,“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开始,由人到花,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错误,本文先写友人邀我看花,花如约而至,人却变迁离散;继而引发我对人生中常与变关系的思考;最后阐明我面对常与变的认识,所以应该是由花到人。故选B。10.下列对《雨霖铃》一词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B.全词围绕“伤离别”进行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象,情景交融。C.这首词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通过想象刻画心理。D.这首词主要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作者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雨霖铃》一词的表述,有误的一项。A项,“全词围绕‘悲秋’构思”,理解错误。这是一首离别词,全词应是围绕着“伤离别”构思的,整首诗弥漫着离别的感伤。故选A。【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1.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鮑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

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C.《夜归鹿门歌》

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则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D.《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则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课本知识和课堂所学努力回忆。平时也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的好习惯。题中,B项错误在于,《蜀相》是咏史怀古诗,《书愤》是抒情诗。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12.好同学赴国外深造,离别之后对他表达思念之情,以下句子最不合适的一项()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深。D.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A.表达中秋节盼望亲人团圆,合适。B.表达分别之时依依惜别之情,而不是“之后”,并且应该是被送别之人(他)的表述,不合适。C.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盛。表达对好友分别后的思念,合适。D.面对浩渺烟水,思念好友在何处,合适。故选B。13.下面的诗句与语境最为吻合的一项是()A.“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B.“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漫步在成都城外,不由得融入到鸟语花香、一片明媚的春色里,心旷神怡,久久不想离去。D.“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天的夜晚,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心绪平静,渐渐入梦,一夜好眠。【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正确运用诗句的能力。A.“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意思是“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这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不吻合。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诗出自杜甫的《蜀相》,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无人光顾;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而语境说的是“明媚的春色”,不吻合。D.“小楼一夜听春雨”是说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这是夜不成寐,而语境说“一夜好眠”,不吻合。B.“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意思是“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与语境吻合。故选B。14.下列诗句,表达了爱国之情的一项是()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A.此诗句出自颜真卿的《劝学诗》,大意是说“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这两句诗是用来劝学的,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B.此诗句出自元稹的《离思》,大意是说“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这两句诗是写爱情的,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C.此诗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大意是说“我们都是遭遇不幸的人,如今在此相逢,又何必在乎我们曾经是否相识呢?”这两句诗是写失意之人漂泊异乡、沦落天涯的孤苦之情及在相同境遇下应该同病相怜的感喟的。D.此诗句出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大意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这两句诗展示了一个爱国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及随时愿意以身许国的决心。故选D。15.下列诗句,表达了思乡之情的一项是()A.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内容、情感的能力。A.“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意思是:死后何必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表达的是诗人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显示的是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的是思乡之情。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意思是: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指相爱的人感情深厚,生死相随。故选C。16.对屈原的《湘夫人》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篇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诗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屈原对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B.《湘夫人》中写湘夫人等待湘君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与《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千古以下,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D.鸟萃苹中,罾在木上;麋食庭中,蛟在水裔,这种以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综合赏析能力。B.“湘夫人等待湘君”说法错误,应为湘君等待湘夫人。故选B。17.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杯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王玄谟贪功而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D.“凭谁问:廉颜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以王玄谟贪功而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错误。“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指元嘉帝,是刘裕之长子刘义隆也就是他继承人的年号(皇帝登基时使用的封号);而封狼居胥,则是指霍去病打败匈奴后“封狼居胥山而还”的事件,这里是指刘义隆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因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作者在这里意在提醒南宋朝廷要做好北伐的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免蹈历史覆辙。故选C。18.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险遭杀身之祸。这首著名的词中,他借咏史,抒发了郁积胸中的块垒。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D.本词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