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

2.教学年级和班级: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2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2.掌握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3.培养观察自然、关爱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地理实践力。

4.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生活适应能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

-天气的定义与特点

-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变化规律

-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难点: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要素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

-天气现象的地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3.解决办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天气现象,增强学生感知。

-采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设计互动环节,如天气预报模拟,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变化,培养地理实践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阐述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要素的变化规律等理论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天气现象的成因、天气与气候的关系等主题进行探讨,促进思维碰撞。

-案例研究:分析典型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项目导向学习:分组进行天气预报制作,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气象学家、农民等角色,从不同角度探讨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实验:设置气温、降水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天气要素的变化。

-游戏:设计“天气连连看”等互动游戏,巩固天气知识。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PPT:制作精美、生动的PPT,展示天气现象、天气要素变化规律等关键知识点。

-视频:播放天气预报、气象科普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天气现象。

-在线工具: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线工具,展示天气数据的动态变化。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户外观察,如登山、海滩等,亲身体验天气变化。

4.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天气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评价:对学生的天气预报作品进行评价,考察其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教学调整与优化: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需求。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教学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结合时事热点,引入最新气象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过程:教师播放一段气象灾害的视频,如台风、暴雨等,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随后提问:“你们对天气有什么认识?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天气。

2.讲授天气知识(10分钟)

目标:让学生掌握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要素的变化规律等。

过程:教师运用PPT展示天气的基本概念,如天气的定义、特点等。接着讲解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阐述。

3.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教师呈现几个典型天气事件案例,如暴雨、干旱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天气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对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学生讨论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过程:教师布置小组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们所在地区的天气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教师总结各组的优点和不足,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强调。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天气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梳理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天气要素

-气温:大气层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降水: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单位是毫米(mm)。

-风力:空气流动产生的力,单位是米每秒(m/s)。

-湿度: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百分比。

3.气温的变化规律

-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地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温分布。

-地形地势因素,如海拔高度、山脉的阻挡等,影响气温的分布。

4.降水变化规律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受地形的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

5.风力的变化规律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等。

-受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如冬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替。

6.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农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

-交通:影响道路通行、航空运输和航海安全。

-能源:影响电力供应、供暖和制冷需求。

-健康:影响人们的出行、穿衣和健康。

7.天气预报的编制

-观测:收集气温、降水、风力等气象数据。

-分析:分析气象资料,确定天气形势和变化趋势。

-发布: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发布天气预报。

8.天气与气候的应用

-农业: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作物,调整播种时间。

-建筑: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适合的房屋结构。

-旅游: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开发旅游项目。

9.应对气象灾害

-台风:采取防台风措施,如加固建筑、转移人员等。

-暴雨: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干旱:开发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10.气象科技的发展

-卫星遥感技术:用于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分析气象数据,制作气象地图。

-气象模型:模拟气象现象,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气象万千》、《生活中的天气》等气象科普书籍。

-视频资源:《探索发现》气象专题节目、《气象万千》纪录片等。

-网络资源:中国气象局官网、气象知识科普网站等。

2.拓展要求: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气象知识的理解。

-教师推荐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获取气象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做气象观察记录、参加气象科普活动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在课后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可以结合当地气象特点,开展气象实践活动,如组织气象知识竞赛、制作气象宣传海报等。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象现象,如分析暴雨、干旱等天气事件的成因和影响。

-鼓励学生参与气象科技研究,了解气象科技的最新发展,如卫星遥感技术、GIS应用等。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气象台站、与气象专家交流等方式,增进对气象工作的了解。作业布置与反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布置与天气与气候相关的作业,如分析某个地区的天气特点、解释天气现象的成因等。

-布置小组作业,如制作天气预报、分析气象灾害的影响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进行气象观察、收集气象数据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作业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未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提醒和指导。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