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B.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增长率可能会大于零C.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D.T2~T5时间段内,草鱼种群数量变化应该是J型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沃森、克里克经过大量的数据推理和科学研究在多位科学家的帮助下运用模型构建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C错误;D、艾弗里运用化学分析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有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胞质分裂C.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D.形成1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个精原细胞和10个卵原细胞3.下列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了伞帽的形态是由细胞核中的物质控制的C.真核细胞的分裂过程都会发生核膜和核仁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D.显微镜下染色质难以被观察的原因是染色质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4.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地政府紧急启动,对感染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说,这种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5.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一→b一→c一→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6.下列对生态学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给海龟佩戴电子定位环调查其迁徙路线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B.调查一个废弃的矿坑中丰富度的变化属于群落演替研究的内容C.调查红树林滩涂上贝类的种类和数量可用样方法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黄鼠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的时间间隔应长一些7.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实发育过程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及原理相同B.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参与了植物“瓜熟蒂落”的过程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8.(10分)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mm×2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二、非选择题9.(10分)滨藜在含盐量0.6%以上的条件下生长,是耐盐碱基因开发的理想材料。若将滨藜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水稻等农作物体内,将会大大提高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回答下列问题:(1)从滨藜中获得耐盐碱基因需要用_____________酶处理,然后与含四环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连接构建___________,并导入农杆菌。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农杆菌感染时,应优先选用水稻_________(填“受伤的”或“完好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同培养,选用这种叶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入耐盐碱基因的植株细胞经过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然后__________形成胚状体,继续发育形成转基因水稻幼苗。(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含盐量0.6%以上)中培养,进行耐盐实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培养30天后观察两者的存活率差异。若_________,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10.(14分)如图代表人体内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结合图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以下问题:(1)某人是苯丙酮尿症患者,但肤色正常。其原因是食物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防治苯丙酮尿症的有效方法是食疗,即要尽量减少饮食中的____________的量。(3)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苯丙酮尿症又患白化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正常儿子的基因型是____。(4)从苯丙酮尿症的患病机理可以看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以下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示意图,其中③④代表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请回答。(1)图②细胞所属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①②两图为连续的细胞分裂的图像,则图②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3)图③④为某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柱形图,则两个柱形图形成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答“③先于④”或“④先于③”),该变化发生在图⑤的___________阶段,染色体的具体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⑤中,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实质性改变的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阶段。(5)对应图⑤的分裂时期,在下图中画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曲线,并在画出的曲线上标出C点和H点。12.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青春期和育龄女性中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并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如图为PCOS患者的发病机制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GnRH为_______激素。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实现性激素分泌的_______调节。胰岛素可能是造成高雄激素血症的病因,也可能是促成因素,其随_______运输流经全身,并通过与_______结合而起作用。(2)胰岛素抵抗是指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为使血糖浓度维持正常,PCOS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_______正常值。这种状态持续发展将造成_______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PCOS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原因是_______。(3)PCOS患者中约50%存在肥胖,而肥胖患者更常有不孕问题、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因此,对于肥胖的PCOS不孕者,首先建议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_______来减轻体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图中曲线为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T2→T3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增大,达到T3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2值。T3→T4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减小,达到T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值。【详解】A、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都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都在增长,A正确;B、环境条件改善,环境容纳量增大,增长速率很可能由零变得大于零,故增长率也大于零,B正确;C、由分析可知,T3时草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应为K/2,T5时草鱼的种群数量为K,因此,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正确;D、该池塘存在环境阻力,不可能为J型曲线,D错误。故选D。2、C【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A、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A错误;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只有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而第一极体细胞质均等分裂,B错误;C、人的精原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或含有X染色体、或含有Y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或1个X染色体,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则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因此,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C正确;D、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因此形成1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3个精原细胞和10个卵原细胞,D错误。故选C。3、A【解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B、伞藻嫁接嫁接实验表明伞帽形态与假根有关,假根内有细胞核也有细胞质,伞藻嫁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伞帽形态是由细胞核中的物质控制的,B错误;C、真核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核膜和核仁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C错误;D、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D错误。故选A。4、A【解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1)控制传染源。由于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已达到最强程度。因此,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2)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3)保护易感人群。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详解】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说,对感染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BCD错误。故选A。5、C【解析】A、食物链的起点必定是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其余用于自身生长繁殖,这部分能量才是可测量的有机物总量,A正确;B、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前一营养级能量(物质)大于等于后一营养级能量的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所以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B正确;C、两营养级之间,高营养级所含能量一定少于低营养级所含能量,但两营养级间生物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量大小没有必然规律,C错误;D、一定时间内,M2增加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D正确。故选C。6、D【解析】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研究的方向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等;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综合叫种群,种群的研究范围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2、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等。(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详解】A、给海龟佩戴电子定位环研究种群的迁徙路线,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研究,A正确;B、丰富度的变化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丰富度变了,群落就发生了演替,B正确;C、贝类是移动速度慢的动物,可用样方法进行研究,C正确;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黄鼠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的时间间隔过长,标记的黄鼠在其间可能会死亡,导致种群数量的调查值偏大,D错误。故选D。7、B【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赤霉素不仅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但是生长素只能促进细胞伸长,故果实发育过程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及原理不完全相同,A错误;B、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故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参与了植物“瓜熟蒂落”的过程,B正确;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C错误;D、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并不促进细胞伸长,D错误。故选B。8、C【解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详解】A、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A错误;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数,B错误;C、计数室的体积=2×2×0.1=0.4mm3,共有酵母菌细胞M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M×10×1000×10÷0.4=2.5M×105个,C正确;D、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修订能力,要能够识记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如:样品应混合均匀后取样、取样时间相同、计数的方法等。二、非选择题9、①.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②.重组质粒(或重组DNA分子)③.筛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④.受伤的⑤.叶片伤口处的细胞释放出大量酚类物质,可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⑥.脱分化⑦.再分化⑧.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解析】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一是获取目的基因;二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核心);三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导入植物细胞一般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道法等);四是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一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二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三是检测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能在植株上表现出来)。【详解】(1)使用限制酶从滨藜中获得耐盐碱基因,与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将其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2)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因此用农杆菌感染时,优先选用水稻受伤的叶片。(3)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根、芽和胚状体,然后继续发育形成转基因幼苗。(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水稻幼苗转入含盐量0.6%以上的环境中培养,进行实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若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说明转基因水稻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酪氨酸(2).苯丙氨酸(3).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4).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酶1是由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3是由B基因控制合成的;人体内苯丙氨酸在酶1的催化下转化成酪氨酸,酪氨酸在酶3的作用下转化成黑色素,苯丙氨酸在酶2的作用下转化成苯丙酮酸,人体内如果缺少酶1,会有大量苯丙酮酸形成,造成苯丙酮尿症;如果缺乏酶2,黑色素不能合成会出现白化病。【详解】(1)某人是苯丙酮尿症患者,说明苯丙氨酸不能转化成酪氨酸,由于人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酪氨酸,因此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肤色可能正常。(2)由题图可知,人体内的苯丙氨酸在酶2的作用下转化成苯丙酮酸,因此防治苯丙酮尿症的有效方法是减少饮食中的苯丙氨酸的含量。(3)由题图可知,该患苯丙酮尿症又患白化病的女儿的基因型是aabb,因此该正常夫妇的基因型是AaBb,这对夫妇的正常儿子的基因型是A_B_,因此你是AABB、AaBB或AABb。(4)由题图可以看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11、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该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位置上③.(第二)极体④.④先于③⑤.GH⑥.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⑦.FGFG⑧.【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卵母细胞;图②着丝点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③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含有染色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图④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含有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图⑤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AE段表示有丝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1)图②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位置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2)若①②两图为连续的细胞分裂的图像,根据图①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根据图①中染色体组合可知②细胞为第一极体,则图②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第二)极体。(3)根据分析可知,图③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图④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若图③④为某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柱形图,则两个柱形图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先于③,该变化发生于图⑤的GH阶段,此时染色体的具体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4)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均位于图⑤的FG段。(5)图⑤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