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1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2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3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4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宇宙的特征——物质性和运动性天体天体概念特点备注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云雾状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数量多、体积大、质量大恒星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由炽热气体组成发光行星自身不发光,沿着固定的近圆形轨道围绕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不发光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绕行星公转,不发光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彗星在扁长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云雾状小天体绕太阳运动,质量小,云雾状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拥约为76年流星体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固体块和尘粒质量小、数量多未燃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上称为陨星星际物质宇宙空间极其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极其稀薄,密度小充满宇宙空间判断天体的方法:一看空间位置,二看物质形态,三看运转轨道。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从高级向低级依次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天体系统示意图天体系统示意图图中字母A、B、C分别对应的天体系统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答案: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太阳系(直径1光年),地月系(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可观测宇宙。太阳系示意图二、太阳太阳系示意图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小行星带的位置在哪两颗行星之间?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按照结构特征八大行星可以分为哪三类?答案:(1)中心天体:太阳(恒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2)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共面性(轨道倾角为0~17°),近圆性(运转轨道近似圆形)。(4)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域)(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表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为大气,水体运动和动植物的活动提供能量(大气运动——风,水循环);为人类提供能源(煤炭,太阳能)。3.太阳的大气结构以及太阳活动的影响(1)太阳的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肉眼可见)、色球层(日全食可见)、日冕层(特殊的日冕观测仪)。温度由内向外依次递增,亮度依次递减,厚度依次递增。太阳大气分层示意图太阳大气分层示意图(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类型活动特征活动层次①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④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极地地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黑子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斑点②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③周期约为11年光球层耀斑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②时间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③释放巨大能量④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⑤周期约为11年色球层太阳风①温度极高②带电粒子高速运动③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的带电粒子流日冕层【重点突破】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分析思路第二天第二天第一天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读图试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除该影响因素以外,列举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答案:变化特征:变化幅度大,在12点前后达到最大值,日出日落时达到最小值。前一天太阳辐射强,后一天太阳辐射弱,可能是天气状况的影响,后一天可能以阴天为主,云量多,导致太阳辐射比较弱。其他影响因素有(如下图)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1)普通性: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不发光,不透明近似球状的天体。(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2)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和谐的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安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第二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一、地球历史的记录1.地层(1)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地层的性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的地表环境。(2)特点: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3)推断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喜马拉雅山发现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中发现大量森林植物的化石——海陆变化红色岩层——氧化环境;珊瑚化石——浅海环境;页岩——静水环境;玄武岩——火山活动。化石(1)概念: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其遗迹。(2)意义: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如: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表明地层形成于古生代,当时是海洋环境。(3)地层与化石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简单,越低级的生物化石。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1.地球起源: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2.地质年代表(1)概念: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的地质事件编成的时间顺序表,叫作地质年代表。(2)单位(3)地球演化大事记三、地球演化的过程1.生物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海洋到陆地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藻类—苔藓—地衣—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海陆变迁: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形成——(距今约2亿年前)分裂为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距今约6500万年前)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初现。3.构造运动:中生代泛大陆解体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形成4.矿产形成:前寒武纪为铁矿成矿期;古生代后期(石炭纪),中生代(侏罗纪)是煤炭成矿期。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液气三态;横波速度较慢,只能穿过固态。横波速度较慢,会造成物质左右运动;纵波速度较快,会造成物质上下运动。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2.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读图,判断字母A、B对应的地震波是?分界面①②名称分别是?C、D、E分别代表的圈层是?答案: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①表示莫霍界面,②表示古登堡界面。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代码名称深度波速(从外向内)横波纵波C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地球内部圈层特征地壳特征:平均深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10Km,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主要组成部分为岩石,固态、横波和纵波都能穿过。地幔特征: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特征:由铁镍元素组成,外核液态,内核固态。(4)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岩石圈。四大圈层分布示意图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四大圈层分布示意图判断图中A、B、C代表的圈层为?分析各圈层的特征。答案:(1)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2)B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联系了其他三大圈层(水循环)(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4)自然地理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如:生物圈对其他圈层的作用:对大气圈的影响绿色植物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气温对水圈的影响生物影响一些元素在水中的迁移和沉淀过程;生物体中的水通过被吸收和排出以及在生命系统内部的运动,参与水圈的循环对岩石圈的影响生物风化作用和生物成矿作用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组成大气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之一,由多种混合气体组成,你能说出它的主要成分吗?干洁空气:氮,氧(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集中在对流层)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大气分层特点对比表厚度(高度)温度(划分依据)物质组成对人类的影响气压和密度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对流层顶平均温度约为-60℃水汽,固体杂质,污染物集中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平流层12-50千米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航空飞行高层大气50千米以上随高度的升高先下降,再升高以氮,氧原子为主,出现电离层宇宙火箭,人造卫星,极光,流星,无线电短波通信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图中各个箭头分别代表了什么辐射?大气和地面的热源是否一致?简述大气受热有哪些过程?1.三个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2.三种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逆辐射)3.两个热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4.两个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削弱作用及其影响表应用:举例我国不同地区地区太阳辐射多少及原因。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eq\x(地势高)→eq\x(空气稀薄)→eq\x(大气的削弱作用弱)→eq\x(太阳能丰富)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应用:举例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在自然环境化、生产、生活现象中的表现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②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A.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B.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C.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D.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三、大气的运动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简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海陆风示意图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山谷风山谷风示意图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城市风城郊风示意图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3.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形成对比表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风的受力状况及对风速、风向的影响风的受力状况表【重点突破】1.确定风向的方法: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如右风向示意图)2.判断风速大小的方法:(1)同一幅图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2)不同的图,单位距离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大,风速大;反之,风速小。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天气状况(1)风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2)风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第二节水圈和水循环一、水圈的组成地球水体存在形式及比例图地球上的水体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陆地水又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咸水占96.538%,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多数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2.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数量和可用质量的从自然界获得补充可资利用的水。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二、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有哪几种类型?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人类活动又会对水循环造成哪些影响?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和D降水、C水汽输送、E地表径流、F下渗、G地下径流、H蒸腾。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类型表类型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补给陆地水的水量携带水量最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2)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3)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4)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人类活动对于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于水循环的影响表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三、海水的性质及作用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1.海水的温度:概念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收入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支出为海水蒸发分布规律空间分布水平分布∶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垂直分布∶水深1000米以内变化大,1000米以下变化小,高纬度存在冷中间层时间分布同一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海水温度主要的来源,一般来说,太阳辐射强的地区海水温度高洋流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深度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为太阳辐射,深度越大,获得太阳辐射越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越少,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影响气温: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2.海水的盐度:概念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分布规律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低纬)和两极(高纬),海水盐度逐渐降低原因: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影响因素气候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盐度较高海水温度温度越高,盐度越高入海径流有陆地径流注入的地方盐度较低海域封闭度海域越封闭,盐度越高洋流暖流流经地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地区盐度较低结冰和融冰结冰盐度高,融冰盐度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海水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也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将海水淡化,以缓解当地的缺水状况3.海水的密度概念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分布规律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在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则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密度的海洋航行,同一艘船的吃水深度不同。海水密度差异会产生密度流四、海水的运动及影响1.波浪:概念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面波状起伏运动种类与表现形式风浪波浪的主要形式,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风暴潮在台风产生的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摧毁港口建筑,影响航运、船只停泊、渔业捕捞海洋勘探等。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水质净化,也会导致海洋污染加剧。塑造海岸地貌的形成。2.潮汐:概念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影响潮间带采集养殖。潮汐能源发电(区别波浪能的成因是太阳辐射)。港口建设和航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钱塘江大潮成因地月之间距离最小;地、月、日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合成的引潮力最大;杭州湾外宽内窄,为喇叭状河口,潮涌涌入狭窄河道,水体涌积,水位暴涨;此季节东南风盛行,风助潮涌,潮借风威3.洋流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按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影响1.影响气候(1)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2)沿岸影响:①暖流:增温增湿;②寒流:降温减湿。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1)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2)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3.影响海洋航行(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速。(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雾,对海上航行不利。(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4.影响近海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海水运动的意义:不仅输送水,而且输送物质和能量,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影响着全球的天气和气候。【重点图示】1.盐度的分布规律示意图AABCDE盐度的分布规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盐度高的原因是什么?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2)图中C盐度较低的原因是什么?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3)图中D、E盐度降低的原因是什么?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减小。(4)南北纬相同纬度的D、E两地,E地盐度更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不同,E位于北半球,入海径流注入的淡水较多,盐度低。2.判断洋流的方法图1图2图3【读图要求】根据温度变化方向判断南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结合温度变化以及流向判断洋流的性质。答案:(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属于寒流。第三节生物圈和植被一、认识生物圈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范围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作用1.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2.影响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改变原始大气成分,水体组成,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3.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二、识别植物类型1.森林(1)主要分布区: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区(2)森林类型表:森林类型表森林类型主要分布气候区气候特点植被特点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降雨丰沛①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丰富;②各月都有花开;③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的干季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②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落叶阔叶林(夏绿林)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暖生长季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①乔木叶片宽薄,呈纸质;②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①孕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②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早2.草原与荒漠(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出现的草本为主的植被;(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3)草原与荒漠类型表草原与荒漠类型表植被类型分布气候区及特点生物特点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干季降水稀少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有较为矮小的灌木荒漠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干旱植被稀少,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叶面常缩小为刺状或无叶,茎叶覆盖茸毛,根系发达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高山地区;气候的大陆性较强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植被对地表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请你举例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的影响?1.植被: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2.分类:①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②人工植被:人工程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3.作用:植被对环境的作用示意图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走进桂林山水一、桂林山水1.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的过程。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流动性;温暖湿润的气候,植被茂密。3.桂林山水景观:“四绝”指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真实写照指“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4.成因: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地形条件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文条件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容易富集,流水溶蚀作用强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土壤和流水中CO2含量高二、喀斯特地貌1.形成过程:作用化学过程溶蚀CaCO3+CO2+H2O=Ca(HCO3)2淀积Ca(HCO3)2=CaCO3↓+CO2↑+H2O2.地貌类型:类型形态作用地面喀斯特地貌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3.发育过程:4.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2)喀斯特地貌区洞穴系统比较发育,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5.两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1)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m,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貌。(2)天生桥:是由于地下河与溶洞的顶部崩塌后,残留的顶板横跨河谷两岸,形似拱桥。广西、贵州、云南等喀斯特地貌区是“诞生”天生桥的“多发区”。【重点图示】识别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图喀斯特地貌图答案:①峰丛;②峰林;③孤峰;④落水洞;⑤地下河;⑥石钟乳;⑦石笋;⑧石柱。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敦煌风成地貌形成的自然背景: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南部临山,西面是沙漠,北面是戈壁;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导致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一、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1.概念:风力侵蚀地表岩石形成的地貌,称为风蚀地貌。2.风蚀地貌形成过程及分类: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沙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3.风蚀地貌分类及地貌特点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景观图地貌特点风蚀地貌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风蚀柱呈孤立的粗细不均的柱状岩石风蚀蘑菇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二、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1.概念:沙尘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称为风积地貌。2.形成过程: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3.风积地貌分类及地貌特点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一、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位置所在地形区地貌类型成因图示源头青藏高原宽浅的河谷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力弱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位置所在地形区地貌类型成因图示上游山区横断山区、云贵高原以及中南半岛北部高地“V”形峡谷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三、冲积扇位置所在地区地貌类型成因图示支流汇入处出山口处冲积扇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四、曲流与牛轭湖位置所在地形地貌类型成因图示云南景洪与老挝万象之间的区域丘陵、盆地曲流地形坡度较缓,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河流弯曲到一定程度形成曲流丘陵、盆地牛轭湖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五、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位置所在地形区地貌类型成因图示河流下游平原平原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湄公河平原河流入海口平原三角洲河流入海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三角洲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一、认识土壤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组成:矿物质(物质基础,来源于成土母质—岩石圈)、有机质(判断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来源于生物—生物圈)、水分(水圈)、空气(大气圈)。3.土壤质地分类特点质地特点沙土成分以沙粒占优势疏松,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能强,保水,蓄水性高。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易耕作壤土所含沙粒、粉粒、黏粒的比重适中,兼有沙土和壤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分解缓慢,保肥性能好。质地黏重,不易耕作4发育成熟的土壤分层: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从土壤分层剖面图来看分为自然土剖面和人工土(如水稻土)剖面。自然土壤又分为森林土壤和成熟土壤(无有机层)。以森林土壤和水稻土为例,分别简述两种土壤的剖面及其土层特点。水稻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水稻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5.我国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巨大,形成不颜色土壤。颜色特点我国分布黄色土在黄土基础上发育的,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中部地区白色土土壤中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西北地区红色土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南方地区黑色土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东北地区青色土水稻土,人工耕作土壤东部地区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影响因素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情况表因素对土壤发育的作用对土壤性状的作用自然因素成土母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土壤粗细状况)关系密切。其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1.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如东北黑土2.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如江南红壤3.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风化产物残留原地)逐渐加厚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为: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不同。如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利于向土层提供大量的有机质)地形高度、坡向、坡度等地形主要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实现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1.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土层较薄2.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3.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时间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人类活动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形成过程:阶段一:岩石风化崩解阶段二:低等生物作用阶段三:土壤分层形成阶段四:成熟土壤形成土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3.土壤的功能:蓄水、保水;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可以种植农作物,获得食物;人类饲养动物以植物为饲料。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2.灾损因素: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自然异变发生地的人口密度、产业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类型:我国的自然灾害分类地震构造示意图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地震构造示意图1.地震(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2)震级和烈度震级震级烈度定义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单位级度影响因素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分类依据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3)频发地: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频发地地震带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中国台湾省和福建沿海地震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震带、新疆盆地边缘地震带2.洪涝(1)概念:河湖水位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致的水流下泻称为洪水。若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洪灾。若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没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涝灾。洪涝灾害是洪灾和涝灾的总称。(2)成因:多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因洪涝洪水涝灾自然原因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等地势相对低洼人文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抽取地下水、全球气候变暖、排水系统的建设滞后等(3)分布:分布洪涝世界①气候: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区。中国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3.滑坡、泥石流类型滑坡泥石流图示概念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动的现象大量大小混杂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快速运动的特殊洪流形成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聚有大量水流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暴雨频发的山区沟谷特点突发性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危害长江流域洪灾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下表所示:因素长江洪灾成因治理措施自然因素洪水来量流经湿润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量大。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需要从宣传、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入手,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以及生物措施同时实施;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中游兴修水利,退耕还湖、还林,修建蓄洪区;下游疏通河道,加速径流的排泄等等;实行防洪保险滞洪、泄洪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滞洪、泄洪能力差人为因素滥伐森林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不仅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削弱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避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避灾害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地震1.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地震预报科技攻关、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等2.做好地震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等,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灾意识及能力等1.要注意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2.在地震频发的时期搬到地震风险小的地方或者防震性能达标的房屋居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