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那么,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它以婉约风格的宋词和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不妨说,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这些品格具有向内搜求的特点。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去了必要性和动力。质言之,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摘编自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材料二∶关于宋代文化的特点,有不少学者做过探讨。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具体论证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文化的“内省”特点。傅乐成教授总结唐、宋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代文化则在“民族本位”的基础上,转向“单纯与收敛”,到了南宋,由于道统思想的确立,其“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坚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也就是说,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与刘子健的“内省说”有相同之处。宋代文化的确具有“内省”或“内敛”等特征,但如果作深入观察,也许可以发现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宋人在“祖宗家法”引导下,通过内省创造的所谓“宋型文化”,与“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并非对立。与“四夷既服”、雄踞东亚的唐代不同,宋代版图狭小;而在五代十国的近一个世纪,北方少数民族的实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宋就经常遭到西夏的侵扰;南渡后,更是只剩半壁江山。因此,宋人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不过,宋人的忧患没有导致颓废,而是在忧患中内省,在内省中寻找立身之本。邵雍说:“天学修心,人学修身。身安心乐,乃见天人。”这个“天人合一”便是宋人内省后形成的一种立身境界。范仲淹在内省中形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忧乐观”,影响了整个宋代士人,至今依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宋人的内省不是“单纯与收敛”,更不是排他,而是“致广大”,即在广泛汲取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博深厚、大气开放的气度。邵雍的“天人合一”,范仲淹的“忧乐观”,就体现了这一点。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又从广阔的宇宙空间与深远的历史时间中来确认人的社会角色。再如苏轼提出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与天地同在,无穷无尽,其广博大气世所罕见。与唐人的粗犷雄放不同,宋人在广泛汲取人类知识的过程中,不仅精细入微,而且他们的文化活动也达到了精细化的境界。宋代理学融儒、道、释三家思想于一体。在融汇过程中,宋代不同学派虽有各自的主张与立场,但均以儒家思想为主,汲取释、道两家的精华,融合成体大思精的理学体系,形成了宋代文化的大脑与灵魂。在这个大脑的指挥下,宋人的生活,宋代的文学、艺术、陶瓷、建筑等文化作品,均具有精细化的特征,并于“尽精微”中,体现出丰富性与多元化。“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了宋人自身的修养,“极高明”是指人在立身处世时达到既高大又光明的精神境界;“道中庸”则指通达中庸之道,是通向“极高明”的一种修养途径。它保证了和而不同的学派的形成,也促进了“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的展开,犹如"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一宋代文化意与韵的形成,离不开宋代“祖宗家法”的保障。宋代实施的是一个高度中央集叙制度,这个制度又是以广大庶族即平民士人为基础的。反映在科举制度上,大量的庶族平民进入了政府的各级机构。其他一系列的“祖宗家法”又强化了士人经世济民的能量,以及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也从多方面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自主、文化自断、文化自信的性格,造就了自先秦以来又一座文化高峰。宋代文化的意与韵,根植于其独到的理学即哲学。如果说,由各种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是一个人的骨骼支架,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个人的血脉肌肤,那么哲学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与灵魂,也是一个人的精神与信仰所在。宋人虽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却善于内省,并在“祖宗家法”的保障下,个性得到了舒展和张扬,乃至逼向“极高明”之境界。这是宋代文化更深层的意与韵,也是“致广大”与“尽精微”的根本所在。(摘编自沈松勤《宋代文化的意与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从其边塞诗中可以窥见,宋代艺术则以婉约词和天青色瓷器为代表。B.对于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的说法,作者不赞同,但认为傅乐成和刘子健都赞同。C.作者认为,宋人的内省是具有忧患意识的宋人在汲取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广博深厚、大气开放的气度。D.“道中庸”指通达中庸之道,宋人可通过这一途径提高自身的修养,进而达到既高大又光明的精神境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近世感的获得不需要历史连续性,所以宋文化没有继承唐文化,就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了宋人乃至自宋之后中国人深厚的忧患意识。C.材料二引用邵雍和范仲淹的话,证明了宋人在内忧外患之中内省,在内省中寻找立身之本的观点。D.材料二中的“祖宗家法”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它保障了宋代文化意与韵的形成。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宋韵文化中“内省”特点的一项是()A.宋代瓷器,汝、官天青,定窑牙白,设色素雅、造型简约,却能引人进入“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B.从宋代开始形成了沿西湖堤岸种桃柳的特色景观,在宋韵文化的投射下,柳树已然成为西湖乃至杭州的精神符号。C.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D.《梦华录》中的大宋美学令人惊叹,从钱塘到东京,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市井风情,仿佛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4.材料一中说“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非唐”体现在哪些方面。5.哪些因素促使宋代文化形成“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意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B2.A3.A4.①唐人美学偏向于自然,而宋人美学偏重于人化。②唐人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复杂而进取,宋人文化则以民族本位为基础,复杂而内省。③唐人文化粗犷雄放,宋人文化精细入微,丰富多元。5.①宋人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②宋代理学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体,形成宋代文化的精髓。③宋代“祖宗家法”的保障,大量的平民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官场,同时士人经世济民的能量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得以强化。④根植于宋代独到的理学,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感悟。【解析】【1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作者不赞同,但认为傅乐成和刘子健都赞同”曲解文意。原文是“也就是说,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与刘子健的‘内省说’有相同之处”,“有相同之处”不等于都赞同这一观点,且作者对此是不完全赞同。故选B。【2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为近世感的获得不需要历史连续性”强加因果且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所以“宋文化没有继承唐文化”说法绝对。故选A。【3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写宋代文化对杭州的影响,不能体现宋代文化内省的特点。C.表现的是宋韵文化“精细化”特点,不能体现宋代文化内省的特点。D.写《梦华录》对宋代美学的表现很精彩,不能体现宋代文化内省的特点。故选A。【4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可知,唐人美学偏向于自然,而宋人美学偏重于人化。结合材料二“唐、宋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代文化则在‘民族本位’的基础上,转向‘单纯与收敛’”“宋代文化的确具有‘内省’或‘内敛’等特征”可知,唐人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复杂而进取,宋人文化则以民族本位为基础,复杂而内省。结合材料二“与唐人的粗犷雄放不同,宋人在广泛汲取人类知识的过程中,不仅精细入微,而且他们的文化活动也达到了精细化的境界”可知,唐人文化粗犷雄放,宋人文化精细入微,丰富多元。【5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二“北宋就经常遭到西夏的侵扰;南渡后,更是只剩半壁江山。因此,宋人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可知,宋人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结合材料二“宋代理学融儒、道、释三家思想于一体。在融汇过程中,宋代不同学派虽有各自的主张与立场,但均以儒家思想为主,汲取释、道两家的精华,融合成体大思精的理学体系,形成了宋代文化的大脑与灵魂”可知,宋代理学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体,形成宋代文化的精髓。结合材料二“‘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一宋代文化意与韵的形成,离不开宋代“祖宗家法”的保障”“反映在科举制度上,大量的庶族平民进入了政府的各级机构。其他一系列的‘祖宗家法’又强化了士人经世济民的能量,以及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可知,宋代“祖宗家法”的保障,大量的平民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官场,同时士人经世济民的能量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得以强化。结合材料二“宋代文化的意与韵,根植于其独到的理学即哲学”“宋人虽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却善于内省,并在‘祖宗家法’的保障下,个性得到了舒展和张扬,乃至逼向‘极高明’之境界”可知,根植于宋代独到的理学,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感悟。(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想铁生陈村①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②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铁生八九年十月③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④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看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⑤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⑥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⑦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⑧2011年1月4日,史铁生六十岁生日这天,上海和北京先后开会追思他的一生。我在复旦大学的追思会上提到“坦然”二字。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⑨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⑩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文章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作者谢绝媒体采访,是怕记者不能真实地展现史铁生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以免他们在文中编造虚构。B.前半部分叙写史铁生罹患残疾,饱受疾病折磨的生活现状,意在表现对史铁生命运多舛、遭逢不幸的同情和惋惜。C.第六段结尾引用诗句,表明史铁生作品恰如清水洗涤灵魂,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D.第九段提到的史铁生教陈村女儿玩吃豆子游戏,说明史铁生和常人一样也喜欢玩电脑游戏,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描写史铁生所遭受的病痛,一方面是为了表现史铁生与苦难抗争的精神和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是为了表达“我”对史铁生的敬仰之情。B.第九段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简练地写出了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灵状况。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史铁生的敬仰之情。C.文章运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抒发着对史铁生的怀念与追思,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这位不屈服于命运的作家的敬意。D.文章结构首尾呼应,从初闻死讯的意外到“追思会”时释然,表明作者通过对亡友史铁生的回忆,开始对死亡、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8.第二段引用史铁生送我《礼拜日》一书上所写的文字有什么用意?9.有人说“真实、哲理、情感酿成了陈村散文,使他的散文犹如一首美丽动人的情歌”,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答案】6.C7.D8.①《礼拜日》一书上所写的文字意在表达身体的残疾、生活的磨难、人生的挫折、生活的不完美等等是个人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表现了史铁生面对身体残疾和自身苦难的坦然、乐观的态度。②作者引用这段文字,为了引出下文对史铁生思索生命、乐观感恩、勇敢面对困难的记叙议论。9.①真实:这篇文章是陈村以朋友的角度写的,文章写了与史铁生的交往,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史铁生真实的生活和思想。同时,因为作者和史铁生有相似的经历,所以文章表达的作者的情感也是真实而又真挚的。②情感:文中在回想史铁生的记述中,有很多的议论,这些议论从史铁生对生命的思索、乐观感恩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的敬仰之情。③哲理:这篇文章,能够让我们平静的生活激起一轮热爱生命的涟漪,教我们坚强,教我们奋斗,教我们乐观,所以说,陈村的散文像一首美丽动人的情歌,给我们以美好而光明的一面。【解析】【6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以免他们在文中编造虚构”于文无据;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写文章更能反映出真实的史铁生。B.“意在表现对史铁生命运多舛、遭逢不幸的同情和惋惜”分析错误,“前半部分叙写史铁生罹患残疾,饱受疾病折磨的生活现状”意在表现史铁生的乐观豁达,而非“表现对史铁生命运多舛、遭逢不幸的同情和惋惜”。D.文中写“玩吃豆子游戏”的细节,不仅反映了史铁生的生存状态,更表现了史铁生与疾病抗争的坚强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非表现他“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故选C。【7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能力。D.“表明作者……对死亡、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于文无据。从初闻死讯的意外到“追思会”时释然,表明作者通过对亡友史铁生的回忆,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朋友不屈服于命运的敬意。并没有体现出作者开始对死亡、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故选D。【8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作用能力。题目要求学生回答第二段引用史铁生送我《礼拜日》一书上所写的文字有什么用意。这是考查学生分析引用手法作用能力。引用手法可以增强文章内容的可信度,更有力的表现事物或人物的特点。有时还要依据引用段落所在的位置,回答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礼拜日》一书上所写的文字,重点是最后一句话“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以依据下文中“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这些文字意在表达身体的残疾、生活的磨难、人生的挫折、生活的不完美等等是个人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的,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以及我们的生活都是不完美的,都是缺憾的,史铁生通过自己的腿疾看到生活不完美的本质,表现了史铁生面对身体残疾和自身苦难的坦然、乐观的态度。所以,史铁生面对疾病,不觉痛苦,因为他知道生活充满了苦难,要用自己的坚强和乐观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从结构上讲,作者引用这段文字,意在引出下文对史铁生思索生命、乐观感恩、勇敢面对精神的记叙议论。【9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人说“真实、哲理、情感酿成了陈村散文,使他的散文犹如一首美丽动人的情歌”这句话的认识。作答时,要先理解问题所说的“真实、哲理、情感”,然后依据文本内容,分条作答。本文是陈村以朋友的角度写的,文章写了史铁生赠给作者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并在上面题字,以及作者到北京史铁生家中与他交流,还有史铁生教作者的女儿玩游戏等情节,都可以反映出史铁生真实的生活和思想。文中在回想史铁生的记述中,有很多的议论,比如“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这些议论从对史铁生对生命的思索、乐观感恩的精神、勇敢面对的品质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的敬仰之情。这篇文章从情感上讲是真挚的,因为作者和史铁生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所以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如“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这些话,既是议论,也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的尊重与敬仰。陈村的这篇文章,能够让我们平静的生活中激起一轮热爱生命的涟漪,教我们坚强,教我们去奋斗,教我们乐观,所以说,陈村的散文像一首一首美丽动人的情歌,给我们以美好而光明的一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材料二: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材料三:太史公曰:《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注]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注]襄公,即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坚持“仁义”而战败,被众人唾弃。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以大夫A之灵B得保首领C以没D先君E若问F与夷G其将何H辞以对?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表达祈使语气,与《师说》“其可怪也欤”中的“其”意思不同。B.争,争夺,与《过秦论》“争割地而赂秦”中的“争”意思不同。C.美,赞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用法相同。D.“褒之也”与《屈原列传》“王甚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穆公生病时召见孔父,打算将王位传给殇公,认为如果不让位那就是丢掉道德,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去住。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后来在袁盎等大臣的劝说下又后悔了这个决定。C.袁盎等大臣耐心引导规劝太后,使太后明白传位给梁王的危害,最后放弃自己的想法,并让梁王回自己的封地。D.《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得到一些人的称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2)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14.材料一中认为宋宣公传位给弟弟穆公是合于道义的,为什么《春秋》中却要讥讽宋宣公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原因。【答案】10.BDG11.C12.B13.(1)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2)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14.君子遵循正道,如果打破既有规定,就会产生怨恨和不满,不克制小的事情便贻害大义,进而引发社会混乱。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其弟后来又传位给宣公的儿子,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制度,导致穆公的儿子心中怨恨,最终杀了宣公的儿子,使国家大乱且延续了几代。【解析】【10题】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袋不被砍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答呢?“大夫之灵”作“以”的宾语,故应在B处断开;“得保首领以没”中“以”表修饰,“得保首领”作“没”的状语,“没”后D处应断开;“与夷”作“问”宾语,“问与夷”为动宾结构,故应在G处断开。故选BDG。【11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其”,表示祈使语气,应该;/表反问语气,难道。句意: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难道值得奇怪吗?B.“争”,争夺;/争着。句意:弟弟的儿子争夺君位。/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C.“用法相同”错。“美”,赞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句意: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我的妻子认为我美。D.“之”,都是代词,他。句意:表彰他。/怀王很信任他。故选C。【12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错,“安车大驾”是指太后自己去世后;太后在宴会上只是暗示景帝以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也并非答应传位给梁王,只是答应了照顾梁王。故选B。【13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法”,效法;“道”,制度;“所以”,用来;“非”,指责。(2)“败于泓”,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泓败”;“多”,赞扬;“阙”,同“缺”,缺少。【14题】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可知,君子遵循正道,如果打破既有规定,就会产生怨恨和不满,不克制小的事情便贻害大义,进而引发社会混乱。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其弟后来又传位给宣公的儿子,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制度,导致穆公的儿子心中怨恨,最终杀了宣公的儿子,使国家大乱且延续了几代。参考译文:材料一:宋穆公生病了,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殇公嘱托给他,说:“先君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袋不被砍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答呢?请您侍奉与夷来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孔父回答说:“群臣愿意侍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有德行,才让我主持国家事务,如果丢掉道德而不让位,这就是废弃了先君的提拔,哪里还能说有什么德行?发扬光大先君的美德,难道能不急于办理吗?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于是命令公子冯到郑国去住。八月初五,宋穆公死。殇公即位。君子说:“宋宣公可以说是能了解人了。立了兄弟穆公,他的儿子却仍然享受了君位,这是他的遗命出于道义。《诗经·商颂》说:‘殷王传授天命都合于道义,所以承受了各种福禄。’就是从这方面说的吧!”(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材料二:听说梁王向西入京师朝见,拜见窦太后,家人相见,和景帝都陪坐在太后面前,一起说着贴心话。太后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去世之后,就把梁孝王托付给你。”景帝跪在座席上抬起身子说:“是。”宴罢出宫,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经术的大臣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袁盎等人一齐回答说:“太后的意思要立梁王为皇帝的太子。”景帝问其中的道理,袁盎等人说:“殷商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所以传位于其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所以传位于其子。”景帝说:“你们的看法如何?”大家一齐回答说:“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弟弟继位为国君死后,又把君位返回来传给他的哥哥的儿子。弟弟的儿子争夺君位,认为自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不断。所以《春秋》说:‘君子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臣等请求谒见太后说明这个道理。”袁盎等人入宫谒见太后说:“太后说要立梁王,那么,梁王死后要立谁?”太后说:“我再立皇帝的儿子。”袁盎等人就把宋宣公不立应当继位的嫡子而发生祸乱,祸乱延续了五代而不断绝,不克制小的事情便会贻害大义的情况告诉太后。太后听了,这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而也就高兴了,随即让梁王返回封国。梁王听说这种意见出自袁盎等大臣,就怨恨起他们来,于是派人来杀袁盎。(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材料三:太史公说:《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国家不安定达十代之多。襄公在位时,修行仁义,一心想当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于是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写了《商颂》。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所以表彰他,因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河湟①杜牧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④,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①河湟是湟水与黄河合流处的一片地方,安史之乱后,驻守河西、陇右的军队被抽调去平叛乱,吐蕃乘机占领了河湟地区。②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宰相,曾上书朝廷,对西北边防措施多所筹策,后因事被捕下狱,诏令自杀。③借箸:《史记》中,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后用这一词表示代人筹划。④衣冠就东市:指汉景帝时晁错任御史大夫,对于削藩有好建议,却因皇帝听信谗言,仓促错杀,“衣朝衣,就东市”。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河湟”地名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诗歌中,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B.前四句全部叙述事件,不着议论,但要表达的是非鲜明的爱憎情感却溢于言表。C.颈联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在一抑一扬中传达出作者对朝廷收复失地的信心。D.整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亦深沉,有鲜明的对照,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16.后人评价此诗“于含蓄曲折处矫时弊”,请结合全诗谈谈对此评价的理解。【答案】15.C16.诗人借助典故和对比倾吐满腔抑郁不平之气:如使用张良、晁错的典故,写出了元载相公提出收复失地建议而未被采纳的故事,突出了作者想收复失地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如运用黄帝乘龙升仙的典故,写宪宗之死,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痛心;如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而此“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当朝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讽刺。【解析】【15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传达出作者对朝廷收复失地的信心”错误,颈联写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并没有被征服,依旧白发丹心,永为汉臣。此处与后文的统治者醉生梦死之态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对统治者持批判的态度,并没有对其收复失地抱有信心。故选C【16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由题干来看,首先要理解评价之语的意思。“于含蓄曲折处矫时弊”意思是借助含蓄的语言委婉表达情感并针砭时弊。然后要找出这“含蓄曲折”之处,结合具体的手法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结合注释三和四可知首联“元载相公曾借箸”和颔联“旋见衣冠就东市”中“借箸”“衣冠就东市”使用典故,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后用这一词表示代人筹划;晁错任御史大夫,对于削藩有好建议,却因皇帝听信谗言,仓促错杀。结合注释二“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宰相,曾上书朝廷,对西北边防措施多所筹策,后因事被捕下狱,诏令自杀”可知,此处是说元载提出收复失地的建议却没有被采纳,表现作者想要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的悲愤。“忽遗弓剑不西巡”意思是“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这里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借助这些典故表现出来。如颈联“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意思是“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尾联“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意思是“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颈联所写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在尾联中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同时尾联的富贵闲人与首联和颔联中的元载以及宪宗又形成对比。作者就是在这典故和对比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落叶和江水表达诗人对于宇宙永恒,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2)屈原在《离骚》中借从早到晚采摘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师说》中,韩愈褒扬百工不耻相师,批评士大夫之族只看门第官位不重真才实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③.朝搴毗之木兰兮④.夕揽洲之宿莽⑤.位卑则足羞⑥.官盛则近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萧”“搴”“毗”“揽”“洲”“宿”“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到大兴安岭中的某处针叶林里散一会儿步,你很快就会发现:不管朝哪个方向走,走多远,遇见的好像都是那几种杉树和松树,几乎(1)。但如果到赤道附近的某片热带雨林中逛一逛,你可能每走一段路都会遇见好几种之前没有见过的树种,并且很难再遇见之前见过的那些树——仿佛错过了,就是永远。热带的树,(2)。①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②科学家丹尼尔·詹曾和约瑟夫·康奈尔就独立各自发现了这个现象。③他们认为,有些树距同种成年树木越近,④针对其种子和幼苗的特异性天敌就越多。⑤这些特异性天敌通常会让该成年树木周围的种子和幼苗在发育为成年树木之前就得病死掉或被吃掉,⑥而且抑制了该成年树木周围同种树的生长。后来,其他研究者补充道,除了特异性天敌,大树间对同物种特需营养物质的竞争,以及它们的自毒作用(植物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来抑制同类植物的生长),也有可能降低成年大树附近同类种子和幼苗的成活率。热带森林中的大树排斥周围同类的生长,但相比之下,它们对和自己不同种的大树就多了一些包容。也就是说,面对同种树它们过于“社恐”,但对于异种树,它们又表现得有些“社牛”,(3)。将这种“双标”体现得(甲)的,大概是热带森林里的那些稀有树种了。如果在环境恶劣的高纬度地区,一个物种数量稀少,那或许就意味着它已经处于消失的边缘,(乙)了。但是在热带森林里,如果一种树的种群密度很小、数量稀少,那可能只是因为它对同种树过于排斥。换句话说,它成为稀有树种,可能不是因为生存能力不如其他树,而是因为自己的存在抑制了附近同种树的生长。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以“它”为开头的单句,可以改变个别词语或句子的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社恐,指社交恐惧;社牛,指在社交场合表现得自信、活跃。文中使用“社恐”“社牛”这样的现代流行语来描写热带森林中大树的生长特征,有怎样的文学效果?【答案】18.甲:淋漓尽致乙:岌岌可危(或“危在旦夕”)19.示例:它可能不是因为生存能力不如其他树,而是因为自己的存在抑制了附近同种树的生长才成为稀有树种的。20.②改为:科学家丹尼尔·詹曾和约瑟夫·康奈尔各自独立发现了这个现象。⑥改为:从而抑制了该成年树木周围同种树的生长(或:因而抑制了该成年树木周围同种树的生长)。21(1)遇不到其他树种(2)喜欢和同类保持距离(3)可以说是非常“双标”22.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热带森林中的大树以人类的社交行为特征,新颖有趣。②“社恐”和“社牛”是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情感体验,将其与自然现象关联,可以激发读者对自然界的同理心和亲近感。③使用流行语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鲜活、现代,有助于拉近与年轻读者的距离,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亲和力。【解析】【18题】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甲空,根据上下句,此处应指热带森林里的那些稀有树种对于“双标”体现的程度,根据下文“换句话说……”,可知这种程度暴露、体现得非常彻底,所以可填“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充分透彻或痛快到极点,也指暴露得很彻底。乙空,根据句中的“它已经处于消失的边缘”,这里表述的是非常危险,马上要消失了的意思,再结合后面的“了”,可判断此处可填“岌岌可危”(或“危在旦夕”)。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危在旦夕:危险在早晚之间,形容危险就在眼前。【19题】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画横线句子为二重复句,第一重为因果关系,第二重为并列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以“它”为开头,写一个单句,应先确定好单句的主干“它成为稀有树种”,然后再把并列关系的复句作为长定语补充到主干中,并让修改后的单句衔接紧密,没有语法毛病。故改写的句子大致如:它可能不是因为生存能力不如其他树,而是因为自己的存在抑制了附近同种树的生长才成为稀有树种的。【20题】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句,状语语序不当,应将“独立各自”改为“各自独立”。⑥句,不合逻辑,此处应是承接或因果关系,不是递进关系,应将“而且”改为“从而”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