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1.元代政区层级多,且采取复式统辖关系,因而形成了一套复杂烦琐的行政区划体系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一制度设计()A.强化了中央集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降低了行政效率 D.导致了冗官现象严重2.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撰述诸臣围绕三个政权的“正统性”问题争论不绝,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最后,丞相脱脱采纳了第三种意见。这一决定()意见一独尊宋统,仿照《晋书》以宋为正统,以辽金为《载记》。意见二以辽金为《北史》,两宋为《宋史》,实际上以宋和辽金为南北朝。意见三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A.强调了传统的华夷之辨 B.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D.反映了汉法治国的策略3.元朝宫室中除严整规则的建筑群外,还散布着纯蒙古式的帐幕建筑,如“帐殿”“毡殿”。帐殿中账房和木结构琉璃瓦的殿宇交错分布;室内还装饰有:白石阶基红墙、朱地金龙柱、朱栏、各色琉璃等。元朝宫室建筑体现了()A.皇帝行营四季迁徙的制度 B.城市建设发展迅速C.汉地传统与蒙古习俗结合 D.人文与自然的和谐4.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由此可推断()A.党项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 B.绍兴和议带来宋辽长期和平C.辽国境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D.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5.岳飞《满江红》中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视金人为“胡索”。金世宗统治时期注重翻译中原地区的历史著作,强调“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辽史》《金史》《宋史》。以上现象表明()A.政权对峙使民族矛盾激化 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C.传统儒家修史思想的变化 D.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6.蒙古帝国于中统元年(1260年)设立燕京行省,总领汉地政务,1262年该行省并入中书省。忽必烈设十路隶属中书省的宣抚司,由中书省官员出任其长官,于是复有行省的设置,先后有了西夏中兴、北京等行省。这时的行省多是为统一指挥军队作战而设的。可见这一时期行省的特征是()A.央地分权、相互制衡 B.因俗而治、羁縻地方C.制度完善、效率甚高 D.中央外派、遇事而设7.下图①③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排列正确的顺序是()A.北宋、金、吐蕃、西夏 B.北宋、辽、西夏、吐蕃C.南宋、金、西夏、吐蕃 D.南宋、辽、吐蕃、西夏8.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9.行省最早是中央的临时派出机构,遇到一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中书省派人到该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事情处理结束以后,行省也随之取消。到了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行省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这反映出行省()A.巩固了国家统一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机构的双重特点C.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10.辽中京大定府始建于1007年,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研究表明,辽中京城规整有序,改变了上京“以东为尊”、随形就势的布局,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辽中京城的营建()A.彻底改变了游牧行国体制 B.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C.反映出对中原文明的认同 D.表明其统治中心逐渐南移11.自1167年开始,金世宗开始对猛安谋克制进行改革和重建,严禁猛安谋克户出卖土地、奴婢,禁止酗酒游宴,鼓励猛安谋克户亲自从事耕种。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猛安谋克户依然无法改变懒惰、畏战的面貌。猛安谋克制的衰亡源于()A.金世宗改革对封建化的逆转 B.猛安谋克的日益腐化C.因俗而治不适应多民族地区 D.社会条件的根本变化12.元朝的江浙行省最初管辖范围很大,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西东北部。后原属江浙行省的江北部分被拆出,加上河南等地成为河南江北行省。元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宋朝悲剧的重演 B.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C.维护地方的统治秩序 D.规范地方的行政管理13.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同样金人也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这说明当时各民族政权()A.“中国”文化认同增强 B.思想观念完全趋于一致C.“中国”文化认同形成 D.为实现统一变革了制度14.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 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 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15.“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这一行政机构是()A.秦朝的县 B.西汉的州 C.元朝的行省 D.宋朝的路16.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这种设置()A.阻断了民族交融之路 B.削弱地方割据的地理影响C.不利商业的长途贩运 D.开创了全新地方区划模式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盻盻(盻盻:怒视).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顾复: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爱,颠危愁因,待尽朝夕(待尽朝夕:危在旦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摘编自[元]脱脱《金史》卷8《世宗纪下》(1)材料反映了______(民族)的_____________之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宗治国思想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些流派。(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宗纪下》的史料价值。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交流,华夏族与其他民族逐步融合。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奠基时期。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开创性。汉朝长达四百年,国势强盛,影响深远。对外交往中,汉朝的使者被称为“汉使”,汉朝的人被称为“汉人”,汉朝的军队被称为“汉兵”,汉族族称的稳定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汉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周边各民族,有的民族还显著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大大地发展了。——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一度被尊称为“天可汗”。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辽、夏、金三个政权都是仿照汉族王朝模式建立的,具有国号、年号、汉式政权机构和一系列相关的礼仪制度。它们的统治范围已不局限于其民族原居地,而是不同程度、越来越深入地拓展到汉族居住区。元朝大一统的重建,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在治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并归纳其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1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本名乌禄,金太祖之孙。他即位后,针对人事组织的弊端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军事人才选拔方面,大定二年(1162年),金世宗采纳魏子平的建议,以家产为根据征收赋税,用以征募有才能者担任军职,以期做到人尽其才。大定四年(1164年),金世宗将建国初期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左右监军、左右都监所持有的,用来封赏降臣降将以便宜行事的信物金、银牌加以制度化,规定“增都元帅金牌一、银牌二十,左右副元帅金牌各一、银牌各十,左右监军金牌各一、银牌各六,左右都监金牌各一、银牌各四,三路都府银牌各二”,自此成为定制,规范了朝廷信物的使用。同时,中央对部队的控制力度有所增强,如海陵王试图迁徙骁勇善战的胡里改人而未成,到金世宗时已经成功将其部二猛安、二十四谋克迁徙至上京率、胡刺温之地以备非常,最终金世宗将东北、西北、西南边远诸部族皆纳入朝廷统一的人事组织范围之内。——摘编自李玉磊《金朝军事保障相关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金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世宗改革的作用。20.这是一个在草的世界中导入禾的系统的创举。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设立,负责处理定居人口特别是汉族人的事务。这一创举出现于()A.宋 B.辽 C.元 D.明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代行政层级越多而复杂,上传下达的效果越差,影响地方的发展。因此降低了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权的加强,排除B项;冗官现象是设置过多的机构导致的,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C解析:元代修史采纳辽、金、宋“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的史观,表明元朝统治者承认当时民族政权并立的事实,给予民族政权相对平等的历史地位,这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故选C项;元朝在修史中并未突出宋政权的正统地位,且元朝本身为民族政权,没有强调华夷之辨,排除A项。元明清三代以来,国家长期统一绉势不断巩固,故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修史中给予“三国’相对平等地位,并未明确突出汉法治国的倾向,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朝宫室中“散布着纯蒙古式的帐幕建筑”体现了蒙古习俗,“木结构琉璃瓦的殿宇交错分布;室内还装饰有:白石阶基红墙、朱地金龙柱、朱栏、各色琉璃”体现了汉地传统,元朝宫室建筑体现了汉地传统与蒙古习俗结合,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元朝皇帝在不同时期居住在不同的宫室,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宫室的特点,并没有体现宫室的规模及城市的规模,排除B项;材料中元朝皇宫建筑体现的是蒙古习俗和汉地传统,没有体现人文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北宋时期,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章在辽国很受欢迎,说明辽国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也学习了汉族文章,由此促进了辽国境内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出使辽国,而非西夏,排除A项;绍兴和议涉及的是南宋与金的协议,与材料史实不符,排除B项;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D解析:材料中从岳飞视金人为“胡虏”,到金朝统治者金世宗大力推崇汉文化,再到元朝修史将辽金少数民族政权和汉人的宋政权同时并列,同为正统,这一过程反映出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的界限在逐渐淡化,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故选D项。“民族矛盾激化”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本身正确,但无法概括材料“华夷一体观念增强”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的修史思想由儒家传统的夷夏之防转变为华夷一体,C项仅能指出变化,而未指出变化的结果,故不是最佳选项,排除C项。6.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蒙古、元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蒙古帝国在这一时期设立行省主要是为了统一指挥军队作战,行省的设置是由中央外派官员担任长官,并且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立的,因此,这一时期行省的特征是“中央外派、遇事而设”,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非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排除A项;行省由中书省官员担任长官,而非地方民族首领,不能体现因俗而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行省设立之初具有临时派遣的性质,不能反映制度完善,排除C项。7.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辽宋时期。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①是北宋王朝,其都城是东京开封府;②是辽朝,都城是上京临潢府;③是西夏王朝,都城是兴庆府;④是吐蕃政权,位于今天的西藏地区。B项正确;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南宋的都城为临安。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时间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排除ACD项。故选B项。8.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开科取士所取进士百人中,民族众多,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现象增多,这说明民族交融趋势加强,故选D项;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指“四等人制”,材料不涉及,排除A项;“完全实现汉化”与材料、史实都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民族交融,体现不出科举考试更加公平问题,排除C项。9.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材料“行省最早是中央的临时派出机构,遇到一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中书省派人到该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可知,行省制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据材料“行省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可知,行省具有地方机构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省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作用,不能体现行省制推动国家统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排除C项;材料中把没有行省制与前代相比体现其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根据“规整有序”、“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等信息可知,辽中京城的修建明显带有中原政权城市的特点,这是辽政权对中原文明的认同,C项正确;“彻底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辽中京城规整有序,但并不能说是形成方正布局,而且因地制宜也很难形成方正布局,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中京城的特点,并没有说它是辽的统治中心,更不能体现其统治中心逐渐南移,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猛安谋克制作为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系统,推动了女真民族的兴起,但进入中原地区以后,逐渐不适应更高的农耕文明发展的需要,其衰亡是必然的,故D项正确;金世宗改革总体上是适应封建化的,猛安谋克的腐化是直接原因和表现,故排除A、B两项;C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1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朝的江浙行省最初管辖范围很大,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西东北部。后原属江浙行省的江北部分被拆出,加上河南等地成为河南江北行省。”并结合所学可知,浙江行省的江南部分经济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元政府为了防止地方势力作大,为维护统治秩序,将浙江行省拆开,C项正确;宋朝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拆分江浙行省与宋朝无关,排除A项;拆分与否,不会影响其财政收入,排除B项;拆分江浙行省是为了防止该地区势力过大,与规范管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同样金人也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可得知当时各民族政权“中国”文化认同增强,A项正确;当时各民族政权思想观念完全趋于一致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文化认同开始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当时各民族政权为实现统一变革了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可知元朝政治体制一方面采用了中原传统王朝的多种制度,但另一方面又保存了不少蒙古旧制,较为生硬地混合了蒙古旧制和汉制,具有镶嵌复合的特点故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军事力量的对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蒙古权贵对忽必烈改革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排除C项。故选:D。15.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原本是中央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成为地方行政机构,C项正确;秦朝的县是地方行政机构,不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性质,排除A项;西汉的州最初为监察区,后演变为郡之上的地方行政区划,排除B项;宋朝改道为路,起初为监察区,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后转化为行政区,排除D项。故选C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地方行政区划打破了地理界线,呈现“大牙相错”的特点,其意打破地方割据的地理基础,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此举有利于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项;此举有利于商路的畅通,排除C项;地方行政区划“大牙相错”模式元代之前就有,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1)女真;大定(2)道家;儒家。(3)《世宗纪下》是二手的文献史料,其编写离金世宗所处的年代较近,真实性强,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用于研究金朝前期的政治情况;可用于研究金世宗的社会治理措施和效果;可用于研究宋金关系和民族交融。解析:18.答案:(1)历程:春秋战国酝酿;秦汉奠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宋元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多元一体(或答以汉族为主体);源远流长;民族融合。(2)主要因素:政治:统治者开明政策或改革的推动;经济: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文化: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引领(或儒家大一统观念的引领)。解析:(1)历程: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民族逐步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酝酿;根据“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奠基时期”可知,秦汉奠基;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大大地发展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根据材料二中“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知,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根据“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可知,宋元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根据“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主要特征:综合材料一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大理石原材料进出口贸易代理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路灯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4篇
- 2025年度环保型挖机转让及维护保养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版木地板安装与维护保养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牛棚租赁养殖合作协议范本(含技术指导)
- 2025药师证租用合同范本:包含培训与辅导3篇
- 2025年度个人遗产继承贷款合同担保书及遗产评估报告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财务重组与破产清算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慧家居系统搭建与智能家居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用地出租合同书
-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用)
- 乡镇风控维稳应急预案演练
- 脑梗死合并癫痫病人的护理查房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犯罪现场保护培训课件
- 扣款通知单 采购部
- 电除颤操作流程图
- 湖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 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