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西藏林芝某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0-2021学年西藏林芝某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0-2021学年西藏林芝某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0-2021学年西藏林芝某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0-2021学年西藏林芝某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西藏林芝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二次

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进一步扩张是消解文学传统的根本原因。詹姆逊曾经指出:

“资本的势力在今天已伸延到许多此前未受到商品化的领域里去。”资本的势力逐

渐成为支配一切文化活动的决定因素,詹姆逊将这一过程称为“去差异化”,即:

消除经济、文化两个领域之间的差异,进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

正是这种现实,文学遭遇r两难选择:为了张扬民族价值,文学必须强调民族特

性,而且越鲜明越好;为了让其他民族认同而产生世界影响,文学又必须模糊或放

彝某些民族性的因素而面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类世界。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凡乎

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典“化石”。我们有过“中国气派”的追求,喊过“越是

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口号;也走过“俄国人的路”,甚至今天还在虔诚地膜拜着

“世界文学”: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民族在中西文化上的摇摆状

态。

中国文学的探索与实践大体可分两个系统,其一,坚守民族的文学传统进行创作,

如废名、汪曾祺的创作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去寻求突破,文辞简约幽深。其二,创

作直取西方文学的样式,如李金发、王蒙的创作,前者以法国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为师,走向象征主义的朦胧晦涩;后者模拟意识流,创作出大异其趣的作品,但这

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

西方内部也曾发生过文化趋同性与民族求异性之间的矛盾,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但它是以古希

腊、罗马文化为参照系,成功地完成了科学与艺术的革命。德国的狂尴突进运动受

到当时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推崇天才的创造性力量,而它的参照系是德意志民族

自己的传统、这两次与文艺紧密相关的思想运动都证明: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既需

要强势文化的滋养,更需自己传统的力量,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

当下,中国正在拓展开放的宽度,加强与世界融合的深度,中国民族文学当然要

与世界文学交流对话,需要引进“他者视野”,给中国文学带来一种激励与竞争的

机制,以利于优化本民族文学。对于民族传统的文学书写,也不必注重风俗习惯、

风土人情这些外在标识,时代已经重塑了我们这个社会,民族的独特心态、思维方

式、精神品格正以新的样式存在于生活的细节,观照世界,接续传统的灵魂,才能

让本民族文学真正以“民族”的姿态“走向世界”。

(根据网上资料摘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的势力造成了经济的文化化,从而消解了文学传统。

B.如果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学习,与世界进行深度接轨,就能走向世界。

C.文学艺术只要回归自己的民族传统,就能使自己民族文学得到创新和发展。

D.历史上的中国文学曾努力守护自己的民族特性,也曾努力地模仿西方文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揭示了文学传统被消解的根本原因,而后引用“詹姆逊”的理论加以

论证与阐释。

B.文章通过中国文学探索与实践的两个系统的对比推导出我们没有赢得世界文学

地位的结论。

C.文章以文化“去差异化”为前提,推出了文学的两难,又进而论述了中国文学

的摇摆历史。

D.文章以文艺复兴与狂飕突进运动两个成功实例为启发,论述了当下中国民族文

学应走之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名、汪曾祺的创作证明,坚守中国民族文化、民族文学是一条走向世界的正

确道路。

B.中国文学曾经走过“俄国人的路”文学史上应出现过很多类似俄国风格的文学

作品。

C.如果资本的势力在世界占据支配地位,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都会被

经济化。

D.中国拓展改革宽度、深度与世界融合的背景,为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好

的环境。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举国敬仰

钟南山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疫情蔓延。一张老人的照片刷屏。这是84岁的钟南

山在1月18日工作一天后,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由于春运高铁票紧张,他被安

顿在了餐厅一角,研究完疫情资料,他疲惫地睡着了,被人私拍发至网络。

随后,他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1月20日,他连线央视,告诉人们“病毒可人

第2页,共27页

传人”;1月24日,除夕和大年初一,他和医务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1月28日,

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他几度哽咽、目含泪光;2月1日,他在广州为驰援武汉的战

友送行;2月140,他指导团队研发出了快速检测试剂盒;2月19S,他联合哈

佛大学攻坚病毒;2月28日,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3月2日,为战

“疫”一线火线发展党员领誓:3月7日,进行国际多方专家疫情治疗方案讨论;3

月12日,讨论P3实验室筹建工作;3月21日,讨论如何快速检出病毒;3月23

日,国内疫情明显好转;3月25日,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入围国家科技奖

创新团队奖;4月4日,在办公室静立默哀,向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

逝去的其他同胞表达深切哀悼,之后他向采访者表示,中国的医务人员是非常好的,

无愧“白衣天使”称号……

从1月18日至清明节,他一直处在战“疫”前线。长时间科研、开会、远程会诊、

接受媒体采访、多地奔走,甚至飞机上还在研究治疗方案……这位84岁的老人,

为了国人的生命,始终在如铁人般地拼命。连钟南山的夫人也曾心疼地说:“能不

能让他多睡一会?”

然而她非常了解丈夫的脾性,劝是劝不住的,因为他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正如

2003年非典来袭时他说的那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2003年,有人说中国出了两个英雄。一个顶天,一个立地。顶天的,是航天英雄

杨利伟;立地的,就是医学专家钟南山。钟南山在抗击非典中战功赫赫,拯救了许

多生命。如果没有钟南山,抗击非典的结果可能要改写。

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个非典病例。这个可怕的疾病迅即在全国传播开

来,成千上万人感染,却无药可医。你能想象那种局面吗?

医学专家都在拼命想办法,但前期,很多专家也险些误入歧途。北京就有权威人士

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媒体随后大量报道。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但不少人倾向于采纳这个建议。钟南山意识到如果照此方案

执行,不知非典还要多带走多少生命。因为他尝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

本无效。

于是他顶住压力,多次疾呼;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公开挑战权威和

朋友,这在一些人看来,是很“没情商”的行为。钟南山后来跟他们解释:“这不

是一般的学术争论,事关病人的生死,用错了药,不仅耽误治疗时间,还可能让几

百人失去生命。”这位67岁的老人,通过翔实的研究,最先摸出了非典的基本真

相一一“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他事后透露,发布会前,他在父亲的坟前站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说真话。因为他

坚信“真话和真药i样重要”。

17个年头,两大抗疫,面对如潮的赞誉,钟老平静地告诉记者:“其实,我不过

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钟南山,1936年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享誉全球的儿科专家,母亲是中山大

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因为他出生的医院地处南京钟山以南,所以父亲为他取名“南

山”。他儿时经常去医院,眼见父亲全心全力治病救人,从不懈怠。到了晚年,他

父亲住的地方还经常有人带着孩子来看病。孩子康复后,家长高兴,他父亲也很开

心。钟南山说:“那时候我就觉得,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有很强的满足感,这是我热爱医生行业的一个原因。”

但做医生更是骨子里的追求,是他至高的梦。他说,他的中学老师曾经告诉他一句

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这句话,钟南山记了一辈子,

也践行了一辈子。因为他觉得,治病救人是他的使命。

2012年,不少人还不知道PM2.5为何物,他就多次呼吁国家检测公布PM2.5数值,

并提出“灰霾与肺癌有极大的关系”。当时方舟子跟他论战,说他蹭雾霾的热点,

夸大雾霾的危害,钟南山有理有据地回应了他。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雾霾列为一级致癌物,完全印证了钟南山的观点。因为

屡次发表质疑观点,钟南山一度获封“炮王”。他自己说;“我老有一种感觉,好

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自己都不太受一些人欢迎。”但他想

来想去,还是决心做一个耿直科学家,不求乖乖听话,但求无愧于心,因为“科学

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

从“非典”到“新冠”,年逾八旬的钟南山是举国敬仰的抗击疫情的专家、功臣和

英雄。

2020年,武汉战“疫”前期,84岁的钟老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

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毅然挂帅出征。哪怕在餐厅疲惫地睡着了。

(摘编自各传媒及李月亮《老百姓为什么相信钟南山》等,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医学世家。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曾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

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1986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呼吸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

年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

院院士。是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

医学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1月任国家卫健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级别专家组

组长。

第4页,共27页

(摘自《辞海》和多种媒体)②2016年12月13日,钟南山院士在广东省室内环

境卫生行业协会主办的“关注婴幼儿室内环境、关爱婴幼儿健康成长”高峰论坛上

发表了《室内空气污染与婴幼儿健康》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有关统计资料称,每年210万儿童死于豪华装修,这一数字遭到业内专家的质疑。

23日钟南山就引用未经严格证实的数据向公众致歉。

(摘自2016年12月15日《广州日报》)

依据文本,下列不属于钟南山热爱医生工作的原因的一项是

A.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到大受到父母影响。

B.医生治病救人受社会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

C.当医生是植根于他的骨子里的最高的理想追求。

D.可以跟人论战,关注社会热点,回击他人中伤。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84岁的钟南山在高铁上研究完疫情资料.、疲惫地睡着时的照片被刷屏,既凸显了大

家对钟老的敬仰,也暗含作者对私拍人侵犯钟老肖像权的批评。

B.从2020年的1月18日至4月4日清明节,钟南山一直处在湖北武汉前线战“疫”,

这位84岁老人,为武汉为国人的生命,始终在如铁人般地拼命。

C.心疼丈夫的妻子知道钟老的脾性,劝住他是没办法的,因为他特别在乎自己的病人。

正如2003年非典来袭时他说的那一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D.面对权威人士宣称的“新冠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钟南山最先摸出其基本真相一一“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并矫正疗法。

《人民日报》微博对钟南山有“一路奔波不知疲倦,这位医者令人肃然起敬”的赞誉,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钟南山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而赢得举国敬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本次列车终点

王安忆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如今感到真烦心。第二

天是礼拜六,他天不亮早饭没吃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

在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

他顺着江岸向前走去,前边是外滩公园。一进去便是一个喷水池,水从假山顶上落

下,落在池子里。记得很久以前,水不是这么直接落在水面上的,水珠子落在一

把伞上。伞下是一个妈妈,搂着两个孩子,笑嘻嘻地挤在一起躲雨。他小时候第一

次看见这座雕像时,是多么惊讶,多么喜欢。现在想起来,雕像是在冥冥中引起了

共鸣。他们从来就是这么生活的。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和他们三个相依为命,什

么苦都吃过了。可就因为大家挤在一起,再怎么苦都是暧融融的。有一次刮龙卷风,

一家四口人全挤在大床上,紧紧抱成一团。闪电,霹雳,呼啸的狂风,引得大家又

害怕又兴奋。弟弟夸张地尖叫着,妈妈笑着诅咒老天,陈信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离

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雷打得真吓人,可真开心。这温暖,吸引着他,吸引着他归

来。

水,落在空荡荡的水面上,激起一个个单调而空洞的水圈。一滴水珠落在他撑在池

边的手背上,他忽然意识到,这水珠是从自己脸颊上滚落的。今天……他感到一种

莫大的失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他扭头走出了公园。

商店开门了,营业员都在卸排门板,亮出了橱窗。他走到一个橱窗跟前,不由自主

地站住了脚。他感到心里忽然有什么被唤回了,是的,被唤回了。他离开上海时,

心中留下了一片金色的记忆,而这记忆在十年中被误认为是上海了。于是,他便拼

命地争取回来。上海,是回来了,然而失去的,却仍是失去了。

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漫上了人行道。人和人,肩挨肩,脚跟脚,这么密集地生活在

一个世界里,然而彼此又是陌路人,不认识,不了解,彼此高傲地藐视着。那个地

方却不是这样的,那里很清静,也许有些荒凉了,但走在街上,可以奔跑,可以信

步,可以畅快地呼吸。因为城市小,人和人,今天不见明天见,低头不见抬头见。

都是面熟的,相识的,一路走过去,几乎要不断地点头,招呼,倒别有一番亲切和

温暖。看来,大有大的难处,小,却也有小的好处。

他身不由己地跟随着人流向前走,自己也不知道走向哪里。他很茫然,十年里那点

渗透他心灵的苦苦的而又是甜甜的思念,消失了。十年里那种充实感也随即消失了。

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地。人生的目

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

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

他郁闷的心情开朗了一点,好像沉重的乌云开了一条缝,一线朦朦胧胧的光透了进

来。虽然是朦胧隐约的,但确实是光。

“阿信!”他转脸一看,见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中间,无可奈何爬行着的一辆

公共汽车窗户里,伸出大哥的半个身子,向他伸着手。大哥背后还有大嫂。他不知

出了什么事,掉转身子追着汽车跑去。大哥一把抓住他的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只是呆呆地看着他。他心里一酸。大嫂也伸手抓住他:“阿信,你可别想不开!”

“你们想到哪儿去了?”陈信笑了,眼泪却也滚了出来。

“回家吧!”哥哥说。

“好的,回家。”他忽然感到羞愧,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作王牌随时甩出去而感

第6页,共27页

到羞愧。妈妈、哥哥、弟弟、嫂嫂,都有十年的艰辛。当然,人生中,还不仅是这

些,还有很多很多的欢乐!比如,林荫道、小树林、甜水井,天真无邪的学生、月

牙儿般的眼睛……可全被他忽略了。好在,还有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今后的

日子还很长很长。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

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许

跋涉的时间不止一个十年,要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不到安定

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

找到了归宿。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小说中提到了在新疆生活的陈信拼命地争取回到自己的故乡上海,但回来后,

他感到与上海越来越陌生、疏远,有些东西永远失去了。

B.陈信正因为一个人居住,没有朋友,太过无聊,所以很烦闷,连早饭都不吃就趁着

假期出去走走,就是想找回那曾经失落的青春岁月。

C.陈信一路走着,最后被他大哥、大嫂一把抓住,生怕他一时想不开,叫他回家;而

陈信也忽然感到羞愧,因为他已意识到自杀的念头是错误的。

D.陈信原来在新疆生活,那个地方人少,清静,但人际关系紧张,彼此高傲地藐视着;

回来后觉得上海的人多,尽管家人在上海,但自己难融其中。

文章第二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从叙述角度分析,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中的陈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

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

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

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县三百户。久之,卫

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

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

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

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

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

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

卒。

甘雷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

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

/甚优宠之

B.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

/甚优宠之

C.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

酒/甚优宠之

D.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

酒/甚优宠之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又称封地。

B.待诏,汉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

“待诏”为官名。

C.甘露,是皇帝所用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即位后首创,用来纪年。历史上每个皇帝的

年号只能有一个。

D.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冒顿单于

之父头曼单于。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与上官桀父子有旧交,引起霍光不满。后来霍光上奏朝廷,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宣帝令他只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人朝,尊称他为祭酒。

C.由于卫将军张安世的推荐和昭帝遗言对苏武的肯定,宣帝又让苏武官复原职。

D.苏武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就让苏武在匈奴生的儿子通国回到汉朝做了

郎官。

第8页,共27页

翻译下列句子。

①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②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所表达的意思与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逐谓余以善淫”相同。

B.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心理活动。

C.颈联忽见春光之美,更添宫女伤春寂寞之情,这与前面的抒情是一脉相承的。

D.历来宫怨诗不着“春”字,而本诗却以盎然的春意来反衬死寂的深宫,恰得其妙。

诗的尾联有含意丰富,你从中看出了哪几层意思?请作简要说明。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在《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引用五丁开山这

一传说的句子是“,”。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0后”手机、台式电脑、Mp3;

“90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

“00后”平板车、单反相机、无人机。

上面的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

炎疫情从武汉爆发,席卷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多地“封

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

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文化艺术界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民鼓劲,

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为百姓提供线上的精神食粮。

文艺向来是(),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封城”期间湖北同胞们的生活、

病毒肆虐之际科学家们艰辛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于是,在这个早

春,我们发现:电视上、手机里,喜气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

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英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封城日记、一线见闻,还是诗词

朗诵、歌曲MV,抑或是莲花落、京韵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目光

到抗击疫情的头号目标上,文艺工作者们正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气相求,

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编新篇。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突如其来助力聚集同声相应

B.祸从天降助力聚焦同舟共济

C.突如其来助威聚焦同声相应

D.祸从天降助威聚集同舟共济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

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B.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

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C.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

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D.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

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10页,共27页

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精鹫八极,心游万仞”

9.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

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10.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

电正式颁发5G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我国

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华为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华为公司自2009年起着手5G研

究,己实现全系列业界领先自研芯片的规模商用,包括全球首款5G基站芯片组天

罡、5G终端基带芯片巴龙以及终端处理器芯片麒麟980,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

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5G建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B;A

【解析】(1)A.应为“资本的势力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原文第一段为

“消除经济、文化两个领域之间的差异,进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C.违

背原文逻辑,原文第四段应为“既需要强势文化的滋养,更需自己传统的力量,才能得

到创新和发展”。D.“与世界文学交流学习,与世界进行深度接轨”只是中国文学走

向世界的条件之一。相关内容在材料第三段。

(2)B.“中国文学探索与实践的两个系统的对比推导出”错,没有对比;同时,“中

国文学的探索与实践”与“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不是

因果关系。原文第三段为“后者模拟意识流,创作出大异其趣的作品,但这些努力没有

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

(3)A."是一条走向世界的正确道路”错,原文第三段说“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

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这些努力”包括废名、汪曾祺的创作。

答案:

(1)B

(2)B

(3)A

(1)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

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

进行辨析。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

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

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

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

保持一致。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

第12页,共27页

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

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

概括错误等方式。

2.【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

【解析】(1)D.“跟人论战……回击他人中伤”说法错误,原文倒数第四段“当时方

舟子跟他论战,说他蹭雾霾的热点,夸大雾霾的危害,钟南山有理有据地回应了他”,

所以,钟老的回击他人中伤是被动的,并非热爱医生工作的原因,而是做一位耿直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家的体现。

(2)A.“暗含作者对私拍人侵犯钟老肖像权的批评”不妥,事实上,我们估计拍照者

也是在感动之余才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

B.“钟南山一直处在湖北武汉前线战‘疫’”错,原文第三段“从1月18日至清明节,

他一直处在战‘疫前‘线",第一段“1月18日工作一天后,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

第二段“2月1日,他在广州为驰援武汉的战友送行”可知,他有时在武汉,有时在广

州,他一直处在战“疫”前线,但并不是一直处在湖北武汉前线战“疫”。

D.“权威人士宣称的'新冠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错,原文第六段“广东佛山出

现第一个非典病例……北京就有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所以,

权威人士宣称的是“非典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而非“新冠病原”。

故选:C。

(3)根据第一段“84岁的钟南山在1月18日工作一天后,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由于

春运高铁票紧张,他被安顿在了餐厅一角,研究完疫情资料,他疲惫地睡着了”,第三

段''从1月18日至清明节,他一直处在战'疫'前线”概括为:爱岗敬业,专业过硬。

根据第四段“正如2003年非典来袭时他说的那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第五段“钟南山在抗击非典中战功赫赫,拯救了许多生命。如果没有钟南山,抗击非典

的结果可能要改写”概括为:妙手仁心,心怀悲悯。

根据第八段“钟南山意识到如果照此方案执行,不知非典还要多带走多少生命。因为他

尝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第九段“于是他顶住压力,多次疾呼;

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公开挑战权威和朋友”概括为:勇于担责,敢说真

话。

根据倒数第六段“钟南山说:'那时候我就觉得,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

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这是我热爱医生行业的一个原因。'",倒数第五段“做医

生更是骨子里的追求,是他至高的梦。他说,他的中学老师曾经告诉他一句话:人不该

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这句话,钟南山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因为他觉得,治病救人是他的使命”概括为:执着理想,有使命感。

根据第八段“他尝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这位67岁的老人,通

过翔实的研究,最先摸出了非典的基本真相一一'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第九段

“他顶住压力,多次疾呼;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公开挑战权威和朋友”

概括为:挑战权威,治学严谨。

根据最后一段“2020年,武汉战“疫”前期,84岁的钟老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

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毅然挂帅出征”概括为:义无反顾,不怕牺牲。

根据倒数第三段“但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心做一个耿直科学家,不求乖乖听话,但求无

愧于心,因为'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概括为:为人耿直,格尽职守。

根据链接②“他在演讲中引用中国环境保护协会有关统计资料称,每年210万儿童死于

豪华装修,这一数字遭到业内专家的质疑。23日钟南山就引用未经严格证实的数据向

公众致歉”概括为:为人谦逊,知错即改。

答案:

(1)D

(2)C

(3)①爱国/岗敬业,专业过硬;②妙手仁心,心怀悲悯;③勇于担责,敢说真话;④

执着理想,有使命感;⑤挑战权威,治学严谨;⑥义无反顾,不怕牺牲;⑦为人耿直,

恪尽职守;⑧为人谦逊,知错即改。

(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

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

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

出正误。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

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

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

第14页,共27页

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

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地回答性格特征。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3.【答案】【小题1】A

【小题2】

【小题3】

【解析】(1)A.正确。

B.根据原文可知,陈信烦闷的原因不是“一个人居住,没有朋友,太过无聊”,而是

“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他感到一种莫大的失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

西突然之间破裂了”。

C.”因为他已意识到自杀的念头是错误的”不正确,原文第十一段中“为自己把十年

的艰辛当作王牌随时甩出去”,才是陈信感到羞愧的原因。

D.根据原文可知,是新疆的人际关系和谐,上海的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彼此高傲地

藐视着。

故选:A。

(2)画线部分主要写了陈信对往事的回忆,写家庭贫困但“大家挤在一起,再怎么苦

都是暖融融的”,带来家庭的温暖感。通过第二段中前半部分对现实的叙述及第三段回

到现实之中的描写,可以看出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手法,能丰富文章内容;同时,又与

“在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对比,引出“这温暖,吸引着他,吸引着

他归来”;

(3)从“妈妈和他们三个相依为命,什么苦都吃过了。可就因为大家挤在一起,再怎

么苦都是暖融融的”可见,他重视亲情温暖;从“陈信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离电灯开关

最近的地方”可见,他有责任感。从“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

活着,总要有个目的地。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

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可见,他一路走一路思索,

懂得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从“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活着,

总要有个目的地。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自己追

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可见,他对未来充满向往。

答案:

(1)A。

(2)插叙手法。作用:插叙了陈信原来家庭虽然贫困,但非常温馨的种种生活场面,

既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有起伏美。另外,与陈信现在

的烦躁形成对比,突出了陈信郁闷的心理状态。

(3)①重亲情。如文中“这温暖,吸引着他,吸引着他归来”以及后面他面对大哥大

嫂关心时的感动与羞愧;②有责任。如小时候他就“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离电灯开关最

近的地方”以及对未来出路的思考;③能思考、会反省。他一路走着,一路思考,对人

生理想与追求,对亲情,对人生价值观都有深沉的思考和反省;④有决心。如在最后他

虽然认为,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也许要用一辈子的时间,但他仍然坚信,”只要到达,就

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

(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

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

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

理解句子。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

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

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

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

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

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

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

题错误选项的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

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4.【答案】【小题1】B

第16页,共27页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

【解析】(1)“待诏宦者署”的主语是苏武,所以在“武”后面不能断开,排除C、D;

“右曹”,官署名,“典属国”,官职名,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以武著节

老臣”中,“武著节老臣”是一个典型的对人物的判断,主语是“武”,宾语是“老臣”,

所以老臣前不能断开,排除C、D.本句的意思是: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

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

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故选Bo

(2)C.“历史上每个皇帝的年号只能有一个”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

则十几个。

故选C。

(3)A.“引起霍光不满”错误,文章中没有相关信息;“霍光上奏朝廷,免去了苏

武的官职”错误,原文为“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意思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

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故选Ao

(4)①“施”,施与,给;“昆弟”,同昆仲,指兄弟;“故人”,过去的邻里朋友;

译文为: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兄弟和老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②“股

肱”,指腿和胳膊,意辅弼,此处是指辅佐的人;”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状语后置

句;“图画”,名词用作动词,画图象;“法”,模仿,效法。译文为:宣帝思念那些

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于是让人模仿这些人的形体、容貌在麒麟阁给他们画像。

答案:

(1)B

(2)C

(3)A

(4)①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兄弟和老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

②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于是让人模仿这些人的形体、容貌在麒麟阁给

他们画像。

参考译文: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

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

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

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

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

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

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

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

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

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

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

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

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

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

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

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

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

弟的儿子做了右曹。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病亡。

甘露三年,单于才入朝觐见。皇帝思念那些曾经辅佐自己的人,于是让人在麒麟

阁模仿这些人的形体、容貌给他们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

第18页,共27页

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

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5.【答案】【小题1】A

【小题2】

【解析】(1)A.“首联所表达的意思与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稼谓余以善淫,相

同”分析有误,首联所表达的意思是被自己的美貌所误,而不是遭人嫉妒。

(2)尾联“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写的是宫女怀念当初与自己一起在越溪浣纱的

女伴,回想起那时一起采摘芙蓉时的欢歌笑语。表现了她对过往生活的怀恋,对于那种

美好的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回忆当初的美好,与现今进入宫中,备受冷

落的遭遇形成对比,表明了她对自己因容貌美丽却备受冷落的孤寂而心生了怨恨之情。

此诗看似写宫女的怨恨之情,实则是写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受重用的怨恨苦闷。

答案:

(1)A

(2)①对过去生活的怀恋,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因貌美却遭冷落、承受寂寞而产生的怨恨。

③作者借题发挥,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译文: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赏析: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

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美好。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

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

不如丑”(于溃《宫怨》)。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

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

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

腻。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

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

宫女说:“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

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殆荡,鸟声轻碎,

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

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

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板,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

重”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

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绮丽”一格。风是“暖”

的;鸟声是“碎”的一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

死寂的境界相对立;“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

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

联想。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

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

溪声潺潺,笑语连连。“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

借指宫女的家乡。这两句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H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

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

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

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

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

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第20页,共27页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

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仔细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整首诗

的内容进行把握。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

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

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

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6•【答案】【小题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小题2]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小题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故答案为: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字:贤)

(2)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重点字:摧、钩)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重点字:琵、琶)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

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师说》重点句:

(1)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

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

(4)《师说》中土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

羞,官盛则近谀。

(5)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

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7.【答案】大学生攀比心理不可取

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些数码产品也成为了大多数大学生

的必备的配置,每每开学季,给新生购置这些数码产品也成了家长们的一道工序。然而,

一些大学生对这些数码产品的要求甚高,喜欢追逐潮流,光配齐这些数码产品所需的资

金就让很多家长苦不堪言,更何况还有学费、生活费等其他支出。

诚然,上大学配置一些必要的数码产品,这倒也并无不妥,毕竟时代不一样了,数

码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能或缺的必备品之一。但是,手机有必要非得买最新款,

最昂贵的么,电脑有必要非得高配置的么?有些学生甚至非“苹果”不要,动辄要配齐

“三件套”,完全不顾家庭条件是否能承担的起,以至于让自己的父母苦不堪言,默默

流泪。这一切,都是炫富、攀比心理在作怪。

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只顾关

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能让孩子成绩提上去,而去满足孩子一切的要求,自然而然这

让孩子觉得,要什么就得给什么,这是他们应得的。而学校呢,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

起码的道德教育与品德教育早早就排除于课程之外。至于,社会物欲膨胀导致的攀比与

炫富恶俗兴起,更对年轻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那么,面对这种跟风的攀比心态,要如何应对呢?教育专家指出,攀比心理的主动

引导与规避,主要通过合理的自我调节实现负性攀比到正性攀比的转化,摆脱压力的束

第22页,共27页

缚,找到前进的动力,具体的方法包括:

首先,尽可能地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个体和自己的昨天

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从而建立希望体系,帮助个体树

立坚定的信心。横向比较是指个体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

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

节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预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

具体表现为带有鼓励性质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比如,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在心

中默念“其实我也很好”之类的语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较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对新生的攀比心理,家长没必要去迎合,并且有必要该好好给孩子上一课。而学校

对此问题也要有足够的重视,努力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大学教育。作为一名大学生,更

应该清除的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责任与义务,要主动转变心态,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大学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

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

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不同年龄段的一些大学新生追求的

“开学三大件”。“开学三大件",父母为表扬其子女考入大学在开学时送他们的礼品,

而这开学三大件也随着时代在改变。如何认识“开学三大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的

改变,可以从家长、学生、商家等角度分析立意。越来越红火的“开学经济”让商家笑

逐颜开,其背后显露出的是学生之间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隐忧,物质比拼和炫富会让

孩子的精神层面更加苍白。不少学生要求家长购买高价产品都有一种攀比心理,如果家

长不及时引导,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虚荣,养成炫耀式消费的习惯。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大

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应该盲目跟风,做好自己。很多家长表示,买是为让孩

子在同学面前不自卑。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引导孩子。不应该盲目的炫富等。

不如教孩子遵守学校规则,锻炼自己的打拼能力等。也可以从“开学三大件”的变化中

得出,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

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

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参考立意:

1、开学三大件是商家营销的策略与手段;

2、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3、锻炼孩子独立打拼的本领。

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

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

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

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

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

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

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

等。

8.【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