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设计_第1页
统编版(202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设计_第2页
统编版(202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设计_第3页
统编版(202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设计_第4页
统编版(202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教案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老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语言运用:能通过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思维能力: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审美创造: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感受“留白”的意味。【课前解析】关注故事情节:《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关注叙述特点:《桥》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老支书如山般的“站”在桥前形成第一次冲突。第二次冲突是老支书下令过窄桥“党员排在后边”,从而引发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第三次冲突将情节推向高潮,写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再次因党性原则,“揪”出了抢在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第四次则是在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与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关注语言形式:一是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多以一两句短句组成,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中无形中产生顿挫、紧迫之感。二是课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像一根线串联起整个故事。三是小说的留白处很有意味,党员形象如暗线贯穿全文。【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重点)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3.感受“山洪暴发”部分的环境描写及人们的慌乱。4.厘清小说中的四次冲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小说1.出示桥的图片(出示课件3),导入:一座桥能连接两岸,一座桥能跨越天堑,一座桥甚至能带来生存的希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小说。(板书:桥)2.介绍小说。(出示课件4)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字词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5)山洪暴发,老支书指挥群众从木桥撤离,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课文,能够调动他们的思维紧跟课堂节奏,把握小说内容。)2.学习字词。(1)出示词语(出示课件6),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纠正字音。(2)学写字。(出示课件7)关注“咆、哮、嗓、哑、呻”这几个字中口字旁的位置。重点指导“废”字的书写。(出示课件8)三、再读课文,关注情节,梳理冲突1.认真朗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哪些情节?(出示课件9)课文第1—6自然段展示的是“山洪暴发”的情节,第7—23自然段展示的是“组织撤离”的情节,第24—27自然段展示的是“祭奠亲人”的情节。(出示课件10)(板书:山洪暴发组织撤离祭奠亲人)2.读第1—6自然段,思考:文中的村民遇到了一场怎样的天灾?在天灾面前,人们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画一画相关词句并进行批注。(出示课件11、12)预设1:通过“突然、像泼、像倒、咆哮、狂奔而来、跳舞、狞笑”这些环境描写,可以看出暴雨、山洪的突如其来和形势危急。预设2:通过“惊醒、翻身下床、踩进水里、惊慌地喊、你拥我挤地往南跑、又疯了似的折回来、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这些动作描写,可以感受到人们的毫无防备、害怕、慌乱。3.读课文,村民们一起奔向的是一座什么样的木桥?小说围绕木桥产生了哪几次冲突?(出示课件13)村民们奔向的是一座窄窄的木桥。第6—8自然段描写的是第一次情节冲突,村民慌不择路,老汉如山般站在桥前。第10—13自然段描写的是第二次情节冲突,个别人抱怨,老汉坚持原则。第15自然段描写的是第三次情节冲突,一个党员小伙子排在前面,老汉揪出小伙子。第19、20自然段描写的是第四次情节冲突,老汉与小伙子相互推让,希望对方先过桥。(出示课件14)4.小组合作,填写小说信息卡。(出示课件15)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出示课件16、17)复习导入:小说《桥》向我们展示了哪三个情节?山洪暴发、组织撤离、祭奠亲人。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个情节。学习“组织撤离”部分1.感受老支书的形象。(出示课件18)读第7—23自然段,思考:在慌乱的情况下,老支书是如何组织大家撤离的?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想一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板书:老支书)预设:(出示课件19、20)“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看出老支书临危不乱、心系村民。(板书:临危不乱)“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中运用了三个叹号,表现了老支书的镇定果断。(板书:镇定果断)“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报名。’”这句话体现了老支书坚持党性原则。通过“拥戴、望”这两个词可以感受到老支书威信极高。第15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冲上前、揪出、吼道”这些词语体现了老支书的愤怒,可以看出他不徇私情。(板书:不徇私情)“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句话体现了老支书深爱儿子。(板书:……)2.感受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一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1)预设:“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形势危急。(出示课件22)3.文中写了两次“吼道”,有什么不同?面对危急形势,老支书两次“吼道”,第一次是站在党员的角度,体现了他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第二次是站在父亲的角度,体现了他对儿子的爱。三、学习“祭奠亲人”部分读第24—27自然段,小说最后才点名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这些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23)出乎意料的结尾,更能震撼人心,烘托老支书的光辉形象。四、感受人物形象,理解题目深意1.这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老汉形象?(出示课件24)临危不乱、心系村民、镇定果断、威信极高、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沉着无畏、深爱儿子……2.这篇小说以“桥”为题有怎样的深意?(出示课件25)桥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感纽带,这是一座希望桥,一座生命桥,一座责任桥。结构梳理,布置作业1.结构梳理。(出示课件26)2.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7)小练笔:洪水退去,获救的乡亲们又重建了一座新桥,乡亲们想立一块桥头碑纪念老支书,请帮助乡亲们写一段碑词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本文分为“山洪暴发”“组织撤离”“祭奠亲人”三个情节。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这三个情节展开。在组织学习“山洪暴发”这一情节时,我围绕文中的村民遇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