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古代水陆交通的发展:古代陆路交通的发展、古代水上交通的演变。

2.近代交通事业的起步:近代铁路交通的兴起、近代水运事业的变革。

3.现代交通网络的构建:现代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的发展。

4.交通事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水陆交通变迁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2.文化认同感:通过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认同。

3.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交通事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4.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了解交通变迁的同时,思考未来交通发展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掌握水陆交通变迁的主要历史阶段及其特征。

2.理解交通事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难点:

1.分析交通变迁背后的经济、政治、技术等因素。

2.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解决办法:

1.通过制作时间轴和地图,直观展示交通变迁的历史脉络,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交通发展的特点。

2.利用案例分析,讲解交通事业发展的经济、政治、技术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结合现代交通发展实例,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交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其历史思维和现实关怀。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交通事业的影响,预测未来交通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资源-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

-软件资源:历史教学软件、PPT演示文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网络历史资料库、电子地图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提问、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陆交通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吗?它如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展示一些古代与现代交通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交通变迁的魅力和重要性。

3.简短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水陆交通的变迁”,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水陆交通变迁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1.讲解水陆交通变迁的定义,概述其主要历史阶段。

2.使用图表展示古代、近代和现代交通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理解交通变迁的脉络。

3.通过实例,如古代丝绸之路的陆路交通和郑和下西洋的海上交通,让学生了解交通变迁的实际应用。

三、水陆交通变迁案例分析(20分钟)

1.选择几个典型水陆交通变迁的案例,如京张铁路的修建、高速公路网的形成等。

2.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过程、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水陆交通变迁的复杂性。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影响,讨论如何应用现代交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水陆交通变迁相关的主题,如“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2.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1.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等。

2.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3.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水陆交通变迁的基本概念、历史阶段、案例分析等。

2.强调水陆交通变迁在现实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陆交通变迁对现代社会影响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书籍资源:《中国交通史》、《中国近代交通变迁史》等,这些书籍详细记录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

-影视资源:《大国崛起》、《中国交通》等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影像资料,展现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成就。

-网络资源:中国交通博物馆官方网站、中国交通新闻网等,提供丰富的交通历史资料和实时交通新闻,帮助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最新动态。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交通变迁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建议学生观看纪录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感受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网络资源,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最新进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建议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交通博物馆、实地观察交通设施等,增强对交通变迁的直观感受。

-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针对某一特定时期的交通变迁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建议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关于交通变迁的论文或报告,锻炼写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国家重大交通项目,如高铁、高速公路、大桥等,了解其建设过程、技术创新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建议学生关注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了解公共交通、交通拥堵等现实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提高社会责任感。课后作业1.请描述古代陆路交通和海上交通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业示例:

答案:古代陆路交通以官道和商路为主,特点是路面狭窄、坡度大、桥梁少,受地形和气候影响较大。它促进了地区间的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但也受限于交通不便,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海上交通则以海路贸易为主,特点是受季风和洋流影响,航行周期较长。它连接了东西方文明,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2.分析近代铁路交通的兴起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作业示例:

答案:近代铁路交通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也改变了社会结构,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人口流动,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

3.以某一具体城市为例,探讨高速公路建设对该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业示例:

答案:以北京市为例,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北京市的交通状况,缩短了与周边城市的距离,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一体化。高速公路的便捷性吸引了大量投资,推动了北京及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尤其是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4.分析现代交通网络对全球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作业示例:

答案:现代交通网络通过高速铁路、航空、海运等手段,极大地缩短了国际间的距离,加快了货物流通和人员往来,促进了全球化进程。它使得全球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为全球化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5.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的预测及展望。

作业示例:

答案: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将是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智能交通系统将广泛应用,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飞机等将成为常态。绿色交通将得到重视,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的使用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高效交通网络的建设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拥堵问题。未来的交通将更加安全、便捷、环保。板书设计1.水陆交通变迁的历史阶段

①古代水陆交通的特点与发展

②近代交通事业的起步与变革

③现代交通网络的构建与影响

2.交通变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交通与社会变迁的联系

③交通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3.交通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①古代交通工具的创新

②近代交通工具的变革

③现代交通技术的突破

4.交通政策与管理

①古代交通管理的制度

②近代交通政策的演变

③现代交通管理的创新

5.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①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②绿色交通的发展方向

③高效交通网络的构建目标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本节课中,我尝试通过引入历史地图和交通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陆交通变迁的历程,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空间思维能力。

2.我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交通项目,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深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课堂互动不足,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导致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2.在教学方法上,我过多地依赖于PPT演示,可能会使学生过分依赖视觉信息,而忽略了文本阅读和思考的过程。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意识到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期末考试,这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

(三)改进措施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思考,同时也会设置更多的课堂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