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四校(稠城中学北苑中学稠江中学望道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四校(稠城中学北苑中学稠江中学望道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四校(稠城中学北苑中学稠江中学望道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四校(稠城中学北苑中学稠江中学望道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四校(稠城中学北苑中学稠江中学望道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八年级语文校本作业【时间110分钟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书写(3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书写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品山水理趣】一、“山水与文化”主题实践活动(18分)各组同学收集、整理了一些材料并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1.同学分享了他们研究“山水与画卷”的材料,①山水的世界,始终都是人类心灵的阳光雨露,每当我们的心灵聚焦某种困境时,就敞开胸膛的走进山水。让山水的自然景观,赋予灵魂yōu闲自由、给精神滋养启迪,给情绪愉悦美感,给良心感动震hàn,给步履智慧清醒。②虽然我不是从山水的襁褓里分娩出来,但流淌的血脉里,却一直对山水有着一份特别的眷爱。面对大江南北诸多的山山水水,总有一种()的情怀,有走近它亲临它拥抱它的期待。(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yōu()闲②震hàn()(2)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赋予_____A.yúB.yǔ②步履______A.lǔB.lǚ(3)文中划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找出并改正。(4)给语段中“()”处选择合适的成语()A.绵绵不绝 B.依依不舍【答案】(1)①.悠②.撼(2)①.B②.B(3)“悠闲自由”后的顿号使用有误,应把顿号改成逗号。改成:让山水的自然景观,赋予灵魂悠闲自由,给精神滋养启迪,给情绪愉悦美感。(4)B【解析】【小问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1)yōu——悠,悠闲:闲暇安适。(2)hàn——撼,震撼:震动;摇撼。【小问2】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1)赋予:fùyǔ,交给(重大任务、使命)。故选B。(2)步履:bùlǚ,行走。故选B。【小问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划线句“让山水的自然景观,赋予灵魂yōu闲自由、给精神滋养启迪,给情绪愉悦美感”中“赋予灵魂yōu闲自由”动宾短语,“给精神滋养启迪”是偏正短语,前后两者是承接关系,而非并列关系词语,两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将顿号改为逗号。【小问4】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绵绵不绝:形容多,连续不断。B.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根据空处“总有一种()的情怀,有走近它亲临它拥抱它的期待”语境可知,此处表达的是对大江南北诸多山水的情感和期盼之情。结合前后文“流淌的血脉里,一直对山水有着一份特别的眷爱”以及“走近它亲临它拥抱它的期待”来看,这是一种依恋和不舍的感情。应使用“依依不舍”较为恰当。“绵绵不绝”则多形容某种事物持续不断,与上下文不符。故选B。2.第二组同学分享了研究“山水与对联”时搜集的对联。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上联:春光大不同,看_________,抱荷无与青山老。下联: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________A.雨雪霏霏把盏犹吟名士多 B.杨柳依依把盏犹吟名士多C.杨柳依依掩卷常思绿水绕 D.雨雪霏霏掩卷常思绿水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结合上联中的“春光”可知,“雨雪霏霏”描写的是大雪纷飞的严冬景象,“杨柳依依”描写的是杨树柳树依依飘扬的春天的景象,所以选择“杨柳依依”;“把盏犹吟名士多”与上联中“抱荷无与青山老”在字数、词性、内容和平仄相对,而“老”和“掩卷常思绿水绕”的“绕”同为为仄声,平仄不相对,内容也与上联重复了,并未对应下联中的“风气”,所以选择“把盏犹吟名士多”。故选B。3.同学研究“山水与诗文”,请帮助他们完善下列的古诗文名句整理表格。古诗文名句出处亭亭上上松,(1)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2)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夕日欲颓,(3)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三峡》中直接描写水清的句子是(4)___________,(5)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6)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悬泉瀑布,(7)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答案】①.瑟瑟谷中风②.老骥伏枥③.沉鳞竞跃④.(则)素湍绿潭⑤.回清倒影⑥.庭下如积水空明⑦.飞漱其间【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瑟瑟、骥、伏枥、沉鳞、竞、跃、湍、潭、庭、积、漱”等字词容易写错。【悟时代思考】二、“经典与时代”主题实践活动(33分)(一)名著阅读(8分)班级组织“重温经典,走近伟人”之《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会。4.小文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帮她一起完成。人物外貌事件形象(1)____面容消瘦,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住的窑洞,四面简陋,所有财物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朱德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担任全军统帅后,生活和吃穿都跟普通士兵一样,赤脚走路,南瓜充饥。(2)________贺龙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不知疲倦。(3)__________勇敢无畏、沉着大气阅读启示:伟人的成就,除了受时代潮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自身性格品行决定的。5.活动中,小语和小文展开了以下讨论,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小语:毛泽东这样一位天才领袖,真的非常了不起。可是斯诺却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和斯诺谈话时,还松下裤带搜索着什么寄生虫,很不雅;甚至还否认毛泽东是中国的“救星”。这实在有损毛泽东的形象。小文:这样写是因为。【答案】4.①.毛泽东②.艰苦朴素,生活坚毅,与士兵同甘共苦③.示例一:与父亲赴宴,有人想试探贺龙,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他面不改色,眼睛都不眨一下。示例二: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炮火猛烈袭来,部队出现了一些混乱。但贺龙镇定自若地站在阵地上,大声呼喊着指挥部队调整阵型,毫不畏惧那如雨点般落下的炮弹。他沉着地观察着战场形势,果断下达一道道命令,带领战士们顽强抵抗,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示例三:有一次,贺龙与其他革命队伍在战略决策上产生分歧。双方争论激烈,但贺龙并没有被情绪左右。他耐心地听取对方意见,然后以大气的胸怀和卓越的领导智慧,分析各方利弊,提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既尊重了各方的意见,又有利于革命事业的整体发展。5.示例:斯诺的目的不是刻意美化或丑化,而是以客观、真实的态度来记录中国革命和领导人。“光着头在街上走”等细节既体现了纪实性文学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又打破了人们对领袖的刻板印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让读者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接地气的毛泽东。同时,书中没有将毛泽东塑造成绝对的“救星”,这是一种客观的呈现。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并非依靠某一个人,而是众多志士仁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毛泽东作为重要领导人,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坚定的信念和深邃的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全体共产党人、革命群众齐心协力、浴血奋战的成果。(围绕纪实性文学作品的特点、毛泽东立体丰满的形象以及历史记保持真实性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解析】【4题】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1)根据“外貌”是“面容消瘦,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和“事件”是“住的窑洞,四面简陋,所有财物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结合在《红星照耀中国》第1篇里介绍毛泽东形象,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生活节俭,不搞特殊化,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的癖好。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毛泽东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形象特点。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不追求奢华,与普通百姓和士兵保持一致,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知,此处人物是:毛泽东。(2)根据人物是“朱德”,结合“事件”是“担任全军统帅后,生活和吃穿都跟普通士兵一样,赤脚走路,南瓜充饥”可知,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朱德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结合在《红星照耀中国》第10篇里介绍朱德是红军总司令可知,作为全军统帅,他本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他却选择与士兵同甘共苦,这展现了他对士兵的关爱和以身作则的领导风范。同时,这种行为也体现了他生活坚毅的品质,在艰苦的环境中不追求物质享受,坚定地为革命事业奋斗。所以形象可概括为艰苦朴素,生活坚毅,与士兵同甘共苦。

(3)结合贺龙在《红星照耀中国》》第2篇里介绍贺龙形象,从中选择一个典型事件即可。示例1:在革命早期,贺龙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毫不畏惧,毅然拉起武装队伍进行反抗。他带领着为数不多的战士,与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敌人展开激烈战斗。示例2:在一次遭遇战中,敌人的火力凶猛,许多战士心生畏惧,但贺龙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大声鼓舞士气:“兄弟们,不要怕!为了我们的信仰,为了百姓的未来,冲啊!”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奋勇杀敌,最终成功击退敌人。示例3:贺龙曾多次深入敌人腹地进行侦察和突袭行动。有一次,他带领一小队战士乔装打扮潜入敌人占据的城镇。在行动过程中被敌人察觉,瞬间陷入重重包围。但贺龙临危不惧,冷静地指挥战士们边战边退,寻找突围的机会。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亲自端起枪,向敌人猛烈射击,为战士们杀出一条血路。示例4:在一场重大战役前夕,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局势对我方极为不利。许多将领都感到焦虑和担忧,但贺龙却沉着冷静。他召集将领们开会,仔细分析敌人的部署和弱点,制定出详细的作战计划。他沉稳地说道:“大家不要慌,敌人虽强,但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只要我们合理部署,找准时机,一定能取得胜利。”示例5:在战役中,他始终保持冷静,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最终成功扭转局势。有一次,贺龙与其他革命队伍在战略决策上产生分歧。双方争论激烈,但贺龙并没有被情绪左右。他耐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然后以大气的胸怀和卓越的领导智慧,分析各方利弊,提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既尊重了各方的意见,又有利于革命事业的整体发展。这种沉着大气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敬重和信任。【5题】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写法理解。对斯诺写作视角的理解:思考斯诺作为一个西方记者的身份和立场。斯诺以客观、真实的态度来记录中国革命和领导人,他的目的不是刻意美化或丑化,而是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中国领导人。分析斯诺这种看似“有损形象”的描写背后的意图。这种描写可能是为了打破人们对领袖的刻板印象,让读者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接地气的毛泽东。

对毛泽东形象的全面认识:理解这些细节描写并不影响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的形象。毛泽东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也在于他的人性和亲和力。思考这些细节如何丰富了毛泽东的形象。它们让我们看到毛泽东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领袖,也是一个有着普通人生活习惯和情感的人。对历史记录真实性的重要性的认识:强调历史记录应该保持真实性。斯诺的这种写法正是为了呈现真实的历史,让后人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和那些人物。探讨真实的历史记录对我们理解历史和从中汲取经验的意义。只有通过真实的记录,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示例: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毛泽东等人物的描述体现了纪实性文学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行走,与斯诺交谈时自然地松下裤带找寄生虫,展现出他质朴、不拘小节的一面。同时,书中没有将毛泽东塑造成绝对的“救星”,这是一种客观的呈现。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并非依靠某一个人,而是众多志士仁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毛泽东作为重要领导人,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坚定的信念和深邃的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全体共产党人、革命群众齐心协力、浴血奋战的成果。他的形象在书中既高大又真实,既有领袖的风范,又有普通人的亲切,这种多维度的刻画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毛泽东。(二)美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外婆的香橼树①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yuán)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老妇,上到坡道,踮起脚尖,采了三个最大的香橼。她笑吟吟地对我说:“多摘点,回去用蜜腌渍了,就可沏香橼茶喝了。”②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③20世纪40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做各式各样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带大四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头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收入买一大版邮票。她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江南的小红萝卜下来了,她承诺要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吃螃蟹的季节到了,她承诺给孩子寄蟹粉油——她要省下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肉,用油热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④写完信,外婆骑一辆自行车,专门到邮局去寄。她总是疑心路上的邮筒收寄信件要比邮局慢一些。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橼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地上去。三年,河岸边的香橼树真的被她种成了。到了深秋,外婆借了两个大箩筐,来回三趟,一次性把河岸上的香橼都采了回来。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的水分。紧接着,垒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橡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用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橼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捞河泥、种小麦与青稞的孩子手里。⑤外婆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支撑那么多年,始终保持淡定乐观,与她舍得留给自己一点儿精神生活也有关系。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外婆的娘家虽然早已败落,但自己的那些陪嫁,外婆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管了很多年,那些宝贝包括一个可以插梅花的大铜瓶、一个可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德暗花白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简直没有什么用场。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橼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8-9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冽又扑鼻的芬芳。⑥回看外婆这一生,大起大落。17岁前,半条街的娘家商铺伙计们都喊她“大小姐”:结婚后,她不得不成为卖炒货的小贩,后来又在里弄办的小厂成为一名两手都是机油味的女工;最后,她在为居民打酱油的小店中退休,她似乎从未抱怨过什么。她嫁了个像木桩一样少言寡语的男人,文弱书生一般,遇到事只会往她背后躲,家中买100块煤饼也挑不动,还要她一起去挑,她也无一丝怨怼。外婆从不计较她这一辈子为家族、为后辈付出了多少,她只是深信,一条河要不断地朝前走,才可能冲刷出深深的河床,汇聚无尽的溪流与雨水,蹬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汇入大海。⑦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行动。从起了在运河边种树的念头,到从乡下以板车载了树苗回来种,她只花了3天时间;从运河边将香橼摘回来,到晒出可以泡茶的果干,她花了10天时间;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8年和10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在1978年考上大学,这却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⑧外婆离去多年,那些运河河岸上的香橼树还在,每次回到故乡,我就去看望那些树,外婆若有所思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些香橼,听到过拖船的声音,听到过船上人网鱼、炒菜的声音,也听到过源源不尽的水声,它们的香味,比佛手还要好闻。不知道为什么,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选自《读者》2023年1月有删改)6.梳理文本线索,用动词串起外婆与香橼的故事。①__________香橼片②________香橼果7.散文语言独特有味,请从词语的运用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橡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8.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分析外婆的人物形象。9.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①.制/做/制作②.摆/放/闻7.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洗”“切”“晾”“码”“晒”等一系列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外婆制作香橼片时动作的娴熟,表现了外婆的勤劳能干,流露出我对外婆的赞美之情。8.示例:①勤劳俭省,外婆靠做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养大四个孩子,为给西北的孩子制作蟹粉油,节省一个月的肉票;②爱子深切(无私奉献),在最困难时期,也从不吝啬对孩子的生活和心灵的关爱;不辞辛苦给远在西北的孩子做五香萝卜干、蟹粉油;孩子心灰意冷时,一封一封写信抚慰孩子给孩子们带去希望;花三年时间成功种植香橼树,并精心制作香橼片;③淡定乐观,外婆面对家道中落,仍然能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并给孩子们带去希望;④有风雅情趣(舍得给自己留精神生活/热爱生活),外婆串香橼果给衣服熏香;保留嫁妆中用处不大的精美盘子,并放上香橼取香;⑤睿智豁达,外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劝说远在大西北插队的子女不要丢了书本,最后子女都考上大学并从外婆身上领悟到生活真谛。9.①结尾这句话写出了“我”闻到香橼气味,内心淡定从容,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②同时,“香橼”记录了外婆克勤克俭、温柔而有力量的人生故事,所以它的清香也象征着外婆坚韧能干,乐观淡定,勇往直前的美好品行。③因此,“香橼”在作者心中,既是外婆的化身,同时也寄托了外婆给予儿孙们连绵不断的希望,这种希望也将鼓舞着我勇敢战胜困难,对未来充满希望。【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外婆在艰苦生活中乐观坚定、不畏艰难的形象。香橼树不仅是外婆生活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她的坚韧和对家庭的无私付出。文章细致描写了外婆对香橼的种植、制作,以及她对家人的深切关爱,展现了家族之间的深厚感情。外婆在物质困乏的年代里,依然追求精神生活,为后代打开了希望的道路,令人感动。文章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引人深思。【6题】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线索。题目要求梳理文本线索,用动词串起外婆与香橼的故事。这意味着需要从文本中提取与外婆和香橼相关的主要事件,并选用恰当的动词进行概括和串联。①空:结合第④段“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的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橼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用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橼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捞河泥、种小麦与青稞的孩子手里”可知,这里详细描写了外婆制作香橼片的过程,根据①空后面的“香橼片”可知,这里可填“制”或“做”或“制作”;②空:结合第⑤段“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橼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8-9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冽又扑鼻的芬芳”可知,这里主要讲述的是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把采回来的香橼果摊放在盘子上,结合此空前面的“串香橼果”,可知这空可填“摆”或“放”或“闻”。【7题】本题考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句子里“洗净”“切成”“晾干”“拿出”“码好”“密封”“平摊”“晒”等,这些动词准确地描写了外婆制作香橼片的一系列动作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外婆制作香橼片时的场景,富有画面感。形容词“珍贵”,这个词突出了在当时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糖的来之不易以及外婆对制作香橼片的用心。通过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和对糖的特殊形容,可以感受到外婆对孩子深深的爱。在艰苦的岁月里,外婆想尽办法为远在大西北的孩子制作香橼片,这份爱令人动容。同时,也能体现出外婆的勤劳和心灵手巧,她善于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8题】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第③段“20世纪40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做各式各样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带大四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头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收入买一大版邮票。她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可知,外婆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贫寒外公后,靠做小生意带大四个孩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抱怨,始终保持淡定乐观,在孩子们插队、生活艰苦的情况下,她积极想办法给孩子寄美食、种香橼树,为孩子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由此体现了外婆的坚强乐观;结合第③段“她要省下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肉,用油热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第④段“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橼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地上去”可知,外婆省下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时刻牵挂远在大西北插队的孩子,买完米、油后就用剩下的收入买邮票给孩子写信,承诺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寄蟹粉油等,还种香橼树,制作香橼片寄给孩子,关心孩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鼓励孩子读书,由此体现了外婆勤劳节俭、关爱子女;结合第⑤段“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外婆的娘家虽然早已败落,但自己的那些陪嫁,外婆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管了很多年,那些宝贝包括一个可以插梅花的大铜瓶、一个可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德暗花白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简直没有什么用场。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橼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8-9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冽又扑鼻的芬芳”可知,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年月,外婆也会把陪嫁物品小心翼翼地保管,用香橼为衣服熏香,把香橼摆放在盘子里,为生活增添色彩和芬芳,体现出她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由此体现了外婆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的人;结合第⑦段“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行动”“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8年和10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在1978年考上大学,这却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可知,外婆不抱怨生活,而是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生活,劝说在外插队的儿女要读书,这体现了外婆的睿智豁达。【9题】本题考查理解句子。作答时首先理解这句话本身的意思。“闻到它”中的“它”指香橼的香味,表明香橼的味道给“我”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让“我”觉得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心平气和地面对;然后回顾全文,思考香橼与外婆的关系。香橼树是外婆种植的,香橼片也是外婆制作并寄给孩子,香橼贯穿了外婆的许多故事和行为。接着分析外婆的人物形象和香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外婆在艰苦的生活中始终保持淡定乐观、坚韧不拔,为家庭付出,从不抱怨。她的这些品质通过香橼树和香橼片得以体现。香橼不仅仅是一种水果,它可能象征着外婆的精神、爱和希望。“我”从外婆与香橼的故事中汲取了力量,外婆的精神通过香橼传递给了“我”。(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小语和小文想在中秋国庆假期去浙江博物馆,去之前,他们俩搜索并阅读了相关的展馆新闻,为参观博物馆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材料后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杭展出【本报讯】①9月17日起,“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对三星堆感兴趣的观众可至现场,一睹文物真容。②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该展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为载体,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勾勒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此外,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传奇故事,也将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③展馆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由序厅、三个内容单元,以及尾厅构成。走进序厅,一件高262厘米的青铜立人像矗立于展馆入口,它的神秘与威严,好似在召唤着观众一起探索古蜀文明正式开始。第一单元“人间物语——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从古蜀人的生存环境,介绍他们的物质生活,探讨古蜀文明产生的条件。第二单元“群巫之舞——古蜀先民的祭祀大典”,介绍古蜀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职务——“巫”,帮助观众了解“巫”的人员构成,并介绍古蜀国祭祀活动使用的各种器物。第三单元“神国万象——古蜀先民的信仰之源”。人们在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与太阳、鸟、虎、蛙、蛇等自然景象或生物有关的意象。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本单元向观众介绍古蜀人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④该展利用“人—巫—神”的故事线将古蜀文明置于古代文明的视角中进行解读,通过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带领人们一步步揭开古蜀谜团,让古蜀文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只是“神秘”,还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让观众感受到包含古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宽容与博大精深。《美术报》)【材料二】这个展馆突然火了!浙博最新通知:延长开放时间,改为现场购票①中秋假期第一天,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西湖美术馆的“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吸引到了大量观展游客。②有游客在抖音上传了展馆外拍摄的视频,在视频中,展馆外等待的游客不少。③浙江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后参观人数比较多,我们也在和合作方沟通中。”④19日晚,浙江省博物馆发布关于“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最新观展公告——针对中秋假期第一天“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观展人数较多以及部分观众的建议,浙江博物馆对预约、购票、参观等服务作如下调整:⑤中秋国庆假期延长开放时间、增加观展人数。为更好地服务观众,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展览每天预约人数从2000人增加至3500人。其中上午9:00—13: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300人,下午13:00—17: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500人,晚上17:00—20:00时河段可预约人数700人。⑥暂停网上售票,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线上预约仅支持预约当天观展时间。观众预约成功后,凭预约码现场购票。预约通道:搜索微信公众号“浙江省博物馆”,点击菜单栏“参观预约”——“参观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此为本次收费展唯一预约平台)。针对之前没有购票的观众,请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针对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请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观展。(《钱江晚报》10.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杭展出》这则新闻属于消息,结构按照“金字塔结构”,导语放在首段,简洁交代“三星堆”在杭展出的主要事实,后文是对展览更具体详细的介绍。B.我们可以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领略古蜀先民理性严谨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衰转盛的传奇故事。C.同学们选择普通的周末(非国庆中秋假期)前往观看“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可选在晚上7:00,场馆还未闭馆。D.“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在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没有购票的观众,要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还需要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观展。11.阅读材料一,根据新闻内容,选择采访对象,推测采访问题,请还原采访提纲。采访对象(1)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本文的采访对象A.浙江省博物馆经理B.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C.参加展览的观众采访目的了解展览的布局情况及其意义。采访问题a.此次展览共计多少文物?(2)b.___________________c.这样布局有什么重要意义吗?12.小语和小文两位同学对这两则新闻内容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他们的讨论片段。(1)小语:我觉得材料一的标题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我想改换一个,【甲】《神秘“三星堆”亮相西子湖畔》和【乙】《三星堆文物来杭州,观众直呼大开眼界》这两个标题,你觉得哪个更好?小文:我觉得换成__________更好(填甲或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语:你说得有道理。(2)小文: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第一特点,在材料一、材料二中,我感觉作者在下面这两句话的表述上十分严谨,你能选择一句分析吗?【甲】展馆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乙】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小语:我试试,我选____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语:新闻中引用别人的话,叫作“引语”。材料二也有引语,你找到了吗?小文:找到了,就是这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语:你找得真准,此话一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用)【答案】10.D11.①.A②.这些文物是怎样布置安排的?关键词:布置或布局12.①.甲②.该标题准确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三星堆”、地点“西子湖畔”是该新闻最有价值的要素,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同时该标题采用拟人的手法,“亮相”写出了三星堆像人一样展现自己的魅力,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乙标题与内容不相符,新闻内容并没有提到观众的反应。③.示例一:甲④.量词准确严谨,(或标点准确,“/”表示或)用“件或组”同时来修饰文物的数量,有些文物是单件统计数量的,有些文物是多件组合一体的,简洁又准确。示例二:乙限定了闭馆延长时间的时间段,只在中秋和国庆假期,不包含其他日期,用词准确严谨。⑤.开展后参观人数比较多,我们也在和合作方沟通中。⑥.从侧面体现了参观展馆观众数量之多,增添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照应了新闻标题,顺势引出下文浙江博物馆更改增加允许参观人数的内容。【解析】【10题】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A.按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事实,符合“倒金字塔结构”,选项“金字塔结构”错误;B.结合材料一第②段“此外,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传奇故事,也将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可知,“领略古蜀先民理性严谨的审美思潮”是错误的;C.结合材料二第⑤段“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可知,选择普通的周末“可选在晚上7:00,场馆还未闭馆”是错误的;因为平时不延长时间,17时已闭馆;故选D。【11题】本题考查采访提纲的设计。(1)结合材料一第②段“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可知采访对象最有可能的是浙江省博物馆人员,因为浙江省博物馆是主办方,其他两个只是协办,可能对展览的整体情况不太了解,所以可排除B。根据题干中此次采访目的“了解展览的布局情况及其意义”可知,参加的观众对这一情况并不了解,所以不能采访观众,由此排除C。故选A。(2)针对“展馆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由序厅、三个内容单元,以及尾厅构成”以及第三个小问题“c.这样布局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可知,上面这个问题可提问关于展览的布局。示例:这些文物是如何布置的?【12题】(1)本题考查标题赏析。①甲②“神秘‘三星堆’亮相西子湖畔”这个标题概括了新闻最主要的要素:三星堆、西子湖畔,点明了新闻的主体和新闻的地点,这部分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也是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到标题上,一句话就能让读者明白新闻的主要内容,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继续往下看;如果不感兴趣,看标题就知道发生了什么新闻;“亮相”一词,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乙标题与内容不相符,新闻内容并没有提到观众的反应。所以用乙标题,与内容不符。(2)本题考查语言准确性。如选甲。“139件/组”,“65件/组”量词使用严谨准确,因为有的文件是单个的,有的文件却是多件一体的,因此用“件/组”表示,准确简明。如果只用“件”不能清楚地说明展品的分组,如果只用“组”,则数量不具体,所以用了“件/组”这个量词。如选乙。乙句中,“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时间限定严格,只是“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不包括其他时间,加上这样的限制时间的词,不会让人产生误会,防止观众白白跑一趟,却不能参观,这个词体现了文章用词准确严谨。(3)本题考查引用及作用分析。第一空,根据提示“新闻中引用别人话叫作‘引语’”,从材料二的“浙江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后参观人数比较多,我们也在和合作方沟通中’”可找到第一空答案:开展后参观人数比较多,我们也在和合作方沟通中。第二空,通过“浙江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之口,侧面写出了参观展馆观众数量之多,增添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照应了新闻标题中的“这个展馆突然火了!”,引出了下文的“19日晚……针对中秋假期第一天‘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观展人数较多以及部分观众的建议,浙江博物馆对预约、购票、参观等服务作如下调整”。【继文化血脉】三、“领悟与传承”主题实践活动(16分)(一)古诗鉴赏13.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平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A.《钱塘湖春行》全诗以“春”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写出了一路所见西湖的美好景象。B.“绿柳才黄半未匀”一句,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其中“才”“半”两字,更突出了“早”的特点。C.《城东早春》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写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又含蕴深刻。D.《钱塘湖春行》和《城东早春》都是写早春,都善于写出对景物细腻新鲜的感受。【答案】A【解析】【导语】《钱塘湖春行》通过描绘西湖的早春景致,从孤山寺到白沙堤一路景色秀丽,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白居易用诗情画意表现了自然之美。《城东早春》则通过描写初春柳色和即将繁花似锦的景象,表达了春天初至的清新与期盼。杨巨源注重细节刻画,展现诗家眼中新春的独特韵味。两首诗都通过细腻描写,传递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A.《钱塘湖春行》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写出了一路所见的西湖美好的早春之景,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景的喜爱之情;故选A。(二)(14分)阅读下列文言选文,完成相关问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⑤方至,造门⑥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戴安道:戴逸,字安道。④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⑤经宿:一整夜,⑥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1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2)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3)四望皎然__________________(4)经宿方至__________________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B.经宿方至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C.兴尽而返人不知而不愠《论语》D.何必见戴何夜无月《记承天寺夜游》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17.甲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苏轼与王子猷都曾夜找好友,请你借助下列表格比较这两段文字的异同点。

不同点相同点起因结果人物个性【甲】(1)____找到同乐者随缘自适乐观豁达(4)____【乙】夜大雪,忽忆(2)____(3)____【答案】14.①.考虑,想到②.大概是③.……的样子④.到15.B16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17.①.月色美丽,心情愉悦,念无与为乐者②.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旷达的胸襟,都是因触景生情而想找自己好友叙旧抒怀。③.兴尽而返,没见到友人④.潇洒率真,任性放达【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材料选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苏轼的文字展现了他在月夜中偶得闲情,与友人张怀民共同领略夜色、感受自然的怡然自得和豁达心态。他将月夜描绘得如诗如画,同时流露出一种难得的闲人情怀。相较之下,王子猷的故事则表现出随性而不拘一格的人生态度,他在大雪夜中凭着心意前往造访友人,表现的是一种即兴的洒脱与知己般的珍重友谊。两者均表现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境界。【14题】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2)句意: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

(3)句意:四处望去,一片洁白。然:……的样子。

(4)句意:经过一夜才到达。至:到。【15题】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指代戴安道/结构助词,的;B.两个“至”都是动词,“到达”的意思;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D.疑问词,为什么/疑问词,哪;故选B。【16题】本题考查文言文停顿。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句意:于是起身徘徊,吟咏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因起彷徨”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动作表述,其后应断开;“咏左思《招隐诗》”是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忆戴安道”也是动宾结构,且“忽”通常放句首,因而“忽”前面应断开。故断句: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17题】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和对比阅读①空:《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提到“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由此可知,甲文的起因是苏轼看到月色很美,想要找个人一起欣赏这美景,却没有同乐之人,所以想到了张怀民。所以应填入“月色美丽,心情愉悦,念无与为乐者”;③空:乙文讲述王子猷雪夜想起戴安道,于是连夜乘船去拜访他。文中提到“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即王子猷经过一夜到达戴安道家门口却不进去,又转身返回。所以应填入“兴尽而返,没见到友人”;④空:王子猷在雪夜因为想起戴安道就立刻乘船去拜访,经过一夜到达后却不进门而返回,还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随性洒脱、率性而为,不受世俗拘束。所以这里可填入“潇洒率真,任性放达”;②空:作答时可从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两篇文章的相同点。甲文中苏轼因月色而起兴,寻找张怀民共享美景;乙文中王子猷因雪夜而忆友人,连夜去拜访。两篇文章中的人物都是在夜晚因为某种情境而产生找好友的念头,并且都展现出一种对自然、对友情的独特感悟和随性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旷达的胸襟。所以这里可填“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旷达的胸襟,都是因触景生情而想找自己好友叙旧抒怀”。【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王子猷住在山阴时,一天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于是起身徘徊,吟咏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口却不进去,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思人生选择】四、“记录与抒写”主题实践活动18.按要求写作。同学们,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美是妈妈饱含深情做的一日三餐,美是老师那谆谆教导的话语,美同学诚心诚意的祝福,美是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其实,美,就在身边。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请以“身边的美”为题目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②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