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选择题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的指定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答案〗无效。3.答题前,请将姓名、考号、试卷类型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涉及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C.F1出现一定性状分离比来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的遗传现象〖答案〗D〖祥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析】A、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涉及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B、在实践中,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B正确;C、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子一代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D、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连锁和交换、母系遗传等现象,D错误。故选D。2.图①和图②是某高等动物中处于分裂状态的两个细胞。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②子细胞可能会继续发生图①过程变化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的值相同C.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下一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将减半D.图①与图②上一时期,细胞中均含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和8个核DNA分子〖答案〗D〖祥解〗题图分析:图中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详析】A、图②子细胞若为原始生殖细胞,则可继续发生图①过程变化,A正确;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的值相同,都是1:2:2,B正确;C、图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下一时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每条染色体上DNA数将减半,C正确;D、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该细胞上一时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图②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产生四分体,D错误。故选D。3.某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有一个基因型为ABc(不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bC、Abc、abc B.ABc、abC、abCC.AbC、aBC、aBC D.ABC、abc、ABC〖答案〗B〖祥解〗正常情况下,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详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c的精子,说明含A、B和c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b和C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c的精子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另3个精子为ABc、abC、abC。故选B。4.下图是不同基因的位置关系,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A. B. C.D.〖答案〗A〖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和D、a和d基因连锁,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符合题意;BCD、B/B和A/a、A/a和C/c、C/c和D/d均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均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人类中秃顶和非秃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为BB时,无论男女都表现为秃顶;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bb时,无论男女都表现非秃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自然人群中,秃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生物体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C.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使杂合子的表现型不同D.非秃顶的男女婚配所生后代都是非秃顶〖答案〗D〖祥解〗分析题干: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男性中,BB表现为非秃顶,Bb和bb表现为秃顶。在女性中,BB和Bb表现为非秃顶,bb表现为秃顶。【详析】ABC、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秃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这也说明生物体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而这种差异与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有关,ABC正确;D、非秃顶的男女婚配,若女性为杂合子,则后代男孩可能是秃顶,D错误。故选D。6.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B.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C.F2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D.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白眼雌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中白眼均为雄性,红眼均为雌性,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另一对相对性状的果蝇杂交,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说明长翅对产残翅为显性,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B、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二者杂交产生的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B正确;C、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2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这些雌雄果蝇交配的结果依然为残翅白眼,即子代表型不变,C正确;D、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见,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A。7.某种珍贵的鸟类(2n=68,性别决定为ZW型)幼体雄雌不易区分,其羽色由Z染色体上的白色基因(A)和黑色基因(a)控制,雌鸟中黑色个体产蛋能力较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雌鸟产生卵原细胞的过程中会形成34个四分体B.正常情况下,白色雄鸟细胞中最多含有4个A基因C.为得到更多产蛋能力较强的雌鸟子代,应确保亲本雄鸟为黑色D.在黑色雄鸟与白色雌鸟杂交产生的子代幼体中,雌雄较易区分〖答案〗A〖祥解〗某种珍贵的鸟类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性和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Z和ZW,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雄性黑羽的基因型为ZaZa,雄性白羽的基因型为ZAZA和ZAZa,雌性黑羽基因型为ZaW,雌性白羽基因型为ZAW。【详析】A、雌鸟的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B、白色雄鸟的基因型为ZAZA或ZAZa,其中基因型为ZAZA的细胞有丝分裂时最多含有4个A基因,B正确;C、雌鸟的Z染色体来自亲本雄性个体,因此为得到产蛋能力较强的雌鸟子代(ZaW),应确保亲本雄鸟为黑色,C正确;D、黑色雄鸟(ZaZa)与白色雌鸟(ZAW)杂交产生的子代幼体中,雌性均为黑色,雄性均为白色,雌雄较易区分,D正确。故选A。8.如图所示是某一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根据此图可以推断出()A.2细胞内一定不含该致病基因 B.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C.1、3和4个体基因型肯定不同 D.3一定是该病基因纯合子〖答案〗B〖祥解〗据图可知: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详析】A、如果该病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细胞内含有该致病基因,A错误;B、据图可知,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可能为显性遗传病,B正确;C、如果该病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3和4个体都是隐性纯合子,基因型都是相同的,C错误;D、如果该病表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者伴X显性遗传病,3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B。9.下列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B.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能提取出S型细菌C.用被、同时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标记的细菌,释放的部分子代噬菌体含〖答案〗D〖祥解〗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析】A、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菌内存在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艾弗里等人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即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A错误;B、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不会产生S型细菌,故从小鼠体内不能提取出S型细菌,B错误;C、由于只能检测放射性的有无而不能检测出是哪种元素的放射性,因此要用被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C错误;D、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能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合成子代DNA的原料来自细菌,细菌不含32P,因此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只有部分含有32P,D正确。故选D。10.一个双链都被标记的DNA分子,放在的培养基中复制3次,得到含的DNA分子数目是()A.1 B.2 C.6 D.8〖答案〗B〖祥解〗DNA分子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详析】因为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复制DNA的子链。一个双链都被14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15N的培养基中复制3次,得到8个DNA分子,其中只有2个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含有14N,其余的DNA单链都只含有15N,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tRNA上,碱基构成相同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答案〗D〖祥解〗RNA分为mRNA、tRNA和rRNA等,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具有运载氨基酸的作用。构成DNA的碱基是A、T、G、C,构成RNA的碱基是A、U、G、C,故它们的碱基构成不完全相同。【详析】A、对于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而言,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A错误;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具有运载氨基酸的作用,DNA和tRNA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构成DNA的碱基是A、T、G、C,构成tRNA的碱基是A、U、G、C,B错误;C、对于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而言,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DNA和mRNA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构成DNA的碱基是A、T、G、C,构成mRNA的碱基是A、U、G、C,C错误;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构成DNA的碱基是A、T、G、C,构成mRNA的碱基是A、U、G、C,故它们的碱基构成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D。12.如图,图甲、乙分别是水稻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中的某两个阶段示意图,图丙为两图中某一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酶1、酶2、酶3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内B.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C.图丙为图甲的部分片段放大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核苷酸〖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甲图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形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是复制过程;乙图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分别为模板,形成一条新的子链,且含有碱基U,所以是转录过程,丙图是转录过程的放大。【详析】A、图甲表示DNA复制过程,乙表示转录过程,酶1、酶2为DNA聚合酶,酶3为RNA聚合酶,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A正确;B、甲过程,即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乙过程转录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和分化的细胞中,B错误;C、丙图中有碱基U,因此,丙是转录是乙图的部分片段放大,C错误;D、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D错误。故选A。13.“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某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链上任意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B.催化该过程的酶为逆转录酶C.b链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该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原料为核糖核苷酸〖答案〗B〖祥解〗题图分析:该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单链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详析】A、图示过程为逆转录过程,a(RNA)未必具有翻译模板功能,因此,其上的3个相邻碱基,未必组成一个密码子,A错误;B、图示为逆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为逆转录酶,B正确;C、b为单链DNA,相邻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C错误;D、该过程为逆转录,产物是DNA,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B。14.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胰岛B细胞中无基因1和2C.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M1、M2是转录形成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是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详析】A、过程②是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基因数量没有改变,胰岛B细胞也有基因1和2,B错误;C、M1、M2体现了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C正确;D、老年人细胞中含有M2(酪氨酸酶的基因),也能合成酪氨酸酶,只是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故选C。15.下列与“表观遗传”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父母的生活经历可以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遗传给后代B.表观遗传中DNA序列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未改变C.组蛋白乙酰化可导致基因被读取进而转录D.DNA甲基化会影响其中的遗传信息的表达〖答案〗B〖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父母的生活经历可以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遗传给后代,这种遗传现象称为表观遗传现象,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A正确;B、表观遗传中DNA序列不发生改变,但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B错误;C、RNA聚合酶可以识别和结合启动子,进而驱动转录过程,组蛋白乙酰化会通过影响RNA聚合酶的结合而影响基因表达,故组蛋白乙酰化可导致基因被读取进而转录,C正确;D、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DNA甲基化会影响其中的遗传信息的表达,D正确。故选B。1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部分改变而发生的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答案〗D〖祥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详析】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这会导致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C、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和外因(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即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C正确;D、基因突变的突变率是很低的,但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环境,D错误。故选D。17.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B.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植株一般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比较大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属于有利变异〖答案〗D〖祥解〗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详析】A、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几倍体;A正确;B、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无论体细胞中可以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B正确;C、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C正确;D、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错误。故选D。1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用的实验材料有蚕豆、洋葱、大蒜等B.低温处理材料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无法分裂C.在用15%的盐酸解离之前,实验材料必须确保有生命活力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低温下纺锤体的变化〖答案〗A〖祥解〗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步骤及试剂:(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详析】A、“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常用的实验材料有蚕豆、洋葱、大蒜等,能进行分裂的植物细胞,A正确;B、低温处理材料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抑制着丝点分裂,着丝点的分裂是由基因控制的,B错误;C、在用15%的盐酸解离之前,实验材料采用卡诺氏液固定并用95%的酒精冲洗后,此时实验材料已经没有生命活力,C错误;D、该实验的目的是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作用机制,D错误。故选A。19.蜗牛的有条纹(A)和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在无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30%,21% B.30%,42% C.70%,21% D.70%,42%〖答案〗D〖祥解〗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概率。【详析】在一个地区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aa)占15%,则有条纹(Aa)占30%,因此A基因的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55%+1/2×30%=70%,a的基因频率=1-70%=30%;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即A的基因频率=70%,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故选D。20.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出现创造了条件C.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出来,全球气温升高D.约4亿年前出现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答案〗C〖祥解〗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如A、B、D;工业的发展导致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属于生态环境问题。【详析】A、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B、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C、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出来,全球气温升高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进化,C正确;D、陆生植物的出现,改善了陆地的环境,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提供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一)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A基因控制显性性状,a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红果番茄自交子一代有红果,也有黄果。回答下列问题:(1)红果和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2)亲本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是_____。(3)子一代中,红果和黄果的比例是_____,子一代红果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4)若子一代黄果植株自交,其后代的表型是_____,基因型是_____。(二)豌豆就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看,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种类型。现有纯合黄色圆粒与纯合绿色皱粒杂交得到F1,再用F1自交得到F2,实验结果见下表。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例甲乙丙丁9331(5)上述分析表明,有________对相对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表中乙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丁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三)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园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遗传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绿色皱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8)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黄色皱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10)亲本中黄色圆粒豌豆能产生____________种配子,遵循____________规律。〖答案〗(1)红果(2)Aa(3)①.3:1②.AA:Aa=1:2(4)①.黄果②.aa(5)①.2②.子叶的黄色和绿色③.种子的圆粒和皱粒(6)①.2②.绿色皱粒(7)yyrr(8)①.黄色皱粒②.绿色圆粒(9)①.YyRr②.Yyrr③.yyRr(10)①.4②.自由组合〖祥解〗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1)红果番茄自交子一代有红果,也有黄果,说明红果是显性性状。(2)红果番茄自交子一代有红果,也有黄果,说明亲本红果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3)Aa自交,则子一代中A_:aa=3:1,红果和黄果的比例是3:1。子一代红果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2。(4)子一代黄果植株为aa,自交其后代为aa,表型是黄果。(5)上述分析表明,有子叶的黄色、绿色和种子的圆粒、皱粒两对相对性状。(6)根据表格可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后代为黄色圆粒,则黄色和圆粒为显性,假设豌豆子叶颜色由Yy控制,种子圆粒、皱粒由Rr控制,则F1为黄色圆粒YyRr,则后代Y_R_:Y_rr:yyR_:yyrr=9:3:3:1,则乙可能为Y_rr(YYrr、Yyrr)或yyR_(yyRR、yyRr),有2种基因型。丁为yyrr绿色皱粒。(7)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则绿色皱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8)亲本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9)根据子一代中性状分离比为1:1:1:1,所以亲本中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绿色皱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则后代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黄色皱粒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10)亲本中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YR、Yr、yR、yr共4种配子。22.Ⅰ.图像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_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___。(2)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___。(3)图C细胞名称为___。Ⅱ.某雄性生物体细胞内的核DNA含量为2a,如图2表示某过程的核DNA变化。图3表示某动物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变化柱形图,据图回答:(4)图2中从A到G表示的是___过程。(5)图2中能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时期是___(用字母表示)。(6)图2中由H→I,DNA的含量又增加一倍,恢复到原来的数目,是通过___作用使两配子结合成合子。(7)图3中可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的是___(用字母表示)。〖答案〗(1)①.4

②.A(2)①.DNA(染色体)复制②.AB(3)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4)减数分裂(5)C~D

(6)受精(7)Ⅲ〖祥解〗分析图1: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1中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图示是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内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A~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I~K表示有丝分裂间期,K~N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O~P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分析图3: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解析〗(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图中A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中期,BC进行的是减数分裂,B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C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2)图1中曲线的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染色体)的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1变为2;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因此图1细胞分裂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中的A、B。(3)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题目中没有指出动物的雌雄,且C细胞均等分裂,C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4)图2中A~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从A到G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5)图2中A~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能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时期是C~D。(6)图2中A~G表示减数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I~K表示有丝分裂间期,H~I过程中DNA恢复到原来数目是通过受精作用实现的。(7)图3中Ⅲ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可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的是图3中的Ⅲ。23.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________期。细胞中的细胞器________和________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_酶,B是________酶。(3)甲图中,DNA复制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4)写出乙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7________,10________。(5)从乙图看,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①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________,碱基排在内侧。〖答案〗(1)①.分裂间②.叶绿体③.线粒体(2)①.解旋②.DNA聚合(3)半保留复制(4)①.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5)①.反向平行②.脱氧核糖和磷酸③.基本骨架〖祥解〗分析甲图可知,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解旋酶,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解析〗(1)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主要发生DNA复制,可见DNA

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细胞中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2)分析题图可知,A酶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因此是解旋酶,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3)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复制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图乙是DNA分子平面结构,7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胸腺嘧啶)组成,所以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5)从乙图看,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①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24.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结构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问题:(1)玉米的甜味受基因D/d控制,已知基因(D)是由基因(d)突变来的,二者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2)现把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在一块试验田里,为了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将间行种植的两个品种玉米相互授粉,甲组同学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2出现性状分离,甜玉米约占1/4,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同学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约9/10非甜玉米、1/10甜玉米。乙组可能在套袋、_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存在问题导致出现上述结果。(3)研究发现另一对基因E/e也能控制玉米的甜度,其中甜味基因e和甜味基因(D或d)在提高蔗糖含量方面有等效作用,二者叠加使玉米甜度增加,则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_________。(4)现有基因型为DdEe的玉米,利用测交实验验证D、d和E、e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2)①.非甜②.授粉(3)ddee(4)非甜∶甜∶超甜=1∶2∶1〖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