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肉系统概述一、肌肉的发生与功能?二、昆虫肌肉的特点?①数量多:1条肌肉=1个肌细胞=1条肌纤维②只有横纹肌③无真正的肌腱第一节肌肉的种类及排列蚕儿的肌肉根据其着生的位置和作用范围,可分为体壁肌(包括附属肢肌)、内脏肌和体壁内脏肌三类:一、体壁肌是指两端都着生于体壁上,专门负责体躯及附属肢运动的肌肉,它主要由平行的肌纤维组成。二、体壁内脏肌是指肌肉的一端着生于体壁上,而另一端着生于内脏上的肌肉,其作用是固定内脏器官。三、内脏肌是指包围在各内脏器官外面,专司内脏器官运动的肌肉,可区分为纵肌和环肌。内脏肌已经介绍过,故本节主要介绍体壁肌和体壁内脏肌。一、体壁肌可以概括为头部体壁肌、胸腹部体壁肌和胸腹足体壁肌1、头部体壁肌:简称为头部肌肉,它位于头壳内,主要分布于口器、触角的内面,分别称上唇、上腭、下唇、下腭、触角肌肉。从机能上看,头部肌肉可分为收肌和展肌或者屈肌和伸肌,其作用主要有二:控制头部运动和控制各附肢的运动。2、胸腹部体壁肌(1)根据肌肉的排列方向,可区分为:纵肌:与体纵轴平行的肌肉。横肌:与体纵轴垂直的肌肉。斜肌:与体纵轴呈锐角或钝角的肌肉(2)根据肌肉在环节上的位置可分为:内节肌:肌肉的两个端点都在一个环节内,根据其长短又可分为:半节肌、3/4节肌、1/4节肌。外节肌:肌肉的两个端点在两个以上环节的肌肉,又称跨节肌。(3)以纵走气管为界区分为:背面肌肉和腹面肌肉。(4)据层次可分为:内层:肌肉宽而长,全部是纵肌,可使腹部缩短或伸长,并使体躯弯曲和爬行。蚕儿全身的运动主要取决于该层。中层:主要为纵肌和斜肌,长度次于内层,能使体躯相侧面弯曲。外层:肌肉较短小,多为斜肌,能使体节弯曲、收缩,并与附属肢的运动有关。总之,幼虫胸腹部肌肉以内层最长,中层次之,外层最短。蚕体全身的运动,主要依赖于内层肌肉的活动,而体部其他肌肉则主要控指一个环节的运动。3、胸腹足肌肉排列较复杂,可大致分为展肌(伸肌)和屈肌(收肌)。展肌(伸肌):多着生于足的外侧方屈肌(收肌):多着生于足的内侧方二、内脏肌包围在各内脏器官的外面,有的整齐排列呈纵肌和环肌,也有的交织成规则的网状肌肉。其作用是控制内脏器官的伸缩和蠕动。三、体壁内脏肌是指一端着生于体壁上,另一端着生于内脏器官上的肌肉。如消化管和丝腺上的肌肉,具有固定器官位置的作用。幼虫体内的体壁内脏肌共有12对,均源于体壁,分布于丝腺和消化管上。四、成虫肌肉的排列与幼虫基本相似,但:①头部肌肉因口器退化而减少。②向部的肌肉特别发达。③腹部的肌肉伸向了生殖器官。如交配器、产卵器第二节肌肉的构造与收缩一、肌肉的构造昆虫的肌肉组织不同于高等动物:①高等动物的肌肉可明显区分为横纹肌和平滑肌,而桑蚕几乎全部为横纹肌。②蚕的每一根肌纤维就是一条肌肉,而高等动物是由若干肌纤维紧密结合而成肌肉束。肌纤维是一个大型的多核细胞,由肌膜、肌核、肌原纤维、肌浆和肌粒构成:1、肌膜:包在肌纤维的最外面,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薄膜。2、肌核:在肌膜的下面,呈圆柱形或椭圆形,并有明显的核仁(有多核现象)。3、肌原纤维:肌纤维的细胞质中充满着能收缩的成束排列的肌原纤维。桑蚕肌原纤维的直径小于1um,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并且相邻肌原纤维明暗条纹的位置相同,故使整个肌纤维呈明暗相间的分段,故称值为横纹肌。那么,肌原纤维为什么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横纹呢?为了讲清这个问题,需先介绍一下肌原纤维的构造:每根细而长的肌原纤维是由若干肌节(肌小区)首尾相连而成的,每个肌节的两端是端膜。肌节是肌肉构造和功能上的基本单位。每个肌节都是有两种蛋白质细丝构成的,即由肌动蛋白丝和肌球蛋白丝。其横切面为规则的六角形,可以看出肌动蛋白丝较细,肌球蛋白丝较粗,两者以肌球蛋白丝为核心,分层相间排列,如图所示:只有肌动蛋白丝的区段,对光线呈单折射,为明带;两种蛋白丝同时存在的区段对光线呈双折射,是暗带。肌肉收缩是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滑动的结果。4、肌粒:存在于肌原纤维之间的一些细小颗粒。即线粒体。5、肌浆:存在于肌原纤维束之间。二、肌肉的兴奋和收缩兴奋和收缩时肌肉的重要特性。但肌肉接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就会引起肌纤维收缩。收缩时兴奋达到足够程度时的外部表现。肌肉的兴奋仅次于神经,但又不同于神经:①当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表现为收缩,而神经只传导不收缩。肌肉兴奋达到一定程度发生收缩,产生张力。②神经兴奋为单向传导,而肌肉兴奋可双向传导。肌肉兴奋时,是在受刺激的部位先收缩,再由此向肌肉的两端传导;兴奋传导在肌膜和肌质网上进行。而神经兴奋传导时总是由周缘向中枢,再由中枢向周缘传导的(反射弧)。③神经传导速度快,肌肉慢。(蚕幼虫神经传导速度2M/秒,肌肉为0.54M/秒)。三、肌肉的收缩分类(一)简单收缩:当肌肉受到一个短促的阀上刺激时,就可使肌肉产生一次兴奋,并表现为一次收缩,收缩完毕后又松弛而恢复原状。这种由单一刺激所引起的单个短暂的收缩,呈单收缩。这是肌肉收缩最简单的形式。单收缩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潜伏期:是指从给予刺激到开始收缩所经过的时间。蚕腹肌的收缩期为0.04s,成虫为0.02s。(在该期内进行着复杂的生化过程)2、收缩期:从开始收缩至收缩极度所需要的时间。蚕腹部肌肉的收缩期小于0.5s,成虫为0.05s。3、松弛期:从收缩极度到恢复原状所经过的时间。幼虫为4.5s,成虫为0.05s一次单收缩所需要的时间,幼虫约需5s,成虫约需0.11s。(二)复收缩:肌肉在第一次收缩期中,再给与第二次刺激时,则肌肉发生的综合性收缩。(三)强直收缩:若连续给予频率很高的刺激,则肌肉表现为连续收缩,而无松弛期,这种长时间的收缩称强直收缩。蚕发生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为10次/S,成虫为30~50次。四、肌肉收缩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肌肉收缩的过程,是一个生化反应的过程,由生化反应不断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磷酸精氨酸、肌糖元、乳酸、脂类等。肌肉收缩的直接动力来自ATP,ATP在分解为ADP和磷酸的过程中,释出能量,而ADP又不断吸收能量转化成ATP,其能量来源有二:①磷酸精氨酸→精氨酸+磷酸+能量②肌糖元→G→乳酸→酵解或有氧氧化→能量若肌肉持续收缩时,O2供应不足,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将导致乳酸积累,引起肌肉疲劳。备注:从ATP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大约只有1/4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转变为机械能而作功,其余3/4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借此产生和保持一定体温。肌纤维内部储存的肌糖元,虽然也能通过无氧酵解的方式生成一定数量的ATP,但一般只占ATP生成总量的1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