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1.《草原》教案及反思
2.《丁香结》教案及反思
3.1《宿建德江》教案及反思
3.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及反思
3.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及反思
4.《花之歌》教案及反思
《习作:变形记》
语文园地一
1.《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从具体句子中体会到语言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思
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从具体句子中体会到语言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思
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
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怀古,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祖国南方的
奇山秀水,真是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今天老师想把大家没见过
的北国美景介绍给大家,你们看(师出示草原牧羊图片,课件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什么地方?下面就让我们
随语言大师老舍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片净土去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感知美
1.请同学们打开书。
边读边思考:老舍生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什么?读完后,你对草
原的感受如何?
2.汇报交流:
学生在班上交流,可能说出的答案有:(1)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
了草原上的景色美。
(2)还给我们介绍了草原上的人很美。
(3)我感到草原大。
(4)草原美
学生默读课文,并在书上不停地批注。
三、再读寻找美
1.同学们,如果你细细地品味课文,你会发现文中的美无处不
在。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灵。下面
就让我们骑上奔驰的骏马,快快去寻找美吧!出示课件二(阅读要求)
2.师引语:把你们找到的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互相启发,你会
发现更多的美。
小组同学交流、补充
学生自由汇报:生可能说出的答案有:(1)我认为“四面都有小
丘,……绿的。”这段文字写的美,让我感到这是一个碧绿的草原……
四、评读欣赏美
1.师引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找到了那么多美,把你们找到的美
拿出来,共同欣赏,
看看他们怎样美,
美在那儿,好吗?哪组先发言?
师:比他们的都美呀,和他感受一样的同学有吗?
学生自由汇报:生可能说出的答案有:(1)我认为“四面都有小
丘,……绿的。”这段文字写的美,让我感到这是一个碧绿的草原……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白色的大花。作
者把羊群比作大花,把草原比作绿毯,……
(3)“在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写得美……
(4)生:我认为我的句子比他们的都好“那里的天……”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6)“在这境界里,……无限乐趣。”我觉得这是个令人惊叹的
草原。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骏马和大牛也被陶醉了……
生:我觉得小牛和骏马在回味小时玩水的乐趣。
生:在回味着草原美丽的景色。
(7)“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飞过来。”我认为这段文字
写得美,他们的衣服也很美……
学生练读。
生可以从写法方面来总结: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
师小结: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
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谁还有?
师:无边的美景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深刻和印象,甚至联想到大牛
和骏马在回味草原的乐趣,你能想象一下大牛和骏马回味什么乐趣?
师:谁还有美的句子没有说出来?
师:能不能读出飞的心情?
师:除了句子美以外,还有什么美?
五、练写创造美
同学们,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
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生命的活力,这正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把你最
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吐为快吧!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
短短40分钟竟有这么大的收获,发现了一幅绝妙的草原风景画。当
你走进蒙古包的时候,你们会觉得,这里不但景美,人们的心灵更美,
下节课我们再睁大爱美的眼睛,寻找文中的美吧!
学生自由结组,个性表达,学生可能:
(1)写几句话
(2)写小诗
(3)高歌一曲...
六、作业设计
把你创造的美抄写在作文纸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课文第二部分的自读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
好客,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意。(重点)
2.感悟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难点)
3.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重温“风光美”
1.播放《天堂》,师生对话: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歌名是什
么“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歌名?
2.复习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情美”
1.揭示本课学习目标:老舍先生的这篇《草原》除了让我们领略
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就是本课
我们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2—5小节,想想主要写什么?
②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③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3.组织交流自学心得、质疑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哪些词
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2—5小节,联系上文体会诗句情感。
③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题目字拟。
④写前辅导:我们可以写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景色、
话别、引用诗句)
⑤练笔
⑥用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小练笔。
三、总结课文,整体把握
板书设计:
风光美
草原
人情美
教学反思:
踏上草原一直是我和孩子们的梦想,遗憾的是久未成行;这堂《草
原》,经过课前的精心准备,深入挖掘教材,与学生融洽配合,终于
实现了一场心灵的旅行。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在识字写字中渗透语文味
结合课标中提出的“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
习惯”这一目标要求,在教学生字环节,我重点抓住了“貌”字的字
源进行呈现和讲解,通过汉字的演变,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培养了主动识字的习惯。
学习渲染和勾勒,除了认读准确,更要理解词语的含义。我通
过图片的方式给学生呈现,用与之前学过的《鱼游到了纸上》中出现
的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同时又引出之
后要学到的“白描”“细描”写作手法,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二、在阅读中挖掘语文味
首先,课堂的开始用儿童诗导入,既轻松自然,又充满诗情画意,
给学生提供了从另一种角度欣赏草原的视角。
其次,在文本的解读时,侧重了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比如通过
浏览课文,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景和人的特点;突出了阅读批注能力
的训练,比如,让学生画出感觉优美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觉得美;
侧重了文本写作思路和技巧的挖掘,最用心设计的就是通过第一自然
段的分析,从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中体会细描手
法的精妙,通过二至五段“握手再握手”这样白描语句的朗读和体会,
发现另外一种文字的魅力,体会不同写作目标可以选择不同写作手法
的道理。同时,将第一自然段转换成小诗的形式,师生共同朗读演绎,
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欣赏文字的美。
另外,课堂最后依然采用以往推荐阅读的方式,既有同一作者文
章的推荐,也有同类作品的推荐,为学生关联阅读打开一扇大门。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不够成熟之处,一是教师自身的教态不够
热情大方,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有待加强;二是课堂后半部分处理
有些仓促,白描手法的引导和挖掘不够深入,学生掌握起来还有一定
难度;最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仍存在参与不够积极,部分学生
不主动的问题,这些都应该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提高。
2.《丁香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
情感。
3、品味、积累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
特感受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宗璞的简历和她的作品。
2.搜集有关文学作品中赋予花草树木某种品格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积累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一、导入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为理解“丁香
结”的内涵做铺垫。
二、人文初探“丁香”。
1、先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
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不易读懂。可以在要求学生初数课
文时,一方面读准字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次:方面引导学生提取
“丁香结”相关句子,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
句子用模线画出来。启发学生关注丁香结”出现的位置一多集中在文
中后三段,由此引出对文章结构内容的关注。
2、理清写作思路。
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从
而引导学生划分课文结构。课文的前3段写的是丁香花,后3段写的
是丁香结。前3段写“赏花”,后3段导“悟花”。水到渠成地理清课
文脉络。
三、研读“丁香花”的描写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①城里丁香花②城外丁香花③斗室外三颗白丁香④雨
中丁香图
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①颜色②形貌③气味④姿态(视觉、
嗅觉)
3、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①繁密耀目②幽雅的甜香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可结合练习“思考探究一”文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
的,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4、赏析描写优美语句。
参考“问题探究”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深人文本,品味语句,理
解文章意殖。可以穿插“思考探究”第二题,让学生边赏析,一边深
人思考。带领学生准确解读,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赏析一句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
受的写法。
一、回顾前课丁香的描写
二、感悟丁香结
1、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可围绕“丁香结”意象展开梳理:
⑴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结图。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
“丁香结”,从外形上看,也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⑵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结合“积累拓展”第四题,
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问怨、
愁思的诗境中。文章引用的作用?
(3)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
结合文段的理解,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
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应对态度,丁香一般开在容春时节,诗人们面对美丽易谢的丁
香,便易伤春,说丁香是愁品,而丁香城结未开的花管便成为愁绪最
好的诠释。以“丁香结”喻愁恩固结不解是一种惯常用法,而本文作
者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向题也是解不
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这体现她的超然物外、从容
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结合自身经历,赏析文中哲理性的语句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向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
太平淡无味了吗?”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四、学案巩固
五、作业:体会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
小片段。150字。
板书设计:
T香一一丁香结
(小小的鼓鼓的恰如)
丁香图角度(视觉、嗅觉)特点
①城里丁香花①颜色①繁密耀目象征烦恼、愁怨
②城外丁香花②形貌②幽雅的甜香解不完
③斗室外三颗白丁香③气味③娇俏灵动从容豁达
④雨中丁香④姿态④鲜润妩媚无惧无畏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
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
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
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
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
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
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
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
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
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3.1《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这首诗的内
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导学,学生的自学,互相交流理解古
诗的意思,想象古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借景抒
发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明确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充满忧愁的情感。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课前搜集材料,学生交流,教师辅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启发学生说一说对诗人孟浩然的了解。简介孟浩然以及相关的
写作背景。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之前,出示导学方法
导学方法
反复朗读全诗,至少读四遍。
要求:
*前两遍要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顺。
*后两遍要在诗句中画出停顿符号,读出节奏。可以同桌互读一次。
2.学生自由练读。
3.检查朗读情况。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导学方法
导学方法
1.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参考书下的注释,或者
查阅工具书。
2.和同桌交流一下你对每句诗的理解。遇到困难还可以请教老师或
同学。
2.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相机指导。
3.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4.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四、个性朗读,传情达意。
你觉得这首诗还可以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创意
地读。
五、随堂练习,背诵古诗。
1.随堂练习。(分层练习)
2.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其他诗人用月寄托情感的诗句。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总结收获。
八、课外作业。(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选择其中一种作业完成)
一、命题作业
①默写古诗《宿建德江》。
②积累古诗:《天净沙・秋思》和《枫桥夜泊》。
③小练笔:把《宿建德江》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二、自主作业:自己设计一份作业。
教学反思:
我在讲授此诗时从写作背景出发,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愁绪,通过
反复诵读梳理古诗的大意,让学生找到本诗的诗眼一一愁。“日暮客
愁新”,面对茫茫暮色,明月大江,诗人到底在愁什么?(或者是什
么勾起了作者的愁)。大部分同学都能紧跟老师的节奏,但是仍然有
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我便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组长的组织带动
学生参与的积极度,效果甚好,很多学生都能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愁,
我倍感欣慰。
3.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4、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生收集西湖的资料,预习古诗;
2、师准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让学生从风、云、雨等方面来说)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
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
3、师: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
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介绍作者。苏轼,宋代人。他不仅文章写得好,诗词书画也
都很有名。
二、自由阅读,释疑解惑
1、投影揭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各自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3、解惑、教学生字词:
翻墨(像黑墨一样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4、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天空中的乌云,像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
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
直跳。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的颜色和蓝天的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细读古诗,处理好停顿。
2、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望湖楼的夏日天气变化很快。)
(2)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云未遮山,雨已入船。风吹云散,水天一色。)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黑云翻墨、白雨如珠、水如天)
3、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这快。
(语速较快,重音落在“未、舌L、忽、水如天”等词语上)
4、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我”正在望湖楼小憩。突然,从北方刮来的
黑云,就像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排空而至。一座山还没全部遮住,雨
就哗哗地下起来了。那白色的雨点就像跳动着的珠子往船里直打。不
料这时又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的黑云吹得一干二净,望湖楼下的湖
面上映出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云
雨
风
水
教学反思:
一节精彩的课,一节好课,需要教师精心的引导,学生充分的学
习。两个月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怎样的
教学才是师生们都喜欢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初读此诗,觉得它不过是写雨的
一首诗。后来我翻阅资料,看百家讲坛,品读苏轼的诗后。一遍又一
遍的读诗,发现每一次感悟都是不同的。起初被美景疾风骤雨所吸引,
再后来,便感动于苏轼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
他有过青年得志的骄傲,有着红粉佳人的诗意人生,有着才高八斗学
富五车的自信。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本该享受时刻却因为政见不合
而不容于朝廷,满腔的爱国情意得不到抒发,他便自请外调,来到杭
州做一个小小的通判。此诗就写于此。
古诗语句精炼,意境丰富,内涵深远。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
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独立读诗,小组读诗,男女读诗,集体读诗。
读中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另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文字
之美。品味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以情导读。最后,在拓展古诗,进行
语文积累。
总之,古诗教学不仅要读懂诗意,读懂文字之美,而且要探究
文字背后深刻的内涵。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今后继续沐
浴书声,传承经典。
3.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
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
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
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
点明地点。)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
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
年,对黄杀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⑵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想一性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
(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
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
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
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4、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⑵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5、试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四、齐读课文。
五、作业
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⑵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明说。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
鸣蝉、稻花香、蛙声。)
⑵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
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3、指导朗读。
(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
标出重音。
(2)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不断地修改。
⑶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观察图画,想像情景
1、看图,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补充进去。师
生评议。
3、用一段话写成短文。
四、总结课文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作业
1、默写这首词。
2、修改小短文。
教学反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
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让读者不仅
能看到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而且会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
妙感受。
这首诗词,虽然内容不算太深奥,但文中所表达的诗词意境离学
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远,要想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却是不容易的。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在分析
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时,我及时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如:“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作者在看
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等。结果学生
能够积极地去想象、表达;当学生想象有障碍时,就及时引导学生结
合插图进行体会。
另外,我以“读”字当头,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读读议议,议议读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走进那些独特的历史时空;另一方面要通过读,读出意,读出味,读
出形,读出神。结果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意境中,十分准确地体
会到了作者的感情。但如果课前布置学生多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诗
词的话,我想,学生在体会词人的情感时会更顺畅一些。
4.《花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
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
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
空创作。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走出文本,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体验隐趣,导入新课。
(1)读诗谜,猜猜“我”是谁。
纪伯伦的这首诗很适合在不看题目时,让学生根据十分形象的语
句“猜谜”,猜猜“我”是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真切地体验作
者语言表达的隐趣,让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一个初步的感受,迅速抓住
诗歌主体。
(2)给出谜底,“我”是花,小结入课。
2、自主朗读,读出韵味。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
读几遍,自己体味作者的感情,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
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实践
中,把文本读足,读熟,去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为进一步理解
诗意奠定基础。
3、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的笔下
花是什么,从哪里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来理解诗意。老师将文中
的“我”改为华,将文本呈现出来,让学生比较赏读,看看这样好不
好,从而对比含蓄与直白两种风格,明确作品的艺术特点,并提示阅
读的方法,把要写的事物用拟人的手法隐藏起来,然后再进行比喻描
画,是纪伯伦散文诗写作的一大特色,读这类的散文诗,我们主要抓
住这些比喻去想象画面,就能大致明白作者在写什么了。
4、联系背景,读懂诗情。
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花的形象,然
后说说哪一个形象最能打动自己。老师交待纪伯伦的生平经历,引导
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
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发现作者是在以花自喻,
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结合“阅读提示”,深入思考,拓展阅读。
“阅读提示”对这篇散文诗的特点做了整体介绍,引导学生结合
阅读体验,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拓展阅读,帮助学
生加深对诗人写作风格及散文诗这一文裁的体会。
教学反思:
《花之歌》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
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因此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用纪伯
伦自己的话说“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
种形式”“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
因此纪伯伦的文章特别能带给人一种特有的美感。在他笔下,花有生
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
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教学效果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这篇文章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
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抓住这一特点,
我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听读感知一一品读欣赏一一美读
体验一一模仿创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
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
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
2、深入地挖掘了文本主题。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挖掘这首散文
诗的主题时,出示作者纪伯伦的简介,简述作者的身世和经历,让学
生深入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注入的感情。
3、出示组歌中的另两首诗《浪之歌》和《雨之歌》让学生体会
诗人不同作品之间的相同和不同,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汇,背诵精彩
的语段,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添德加瓦。
4、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诗的美之后,我鼓励学生进行散文
诗的创作,培养学生创作的欲望,体会成功的收获。
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
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通过想象激发学生
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
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
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草虫的村落》为例,明确写作目标。
2.学生交流合作,确定题目写作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
1.谈话:《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
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
的热爱。
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界?
(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
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
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
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
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
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
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
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出示课件2】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
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
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
“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
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
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
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
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
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
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
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三、先想后说,练习口语
1.【出示课件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也想像《草虫的村落》的
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
为什么?
(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
以想象成小的东西。学生可以相互说一说,自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出示课件4】说一说变成以后,你会在哪里?你会怎样生活?
你观察到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物?它们怎样生活?同桌之间相互说一
说。
四、自定题目,独立作文
1.可以从课本上的题目中自己选择一个,也可以自拟题目。
2.学生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习作,请同学提意见。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完成作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习作,自我评价。
1.出示自评标准,自评等级。
【出示课件5】
(1)自评(一颗星)
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
(2)自评(两颗星)
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有自己独特的想
法;想象丰富。
2.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吧,并把自
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
3.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颗星?谁愿意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
习作?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呢!
二、交换习作,相互评改
1.四人一组,自由组合,相互交换习作、评改。
2.教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出示课件6】
(1)叙述是否具体生动,合情合理。
(2)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
⑶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将评价
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评出组内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
3.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老
师可以帮帮你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
其中,希望星奖给本组习作最好的同学,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
大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
真的同学。
4.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组的评改。
5.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
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那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
同学。我们的冲刺星呢?你们的进步最大,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望星
呢,未来的小作家。
6.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请2—3小组到前面来。(师相机引导
学生评价并修改。)
三、及时鼓励,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
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
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朋友或现场的老
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变成另外的东西以后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
小结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了,开
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回家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还可
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教学反思:
一、剖析例文,学习方法。
书中的例文是很好的习作范本,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
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剖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慢慢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手法。这样不仅可以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二、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是进行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作品赏析中,通过对话交流、点
拨写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表达能力,达
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共进的目的。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能够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文学作品。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体会其应用上的妙处。
3.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针对两篇类似的文章,同学们有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另外,排比
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与好处、分号该如何使用等,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
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交流。
二、交流反馈
1.师:阅读文章时,在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
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那么,具体有
哪些方法呢?
明确:
(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比如,阅
读《丁香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样子
和气味,这时候,可以联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见到其他植物,如桂花、
梅花、桅子花,它们都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
(2)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联想。比如阅读老舍的《草原》,
我们可以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或者其他作家写草原的作品;读懂了
文中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联想到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
怎样;等等。
2.教师小结:阅读的时候,既要读进去,又要想开去,不仅可以
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3.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所读的文章想开去的例子,教师总结。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
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自由交流)
2.从课外阅读中找出一两个精彩的排比句进行赏析,体会排比句
的好处。
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
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
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
显得感情充沛;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
象生动。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师:说说分号的用法。
明确: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①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
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
用分号。②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
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
用句号。③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
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注意,排比句不是一定要用分号隔开。
4.(课件出示路牌标志)师:在路上行走时或者坐车到异地时,你
注意过路牌吗?
如果路牌上有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明确:每一条路都有路牌,上面有路的汉字名称,汉字下面是路
名的拼音大写,声母和韵母均大写,但无声调。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
识路名,除此之外,路牌上还有指示方向的箭头,这样,我们通过看
路牌就可以辨识方向了。
当然,公路上还有一种路牌,当距离某一个地点还有比较长的路
程时,通常以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用来告诉我们距离目的地
还有多远。地名也是汉字和拼音大写相结合的形式。
教师小结:正确认识路牌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辨识方向。通过今天
的学习,你可以像路牌那样,用拼音拼写你的名字吗?(学生自由交
流)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过故人庄》,教师指导朗读。
2.齐读,要求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古诗《过故人庄》。
(1)借助资料,用自己的话试着翻译诗句。
(2)小组成员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检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全
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对古诗主题思想的理解。
4.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意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较阅读,并找到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在
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后,学生能够列出具体事例,来证明使用排比句的
好处,通过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写出语言生动优美的排
比句。另外,学生在反复品读句段,查看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了分号的用法,并能说出分号的用处。在学习古诗《过故
人庄》时,学生不仅能结合搜集的资料,自己翻译古诗,还能围绕主
题,展开想象,改编古诗。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句子中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an)染,不用墨
线勾勒(建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在细雨迷朦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fu)媚。花墙边两株紫
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mil)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ydn)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
香气直透豪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zhuo)了。
D.我在原野上摇拽,使原野风光更加旖(qi)旎;我在清风中呼吸,
使清风芬芳馥(fu)郁。
2、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
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
们飞过来。
B.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
意吗?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种蝴蝶和候鸟一样,冬天都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向北方,每天
平均飞行大约四十多公里。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
的现象,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
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4、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
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
平淡无味了吗!
D.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5、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
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
莹白渗过来。
C.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D.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娑起舞,
芳草为我鼓掌。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
想。
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1)这是一支对敌人具有力的导弹部队。
(2)大脑愈用愈发呆,不用则□
(3)一向不关心时政的美国人,对这次爆炸事件的都很强
烈。
A.慑服退化反映
B.慑服蜕化反应
C.威慑退化反应
D.威慑退化反映
8、填空。(6分)
(1)《草原》作者,原名,字,北京人,满族,
作家。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字,号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4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就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d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10、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n、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
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
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
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12、诗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
请从本诗中找出来。(2分)
1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逃离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
短短的树枝,枝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
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
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
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而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
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
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
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
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
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被一阵流浪
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
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
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
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
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
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
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
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
荡到生活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O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
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
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
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
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一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
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
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
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纵有
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
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
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
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
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这棵树,独自
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他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4、(1)请具体说明食堂门口的那颗树有何风格迥异的美。(2分)
(2)我为什么会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2分)
它使我明白了:
15、文章引用《玩笑》中的一段话和王维的《竹里馆》各有什么作用?
(4分)
16、请具体说明“逃离是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这句话
的含义。(2分)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相对于无可选择的校园生活,绮丽的大千世界是美丽无比的,因
而逃离的快感使同吃同住的姐妹分离也不感到伤感。
B.总感觉别人的生活自由、快乐、充满着诱惑,因而自己总是脚步
匆匆,一次次地逃离。
C.总希望别的地方有宜人的风景,可是因为自己不能投身其中,因
而处处失望。
D.快乐和寂寞是缘自内心的,同样的境界,有的人可以高歌其中,
有的却感到不寒而栗。
E.生活中充满了假象,就象琐碎和锐利,只有深入生活,面对现实
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娇艳和芬芳。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2分)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
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
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
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户外展示柜安装与广告投放合同3篇
- 幼儿桌游游戏化课程设计
- 英语句子结构的课程设计
- 热工课程设计自我评价
- (标准员)基础知识练习(共六卷)
- 幼儿园回忆过年课程设计
- 红色精神体育课程设计
- 物流行业配送技巧分享
- 生物实验教学案例分享计划
- 网络实验课课程设计书
- 等保2完整版本.0介绍及建设流程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通信安全员ABC证报名考试题库及答案
- 英山县南河镇黑石寨饰面用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3套)
- 2023年印尼法律须知
- 20S805-1 雨水调蓄设施-钢筋混凝土雨水调蓄池
-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第7课-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
- OptiXOSN3500产品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