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作家02迟子建-2022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_第1页
热点作家02迟子建-2022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_第2页
热点作家02迟子建-2022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_第3页
热点作家02迟子建-2022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_第4页
热点作家02迟子建-2022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作家02迟子建一、人物简介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二、代表作品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茫茫前程》。1993年,获得庄重文文学奖。1996年,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伪满洲国》。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2009年,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白雪乌鸦》。

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群山之巅》。2019年9月23日,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0年1月15日,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2020年9月,长篇小说《烟火漫卷》出版

。三、社会评价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首位)、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央视网评)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评论家谢冕评)在盈满泪水但又不失其冷静的叙述中,在处处悬疑却又诗意盎然的文字间,在命运相济而又态度迥异的女性人物里,作者向我们推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悲剧,而是在寻觅悲剧背后的原因。天灾、人祸以及它的难以逆料和无法克服。比起简单的描写底层生活的小说,迟子建显然超越了表象的痛苦,直抵命运的本质。(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颁奖辞评)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听海的心迟子建①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了一对特殊的看海人。②那该是一对母子吧?③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④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⑤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男人扶着她,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⑥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⑦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⑧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⑨在儿时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⑩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院子里的狗!⑪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⑫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当我的心在俗世感到疲惫时,它总会给我动力。⑬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蕾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蕾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⑭蕾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⑮蕾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⑯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本文有删改)1.作者围绕“听海的心”写了三个故事,请简要概括。2.原文中有一段文字:“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应该放在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3.赏析句子。(1)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修辞等角度)(2)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人物描写角度)4.说说你对第⑮段划线句“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的理解。5.某校文学刊物设有“人与自然”“人性的光辉”“民风民俗”“家国情怀”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答案】1.盲人老妪听海;童年的“我”在故乡亲近自然;蕾切尔·卡森用作品警示并影响世人。2.第⑧段与第⑨段之间。结构上引起下文;内容上,引出下文对于童年有关与大自然神话故事的回忆。3.(1)运用排比和比喻修辞,生动描绘了下雪后树木、林地和屋顶的美丽画面,表达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2)句中“昂”“拔”等动词,“努力”“缓缓”等副词,生动描写了盲人老妪听海时的庄严的姿态,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的虔诚与热爱。4.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虽然离开了人世间,但是她的作品还在警示并影响着世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她身上人性的光辉永远照耀后人。(围绕蕾切尔·卡森的贡献,结合选材理解,意思对即可)5.示例一:“人与自然”栏目“海”既指大海,也是自然的象征。从选材来看叙写了盲人老妪“观海”,“我”童年感受自然,蕾切尔·卡森“观海”。揭示了散文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示例二:“人性的光辉”栏目从选材来看,本文叙写了“盲人老妪”“我”和“蕾切尔·卡森”三个人的故事,塑造了乐观向上的老妪、热爱自然的“我”和伟大的蕾切尔·卡森,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肯定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她们用倾听自然,感悟自然的心抗衡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岁月的倦怠、幻灭、虚伪,从而拥有不竭的前行的源泉(动力)。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让人敬佩。【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作者围绕“听海的心”写了三个故事,先找出三个故事对应的段落,再结合相关语句进行概括。第一个故事,对应第①至⑧段。结合第④段“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第⑤段中“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可概括为:盲人老妪听海;第二个故事,对应第⑨至⑫段。结合第⑨段“在儿时故乡的冬天”,第⑫段“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当我的心在俗世感到疲惫时,它总会给我动力”,可概括为:童年的“我”在故乡亲近自然;第三个故事,对应第⑬段至结尾。结合第⑬段“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蕾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第⑭段“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可概括为:蕾切尔·卡森用作品警示并影响世人。2.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这个句子开启了下文对童年时热爱大自然的叙述,因此应放在第二个故事之前,即第⑧段之后,第⑨段之前,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引出下文中对儿时在故乡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的往事回忆。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1)“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这是第⑨段中关于冬日大雪的景物描写。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进行赏析。三个分句都是“雪花落在……”的句式,因此是排比的手法,每一个分句又分别运用了比喻手法。排比和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后树上、林地上、屋顶上的美丽如画的景象,表达了“我”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2)“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是第③段老妪“看”海的描写。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努力昂着头”“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是动作描写,动词前后的“努力”“直直的”“缓缓”写出了老妪“看”海时庄严的姿态。结合第④段“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第⑤段“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可见老妪虽然看不见,但她听海的态度依然是庄重认真的,表现了她对大自然的虔诚崇敬与热爱之情。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第⑮段划线句“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表达对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的敬仰之情。结合⑭段中“蕾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可知蕾切尔·卡森虽然离开了人世间五十多年了,但是她的作品还在警示并影响着世人:要对自然充满柔情,用心感悟自然,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获得内心的朴素纯净,保持灵魂的骄傲和高贵,她对大自然的关切之情永远警示着后人。5.本题考查文章选材和主题的分析。本文通过讲述三个故事,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歌颂了热爱自然的人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因此本文适合归于“人与自然”或“人性的光辉”栏目,“民风民俗”“家国情怀”则不能概括三个故事的共性。可从选材都是关于大自然的故事,主题都是感悟自然的角度分析归入“人与自然”的原因。或从三个故事中的人物都热爱自然,三个人物都用心与自然交流,闪现着人性的光辉的角度分析归入“人性的光辉”的原因。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谁能让我带走星空迟子建①祭灶前夜,我回到故乡。想着半个冬天在哈尔滨为烟霾所困,没过多少有蓝天的日子,也没呼吸多少好空气,眼睛和肺子空前亏着了,所以下了火车进了家门,一顿酒肉下肚,见午后阳光甚好,窗外是白雪世界,也不顾旅途劳顿,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就去户外散步了。②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很快在我面部制造了一场“树挂”,未被帽子和围巾护卫住的刘海儿、鬓角、睫毛,顷刻间濡满霜雪。刘海儿宛如盛开的梨树,变得沉实了——那是花朵压弯了枝条!而寒风在我的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了两支鹅毛笔!它们这么做,是想让我书写冬天的诗篇吧。最有趣的是上下睫毛,霜雪做了红娘,生生将它们粘在一起了!可我要赏这大好冬景,就得让它们“劳燕分飞”。不管外部环境多么酷寒,人的眼睛永远涌动着温泉,只要使劲眨眼,眼底的热气就把睫毛的霜雪融化了!不过睫毛正浓情蜜意着,拆散它们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眨眼撕扯它们的时候,脱落的霜雪会掠走几根睫毛,做它们的俘虏。如果你在冰天雪地走一遭回来,发现睫毛稀疏了,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啊。③踩着白雪走在街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回声,如闻天籁。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④这场雪中漫步,使我受了风寒,当夜就咳嗽起来。咳得睡不着的时候,我关掉灯,站在窗前望星空。窗外的山峦原野,此刻被白雪统率着,即便是下弦月的日子,半个月亮加上满天繁星,也把它们照亮了。十多年前我和爱人最喜欢夜晚撩开窗帘,依偎在床上赏月。我们不止一次看见流星划过。很奇怪,他去世后,我回到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是躺在这张床上,独自也赏了无数轮好月亮,却很少看到流星。如果说他是流星的话,他划过短暂的生命时空后,我是多么希望他落入我的心底啊。因为到了我的心底,他就是恒星,再不会陨落。可我深知故乡的原野,是他魂牵梦系之地。而他坠入原野,就是坠入辽阔和自由,比坠入爱人的心,更加地久天长。⑤故乡的星空显得很低,星星仿佛枝头的花朵,唾手可得。这样的星空,也就给人花团锦簇的感觉。我也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的窗前望星空,可那里的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我见到的星月,容颜也就越来越憔悴。月亮常常乌蒙蒙就出来了,像是多日没洗脸似的;而星星稀疏极了,混沌的大气中,有一张看不见的嘴,吞噬了太多的星星。所以每次回乡,我最惬意的,就是望星空。⑥年过完了,我也要返城了。每次离开故乡,家人都会让我带上各种绿色食品,野生的蘑菇、木耳,小磨坊磨出的黑面,各类江鱼,韭菜花,风干肠,小笨鸡,山野菜等,够我吃小半年的。因为这半个冬天在哈尔滨被PM2.5所害,太向往新鲜空气了,我这次最想带走的,不是故乡的吃食,而是星空!因为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蓝天,有了好空气,有了温柔的梦乡!⑦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选自《文汇报》,有删改)6.散文中往往有两个“我”,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回忆里。请简要概括文中现在的“我”与以前的“我”的主要经历。7.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括号中的要求作答。①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②而寒风在我的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了两支鹅毛笔!(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8.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9.结合全文,你认为文章结尾段能删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案】6.①在冰天雪地中自由散步,呼吸新鲜空气。②和爱人依偎在床上赏月、望星星。③看城市的星星,让人失望。7.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故乡新鲜空气的渴望,也反衬出城市空气的污浊。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寒风以人的动作,将雪花在鬓角结成的冰比作鹅毛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冬日山野的风寒雪大,表达了对山野风雪、新鲜空气的亲近和喜爱之情。8.表达了作者抬头看蓝天,完全沉浸、陶醉于其中,对蓝天的干净纯洁感到无比好奇与惊讶。9.不能删去。独句成段,点明主题,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表达作者对纯净而美好的故乡的留恋之情。(写出两点,并能结合内容分析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文章的信息。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从第②段“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第③段“踩着白雪走在街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回声,如闻天籁”可知,现在的“我”是现实中的“我”的经历是:回到故乡就不顾天冷而到雪地里去散步,去贪婪的呼吸那新鲜的空气。从第④段“十多年前我和爱人最喜欢夜晚撩开窗帘,依偎在床上赏月”,第⑤段“我也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的窗前望星空,可那里的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我见到的星月,容颜也就越来越憔悴。月亮常常乌蒙蒙就出来了,像是多日没洗脸似的;而星星稀疏极了”可知,回忆中的“我”则是与爱人相依于床上赏月、看星星,还有在城市里看乌蒙蒙的月亮与稀疏的星星。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①句“大口大口”短时间内重复使用两个“大口”,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大口大口”可理解为贪婪,以此突出“我”对乡间新鲜空气的喜爱,强调自己一回故乡就迫切呼吸家乡的新鲜空气,突出“我”对故乡新鲜空气的渴望,反衬现实环境的恶劣污浊。②句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而寒风在我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两支鹅毛笔了”这个句子描写的对象是寒风,作者用“不打招呼”赋予它人的情感动作,运用了是拟人的修辞,将寒风人格化;同时又用比喻,将雪花在鬓角结成的冰比作鹅毛笔,以此生动地再现出故乡寒冬的寒冷,但作者内心却充满着喜爱。“不打招呼地插上”生动形象地写出寒风与人的亲近之态,表达了对山野风雪、新鲜空气的喜爱之情。8.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这个句子描写了天空的湛蓝清澈,是作者看到蓝天的假想,以“让人怀疑”“想用大锤砸”的假想,来具体突出蓝天的干净纯洁的程度,表现出作者在看到这幕时内心的难以置信,完全沉浸与陶醉其中,表达好奇、惊讶和快乐的心情。9.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是一个独立成段的问句,意思是说“我”想带走故乡的星空,但是却无法实现。用“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问句的形式结束,能启发读者思考,令人反思;表达强烈的情感,对故乡洁净的星空的热爱。句子处在全文的结尾,有点题作用,表明主旨,作者希望像带走故乡的各色绿色食品那样带走故乡的星空,却不可能,突出了对故乡的纯净而美好的留恋。所以此段是不可删去的。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②而我这里,北纬50°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清晨,迎接我的是一夜的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③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④虽然李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的,而是地隐现在面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⑤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⑥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⑦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⑧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一如春天的天空明媚绚烂呢!选自《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迟子建)10.这是一篇描写____________(哪里)春景的散文。这里的春天来得迟,立春还能看到团团簇簇的_______________(景物)。本册书中也有一篇散文《春》,最后三个自然段作者用三个形象化的比喻,渐次排比,讴歌春天,请你将其中最喜欢的一段默写出来。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章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用意?12.第⑤段划线句有一个词朗读时需要重读,请你找出来,并说明理由。13.作者为什么喜爱这“一点一点化开”的春天?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悟?【答案】10.

大兴安岭(或北方、极北北纬五十度的地方)

霜花

①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②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赫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最后一空三句中任选一句即可)11.作者写立春时节我国南方杭州开得娇艳美丽的梅花,揭示南方的春天来得早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北方的春天是缓慢来临的。同时为下文表示作者对北方迟来的春天的喜爱之情作了情感上的铺垫。12.“顶破”应重读,突出了草芽突破阻力、露芽生长的情状,生动地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13.原因:因为这“一点一点化开的春天“是靠自身顽强的抗争,逐渐摆脱寒冷苦熬出来的,体现出一种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悟:读了此文,我感悟到只要目标坚定,顽强拼搏,就会发现人生的春天,收获成功。(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名篇背诵。结合第②段“而我这里,北纬50°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立春的霜花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第④段“虽然李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第⑤段“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可知,地点是北纬50°的地方、北方、大兴安岭;团团簇簇的景物是霜花。《春》的最后三段如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11.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段落的作用,我们一般从内容和结构的两个角度进行作答。内容上,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是表现出西子湖畔春天来得早,用西子湖畔来得早春天的美景与北方之春来得迟进行对比,更见北国之春来得是多么的缓慢。结构上,本文中心写的是北国的春天,所有情节都为此服务,而开头对南方的春如此铺陈,大张旗鼓,很显然是为了下文作者叙写北国之春铺垫,突出北国之春来的不容易,进而表达喜爱之情。1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题干要求找重读的词语,一般具有表现力的、感情充沛的词语重读,其实就是考查句子赏析。句子的赏析的方式多样,但是思路很常规,一般就是所谓的“三段法”(方法+效果+情感或精神)。本题要求从重读或关键词的角度进行赏析。“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重读“顶破”,这是一个动词,富有动感,生动地细小的草芽突破土层生长的情形,表现了小草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展现了小草的形象。故应该重读。1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此题设置了两个小问题,一个是相对被动地去追寻作者之情思,一个是要求述说自己读完了此文有着怎样的情感触动。其实,答案是一样的,那就是要围绕着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主要情感来展开,不可天马行空。结合第⑦段“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可知,作者喜爱的原因,那是因为这“一点一点化开的春天“是靠自身顽强的抗争,逐渐摆脱寒冷苦熬出来的,体现出一种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由此感悟,只要目标坚定,顽强拼搏,就会发现人生的春天,收获成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迟子建)①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②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③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④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⑤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⑥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⑦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⑧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⑨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⑩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⑪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⑫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⑬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⑭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⑮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⑯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⑰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14.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愉悦→()→感动→()15.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16.文章结尾的画波浪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4.

伤感(难过、忧愁、悲伤)

平和(平静、宁静、释然)15.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写出其中两个即可),生动形象地写出夕阳下炒米胡同内的老人们在领略、享受迷人的夕阳美景,在回味往昔,品味人生,表现作者对他们的欣赏赞美之情。16.夕阳中的老人们历经风霜却仍然安详从容,他们教会了“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时光,让“我”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貌等外在的东西,而在于精神等内在的东西。因此那根白发不再白得刺目,“我”的心也释然了。【解析】14.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①段中景物描写和第②段中的“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可知,写完了一篇文章,看到自己的乌发,感觉自己还年轻,此时的“我”心情愉悦。第一空:根据第⑥段中的“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和第⑦段中的“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可得:伤感(难过、忧愁、悲伤)。根据第⑩段中的“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可知,“我”看到每一家的院子门口都有一位老人在领略享用着夕阳,心中感动,所以才会把步子放得更轻,更慢。第二空:根据第⑫段中的“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第⑬段中的“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第⑭段中的“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可得:平和(平静、宁静、释然)。15.考查赏析句子。“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是对老人们的外貌描写。“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是对他们的神态描写。“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是对他们的动作描写。联系本句中的“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和前段中的“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可知,三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地描摹了胡同里的老人们领略享受美好夕阳时的情态。联系第⑫段中的“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可知,表现作者对从他们的外貌、神态和动作中表现出来的平和、柔和、安详的欣赏赞美之情。16.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联系第⑥段中的“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可知,当我发现了白发之后,感受到生命的逝去,心中伤感。联系第⑫段中的“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可知,作者从夕阳上的老人们身上,感受到人世间少有的平和、柔和与安详,这让作者心中释然,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外貌,而在于精神上的平和与安详。面对着这些老人,我“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内心的忧伤得到了排解。句中“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是说老人经历人生的风雨之后,自然流露出的平和与安详,“不知要淡多少呢”表现了作者心中的释然,自己因为白发而生出的忧愁同老人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枕边的夜莺迟子建⑴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⑵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⑶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⑷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⑸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⑹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⑺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⑻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⑼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⑽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叙写读书经历,特别是夜晚读古诗词时的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钟爱之情,抒发了人生感悟。B.第⑵段中,作者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说明夏天有花香,冬天北风吹,很难静下心来读书。C.本文中,作者告诉人们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清醒,辨伪存真,去读经得起时间推敲的经典作品。D.作者写自己喜欢读书,并不只是口号式的宣泄,而是结合具体的读书实例来说明。她与《洛神赋》的故事即为明证。18.作者以“枕边的夜莺”为题,有什么特色与效果?19.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文中第⑶段划线句“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9)段画横线句子。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20.文章第⑻段,作者说“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结合全文,说说我喜爱古典诗词的原因是什么?21.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认识,其中哪一点引起你的共鸣?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答案】17.B18.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古诗词比作夜莺,形象地写出了古诗词优美的意境,生动地表现出阅读古诗词给予自己美好的精神享受与诗意情怀的熏陶。19.(1)内容上:写出作者对阅读有自己的认识和独到评价,表达出对好书的喜爱之情和对庸常作品的鄙弃。结构上:与第⑼段内容相呼应,强调了好书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2)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优秀的作品比作日出,形象地体现出优秀作品影响范围深广,感染力的强大。20.丰富了我的生活;愉悦了我的精神;开启了我的心智;提升人的境界;具有永恒的价值。21.示例:我与作者的“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这一阅读体验有共鸣,当我因为被人误解或者考试失利而挫折苦闷的时候,读一读苏轼的《定风波》就会在他的那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中感受到心胸的豁达,让烦恼淡去,让内心安宁。【解析】17.B.根据第②段中的“夏天时,闻够了墨香”“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可知,作者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突出自己寒暑假读书时的惬意。故选B。18.考查赏析题目。联系末段中的“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可知,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枕边的书比作一只只夜莺,生动形象。联系第④段中的“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第⑦段中的“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可知,题目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夜莺的叫声让人心情愉悦,而自己枕边的书让作者感受到古诗词中的诗意情怀,让作者心中觉得温暖,开启了作者的心智。题目运用比喻,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9.(1)考查赏析句段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上,联系前句“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可知,作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看过的书的认识和看法。他认为有的书可以永久珍藏,有的书看过就忘了。“永久的珍藏”表现了作者对好书的喜爱,“随着风雨化做泥了”表现了作者对庸常的书的鄙弃。结构上,与第⑨段中的“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照应,再联系本段中的画线句可知,第③段和第⑨段相互照应,强调了好书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2)考查赏析句子。画线句把“它们”,也就是前句中提到的“这些人的书和作品”比作日出,这是比喻的修辞。日出东方,光照大地,把万物都染上了金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范围深广,感染力强大。20.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②段中的“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可得:丰富了我的生活。根据第④段中的“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可得:愉悦了我的精神。根据第⑦段中的“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可得:开启了我的心智,根据第⑧段中的“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和“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可得:提升人的境界。根据第⑨段中的“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可得:具有永恒的价值。21.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与作者“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这一阅读体验有共鸣。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如陈年的酒,愈见其精妙之处。我的父亲曾向年幼的我讲述自己看《西游记》的故事,对这本书推崇有加。现在我读《西游记》,同样能体会出其中高超的文学技巧,对于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感悟。22.阅读选文,完成各题。蚊烟中的往事迟子建①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义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②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莲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③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寒风还在肆虐的时候,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它们,放置起来,这种酱块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它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将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谗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④夏日的晚餐桌旁,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岸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野菜中,我最爱吃的就是老桑芹,所以采野菜时,明明看到了大片的水芹菜和鸭子嘴,我还是会绕过它们,去寻觅老桑芹,很多人不喜欢吃老桑芹,说它身上有股子奇怪的气味,像药味,可我却格外青睐它。⑤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⑥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它们就老了,吃不得了,这时候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得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则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晨,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黯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⑦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鱼,父亲用一根柳条杆为我做了杆鱼杆,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决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殃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起不会罢休的。⑧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要蒙上一层白纱布,以防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它,把它身上的白醭撇出去;它还惧怕雨水,所以酱缸旁常放着一玻璃,一看雨水要来了,就把它盖上。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的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后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⑨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的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如今曾说过这话的父亲早已和着飘渺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⑩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者。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品析第⑧段的画线句。【答案】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酱缸人的情感,描写了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示例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护。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等角度作答。“讨厌”“脸”“喜欢太阳”“害痒”“身上”“惧怕”等词语赋予酱缸人的情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它讨厌蚊虫,因此脸要蒙上一层白纱布,以防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它,把它身上的白醭撇出去;它还惧怕雨水,所以酱缸旁常放着一玻璃,一看雨水要来了,就把它盖上”把三个句式相似,内容相关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为酱缸不能进蚊虫、雨水等不干净的东西,因为进了这些不干净的东西,酱豆就会坏。因此酱缸需要细心呵护,而这些语句就生动地描写了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迟子建)①我对年货的记忆。是从腊月开始的。②在置办年货上。家中的每个人都会行动起来。各司其职。主妇们要去供销社扯来一块块布。求裁缝裁剪了。踏着缝纫机给一家人做新衣。腊月里猪的叫号。总是和着缝纫机的哒哒声。缝纫机上的活儿忙完了。她们还得蒸各色年干粮。馒头。豆包。糖三角。菜包等等。馒头这时成了爱美的小姑娘。女人们会用筷子蘸着印泥。在正中央给它点上一枚圆圆的红点。那是馒头的眉心吧。除了这些。她们还要做油炸江米条和蕉叶子。作为春节的小点心。③那些平素淘气惯了的男孩子。这时候也得规规矩矩地忙年。他们负责买鞭炮。买回后放到热炕上。让它干燥着。这样燃放起来更响亮。他们得拿起斧头。劈一堆细细的松木样柈子。让除夕夜的灶火旺旺的!他们还要帮着大人竖灯笼杆。买来彩纸糊灯笼。不过在我们家。糊灯笔是我的事情。因为我是元宵节天将黑时出生的。父亲送了我一乳名“迎灯”。家人认定我的名字中有光明。糊灯笼非我莫属。不过我糊灯笼是讲条件的。那就是提前享用油炸小点心。虽然母亲不情愿。但为灯笼着想。只得依从。我给圆圆的宫灯糊上一圈红纸后。会用金黄的皱纹纸。为它铰上飘逸的穗子。沾在灯座上。让灯长出金胡子!④小年前后。我会和邻居的女孩子搭伴。进城买年画。好像女孩子天生就是为年画生的。该由我们置办。小镇离城里十几里路。腊月天通常都在零下三四十度。我们穿得厚厚的。可走到中途。手脚还是被冻麻了。我们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就奔跑。跑得快。血脉流通得就快。身上就不那么冷了。我们跑在雪地的时候。麻雀在灰白的天上也跑。也不知它们是否也去购置年画。天上的年画。该是西边天绚丽的晚霞吧!进了城里的新华书店。我们要仔细打量那一幅幅悬挂的年画。记住它们的标号。按大人的意愿来买。母亲嘱咐我。画面中带老虎的不能买。尤其是下山虎;表现英雄人物的不能买。这样的年画不喜气。她喜欢画面中有鲤鱼元宝的。有麒麟凤凰的。有鸳鸯蝴蝶的。有寿桃花卉的。而父亲喜欢古典人物图画的。像《红楼梦》《水浒传》故事的年画。母亲在家说了算。所以我买的年画。以她的审美为主。父亲的为辅。这样的年画铺展开来。就是一个理想国。⑤买完年画。我们会去百货商店。给自己选择头绫子。发卡。袜子。假领子。再买上几包红蜡烛和两副扑克牌。那时我们小镇还没通电。蜡烛是家里的灯神。任务完成。我们奔向百货商店对面的人民饭店。一人买一根麻花。站着吃完。趁着天亮。赶紧回返。冬天天黑得早。下午三点多。太阳就落山了。想在天黑前到家。就要紧着走。我们嘴里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睫毛、眉毛和刘海染上了霜雪。生生被寒风吹打成老太婆了!不过不要紧。等进了家门。烤过火。身上挂着的霜雪化了。我们的朝气父回来了!⑥人们为自己办年货。也为离世的亲人办年货。逝去的人。未必坟茔就在近前。所以小年一过。小镇的十字路口。会腾起团团火光。人们烧纸钱时。不忘了淋上酒。撒上香烟。年三十的饺子出锅后。盛出的头三个饺子。要供在亲人的灵位前。请他们品尝。⑦我小的时候。父亲和爷爷都在时。我们只在十字路口为葬在远方的奶奶烧纸。爷爷去世后。除了给奶奶买下烧纸。爷爷那里也得备一份了。等我长大成人。父亲过世了。母亲预备下的烧纸。就比往年厚了。待到十年前我爱人因车祸离世。我回故多过年。在给爷爷和父亲上过坟后。总不忘了单独买份烧纸。在除夕前夜。在我和爱人无数次携手走过的山脚下的十字路口。为回归故土的他。遥遥送上牵挂。火光卷走了纸钱。把我留在长夜里。⑧我快五十岁了。岁月让我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但我依然会千里迢迢。每年赶回大兴安岭过年。我们早已从山镇迁到小城。灯笼、春联都是买现成的。再不用动手制作了。我们早就享用上了电。也不用备下蜡烛了。至于贴在墙上的年画。它已成为昨日风景。难再寻觅其灿烂的容颜了。我们吃上了新鲜蔬菜。可这些来自暖棚的施用了化肥的蔬菜。总没有当年自家园田产出的储藏在地窖的蔬菜好吃。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⑨我怀念三四十年前的年。怀念我拿着父亲写就的“肥猪满圈”的条幅。张贴到猪圈的围栏上时。想着猪已毙命。圈里空空荡荡。而发出的快意笑声;怀念一家人坐在热炕头打扑克时。为了解腻。从地窖捧出水灵灵的青萝卜。切开当水果吃。而那个时刻。蟋蟀在灶房的水缸旁声声叫着;______。连看门狗也被映得一身喜气;怀念腊月里母亲踏着缝纫机迷人的声响;怀念自家养的公鸡炖熟后散发的撩人的浓香;怀念那一杆杆红蜡烛。在新旧交替的时刻。像一个个红娘子。喜盈盈地站在我家的餐桌上。窗台上。水缸上。灶台上。把每一个黑暗的角落都照亮的情景!⑩可是这样的年。一去不复返了!在我对年货的回忆中。《牡丹亭》中那句最著名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不止一次在我心中鸣响。好在繁华落尽。我心存有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脉烛火在记忆中跳荡。让我依然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刻。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节选自《迟子建散文精选》。有删改)23.关于置办年货。本文记叙了哪些方面的事?请简要概括。2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馒头这时成了爱美的小姑娘。女人们会用筷子蘸着印泥。在正中央给它点上一枚圆圆的红点。那是馒头的眉心吧。25.请为选文第⑨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26.你是否赞成选文第⑧段中“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的说法?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7.文章的标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颇有意蕴。请谈谈这个标题的好处。【答案】23.主妇们扯布裁剪新衣,蒸年干粮,做点心;男孩子们买鞭炮烘鞭炮;“我”糊灯笼,买年画;给去世的亲人买祭品。24.运用比喻,把馒头比作爱美的小姑娘,为节日增添了喜气和欢乐。25.怀念“我”亲手糊的灯笼,在除夕夜里,将我们家的小院映照得一片通红。26.示例①:赞成。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电脑查阅各种书播。动动就可以找到海量资讯。这样的确便利。但阅读是透过冰冷的电子屏幕完成的。没有了纸质书的墨香。没有了到图书馆阅读的氛围。未免有点缺少滋味、缺乏品质。示例2:不赞成。现代社会带来的便利是毋庸置疑的。就好像作者文中提到的“我们早就享用上了电。也不用备下蜡烛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热爱。电灯的光晕一样有美感。蜡烛无法替代电灯。电灯在很多场合都比蜡烛更合适。所谓“便利”带来的“没有滋味”“缺乏品质”。不过是对过往回忆产生的伤感情绪而已。27.标题出自《牡丹亭》,有文化气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繁华美好的怀念和美好随着时光消逝的惋惜以及对美好注定消亡的释然。【解析】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由第②段“主妇们要去供销社扯来一块块布,求裁缝裁剪了,踏着缝纫机给一家人做新衣”“她们还得蒸各色年干粮,馒头,豆包,糖三角,菜包等等”“除了这些,她们还要做油炸江米条和蕉叶子,作为春节的小点心”可知,主妇们扯布裁剪新衣,蒸年干粮,做点心;由第③段“那些平素淘气惯了的男孩子,这时候也得规规矩矩地忙年。他们负责买鞭炮,买回后放到热炕上,让它干燥着”可概括为男孩子要买鞭炮,烘鞭炮;由第③段“糊灯笼非我莫属”、第④段“我会和邻居的女孩子搭伴,进城买年画”可概括为“我”糊灯笼、进城买年画;由第⑥段“人们为自己办年货,也为离世的亲人办年货”“要供在亲人的灵位前,请他们品尝”可概括为给去世的亲人买祭品。24.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馒头这时成了爱美的小姑娘”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馒头比作爱美的小姑娘;“在正中央给它点上一枚圆圆的红点,那是馒头的眉心吧”,馒头上圆圆的红点是馒头的眉心,为节日增添了喜气和欢乐,也表达了作者对馒头的喜爱和对往事的怀念之情。25.本题考查句子补写。结合第③段“糊灯笼非我莫属”以及第⑨段“连看门狗也被映得一身喜气”,此段回忆三四十年前的年,一定有糊灯笼这件让“我”引以为豪的事情。怀念“我”亲手糊的灯笼,在除夕夜里,将我们家的小院映照得一片通红。26.本题考查阅读体会。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情况分条陈述理由。示例:我赞同这种说法。结合第⑧段“灯笼、春联都是买现成的,再不用动手制作了。我们早就享用上了电,也不用备下蜡烛了”“我们吃上了新鲜蔬菜”“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知,现代科技的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很多以前需要我们花费很大人力、物力才能办到的事情轻轻松松就能办到。但是与此同时,这样的便利也让它的人情味少了很多。就比如清明节祭祀,以前我们采用传统祭祀方式,节日当天我们带着祭品,和亲人一起祭拜逝者,表达我们的哀思,但是现在出现了“网上祭祀”的方式,通过祭祀网站的纪念馆、公墓和微博扫墓墙等虚拟祭祀形式寄托自己对革命烈士、故人的思念。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便利,但是对去世亲友缅怀的过程,这些都是在虚拟网络中无法找到的。我不赞同这种说法。结合第⑧段“灯笼、春联都是买现成的,再不用动手制作了。我们早就享用上了电,也不用备下蜡烛了”“我们吃上了新鲜蔬菜”“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知,科技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尽知天下事,也使我们阅读资源、阅读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进等等。第⑧段“它已成为昨日风景”“总没有当年自家园田产出的储藏在地窖的蔬菜好吃”“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说到底是一种怀旧心理,是一种往事不可追的伤感情绪。怀旧看似面对的是“过去”,指向的却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乌托邦,这是因为“让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不仅是这个世界已经过去了,而且从根本上说,过去从来没有在严格意义上存在过”。27.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选自《牡丹亭》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增加诗意;题目新颖独特,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意为: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结合文章内容及第⑩段“可是这样的年,一去不复返了”“好在繁华落尽。我心存有余香”可知,题目也表达了文章主旨:作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消逝的惋惜;“仍有一脉烛火在记忆中跳荡,让我依然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刻,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也表达出作者的释然。与周瑜相遇迟子建①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②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③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④因为见到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往往都是那个表情。⑤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⑥“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⑦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⑧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⑨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⑩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⑪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⑫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⑬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⑭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⑮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⑯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⑰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⑱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⑲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⑳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㉑“你不希望与我相遇?”㉒“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㉓“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㉔“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㉕“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㉖“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㉗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㉘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㉙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㉚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㉛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㉜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㉝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28.文章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9.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周瑜是“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30.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请对这一细节进行简要赏析。3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答案】28.这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境的清澈、素雅、荒凉、安静、开阔的特点。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作了铺垫。29.因为周瑜英俊潇洒,拥有一股“逼人的英气”;尽管“英雄气短”却是真实的人,不是“永远不倒的神”。30.作者用“烧艾草”的情节营造了与周瑜相见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艾”与“爱”谐音,这里用来象征友爱、家庭和睦。小说多次写到“艾草”还表现了作者希望友爱和平的愿望。31.内容上:在梦境中与最想见男性周瑜相遇并进行了倾心的交谈,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动,由初见周瑜时的“发抖”,到交流后分离时的“打着哆嗦”,到想抓住他的手而不能,时光阻隔,难以再见,所以流下了泪水。结构上:最后一段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解析】28.本题考查景物特点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仔细阅读第②段,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即可。根据“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可知,写出了清澈明亮的特点;根据“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可知,写出了荒凉、空旷、安静的特点;作用:结合“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可知,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作了铺垫。29.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根据第⑤段“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分析,可以概括出潇洒、逼人的英气;根据第㉔段“‘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第㉕段“‘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第㉖段“‘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分析,可以概括出,周瑜虽英雄气短,但却是真实的人,不是永远不倒的神。30.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作用的把握。根据第②段“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可知,我闻着烧艾草的气息见到周瑜,据此分析,此处“烧艾草”具有营造和周瑜见面的氛围,推动故事情急发展的作用。结合第⑬段“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分析,我告诉他我不喜欢打仗的声音,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据此分析,“艾”谐音“爱”,友爱和和平,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相比,象征着友爱、和睦;结合第㉗段“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第㉛段“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分析,作者多次写烧艾草,有希望和平、友爱的用意。3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其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点明主旨,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结合第④段“因为见到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往往都是那个表情”、第⑥段“‘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第㉚段“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第㉜段“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可知,在梦境中与最想见男性周瑜相遇并进行了倾心的交谈,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动,由初见周瑜时的“发抖”,到交流后分离时的“打着哆嗦”,到想抓住他的手而不能,时光阻隔,难以再见,所以流下了泪水。结构上:结合第①段“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可知,最后一段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一座城的生灵烟火迟子建①我来哈尔滨生活三十年了,进了钢筋水泥的丛林,与家畜和野生动物照面的机会,无疑就少了。去年因出版了以哈尔滨为背景的长篇《烟火漫卷》,其中写到一只雀鹰,有好奇的读者问我,在哈尔滨户外真能看见鹰吗?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它出现在城市,一定是在动物园中,翅膀都是僵硬的,这也勾起了我对这座城生灵的回忆,它们无疑是人间烟火的一种。②先说马吧。我初来哈尔滨,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商品房还没兴起,老式住宅楼的楼道,成了居民们越冬蔬菜的公共储藏间。每到深秋,从郊县来哈尔滨卖秋菜的马车就来了,它们停靠在各居民小区入口或是菜市场的十字街头,售卖土豆、大葱、萝卜和大白菜。一车秋菜若是一天卖不完,马就要和主人在城里过夜。霜降之后的哈尔滨很冷了,夜里气温常降至零下,卖菜的裹着棉大衣蜷缩在马车的秋菜上,而马习惯站着睡,所以若是清晨起得早,常见马凝然不动垂立着,像是城市的守卫,而它蹄子旁的水洼,有时凝结了薄冰,朝晖映在其上,仿佛大地做了一份煎蛋,给承受了一夜霜露的他们,奉献了一份早餐:有了冬储菜,哈尔滨人对从西伯利亚长驱入境的寒流,就有温暖的把握了。我虽一个人生活,但自那时起,也养成习惯,买上十几颗大白菜,腌一小缸酸菜,在雪花飘舞时分,让五花肉和酸菜在灶上炽热相逄,让荤素开启冬日的二重唱。能在北风呼号时分,吃上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是哈尔滨人的快意时刻。③除了马,我印象深的还有江鸥。刚来哈尔滨时青春飞扬,我常在夏日傍晚去松花江畔看落日,江鸥在水面飞起落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