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启声高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启声高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启声高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启声高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启声高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启声高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血液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B.红细胞具有识别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C.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D.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2.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受损会使水盐平衡调节异常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C.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够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3.如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若该生态系统引入鹰,则该食物网会增加1条食物链B.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减少C.自养型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D.鸟和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会使两个种群的数量波动甚至其中一个种群灭亡4.下列有关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度生物入侵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B.某区域内的两种染色体数相同的植物共同构成一个种群C.计算种群密度时,应去掉数据中的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5.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皮肤生发层细胞中两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为A和a,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促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B.除草剂除去双子叶杂草的原理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C.连续大雨导致水稻传粉失败,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减产D.持续干热再遇阴雨,即将成熟的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是因为脱落酸减少7.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位置分别为图1中的①、④B.用32P标记T2噬菌体,增殖n代后(n>3)子代T2噬菌体大部分带有放射性C.若C中含有较高放射性,则B中也可能检测到放射性D.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低放射性8.(10分)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A.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B.鹿群的年龄组成C.鹿群的性别比例 D.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二、非选择题9.(10分)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最丰富。(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1)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标记噬菌体②标记大肠杆菌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和离心⑤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2)搅拌离心后沉淀物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_______(填32P或35S)标记的____________。(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子代噬菌体外壳是在大肠杆菌的___________上合成的,合成新的噬菌体外壳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别是___________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11.(14分)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某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继而引起发热。某人因病毒感染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_____,使下丘脑的_____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_____形成冷觉;同时,体温调节中枢促进垂体释放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产热增多。(2)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_____,引起机体散热_____。(3)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传至下丘脑,促进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12.下图表示以玉米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各种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2和途径3的育种原理都是______________;与品种B相比,品种C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途径4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该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时期)。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分析题意可知: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血液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可见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据此答题。【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A正确;B、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可见促红细胞生长素(ESF)的靶细胞为骨髓造血组织细胞和肝脏细胞,而红细胞不具有识别ESF的受体蛋白,B错误;C、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正确;D、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血液红细胞数增加,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可见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2、C【解析】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大脑的功能,以及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的差别,再根据题意作答。3、C【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详解】A、鹰可以以图中多种生物为食,所以若生态系统引入鹰,该食物网可以增加多条食物链,A错误;B、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因捕食者蛇的数量减少而使田鼠的数量大量增多,B错误;C、自养型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C正确;D、鸟和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会使两个种群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不会使其中一个种群灭亡,D错误。故选C。4、A【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进外来物种一定要避免产生生物入侵。【详解】A、重度生物入侵会影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A正确;B、种群指的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两种染色体数相同的植物不一定是同种生物,B错误;C、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其没有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A。5、D【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因为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B、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表现型对生物性状进行选择,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皮肤生发层细胞中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两姐妹染色单体携带A和a基因,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6、C【解析】1、赤霉素(GA):合成部位: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裂分化;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开花、果实发育;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2、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维持种子的休眠。【详解】A、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促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A正确;B、除草剂除去双子叶杂草的原理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定生长素浓度,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但是促进作物的生长,B正确;C、种植水稻的目的是收获种子,连续大雨导致水稻传粉失败,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防止减产,C错误;D、持续干热再遇阴雨,即将成熟的小麦种子中的脱落酸由于雨水浸泡而减少,再加上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所以种子易在穗上发芽,D正确;故选C。7、B【解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其中只有磷酸基团中含有磷,因此在图1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①磷酸;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中只有R基团中可能存在S元素,因此在图1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④,A正确;B、用32P标记T2噬菌体,增殖n代后(n>3)子代T2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放射性,B错误;C、C为沉淀物,若含有较高放射性,说明T2噬菌体被32P标记,可能有少量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DNA未进入细菌中,经离心后处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D、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少部分未与细菌分离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进入到沉淀物中,沉淀物中会出现放射性,D正确。故选B。8、B【解析】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详解】由分析可知: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种群的年龄组成不直接决定种群数量,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最适合酵母菌繁殖(2).营养物质(3).不换培养液(4).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5).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解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培养液的更换时间间隔、培养时间,因变量是酵母菌数量,其中d曲线为对照组,其应该不换培养液;培养液更换频率越高,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越少,营养越充足,种群生长越趋向于“J”型曲线。【详解】(1)由于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2)据图分析可知,a曲线的酵母菌培养液更换的时间间隔最短,营养物质最丰富,所以其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曲线d为对照组,应该不换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有: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4)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图形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能够根据对照性原则分析d曲线的处理方法,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0、①.②①⑤④③②.32P③.噬菌体DNA④.核糖体⑤.C【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DNA进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组装和释放,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先培养细菌,使细菌被标记,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再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保温、离心处理,检测放射性。【详解】(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从而获得标记的噬菌体→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所以该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⑤④③。(2)由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大肠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面,搅拌离心后沉淀物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DNA。(3)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合成新的噬菌体外壳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别是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1、(1)①.致热性细胞因子②.体温调节③.大脑皮层④.促甲状腺(2)①.毛细血管收缩②.减少(3)①.大于②.垂体【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至38.5℃,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因此激素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①过程使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