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中微子暑期学校讲座HR_第1页
地球中微子暑期学校讲座HR_第2页
地球中微子暑期学校讲座HR_第3页
地球中微子暑期学校讲座HR_第4页
地球中微子暑期学校讲座HR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中微子研究与地球科学综合模型作者:卡卡西研究背景和意义JUNO周围3D精细地壳模型JUNO地球中微子测量精度研究综合数据库的建立内容提纲地球科学目标放射性生热所占的比分放射性生热在地球内部分布3种BSE模型(LowQ,MiddleQ和HighQ)FromOndřej

Šrámek2017锦屏中微子研讨会定量确定来自地幔热量贡献是解决板块运动驱动力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地震学研究P–primary,longitudinalwavesS–secondary,transverse/shearwaves地震学可以给出地球内部分层的情况无法给出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及分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可以得到岩石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深部样品难以获得地热学有限的测井深度(12km)和地表热流测量数据地壳可以比较好的直接研究地幔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3~25TW地球中微子成为一种全新的地热研究手段测量来自地幔的放射性生热检验不同的地球化学模型1)测量Th/U比例2)放射性元素在地幔中的分布3)地核中是否存在40K4)地核是否存在反应堆直接测量地热:地表热流的测量地表热流

地球中微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地球中微子的探测

液闪IBD:目前的探测方案与反应堆中微子一致只能探测到超过反应阈值的U和Th,无法探测到来自40K的InverseBetaDecay地球中微子的探测现状正在运行:Borexino和KamLAND马上运行:SNO+正在建设:JUNO和Jinping计划中的:OBD、Baksan、ANDESunderconstruction(2022~)KamLAND和Borexino的物理实验结果1TNU=1个/1032

质子/年两个实验的不确定度达到16%~18%KamLAND倾向于low-Q模型,Borexino倾向于High-Q模型差别主要来自地壳还是地幔,是否如预期有相同的地幔?168events56events地幔中微子的信号预期地幔信号=总信号

–地壳的预期信号预期:地幔信号各个观测站是一致的!地壳预期信号LOC(>50%)+ROCFromHirokoWatanabeNu-Geoscience(2019)精细地壳三维模型!(分层、密度及丰度)总放射性生热地幔放射性生热~5TWKamLANDBorexinoKamLAND和Borexino近场地壳模型Takeuchi(2019)KamLANDBorexinoColtortietal.(2011)2005-今KamLAND稳定的交叉学科团队持续的进行近场地壳模型研究Borexino物理学家结合采矿井的项目,给出粗糙的近场地壳模型

精细地壳模型的重要性!未来实验--JUNO测量地球中微子的潜力分析优势1:2万吨液闪400个/年!Hanet.al201618%的地壳不确定度,地幔置信度在2sigma

8%的地壳不确定度,地幔置信度到4sigma优势3:可研究Th/U比

优势2:测量精度高优势4:高灵敏度地幔研究~14%1y~5%10y未来实验--Jinping测量地球中微子潜力分析优势1:喜马拉雅厚地壳,预期地球中微子多优势2:低反应堆本底,90%

是地球中微子信号优势3:喜马拉雅研究热点区及大量的地质数据优势4:有望探测到40K的地球中微子判定地球模型需要扣除近场地球中微子,得到地幔贡献

R(地幔)=R(总量,实验测量)-R(地壳,预期)研究目标任务目标:地幔测量精度达到>3σ实现途径:将地壳中微子的预测精度从基于全球模型Crust1从25%降到8%2003年来,建立国内首个中微子-地球科学交叉研究团队:7家单位,10余人,

物理/地物//地化/地热;围绕JUNO进行地质、地震/重力、地化等研究,建立首个多参数地壳模型和数据库;江门实验地球中微子通量精度从全球模型(CRUST1.0)的25%提高到6%,

显著优于全球模型(PEPI2020,PRD2019)3D精细地壳模型团队地球中微子研究围绕地球科学目标,又依赖于地学参数的输入地球科学和中微子科学必须合作才能完成JUNO近场地壳模型全球模型地球物理:Crust1.0

+地球化学:Rudinick&Gao03Stratietal(2014)GIGJ模型

地球物理:重力卫星数据+地球化学:Rudinick&Gao03Reguzzonietal(2019)JULOC模型地球物理:地震波数据

地球化学:独立数据和建模Ruhan.Getal(2020)JULOC-I模型

物理:地震+重力

数据

化学:收集/采集丰度+热流Ran.H(2022)通过合作组审查地壳模型:纵向/横向网格,地球物理(密度、厚度)和地球化学(U/Th丰度)JULOC/JULOC-I:多数据融合、大样本建模新方法JULOC3D地壳模型JULOC:多数据、大样本、新方法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学地化数据收集(3000+数据)2km垂直空间分辨率、30km水平空间分辨网格化、非关联、

独立求和新方法

A:丰度,i:ith岩石,P:ith岩石在网格中占的比例JULOC建模难点及领先点:地化数据的综合建模与地震局合作收集数据:

近500个固定地震台数据新增200+个流动台数据密集台阵布置工作(200km长112台)✔

三维地球物理模型绿红固定台站,黄色流动台站200km长的密集台阵获知地下结构信息,为构建三维地壳模型提供约束基于密集地震台阵获得可靠的地壳厚度模型李志伟基于文献收集的样品,建立了三维地球化学模型建模方法✔三维地球化学建模.JULOC:Alocal3-Dhigh-resolutioncrustalmodelinSouthChinaofforecastinggeoneutrinomeasurementsatJUNO(PEPI299.106409.2020)创新点:网格化大样本采样(JUNO500km以内,每个网格>5个样品)三维地球化学模型文献收集丰度数据3000+个500km范围采集岩样1017个✔50km范围采样253个✔习宇飞、王安东、高若菡网格化采样降低误差地壳结构建模方法基于地震数据,建立地壳结构模型(PEPI已发表)✔地震背景噪声成像:加入200km密集台阵数据,更好反映地壳结构✔地震+重力联合反演,改善结构模型、更好拟合重力数据、提高模型可靠性李志伟地震数据(左)和重力数据(右)重震联合反演3D密度分布模型JULOC-I3D地壳模型JULOC-I:多数据融合新方法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学+地热网格化均匀采样(3000+数据,500采样数据)垂深方向岩性的概率分布地震数据:获得垂深分布的波速波速与岩石类型有对应关系(ChristensenandMooney,1995)重力反演密度模型卫星重力数据收集:GOCE卫星近50km范围内重力测量(1:10万比例尺1601个点)✔完成近场密度模型构建✔近场密度习宇飞徐亚三维地球化学建模先验岩石分布概率5km深度,后验岩石分布概率3-DU/Th丰度分布图约束上地壳丰度以热传导理论(能量守恒)为基础,综合地球物理(分层)、地球化学(U-Th含量)和地热数据(地表热流)三类数据,构建了华南地热模型。地热模型包含了地壳结构和地壳成分等综合地质信息通过U-Th放射性生热建立U-Th含量(丰度和地壳中厚度)和地热模型的联系,从而约束地壳中高放射性元素含量,最终为中微子通量计算提供约束地热模型构建地热数据地质模型地热模型姜光政下一步JULOC-?花岗岩的深度确定?地壳模型的误差?分层误差:地震分地壳的层?Crust1分层密度误差:密度误差在5%以内?丰度误差:测量误差和展宽分布?25%?5%

上中下地壳的误差?地壳中微子通量计算1000次随机数U,Th,U+Th产生地球中微子信号图四种地壳模型下地壳中微子通量不同模型下,岩石圈地壳JUNO地球中微子通量地壳中微子通量预测:信号显着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华南地块上地壳的U/Th含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地球科学:这一发现与JUNO周边地区高U-Th花岗岩侵入体的广泛分布一致,也能够通过抽样调查结果和热流数据得到证实。地球中微子能谱、

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及其他本底考虑进物质效应、液体闪烁体非线性,乏燃料与非平衡效应,大亚湾反应堆反中微子异常等效应,给出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地球中微子实验灵敏度反应堆中微子能谱误差:1%,DYB误差和TAO预测误差。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本底来源及误差来源事例数/年事例数不确定度%能谱不确定度%反应堆15769.72.8TAObased9Li-8He292.22010快中子36.51002013C(α,n)16O18.25050偶然本底292.21忽略本底及信号能谱不同地壳模型下,

JUNO地球中微子探测潜力Global+不同反应堆能谱误差JULOC+不同反应堆能谱误差JULOC-I地壳模型下的精度探测潜力TAO能谱误差,不同地壳模型的探测潜力同一个地壳模型下,1%的能谱形状误差给出最高精度,TAO测量给出中间值,DYB测量给出最低精度;TAO能谱误差下,JULOC-I模型给出最高的探测精度,4.2%@10y(KamLAND和Borexino>16%@10y)JUNO运行一年可观测成果不同地壳模型下,JUNO预测总的地球中微子通量,地幔模型采用Middle-Q,粉色和蓝色阴影区为JUNO在不同地壳模型下的探测潜力(R.Han,CPC2016)JUNO运行第一年就能区分精细地壳模型和全球地壳模型,从粒子物理方面验证了首个地学问题:华南地区富含U和Th。不同地壳模型下,JUNO预测总的地球中微子通量,地幔模型采用Middle-Q,粉色和蓝色阴影区为JUNO在不同地壳模型下的探测潜力,最新计算结果,并且排除了TS3和TS4反应堆。JUNO

U/Th比探测潜力U/Th比不固定,1年和10年下JULOC-I模型下UTh测量不确定度UThU+Th1维投影,10年判定地球模型需要扣除近场地球中微子,得到地幔贡献

R(地幔)=R(总量,实验测量)-R(地壳,预期)地幔中微子测量精度总放射性生热地幔放射性生热~5TWKamLANDBorexino预期:地幔信号各个观测站是一致的!JUNO地幔测量精度研究地壳中微子预期事例数增加,导致地幔中微子测量精度降低;10年数据下,JULOC-I模型可以初步达到2.3σ的精度若继续提高精度,需继续提高地壳模型的精度振荡和能谱对测量精度影响232Th238U高阶修正结果

综合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创新点:国内首个地球科学和粒子物理交叉数据库成果水平:针对华南地区国内先进应用前景和示范推广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大力促进了粒子物理和地球科学的交叉融合,学科进一步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