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1页
2024年秋季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2页
2024年秋季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3页
2024年秋季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4页
2024年秋季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大单元整体设计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主题概览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要求提高,2011版课标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会正确使用手表或秒表测量时间。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比值定义法、图像法与控制变量法培养物理思维。4.知道实验原理。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物体通过某段距离的速度。单元知识架构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物理观念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科学思维1.通过体验并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不同的,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2.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难点重点科学探究创设相对运动或静止的情境,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知识。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执行任务的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后方飞来一只“小虫”,便伸手去捉,后来发现抓住的竟是德军射来的子弹,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徒手抓住飞行的子弹吗?你知道徒手抓住飞来的子弹需要怎样的条件吗?

认真观察这两个物品,说说他们的运动情况。小车运动了吗?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任务一、认识机械运动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每年缩短2.9cm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每年1.8cm的速度上升任务一、认识机械运动地壳的运动晨跑的人们任务一、认识机械运动你能举出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1.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2.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断下沉。想一想、议一议?任务一、认识机械运动总结: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______着,即运动是_________。运动运动绝对的任务一、认识机械运动

我们平时是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任务一、认识机械运动“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观看学生过马路的视频,思考问题任务一、认识机械运动问题:①“过马路的学生”相对于“宣传栏”的位置改变了吗?

②“汽车”相对于“路边树”的位置改变了吗?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把事先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也就是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任务一、认识机械运动科学家如何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呢?任务一、认识机械运动随讲随练下列选项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四季更替B.花开花谢C.流星划过夜空D.生物的新陈代谢C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标准的物体)位置是否改变动或静

乘客地面、树

改变

乘客司机、汽车

没改变

静假定不动的任务二、认识参照物火车徐徐开动了,坐在窗边的人却看到站台上的人渐渐向后退去,究竟是谁在运动呢?任务二、认识参照物当以地面为标准时,火车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火车是运动的;若坐在窗边的人以火车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标准,站台上的人与这些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站台上的人是运动的。总结:①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注意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②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任务二、认识参照物参照物的概念: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另一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而言的,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思考: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吗?可以选研究对象自身作为参照物吗?随讲随练黑板相对哪些参照物是运动的:走动的教师、讲桌、窗外行驶的汽车、窗外的树?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走动的教师;窗外行驶的汽车。判断的依据是黑板相对于走动的教师、窗外行驶的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任务二、认识参照物小活动:教师在教室内慢慢走动。思考:①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教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②如果以地面/窗户为参照物,教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任务三、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以课桌为参照物,教师相对于课桌的位置在改变,教师是运动的;以地面/窗户为参照物,教师相对于地面或窗户的位置在改变,教师是运动的。总结:物体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静止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任务三、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请同学们将书放在课桌上,再将一支笔放在书上,用手慢慢推动书,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①笔相对于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②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思考: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大家是否能总结出判断物体运动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总结:①确定研究对象;②选定参照物;③判断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任务三、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总结: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指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交流与讨论在商场里,妈妈和5岁的小东正乘自动扶梯下楼。小东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们跑下去吧!”妈妈说:“小东,这样很危险,下楼时要拉着妈妈的手,站着不动。”他们在下楼(运动),可为什么妈妈会说下楼时要站着不动(静止)呢?这里的“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来说的,“静止”是以

为参照物来说的。地面扶梯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参照物可能是静止的。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分析:乘电梯下楼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择扶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任务三、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交流与讨论随讲随练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人能徒手抓住飞行的子弹?当人和子弹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的时候,人能徒手抓住飞行的子弹。任务三、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以致用如图,在研制新型汽车过程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汽车模型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这是运动和静止的

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风相对性任务三、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与静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选取规则: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通常选取地面1.为了了解历史,张强同学乘坐一辆公交车前往博物馆参观,透过车窗看到博物馆向他慢慢靠近,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博物馆

B.乘坐的公交车C.路边的限速牌

D.行道树B2.“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姑苏城内外河畔的景色秀丽迷人,游客坐在行驶在河中的游船上欣赏景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B.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A3.下列语句描述的运动情景选取船为参照物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C.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D.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C4.战斗机如利剑般穿过云层,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空中加油机给战斗机空中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的。云层静止5.小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时的照片,其中两张是坐在平直行驶车内连续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网友判断小丽乘坐的车正在向东行驶。请你分析网友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网友的判断不正确。以太原双塔为参照物,由两图可知小丽与塔的位置在靠近,说明车正在向西运动,所以网友的判断是错误的。第二节快与慢第1课时

运动的快慢速度物理观念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进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科学思维1.理解观众、裁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利用比值定义法定义速度的概念。3.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难点重点科学探究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3.通过认识交通信息,树立安全意识。猎豹在快速奔驰树懒在缓慢爬行物体的运动有_____快慢“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这些语句描述的运动快慢一样吗?这些生活中的运动场景,他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思

考怎样比较物体的快慢?任务一: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观看视频:运动会100m赛跑

任务一: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①运动员未跑到终点前暂停视频,以观众的视角看,如何判断谁跑得快呢?②运动员跑到终点时停止视频,以裁判的视角看,如何判断谁跑得快呢?分析:在相同的时间里,我们看谁在前面谁就跑得快,即运动路程长的跑得快。分析:在同样100m的距离里,终点裁判员用秒表记录运动员所用的时间,即谁用时短谁跑得快。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任务一: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5秒内运动:____8秒内运动:____100米300米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任务二:知道速度的概念思考:甲同学100m跑的成绩为15s,乙同学50m跑的成绩是8s,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时,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任务二:知道速度的概念推导:V=-st速度的单位=路程(m)时间(s)任务二:知道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单位: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提问: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速度单位还有什么?总结:交通运输中还用到千米每小时作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单位任务二:知道速度的概念那么km/h与m/s之间如何换算呢?注意:单位的物理意义,如1m/s是指物体1s内运动1m,照此速度物体3600s(1

h)运动3600m(3.6km),所以1m/s=3.6km/h。我们上学步行的速度通常约为1.1m/s。任务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如果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例题:汽车在10min内以不变的速度行驶12000m,求汽车的速度。任务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解:汽车行驶的时间是10min=600s,行驶的路程是12000m。汽车的速度是解题时,要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v、s、t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过程中的三个量。②三个量的单位要对应。一般用两套单位:m、s、m/s为一套单位;km、h、km/h为另一套单位。常常在写已知条件的时候划成统一单位。③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公式任务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任务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汽车速度表限速标志牌解:如图所示,“60”表示限速为60km/h,即最快的速度是60km/h,则到达会城至少需要的时间任务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小明坐车从江门大道某路段到会城,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距离会城还有12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最快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到达会城至少需要多少小时?随讲随练速度物理意义公式单位及换算关系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m/s、km/h;1m/s=3.6km/h1.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即________km/h。12442.一名短跑运动员5

s内跑了50m;猎豹奔跑的速度是1200m/min;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80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运动员、猎豹、火车B.运动员、火车、猎豹C.猎豹、火车、运动员D.火车、猎豹、运动员D3.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_____(填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h。km/h3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本》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第二节快与慢

第2课时直线运动物理观念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科学思维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运用理想模型法将有些物体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方便问题的研究;会用图像法直观地表示物体的运动。3.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重点难点重点科学态度与责任1.学生通过对速度的认识过程,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2.通过对速度的深入了解,试着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①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②速度的概念、意义、公式、单位是什么?

分享你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体运动的例子,如乘坐公交车启动和刹车时的感受。想一想

操纵遥控玩具车在直线轨道上行驶,一开始保持遥控器操作杆固定,然后改变操作杆的位置。试一试任务一、知道直线运动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如在平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便可看作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图中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各段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有什么特点?各段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等。总结:小球在任意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相同,且运动的路径是直线,这种运动方式叫匀速直线运动。任务一、知道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总结: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特点:速度大小不变;运动的路线是直线。如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任务一、知道直线运动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

内通过的路程练习。是20m,则它在前2s

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m/s

C.5m/s

D.无法判断C随讲随练任务一、知道直线运动s-t图像v-t图像任务一、知道直线运动假设甲、乙两个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甲、乙匀速直线运动下路程与时间的关系,s-t图像。并作图。

v-t图像与t轴平行,速度是定值。在同一坐标图中,截距代表速度,截距越大,速度越大。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甲做_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

m/s,

(填“甲”或“乙”)车的速度大。随讲随练匀速20甲任务一、知道直线运动能否判断出汽车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汽车做的是什么运动?路程(m)时间(s)速度(m/s)总结:在各段路程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任务一、知道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的大小改变。总结: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实际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很难保证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实际中物体的运动大多都是变速运动。同学们还能举出关于变速运动的例子吗?任务一、知道直线运动任务二、知道平均速度阅读教材并思考,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得多,变速运动的速度是不固定的,我们该如何表示物体通过一段路程的速度呢?

平均速度的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路程(时间)的平均速度。总结:我们可以研究物体在这段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平均速度计算式:-易错提醒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②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任务二、知道平均速度学以致用如图是D412次动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9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任务二、知道平均速度车站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徐州到站时间

09:5110:3311:45

发车时间09:1509:5310:3511:50

里程/km084

300648解: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时间t=10h33min-9h53min=40min=苏州到常州的里程s=vt=129km/h×大小和方向不变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大小改变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t图像变速直线运动s-t图像

D2.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里,汽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3min,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4km,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____km/h,这个物理量反映了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________________。80平均快慢程度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2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20m/s,汽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15第三节测量:长度与时间

第1课时长度的单位及测量物理观念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科学思维1.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对物体的尺度有初步的认识;2.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难点重点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2.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生活中的长度测量

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北斗定位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通过一系列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发送信号,用户设备接收这些信号后,利用三角测量计算出接收器的精确位置。这一过程涉及到时间的精确测量和信号传播速度(即光速)的应用。北斗系统可以用于大范围的长度测量,因为它能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活动一:目测:①图甲中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比较长?

②图乙中两根线段一样长吗?活动二:利用刻度尺来测量图片中的线段长度。甲

眼见的不一定是真的,单凭感官判断不一定准确。1.长度单位的引入乙活动三:用拃(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间的距离)测量课桌的高度,比较测量的高度。

①为什么我们手测的结果不相同呢?②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准确的测量值呢?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2.认识长度的单位阅读《拓展一步》,了解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长度还有哪些单位?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各单位换算关系图。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26cm=0.26m

B.50m=0.005

kmC.357mm=3.57m

D.1.2

dm=12

mm例题展示A解析:26cm=26×10-2m=0.26m;50m=50×10-3km=0.05km;357mm=357×10-3m=0.357m;1.2dm=1.2×100mm=120mm。易错提醒: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1.尺的选取常用的工具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相同之处:都标有单位、刻度等;不同之处:长度不同、形状不同、能测量的最大长度不同等。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尺,观察讨论它们与展示的几种测量工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根据测量的要求,我们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随讲随练在三级跳远测试中,测量跳远的距离应选用(

)A.三角板

B.

1

m

木尺C.

15

m

皮尺

D.300cm

钢卷尺C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2.认识和使用刻度尺仔细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明确刻度尺的①

零刻度线的位置,②量程(测量范围),③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了长度测量的精确程度)。合作探究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为什么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不同?并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如何读数。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小组,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每位同学都要动手,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刻度尺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和测量结果。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一放: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放:刻度尺要放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倾斜。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二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注意区分大小格。×√×2.78cm读数时既要读出准确值,还要读出估计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三读: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四记:易错提醒

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

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想一想(1)假如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还可以使用吗?(2)如果刻度尺太厚,怎么测量更准确?(1)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2)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随讲随练如图,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

cm、5.50

cmB.1cm、8.30

cm

C.1mm、8.30

cmD.1mm、2.80

cmD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3.长度的估测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并测量验证估测的准确度。任务二:进行实验: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单位:km、m、dm、cm、mm、μm、nm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刻度尺的使用:看、放、读、记1.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A.18cmB.12mC.25cmD.25mm2.下列刻度尺的使用中正确的是()CD3.某7nm的芯片,7nm=________m;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来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7×10-91mm3.904.“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________(填“长度”或“时间”)的单位。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长度cm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本》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家庭物品测量:选择家中的三至五件物品(如桌子、书架、门等),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数据。第三节测量:长度与时间第2课时时间的测量误差物理观念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秒表测量时间;3.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4.会进行长度的特殊测量。科学思维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2.会运用平移、化曲为直等思想对特殊的物体、线形进行测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重点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秒表计时的正确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时间的测量,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原子钟

原子钟是一种高精度计时设备,它利用原子的稳定电磁波特征频率作为计时标准。在原子钟中,特定元素的原子(如铯或铷)被激发至高能态,然后通过跃迁回低能态时释放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原子钟能够达到极高的时间精度,常常用于科学研究、卫星导航系统等领域。

闭上眼睛估计一分钟的时间,并在结束后用秒表验证。试一试

古人通过日晷来计时,这是一种利用太阳的影子来测量时间的方法。日晷通常由一个平坦的盘子和一根垂直于盘面的棍子(晷针)组成。盘子代表天赤道,晷针则指向地球的北极。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晷针的影子会在盘面上移动,而影子的位置就代表了当前的时间。日晷任务一:会测量时间1.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的单位1min=60s1h=60min1ms=103μs1ms=103μs任务一:会测量时间思考: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年、月、天。1h=60min,1min=60s;1年=12个月。思考: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时间的单位还有哪些?其他单位:毫秒(ms)、微秒(μs)等。阅读“科学书屋”,了解时钟从古至今的演变。任务一:会测量时间任务二:学会秒表的使用体育比赛中的秒表的分度值为多少?思考交流秒表的分度值为0.1s。启动/停止/回零按钮分针小表盘秒针大表盘调零;按启动按钮,开始计时;停止计时时,再按一下停止按钮;读数;为方便下一次计时,按回零按钮。秒表的的使用方法:一按、二停、三读、四归零。任务二:学会秒表的使用①在读数时,先读出小表盘上指针所通过的分钟数(按整数读);②观察小表盘上的指针有没有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若不超过,则大表盘按照0~30s读数,若超过,则大

表盘按照31~60s读数。读数=大表盘示数+小表盘示数任务二:学会秒表的使用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337.5随讲随练任务二:学会秒表的使用学以致用能否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能否用这个“生物钟”来估测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答

:正常人的脉搏1min

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可以以此

为标准用数脉搏跳动的次数来估测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合理即可)任务二:学会秒表的使用活动探究分析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活动:请三位同学迅速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度,并记录数据。在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误差。总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任务三:知道什么是误差小组讨论:根据误差的可能来源,怎样减小误差?总结归纳: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等。分析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同学们有什么发现?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任务三:知道什么是误差任务四: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累积测量法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够厚吗?1.累积法测量活动探究活动: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任务四: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任务四: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操作: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并与直尺垂直对齐。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测量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三角尺垂直于直尺)。任务四: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实操演练活动:分组测量圆锥体的高度。任务四: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3.化曲为直法测量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化曲为直测量法。测量要点: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任务四: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学以致用如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答

: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5圈,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5圈的总宽度再除以35。任务四: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时间时间的测量误差单位:s、min、h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测量工具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辨析测量工具日晷、沙漏、水钟、石英表、秒表等累积法长度的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直尺配合法三角尺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是()A.卷尺

B.日晷C.直尺D.游标卡尺B2.我国运动员在某次奥运会上以12.91的成绩平了110m栏的世界纪录。“12.91”是表示时间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时

B.分

C.秒

D.毫秒

C

3.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D.错误和误差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B4.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187.55.小明利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__cm。2.36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本》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制作摆钟:学生可以用线和一个重物制作一个简单的摆钟。通过观察摆动的次数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如何用摆钟来测量时间。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第四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物理观念1.知道实验原理。2.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物体通过某段距离的速度。科学思维1.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2.用模型建构物体的运动,并分段进行测量分析;3.学会使用图表(如速度—时间图像)来直观地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难点重点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2.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能完成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精神、拟定计划的能力、创造能力、评估能力等;2.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出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速度变化的例子?思

考在比赛过程中,观察并感受速度的变化。思考:怎样知道某个同学在比赛的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呢?试一试课堂内的小型障碍赛复习提问: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任务: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要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其速度是否变化?”,本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要完成本次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完成本次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猜想百米跑过程中自己的速度变化情况,如何验证猜想?

小车通过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长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木块。1.明确实验原理和选取器材测平均速度任务: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完成实验装置组装①把小车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2.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提问:斜面的长度是小车运动的全程吗?小车运动的

路程为多少?强调:记录与运算时数据都要带有单位;使用刻度尺

测量路程时,应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任务: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任务: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记录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你的数据结果与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不相同;①斜面坡度不一样;②选取测量的路程不一样……任务: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通过观察分析试验数据,归纳得到了什么结论呢?v2<v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下滑运动越来越快;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①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②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思考:减小误差应注意的问题: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运动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科学探究一般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实验类型速度的测量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速度越来越大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__cm,tBC=________s,vAC=________m/s。

小4.0010.03(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填“大”或“小”)。(5)下列选项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大C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观察图中甲、乙两小球的频闪照片,由图可以看出________(填“甲”或“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利用自己的刻度尺,粗略求出乙球从a到d的平均速度v=________。甲0.63m/s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本》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在生活中测平均速度时,通常需要借助一些身边已知长度的物体测路程,如公路两旁的里程碑、平直公路旁电线杆间的距离等。请同学们测量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实

设计一个研学旅行方案物理观念1.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2.从物理学视角了解我国高铁的发展和运行情况;科学思维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及高铁发展运行情况,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实用的研学方案。重点科学探究通过动手查阅资料、收集不同地域的信息,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科学与实际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融合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逐步形成探索历史和自然的内在动力,感受科技的魅力以及物理学的贡献,培养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难点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拥有多样生态地形和壮阔风景,请同学们积极分享跟随家人曾经游览名山大川过程的感受吧!你知道以下分别是哪个景点吗?请试着描述这些名胜古迹有着怎样的特点?我国的高铁发展情况走在世界最前列,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连通祖国各地,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促进了国家经济和战略的发展。任务一、查阅资料并整理资料研学主题:“寓学于乐”的旅行学习方式,融“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于意义非凡的旅行活动之中。乘现代交通工具,游祖国大好河山,将所学物理知识在旅行中尽情地去运用与发挥。研学目的:了解国家和地方关于游览的政策法规,有关地方的风土人情等,探索并选择合适又经济的交通出行方式。在动手实践环节,根据国家高铁运行图设计并制作出行方案。研学过程中,应用物理学的视角体验乘坐高铁的快捷和舒适,体验各地的气压和温度变化,体验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各小组形成自己的出行方案并进行成果展示测评。1.明确研学主题和目的任务一、查阅资料并整理资料收集整理信息:了解国家和地方关于游览的政策法规;了解当地的学习资源;了解有关地方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特色、食宿条件;探索并选择合适又经济的交通出行方式等。2.查阅资料,收集并整理信息任务一、查阅资料并整理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小组将查阅资料所取得的材料汇总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学旅行须知。3.交流展示任务二、动手规划设计研学旅行交通方案关注出行日期、车次、出发时刻、到达时刻、运行时间、出发站等信息。出发地目的地出行日期车次运行时间到达时间运行时间出发站目的站1.网络购票思考:你知道车次前字母的含义吗?任务二、动手规划设计研学旅行交通方案思考:你知道车次前字母的含义吗?任务二、动手规划设计研学旅行交通方案任务二、动手规划设计研学旅行交通方案任务二、动手规划设计研学旅行交通方案2.制定交通出行计划针对不同地点的交通线路,结合运用本章“运动”的相关知识,综合考虑时间和出行的成本,找到既经济可行又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方式。任务二、动手规划设计研学旅行交通方案3.确定旅行方案结合所掌握的材料,讨论、分析并确定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学习的内容、出行的设想,小组内确定自己的旅行方案。制定相应的食宿、安全等保障措施。任务二、动手规划设计研学旅行交通方案餐饮:正餐为桌餐,保证每位营员饮食营养和安全。住宿:大学生宿舍营地。交通:不含往返交通,北京落地后,出行提供品牌车队、优质大巴车和经验丰富的司机全程护送。保险:研学旅行中,为每位营员购买研学专项保险以及医疗保障险。示例:任务二、动手规划设计研学旅行交通方案4.交流展示在班内交流展示小组的研讨结果,师生对各小组的方案从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与评估。第二章

声的世界大单元整体设计单元主题概览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声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关的问题。了解声音的特性。能用实验验证影响声音特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知道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概念,了解它们的运用和危害。认识噪声的来源和危害,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单元知识架构第二章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观念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知道声速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科学思维了解在研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将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初步学会用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重难点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提高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保护听觉的重要性。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重点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同时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鸟鸣蚊子钢琴牛声音是如何产生并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敲击或摩擦身边的物品(例如敲一敲桌子),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感受声音的产生条件(1)拨动橡皮筋,听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变化。(2)摸摸自己的喉咙,然后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

摸喉咙,并对比两次感受有何不同?①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③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①正在发声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是都在振动。②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③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可以使其振动停止。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2.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敲击音叉、敲击鼓进行探究实验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上面的实验一样明显吗?②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实验效果不明显。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片),可以将音叉放入水中。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微显著的研究方法。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①发生的音叉和不发声的音叉分别放入水中时水有什么样的变化?②听鼓声,观察鼓面是否发生振动,如何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发生的音叉会溅起水花;不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无明显变化。鼓面振动,在鼓面上撒碎纸屑等观察到碎屑跳动。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3.发声体——声源的判断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观察现象。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将小绒球放到瓶中,敲击瓶使之发声,可看到小球在跳动,可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我们称正在发声的物体为声源。此实验中的声源是空气柱。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随讲随练拉二胡、吹口哨、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而产生的?答案:①拉二胡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②吹口哨的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③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在宇宙中,航天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分析:航天员处在近乎真空的环境,而我们周围是有空气的,猜测声音的传播和空气有关。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把正在发生的音乐盒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提问:①这个过程中声音有什么变化?②如果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③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得出了什么结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科学推理法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2.认识固体、气体、液体都能传声①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什么?②进行土电话的实验,一名同学能通过绷直的线听到另一名同学的说话声,说明了什么?③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随讲随练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在舱外,航天员开展天和核心舱修复任务时,和地面及舱内工作人员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物体不能振动产生声音B.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厚厚的宇航服阻止了声音进入耳朵D.用无线通讯可以让声音在太空中传播得更快B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水波声波任务三:知道声速自主阅读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常温时声音在气体中播速度最小。◎阅读教材“学科综合”,认识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任务三:知道声速1.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要响亮得多?总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声。自主阅读2.列举一些回声现象。3.阅读教材“科学书屋”内容,了解天坛回音壁的原理。任务四:了解回声现象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条件:振动声源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声波声速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种类、温度等回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340m/s2.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响铃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D.只有①②BA3.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上课铃声是由电铃__________产生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同学们耳中的。4.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______(填“大”或“小”)。振动空气固体大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泡沫塑料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表明了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6.利用超声波可探测海底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

4s后收到信号,已知海水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

1500m/s,则海底的深度为________m;我们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这一方法来测量地月距离。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3000不能1.课后作业完成《练习本》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制作土电话,并试试哪种线的传声效果更好。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物理观念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种类发声体的音色不同。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2.学生能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声音的特性。难点重难点科学探究通过做“探究音调与频率是否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响度与振幅是否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对自然及自然科学的热爱。你们认为声音有什么样的特性?不同的声音是如何区分的?女声男声1.使用频率不同的音叉演示声音的高低变化。实验展示2.不同声音的波形任务一: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1.认识响度轻敲和重敲,小鼓或音叉让其发出声音。同学们听出声音有何不同?轻敲的时候声音小,重敲的时候声音大。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比较不同响度的情况下乒乓球弹开的幅度。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的响度越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小。探究实验任务一: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在喇叭的纸盆上撒一些纸屑,改变音量大小。总结: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演示实验1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演示实验2任务一: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3.探究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的关系(1)听喇叭广播时,距离喇叭远近不同,听别的声音大小不同,思考响度可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2)教师演示实验: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闹钟滴答的声音。总结:实验现象表明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此外,响度还与分散程度有关。任务一: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1.思考音调的影响因素思考:刚刚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任务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2.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注意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小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任务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齿轮的齿数,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提问: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硬片振动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任务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结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任务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的概念及单位: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任务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学以致用向暖瓶中灌水时,听声音就能知道水是否将要灌满,这是什么缘故?答案:随着水位的上升,暖瓶内的空气柱长度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高。找四个同学在教室后面分别念一首诗,其他同学辨别四位同学的声音。

用不同乐器(如电子琴、吉他、音叉等)发出同音调的声音(或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活动1活动2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任务三:了解音色从波形图上观察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信息,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总结。任务三:了解音色随讲随练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的。音色任务三:了解音色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有关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声音的高低,取决于振动频率(单位:赫兹)1.“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B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响度是否与频率有关B3.“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A.音调很高B.音色很美C.响度很大D.传播速度很大C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曲,具有相同的音色 D.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取罩内的空气,铃声变小,说

明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A5.《枫桥夜泊》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的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寂寞清净的寒山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够听到“钟声”,是因为“钟声”通过________(填“空气”或“水”)传播而来;能判断出听到的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判断的。空气音色6.长笛、箫等乐器是靠空气的________而发出声音的,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振动音调(一)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本》中对应练习。(二)实践性作业:如图所示,取8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至右将杯子排列在桌上;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一个杯子,比较它们发声频率的高低。仔细调节每个杯子中的盛水量,试一试,能不能用这套杯子演奏出简单的乐曲。第3节超声波与次声波第二章

物理观念1.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性。2.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日常生活、生产及科技领域中的应用。3.了解次声波的危害和特点。科学思维

通过搜集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资料,了解超声波的利用和次声波的危害,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难点重点重点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利用与危害的实例分析,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科学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B超思考: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性和用途。大象用次声波交流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用手机生成次声波感受其振动感受超、次声波①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20Hz到20000Hz。②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自主阅读任务一:知道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概念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为200~240Hz,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答案: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低于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所以我们无法听到蝴蝶的声音。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恰好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所以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随讲随练任务一:知道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概念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导航蝙蝠的视力很差,它是依靠什么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任务二:了解超声波的应用①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什么?

有什么应用?②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③超声波的这些应用说明声具有什么特点?自主阅读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任务二:了解超声波的应用①哪些物体或自然现象会产生次声?②能量很高的次声会给人类产生哪些危害?自主阅读1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自主阅读2“人与某些动物的发声及听觉频率范围”表格人利用次声波的性质与特点,探索研制一种能导致人神经麻痹的“次声武器”。拓展任务三:了解次声波的危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的应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常见的次声波1.地震监测部门监测到某海域发生了3.5级地震,地震监测的是(

) A.声速B.次声波C.超声波D.可听声2.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蝙蝠夜间进行觅食 C.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D3.(1)蝴蝶每分钟扇动翅膀120次,人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蝴蝶的声音,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