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卷物理(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9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第一、二章(人教版2024)。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用以庆祝农作物喜获年收。如图所示为一成年男子手握玉米的场景,由此请估测该玉米的长度约为()A.5cm B.10dm C.20cm D.20dm【答案】C【详解】人四指的宽度约为8cm,图中玉米的长度约为人四指宽度的2.5倍,所以该玉米的长度约为2.5×8cm=20cm=2dm故选C。2.图(a)是儿歌“两只老虎”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图(b)是一组音阶及其频率。小艾同学正确演唱“跑得快”这三个字时,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低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答案】A【详解】AB.根据乐谱判断可知,此时音符的频率在逐渐升高,音调升高,即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故A正确,B错误;CD.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只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CD错误。故选A。3.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中考期间“禁止鸣笛”——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锣鼓喧天”——形容声音的响度大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答案】B【详解】A.“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C.“锣鼓喧天”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播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4.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练习本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8.31cm、18.30cm、18.32cm、18.11cm,那么这个练习本的长度是()A.18.3133cm B.18.31cm C.18.2875cm D.18.29cm【答案】B【详解】由题意可知,第四次测量值18.11cm与其它测量值相差较大,这个数据是错误的,应去掉,则所测练习本的长度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音色相同 B.甲和丙音调相同C.甲和丁音调相同 D.丙和丁响度相同【答案】C【详解】A.甲和乙两图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A错误;B.甲和丙两图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C.甲和丁两图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音调相同,故C正确;D.丙和丁两图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A.图甲是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直径LB.图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为了消除误差C.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与路线重合测量D.图丁中把金属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为【答案】D【详解】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错误;B.纪念币的直径不易直接测量,图乙中可以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误差不能消除,故B错误;C.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长度并非直线,可以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与路线重合来测量,故C错误;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细金属丝的直径为,故D正确。故选D。7.甲、乙两车在平直的路上从西向东运动,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图中为同一间房子,两车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在这段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是静止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向西运动C.甲车的速度一直都比乙车的速度大 D.无法比较甲车与乙车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B【详解】A.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房子是运动的,故A错误;B.乙车向东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相对于车之间的因此距离变大,因此房子向西运动,故B正确;CD.甲、乙两车在平直的路上从西向东运动,相同时间内,甲车运动的距离大于乙车运动的距离,由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但不能说明甲车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比乙车快,故CD错误。故选B。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B.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C.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答案】BD【详解】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C错误;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故D正确。故选BD。9.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睡前的赛跑速度加上睡后的赛跑速度再求平均值即是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B.求兔子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时,兔子休息的时间不能计算在内C.起跑时,我们说兔子比乌龟跑的快,采用的是“相同时间看路程”的比较方法D.乌龟先到终点,比兔子跑的快,采用的是“相同路程看时间”的比较方法【答案】CD【详解】AB.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用整个路程除以兔子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所用的时间是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全部时间,兔子休息的时间也要算在内,故AB错误;CD.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运动的快;二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的运动的快。乌龟先到终点,比兔子跑的快,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采用的是“相同路程看时间”的比较方法,起跑时,相同时间内,通过比较乌龟和兔子通过的路程,判断兔子比乌龟跑得快,采用的是“相同时间看路程”的比较方法,故CD正确。故选CD。10.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答案】ABD【详解】A.由速度-时间图像可知,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的速度逐渐变大,因此,甲乙两同学做加速运动,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由相对静止速度要相等可知,甲乙速度不相等不能保持相对静止,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C.0~t3时间内,甲同学运动的速度始终小于乙同学运动的速度,他们运动的路程s=vt,运动相同时间,甲的速度小,甲运动的路程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t4时刻甲、乙同时到达终点,此时甲同学的速度大于乙同学的速度,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BD。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18分。11-15题,每题2分;16题4分,17题4分)1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中,在扬声器上撒一些纸屑,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此探究中扬声器上小纸片起的作用是。我们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的方法为(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答案】放大扬声器微小的振动转换法【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这一现象说明正在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这种方法叫转换法。1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若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在铅笔上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用D1、D2和n的表达式表示)。如在实验时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会使测量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偏大【详解】[1]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则纸带厚度是[2]在实验时纸带如果不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纸带之间会有间隙,则D2偏大,则会使测量值偏大。13.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段平直的公路上一起向东行驶,当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时,它们行驶所花费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行驶(选填“西”、“东”)。【答案】9∶10西【详解】[1]甲、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2]两车都相对于地面向东行驶,甲车慢,乙车快,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行驶。14.一个人想估测两山之间的距离,他站在两山之间大声呼喊,2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1s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声速为340m/s.两山之间的距离约为m。山中的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440Hz,而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300Hz,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你能解释有经验的养蜂人是根据辨别出来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答案】850音调【详解】[1]呼喊后经2s听到一边山的回声,这边山到人所经历的时间为这边山和人之间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同理,再经1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则人到另一边山的单程所用的时间为另一边山和人之间的距离s2=vt2=340m/s×1.5s=510m两山之间的距离s=s1+s2=340m+510m=850m[2]由于蜜蜂翅膀平均振动频率不同,它发出音调高低也不同,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440Hz,频率低音调低;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300Hz频率高,音调高;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15.在路上动车通过一个长为2000m的隧道,小明测得从自己进入隧道口到在另一侧隧道口离开的时间是40s,此动车的速度是km/h,已知这列动车全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是43s,则火车的长度为m。【答案】180150【详解】[1]此动车的速度[2]动车全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s=vt′=50m/s×43s=2150m火车的长度为s车=s-s隧道=2150m-2000m=150m16.(1)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选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为cm;(2)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合计s;【答案】(1)甲2.05(2)3min10s190【详解】(1)[1]由图可知,乙刻度尺的测量的始端没有与刻度线对齐,而是在零刻度线的左侧,所以乙的放法错误;甲的放法,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要求,故甲能够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2]由甲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的左端与刻度尺的4.00cm对齐,物体A的右端在刻度尺约6.05cm处,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6.05cm-4.00cm=2.05cm(2)[3][4]机械停表有两个表盘,小表盘指针转1圈是15min,指针移动一个小格是1min,大表盘指针转1圈是30s,指针移动一个小格是0.5s,当大表盘的指针转两圈时,小表盘的指针移动一格,由图可知,小表盘的指针在3到4之间,靠近3这边,说明小表盘表示的是3min,大表盘表示的是不超过30s,即为10s,所以时间是3min10s,而1min=60s,所以3min10s=3×60s+10s=190s17.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不但我们会说话,很多动物也会说话。百灵鸟会唱歌,鹦鹉会学人说话……但你听过鱼儿或海豚“说话”吗?水中的鱼类虽然没有声带,但它们却有独特的发声方法。绝大多数的鱼类发声是由于音肌(或称发声肌)穿过鱼鳔内部或覆盖在鳔的表面,通过音肌的快速收缩带动鳔振动而发声,如图1所示。根据音肌的收缩烦率、强度不同,最终发出的声音也具备不同特征。此外不同鱼类的鱼鳔形状不同,对应音肌在鱼鳔上的位置也不同,因而能产生的声音特征更是多种多样。许多鱼类还会“咬牙切齿”,发声警告势欲入侵的共他鱼类远离自己的领地,这些鱼类是通过摩擦两块硬骨骼(通常是鳍骨、下颚或牙齿)而产生声音。如鱼类进食时,颌部位的牙齿相互摩擦发声;在鱼类受到惊吓时,身体部位摩擦发声以自卫。海豚也没有声带,它可以依靠空气通过鼻腔通道来发出声音。海豚能够发出20Hz到150kHz范围内的声音,这种高频率声音使得海豚的通信更加高效和迅速。研究表明海豚具有回声定位的能力,海豚头部具有辫膜和气囊系统,通过这类系统将声波放射出去,当超声信号遇到目标时,形成反射信号,再由耳或头部的其他器官接收,构成完善的声呐系统,如图2所示。海脉声呐的灵敏度很高,抗干扰能力谅人。研究鱼类和海豚的发声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可以根据鱼儿的“话”检测水质、确定鱼群的时空分布以及产卵量,为海上渔业生产提供重要的信息。人们就利用海豚“说话”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声呐可用于鱼群探测、海洋石油勘探、和海底地质地貌的勘测等。(1)海豚声呐具有的优点;(2)文中介绍了鱼类两种发声方法分别是:、;(3)若某次海豚静止在海水中,发出超声波遇到目标反射,从发出经2s后再接收到这列声波,求此时海豚距离目标m。(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答案】灵敏度很高,抗干扰能力谅人音肌(或称发声肌)穿过鱼鳔内部或覆盖在鳔的表面,通过音肌的快速收缩带动鳔振动而发声过摩擦两块硬骨骼(通常是鳍骨、下颚或牙齿)而产生声音1500【详解】(1)[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海豚声呐的灵敏度很高,抗干扰能力惊人。(2)[2][3]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鱼类两种发声方法分别是:①音肌(或称发声肌)穿过鱼鳔内部或覆盖在鳔的表面,通过音肌的快速收缩带动鳔振动而发声;②通过摩擦两块硬骨骼(通常是鳍骨、下颚或牙齿)而产生声音。(3)[3]海豚发出的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vt=1500m/s×2s=3000m海豚与目标的距离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4分)18.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如图甲,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1)图甲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实验说明声现象是由物体产生的,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2)图乙是在探究声音(选填“产生”、“传播”)的条件,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的关系,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填选“高”或“低”)。【答案】(1)振动转换法(2)传播真空(3)频率高【详解】(1)[1][2]甲图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2)[1][2]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乙图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3)[1][2]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尺子伸出的越短,拨动时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9.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他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是将小闹铃放到盒子里,然后将盒子放在桌子上,将盒子中先后三次塞上不同材料,再退到离盒子十米的位置,比较听到的声音大小,并收集信息在表一:材料泡沫衣服报纸声音大小很弱较响较响方案二是先后三次将盒子里塞上不同材料,然后慢慢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时,测量盒子与人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信息在表二:材料泡沫衣服报纸距离/m6810材料泡沫衣服报纸距离/m6810(1)两个方案,哪一个方案设计更合理,说出你的理由;(2)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发现,三种材料里隔音效果最好的是,这段时间开发区政府出资贴补鼓励市民在老小区改造中有一项做保温层的惠民工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楼房的外层贴上泡沫层,所以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知道了,保温层不仅保温,还可以有效的隔音,这是在减弱噪声。【答案】(1)方案二把隔声性能转化为可以测量的距离更直观准确(2)泡沫传播过程中【详解】【小问1】方案一比较响度,不直观,方案二可以直接测量,直观且较为准确,即把隔声性能转化为可以测量的距离更直观准确。【小问2】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发现,三种材料里隔音效果最好的是泡沫,这段时间开发区政府出资贴补鼓励市民在老小区改造中有一项做保温层的惠民工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楼房的外层贴上泡沫层,所以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知道了,保温层不仅保温,还可以有效的隔音,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原理是(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刻度尺。(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全程的平均速度v1=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m/s。(4)实验中可以发现vBCvAC,vABvAC。(选填“>”、“<”或“=”)(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答案】(1)(2)便于计时(3)0.160.2(4)><(5)大【详解】(1)因为平均速度不是直接测出来的,而是利用公式计算的,所以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小车不能运动的太快,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由图知,小车通过全部的路程为s1=80cm=0.8m由图每小格表示1s,小车通过全部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1=5s小车上半段的路程为s2=40cm=0.4m小车上半段所用时间为t2=3s小车下半段的路程为s3=s1-s2=0.8m-0.4m=0.4m小车下半段所用时间为t3=t1-t2=5s-3s=2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4)由图可知vBC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AC为全程的平均速度,vAB为上半半程的平均速度,由(3)中分析知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v3=0.2m/s
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v1=0.16m/sAB段的平均速度为显然,vBC>vAC,vAB<vAC。(5)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了,故所测时间偏小,由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21.通过阅读伽利略发现单摆等时性的故事,激发了小明的探究热情,他用一端系一个螺母的细线做成一个单摆(如图所示),观察到螺母摆动过程中,每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几乎相等。小明提出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做出猜想如下:猜想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角度有关;猜想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猜想C:可能跟螺母的质量m有关。(1)为验证猜想,除铁架台细线和螺母,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天平。(2)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数据如下表:序号绳子长度L/cm螺母的质量m/g螺母摆动的角度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11001032.021401032.431401052.441001532.0①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法。对比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当螺母质量和摆动角度一定时,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有关。②对比2、3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有关。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选填“长”或“短”)。(4)实验中发现,螺母摆动到(选填“A”、“B”或“短”)位置时速度最快。(5)实验中发现,螺母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答案】(1)秒表(2)①控制变量法细线长度L②螺母摆动的角度无关(3)摆长短(4)B(5)测出摆动n次所用的时间t,然后用得出单摆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详解】(1)[1]因为探究螺母来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跟摆长、摆角、摆球质量有关,故需有测量时间的工具刻度尺、量角器、天平、秒表。(2)[2][3]①影响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的因素有多个,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由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螺母摆动的角度相同,细线的长度不同,螺母摆动一次的时间不同,因此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均与细线长度有关。[4]②由2、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细线长度、螺母来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纤通信应用》课件
- 2024投资理财工作计划总结
- 区幼儿园学年月工作计划书幼儿园计划书
- 计划外用工劳动合同书
- 街道办事处2024年安全管理工作思路与计划
- 2024年高中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 《简支梁计算》课件
- 开奶茶店创业计划书
- 2024年个人驻村工作计划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 重症肺炎患者护理计划
-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体系构建
- 德语翻译课件
- 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学习分享-20.2.4
- 志愿者试题库
- (完整版)三位数乘两位数立竖式计算练习题300道-有答案
- 尿比重计校准规范
- 科技园区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贷逾期异地管辖权异议申请范本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届数学高一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3J916-1:住宅排气道(一)
- 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