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哦香雪》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2《哦香雪》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2《哦香雪》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2《哦香雪》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2《哦香雪》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哦,香雪》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执着追寻时代文明的践行者:“哦,香雪"——《哦,香雪》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师导(投影):同学们好!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段文字:深埋在大山皱褶里十几户的小山村,突然被这呼啸而来的列车震醒了。这是由北京开往山西的一列客车,途径“台儿沟”的小山村。

一、从情节入手

师导:这是当代女作家铁凝小说《哦,香雪》开篇所交代的大致内容。具体的内容请大家打开书看p19页的原文,用序号标注出1~3段,齐读。

师导:列车惊动了村里的乡亲们,更是惊动了村里十七八岁的姑娘们。她们成帮搭伙儿站在村口等待和观望着从大山以外开来的列车……大家考虑一下,这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意在表明台儿沟小山村的闭塞和人们在认知上的落后(在他们眼里从来没见过这新奇的事物——火车)。

师导:当代作家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中的故事,就是从这长年闭锁的小山村中展开的。这是故事的开端,下面我们用笔标出4~43段,然后默读。

师问:哪位同学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概括出这一层写的什么情节?

明确:村里的姑娘们处于好奇,前往村口看火车的前后过程。

师导: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标注出44~56接着出声散读……请继续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村里的姑娘们与列车上的旅客做起了以物易物的交易(生意)。

师导:请同学们继续标出57~63段,然后默读。在标出64~72段,再默读……好,我们就读到这里,哪位同学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两个层次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主要是写香雪交换铅笔盒的前后经过(情景)。

师导:其中在前半部分还包含着哪种记叙的顺序?

明确:插叙。

师导:让大家推选或主动请缨(2~3名同学)给大家朗读73~83段。我们简单概括一下这部分的内容。

明确:香雪夜间徒步回村(香雪夜归)。

师导:我们对于整篇小说的情节整理一下,谁来开个头?

明确:从大山以外开来的一列客车,惊醒了大山里台儿沟的村民,姑娘们最先出于好奇,每晚都去观看列车在村头经过,然后与旅客做起了以物易物的交易,香雪在列车上用鸡蛋交换铅笔盒时,误了下车时间,自己连夜徒步回到自己的村落。

师导:根据我们对整篇小说情节的概括,我们可以大致归纳为几个场景?

明确:1、火车来到台儿沟,2、姑娘们迎接火车(这里包含着“看火车和做生意")3、香雪换铅笔盒(又包括着“当时换和换回”)的情景。4、最后是香雪夜归。

师导:这四个场景的故事。恰好应对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四个部分?请你对应的说一下:

明确:火车来到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姑娘们迎接火车是故事的发展,香雪换铅笔盒是故事的高潮,香雪夜归是故事的结束。

师导:请根据上面的提示,用符号表示出每个部分的层次关系:

明确:

第一部分:“1~3//(开端)

第二部分:4~56//4~43/44~56//(发展)

第三部分:57~72//57~63/64~72//(高潮)

第四部分:73~83"(结局)

二、人物(环境)描写

(一)、具体分析第一部分(1~3)

师问:请大家齐读这部分,文中写到:“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褶皱里。”其中“褶皱"一词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不仅突显了台儿沟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山沟里,而且表明了山村闭塞和落后的程度。

师导: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一段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师问:在这与世隔绝的山村里。突然间人们发现了,村外有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勇敢地盘旋在山腰”,“悄悄地试探着前进”,"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所有这些短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方面写出了台儿沟地理位置的偏僻和交通不便,也为下文姑娘们的好奇和迎接火车埋下了伏笔。

师问:在第3段的尾句写到:“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在你看来,哪个用词值得我们品味?

明确:“挽住”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了,这不仅让人们感到台儿沟没有赶上时代的变化,也透出了几分被遗弃的悲凉。

(二)、具体分析第二部分

1、分析第一层(4~43)

师导:途径台儿沟的这趟客车,只在这里停留多长时间?

明确:一分钟,仅这一分钟就足以吸引村里的姑娘们。

师导:原文中写到:“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这里所说的“宁静"说出了哪些真相?可以举例说明一下:

明确:打破了台儿沟“日兴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隐含着火车对于村民的吸引力和姑娘们盼望火车到来的急切心情。

例如,晚饭时姑娘们“就慌了神”,“扔下饭碗就开始梳妆打扮”,“穿出最好的衣裳"。这既让人感到村里人为了一辆火车的到来而感到好奇和惊喜,又让读者感到由于没见过世面而从内心里涌出一丝的酸楚。

师导:作品通过姑娘们与列车员、旅客们交流,写出了她们的好奇和关注。这期间有对人物形象的两个生动的细节描写,你认为是哪两个?

明确:一是凤娇看到了一个妇女头上的发卡(一排金圈圈)和手上戴的小手表;另一个是香雪发现了“皮书包”。

师导:这两个细节不同,个人审美追求的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明确:人物的关注点的不同,意味着人物的性格也会各有差异。

2、分析第二层(44~56)

师问:为什么说有了火车的到来,姑娘们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了呢?

明确:她们开始用家乡的特产核桃、鸡蛋和大枣和旅客做生意,换回自己的需要和喜欢的东西。过去没有的,现在有了。火车是文明的象征,它带给了台儿沟姑娘们与物质需求和精神安慰。

师问:在这部分中,重点写了凤娇与“北京话"做生意的对话和举动,以及香雪与乘客们做生意的情景。你认为她们哪些行为举动值得我们重视,反映了人物的那些性格?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先说凤娇,她与“北京话”做买卖时,她故意磨蹭,等火车开动时才把鸡蛋给他,这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从心里感觉到开心满足。这个细节体现了山村女孩儿,对于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所特有的含蓄和执着。

其二、当“北京话"给她捎回一捆挂面和两条纱巾时,凤娇却一定抽出一斤挂面还给他,这一举动充分反映了山村女孩的纯朴与自尊。

再说香雪,作者在行文中,特别写到了她的眼睛:“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只说:“你看着给吧。"这表明她对于外人的充分信任,她用纯洁和质朴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从后面的她与乘客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三)、讨论分析第三部分(57~72段)

1、先说这部分的第一层(57~63)

师导:一个小小的铅笔盒,这对于城里人来说算不得什么?可她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它?大家“扫描”看一下这部分,然后齐读63段。

明确:这时她已经意识到,父亲精心制作的铅笔盒与自动合上的铅笔盒相比,这个“小木盒"不仅代表着陈旧和笨拙,还代表着贫穷和落后,它也会让人失去地位、光彩和尊严,说到底,香雪渴望得到的铅笔盒,其实是想得到是别人对她的尊重,赢得做人光彩和尊严(插叙的作用)!

2、我们接着看(64~72段)

师导:请大家默读完之后,跳读(齐读66和71段),如果说前面49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相对于这段来说,两者是什么(结构)关系?

明确:伏笔与照应的关系。其中一连串的细节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们读者感觉到活出自己的人生光彩和尊严,她毅然决然的登上了火车一位好强、聪慧和追求上进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四)讨论分析第四部分(73~83段)

师导: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香雪夜归。

师导:香雪因为用鸡蛋换铅笔盒而耽误了下车,她只好摸黑顺着铁路线返回台儿沟。请大家默读这部分的内容。边读边考虑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用了那两种描写?并且要思考它们相互映衬的关系?如能说说你的分析和看法那是最棒的:

明确:一是环境描写;另外一个是心理描写。从总体上讲,二者是相互映衬相互作用,表现了人物心理起伏变化的过程。

大家可以结合73~76,例如;前面写她平时是个“胆小鬼”,在74段由对月亮和山谷的描写引出了香雪手中的铅笔盒,在朦胧中,“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接着又是对月亮群山和树木上的核桃叶为她歌唱的描写,这时的她“不再害怕了"。

但是,欢乐是短暂的,她很快地想到娘的责怪,还有爹为她挣学费的辛苦付出。此时,她感到内疚和犹豫不安。当她想到“欺骗”娘的办法时,她的心情则用“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这一环境描写(拟人)来加以表达。

总之,心理描写与环境描写相互映衬、相互交织,充分展现出人物内心起伏和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害怕到不害怕,由犹豫到兴奋,由矛盾与痛苦再到渴望与追求所充盈的心路历程。由此来表明主人公跨越了由封闭、自卑、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的心理障碍(老师对这一点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前提下进行补充说明)。

三、揭示人物性格

师导归纳:这篇小说塑造了“香雪”至真,至善和至美而又自尊和追求上进的乡村女孩的形象。她的这一形象还代表着山里的村名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渴望,她的性格特点也代表着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和追求上进的性格特点。

师导: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的?

明确:小说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姑娘们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其社会意义是,作者借台儿沟这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的心路历程。

四、感悟写作特点

师问:小说采用了哪种艺术性的表现手法?请说明理由:

明确:象征的表现手法。如:铅笔盒,不仅是个实体的物件,也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更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尊严的象征。

再如火车,象征着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